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92861242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569.9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XXXX 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程 2.02.0 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的意见和XX 省教育厅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的意见,整校推进 XX 区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根据我区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一、实施基础1.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日趋完善。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基本构建了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截止 2019 年底,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均实现宽带网络全覆盖,教学区域无线网络全覆

2、盖,优质资源到班到课。普通教室交互式“班班通”设备覆盖率达 100%,智慧课堂标准教室 XXX 间,配备教师畅言教学系统 XXXX 台套,学生平板近 XXXX 台。智能录播教室覆盖全区各中小学,数字化实验室覆盖全区各中学,各类创新实验室 30 多个。2.智慧学校应用系统基本覆盖。立足区域实际,通过深度调研、应用打磨、科学实施,打造了基于网络全覆盖、资源全覆盖和服务全覆盖的全区教育信息化应用体系,通过智慧校园管理系统、智慧课堂应用系统、教与学互动系统、名师课堂、校本资源库等 XX 区特色“平台端”的应用,实现了“教学用管”四位一体的网络化应用平台,逐步形成开放、共享、交互的良性智慧教育生态圈。3

3、.教师信息化素养持续提升。区教体局积极组织中小学教师参加 XX 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国培”和“省培”,到 2018 年底,有 XXXX 名教师完成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1.0),XXXX 名教师通过 XX省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改进教育教学的意识和能力普遍提高。我们仍应看到,教师教育教学中主动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不强,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不足,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有待提升,信息化支持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同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对教师信息化应用提出了新要求,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计划,切实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

4、合创新发展,是当前中小学校的迫切需要。二、总体目标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推进思路,建设信息技术专业化团队,促进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建立健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机制,切实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三、实施流程1.试点先行。2019 年,遴选6 所中小学校为试点,积累工作经验,探索整校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工作思路和工作机制。2020 年,XX 区中小学、幼儿园将全面推进。2.打造团队。区教体局成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管理团队(项目办),分管局长任组长,局人事科、教研室

5、、电教馆主要负责人,首批试点校校长为组员。负责选拔学科骨干教师、教研员、电教员,聘请有关专家等组成区级培训团队,打造以教研员和骨干教师为主要对象的专业培训队伍。组织培训团队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培训,邀请有关专家进行区级培训,提升培训团队组织研修、指导校本培训、开展微能力考核的水平。学校组建由校长领衔、分管领导和相关管理人员构成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负责本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工作的具体实施。3.制定细则。区管理团队和培训团队依据XX 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整校推进实施指导意见和XX 省校本应用考核微能力认证规范等,制定 XX 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6、实施方案和XX 区整校推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实施细则(试行)。4.线上学习。区培训团队会同学校团队引导教师选择符合本校发展特点的微能力认证点,利用省培训平台完成网络研修学习(与测评整合共计完成 30 学时)。5.线下研修。试点学校以学科信息化教学为重点,围绕打造“技术创新课堂”,将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作为主要研修内容,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采取信息化教学探索的方式开展典型案例研讨、课堂实录分析等信息化教学的校本研修,完成 30 学时线下研修任务。6.分级测评。按照“以评促学、以评促用”的原则,抓实出口。各试点学校负责本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

7、能力测评,依据“能力测评与学时学分管理实施细则”,选择线上微认证点的学习,结合测评完成共计不少于 30 学时的能力认证点测评。试点校学科专任教师应全员参加“微能力、微认证”测评。区管理团队组织专家开展现场考核和利用平台随机核查,核查人数不少于参加试点教师的 70%。7.总结推广。各试点校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形成典型案例,在试点结束后上报区项目办,区项目办根据各校试点情况,总结经验,提炼成果,交流经验,分享成果。同时完善XX区整校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细则,健全整校推进能力提升工程运行机制,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推广。四、重点工作1.加强两支团队建设。一是区级培训团队建设。打造“

8、素质好、教学优、懂技术、会应用、善指导”的区级培训指导团队。二是学校管理团队建设。学校团队负责落实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组织校本培训、校本研修和校本考核。区培训团队将组织开展专项培训,有效提升学校管理团队整体推进本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的水平。区教体局将对试点工作中绩效突出的团队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2.抓好校本研修。学校在区管理团队和培训团队的指导下,落实自主规划,抓实自主研修,强化应用实效。充分发挥学校管理团队的统领作用,建立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管理机制,把信息化领导力落到实处。要基于本校实际情况,针对问题与需求,制定可提升、可检测、可达成的目标任务及年度实施计划。自

9、主研修重在建机制、保实效,要立足“整体提升”,建立“骨干引领、教师选学、团队互助、学校指导”的研修共同体,形成“学校指导有研修方案,教研组互助有专题研修计划,教师选学有任务清单”的研修机制,确保整校提升有效推进。要立足“问题解决”,建立实践应用的激励机制,形成“骨干指导、教研组研讨、学校交流”的应用研磨机制,推动教师应用,确保实践应用学时确有实效。3.抓实质量监测。重点加强对学校整体提升工作的过程督导和质量评价。结合本区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校提升评估指标和校本应用考核实施细则,规范学时学分管理。建立学校整体提升考核电子档案,开展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应用考核,以评促用,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

10、学校信息化教学水平。五、组织保障1.加强领导。完善主体责任,健全机制,科学统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项目。区教体局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各校校长是本校项目推进第一责任人,要制定本校信息化发展目标和规划,并围绕目标以及发展规划开展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支持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落实全员信息化培训学分要求,切实提高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2.强化考核。区教体局将把整校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作为校长任职考核的重要条件,将教师参与校本应用考核的目标达成率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纳入校长任职考核的重要项目。出台整校推进教师应用能力培训的激

11、励措施和管理办法,建立推动学校与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相关制度。3.经费保障。区教体局将设立区级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专项经费,用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考核。试点校要在学校公用经费中安排专项资金,为本校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XX 区整校推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工程 2.0实施细则(试行)根据教育部 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的意见和XX 省教育厅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的意见文件要求,为落实 XX 区整校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以下简称信息能力提升工程)

12、,积极提升 XX 区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推动一线教育工作者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变革,打造一流的信息化研究、培训和教育团队,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结合我区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一、总体思路依据工作部署,积极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基于“专人组织,选树典型,目标激励,全区推广;整校推进,创新应用,激活内驱,全员参与”的实施思路和途径,立足全区统筹推进,加强各校(园)主要负责人牵头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建设,围绕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目标制订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教师研

13、修计划,保障全区一线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 2.0 工程培训不少于 60 学时。建立适应学校发展需求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新模式,激发教师内驱力,开展以信息化提升为主题的校本研修,组织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开展校(园)本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工作,促进教师终身发展,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具体任务(一)区级层面(一)区级层面1.设立信息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办,创新管理机制。成立以教体局分管局长为组长,局人事科、教研室、电教馆主要负责人、首批试点校校长为组员的管理团队,结合我区信息化发展实际,将信息能力提升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相结合、与学校长期发展相结合,健全整校推进能力提升工程

14、运行机制。2.组建信息能力提升培训团队,凝聚专业合力。在高校专家、教研员、电教员、学科骨干教师中遴选专、兼职培训教师,组建高水平的 XX 区信息能力提升培训团队,从全区信息技术应用与推广层面,顶层设计培训内容、研修方向、考核评价等。3.落实区、校骨干教师分层培训,凸显以点带面。加大培训力度和实效,落实区信息能力提升培训团队、试点校管理团队的分层培训,提升学校管理团队的信息化领导力,督促学校开展面向全体教师的全方位培训。4.建立能力提升项目考核统计平台,实现过程动态管理。开展以信息能力提升工程培训为核心的研修、实践活动,建立专业平台,基于数据采集与过程性评价,提高精准诊断、及时反馈和个性化服务的

15、能力,促使教师信息能力提升有目标、有过程、有实效。5.制定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实施细则,落实量化考核。出台详细、可执行度高的信息技术能力应用考核细则,指导学校实施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和信息技术应用校本考核的有效开展,加大考核过程的可控、量化,使其成为认定培训学时、认定考核学分和验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结果重要量表。6.加强对试点校的指导和帮助,强化整体推进。制定、出台试点校整校推进的工作手册,手册内容包含整校推进的目标任务、实施流程、职责分工、考核要求等,明晰工作任务,指导试点学校总结经验,提炼成果,对优秀论文、案例、课例等汇编成册,在全区内推广试点经验。(二)学校层面(二)学校层面1.组建校级

16、信息化管理团队。成立由校长领衔、学校相关管理人员构成的信息化管理团队,围绕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目标,基于本校信息技术应用环境和教师应用能力提升需求,形成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信息化发展目标和规划,明确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主题和计划,并报送项目办审核备案。2.指导教师自主选择微能力。信息化管理团队结合本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培训计划,完善信息技术基本应用能力的培训和考核,指导教师从四个维度在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和智慧学习环境中,选择符合自身信息化发展需要的微能力。3.开展基于应用的教师培训。围绕信息能力基础项目及教师自主选择的微能力,通过组织集中培训、网络研修、校本研修、信息化实践与应用专题

17、研修相结合的方式,让培训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融合教育教学创新发展。4.组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依据考核标准和要求,以学科教学信息化为重点,围绕信息化发展的基础项目和教师自主选择的微能力,组织全体教师参与“基础项目+微能力”的双考核,分层推进,考核结果报送至区考核平台进行认定。5.总结信息化管理团队经验。中小学信息化管理团队要及时总结经验,挖掘典型案例和优秀做法,提炼成果,按要求报送整校推进工作案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优秀课例、优秀应用经验、论文等。(三)教师个人层面(三)教师个人层面1.积极参加本次活动的前置调研,对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培训计划

18、提出意见和建议。2.完成信息技术应用基础项目的培训和考核。3.自主选择合适的微能力并参与线上线下培训。4.制定有针对性的专题研修计划。根据微能力的研究方向,积极参加学科信息化教学互助研讨、“技术创新课堂”应用、常规课堂的信息化应用与实践等活动,在研修与实践中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5.针对自选微能力,参加学校开展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修满相应学分。6.收集整理培训及实践过程资料,及时反思实践过程、总结经验,并将微课、课件、课例、论文等作品,按要求报送到相关平台,及时进行注册、认证。三、培训实施(一)搭建两个核心团队(一)搭建两个核心团队组建区级培训团队,打造专业团体。由区教体局组织遴选并打造“

19、素质好、教学优、懂技术、会应用、善指导”的区级培训指导团队;优先鼓励培训团队成员参加国家、省、市级专项培训,定期开展区级培训团队集中研修、交流,提升培训团队在规划方案、校本研修、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等方面管理和评价能力。组建校级管理团队,打造信息化核心。学校组建由校长领衔,业务副校长、教务部门、总务部门、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等3-5 人构成的校级信息化管理团队,围绕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目标制订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教师研修计划,立足应用、靶向学习、整校推进、全员参与,重在推动一线教师的普及培训和常态信息化的应用探索。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应视学校实际,制定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

20、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确定相应的信息化校本研修主题及教师培训计划,并针对基础项目、微能力开展专题培训;校级管理团队应建立校级培训电子档案,收集信息化的过程性资料,形成学校整体发展的长效机制。(二)打造统计考核专业平台(二)打造统计考核专业平台优化资源平台建设,丰富学习内容。通过遴选专业培训机构课程资源、整合一线教师的优秀实践案例、推荐高质量的国家慕课课程资源、自主研发培训资源等多种方式,丰富信息化教育教学课程资源库,满足研训需求。完善考核平台建设,突显过程考核。围绕信息能力提升培训和考核内容,立足信息能力的基础项、微能力的学习、考核,结合学时、学分与考核等级的要求,构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监测评

21、价体系。(三)强化整校推进培训(三)强化整校推进培训立足整校推进,落实全员培训。各校针对信息技术能力基本项目、微能力,通过集中培训、微视频自主学习、学科主题学习等方式,全员参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及考核,加强培训过程性评价,提高培训效率。打造“双线联动式”培训模式。遴选网络研修任务承担机构,推动教师应用智慧课堂、网络学习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等内容的研修,利用线上资源,结合线下研讨,在日常实践教学应用和特色校本研修中凸显信息技术应用,打造“双线联动式”培训模式(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助力学校教学创新。立足研修,强化应用与研讨。各校要以学科教学信息化深度应用为目标,围绕学科课程标准、

22、以问题为导向,以专题研修为抓手,推进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软件应用,开展基于微能力的小课题研修,将微能力作为课堂基本要素,开展教学案例研讨、课堂实录分析、课堂教学评比、展示等活动,打造“技术创新课堂”,让信息化成为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新变量。(四)形成动态发展趋势(四)形成动态发展趋势基础项目过关考核。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基础项目的全员培训、考核,让信息技术手段成为提升教学效率的有效助手,为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 2.0 的有效实施打好技术基础。基础项目主要包含:Word 排版、PPT 课件制作、Excel 基本应用、即时通讯工具的应用、图片的简单处理、互联网素材的搜集、计算机文件管理、畅言教学通

23、软件的使用、PDF 文件的阅读与创建、其他教学平台的运用。微能力“2+2”探究。信息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初期,试点校结合四个维度、三种课堂模式的 30 个微能力,采取“必备 2 个微能力+分学科自选 2 个微能力”的方式,开展学习培训和考核,学校应对学科教师进行 30 个微能力的介绍、培训,帮助教师选择合适的微能力开展学习。教体局将在全区各中小学(园)逐步推动基础项目、微能力的学习、应用和考核,形成动态发展,让信息能力提升覆盖全区每一所学校,每一名教师。微能力的全面普及应用。项目线束后,各校应继续组织教师围绕微能力开展培训、考核,实现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持续提升。四、考核评价(一)考核方式(一)

24、考核方式信息能力基础项目普及制。学校自主开展基础项目考核,教体局随机抽取不少于全校教师总数的 20%,进行现场考核,考核不合格将进行通报。微能力学分注册制。每名教师根据自主申报的微能力考核项目进行线上注册报名,自主学习、完成任务,再参加考核,每个微能力考核合格即可拿到相应学分。微能力认证合格制。项目初期,每名教师的微能力总学分超过 20 分以上,视为合格。项目后期,根据教师个人学分设立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级,并对各校等级人数进行统计。考核不合格的,需在规定时间内进行重修。(二)考核流程(二)考核流程根据项目进度,先进行基础项目的校级全员考核与区级部分抽查;再针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考核。

25、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中,学校按照“学校规划教师申报与实践学校评审区级监督”的流程组织实施校本应用考核工作。1.学校规划。根据学校信息技术能力提升规划目标,结合学校特色,教研组协调落实,帮助教师制定个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目标,确定微能力研究内容,明确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方向。2.教师实践与申报。教师围绕个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目标,在教学中主动参与培训和研修,找准能力短板,积极实践应用,形成信息化教育教学实践成果,提交给学校并申报参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3.学校评审。学校管理团队组建由校内外专家组成的评审组(或委托区级培训团队),依据信息技术能力应用考核标准,对教师提交的材料和实践能力进行

26、评估审核,反馈评估结果并提出改进建议。4.区级监督。区教体局采用专家抽查(或第三方评估)的方式,检查验收各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结果,确保考核的客观有效。(三)考核结果应用(三)考核结果应用1.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合格的教师,颁发认证证书。2.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结果,将作为教师职称评审、岗位晋升的重要依据。3.区教体局将把整校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作为校长任职考核的重要条件,将教师参与校本应用考核的目标达成率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纳入校长任职考核的重要项目。4.项目后期,对于微能力认证全员合格的单位、微能力认证优秀等级最多的单位及微能力深度应用的单位给予表彰、奖励。五、保

27、障措施1、整校推进,促使全员参与。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要把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作为提升教师基本功、提升教学水平、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一次良好契机,提高参与面,使其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项目。2、创新举措,实现长效机制。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发展的重要基本功,将信息能力提升工作与教师的发展、教师的绩效考核、职称评审等紧密结合,实现长效机制,提升教师的参与激情,推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扎实开展。3、强化监督,突出过程管理。要紧密结合实际,增强信息化提升工程的针对性、实效性,试点校中两两抽签结对互学互助。并邀请政府教育督学、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学校开展情况进行监督,将活动落在实处。4、统筹兼顾,加大宣传报道。加大对项目资料的收集整理,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对于在信息提升工程中涌现出的典型人和事要及时整理上报,对优秀经验、优秀单位要及时予以宣传、推广。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