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选择、简答题【部编版必修下册】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92859904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19.0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六国论》选择、简答题【部编版必修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六国论》选择、简答题【部编版必修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六国论》选择、简答题【部编版必修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六国论》选择、简答题【部编版必修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国论》选择、简答题【部编版必修下册】(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六国论选择、简答习题【部编版必修下册】班级:姓名:一、选择题:1、下列词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弊在赂秦(lu)思厥先祖父(ju)抱薪救火(xn)B.暴霜露(bo)如弃草芥(ji)胜负之数(sh)C.燕赵之君(Yn)洎牧以谗诛(j)率赂秦耶(shui)D.为国者(wi)革灭殆尽(di)日削月割(xu)C【解析】A“赂”应读“l”。B 项,“暴”应读“p”。D 项,“为”应读“wi”。2、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革灭殆尽(di)暴霜露(bo)B.思厥先祖父(ju)胜负之数(sh)C.弊在赂秦(l)为国者(wi)D.不得下咽(yn)洎牧以谗诛(z)B【解析】A 项中“暴

2、”读“p”;C 项中“为”读“wi”;D 项中“洎”读“j”。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不赂者以赂者丧 秦以攻取之外 B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C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D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惜其用武而不能终 D 【解析】A.以:因为,介词/凭,用,介词。B.之:代词,指土地/助词,的。C.则:副词,就/连词,那么。D.两个“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却。4、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B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C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D如弃草芥 D【解析】A.至于:到了.地步/表示对事物进行

3、补充说明或处理;表示另提一件事;表示提出另一话题。二者古今义不同。B.其实:它的实际数量/实际上。二者古今义不同。C.故事:旧例/指有情节的事件。二者古今义不同。D.草芥:古今义都是比喻最微小的无价值的东西。二者古今义相同。5、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B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A【解析】A.状语后置句,应是“赵尝于秦五战”。句子翻译为:赵国曾经对秦国五次作战,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B.被动句,“为.所”表被动。句子翻译为: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C.被动句,“于”表被

4、动。句子翻译为:六种经书和传注都在学习,不被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所拘束;D.被动句,“为所”表被动。句子翻译为:不然的话,你们这些人都将要被俘虏。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完:保全 B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厌:通“餍”,满足 C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兵:士兵 D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率:全都,一概 C【解析】C.兵:兵器。翻译:A.因为失掉了强大的外援,不能独自保全。B.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永远不会满足。C.六国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D.六国一个接一个的灭亡,难道全部是因为贿赂秦国吗?7、下列句子中加

5、点词的意思,与今义相同的一组是()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可谓智力孤危 然后得一夕安寝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A.联网 B.C.D.C【解析】“祖父”古义为“祖辈父辈”;“至于”古义为“到了地步”;“智力”古义为“智慧与力量”;“其实”古义为“那实际上”;“故事”古义为“旧事,先例”。8、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C.不能容于远近 D.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B【解析】B 项为名词作状语,A、C、D 三项为形容词作名词。9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A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B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C至于颠覆,理固亦然。D盖失强援,不能独完。D【解析】A 项,“其实”,今义指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义);古义指它的实际情况。B 项,“故事”,今义指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古义指旧事、成例。C 项,“至于”,今义是连词;古义是“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相当于以致,以至于”。D 强援:都是指强有力的支持。1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再:两次 B始有远

7、略,能守其土 始:起初 C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招致 D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爱:吝惜 D【解析】D 爱,爱惜。11、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及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 城之破也,妇孺不存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A.B.C.D.B【解析】被打破,被攻克;攻克;解除,破解;被攻占,被攻克;攻克,攻破。12、下列句中“于”的用法与“其势弱于秦”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齐人勿附于秦 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C.吾祖死于是 D.师不必贤于弟子 D【解析】A 项中“于”为“和”的意思,B 项中“至于”为一固定短语,C 项中“于

8、”是“在”的意思,D 项中“于”与例句中“于”皆是“比”的意思。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国互丧 互:交互。盖失强援 盖:因为。B.思厥先祖父 先:对已去世尊长的敬称。暴秦之欲无厌 厌:讨厌。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分出,分清。终继五国迁灭 迁:改变。D.后秦击赵者再 再:两次。苟以天下之大 苟:如果。B【解析】B 项中“厌”应为“满足”。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不正确的一项是()破灭之道也(规律)率赂秦耶(全都)固不在战矣(所以)思厥先祖父(他的,他们的)诸侯之所亡(灭亡)以有尺寸之地(才,从而)A.B.C.D.A【解析】句中“道”为“原因

9、,途径”的意思;句中“固”为“本来”的意思;句中“亡”为“丢失,失去”的意思。15、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赂秦而力亏 而秦兵又至矣 B.破灭之道也 暴秦之欲无厌 C.不赂者以赂者丧 秦以攻取之外 D.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则秦之所大欲 B【解析】A 项,表顺承/转折;C 项,因为/用;D 项,表列举/那么。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决定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招致 C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向:以前 D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当:当时候 D【解析】D“当”同“倘”,如果。1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10、的一项是()A暴秦之欲无厌 杳不知其所之也 B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举匏尊以相属 C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D赵尝五战于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解析】A 结构助词,的/动词,去,往;B 介词,用/连词,表目的;C 连词,表转折;D 介词,与,同/介词,从。18、下列对“以”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秦以攻取之外 以有尺寸之地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A.和相同,和相同。B.和相同,和不同。C.和不同,和不同。D.和不同,和相同。C【解析】介词,用、凭。连词,表承接关系,而。连词,表示目的,来。介词,拿,用。1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11、的一项是()A.六国互丧 互:交互,相继。B.率赂秦耶 率:全都,一概。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区别,分辨。D.此言得之 得:适宜,得当。C【解析】C 项,判:确定,断定。2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思厥先祖父 B.子孙视之不甚惜 C.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D.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B【解析】A 项,祖父:泛指祖辈、父辈。今义指父亲的父亲。B 项,子孙:儿子和孙子,泛指后代。古今同义。C 项,颠覆:灭亡。今义指采取阴谋手段从内部推翻合法的政府。D 项,故事:先例。今义指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

12、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 B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C此言得之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D不赂者以赂者丧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D【解析】A.非:副词,表判断,不是。非:没,没有 B,或:不定代词,有的人。或:副词,或许。C.之:代词,指上面说的道理;之、;助词,的。D.以:都是介词,因为,由于.2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终继五国迁灭 迁灭:灭亡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加速 C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洎:等到 D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数:运数 B【解析

13、】B 项中“速”应解释为“招致”的意思。23、下列句子,是转折关系的一项是()A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C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D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A【解析】B 项,前后句之间是承接关系,C 项,前后句是承接关系,D 项,“则”表明前后句之间是假设关系。2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礼:以礼相待 B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义:道义 C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诚:实在 D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当:同“倘”,如果 B【解析】B 义:名词用作动词,坚持正义。25、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14、的一组是()A至丹以荆卿为计 洎牧以谗诛 B赵尝五战于秦 其势弱于秦 C斯用兵之效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解析】A.用,介词;因为,介词。B.跟、同、和,介词;比,介词。C.助词,相当于“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 都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却。26、下列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B后秦击赵者再 C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D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C【解析】A.故事:文中的意思是“旧事”,现代汉语常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描述对象的事件,具有连贯性,富有吸引力,能感染人”。B.再:文中的意思是“两次”,现在是“下一次”

15、“第二次”。C 存亡:都是存在与灭亡的意思。D.不行:文中意思是“不去”,现代汉语意思是“不可以,不中用,不好”。2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至丹以荆卿为计 洎牧以谗诛 A两个“以”词性相同,意义不同 B两个“以”词性相同,意义也相同 C两个“以”词性不同,意义相同 D两个“以”词性不同,意义也不同 A【解析】A 都是介词,是“用”,是“因”。28、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与“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中的“却”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B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C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D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C【解析】例句中的“却”为使动用

16、法,使退却。C 项中“阙”也为使动用法,使侵损。29、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齐国的失败是因为“盖失强援”。B作者申明了燕赵“用兵之效”而“用武不终”的后果。C作者总结齐、燕、赵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贿赂秦国。D作者假设齐、燕、赵“反其道而行之”,灭亡与否就无法估计了。C【解析】作者在文中想表达的是,齐、燕、赵三国虽然没有贿赂秦国,但在基本国策上有失误,齐是“与赢而不助五国也”,燕是“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是“泊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C 项表达错误。30、作者强调“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意在说明()A.先辈创业艰难,国土逐渐增多。B.先辈

17、创业艰难,后人守业维艰。C.先辈创业艰难,成就功业有限。D.先辈创业艰难,后人本应珍惜。D【解析】联系下文的“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即可得出答案。3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引用古人的话,以“抱薪救火”为例证,说明以地事秦必然导致灭亡的严重后果。B选文以齐、燕、赵三国灭亡的进程,具体论证了“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的道理。C这两段文字体现了苏洵文风特点:行文纵横恣肆,气势逼人;语言朴素简劲,富有表现力。D 两段文字均采用对比论证及事实论证的方法,论证文章中心论点,发人深思,令人警 醒。B【解析】具体论证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的道理。32、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

18、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国用攻战获取土地之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得到邑镇,大的就得到城市。B诸侯送给秦国土地越多,秦国侵略诸侯就越急迫。所以不用作战,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已经确定了。C后来秦国第二次攻打赵国,李牧连连退却。D如果六国用贿赂秦国的土地封赏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意礼遇天下的奇才,合力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吃饭也不能咽下咽喉去。C【解析】应为“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李牧连续打退了它。”33、对课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通过诸侯割地赂秦而造成双方土地消长的鲜明对比,证明了“赂”的损失远远超过了战争的损失。B.割地赂秦不但不可能换来和平保全自己,反而助长了

19、秦的侵略野心和实力。C.将赂秦比作“抱薪救火”,形象地说明了赂秦的危害。D.这一段以骈文的对偶句和排比句为主,又杂以散句,语言显得既有气势又有变化。D【解析】D 以散句为主,杂以骈句。3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作者对燕、赵两国,有赞扬,有批评。赞扬“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批评燕用刺客计,赵错杀良将。B 作者批评的燕、赵失误的计策并不是此两国破亡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C“呜呼”和“悲夫”两语在文中各领出一层意思。“呜呼”,惜其有良策而不用;“悲夫”,哀其结果之惨。D文末的“天下之大”是指六国诸侯的联合力量,如果他们不赂秦,就可以战而胜之

20、,避免相继灭亡的命运。D【解析】D 文中“天下之大”指北宋王朝。二、课内简答题:1、“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个论断是以怎样的方式提出的?答:文草开宗明义,起笔即提出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在阐述这一论点过程中,先用双重否定摒除了战争中强调客观因素(“兵不利,战不善”)的浅陋之见,既而又自为设问,针对“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的论调进行了有力的驳解:“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从而使这一论断更加鲜明突出。2、作者在第二段中已把赂秦之害阐述清楚,为什么又引用一句古人之言作结?答:作者在第二段充分论述赂秦之害的基础上,巧妙引用战国时苏代(苏秦之弟)劝阻魏王时的一段话,比喻精当,一语击中了秦欲难填的要害,形象地说明了赂秦必致灭亡的道理,从而有力地支持了本文论点,在结构上也有收束之意。3、分析苏洵这篇政论文的论点?答:苏洵的 六国论 是一篇政议文,从六国破亡的教训立意,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借古讽今:警告北宋王朝不要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