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教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92790586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12.1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1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思考和探究荀子天人相分的天人关系。2.掌握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能将重点句子进行翻译。3.读懂文本,了解荀子文章的基本特点、排比句的运用。【重点难点】1.掌握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能将重点句子进行翻译。2.了解作者,探究荀子天人相分的天人关系。【学法指导】1.讨论法。2.点拨法。【导入】中国自古便有许多描述天和人的关系的成语,你都知道哪些?吉人天相 杞人忧天 人定胜天 天从人愿 天无绝人之路 吉人自有天相 天时地利人和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在古人看来,天是极其神秘的存在,人事往往依据天命才能成功,即使在今

2、天,很多人在迷茫的时候,也会大声质问,天啊,为什么这样对待我?!其实,两千年前,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荀子就提出了自己对天人关系的理解,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荀子的文章,看看是否能够得到新的启示。【解题】认为上天伟大并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它当成物来畜养并且控制它呢。表现了人类积极探索自然规律,并力图掌握规律,更好地让自然为我所用的理想追求。【作者简介】荀子(公元前 313前 238)名况,尊号“卿”,避汉宣帝刘询讳,改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先秦唯物主义的集大成者,著有荀 3 政府发布的法令不明确,举动违背时节,具有根本意义的农业生产管理不好,不顾农时而让百姓服

3、劳役。(4)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认为天伟大而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它当成物来畜养而控制它呢!顺从天而歌颂它,哪里比得上掌握它的规律而利用它呢!【整体感知】1.归纳每个自然段大意 第 1 段:荀子用三个问句,表达了国家的治乱与天道无关的观点。第 2 段:写出了天道的运行有其固定不变的规律。第 3 段:君子应慎重地对待取决于自己的事,而不思慕取决于上天的事。第 4 段:自然界的惊异现象经常发生,不值得大惊小怪,更不值得害怕。第 5 段: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才可怕。第 6 段:求神占卜不能得到祈求的结果。第 7 段:国家的命运取决于怎样对待礼制。第 8 段:人

4、类在自然面前,应顺应万物的本性与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定胜天。2.小结:理解荀子在文中提到的思想观点。文中荀子首先指出,人类社会的治乱与自然界的变化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大自然有自己的运行规律,人应该“敬其在己者,而不幕其在天者”,荀子还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物畜而制之”,“骋能而化之”。人应该在了解、掌握天的变化规律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运用自己的才能智慧驾驭自然、征服自然,使自然万物都能更好地生长并能为人类服务。【合作探究】1.怎样认识荀子所说的“天”,是否等同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大自然”?荀子所说的天为自然之天,为自然的运行。在荀子那里,“天”已不是有人格有意志的神,而是无预

5、于人事的自然。“天”既不能主宰人的命运,人也不能依赖“天”或抱怨“天”。人只有靠自己的努力顺应和利用“天”和规律而生存发展。4 2.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人应当在哪些方面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大而言之,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认识其固有规律,按规律办事;治理国家应以礼仪规范人的行为,避免人的失误导致混乱。小而言之,治理家庭应该重伦理道德的修养;个人的工作学习,应相信自我,努力奋斗,克服盲目崇拜和自卑的心理,以自己的行动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3.文章的中心是人定胜天,作者是如何论证的?文章开始以设问的形式指出,人类社会的治乱与自然界的变化没有直接联系,大自然有其运行的规律,它不能主宰人世的

6、吉凶祸福。从而得出“敬其在己者,而不幕其在天者”的正确结论。然后又从天不可畏,人言可畏的角度,强调对人事应该重视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最后作者得出“放弃人的努力而思慕天,就违背了万物的实情”的结论,告诫人们应“制天命而用之”。4.本文的艺术特色 1.说理清晰,论辩透辟,逻辑周密。如第一段、第二段 2.运用大量排比手法。如第三段、第五段 作者大量运用了排比,使文章具有鲜明的节奏、强烈的气势、明晰的层次以及条分缕析的缜密,同时更加富有抒情色彩和感染力。【课堂练习】1.解释加粗词语(课后练习三)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在此耳 县,同“悬”,指有较大悬殊或差距。政令不明,举错不时,本事不理 本事,指农事。礼

7、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 白,显著。2.判断下列特殊句式 A.治乱非天也(判断句)B.可畏也,而不可怪也(省略句)C.礼义之不愆(宾语前置句)D.物之已至者(定语后置句)3.辨析一词多义现象 5 道 天有常道矣 名词,规律 策之不以其道 名词,方法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名词,道理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名词,风尚 4.下列特殊句式已指明,写出判断依据(1)判断句 治乱非天也 也,表判断 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 者也,表判断(2)省略句 禹以治,桀以乱 “以”后省略宾语“之”可畏也,而不可怪也“可”前省略主语“是”(3)宾语前置句 此之谓也 “此之谓”宾语前置,应为“谓此”,说的就是这 礼义之不愆 否定句宾语前置,应为“不愆礼义”(4)状语后置句 繁启、蕃长于春夏“蕃长于春夏”状语后置,于春夏生长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于明月”状语后置,比太阳月亮(5)定语后置句 物之已至者“已至者”应在“物”前 【课堂小结】本文客观地分析了大自然的运行规律,正确地指出了天与人之间的关系,认为人类应在掌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驾驭自然,征服自然,让自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