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作业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92778951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833.7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新教材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教材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教材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新教材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作业(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1 课时素养评价 二十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30 分钟100 分)(选择题每小题 6 分,非选择题 40 分,共 100 分)1.下表是 19531960 年苏联粮食产量表(单位:百万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年份 粮食总产量 年份 粮食总产量 1953 82.5 1957 105.0 1954 85.6 1958 141.2 1955 106.8 1959 124.7 1956 127.6 1960 133.2 A.赫鲁晓夫改革推进了农业的发展 B.苏联体制仍旧发挥了积极作用 C.勃列日涅夫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D.“新经济体制”改革收到了一定效果【解析】选 A。根据题干表格可知,1

2、9531960 年苏联粮食产量总体上呈增长态势,结合所学可知,19531960年处于赫鲁晓夫改革时期,赫鲁晓夫改革把重点放在农业生产上,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苏联模式,推进了农业的发展,故 A 正确。赫鲁晓夫改革的原因是苏联体制产生了弊端,故 B 错误;19531960 年处于赫鲁晓夫改革时期,故 C 错误;“新经济体制”是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的措施,故 D 错误。2 2.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著名学者杜兰特夫妇在历史的教训中指出:“现在俄国的社会主义,正在逐步恢复个人主义的激励机制,以使得这个体制拥有更大的生产动力。”这里主要评价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赫鲁晓夫改革 C.新经济政策

3、D.戈尔巴乔夫改革【解析】选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于 19181921 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A 错误;赫鲁晓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有利于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故 B 正确;新经济政策在斯大林上台后逐渐被取消,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错误;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开始,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D 错误。3.1970 年苏联氢弹之父萨哈罗夫说:“苏联就像一辆巨大的卡车,驾驶员用一只脚使劲往下踩加速器,同时另一只脚踩刹车。”这里的“踩刹车”意指苏联()A.工业经济停滞不前 B.突破了苏联模式 C.致力于发展核武器 D.仍坚持传统的体制【解析】选 D。根据题目中的时间“1970 年

4、”可知,此时处于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此时苏联经济处于大发展时期,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攻势,故 A 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勃列日涅夫改革并未突破苏联模式,故 B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加速器”是指致力于经济大发展,比如发展核武器,故 C 错误;“踩刹车”是指勃列日涅夫改革并未突破苏联模式,3 故 D 正确。4.1961 年,苏共二十二大修订的党章规定:苏共是“工人阶级、集体农庄农民和知识分子中先进的最有觉悟的部分联合起来的、苏联人民战斗的久经考验的先锋队”。1990 年的二十八大的党章则规定:苏共是“一个按自愿原则将苏联公民联合起来,实施以全人类价值和共产主义理想为基础的纲领性目标的政治组织”。这一变化

5、表明()A.苏联共产党的性质发生改变 B.苏联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明显改变 C.苏联共产党将引领世界实现和平 D.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解体【解析】选 A。题干苏共由“1961 年”“工人阶级、集体农庄农民和知识分子中先进的最有觉悟的部分联合起来的、苏联人民战斗的久经考验的先锋队”到“1990 年”“一个按自愿原则将苏联公民联合起来,实施以全人类价值和共产主义理想为基础的纲领性目标的政治组织”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共由一个代表工人、农民阶级及知识分子的无产阶级政党演变为一个苏联一般公民联合起来的政党,表明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苏联共产党的性质发生改变。故答案为 A。材料反映了苏共的指导思

6、想、基本原则的变化,不能体现苏共的阶级基础发生明显改变,也不能反映苏联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排除 B、C;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解体是在 1991 年底,排除 D。5.历史学家尤里叶梅里亚诺夫撰文写道:“(斯大林逝世时)苏联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那些指责斯大林的人却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 4 超级大国。”直接导致这个超级大国灭亡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赫鲁晓夫改革 C.新经济政策 D.戈尔巴乔夫改革【解析】选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列宁时期实行的,早于材料中“斯大林逝世时”,故 A 错误;1964 年,赫鲁晓夫改革告终,而材料中“这个超级大国”是在 1991 年灭亡,故 B 错误;新经济

7、政策是列宁时期实行的,早于材料中“斯大林逝世时”,故 C 错误;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故 D 正确。6.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面对苏联模式的弊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先后实行改革,但都以失败而告终。苏联改革失败的根源是()A.缺乏有利的国际环境 B.没有把握本国国情,改革指导思想出现偏差 C.领导人的个人专断作风 D.对农业重视不够【解析】选 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改革成败的关键是能否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A、C、D 都是影响因素,但不是根源,故排除。7.下列漫画苏联与东欧国家关系图示说明了()5 A.社会主义阵营基本瓦

8、解 B.两极格局基本形成 C.苏联经济改革取得重大成效 D.苏联模式的推广具有强制性【解析】选 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冷战局面的形成,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1949 年成立经互会。苏联通过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斯大林要求东欧各国按照苏联模式,对这些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内部改造。题目中的漫画反映的就是苏联在东欧各国强行推广苏联模式,D 正确。【拓展延伸】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采用苏联模式的原因和影响(1)原因:战后东欧各国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苏联在经济、政治、军事上的扶助。战后国际形势复杂,资本主义世界敌视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2)影响:短期内为各国经济恢复

9、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各国的重建起到促进作用。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不适合各国的进一步发展,对后 6 期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阻碍作用。8.南斯拉夫改革具有自己独特的探索道路,与苏联模式的不同主要体现在()A.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B.重点发展重工业 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实行中央计划和企业自治相结合的方针【解析】选 A。B、C、D 都属于南斯拉夫与苏联模式的相同之处,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是南斯拉夫改革的特色,体现了与苏联模式的不同,故选 A。9.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迁状况,某学者根据 19812015 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有

10、关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支出的数据绘制成如图。能正确反映如图信息的一项是()中国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支出比重变化 A.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支出呈逐年上升趋势 B.需求增加对住房消费变化起决定性作用 C.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实现了共同富裕 D.改革开放后住房商品化趋势日益加强【解析】选 D。依据材料,图片反映的是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支出比重 7 的变化,20 世纪 80 年代到 90 年代末,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支出的比重在 3%-13%之间,在 21 世纪初消费比重增加到 8%-13%,20122013 直线上升,之后稍有回落,但比重在 18%以上,这反映了从 1978 年改革开放以后,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比重在增加,

11、说明住房商品化的趋势在加强,故选 D;材料反映的是城镇居民住房消费的比重在上升,但说明不了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支出呈逐年上升趋势,排除 A;依据所学知识,需求增加会影响住房消费变化,但不能起决定性作用,排除 B;C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10.20 世纪最后 30 年中,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而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样的制度不同的结局说明了()A.资本主义仍处于上升时期 B.社会主义无法抗衡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制度需要不断自我完善 D.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必然要经历失败和挫折【解析】选 C。由题干中“一样的制度”即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就可排除 A、B;虽然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但中国改

12、革开放取得了成就,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不能得出 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由多种因素造成,而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却是中国依据国情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不断完善的结果,故选 C。11.(4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图是 19531983 年苏联与世界实际 GDP 平均增长率的对比。8 对应时期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 上台:1953年 下台:1964年 勃列日涅夫 上台:1964年 下台:1982年 材料二 1986年在苏联流传的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比做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每个领导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赫鲁晓夫则为他们

13、平反;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道: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1)从材料一看,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对苏联经济的作用如何?(20 分)(2)材料二中 1986 年苏联“无法继续前进”时,戈尔巴乔夫是如何解决“铁轨”问题的?结果如何?(20 分)【解析】第(1)题,应注意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上台的时间,再结合材料一图示指出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的作用。第(2)题,应围绕戈尔巴乔夫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分析。答案:(1)在一段时期内有一定的效果,但长期而言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失败的境地,都没有从根本上

14、解决苏联经济存在的问题。9(2)解决:戈尔巴乔夫对苏联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结果: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困境,政治体制改革使国内局势失控,导致苏联解体。(15 分钟40 分)(选择题每小题 5 分,非选择题 30 分,共 40 分)12.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宇宙飞船可以到达月球和火星,汽车却故障频出且耗油惊人,许多苏联百姓家里的家用电器陈旧不堪,电视机爆炸事件经常发生,很多人经常开玩笑说苏联生产的电视机应当送给敌人。这体现出()A.指令性计划减少 B.商品经济发展 C.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D.公有制被打破【解析】选 C。材料反映的是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重视发展重工业,并未体现出指

15、令性计划的减少,故 A 错误;材料中是计划经济,不是商品经济发展,故 B 错误;材料反映了苏联的重工业发展而轻工业落后的局面,体现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民经济结构的比例失调问题,故C正确;勃列日涅夫时期仍实行公有制,故 D 错误。13.20 世纪 40 年代末至 60 年代末,南斯拉夫、波兰、匈牙利和民主德国经过改革后经济获得发展,这些改革的共同点是()A.起因于严重政治危机 B.为逃避社会主义阵营发生分歧 10 C.放松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D.出于国内外压力半途而废【解析】选 C。南斯拉夫、波兰、匈牙利和民主德国经济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改变高度集中的苏联模式,下放中央权力,放松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故

16、选 C。14.(30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85 年 4 月,戈尔巴乔夫谈到“加速发展战略”时说:“决定国民经济发展主要方向的,不是市场,也不是自发力量,而首先应当是计划。同时,应当对计划工作采取新的态度,积极采用经济杠杆,为发挥劳动集体的主动性提供广阔天地。”苏共二十七大制定的 19861990 年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核心仍是重工业,特别是机器制造业。从 1985 年 5 月开始,戈尔巴乔夫在全国动员一切力量开展反酗酒斗争。不仅禁止伏特加酒,还关闭了啤酒馆,街道上甚至出现了反酗酒纠察队,以恐怖手段吓唬顾客。反酗酒斗争特别有成效,含酒精饮料的产量在 19851986 年减少了差

17、不多 1/20,但苏联失去了重要财源,“国民经济 3 年至少损失 670 亿(卢布),而精神上的损失则是无法估量的”。这一运动还破坏了酒业和葡萄种植业。摘编自拯救苏联:苏联历史上的三次改革 材料二 中国改革大事记:时间 主要内容 1978 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11 1979 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现“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 1980 年 中共中央下发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 1982 年 中共十二大首次提

18、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观点 1983 年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 1984 年 5 月,中共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等 14 个港口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10 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5 年 相继在长江、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发区 1987 年 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1992 年 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2001 年 12 月 11 日,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

19、明中苏改革的不同。(20分)(2)从中苏改革的实践中,谈谈你的认识。(10 分)【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二“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12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推行,据此可知中国改革先农村后城市;依据材料一“苏共二十七大制定的 1986-1990 年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核心仍是重工业,特别是机器制造业”等可知苏联与之相反。再根据此思路进行归纳总结,可以从改革实践及改革路径等方面说明不同:中国边实践边摸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苏联盲目实践,没有科学理论升华与指导;中国改革路径明确,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苏联很长一段时间坚持计划经济体制,改革路径失误。第(2)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所学知识言之有理即可。可结合改革的结局从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要结合本国国情,适时调整;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来回答。答案:(1)不同:中国改革先农村后城市;苏联与之相反。中国边实践边摸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苏联盲目实践,没有科学理论升华与指导。中国改革路径明确,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苏联很长一段时间坚持计划经济体制,改革路径失误。(2)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要结合本国国情,适时调整;要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