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学经典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分析

上传人:冷*** 文档编号:19271569 上传时间:2021-01-0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9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以国学经典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以国学经典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以国学经典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以国学经典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国学经典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分析(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以国学经典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分析 摘 要: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文化历史的民族。古典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是几千年来积累下来的文化经典,是我国辉煌灿烂的文化典籍的核心部分。我国学生群体存在人文素质不高或者人文素质有所缺失的情况,提高其人文素质迫在眉睫。国学经典在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学习国学经典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方法,我们应当全面推进国学经典学习,营造浓厚的国学经典学习氛围,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下载论文网关键词:国学经典;人文素养;作用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要求,这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对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关心和重视,也为

2、新形势下学校工作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要求以学科优势为依托,将国学经典充分融入到教学中,弘扬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提升人文素养、丰富校园文化。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构建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使广大学子更好地了解、传承中华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1 学习国学经典的作用1、有效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自学校国学启蒙教育开展以来,受到了学生的欢迎,诵读经典诗文热情高涨,蔚然成风。在校园里,随处可看到学生围着老师背诵古诗的动人场面。在校园里,随处可看到学生围着老师背诵古诗的动人场面。大多数学生远远超过了语文新课程关于古诗文背诵的要求。如今,在我们的校园中,经常可以听到学生触景而吟咏诗句的现象。2、

3、经典风雅润物无声,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宇运行刚健有序,人须效法于天,自强不息,积极向上,奋发有为,主动自觉修养理想人格;而大地宽厚载物,人应效法于地,厚德载物,宽厚兼容,胸襟广阔,宁静致远修养精神理想。在经典风雅的浸润熏陶下,学生厚德载物读乾坤经典,自强不息做真理文章,养成了文雅、知礼、宽容、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诵读弟子规,学生学以致用,从“衣贵洁,不贵华”中知道了穿衣要整洁端庄,不穿奇装异服;走进我们的校园,看到的是一片整洁清新的环境。3、弘扬了民族精神,营造了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良

4、好的校园环境,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具有其他教育形式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为了加强国学教育,使校园文化建设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丰富校园文化底蕴,提升学校办学品位,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应致力于具有浓厚国学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如将儒家的“五常”仁、义、礼、智、信;儒家德育思想的精髓,做人之根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弟子规全文等张贴到学校的各个角落。这一切不仅成为校园里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美化了校园,同时也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丰富了师生知识,彰显了学校浓厚的国学氛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2 国学经典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方式国学课中的三字经

5、、论语教给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给人以智慧和启迪。比如“玉不琢,不成器。”告诉我们,只有经过刻苦努力,才能有所作为;再比如“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鼓励我们要克服困难,坚持学习。但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句话让我明白要孝顺父母,懂得感恩。由此,我也联想到了我们绍兴的孝女曹娥,她那投江寻父的故事,千百年来广为流传,她的孝感动天,感动了一代又一代古越儿女。为此,必须将国学经典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出来,达到人才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1、关于总体把握-重在诵读,旨在积累对诵读国学经典的总体把握应是:重在诵读,辅之以教,旨在积累。在诵读过程中应重视国

6、学经典文化积累,因学生年龄局限性,对古汉语知识缺乏、理解能力不强。国学经典文化的深刻内涵无法被我们这些学生理解,教师不必过多讲授,针对学生记忆力强的年龄特点先让他们反复诵读,熟能成诵,便于背诵的多多背诵。应将重心放在诵读和背诵上,大量地存储国学经典篇目。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加古汉语知识和丰富生活阅历,才能达到逐渐理解、逐渐感悟的目的。同时这些文明的种子以后会慢慢发芽、成长、开花、结果乃至不断收获,成就学生一生的发展与幸福。至于配合诵读的教育问题,只能是将国学经典中一些核心理念有机结合学生的不良行为,恰如其分地引导。2、教育渗透-浸润心灵,引导言行国学经典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是对人与自然、人

7、与人、人与自我关系的研究,儒、道、释三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三者的关系加以阐释,彼此互补相融。如今国学经典文化越来越被中国和世界重视起来,成为解决21世纪所面临的生态危机、人文危机和精神危机最可借鉴的智慧资源。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应对学生的言行起到引导作用,但由于国学经典内容学生大多还不能理解,因此必须结合实际得体把握、有效引导。选取核心精神引导,正确把握儒、道、释三家精神的核心内容,结合当今的教育要求,引导学生改善言行举止。如:以儒家的仁、礼、孝、信等精神逐渐引导学生的文明习惯养成;以道家清静、淡泊、和谐自然等精神不断滋养学生的心灵,排除忧虑烦恼,提高人格修养。且通过国学经典中的大量名句,或蕴

8、含深刻的哲理、或寄寓传统的美德、或彰显母语的魅力,学生便于记忆并容易理解。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等,在背诵的同时,应达到启迪人生,弘扬传统美德,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目的。3、活动强化增强实践,提升感悟国学教育除了课堂国学课程外,还可以结合校内外资源,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实现感悟和领会。可以利用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以及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纪念日,举办主题鲜明、形式活泼、重在体验的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与之相关的国学知识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使用,在使用中感悟经典价值。可以发挥学生社团组织的文体活动

9、,如举办中国传统文化的诗词名作、经典格言的诵读活动,在欣赏感悟经典文献与历代名篇诗文的过程中思想素质与审美能力得到提升。通过探究文化源地,考察文化遗址,走访博物馆、历史古迹、革命纪念馆等,了解祖国悠久、丰富的文化遗产,认知历史、认知祖先、认知中华文化,使学生在民族优秀文化发掘过程中升华自己的思想境界。3 结束语综上所述,我国历史悠久,留下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传世名篇,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参考文献1荆聪聪.初中语文国学经典类校本课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2顾晓燕.回顾国学经典,提升人文素养国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06)3覃彦蓓.让经典“活”在当下试论经典阅读在现代课堂中的传承策略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5年09期4傅彬.借助国学经典,提升人文素养J.新课程(中).2011(03)5李英辉,董波林,任永健,李睿.体验国学经典提升人文素养J.成功(教育).2012(0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