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吸附工作基本原理

上传人:ta****u 文档编号:192676539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98.0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变压吸附工作基本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变压吸附工作基本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变压吸附工作基本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变压吸附工作基本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压吸附工作基本原理(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变压吸附(PSA)法基本工作原理吸附的基本概念和吸附剂一、吸附的定义当气体分子运动到固体表面上时,由于固体表面原子剩余引力的作用,气体中的一些分 子便会暂时停留在固体表面上,这些分子在固体表面上的浓度增大,这种现象称为气体分子 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相反,固体表面上被吸附的分子返回气体相的过程称为解吸或脱附。被吸附的气体分子在固体表面上形成的吸附层, 称为吸附相。吸附相的密度比一般气体 的密度大得多,有可能接近液体密度。当气体是混合物时,由于固体表面对不同气体分子的 引力差异,使吸附相的组成与气相组成不同,这种气相与吸附相在密度上和组成上的差别构 成了气体吸附分离技术的基础。吸附物质的固体称为吸

2、附剂, 被吸附的物质称为吸附质。 伴随吸附过程所释放的热量叫 吸附热,解吸过程所吸收的热量叫解吸热。气体混合物的吸附热是吸附质的冷凝热和润湿热 之和。不同的吸附剂对各种气体分子的吸附热均不相同。按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引力场的性质,吸附可分为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即吸附过程伴随有化学反应的吸附。在化学吸附中,吸附质分子和吸附剂表 面将发生反应生成表面络合物,其吸附热接近化学反应热。化 学吸附需要一定的活化能才能 进行。通常条件下,化学吸附的吸附或解吸速度都要比物理吸附慢。石灰石吸附氯气,沸石 吸附乙烯都是化学吸附。物理吸附:也称范德华(van der Waais )吸附,它是由吸附质分子

3、和吸附剂表面分 子之间的引力所引起的,此力也叫作范德华力。由于固体表面的分子与其内部分子不同,存 在剩余的表面自由力场,当气体分子碰到固体表面时,其中一部分就被吸附,并释放出吸附 热。在被吸附的分子中,只有当其热运动的动能足以克服吸附剂引力场的位能时才能重新回 到气相,所以在与气体接触的固体表面上总是保留着许多被 吸附的分子。由于分子间的引力 所引起的吸附,其吸附热较低,接近吸附质的汽化热或冷凝热,吸附和解吸速度也都较快。 被吸附气体也较容易地从固体表面解吸出来,所以物理吸附是可逆的。分离气体混合物的变 压吸附过程系纯物理吸附,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化学反应发生。本工艺为物理吸附。二、吸附剂1吸

4、附剂的种类 工业上常用的吸附剂有:硅胶、活性氧化铝、活性炭、分子筛等,另外还有针对某种组 分选择性吸附而研制的吸附材料。 气体吸附分离成功与否,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吸附剂的性能, 因此选择吸附剂是确定吸附操作的首要问题。硅胶是一种坚硬、无定形链状和网状结构的硅酸聚合物颗粒,分子式为SiO2.nH2O,为一种亲水性的极性吸附剂。它是用硫酸处理硅酸钠的水溶液,生成凝胶,并将其水洗除去硫酸 钠后经干燥,便得到玻璃状的硅胶,它主要用于干燥、气体混合物及石油组分的分离等。工 业上用的硅胶分成粗孔和细孔两种。粗孔硅胶在相对湿度饱和的条件下,吸附量可达吸附剂 重量的8 0%以上,而在低湿度条件下,吸附量大大低

5、于细孔硅胶。活性氧化铝是由铝的水合物加热脱水制成,它的性质取决于最初氢氧化物的结构状态,一般都不是纯粹的 Al2O3,而是部分水合无定形的多孔结构物质,其中不仅有无定形的凝胶,还有氢氧化物的晶体。由于它的毛细孔通道表面具有较高的活性,故又称活性氧化铝。它对 水有较强的亲和力,是一种对微量水深度干燥用的吸附剂。在一定操作条件下,它的干燥深度可达露点-70C以下。活性炭是将木炭、果壳、煤等含碳原料经炭化、活化后制成的。活化方法可分为两大类, 即药剂活化法和气体活化法。药剂活化法就是在原料里加入氯化锌、硫化钾等化学药品,在 非活性气氛中加热进行炭化和活化。气体活化法是把活性炭原料在非活性气氛中加热,

6、通常 在700 C以下除去挥发组分以后,通入水蒸气、二氧化碳、烟道气、空气等,并在7001200 C温度范围内进行反应使其活化。活性炭含有很多毛细孔构造,所以具有优异的吸附能力。因 而它用途遍及水处理、脱色、气体吸附等各个方面。沸石分子筛又称合成沸石或分子筛,其化学组成通式为:M( I )M( II)O.Al O .nSiO .mH O2 3 2 2式中M(I)和M( II)分别为为一价和二价金属离子, 多半是钠和钙,n称为沸石的硅铝比, 硅主要来自于硅酸钠和硅胶,铝则来自于铝酸钠和 Al(HO) 3 等,它们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反应 制得的胶体物,经干燥后便成沸石,一般 n=2 10,m=0 9

7、。沸石的特点是具有分子筛的作用,它有均匀的孔径,如3Ao、4Ao、5Ao、lOAo细孔。有4Ao孔径的 4A0 沸石可吸附甲烷、乙烷,而不吸附三个碳以上的正烷烃。它已广泛用于气体吸附 分离、气体和液体干燥以及正异烷烃的分离。碳分子筛实际上也是一种活性炭,它与一般的碳质吸附剂不同之处,在于其微孔孔径均 匀地分布在一狭窄的范围内,微孔孔径大小与被分离的气体分子直径相当,微孔的比表面积 一般占碳分子筛所有表面积的 90%以上。碳分子筛的孔结构主要分布形式为:大孔直径与碳 粒的外表面相通,过渡孔从大孔分支出来,微孔又从过渡孔分支出来。在分离过程中,大孔主要起运输通道作用,微孔则起分子筛的作用。以煤为原

8、料制取碳分子筛的方法有炭化法、气体活化法、碳沉积法和浸渍法。其中炭化 法最为简单,但要制取高质量的碳分子筛必须综合使用这几种方法。碳分子筛在空气分离制取氮气领域已获得了成功, 在其它气体分离方面也有广阔的前景。 2吸附剂的物理性质吸附剂的良好吸附性能是由于它具有密集的细孔构造。 与吸附剂细孔有关的物理性能有:a. 孔容( V ):P吸附剂中微孔的容积称为孔容, 通常以单位重量吸附剂中吸附剂微孔的容积来表示 (cm3/g). 孔容是吸附剂的有效体积,它是用饱和吸附量推算出来的值,也就是吸附剂能容纳 吸附质的体积,所以孔容以大为好。吸附剂的孔体积(V )不一定等于孔容(V ),吸附剂中kP的微孔才

9、有吸附作用,所以 V中不包括粗孔。而V中包括了所有孔的体积,一般要比V大。PkPb. 比表面积:即单位重量吸附剂所具有的表面积,常用单位是m2/g。吸附剂表面积每克有数百至千余平方米。吸附剂的表面积主要是微孔孔壁的表面,吸附剂外表面是很小的。c. 孔径与孔径分布:在吸附剂内,孔的形状极不规则,孔隙大小也各不相同。直径在数埃(Ao)至数十埃的孔称为细孔,直径在数百埃以 上的孔称为粗孔。细孔愈多,则孔容愈大,比表面也大,有利 于吸附质的吸附。粗孔的作用是提供吸附质分子进入吸附剂的通路。粗孔和细孔的关系就象 大街和小巷一样,外来分子通过粗孔才能迅速到达吸附剂的深处。所以粗孔也应占有适当的 比例。活性

10、炭和硅胶之类的吸附剂中粗孔和细孔是在制造过程中形成的。沸石分子筛在合成 时形成直径为数微米的晶体,其中只有均匀的细孔,成型时才形成晶体与晶体之间的粗孔。孔径分布是表示孔径大小与之对应的孔体积的关系。由此来表征吸附剂的孔特性。d. 表观重度( dl):又称视重度。吸附剂颗粒的体积(V )由两部分组成:固体骨架的体积(V )和孔体积 lg(V),即:kV = V + Vlgk表观重度就是吸附颗粒的本身重量(D)与其所占有的体积(V)之比。吸附剂的孔体积(V )不一定等于孔容(V ),吸附剂中的微孔才有作用,所以V中不包k P P括粗孔。而V中包括了所有孔的体积,一般要比V大。kPe. 真实重度(

11、dg):g又称真重度或吸附剂固体的重度,即吸附剂颗粒的重量(D)与固体骨架的体积 V之比。g假设吸附颗粒重量以一克为基准,根据表观重度和真实重度的定义则:dl=l/V l;dg=l/V gl l g g于是吸附剂的孔体积为:Vk=l/d, T/d klgf. 堆积重度( d):b又称填充重度,即单位体积内所填充的吸附剂重量。此体积中还包括有吸附剂颗粒之间的空隙,堆积重度是计算吸附床容积的重要参数。以上的重度单位常用 g/cm 3、kg/l 、kg/m 3表示。g. 孔隙率(& k):k即吸附剂颗粒内的孔体积与颗粒体积之比。& =V /(V +V ) = (d -d )/ d =1-d /dk

12、k g kg lgl gh. 空隙率(e):即吸附颗粒之间的空隙与整个吸附剂堆积体积之比。e=(V-V)/V=(d-d)/d=1-d /db lbl blb l表2-1列出了一些吸附剂的物理性质 :表2-1吸附剂的物理性质吸附剂名称硅胶活性氧化铝活性炭沸石分子筛真实重度g/cm32.1 2.33.0 3.31.9 2.22.0 2.5表观重度g/cm30.7 1.30.8 1.90.7 1.00.9 1.3堆积重度g/cm30.45 0.850.49 1.000.35 0.550.6 0.75空隙率0.40 0.500.40 0.500.33 0.550.30 0.40比表面积m2/g300

13、80095 350500 1300400 750孔容cm3/g0.3 1.20.3 0.80.5 1.40.4 0.6平均孔径Ao101404012020 50三、吸附平衡和等温吸附线吸附的热力学基础吸附刚开始时吸附剂存在大量的活性表面,被吸附的吸附质分子数大大超过离开表面的 分子数。随着吸附的进行,吸附剂表面逐渐被吸附质分子遮盖,吸附剂表面再吸附的能力下 降,直到吸附速度等于解吸速度时,就表示吸附达到了平衡。在密闭的容器内,吸附剂与吸 附质充分接触,呈平衡时为静态吸附平衡。 含有一定量吸附质的惰性气流通过吸附剂固定床 吸附质在流动状态下被吸附剂吸附,最后达到的平衡为动态平衡。为了解释吸附过程

14、的实质,曾提出了各式各样的理论。在这些理论中,迄今没有一个能 够说明所有的吸附现象。个别理论虽然能够完善地说明吸附现象的一个方面,但是却不能用 来解释这一现象的其它方面。这些理论适用与否,是取决于吸附质和吸附剂的性质,以及吸 附的具体条件。不管对吸附机理的各种解释如何,他们都认为吸附剂对吸附质的吸附数量 与 被吸附气体的压力及吸附过程的温度有关,即:q=f(P,T)式中:q单位重量(或体积)吸附剂所吸附的物质量(吸附量) ;P 吸附组分在气相中平衡时的分压;T 吸附过程的温度。在此函数中,当温度(T) 一定时,称为等温吸附线;当压力 (P) 定时,称为等压吸附 线;而当吸附量一定时,称为等量吸

15、附线。最常用的就是等温吸附线。布隆耐尔(Bronaner )曾将物理吸附等温吸附线分为五种类型,如图2-1所示。图中纵坐标为吸附量q,横坐标为吸附质分压P (当平衡温度在吸附质临界温度以下时,通常与该温度下饱和蒸汽压力 P的比值P/P表示)五种类型的吸附等温线其形状的差异是由于吸附剂 和吸附质分子之间作用力不同造成的。类型I是平缓地趋近饱和的朗格谬而型等温吸附线。这种吸附相当于在吸附剂表面上只 形成单分子层吸附。类型II是最普通的物理吸附,能形成多分子层。类型III比较少见,它的 特点是吸附热与被吸附组分的液化热大致相等。第W、 V种认为是由于毛细管凝结现象所致。物理吸附等温曲线不只限于这五种

16、。例如,有的物理吸附其等温吸附线是阶梯状的,并且等 温吸附线常常与解吸曲线不一致,还常有滞后的拖尾现象。表达等温吸附线的数学式,称为等温吸附方程。由于各学者针对不同的吸附平衡现象, 采用不同的假设和模型,因而推导出各种等温吸附方程。现将几种常用的等温吸附方程简单 介绍如下:1亨利 (Henry) 方程通常都知道,一定温度下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与气体的分压成正比, 这就是亨利定律 而在吸附过程中,亦存在这种现象,即在吸附过程中吸附量与压力成正比。和气体在溶液中 的溶解是相同的,故称为亨利吸附。其方程为:q=kh.c式中:q吸附剂的吸附量;k h亨利系数;hc 吸附质在气体中的浓度。对于压力很低的

17、气相吸附,多数情况下,能服从此定律,而且只限于吸附量占形成单分 子层吸附量的 10%以下,即吸附面最多只有 10%大表面被吸附物质所覆盖, 才能适用这个方程2朗格谬尔( Langmair )方程 假设在等温下,对于均匀的吸附表面,吸附质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力,形成单分子层 吸附,由此推导出的等温方程称为朗格谬尔方程。在吸附速率和解吸速率相等时为:q/q =k .p/(1+k .p)m l l式中:q 吸附剂的最大吸附容量;mp 吸附质在气体混合物中的分压;k l朗格谬尔常数。从上式中可知,当吸附质在气体中的分压很低时,则:q= qm.kl.p即成为亨利方程,q.k相当于亨利系数k。如果吸附剂的

18、吸附能力很强,吸附质的分压m lh较高,上式又为 q= q。相当于吸附剂的表面全部吸附了吸附质,成为饱和吸附状态,等温m吸附线趋于一条渐进线,吸附量和分压的变化无关,成为定值。上式整理后变为:p/q=p/ q +l/(k q )mlm3. 弗里德里胥( Freandlich )方程 等温下在吸附热随着覆盖率(即吸附量)的增加成对数下降的吸附平衡,弗里德里胥提 出的经验方程为:q=kf.p1/n式中:kn 与吸附剂的特性、温度有关的常数。弗里德里胥方程表示吸附量与压力的指数分数成正比。压力p增大吸附量q随之增加,但压力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吸附量饱和而不再变化。对上式两边取对数,得:log q =

19、1/n.log p + logk与朗格谬尔方程接近。此方程的斜率1/n若在0.10.5之间,表示吸附容易进行;超过2时,则表示吸附难以进行。4B.E.T 方程由布隆耐尔(Brunaner )、埃麦特(Emmett )和特勒(Teller )三人提出的等温吸附方程 简称B.E.T方程。朗格谬尔方程的前提条 件是假设在吸附剂表面上只形成分子层。若是将其拓展到多分子 层的吸附,即吸附分子在吸附剂上是按各个层次排列的,这些分子可以无限地累积而吸附, 并且各个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忽略不计,又假设每一层都符合朗格谬尔方程,便可以推 导出B.E.T方程。q=(kb.qm.p)/ (p 0-p)1+(k b

20、-1)p/p 0 b m0b0式中:po吸附温度下,吸附质气体的饱和蒸汽压;q第一层单分子层的饱和吸附量;mk 和温度、吸附热、液化热等有关的常数。b在吸附质的平衡分压 p远比饱和蒸气压po小时,pop,则:q/ qm=(kb.p/ p0)/(1+ kb.p/ p0)取k=k / p ,此式变成朗格谬尔方程。也就是说,B.E.T方程是朗格谬尔方程的广义方程;l b 0后者是前者的特例。通常采用 B.E.T 方程可以计算吸附剂的比表面积。除以上叙述的吸附理论所推导出的等温吸附方程之外,还有爱基(Enken)和坡兰尼 (Polanyi)的吸附理论、洛朗兹(Lorenz)和朗德(Lande)的静电学

21、说、毛细管凝缩学说以及杜 宾宁(Dubinin)在发展坡兰尼理论的基础上推导出的吸附等温方程等等。工业用吸附剂一般都含 有各种大小的微孔,它的吸附过程可能是单分子层吸附,可能是 多分子层吸附,也可能是由于毛细管凝缩所致。哪一种机理起主要作用视具体条件而定。当 温度低于临界温度时,大多数吸附剂的等温吸附线属于第W类型;大体可认为在低压区的吸 附主要是单分子层吸附(见图 2-2);随着压力的升高多分子层吸附起主要作用;在接近饱和图2-3、2-4为在不同温度下,各种气体在吸附剂上的吸附等温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 在同一温度下,吸附质在吸附剂上的吸附量随吸附质的分压上升而增加;在同一吸附质分压 下,吸附

22、质在吸附剂上的吸附量随吸附温度上升而减少;因此降低吸附温度和升高吸附压力 有利于气体组分的吸附。反之,提高温度和降低压力则气体的吸附量减少而解吸。戏好采匚一 LG.31/ |CH%:):工h:0 HCJ.h ;J riH图2-3甲烷在分子筛上的等锻驶附筑S2-4炷类姗质花话世菠上的等谧吸附蜒四、吸附过程中的物质传递 等温下静态吸附平衡意味着流体和吸附剂经长期接触,颗粒外和孔内的流体浓度相同, 吸附相浓度也均匀,这是很难达到的。在流动体系只能达到动态平衡,吸附质从气体主流到 吸附剂颗粒内部的传递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气体主流通过吸附剂颗粒周围的气膜到颗粒的表面,称为外部传递过程或 外扩

23、散。第二阶段是从吸附颗粒表面传向颗粒中心,称为内部传递过程或内扩散。 这两个阶段是按先后顺序进行的,在吸附时气体先通过气膜到达颗粒表面,然后才能向 颗粒内扩散,脱附时则逆向进行。内扩散过程有几种不同情况,参见图 2-5。-散过程示諛25吸附则内 表而扩散 孔扩徽 内表面殴附气体分子到达颗粒外表面时,一部分会被外表面所吸附,而被吸附的分子有可能沿着颗 粒内的孔壁向深处扩散, 称为表面扩散。一部分气体分子还可能在颗粒 内的孔中向深处扩散, 称为孔扩散。在孔扩散的途中气体分子又可能与孔壁表面碰撞而被吸附。所以,内扩散是既 有平行又有顺序的吸附过程,它的过程模式可表达为:根据前述,吸附传递过程由三部分

24、组成,即外扩散、内扩散和表面吸附。扩散过程在吸 附中占有重要地位。导致浓度均衡的物质相互渗入称为扩散。由于分子热运动,在没有外力 作用下扩散过程能自发的发生。按照费克定律,时间T内扩散穿过表面F的物质数量G,与浓度梯度(dC/dn-单位扩散路程长度上的浓度变化)成正比。浓度梯度决定了过程的推动力。G=D.F. T.d /dnC比例系数(D)称为扩散系数。负号表示扩散是朝浓度低的方向运行。扩散系数随扩散物 质的性质而异,通常以实验方法测定,并从有关手册中查得。随着吸附的进行,气流中吸附质的浓度逐渐减少,并逐渐趋于平衡。在单位时间内被单位体积(或重量)吸附剂所吸附的物质量称为吸附浓度。按吸附动力学

25、原理,吸附速度可用下式表示:d/d =K(CY)q T式中:d/d 吸附速度的数学表达式;q TC 吸附质在气体中的含量;Y 与吸附剂所吸附的物量成平衡的气体浓度;K 从气流到吸附剂表面的质量传递系数,也称总传质系数。以扩散方式到达吸附剂表面的物量由费克定律确定,显然,该物量应等于按吸附动力学方程所求得的吸附质的量:K(C-Y)= -D.F.d /dn对于物理吸附,由于表面吸附的速度是极快,几乎是瞬间完成,故它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于是吸附传递的动力学过程是由外扩散和内扩散所决定。K1 表示外扩散过程的传质系数, K2表示内扩散过程的传质系数,则总传质系数与外、内扩散系数有下列关系:1/K=1/

26、K + 1/K12对于物理吸附,由于表面吸附的速度是很快的,故它的影 响可以忽略不计。传质系数与许多变量,如吸附剂种类、被吸附的气体组成以及吸附工况等性质有关。这 种复杂的关系不可能由一个通式表示,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传质系数是根据每种不同的情 况以实验方法求得的。五、固定床吸附流出曲线1吸附前沿和吸附负荷曲线把颗粒大小均一的同种吸附剂装填在固定吸附床中,含有一定浓度(C0)吸附质的气体混合物以恒定的流速通过吸附床层。现在来描述流动状态下,床内不同位置上的吸附质浓度 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假设床层内的吸附剂完全没有传质阻力,即吸附速度无限大的情况下,吸附质一直是以 初始浓度向气体流动方向推进,类似

27、于汽缸中的活塞移动,如图 2-6a 所示。CJ(0.)宀 (1:)C |71饱和区未吸附区图2-6吸附前沿的形成和移动实际上由于传质阻力存在,流体的速度,吸附相平衡以及吸附机理等各方面的影响,情 况并不是这样。吸附质浓度为 c0的气体混合物通过吸附床时,首先是在吸附床入口处形成S形曲线(图2-6b),此曲线便称为吸附前沿(或传质前沿)。随着气体混合物不断流入,吸附 前沿继续向前移动,经过 t3时间后,吸附前沿的前端到达了吸附床的出口端。S形曲线所占的床层长度称为传质区( MTZ)。此传质区形成后,只要气流速度不变,并 随着气流的不断进入,逐渐沿气流向前推进。因此在动吸附过程中,吸附床可分为三个

28、区段(图 2-6c):(1).为吸附饱和区,在此区吸附剂不再吸附,达到动态平衡状态;(2).为吸附的传质区,传质区愈短,表示传质阻力愈小(即传质系数大),床层中吸附剂的利用率越高;.为吸附床的尚未吸附区。在图 2-6 中,其曲线与座标所形成的面积称为吸附剂的吸附负荷。在吸附饱和区部分, 便为吸附剂在吸附质浓度 C0 下的饱和吸附量。如将图 2-6 中的纵座标,由吸附质浓度改为吸 附剂对吸附质的吸附量即可得到吸附负荷曲线(图 2-8a ),它的曲线状态完全是与吸附前沿 相对应的。2流出曲线 在吸附床中,随着气体混合物不断流入,吸附前沿不断向床的出口端推进,经过一定时 间,吸附质出现在吸附床出口处

29、,并随时间推移,吸附质浓度不断上升,最终达到进入吸附 床的吸附质浓度( C0).测定吸附床出口处吸附质浓度随时间变化,便可绘出流出曲线。如图 2-7 所示,从吸附床气体入口端流进吸附质初浓度为 C0 的气体混合物,此时流体中 的吸附质从入口端开始依次被吸附在床层上。结果在床层气体流动方向上,便形成一个浓度 梯度(即传质区)。吸附过程只是在传质区为一定性质的浓度分布范围内进行。吸附工况处于 稳定状态下,其浓度梯度的分布形状和长度是不变的,它以一定速度在吸附床层上移动。随 着吸附过程的持续进行,吸附饱和区逐渐扩大,而尚未吸附区逐渐缩小。当传质区到达吸附床出口端时,流出气体中的吸附质浓度开始突然上升

30、的位置,就是所谓的渗透点(图中C点)。与其相对应的吸附质浓度(Cc)、吸附时间(tc)分别称为穿透浓 度和穿透时间。 实际上吸附前沿和流出曲线是成镜面的对称相似 ( 图 2-8 )。和吸附前沿一样 传质阻力大,传质区愈长,流出曲线的波幅也越小。在极端理想的情况下,即吸附速度无限 大的时候,吸附前沿曲线和流出曲线成了垂直线,床内吸附剂都被有效利用。在图2-8a中,横座标(Z)为吸附床长度,纵座标(q)为吸附量,曲线为吸附负荷曲线, 图2-8b中,横座标(t)为吸附时间,纵座标(C)为吸附质浓度,曲线为吸附流出曲线。图中面积abcdefa代表传质区的总吸附容量(U+V),吸附前沿曲线上方(或流出曲

31、线下方)的面积 agdefa是传质区仍具有吸附能力的容量(U),吸附前沿曲线下方(或 流出曲线上方)的面积abcdga是传质区中被吸附部分(V),面积abhk为吸附饱和区(W)。IhIoCV-nIIrL匚z0(G喷勺负和锻(I)班乩厂:SE-S獗附味的顒附4芍住线和洗苗U结合图 2-8a 、b ,根据数学推导可得到Z =Z. (U+V) /(W+U+V)Ah=Z.U/(W+U+V)传质区长度Z = Z.t /(t+ t ) t .(1k) 或 A 0 0 0吸附床的无效高度h=k. ZA式中:z吸附床总高;t 保护作用时间;t +t0饱和作用时间;k 传质区的未饱和分率, k=U/(U+V)

32、。影响流出曲线形状的因素有吸附剂的性质、颗粒的形状和大小、气体混合物的组成和性 质、流体速度、吸附平衡和机理、以及吸附床的温度和压力。因此通过流出曲线的研究,可 以评价吸附剂的性能,测取传质系数和了解吸附床的操作状况。为了设计固定吸附床,必须进行传质区长度和流出曲线的计算。但是,已有的计算方法 都是在许多假设条件下进行的,所以,通常以实验手段测定传质区长度和流出曲线。测定时的气体浓度、流体速度、接触时间、吸附压力、吸附温度等条件应该与实际使用过程的条件 相对应。第二节 变压吸附的工作原理一、吸附剂的再生方法 为了能使吸附分离法经济有效的实现,除了吸附剂要有良好的吸附性能以外,吸附剂的 再生方法

33、具有关键意义。吸附剂再生深度决定产品的纯度,也影响吸附剂的吸附能力;吸附 剂的再生时间决定了吸附循环周期的长短,从而也决定了吸附剂用量的多少。因此选择合适 的再生方法,对吸附分离法的工业化起着重要的作用。由描述吸附平衡的等温吸附线知道,在同一温度下,吸附质在吸附剂上的吸附量随吸附 质的分压上升而增加;在同一吸附质分压下,吸附质在吸附剂上的吸附量随吸附温度上升而 减少;也就是说加压降温有利于吸附质的吸附,降压加温有利于吸附质的解吸或吸附剂的再 生。于是按吸附剂的再生方法将吸附分离循环过程分成两类:变温吸附法和变压吸附法。图2-9 表示了这两种方法的概念,图中横座标为吸附质的分压,纵座标为单位吸附

34、剂的吸附量 上面一条是常温下的等温吸附线,下面一条是高温下的等温吸附线。1变温吸附法 在较低温度(常温或更低)下进行吸附,而升高温度将吸附 的组分解吸出来。从图 2-9 看出,变温吸附是在两条不同温度的等温吸附线之间上下移动进行着吸附和解吸。由于常用 吸附剂的热传导率比较低,加温和冷却的时间就比较长(往往需要几个小时) ,所以吸附床比 较大,而且还要配备相应的加热和冷却设施,能耗、投资都很高。此外,温度大幅度周期性变化也会影响吸附剂的寿命。 但变温吸附法可适用于许多场合, 产品损失少,回收率高,所以目前仍为一种应用较广的方法。2变压吸附法 在加压下进行吸附,减压下进行解吸。由于循环周期短,吸附

35、热来不及散失,可供解吸 之用,所以吸附热和解吸热引起的吸附床温 度变化一般不大,波动范围仅在几度,可近似看 作等温过程。由图 2-1 看出,变压吸附工作状态仅仅是在一条等吸附线上变化。常用减压吸附方法有以下几种,其目的都是为了降低吸附剂上被吸附组分的分压,使吸 附剂得到再生。a. 降压:吸附床在较高压力下吸附,然后降到较低压力,通常接近大气压,这时一部分吸附组分 解吸出来。这个方法操作简单,单吸附组分的解吸不充分,吸附剂再生程度不高。b. 抽真空:吸附床降到大气压以后,为了进一步减少吸附组分的分压,可用抽真空的方法来降低吸 附床压力,以得到更好的再生效果,但此法增加了动力 消耗。c. 冲洗:

36、利用弱吸附组分或者其它适当的气体通过需再生的吸附床,被吸附组分的分压随冲洗气 通过而下降。吸附剂的再生程度取决于冲洗气的用量和纯度。d. 置换: 用一种吸附能力较强的气体把原先被吸附的组分从吸附剂上置换出来。这种方法常用于 产品组分吸附能力较强而杂质组分较弱即从吸附相获得产品的场合。在变压吸附过程中, 采用哪种再生方法是根据被分离的气体混合各组分性质、 产品要求 吸附剂的特性以及操作条件来选择,通常是由几种再生方法配合实施的。应当注意的是,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再生,再生结束时,吸附床内吸附质 的残余量不会等 于零,也就是说,床内吸附剂不可能彻底再生。这部分残余量也不是均匀分布再吸附床内各 个部位。

37、图 2-10 中曲线 -2 示出了这部分残余量在床内的分布情况。曲线 -1 就是前述的吸附 负荷曲线。两根曲线分别与座标所形成的面积之差称为吸附床的有效吸附负荷。此质增大, 有利于吸附操作。吸附工况确定后,有效吸附负荷就取决于吸附床的再生程度。由此,可看 出再生在吸附操作中的重要性。二、变压吸附工作基本步骤单一的固定吸附床操作, 无论是变温吸附还是变压吸附 ,由于吸附剂需要再生, 吸附是间 歇式的。因此,工业上都是采用两个或更多的吸附床,使吸附床的吸附和再生交替(或依次 循环)进行,保证整个吸附过程的连续。对于变压吸附循环过程,有三个基本工作步骤:1压力下吸附 吸附床在过程的最高压力下通入被分

38、离的气体混合物,其中强吸附组分被吸附剂选择性 吸收,弱吸附组分从吸附床的另一端流出。2减压解吸根据被吸附组分的性能,选用前述的降压、抽真空、冲洗和置换中的几种方法使吸附剂获得再生。一般减压解吸,先是降压到大气压力,然后再用冲洗、抽真空或置换。3升压吸附剂再生完成后,用弱吸附组分对吸附床进行充压 ,直到吸附压力为止。接着又在压 力下进行吸附。图2-11 示出了在一个变压循环中吸附剂的吸附负荷与压力的变化关系。真竺疋上I图C-_好处養环中吸附员荷畀力旳妊关系三、吸附剂的选择吸附剂对各气体组分的吸附性能是通过实验测定静态下的等温吸附线和动态下的流出曲 线来评价的。吸附剂的良好吸附性能是吸附分离过程的

39、基本条件。在变压吸附过程中吸附剂的选择还要考虑解决吸附和解吸之间的矛盾。例如对于苯、甲 苯等强吸附质就要用对其吸附能力较弱的吸附剂如硅胶,以使吸附容量适 当,又有利于解吸 操作。而对于弱吸附质如甲烷、氮、一氧化碳等,就需要选用吸附能力较强的吸附剂如分子 筛等,以期吸附容量大些。选择吸附剂的另一要点是组分间的分离系数尽可能大。所谓分离系数的定义是这样的:设有一个二组分体系,其中A为强吸附组分;B为弱吸附组分。它们的含量分别为X和Xb,ab组分A和B的吸附系数K、K各为:abK =q .T.p /(v.T .p.X );K =q .T. p /( v.T .p.X )a a00ab b00b式中:

40、q床内吸附剂吸附A或B组分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p、T工作状态下的压力和温度;v 吸附床的死体积(即床内流体能占有的体积) ,其值为:v=l/d -1/dbg于是分离系数a为:a = (K +1 ) /(K +1)ab也就是说,某组分吸附平衡时在吸附床内的总量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在死空间中,另一 部分被吸附剂所吸附,其总和叫做某组分在吸附床内的存留量;弱吸附组分和强吸附组分各 自在死空间中含有的量占床内存留量的比值之比称为分离系数。分离系数越大分离越容易。 在变压吸附中被分离的两种组分的分离系数不宜小于 2。表2-2、 2-3列出了常见主要组分在大气压和20C下的分离系数。表 2-2 常见组分对各

41、种吸附剂的分离系数组分吸附剂CHCONNHHHco.CH.CHCOCHCON硅胶6.401.311.861.422.902.053.8活性炭2.002.072.841.376.975.1014.4表 2-3 常见组分对各种吸附剂的分离系数组分吸附剂CHCONNHHH4COCO22CH42CO2CH42CO2N25A分子筛1.793.151.402.509.6517.26.9丝光沸石1.182.231.391.6515.518.511.213X分子筛1.584.701.522.40&012.65.25另外,在吸附床运行过程中因床内压力周期地变化,气体短时间内进入、排出,吸附剂 应有足够的强度,以减少破碎和磨损。被分离的气体如果含有象有机机械润滑油、煤焦油之 类的物质,那么在吸附过程中,这些油 性物质会粘附在吸附颗粒的外表面,堵塞吸附剂内的 通道,使吸附剂失去吸附能力。粘附有油类物质的任何吸附剂,不管采用升温还是降压抽空 的再生方法,都是不能再生的。因此对气体中的含油量必须严格限制,有的场合就需增设除 油设施,以免吸附剂在使用中失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