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陋室铭》《桃花源记》中考古文归

上传人:卢** 文档编号:192664883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3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爱莲说》《陋室铭》《桃花源记》中考古文归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爱莲说》《陋室铭》《桃花源记》中考古文归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爱莲说》《陋室铭》《桃花源记》中考古文归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爱莲说》《陋室铭》《桃花源记》中考古文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莲说》《陋室铭》《桃花源记》中考古文归(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爱莲说陋室铭桃花源记中考古文归 ?爱莲说 词语解释 可爱者:值得人喜欢的花 甚藩:很多 独爱菊:唯独 李唐:唐朝 莲之出淤泥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淤泥:污泥 濯:洗涤 清涟:清水 涟:水波 妖:妖媚 蔓:牵牵连连 枝:枝枝节节 益清:更加清香 亭亭:耸立的样子 净:洁净 植:树立 亵玩:亲近而不庄重地玩弄 焉:句末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啊。 隐逸者:隐居的花 鲜有闻:很少听说 同予者:和我一样的人 菊之爱:对菊花的爱好 宜乎众矣:应该 宜乎众矣:很多 翻译: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藩。水中、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值得人喜爱的花有很多。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自从唐朝以来,世界上的人很

2、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莲花出自污泥却不沾染,在清水中洗涤过,却不妖媚。 中通外直。中间贯穿,外杆笔直。不蔓不枝。不前牵连莲,不枝枝节节。 香远益清。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香。 亭亭净植。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可以玩弄啊。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我认为菊花是花中隐居的花。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花之君子者也。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对菊花的爱好, 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说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莲花的爱好,和我一样的人还有谁?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对牡丹的爱好,人应该是很多的了。文意理解

3、: 1作品写莲的同时,还写了菊与牡丹,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这是一种烘托的写法。 如果不提菊和牡丹,只是一味赞颂莲是多么美好,多么高洁,自己是对它是多么喜爱,文章就显得单调,意思不容易叙述得深刻。而把菊和牡丹跟莲来比拟着写,就更能突出莲花的可贵。作者用菊花的傲然凌霜正面烘托莲的洁身自好,用牡丹的绚丽浓艳从背面来烘托莲的质朴、自然。通过这不同角度的烘托,从而突出莲花的高洁,衬托了文章的主题。这种写法叫正反烘托。描写莲时,浓墨重彩,工笔细刻,卓然超群的“莲的形象,在“草木之花的背景上,在“菊“牡丹二花的陪衬下,在画面上凸现出来,使人心驰神往。另外,本文还用隐逸者、富贵者映衬君子;用菊之爱、牡丹之爱

4、映衬莲之爱,以此说明作者与众不同,含蓄而突出地叙述了文章的主旨叙述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2如何看待作者思想的局限性? 作者生活在封建社会里,面对当时的不良世风,能做到不同流合污,努力追求高洁的品格,这是难能可贵的。当然,他因为愤世嫉俗而流露的那种孤芳自赏、自视清高的思想是有片面性的,也是缺乏取的。 3学习本文后你有什么感想?你能再找出作者没有写到的莲的其他品质吗? 从“莲浑身都是宝,可欣赏可食用可入药,可以归纳为莲的“无私贡献精神;从“莲茎随着水面的回升而增长,叶总浮在水面上总结出莲的“乐观向上,顽强拚搏精神。 ?陋室铭 词语解释 山不在高:在于 有仙那么名:有名 斯:这 惟吾:只 德馨:指品德

5、美好 上阶绿:长上 鸿儒:学识渊博的人 白丁:没有文化的人 调:弹奏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佛经 丝竹:指音乐 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形:使身体劳累 诸葛庐:草庐 翻译: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房子,只要我的品德美好就不觉得简陋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青苔长上了台阶,使台阶绿了;草的绿色映入门帘,使屋内也绿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来交往、聊天的人都是有学问的人,没有见识浅陋的人。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我的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我的身体劳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杨子云的亭子。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 文意理解: 1能概

6、括?陋室铭一文中心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描写陋室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表现陋室主人生活情趣的句子有: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那么灵。5文章写“孔子云:何陋之有?的目的是什么? 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明“陋室“有德者居之,那么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照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到达“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

7、,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说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6作者的 “德馨可以在他的诗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找出见证: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桃花源记 词语解释 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 缘溪行:沿着 夹岸:溪水的两岸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芳香的青草;鲜嫩美丽;繁多的样子 渔人甚异之;对感到惊讶 复前行:又 欲穷其林:穷尽,走到尽头。 仿佛假设有光:见不真切;好似。 林尽水源:溪水的发源地。 便舍船:离开 才通人:使人通过 豁然开朗:开阔敞亮的样子 土地平旷:平坦宽阔 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之属:这一类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其中往来种作:往来的人;耕种劳作

8、的人 悉如外人:全,都。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高兴的样子。 乃大惊:竟。 问所从来:处所,地方。 具答之:完全,详尽 咸来问讯:全、都;打听、探问。 便要还家:同“邀邀请。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说;动荡。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子女;同乡;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桃花源以外的人;隔绝。 问今是何世:朝代。 无论魏晋:更不必说。 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给;详细;指渔人所知道的世事。 皆叹惋:惊叹。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又;邀请。 停数日:停留,引申为居住。 辞去:辞别;离开。 此中人语云:告诉。 缺乏为外人道也:值得;对。 既出:已经 便扶向路:就;沿着;原来的。 处处志之:

9、用符号做标记。 及郡下:到。 诣太守:拜见。 说如此:像这样。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立即;跟随。 不复得路:找到。 欣然规往:快乐的样子;打算。 未果:没有实现。 寻病终:不久。 后遂无问津者:探访。 翻译: 武陵人捕鱼为业。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一次,渔人划着船沿着溪水往前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草鲜艳美丽,落花繁多。复前行,欲穷其林。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桃花林在溪水的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

10、眼前一下子由狭隘幽暗而变为开阔明亮。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只见那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幽美的池塘,以及桑园竹林之类。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快乐兴,自得其乐。 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人们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自

11、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规避秦朝的祸乱,带着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再也没有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问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去,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缺乏为外人道也。这儿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别的人说啊。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太守立即派人随同渔人前往,渔人他们寻找先前所做的标志,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原来通向桃花源的路了。文意理解: 1全文主旨:作者在

12、文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描绘出一幅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以此来寄托他的社会理想。在客观上,本文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厌恶战争的情绪和追求和平劳动的愿望。 2.问题设计与讨论1写桃花源中美丽如画、祥和安宁的境界,为何又要说其中生活的人“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参考答案:这与渔人后来迷路等,正好形成一种真假结合、虚实相生的效果,表明陶渊明是基于生活而作的人生梦想,正反映了他对民间疾苦的关怀以及对现实的不满。2“渔人品行如何? 参考答案:以今天普遍提倡的“诚信道德观而论,学生可以答复渔人言而无信;但渔人抑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一心想了解这个美丽的世界,表明了他的向往,也是一般老百姓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3渔人复求不得,刘子骥“欣然归往,“未果,“后遂无问津者,这一结尾的蕴藉何在? 参考答案:陶渊明心怀理想,为我们设计了“世外桃源这样一个优美的境地,然而,残酷的现实、低微的处境让他同时感觉到这一理想的实现是断然不能的,故文末以此隐忍之笔含蓄收之,多少反映了他心中希望之火的熄灭。.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