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础教育调查报告2020

上传人:ba****u6 文档编号:192662860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1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农村基础教育调查报告2020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农村基础教育调查报告2020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农村基础教育调查报告2020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农村基础教育调查报告202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基础教育调查报告2020(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农村基础教育调查报告2020农村基础教育调查报告一、调研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P的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不过,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别也在急剧增大。2005年全 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两者 的收入比为3.22: 1。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 阶层之间的差别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注重的热 点。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 谐社会的基础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 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没有教育的公平公正,就不 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

2、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既能够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率目标,又能够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 的公平目标。社会的教育在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中具有“筛选器”的 功能,又具有稳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 的工具”。按照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以和谐理念来引领教 育发展,通过推动教育的公平、公正,来促动社会的公平、公正,通 过构建和谐教育,来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只有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村发展的基础 是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地方事业,担负着为地方培养人 才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

3、展与进步。不过,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二、调研对象此次我调查的对象就是针对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展开的。基础教 育,就是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基 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升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国面向 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是相关我国农村地 区基础教育的现状三、调研目的1、通过实行实地调查和网上搜集资料,活的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 信息2、分析农村基础教育所存有的问题,并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3、通过度析具体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的案例,切实掌握农村 基础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的途

4、径4、对本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实行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5、探索解决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途径,共同探究建设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方法四、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分析自1986年国家义务教育法出台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 体制改革的决定实施以来,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 但因为农村教育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失调,所以农村教育状况并没 有实现质的飞跃,依然存有诸多问题。(一)政府投入有限,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办学条件差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财政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 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农村学校的持 续发展难以实现。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

5、在校生占全 国在校生的绝绝大部分。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合计约1.93亿人, 按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70%算,农村在校生约1.3亿人。不过,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经费总投入中义务教育 阶段所占比例过低,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占总投入的比例始终低于60%, 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占总投入的比重近年还不足30%。而且,在农村 义务教育总投人中,政府财政拨款所占比例也不高。即使近年中央教 育财政转移支付向农村义务教育倾斜有所增加,但也只达到64.9%。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县乡财政与农民负担”课题组2001年发表的调 查报告显示,在农村义务教育的投人中,乡镇一级的负担竟高达78% 左右,县财政负担

6、约9%,省地负担约11%,中央财政只负担了 2%。 而在国外,中央政府是义务教育资金来源的主渠道,有的国家中央政 府投入占整个基础教育投入的比重高达80 %。长期以来,农村义务教育主要以农民投入为主。尤其是农村税费 改革以前,农村义务教育事实上主要由农民承担。税费改革后,农村 基础教育的经费来源基本是以乡镇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农村教育费 附加以及收取学杂费、教育集资等。乡级财政在农村义务教育中承担 了全部责任。农民的“合理”负担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支柱。农 村税费改革之后,在农民减负的同时,教育也大幅度减收,一些地方 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状况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因为经费不足,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设施十

7、分落后,一些中小学的 基本办学条件得不到保障。2004年,我国农村地区危房比例仍然较高, 全国小学和初中共有4542.3万平方米的D级危房。此外,每年新增危 房约1750万平方米,因自然灾害受损的校舍约200万平方米,小学和 初中校舍危房率分别为5.6%和3.7%。虽然2006年,国家实行了九 年义务教育新的保障机制,很多学校新修了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 舍,但在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方面, 农村中小学与城市相比都有很大差别,其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水平 更低,从而最终导致农村学生流失。(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教学水平低,教学质量堪忧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整个教育环节中

8、至关重要。师资力量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调查发现,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不尽如 人意。1、师资力量匮乏,农村师资“缺血”因为农村教师待遇低,生活条件差,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严重, 很多人不愿到农村任教。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宁愿在家待岗,也不 愿当乡村教师。同时,家里有门路的、教学水平稍高的教师也想办法 挤入城市。再加上这几年城市学校扩招,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 也开始从农村招聘教师。随着进城教师的择优录取,越来越多的优秀 教师流向了城市。因为师资的流失,贫困农村的中小学校里一个教师 跨年级、包班上课的现象司空见惯。在农村很多学校,、机、美 术等方面的教师严重缺乏,无法适合新课改后的需

9、求。另外,造成农 村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单向流动,即优秀教 师只具有向上的流动性。如果村里的老师教得好,则入编进入镇里的 学校,镇里的老师如果教得好,则进入县城里的学校。依此类推。这 种带有刚性的评选机制导致农村基础教育系统只能得到较差的师资来 源。农村师资原本“先天”不足,无奈又遭流失之痛,农村师资严重 “缺血”。2、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专业化水准偏低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学历达标与水平达标存有较大落 差,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以湖南省为例,农村小学专任教师中本科以 上学历占的比例不到城镇的20%,初中也只相当于城镇的一半,如衡 阳市农村学校教师第一学历合格率为22.

10、7%。即使通过大规模的学历 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农村教师学历达标率得到极大提升,但教师素 质仍然不能满足义务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农村一些学校的绝大部分 教师是本镇(县)未考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一些初中毕业生也当 起了教师,很多贫困县还有一部分教师小学毕业。另外,相当一部分 农村教师教育观点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难以适合教育改 革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他们无法赶上时代 前进的步伐,使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形成不了梯队,专业化水准不 高。教师的低素质直接影响、限制了学生素质的提升。因为教学质量 不高,农村一些学校的生源逐渐流失。在一些地区,“村小学到中心 小学,中心小

11、学到县城小学,优生持续流向县城”已成了趋势。长此 以往,学校将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并将随着这种恶性循环而趋于萎缩。(三)家庭贫困,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因为教育投资少,本应由财政支付的 教育经费负担转移到农民家庭,义务教育已无义务之实,老百姓需要 自己负担学费。农民一年的收入本来就很少,绝大部分用来支出子女 的学费,一些多子女的家庭出现了教育致贫现象。农民不堪教育费用 的重负,导致其子女失学、辍学。另外,近年就业形势不太乐观,职 业教育极不发达,导致学生在大学学的知识在农村派不上用场,使得 农村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一些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读书, 还不如让孩子早点出去

12、打工挣钱以贴补家用。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较困 难而成绩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财力的制约,对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 甚至连小学都没有毕业。贫困人口失去学习机会,也就限制了他们获 得个人发展的机会。五、营胜村基础教育案例分析此次调研我来到了辽宁省丹东市五龙背镇的一个普通的乡村-营胜 村,调研结果如下(一)教育现状据2009年数据显示该村约有人口 1500多,学龄儿童接近200 多,全村只有一所小学,六个年级共有教师9名,9名教师中无本科 以上学历者,7名专科学历,2名初中学历,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 5人。调查发现,该村基础教育存有的主要问题有,一方面,师资力量 缺乏教师不配套和跨年级上课现象严重,很多教

13、师都是上了这门课再 上那门,因为照顾不过来,只能让一些班级学生自习或做作业。我们 还了解到因为农村教师的待遇低,办公条件差,农村基础教育岗位难 留人,老师调动频繁。另一方面,教师队伍普遍存有学历低、职称低、素质低的“三低”现象。绝大部分教师为“民转公”教师,因为 他们的年龄偏大,业务素质在短期内不可能有很大的提升。营胜小学全貌(二)面临的主要问题1、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质偏低。因为受政策因素 的制约,该村近3年未补充过教师,导致教师严重不足和失衡。而镇 上的中心学校和交通条件较好的学校教师普遍超编教师队伍数量不足、 分配不均、素质偏低。同时因为一批学历低、素质不全面的人员进入 教师队

14、伍,再加上“民转公”教师,使得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年龄结构也不合理。农村课程改革 对当前的农村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 角色行为必须实行全方位的转变。因为农村教师队伍年龄资历、学识水平、身心状况 差异较大,所以转变过程困难很多。2、学校管理方面有待改进。一是校长结构欠合理,老的老了, 工作精力有限;年轻的又过于年轻,没有什么工作经历,更谈不上有 较好的工作经验。二是部分校长对学校的管理工作较为片面,只注重 学校教学管理,对教学管理以外的,如学校安全管理,学生的德育 工作、疾病防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管理的力度不够。3、学校经费困难。实施“一费制”和“两免一补”后,人

15、民群 众的负担的确减轻了,但学校的办公经费受到一定影响,因为政府财 力有限,上面的拨款也难以即时足额到位,使学校日常工作的正常运 转受到一定的影响,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无法实施,如校舍建设、绿 化学校的创建等。六、关于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对策思考针对农村基础教育出现的困难,今年我国提出了实施教育救助。 教育救助是国家、社会团体和个人为保障适龄人口获得接受教育的机 会,从政策、物质和资金上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学生所提供的援助。限 于农村的基础,农村地区难以实现教育的自救,所以,积极发挥政府 的调节功能,即时实施农村地区的教育救助就成为促动农村教育事业 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教育经费方面1、增大对农村教育的

16、投资力度,同时建立农村教育财政保障机制缓解基础教育投入问题的关键是解决财政乏力的问题。教育是一 种公共产品,理应由政府承担责任。建议国家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并 严格规定农村教育投入的恰当比例。我国很多省在农村税费改革后, 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农村教育集资被取消,县乡财政收入减少,为了保 证县乡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中央应确定一定比例的税收实行转移支付, 专门用于农村基础教育。切实发挥国家公共财政资金在配置农村义务 教育资源中的绝对主体作用,构建基础教育投入主要由中央财政、省 级财政承担的财政转移支付体制,最终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和保障农民 子女平等享受教育机会的长效机制。2、拓宽筹资渠道,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17、因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还没有达到完全支付农村义 务教育经费的水平,所以从长远发展来看,农村教育经费完全靠国家 长久支付的可能性并不大。要想使农村义务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除 了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保证外,还应该通过其他渠道尽可能多 地筹措经费。比如能够建立“义务教育基金会”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 捐助;发行教育彩票,让全社会都来注重和支持义务教育。所得的资 金由政府根据相关政策统一实行调配,切实定向用于农村教育。同时 建议国家出台农村教育救助法,以保证农村教育的优先发展。(二)师资方面1、增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持续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农村教师信息闭塞,接受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其教育理

18、念、教 学方式都与城市的教师有很大差别。所以,各级政府要大力开发并充 分利用国内外教育援助项目,增强对农村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同时在 教师继续教育政策方面对农村教师要有所倾斜,比如为农村教师提供 免费的培训,适当增强教师培训名额等。对农村教师实行培训,要增 加一些新的理念方面的内容,同时还要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注重教 师实际教育教学素质的提升和教师的实际教学效果,以切实提升农村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2、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教师的双向流动。实施“教师交流机 制”,把城里的老师交流到农村支教半年或一年,带动农村的教育; 农村教师则到城市学校去实习,充实提升,以解决农村教师单向

19、流动 的问题,切实提升农村教育质量。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从而 有效控制辍学率。比如河南省在1995年就硬性规定,刚毕业的大学生 必须到农村支教一年,并把支教作为将来评职称的一项条件。同时给 予支教大学生提前半年转正的优惠条件。2006年,郑州市又出台了新 的教育救助政策,从2007年起,郑州市将在5年内实现所有城市教师 到农村学校支教1年。郑州市教育局文件规定:从2006年起,市直学 校每年下乡交流人数应不低于全体教职工的10%。另外,政府也能够 在政策方面对农村有所倾斜,比如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巡回授课,鼓 励紧缺学科教师的流动等。3、制定可行的措施吸引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因为农村学

20、校条件差,工资待遇低,绝大部分大学毕业生不愿到 农村去。他们一是害怕无机会再进城市的学校,二是担心自己到农村 会被同化。因为农村教师教育观点落后,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再加 上农村学校硬件设施严重不足,新教师难以实行教学改革。为吸引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政府就要给予到农村任教的师范毕业生一 定的优惠政策。4、充分利用农村的现有资源与条件开发本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 升教育教学水平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在硬件上相差甚远,在短期内不能改变现状 的情况下,农村学校的教师也不能总是一味的抱怨,要充分利用农村 一切可用的现有教育资源,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优势,补充不足, 开发适合本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升农村

21、的教育教学水平。(三)贫困家庭方面教育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重要途径。贫困家庭在社会资源尤其是 教育资源的享有方面,处于不利的地位,如果没有辅助性的机制保证 他们得到教育的公平,那么贫困本身则有可能成为“世袭”的不幸命 运。这种个人命运的恶性循环。最终使整个社会受到危害。所以政府 要采取措施,把对贫困学生的教育救助作为农村教育救助的重中之重。1、建立稳定的教育救助机制各级政府要成立贫困家庭学生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贫困学生 救助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中小学救助受援捐赠中心”,同时还要增 配全额拨款事业编制,设立中小学贫困学生救助专项资金,并将助学 工作列人政府年度工作目标管理,明确各部门职责,整合各

22、方面力量, 统筹协调和指导本地区的经常性助学活动,推动救助贫困学生工作。2、增大教育救助力度对贫困学生的救助要以政府资金为主,继续执行“两免一补”政 策并要落到实处。同时要以经常性捐赠活动为载体,组织和发动各界 人士捐款助学,对口帮扶。当前,无论是政府的救助、社会的捐助, 还是学校的奖励与减免,总体来看教育救助覆盖面不大,平均到人的额度较低,救助力度偏小。所以,各级财政要每年安排贫困学生专项 救助金,增大救助力度。3、努力扩大教育救助范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持续提升,我国逐步实行免费的 义务教育已成为可能。2005年11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京举 行记者招待会,教育部首次发布全民

23、教育国家报告。该报告列出 了我国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的时间表:到2007年,使全国农村义务教育 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 补助寄宿费),保证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困难而失学。到2020年, 全国农村地区将全部实行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到2020年,全国将普 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不过,政府、社会对高中教育的贫困救助问题, 相对来说注重不够,虽然有一些相关政策,但执行中存有若干问题。 从全国范围看,多数地区至今缺少刚性的制度和措施。所以,在实行 教育救助时,要把救助的范围扩大到高中。总之,逐步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多管齐下的教育救助体系,制 定合理的教育救助政策,是农

24、村教育救助即时性、长效性的重要保证。七、启示与结语通过几天时间的调研,我对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有了初步的理解, 以上就是这次实践活动所获得的一些具体情况,但光了解情况并不够, 既然是调研报告,就要在调查的基础上实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下面 我将结合我校在09级学生中开设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的具体内容,来简单阐述和总结下关于这次 对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调研活动,以便更好的达到“注重民生,和谐 发展”的主题实践活动的目的。从调研的对象一一营胜村以及参考整个中国的农村基础教育来看, 我认为,中国农村的基础教育之所以令人堪忧的原因有:一是国家对 教育的投资力度不够。农村本身的

25、经济水平十分有限,而教育是促动 经济发展的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不够,教育对经济的促动就体现不出,长此以往,便形成了恶性循环。 这是中国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二是师资力量的严重缺 乏和不精。广大农村地区师资稀少并且专业度相比之下严重不足,这 对农村教育是严重不利的。三是农村家庭本身的贫困问题致使农村基 础教育始终得不到提升,“没钱上学”是广大农村孩子受教育的一个 严重的障碍。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的问题是中国的重要问题,而农村的教育 问题更是解决农村问题的重中之重,就本次调研的是营胜村来说,他 们就亟待靠经济去协助教育、靠教育去反哺经济、推动经济增长,以 此来实现民生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才能让营胜村变得富有,和谐, 美好,才能让中国更增强大,富强,和谐,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