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

上传人:zh****u6 文档编号:192628738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题全部为笔答题,共 6 页,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密封线内禁止答题。3、用钢笔或签字笔直接答在试卷(或答题纸上)。4、本试题为闭卷考试,请考生勿将课本进入考场。一、基础知识(本题共14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下列加点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揭露(lu) 借鉴(jin) 呕心沥血(u) 别出心裁(ci)B. 深邃(su) 撅嘴(ju) 苦思冥想(mng)千头万绪(x)

2、C. 肖像(xio) 干涸(h) 沧海一粟(s) 垂涎三尺(dn)D. 怯懦(nu) 创伤(chung) 混为一谈(hn) 所作所为(wi)【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该题每一个选项中加点的字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本题考查形声字的读音,与所学的教材贴近。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A项,“揭露”应读为“揭露(l)”,“呕心沥血”应读为“呕(u)心沥血”。B项,“深邃”应读为“深邃(su)”C项,“肖像”应读为“肖(xio)像”,“

3、垂涎三尺”应读为“垂涎(xin)三尺”。D项,选项注音完全正确。故选D。2.下列各项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修茸 关键 小提大做 就地取材B. 黯淡 迁徙 勃然大怒 不偏不倚C. 既使 俱怕 壮志未酬 花团锦簇D. 俘虏 感概 独具惠眼 改邪归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A项,“修茸”应写作“修葺”,“小提大做”应写作

4、“大题小做”。B项,选项书写完全正确。C项,“既使”应写作“即使”,“俱怕”应写作“惧怕”。D项,“感概”应写作“感慨”,“独具惠眼”应写作“独具慧眼”。故选B。3.下列用横线连接的词语,完全构成反义词的一项是( )A. 削弱加强 繁华萧条 舒服轻松 短暂长久B. 注意注视 模糊清晰 复杂简单 全面广泛C. 宽敞狭窄 冷漠热情 原始现代 陡峭平淡D. 喧嚣安静 熟悉陌生 新鲜腐烂 沉重轻快【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

5、、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A项,削弱:变弱。加强:变强。能构成反义词;繁华:繁荣热闹。萧条:寂寥冷清。能构成反义词;舒服:身心安恬称意。轻松:不感到有负担,不紧张。构成近义词;短暂:时间短。长久:时间长。能构成反义词。B项,注意:把意志放到某一方面。注视:注意地看。能构成近义词;模糊:不分明,不清楚。清晰:清楚。能构成反义词;复杂:(事物的种类、头绪等)多而杂。简单:结构单纯。能构成反义词;全面:所有方面。广泛:(涉及的)方面广,范围大。能构成近义词。C项,宽敞:宽阔,宽大。狭窄:(心胸、见识等)不宏大宽广。能构成反义词;冷漠:(对人或事物)冷淡,不关心。热情:热烈的感情。能构成反义词;原始

6、:最古老的,未开发的。现代:现在这个时代。能构成反义词;陡峭:(山势等)坡度很大,直上直下。平淡:(事物、文章等)平常。不能构成反义词。D项,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安静: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能构成反义词;熟悉:清楚的知道。陌生:生疏,不熟悉。能构成反义词; 新鲜:没有变质,也没有经过腌制、干制等。腐烂:烂掉,朽坏。能构成反义词;沉重:分量重,程度深。轻快:轻松愉快。能构成反义词。故选D。4.从感情色彩的角度选出句中加点的词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 )A. 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B.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C. 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

7、歌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D. 我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的能力。要能准确区分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需要仔细推敲、体味、比较,才能进行区别。A项,狡猾:诡计多端,不可信任。为贬义词。B项,胆怯:胆小,缺少勇气。为中性词。C项,卖弄: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为贬义词。D项,溺爱:过分宠爱(自己孩子)。为贬义词。故选B。5.下列各组短语,搭配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A. 待人宽厚 视野宽广 环境富裕B. 雪花飘落 烟雾消散 枯叶飘零C. 观看表演 观测地形 观赏园林D. 充沛的精力 充分的准备 充足的时间【答案】

8、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认真分析每个选项中的词语,从词语的搭配方面判断题目所提供的词语搭配是否恰当,然后根据题目要求选出符合要求的选项。A项,“视野宽广”搭配不当,宽广:面积大,宽阔。不与视野搭配,可改为“视野广阔”;“环境富裕”搭配不当,富裕:经济宽裕;充裕丰富。不与环境搭配,可改为“环境优美”。故选A。【点睛】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

9、,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6.下列各句中的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一项是( )A. 奶奶每天去买菜,对于菜的行情,她是了如指掌。B. 我们班的卓玛视力很差,鼠目寸光,看不到远处的东西。C. 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有如隔靴搔痒,根本没切中要害。D. 每个人的生活都不是孤立的,会和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下列各句中的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一项是”,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A项,了如指掌:清楚得好像看自己的手掌一样。形容对事物的了解非常透彻。正确。B

10、项,鼠目寸光:比喻目光短浅,没有远见。选项意思为“视力差”,错误。C项,隔靴搔痒:隔着靴子挠痒。比喻说话、做事没有抓住要害,不解决问题。正确。D项,千丝万缕:有千条丝万条线连着。 形容彼此之间关系复杂,难以割断。正确。故选B。【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7.依次将关联词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最恰

11、当的一项是 一个人的兴趣爱好也是可以通过读书来培养的。一般说来, ( )一个人 兴趣越广泛,读的书越多,他的事业( )越开阔,也就越能增强自己的才 干。 ( )社会在不断进步,科技在飞速发展, ( ) 我们( )通过有 选择的读书来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 ( )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A. 只要 就 即使 那么 也 而且B. 如果 就 即使 那么 也 才C. 只要 就 因为 所以 也 而且D. 如果 就 因为 所以 只有 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依次将关联词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这是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考生应先浏览语段,把握整体内容,然后依据关联词的搭配和句间的

12、关系进行排除。这段话是说明“一个人的兴趣爱好也是可以通过读书来培养”,第一处和第二处之间应是假设关系,“兴趣广泛,读书多”和“事业开阔,增强才干”之间如使用条件关系,则过于绝对化,故排除AC两项。第三处和第四处之间应是因果关系,第五处和第六处之间是条件关系。8.下列词语依次填入语段横向处,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为了把幼儿园办成孩子喜欢、家长放心的乐园,她把全部心血都 在天真烂漫的孩子身上了。一般而言,年轻人对流行歌曲会更有兴趣,而老年人在这方面就要 多了。如果生命中只有鲜花和奖杯而没有挫折和痛苦,那么这种人生 显得太单薄了。A. 贯注 淡薄 未免B. 贯注 淡泊 不免C. 灌注 淡泊 不免D.

13、 灌注 淡薄 未免【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义、词义的辨析能力,做这类题目首先要掌握词语的含义,然后从词语的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进行辨析。贯注:指集中注意力于。灌注:意思是常指把某一感情融入某物中。淡薄:意思是(印象)因淡忘而模糊。淡泊:一是对于名利淡漠,不看重;二是家道清贫;三是恬淡寡欲。未免:委婉地给予否定的评价,表示对某种行为、举动不以为然,含有不赞许的意思。不免:免不了,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这种结果可能已经出现了,也可能是还未实现的。根据语境“为了把幼儿园办成孩子喜欢、家长放心的乐园,她把全部心血都在天真烂漫的孩子身上了”,语句强调的是“

14、她把精力都集中在孩子身上”,所以用“贯注”符合语境;句根据语境“一般而言,年轻人对流行歌曲会有更多的兴趣,而老年人在这方面就要多了”,语句强调的是“老年人对流行歌曲因淡忘而变得模糊了”,所以用“淡薄”符合语境;句根据语境“如果生命中只有鲜花和奖杯而没有挫折和痛苦,那么这种人生显得太单薄了”,语句强调的是“人生免不了太单薄了”,所以用“未免”表委婉的否定,符合语境。故选A。9.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从海湾那边返回。 不由想起那唱着催眠曲的母亲,和她手里的摇篮。A. 船在月光与水波织成的羽纱中飘荡。皓月当空,风平浪静。我躺在铺位上,倾听那微风细浪的絮语。身子轻轻

15、地摇晃着。B. 皓月当空,风平浪静。船在月光与水波织成的羽纱中飘荡。我躺在铺位上,倾听那微风细浪的絮语,身子轻轻地摇晃着。C. 我躺在铺位上,身子轻轻地摇晃着。船在月光与水波织成的羽纱中飘荡。皓月当空,风平浪静。倾听那微风细浪的絮语。D. 皓月当空,风平浪静。我躺在铺位上,身子轻轻地摇晃着。船在月光与水波织成的羽纱中飘荡。倾听那微风细浪的絮语。【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中的连贯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要注意事物内在的逻辑顺序来排列。首先,从逻辑上,先有大环境的“皓月”“风浪”,再有“船在月光与水波”“飘荡”;先有船“飘荡”

16、再有“身子轻轻地摇晃”。其次,“不由想起那唱着催眠曲的母亲,和她手里的摇篮”一句暗示了前文的语序,先是“倾听”“絮语”,再是“身子”“摇晃”。故选B。【点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按逻辑顺序来判断句子的顺序。10.下列的缩句,不符合原句基本意思的一项是( )A. 春天的绿是十分清新有人的。(绿是清新有人的)B. 那一片片的秋叶里仿佛都隐藏着一个个活的灵魂。(秋叶里隐藏着灵魂)C. 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岩石的形成来探索地球遥远的过去。(我们探索地球的过去)D.

17、 那一天,是我冲刺人生目标过程中最有意义的一天。(那一天,是最有意义的一天)【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句子划分成分及复句关系的能力。本题考查单句,按句子结构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按句子的用途或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单句中,句子成分在句中位置是有规律的。句子成分有六种: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A项,缩句符合原句基本意思;B项,缩句不符合原句基本意思,正确缩句为“秋叶里仿佛隐藏着灵魂”,少了“仿佛”,意思改变了;C项,缩句符合原句基本意思;D项,缩句符合原句基本意思。故选B。【点睛】一般的缩句方法:(1)先找出句子讲的是哪一样主要的人或物。(2)找出句子最后一

18、个词语(去掉助词“得”字后边的内容后),如果是动词,那么句子就缩成两部分:人物+最后一个词;如果不是动词,还要找出一个动词出来,句子就缩成三部分:人物+动词+最后一个词。(3)一般情况下不保留“的”“地”前边的词语,还有“得”字后面的词语。1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B. 夏季的太阳岛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C. 那时候,我接触报纸的机会是很少的。D.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制定了交通安全管理措施。【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

19、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A项,不合逻辑,“忌”和“不可”否定失当,删去三处“不可”;B项,搭配不当,“太阳岛”和“季节”搭配不当,把“季节”改为“地方”;C项,正确;D项,否定失当,“防止”有否定的含义,删去“不。故选C。【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结构混乱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

20、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12.下列句子中没有用修辞手法的一项( )A. 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B. 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就是三年。C. 她现在很听我话,就像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D. 他打开酒瓶的盖子,一股香气扑鼻而来,没喝就醉了。【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识记、理解的能力,需结合平时积累的修辞手法的知识点对选项进行排查。A项,夸张,在时间上夸写他换衣服的频繁;B项,夸张,“一眨眼就是三年”夸写时间过得

21、快;C项,没有用修辞手法;D项,夸张,“没喝就醉了”夸写酒香。故选C。1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语言,是人们用来抒情达意的;文字,是人们用来记言记事的。B. 松鼠一般能生三、四个。C. 当时,我随手翻开那本书,看到了巴金的一篇“繁星”。D. 我分不清哪里是东,哪里是西?【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标点符号的识记、理解的能力,需结合平时积累的标点符号的知识点对选项进行排查。A项,正确;B项,“三、四个”为概数,故中间的顿号应去掉;C项,“繁星”为书名,故引号应改为书名号;D项,句子没有疑问语气,应是陈述句,故问号应改为句号。故选A。14.下列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

22、贯通的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接受教育,目的在于养成习惯,增强能力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读书这件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我们要注意句子中代词、关联词的连接作用,在内容上注意逻辑关系(时间、空间、事理转折、递进、并列、条件、假设、总分、因果),主语一致与否。语段阐述了学校与教育的关系。由语段内容可以看出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和读书这件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中,也是,是连在一起的,可排除BD;判定的位置。是紧接来说的,故排列,排除C。故选A

23、二、阅读理解(18分)阅读下面的这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老屋周克武(1)这一辈子,不管自己身居何处,在我的潜意识里,只有走进乡下的那栋老屋才叫回家。(2)我家的老屋,只是傍山而建的一栋普通农舍,土墙青瓦,杉木门窗。靠西头的几间,至今还盖着稻草,山风吹过,弥散着一股亲切的草屑味,淡淡的。可是岁月的磨蚀无情,如今老屋的鱼鳞瓦沟里长满青苔,黄泥墙壁粉尘脱落,两扇略显笨重的大门也是油漆斑驳,绽开一条条深深浅浅的裂缝,好似老人额头遍布的鱼尾纹。(3)老屋真的老了。落日衔山时分,我站在村口远远望去,它像在酣睡,许是太累,睡得那样安详、静谧。(4)我默默走近老屋。夕阳下,风如佛手,柔柔地摩挲路边的草木,没有

24、声响;鸟儿慵倦地栖落在树上,伸出尖尖小嘴巴梳理自己的羽毛,没有鸣唱。也许它们此刻一如我的心情-轻轻抚摸深褐色的大门,却不敢推开,怕惊扰了老屋,惊碎了它的梦。(5)梦里有我的童年。也是在这样的傍晚,太阳渐渐沉落,屋檐下飘落起母亲长一声短一声催我回家的呼唤。我,还有鸡们、鸭们、牛羊们,朝同一个方向-炊烟轻笼的老屋,踏碎了一路残阳。我难以自控地抬眼望望,屋顶的炊烟仿佛还在,柴火饭的香味仿佛还在,飘飘拂拂,又落到了我的鼻尖上。此刻,我真想再像孩提时那样,一路飞跑进屋,猴急火急拈起一块香喷喷的白米锅巴塞进嘴里,再听一声母亲骂我馋嘴猫(6)老屋是心的归宿。当我终于抬脚跨进门槛的一刹那,一种久违的感觉涌动全

25、身:真的到家了。(7)老屋是父亲耗尽心血的杰作。我小时候,常听父亲说起,他和一家人是在赤日炎炎的酷暑下挥锄破土,头顶满天繁星赶运木料、砖块、沙石,直至北风呼啸的严冬圆垛上梁。【A】像春燕衔泥般,几经周折,终于盖起了这个属于自己的窝。【B】那时候,每当亲友上门,父亲总会喜形于色地拍拍门窗,或者指指屋上的椽皮、横梁,夸他这房子坚固耐用。一个秋日,村里来了位摄影师,平日不爱照相的父亲,突然换上他仅有的一件中山装,拉着一家人在老屋前照了张相。还一再叮嘱我记住,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8)几十年岁月蹉跎,转眼间物是人非。奶奶和父亲去了另外一个世界,母亲也随我住进了城里。夜深了,我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堂屋里

26、,孤灯只影,满屋的冷清。(9)窗外的上弦月,瘦瘦的。也许是我与它相隔太久,彼此之间已经陌生,它刚刚露出半张脸,一转身,又躲进了薄薄的云层。我突然想起,儿时老屋的月亮似乎不是这样。那时,我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着我的脸。我至今记得奶奶一直坐在床沿,边给我打扇边哼童谣:月光光,夜光光,伴随我家乖乖郎我迷迷糊糊入睡了,奶奶的歌声还在继续,像温婉的明月,落在我的枕上,我的梦里。今晚,我可用记忆的碎片还原全部细节,却再无法听到奶奶的歌声。只有墙角那张静卧的雕花床仿佛与我达成心灵上的某种默契,无可辩驳地见证这里曾经氤氲的天伦之乐。(10)而这一夜

27、,我久久无法入睡。(11)第二天一早起来,太阳刚刚露头,温煦的阳光投射在老屋的房顶,染成一片熟悉的金黄。我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每走一步,仿佛都可弯腰拾起儿时的一段记忆。门槛上,父亲抚膝而坐,眉飞色舞讲三国;杂屋里,母亲筛糠剁菜喂猪仔;后山竹林中,与儿时伙伴追追闹闹捉迷藏;屋前小道上,高举火把,紧跟大人去看电影在我眼里,老屋是一本贮满情与爱的大书,翻开任何一页,都会找到生命之源的温暖。(12)吃过早饭,我站在老屋门口与亲友们闲聊。邻家小侄劝我拆除老屋,盖幢时尚气派的小二层。(13)我摇摇头:不拆!他哪里知道,没了老屋,我的灵魂只能浪迹天涯。(选自2008年第3期散文海外版,有删改。)15.

28、 文记叙了作者回访老屋的经过。请摘录文中语句,把作者的行踪补充完整。站在村口远远望去(1)(2)默默地坐在堂屋里(3)站在老屋门口16. 读第(2)段,说说对老屋的描写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17. 描写细腻感人。参考示例,从第(7)段描写父亲的【A】【B】两个画线句中选择一句加以品析。【示例】句子: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着我的脸。品析:轻抚一词运用拟人手法,借月亮生动地写出了奶奶对我的疼爱及给予我的心灵抚慰。18. 在作者的眼里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19. 你对结尾处作者不拆老屋的决定如何评价?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20. 下列对本文文体的判断,正确的一项

29、是( )A. 小说B. 记叙文C. 散文D. 议论文【答案】15. (1)默默走近老屋(2)抬脚跨进门槛(3)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 16. 既蕴含着作者回到老屋时涌起的亲切感,又蕴含着作者对老屋老去的惋惜之情。 17. 示例一:A,“春燕衔泥”这个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父亲建造新房时的不辞劳苦,满怀憧憬,读来真切感人。示例二:B,“拍拍”、“指指”,运用叠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父亲造好房子后的喜悦、自豪。 18. 勤劳、俭朴(质朴)、自信,有文化等。 19. 示例一:我觉得作者这肃决定是对的。因为老屋虽老,却保藏着他童年的记忆、温暖的亲情,回到老屋,他的心灵就有了归宿;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需要好的

30、居住条件,更需要有精神的家园,比如人们搬迁或远行时,总是对故园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所以作者的决定是可以理解的。示例二:我觉得作者这样决定是不妥的。虽然老屋里保藏着他童年的记忆、温暖的亲情,使他的灵魂有了归宿,但是一味沉迷于过去,往往会牵绊住人生前进的步伐;时代在发展,拆除老屋,重建时尚的新居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所以老屋还是应该拆的。示例三:我觉得作者这样决定有他的道理,也有他的不妥之处。道理在于:老屋里保藏着他童年的记忆、温暖的亲情,回到老屋,他的心灵就有了归宿。不妥之处:人不能总停留在过去,拆除老屋,重建新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 20. C【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

31、对作者行踪的梳理的能力。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从文中找出有关作者的描写,并从中筛选出表示方位的词作答即可。第(3)段写“我站在村口远远望去”,第(4)段写我“默默走近老屋”;第(6)段写我“抬脚跨进门槛”;第(8)段写“夜深了,我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堂屋里”;第(11)段写“我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第(12)段写“我站在老屋门口与亲友们闲聊”。据此可以整理出答案。(1)默默走近老屋(2)抬脚跨进门槛(3)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情感的体会的能力。一般来说,作者在文中的情感隐含在对景物及人物的描写中,或者用议论抒情的句子直接表达

32、出来,所以解答此题要留意文中的景物描写及议论抒情句。从文中对老屋的描写,“我家的老屋,只是傍山而建的一栋普通农舍,土墙青瓦,杉木门窗。靠西头的几间,至今还盖着稻草,山风吹过,弥散着一股亲切的草屑味,淡淡的”可以看出我对老屋的喜爱;“可是岁月的磨蚀无情,如今老屋的鱼鳞瓦沟里长满青苔,黄泥墙壁粉尘脱落,两扇略显笨重的大门也是油漆斑驳,绽开一条条深深浅浅的裂缝,好似老人额头遍布的鱼尾纹”写出老屋随着时间而老去,表现作者对将要失去老屋的惋惜之情。【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和词语的赏析的能力。赏析句子首先要判断句子是否使用了修辞手法,如使用了,就按照修辞方法+表达效果+事物特征+表达感情的步骤进行

33、分析;如没用使用修辞手法,就要分析该句是不是特殊句式、有没有精妙词语的运用、釆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等。A处结合语句内容,“把父亲”比作“春燕”,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几经周折,终于盖起了这个属于自己的窝”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父亲建造新房时的辛勤劳苦,日积月累,表明建造老屋十分不易。B处是对父亲的动作描写,“拍拍”、“指指”,运用叠词表现出父亲造好房子后的喜悦之情。【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文本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文本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

34、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文中第七段“他和一家人是在赤日炎炎的酷暑下挥锄破土,头顶满天繁星赶运木料、砖块、沙石,直至北风呼啸的严冬圆垛上梁”,写出父亲的勤劳;第十一段中“门槛上,父亲抚膝而坐,眉飞色舞讲三国”,写出父亲有文化素养;“还一再叮嘱我记住,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写出了父亲的纯朴善良;“那时候,每当亲友上门,父亲总会喜形于色地拍拍门窗,或者指指屋上的椽皮、横梁,夸他这房子坚固耐用”,突出了父亲的自信。【19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文本、提出自己见解的基本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

35、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答题方式是观点+原文例证。如:我觉得作者这样决定是对的。因为老屋虽老,却保藏着他童年的记忆、温暖的亲情,回到老屋,他的心灵就有了归宿;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需要好的居住条件,更需要有精神的家园,比如人们搬迁或远行时,总是对故园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所以作者的决定是可以理解的。还可以提出反对观点,如:我觉得作者这样决定是不妥的。虽然老屋里保藏着他童年的记忆、温暖的亲情,使他的灵魂有了归宿,但是一味沉迷于过去,往往会牵绊住人生前进的步伐;时代在发展,拆除老屋,重建时尚的新居是社会发展的趋

36、势。所以老屋还是应该拆的。【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的能力。抒情散文,指以描绘景物、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的散文。这篇文章以“老屋”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故乡的亲人的怀念,老屋代表的是故乡的人与事,是故乡的象征。符合抒情散文特征。故选C。三.写作(40分)21.按要求作文。娇弱的小草感谢大树替它遮风挡雨,挺直的大树感谢小草替它衬托伟岸;美丽的鲜花感谢大地哺育了它的芳香,辽阔的土地感谢鲜花为它装点希望;涓涓小溪感谢大海容纳抚爱了它,无边的大海感谢小溪为它增添了广阔与神秘。我们拥有一个美丽的世界,她无私地给予了我们许多,友情,亲情只是我们太忙碌,匆匆来去,为学习

37、,为工作,为事业,为家庭,为金钱,为名声,我们不懂珍惜,忽略太多,舍弃太多,蓦然回首时,才发现行囊空空。要求:读懂文意,找准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抒写真情。不要照抄引文,字数600字以上,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校名、地名。【答案】范文学会感恩张晓风说:请给我一个解释,我就可以再相信一次人世,我就愿意拥抱这个荒凉的城市。我想说:不用任何解释,我都会义无反顾地相信爱,相信人世。我愿意用自己的一生拥抱这位单薄的母亲我是一个善于遗忘的人,但总是在一些空闲的日子把记忆翻出一遍一遍地看,看着夕阳消失的方向,感受曾经的恩情就像太阳的余辉一样布满了天与地的缝隙。恩雅说过每个人都有一条根,就在他的脚下,每离

38、开一步故土就异常疼痛。所以,注定了的,我离不开生我育我的黄土地,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对母亲爱的深沉。当我背上行囊踽踽独行,回望身后总有一双关切的眼睛,她的光芒穿越空间给我以无穷的温暖和力量。爱母亲,所以不想看到她无助的眼神,不忍心看到她两鬓的白发,不敢想象她佝偻单薄的身影。我知道,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母亲对我爱得太深太切。人们说当你对岁月有感觉时一定处在非常沉重的回忆中,而你对父母的付出有感觉时也一定开始步入付出的季节。不错,对于母亲用爱留下的痕迹,我发现文字已显得苍白无力。我唯一能回报的却只有用一颗真诚的心感谢您,拥抱您。我们的生命就是一本书,书里的每个符号都是母亲用血汗书写的,往往还没有等我

39、们弄懂书里的意义,著者已撒手而去,从此面对书里的秘密,无以破译。自始至终我们一直遍地寻找至诚,寻找爱,但当我们明白最晶莹的至诚和爱就在我们身后时,猛回头,她或许就已经永远离我们而去了。所以,当我们的内心接受到某些恍惚的暗示时,请立刻行动,为母亲做些什么,哪怕只是一转身的回顾。学会感恩,一朵玫瑰会换来两袖清香,一米阳光能照彻一方冰霜。让爱的光辉覆盖恨的微芒,用感恩的心对待所有对我们付出的人。生活的每一天,我都充满着感恩情怀,我学会了宽容,学会了承接,学会了付出,学会了感动,懂得了回报。用微笑去对待每一天,用微笑去对待世界,对待人生,对待朋友,对待困难。所以,每天,我都有一个好心情,我幸福的生活着

40、每一天。 巴金言:我唯一的愿望就是华作泥土,留在人间最温暖的脚印里。我相信这脚印便是用感恩的心韶下的痕迹。今生今世都无法抹掉的证据。学会感恩,一切都会变的那么美好。【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材料的主旨,各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此题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分析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立意。材料中“感谢”、“珍惜”等词就是关键词语,抓住这些词语,从学会感恩、懂得珍惜等角度立意。【审题】这则材料的主题是关于“感恩”的:小草和大树互相感恩,小溪和大海互相感恩,我们需要对这个美丽的世界感恩。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一直在奔波着、寻找着,忙碌着,常常忘了感

41、恩身边的存在,比如友情、亲情、陌生人的问候、来自他人的帮助、自然的馈赠、甚至自我的成长等等,其实懂得感恩是成熟的表现,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珍惜拥有,帮助我们以更加坚定的姿态前行。在前行的旅途中,你最想感恩的是谁呢?你为什么想对它表示感恩呢?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感悟将它们写作出来。本题文体不限,选择自己更擅长的文体写作,注意做到感情真挚,以情动人。【立意】1、感恩美好的生活2、学会珍惜3、学会感恩【素材】1、生活给予我挫折的同时,也赐予了我坚强,我也就有了另一种阅历。对于热爱生活的人,它从来不吝啬。 要看你有没有一颗包容的心,来接纳生活的恩赐。酸甜苦辣不是生活的追求,但一定是生活的全部。试着用一颗

42、感恩的心来体会,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人生。不要因为冬天的寒冷而失去对春天的希望。我们感谢上苍,是因为有了四季的轮回。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你就没有了埋怨,没有了嫉妒,没有了愤愤不平,你也就有了一颗从容淡然的心!2、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3、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4、每一种恩惠都有一枚倒钩,它将钩住吞食那份恩惠的嘴巴,施恩者想把他拖到哪里就得到那里堂恩5、漂母的一饭之恩韩信少年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却仍然无以为生,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为人家漂洗纱絮的老妇人,人称“漂母”,见韩信可怜,就把自己的饭菜分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深受感动。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始终没忘漂母的一饭之恩,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结构】本文首先由张晓风的名言引入,引出感恩母亲这一主题,紧接着回忆母亲的付出,自己被伟大的母爱感动,提出回报母亲,感恩母亲。接着阐述回报母亲要趁早,呼吁人们立刻行动。结尾处再次抒情,表达感恩之心。【点睛】考场作文,首先要审清要求,把握好关键词,弄明白作文的立意。保证不偏离,不跑题。其次列提纲,对考场作文来说,这项很重要。最后表述成文。要想文采飞扬,逻辑缜密还需平时多读多练、多留心,多积累素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