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的分类方法浅析及思考

上传人:冷*** 文档编号:19261089 上传时间:2021-01-0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8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成药的分类方法浅析及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成药的分类方法浅析及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资源描述:

《中成药的分类方法浅析及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成药的分类方法浅析及思考(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成药的分类方法浅析及思考 综合分析中成药的各种分类方法及对其优缺点的个人评价,并通过优缺点的对比,以及对各种分类方法的思考、凝练探讨了一种新的混合分类中成药方法。中成药; 分类; 方法; 思考中成药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以药材为原料,按照规定的处方和工艺制成一定剂型,供医生处方或患者购用的药品,如中成药中的各种丸剂、散剂、冲剂等等。目前我国的中成药品种繁多,而且随着市场要求的逐渐升高,越来越多种类的中成药处在开发中,这样如何科学合理的分类中成药就成为了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话题。中成药源于方剂,故其分类方法大部分也都在沿用方剂的分类法,从有方剂之始,大抵有按组成分类、按功效分类、按病证分类、按剂型分类

2、、按笔画分类1,2、按给药途径分类等方法,不论如何,现有中成药各种分类方法还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优势与不足。1按组成分类法按组成分类法主要根据中成药处方中组成单位的性质、数量等特点来分类的。此法源于素问至真要大论:“帝曰:气有多少,病有盛衰,治有缓急,方有大小,愿闻约奈何?岐伯曰:气有高下,病有远近,证有中外,治有轻重,适其至所为故也。大要曰: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三臣六,偶之制也。故曰:近者奇之,远者偶之,汗者不以奇,下者不以偶,补上治上制以缓,补下治下制以急,急则气味厚,缓则气味薄,适其至所,此之谓也。病所远而中道气味之者,食而过之,无越其制度也。是故

3、平气之道,近而奇偶,制小其服也。远而奇偶,制大其服也。大则数少,小则数多。多则九之,少则二之。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即“大、小、缓、急、奇、偶、复”,后人将“复”易为“重”,并正式把它定名为“七方”,但迄今未找到按此分类的医书,严格来说“七方”也只是制方之说。确切以组成分类的书籍要推明代施沛的祖剂,其“首冠素灵二方,次载伊尹汤液一方以为宗,而后悉以仲景之方为祖,其局方二陈,四物、四君子等汤以类附焉”。现代使用此法分类者较少见,故不再赘述。2按功效分类法按功效分类法主要是根据中成药整个组方的功效特点进行分类的。该法始于北齐徐之才的“十剂”,

4、其后张景岳的“旧八阵”及程钟龄医学心悟中的“新八法”皆为功效分类法的代表,至汪昂的医方集解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开创了新的功效分类法,他将药物分为22剂。20世纪90年代初的实用中成药按功效分类将中成药分为18类。2002版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又将药物按功效分为22类。由此可见,按功效分类中成药法方兴未艾,其优点也是比较明显的: 首先这种方法符合中医传统理论;其次概念比较清楚,便于教学和临床;再次基于西药多以功效分类的特点,也使其便于与西药接轨。但与此同时,种类众多的中成药也因其功效的多样性而存在药物不便归类的问题,如传统著名中成药适合按中成药功用分类没有问题,可也有许多中成药不适合按中成药功用分类,特别是许多名优新中成药不适合按此种方法分类。3按病证分类法以病(西医)证分类中成药,是以病证分类方剂的沿用,也可能是最古老的方剂分类方法了。此法最早见于五十二病方,在其之后,汉代伤寒杂病论、唐代外台秘要、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明代普济方直至清代张氏医通等皆沿袭此法。其中我国第一部中成药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将中成药分为:治诸风、治伤寒、治一切气、治痰饮、治诸虚和治痼冷、治积热和治泻痢、治眼目疾、治咽喉口齿和治杂病、治疮肿伤折、治妇人诸疾、治小儿诸疾等10类为应用此法的最具代表性一部书籍。直至今日病证分类法仍被广泛使用如国家药监局组织编写的国家中成药医学分类标准汇编。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