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爱莲说、陋室铭 》教学设计4

上传人:卢** 文档编号:192457058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9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短文两篇:爱莲说、陋室铭 》教学设计4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短文两篇:爱莲说、陋室铭 》教学设计4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短文两篇:爱莲说、陋室铭 》教学设计4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短文两篇:爱莲说、陋室铭 》教学设计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短文两篇:爱莲说、陋室铭 》教学设计4(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短文两篇:爱莲说、陋室铭 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1体会?爱莲说托物言志和烘托的写法,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2体会?陋室铭借助描写陋室抒发感情的写法,了解铭文的特点。理解作品中叙述的一种高尚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3学习一些文言词语,尤其是多义词。教学要求1从生长环境方面,体态香气方面,风度方面分析莲花有什么值得喜爱的,理解?爱莲说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批判,领悟作者对高洁品格的追求。2抓住重点词句输通文意。教学重点1体会?爱莲说托物言志和烘托的写法。2体会?陋室铭借助描写陋室抒发感情的写法,了解铭文的特点。教学难点1?爱莲说的主题是什么通过对莲花的爱慕和赞颂,表现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

2、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同时,通过对牡丹的厌恶和鄙弃,表现出对趋附权贵,苟随时俗及其风气的不满,文章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进步理想和美学情趣。2?爱莲说的写作特点是什么本文在写法上很有特色:其一,运用了叠式烘托法,文中三次以菊和牡丹烘托莲,而作用各别,巧妙地逐步加深了主题。其二,运用了拟人比喻法,寓所要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于所写事物的相似特点中,把人的趋势,倨傲、清高等特征,以牡丹的浓艳、菊花的傲霜、莲花的清逸等特点表现出来,写物喻人,生动贴切,含义深刻。(1)借花喻人,托物言志。以予独爱莲四字,引出一段莲的颂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莲的风貌和气质:处污秽之境,葆纯粹之色。中通外直,不

3、蔓不枝,写莲茎贯穿正直,表里如一,卓然自立。香远益清,写莲清香远溢,芳气袭人;亭亭净植,可远观不可亵玩,写莲的形态端庄大方,凛然可敬。作者外表写莲,其实意在莲外。显然,作者是以花喻人,借莲自况,以莲的清逸喻君子的美德和节操。纵观全文,似句句写花,而意不在花;通篇无人,却字字写人。文中写了莲的七种可贵的品质,一一都有明显的比喻意义:第一,出淤泥而不染(在恶劣污浊的环境中不受影响,洁白无瑕,近墨者不黑);第二濯清涟而不妖(在优越的环境中不炫耀,天真自然);第三,中通外直(胸怀豁达);第四,不蔓不枝(行为正直);第五,香远益清(美德远播);第六,亭亭净植(洁身清廉,傲然立世);第七,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4、(气节高尚,英姿威仪)。(2)运用映衬,烘云托月。?爱莲说主要写莲,但用菊和牡丹来作映衬。首先,要明确作者所写的三种花都有明显的比喻意义。把菊花比作花之隐逸者,是说菊花不在春天与百花争艳,而在群葩凋落的秋季独吐幽芳,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把牡丹比作花之富贵者,是说牡丹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把莲花比作花之君子者,是说莲花高洁清逸,不染尘俗,就像胸怀磊落,行为正直,德声远播的君子。明确了比喻义,再看看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对莲的表扬显而易见,是全文的重心,而对菊和牡丹又是什么态度呢?叹惋菊花,鄙薄牡丹。真正爱菊的隐逸者陶潜,因蔑视

5、世俗,厌恶官场而返归田园、寄情山水。应该说,陶潜的品格也是高尚的,但其缺乏因而为之叹惋的是:陶潜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超然物外,处世态度未免有些消极。君子那么不同,他们像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立身污浊尘世却能永葆高洁本色。相形之下,花之隐逸者就比花之君子者略逊一筹了。至于牡丹,李唐之世,每当盛开,那么权贵趋之假设鹜,有种植求利者,株价数万。文人墨客争相赋诗,推波助澜。周敦颐目睹当时世风日下,官场混浊,称牡丹为花之富贵者,正表现了作者对那些追名逐利、蝇营狗苟之辈的鄙薄和憎恶。由此可以看出,写菊写牡丹仍是为了衬莲,写菊为旁衬,写牡丹为反衬,在映衬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时又针砭了时俗。3?陋室铭

6、的结构是怎样的全文81个字可分为三层。第一层 (开头至惟吾德馨:比兴起篇,引出主题。第二层 (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写居室环境。日常生活,叙述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第三层 (南阳诸葛庐到结尾):以类比法表明陋室不陋。比兴起笔:山不在高,有仙那么名;水不在深,有龙那么灵。推出主题: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之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陋室之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之事: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至此陋室不陋的蕴义已然写足。陋室不陋:以两个历史人物类比。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最后引?论语之典,束住全文。孔子云:何陋之有?4?陋室铭的写作特点是什么(1) 虚实是我国

7、古典美学中重要的审美概念,也是艺术辩证法的总纲。?陋室铭是虚实结合的佳作。全文81个字,虚实相生,变化有致,耐人寻味。开篇以形象的议论起笔:山不在高,有龙那么灵。推出全文题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以虚代实,出笔非凡。德馨,一语统摄全篇,突出道德的作用。第二层进入对陋室的描写。先写清幽景物 苔痕上阶草色入帘,渲染恬静氛围,反映出主人的淡泊心志。此为实景描写。次写陋室往来人物: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前句为实写,后句为虚写,虚实相配,尽写陋室儒雅之风。最后写陋室中生活之事。调素琴,阅金经为实写,表现主人高雅的生活情操。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为虚写,反映主人对世俗、官场生活的厌恶。这一层没有出现

8、德字,但处处扣紧惟吾德馨这一题旨。在对陋室的景人事三方面的实写之中,巧妙地穿插了三无的虚写,加上 引入题旨的二有虚笔,真是虚实相间,衬托有术。最后的结尾,又用诸葛庐子云 亭孔子云三个历史掌故,类比、引证,以虚映实,反映了作者闲适的心境和淡泊的志趣。寥寥81字,虚写占一半有余,如果我们把文中虚写局部去掉,不仅内容会显得薄弱、无味, 题旨难以酣畅叙述,文章的形式也将变得局促、呆板,绝无此文之多彩风姿。(2) 假设把?陋室铭作议论文分析,那么明显地具有论点、论证、结论,合乎议论文的结构特点。论点: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由二有类比推出。再看论证。 物证。绿苔上阶草色入帘可谓陋矣。但作者却以拟人手法,用了

9、上入二字,把苔藓急上阶头,青草欲进住室写得栩栩如生,原因是什么呢?是它们羡慕主人的才德,作者虽未直说,但含蓄地表现出来。 事证。先说往来的是鸿儒,又说室内的活动调素琴,阅金经,再说室内无丝竹无案牍。静以养身,俭以养德。作者强调德之难得,而陋室皆有。 人证。列举诸葛亮,扬雄居陋室的事例,证明德馨可使陋室不陋。 言证。引孔子之语,使人加深对 德馨的认识,启发大家遥忆颜回为人,理解德与陋的关系。四个论据层层递进,而结论就在言证当中,论证推到言证结论已出:君子居之,何陋之有。5题目有陋室,文中也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是陋 还是不陋呢从建筑和屋内布置看并不豪华,甚至是简陋的,但由于

10、屋主人是个品德高尚,有着高洁生活情趣的人,所以这座小屋就变得别有韵味而不显得简陋了。这正应了孔子说的那 句话: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课时安顿:第1、2课时:学习?爱莲说第3、4课时:学习?陋室铭?爱莲说一、组织教学二、直接导入三、解题。这篇文章的体裁是 说,同前面学过的?马说。说是阐述关于某一事物,问题的道理的文体。本文特点是托物言志。请同学朗读?阅读提示有关局部和注释,了解作者及出处。四、通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学生自读解词,并为加点字注音:蕃 淤泥 濯 清涟 妖 蔓 枝 益 亭亭 净植 亵玩 焉谓 隐逸 君子 噫 鲜 宜乎 者也2、教师带读3、分组朗读五、分析课文(一) 分析第1段。1 比

11、拟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词归纳:之,结构助词,的;之,结构助词,主谓关系,不译。焉,语气助词,啊、呀;焉,兼词,于之、在其中。中,名词,里、内,读zh ng;中,动词,射中目标,读zh ng。而,连词,修饰关系,不译;而,连词,转折关系,但是、却。2同学齐读第1段。3讨论、讲析。 开头一句指出可爱的花很多,总领全文,借以引出人们对花的不同爱好。写别人爱菊、爱牡丹,都是烘托,作用在于突出予独爱莲,引入正题。 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喜爱哪一种花,说明人们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气节。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说明了自已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莲花有哪些可爱之处应怎样理解它的象征意义莲花是

12、本文主要的描述对象,是言志所托之物,作者从多方面描绘莲花特征,围绕君子的品性,寄寓了深刻的象征意义。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不同流合污,不孤芳自赏。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达正直,行为端正。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志洁行廉,美名传扬。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仪态庄重,令人敬重。这里描述的既是作者爱莲花的缘由,也是作者心目申君子的形象,包含着自律自况。4朗读,翻译(二)分析第2段。1朗读读第2段,同学参照注释,解决字音、字形、词义的疑难点。2比拟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和用法。归纳:鲜,形容词,少,音xi n;鲜,形容次,鲜艳,音xi n。3再读本段 这段以排比形式用了三个判断句,将菊、牡丹、莲一一拟人

13、:菊,就像隐居的人;牡丹,就像富贵的人;而莲正像品德高尚的君子。一个叹词噫叙述强烈的抒情色彩,引发了其后的褒贬,在褒贬中寄寓了自己的态度。作者对爱菊、爱牡丹、爱莲的态度分别是什么叙述有什么特点作者用三种花象征三种人,用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菊花在花草凋零的秋天独吐幽香,所以将它比作隐士。文中用陈说句,叙述对菊及爱菊者并不恶感,只是慨叹真正隐逸之士极少。牡丹绚丽浓艳,所以将它比作贵人。文中用感慨句,叙述对牡丹及爱牡丹者的厌恶鄙弃,挖苦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最后三句,将次序调整为菊、莲、牡丹,使褒贬爱憎更鲜明。4朗读,翻译六、小结1托物言志的写法: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以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

14、态度,贴切鲜明。2烘托的写法:以莲为中心,用菊正衬,用牡丹反衬,褒贬宛然,叙述了对世俗婉曲的 批判,突出了自己对高洁的君子风范的追求。3描写,议论,抒情的结合:第l段以记叙、描写为主,第2段以议论,抒情为主,二者水乳交融,相得益彰。4句式变化得当,文笔摇曳多姿:陈说句、判断句、疑问句、感慨句运用恰当,排比、 对偶的整句与散句交错有致。?陋室铭一、组织教学二、直接引入三、解题。1、?陋室铭是一篇记物的铭文。2、体裁:铭。 铭,是古代文体的一种。铭,起初是刻在器物或碑石上的文字,有时用于自我规戒或激勉。铭文,在语言上多用四字或六字对偶句,风格不同于一般散文。一般押韵。 本文的韵脚共八个字:名、灵、

15、馨、青、丁、经、形、亭。其中馨字因语音变化,现在已不够协韵了。3、作者:刘禹锡。请同学看?阅读提示有关局部和注释,了解作者情况及出处。四、通读课文1、学生自读解词,并为加点字注音:名 灵 馨 鸿儒 白丁 素琴 金经 丝竹 乱耳 案牍 劳形2、教师带读3、分组朗读,同学参照注释,解决字音、字形、词义的疑难点。五、分析课文。1比拟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和用法。归纳:之、,结构助词,都是提宾标志,不译。名,形容词,驰名;名,动词,命名。鸿,形容词,大;鸿,名词,大雁。是,判断动词,是;是,指示代词,这。2同学齐读课文3讨论、讲析。全文81个字可分为三层。第一层 (开头至惟吾德馨:比兴起篇,引出主题。

16、第二层 (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写居室环境。日常生活,叙述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第三层 (南阳诸葛庐到结尾):以类比法表明陋室不陋。4请学生看注解,将第一层译成现代汉语。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 (居住)就能闻名天下;水不一定要深,有龙 (居住)就能降福显灵。这虽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 (就不感到简陋了)。提问:开头三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归纳:前两句用了对偶、比喻,以山水引出陋室。山水陪衬陋室。讲析:斯是陋室,扣题。惟吾德馨是全文的核心,以惟字加强语气。四字包含两方面意思:其一是人以德为本,德馨可忘室陋;其二是道破陋室增光,在于德馨。5请学生看注解,将第二层译成现代汉语。苔痕漫上石阶,苍

17、翠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内。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肤浅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读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提问:这一层次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角度描写的归纳:描写居室环境及日常生活。第一句写周围景色,第二句写往来人物,三四句写生活内容。提问:这四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情趣归纳:叙述出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情趣。提问: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归纳:角度开阔,写到陋室方方面面。条理清晰,由物及人,由外及内,一入字将内外融合。虚实结合,肯定句实写,否认句虚写。句式整齐,有长有短,跌宕有致。四处对偶,精当而不拘板。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用互文写法。6将第三层译成现代汉语。(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提问:在描写陋室时,忽然引出两处古人名室,作者的意图是什么归纳:运用类比法,拿古人名室作比,用意在于表明陋室不陋,还含蓄地以古贤自况,进一步叙述作者的志趣、抱负。提问:结尾引用的孔子的话,原文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只引后一半,总结 全文,有什么好处归纳:孔子的话很有份量,暗含以君子自居而不点破,更耐人寻味。引文回应惟吾德馨,有力地突出了作者高尚的品德和志趣。六、教学小结七、布置作业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