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华润1000MW超超临界机组深度调峰试验分析

上传人:d****1 文档编号:192335577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0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铜山华润1000MW超超临界机组深度调峰试验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铜山华润1000MW超超临界机组深度调峰试验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铜山华润1000MW超超临界机组深度调峰试验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铜山华润1000MW超超临界机组深度调峰试验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铜山华润1000MW超超临界机组深度调峰试验分析(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铜山华润1000MW超超临界机组深度调峰试验分析摘要:为适应江苏电网深度调峰要求,提高机组调峰能力,铜山华润#6机组进 行深度调峰能力确认试验。本文简要介绍了深度调峰期间的主要操作调整以及危 险点控制情况,试验结果表明,1000MW超超临界机组完全具备在锅炉不投油且 干态情况下实现深度调峰,同时可以保证脱硫、脱硝、除尘设备的正常运行,为 同类型机组深度调峰操作提供借鉴。关键词:超超临界机组;深度调峰;一次调频1概述近年,火电机组利用小时数逐年下调,而超超临界机组负荷变化范围较大, 为提高机组调峰能力,铜山华润#6机组特进行深度调峰能力确认试验。深度调峰 试验是在最低稳燃负荷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在

2、对锅炉最低负荷工况下的燃烧稳定 性、汽轮机特性进行考核试验的同时,也对机组整体的变负荷速率和机组经济性 提出了考核指标。试验前,#6机组负荷800MW,协调控制方式运行,C/D/E/F磨运行,两台汽 泵并列运行,送、弓I、一次风机动叶自动,空预器扇形板投入状态。整个试验过 程主要包括四个阶段:机组负荷降至500MW今深度调峰试验开始,负荷由 500MW降至380MW,进行一次调频试验今负荷由380MW降至350MW以下稳 定维持4h今负荷恢复至500MW以上。2设备概况铜山华润1000MW超超临界机组,锅炉型号:SG-3044/27.46-M53X,上海锅 炉厂制造,超超临界参数、直流炉、单炉

3、膛、一次再热、平衡通风、露天布置、 固态排渣、全钢构架、全悬吊结构、四角切圆燃烧方式塔式锅炉,采用正压直吹 式制粉系统,设6台中速磨煤机,正常5台磨煤机可满足额定负荷要求。汽轮机型号:N1000-26.25/600/600(TC4F),上海电气集团生产,超超临界、 一次中间再热、单轴、四缸四排汽汽轮机、凝汽式、双背压、八级回热抽汽式结 构。3试验期间主要操作燃煤机组深度调峰时,机组最低负荷的决定性因素为锅炉燃料特性,因此试 验前需要预先安排燃烧设计煤种,以利于大型锅炉低负荷运行时的安全性、经济 性。按照专业安排,深度调峰试验前D、E、F仓加仓煤质主要采用:低位热值 47005100Kcal/k

4、g;全硫 St,ad%26Vad%,全水V8 Mar%,以 谢桥、官桥等中热煤为宜。深度调峰试验期间,各负荷段的主要操作如下:1)负荷620MW,总燃料量为221t/h,停#6C磨,保留DEF磨运行。2)负荷540MW时,停#63循泵,保留#61循泵运行。3)负荷516MW,退出#6低温省煤器,#66低加进口凝水温度由94.4C降至 70C,低温省煤器后烟气温度由87.6C涨至125C。4)负荷510MW,将辅汽至主机轴封供汽旁路手动门开至50%,维持轴封压 力36kPa,此时轴封溢流调门开度为34%。5)负荷500MW,#61汽泵退出系统运行。6)负荷500MW,#60高加抽汽调阀开度为63

5、%,抽汽压力7.2MPa,给水温度274.5C,省煤器入口过冷度30C,解除抽汽调阀自动,手动降低#60高加进汽压力。7)负荷380MW,进行一次调频试验,待试验结束后,降低机组负荷至 350MW以下,稳定在325MW。8)负荷在350MW以下持续4小时以上后,在1小时内恢复机组负荷至 500MW以上,依次恢复#61汽泵、低温省煤器、#63循泵等相关辅助系统。整个深度调峰试验中,各阶段的工况参数汇总如表1所示:表1深度调峰各阶段主要参数4最低技术出力下的运行调整1)热控虽已强制SCR系统供氨门自关逻辑,仍需密切监视脱硝入口烟温变化情况,保证 SCR入口温度在291C以上,确保保证试验期间任一时

6、间烟囱入口 NOx数据不超标。2)凝水系统中,维持除氧器上水旁路调阀关闭状态,控制凝水压力1.7MPa左右,辅汽 至轴封旁路手动门开度为50%。3)制粉系统中,维持DEF磨煤机运行,下两层磨煤机煤量控制在4652t/h,上层磨煤 机煤量根据煤质变化参与调节;控制磨煤机一次风量在100110t/h,严格控制磨煤机风煤比, 防止一次风量过大造成燃烧器脱火;磨煤机风量调整时控制一次风母管压力不低于8kPa,避 免风量过低造成一次风管积粉堵管。4)锅炉总风量控制在1200-1300t/h,运行磨周界风门开度30%,关小未运行磨组二次风 门开度至5%,SOFA、COFFA风风门开度在80%以上,二次风压

7、力与炉膛差压在200300Pa, 燃烧器摆角摆至70%-80%之间。5)注意调整煤/水匹配,调节过热度在10-20C范围内,各受热面壁温不超温,水冷壁壁 温偏差在40C以内;另外,应维持较高的#0高加抽汽压力,及时调整A列高加出口调阀开 度,维持省煤器出口过冷度8-15C范围内。6)试验过程中,保持机组稳定运行,保持汽压、汽温的稳定,运行人员严格监视锅炉各 主要受热面温度,主辅机振动、轴承温度及电机线圈、电机轴承温度;汽轮机瓦温、振动、 差胀及监视段压力等安全参数。机组正常投入的各辅机工作正常。5深度调峰期间危险点控制5.1送/引/一次风机参数的监视调整机组负荷由50%降至最低技术出力的过程中

8、,要求两台引风机仍并列运行,期间,应严 密监视送/引/ 一次风机的运行参数,及时调整动叶偏置,维持风机电流平衡,避免风机失速 等异常现象发生。试验中,各运行工况下(以500MW/380MW/330MW三个负荷段为例), 送/引/一次风机的动叶开度/电流情况如表2所示:表2风机主要参数5.2 #60高加压力调节#6机高加系统原为双列共六台高压加热器,经过技改后,在#2列#612高加后给水管路 上增设#60高加,#611高加后给水管道上加装高加出口给水调门,调节两列高加给水量分布。 #1列高加给水与经#0高加加热后的#2列高加给水混合后进入锅炉。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图1高加系统简图#60高加汽源来

9、自原补汽阀管道,补汽阀拆除后蒸汽经压力调阀调节后,经#0高加抽汽 管道进入炉侧#61换热器系统,与送风热交换后蒸汽回到汽机侧,进入#0高加参与加热给水。深度调峰试验中,汽轮机进汽压力降低,抽汽压力同步下降,为维持给水温度,减小对 SCR系统入口烟气温度的影响,既要适度提高#60高加进汽压力,又要兼顾省煤器入口给水 过冷度。给水温度调节的主要思路采用将#611高加出口给水调门与#60高加抽汽调门统一起 来,共同调整,在保证省煤器入口给水过冷度不低于15C前提下,尽可能的提高给水温度, 通过合理控制,在最低出力330MW工况下,给水温度达247C,SCR入口烟温为308C,具 体参数汇总如表3所示

10、:表3各工况下的#60高加主要参数5.3低负荷下的过热度控制深度调峰试验中,#6炉中间点过热度的控制基本采用自动调节,并根据过热度和主汽温 的变化趋势进行微调。主要危险点控制主要包括以下两点:负荷降低,主汽压力下降, 锅炉蓄热缓慢释放,对过热度有一定的影响,此次试验中,负荷572MW,锅炉蓄热释放相 对较大,过热度由22C快速升高至40C,经适度增加给水流量后,过热度得到有效控制; 负荷降至350MW以下后,锅炉燃料量偏低,CCS方式下,为维持负荷稳定,燃料量控制 将受控制品质、煤质煤量、汽温等外因影响产生扰动,继而给水流量也会同步产生扰动,因 此低负荷下的过热度会出现周期性波动,此时,应注意

11、燃料量、给水流量、过热度等主要参 数的监视,注重对主再热汽温的调整。6结论本次深度调峰试验,机组负荷从50% Pe(500MW)调整至最低技术出力33.19% Pe (331.86MW),调整过程时间为1.42小时,满足调整过程时间不应大于1.5小时的要求; 达到331.86MW后5小时18分钟,满足至少稳定4小时要求,机组从深度调峰状态恢复出 力至50%Pe的时间为40分钟,满足不超过1小时要求。本文将操作经验分享,为后续机组 的深度调峰调整提供了参考依据。但此次试验中,主再蒸汽压力的波动对高低加水位造成的 扰动比较明显,后续工作中仍需继续探索优化调整措施。参考文献:1 铜山华润1000MW机组运行规程汽机部分2 孙海彦高炜,1000MW超超临界机组深度调峰研究与实践,上海电力学院学报3 王刚沈慧,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一次调频策略,电力工业作者简介:刘尧永徐州/铜山华润电力有限公司发电部集控主值刘新超徐州/铜山华润电力有限公司发电部集控副值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