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硕士专业(070501)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92325282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1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自然地理学硕士专业(070501)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自然地理学硕士专业(070501)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自然地理学硕士专业(070501)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自然地理学硕士专业(07050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地理学硕士专业(070501)(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自然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70501授予理学硕士学位)一、学科专业简介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自然地理专业硕士点始设于1985年,是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自然地理学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主要研究领域有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环境生态、旅游资源与环境等。现有教授、副教授3人,每年都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拥有地理过程与空间分析实验中心、地理信息系统、土地研究中心等实验室。毕业生就业门路宽阔,20余年来,为国家教育部门和行政部门输送了上百名优秀硕士毕业生。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整体及其组成要素的空间联系和地域分异规律。通过研究能量和物质的迁移转换以及人对环境的塑

2、造,解释地球表层的地域结构形式、功能关系及动态过程。在当代,该学科以全球变化为核心,研究地球表层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及生物圈层界面的相互作用过程,以及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环境资源之间相互协调、持续发展的规律。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增进了人类对其家园的认识,从而更为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更有效地治理和保护自然环境。二、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高层次的自然地理专业人才。即掌握自然地理学及有关学科的系统理论知识和野外工作及实验技术,掌握现代研究方法与技术,具有地球表层系统科学研究能力,能洞察本领域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及跨学科的科学研究能力,基本上能独立开展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和教

3、学工作。三、研究方向简介序 号研究方向名称简 介1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主要研究自然资源的综合评价分析、管理,在区域规划开发利用及自然地理理论方面有重要作用。其研究内容主要有:自然资源利用规划与管理、水资源与水环境、区域评价与规划、自然灾害研究与防治、可持续发展研究等。2环境生态主要从事生态环境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治理、生态环境恢复的研究。为合理开发综合利用水、土、生物资源,保护治理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方案和措施。3旅游资源与环境主要从事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旅游区的规划设计等。运用自然地理学理论与方法对旅游资源进行调查、评价并对其开发利

4、用进行研究,对其提出开发利用规划,紧密结合社会经济、人文等因素进行综合性研究。四、学习年限本专业学习年限为23年。第一、二学期学习公共政治理论、外语、专业学位课程等公共课。第三、四学期学习选修课程及实习、科研活动。第五、六学期主要做调查研究和学位论文。个别成绩优秀,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其他培养环节的考核符合相关要求,经申请批准可以2年毕业。特殊情况可以延长至4年,但最长不得超过4年。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为38分。1)学位公开课9学分,其中外语5学分,科学社会主义2学分,自然辩证法2学分。2)学位专业课15学分,为各方向研究生必修课。3)指定选修课6学分,按方向设置,

5、本方向学生视为必修课,非本方向学生视为任意选修课。4)任意选修课6学分。每门任意选修课2学分,包括非本方向的指定选修课。5)实践环节2学分,其中教学实践1学分,已有三年相关工作经历的硕士生可以免修;学术活动1学分。6)补修课0学分。同等学力、跨学科、跨专业硕士生,应补修地理本科主干课程,并通过考核取得及格成绩,不计学分。六、实践环节1.教学实践 学习期间从事4-8个教案的教学实践活动,全面掌握备课、教案编写、课堂讲授、实验、作业布置、作业批改、教学组织管理等一系列教学环节,进行教学小结。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教学实践活动合格与否作为毕业的条件之一。合格者计1学分。2.社会实践本专业各研究方向研究

6、生在校期间,分期完成一份社会调查报告。时间应在假期中进行;调查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农村的社会变革、存在问题及改革的建议;要求:调查前拟订调研计划,结束后撰写调研报告,并由导师评定成绩。3学术活动本专业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至少参加8次学术活动(学术讲座、学术报告会、学术会议等),并将有关情况记入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登记表。学业结束前,由导师对其进行考评。本专业硕士生必须认真阅读“本专业硕士生必读书目”所规定的书籍,并做好笔记;导师必须定期检查硕士生的阅读笔记,并根据其笔记,评定成绩。七、科学研究本专业硕士生在校期间必须参与指导教师课题和毕业论文的调查研究,参加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在

7、导师指导下,选择论题,进行调查研究和科学实验,培养硕士生进行科研的动手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使其得到初步的科研训练。调查研究的形式包括实地考察、资料收集、科技咨询与开发等,调查研究由指导教师根据实际需要和条件进行安排,累计时间20天左右,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进行。本专业硕士生在校期间应至少完成1篇课程论文,1篇学年论文。申请提前毕业的研究生应至少有1篇论文在省级及以上核心刊物公开发表。八、学位论文1.本专业硕士生至迟应在第4学期确定学位论文题目,根据国家规定的硕士学位论文要求标准,结合专业研究方向和现实可能条件,写出开题报告,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订出学位论文工作计划。2本专业硕士生学位论文选题

8、及学术水平的要求为:(1)论文选题必须结合我国国情,选择具有实际研究价值的课题。(2)学位论文要求将自然、社会、经济各学科有机结合起来。(3)学位论文要求理论基础扎实,研究方法先进,提倡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强调知识嫁接、产生新思维。九、培养方式与方法1实行各研究方向的交叉教学和自然与社会经济的学科交叉。2采用理论联系实际、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课堂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硕士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创新能力和从事生产实践的能力,着重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综合分析能力。3集中讲授与自学相结合。自学形式:布置参考书、提交自学总结。鼓励研究生开

9、展读书会、讨论会和学术沙龙,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和写作能力。十、考核方式凡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项目均必须进行考核。考核方式分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考试成绩达到60分者可获得学分,考查成绩达到合格者可获得学分。学位课程和指定选修课要求考试,考试的形式可以是试卷考试,也可以是课程论文,学生课程考试未通过者,可随下年级参加正常补考,或者参加毕业补考。学位课程平均成绩达到76分以上方能申请学位。实践环节、开题报告等采用考查方式进行。硕士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参加考试、考查,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参加考试、考查时,必须事先提出申请缓考,经院系、主管领导批准,方可缓考。擅自不参加考试者,该课程成绩以零分计

10、,且不能参加正常补考,只能参加毕业补考。十一、其它1凡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录取的硕士生,均须补修本学科大学本科主干课程至少4门。并且考试须与本科生同堂同卷,不计学分。2每位硕士生须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本人实际,在入学后六周内,制订出个人培养(学习)计划经导师和专业指导组长审定后,报学院和研究生处备案。3本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完成与否,是审定本专业硕士生能否毕业和授予学位的基本依据。自然地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简况表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任课教师学位课学位公共课0003第一外国语13651+2公外系000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421理论课部0

11、007自然辩证法3422理论课部学位专业课114107050101资源、环境与发展5131吴宜进114107050104应用数学5131李家成114107050139自然资源开发原理5131黄建武114107050106城市生态学5132张 毅114107050102自然地理研究方法(遥感、GIS应用)5132喻光明指定选修课研究方向1114107050140水资源规划与管理5132黄建武114107050141气候资源研究专题5132吴宜进2114107050114环境生态学5133张 毅114107050103全球变化引论5132喻光明3114107050143旅游地研究5132吴宜进11

12、4107050142旅游规划与景观设计5132胡 静任意选修课114107050128流域生态学3422张 毅114107050151景观生态学3422张 毅114107050115生态设计原理3423张 毅114107050152景观生态研究方法3422张海林114107050116生态环境评价与规划3422张海林114107050113遥感地学分析3421喻光明114107050127环境演变3421喻光明114107050130环境生态信息系统3422曾 群114107050126全球定位系统3423王宏志114107050123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3423黄建武11410705015

13、5自然灾害预测、防治与风险评估3422揭 毅114107050108地理科学新进展3422吴宜进114107050110生态旅游3422黄建武114107050137旅游经济学3423徐东文114101规划制图3423、4胡 娟114107050149营销管理学3422胡 静114107050107礼仪学3423胡 静实践环节00014教学实践13、4、500015学术活动13、4、5补修课114107050197水文与水资源114107050198植物地理学本专业硕士生必读书目序号著作(书刊)名称作者、出版单位、时间1自然地理综合研究郑度等,气象出版社,19932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及应用肖笃

14、宁,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3城市生态学中野吉正,科学出版社,19864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倪绍祥,科学出版社,19925山地地理系统综论徐樵利、谭传凤等,华师出版社,19916景观生态学徐化成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7持续发展与生态学陈昌笃,中国科技出版社,19938旅游生态学卢云亭,待出版9城市地理学许学强、朱剑如,科学出版社,199210城市经济学谢文蕙等,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11资源科学论纲封志明等,地震出版社,199412应用创造学与方法论芮杏文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13遥感图象专题制图邹尚辉,华中师大出版社,199314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黄杏元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

15、99015全球变化张兰生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6Understanding Our PlanetICSU,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cientific Unions, 1996.自然地理专业硕士生课程简介课程编号:5601 课程名称:资源、环境与发展总 学 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谭传凤、卢武强等内容概要:主要讲授自然资源系统的特征,与人类的关系及区域自然资源的评价方法,全球环境变化,可持续发展理论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自然地理综合研究,郑度等,气象出版社,1993;自然资源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中考会,科学出版社,

16、1985;熵与交叉科学,新疆科技协会,气象出版社,1988;持续发展导论,牛文元,科学出版社,1995年。教学方式:讲授课程编号:5602 课程名称:自然地理研究方法(遥感、GIS应用)总 学 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喻光明等内容概要:讲授遥感与制图在地理学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与应用;结合科学发明及对科学论文的剖析,讲授创意思维的原理及综合运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应用创造学与方法论,芮杏文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遥感图象专题制图,邹尚辉,华师出版社,1993;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黄杏元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教学方式:讲授与实

17、际操作课程编号:5603 课程名称:全球变化引论总 学 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喻光明内容概要:1.全球变化研究的内容、方法;2.全球变化研究生要领域及其核心要素的演变势态;3.全球变化评估模型;4.全球变化研究前沿及研究动态;5.主要国际研究计划及研究机构;6.Internet 全球变化研究资源。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张兰生等,全球变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ICSU.Understanding Our Planet,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cientific Unions, 1996;3.IPCC. Clim

18、ate Change 2001,Clamoridge Press,2001; 4. UNEP.Scientific Assessment of Ozoze Depletion:1998;5. IPCCEmissions Scenarios,Cambridge Pree, 2000.教学方式:讲授与实验相结合课程编号:5604 课程名称:应用数学总 学 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李家成内容概要:本课程内容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对应分析、典型相关分析;第二部分为运筹学与控制论中

19、的主要方法;第三部分为非线性系统分析;第四部分为文献选讲,主要选取利用上述方法的一些文献进行讲解。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地理数学方法(自编);2.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3.现代地理统计分析,巢俊民,高教出版社。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外阅读文献预修课程: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编号:5605 课程名称:城市土地学总 学 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谭传凤内容概要:城市土地分类、评价、地价确定;城市土地调查与管理、规划;典型城市的土地规划与房产管理等内容。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倪绍强,科学出版社,1992;土地资源评价基础原理

20、和方法,李孝芳,湖南科技出版社,1989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理论与实践,陈烈、廖金凤,科学出版社,1995;山地地理系统综论,徐樵利、谭传凤,华师出版社,1995。教学方式:讲授与实地考察课程编号:5606 课程名称:城市生态学总 学 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胡 静内容概要:本课程在讲述生态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系统阐述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特点与调控机制,并探讨城市地貌、城市气候、城市水文、城市环境污染、城市灾害、城市景观等形成机制及问题与对策,为学生今后从事城市建设规划、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管理等打下理论基础,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21、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城市生态学,于志熙,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年;2.城市生态环境学,杨士弘等编著,科学出版社,1996年;3.城市景观生态,董雅文编著,商务印书馆,1993年;4.城市水文学,朱元生,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5.城市生态学,中野吉正等著(日),科学出版社,1986年。教学方式:授课、讨论课程编号:5607 课程名称:城市空间结构总 学 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谭传凤内容概要:讲授城市的内部结构、外部结构、城市的地域结构。把城市发展与区域发展结合起来,重点讲授城市在区域中的空间组合与优化,讨论区域经济联合

22、的机理,研究产业联合的途径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城市地理学概论,于洪俊等,安徽科技出版社,1983;2.现代城市地理学,许学强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3.中国的城市群,姚士谋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2;4.中国城镇发展研究,崔功豪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课程编号:5608 课程名称:景观生态学总 学 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张毅内容概要:研究景观要素的基本类型,景观的总体结构,景观的形成因素,人类对景观的影响,景观的功能,景观动态,土地属性分类,土地景观分类和土地能力分类,土地评价和景观规划,

23、为一切与自然资源和土地利用有关的活动提供理论基础。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景观生态学,徐化成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年;2.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及应用,肖笃宁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年;3.土地类型和土地评价,倪绍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4.全球生物多样性策略,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标准出版社,1993年。5.景观生态学,美R福尔罗等著,肖笃宁等译,科学出版社,1990年。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与野外考察课程编号:5609 课程名称:旅游生态设计总 学 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卢武强内容概要:旅游生态设计是以发展旅游业为目的的纲领性

24、计划和技术性措施,充分体现旅游业系统的功能要求,主要内容有旅游开发规划概念、类型、原则和程序;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区域旅游开发类型、区域旅游开发的个案分析以及旅游地的开发规划、旅游线路规划和设计原理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旅游开发与旅游地理,庞规荃,旅游教育出版社,1992;区域旅游开发研究,陈传康,气象出版社,1992;旅游资源的评估与开发,付文伟、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旅游开发研究论文集,孙仲明,旅游教育出版社,1990。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观摩课程编号:5610 课程名称:生态旅游总 学 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卢武强等内容概要:目

25、前,生态旅游发展被人们普遍认为是21世纪能较好地解决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生态旅游的实践活动正在全球兴起。本课程研究生态旅游的发展态势、特点、生态旅游产生的客观环境、生态旅游发展的理论基础等。最后,对我国发展生态旅游的模式与途径进行探讨,并对我国生态旅游进行分类研究。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生态旅游概念,卢云亭,待出版;生态学的归宿一人类生态学,周鸿,安徽科技出版社,1989;生态农业一农业的未来,叶谦吉,重庆出版社,1987年;城市生态经济学,马传栋,经济出版社,1989。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程编号:5611 课程名称: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总 学 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城

26、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毛政元内容概要:1.有关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2.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3.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和数据库;4.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5.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输出。教材及主要参考书:陈述彭等,地理信息系统导论,科学出版社,1999;邬论,地理信息系统理论、方法与应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教学方式:讲授与实际操作课程编号:5612 课程名称:数字图像处理总 学 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毛政元内容概要:1.数字图像的误差校正;2.数字图像的增强变换处理;3.数字图像的信息提取;4.数字图像处理

27、的应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王润生,图像理解,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万发贯等,遥感图像数字处理,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教学方式:讲授与实际操作课程编号:5613 课程名称:遥感地学分析总 学 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喻光明内容概要:1.遥感信息地学评价;2.遥感与区域综合分析;3.遥感与地学宏观分析;4.遥感地学分析的比较研究;5.全球观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陈述彭等。遥感地学分析,测绘出版社,1990。2.郭德友等。农业遥感,科学出版社,1986。教学方式:讲授与实际操作课程编号:5614 课程名称:环境生态学总 学 时:54 学

28、分:3到 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喻光明内容概要:1.环境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原理与方法;2.环境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3.环境污染与环境问题;4.人类生态位及其演变;5.环境生态学研究前沿与发展态势。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黄润华、贾振邦、环境学基础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2.关伯仁,环境科学基础教程,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3.Bill Freedman. Environmental Ecology:The impact of pollution & other stress on ecosystem structure and

29、 function. Academic press. IVC, 1993;4.Odum E P. Ecology-A Bridge Betaech Science and Society. Sunderland, Mass, 1997;5.李博,杨持,林鹏,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教学方式:讲授为主课程编号:5615 课程名称:生态设计原理总 学 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张毅内容概要:以普通生态学原理及方法为基础,应用生态学理论与方法为解决农业、工业及环境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设计,其内容涉及生态调控原理、生态规划、生态工程、环境生物

30、学技术等内容,介绍生态设计思路、原理、方法及应用实例,使学生掌握生态调控原理及方法,灵活应用生态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生态工程,云正明、刘金铜等编,气象出版社1998;2.城市生态调控方法,王如松等著,气象出版社,2000;3.普通生态学原理应用郑师章等编著,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4.中国农业生态工程,马世骏,科学出版社1994;5.环境生物学林昌善等,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6.环境生态学金岚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教学方式:讲授与见习课程编号:5616 课程名称:生态环境评价与规划总 学 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

31、:喻光明内容概要:1.生态环境评价的主要内容、原理与方法;2.生态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基本原理与方法;3.主要应用模型其应用软件;4.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环境影响评价实例研究,王华东等编著,1985;2.环境规划与决策,L.奥托兰诺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8;3.日本环境影响评价,王华东等译,1985。教学方式:讲授实际操作结合课程编号:5617 课程名称:城市土地规划实践总 学 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谭传凤内容概要:讲授城市土地规划的一般原理,结合典型城市指导学生完成一份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图,撰写一份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报

32、告。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理论与实践陈烈等,科学出版社,1995;城市绿地规划,高原荣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城市建设与规划基础理论,阮仪三等,天津科技出版社,1992。教学方式:讲授与实际操作结合课程编号:5618 课程名称:生态设计案例分析总 学 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胡静等内容概要:本课程在介绍分析城市生态、农业生态、生态旅游等个案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一至两个生态设计,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生态学、城市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城市生态经济研究方法及实例,周纪纶、王如松编译,复

33、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2.96年生态旅游规划与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1996年6月;3.城市生态调控原理和方法,王如松,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教学方式:案例分析、讨论、调查研究预修课程:城市生态学课程编号:5619 课程名称:城市空间重组与区域发展总 学 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谭传凤内容概要:以典型城市和典型地区为例,讲授城市空间重组的实例,剖析城市空间重组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探讨如何进行城市空间的重组。指导学生完成一份典型地区的城市空间重组的研究论文。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城市群体研究和经济区划,朱晓林等,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城市地理

34、学,崔功豪,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山地地理系统,徐樵利等,华中师大出版社,1994。教学方式:讲授与实际操作结合课程编号:5620 课程名称:房地产估价总 学 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谭传凤内容概要:房地产估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介绍房地产估价的实践。本课程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掌握城市土地利用与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修完本门课程。本课程由导师指导,选定课本和参考书,提出问题,学生自学为主,定时讨论,并完成一份研究报告。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房地产估价,路金勤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年;房地产估价理论与实务,吕华等,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教

35、学方式:导师指导,自学与讨论结合课程编号:5621 课程名称:城市可持续发展总 学 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卢武强内容概要: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社会进步象征和生产力空间的载体,聚集了一定地域范围内生产资料、资本、劳动力和科学技术,从而成为区域经济活动的中心和纵横交错经济网络的枢纽,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才会有区域的持续发展、国家的持续发展乃至全球的持续发展。一、城市生态系统,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经济,三、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交通,四、可持续发展的生活质量,五、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设,六、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城市经济学

36、,谢文蕙、邓卫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9(一版)。2.环境经济学,倪兆球编著,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5(一版)。教学方式:讲授与研讨课程编号:5622 课程名称:旅游市场营销总 学 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胡静内容概要:旅游市场营销是市场营销学在旅游经济领域中的应用。本课程将在总结我国旅游市场营销活动经验的同时,借鉴国际上旅游市场营销的最新研究成果,对我国现有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企业市场营销的基本规律作一系统阐述。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以满足市场需求为核心的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培养学生营销战略思维、营销策划技能和勇于竞争且善于竞争的能力。教材及

37、主要参考书:1.旅游市场学,陶卓民、胡静,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2.旅游市场营销学,林南枝,李天元,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4;3.营销学原理,菲利普科特勒,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2;4.市场竞争案例集粹,李景泰等,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2。教学方式:讲授、讨论、实证研究相结合课程编号:5623 课程名称:城市环境评价总 学 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卢武强内容概要: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建设与调控,城市环境的容量及影响因素,重点研究城市环境评价的内容与程序,环境要素与评价因子的选择,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和环境质量分级,城市环境质量评价

38、报告的编写及制图。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持续发展与生态学,陈昌笃等主编,中国科技出版社,1993年;2.环境生态学,金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3.环境学导论,何强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年;4.环境质量评价,马倩如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年;5.环境质量评价,郦桂芬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年。教学方式:讲授与研讨课程编号:5624 课程名称:城市生态景观总 学 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卢武强内容概要:研究城市景观的生态、美学原理以及城市自然、人文要素的整体组合。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现代城市论,铃木忠义编,同济大学

39、出版社,1995;2.景观生态城市的构建,黄树业编,中国建筑出版社,1994年。教学方式:讲授与研讨课程编号:5625 课程名称:程序设计原理总 学 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毛政元内容概要:1.程序设计的一般流程和规范;2.C+的数据结构;3.C+的语法规则;4.VISUAL C+6.0的编程技巧。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王燕,VISUAL C+6.0编程的理论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教学方式:讲授与实际操作课程编号:5626 课程名称:全球定位系统总 学 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内容概要:1.GP

40、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的构成和作用;2.GPS的静态定位原理;3.GPS的动态定位原理;4.GP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刘基余等,全球定位系统原理及其应用,测绘出版社,1995;徐绍铨等,GPS测量原理及应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教学方式:讲授与实际操作课程编号:5627 课程名称:环境演变与环境问题总 学 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喻光明等内容概要:1.全球变化的概念、过程和驱动力,人类对全球变化的适应,以及全球变化的研究方法;2.全球变化的主要标志与演变特征;3.地球系统的相互作用对全球变化过程的影响,及人类活动与全

41、球变化过程的 性;4.全政治协商会议变化评估原理、方法与不确定性;5.全球变化研究前沿。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张兰生,全球变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任振球,全球变化,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3.J.Houghtion. 全球变暖,北京:气象出版社,1998;4.IPCC.Chinae Change 1995. Cambridge Press, 1996;5.IPCC. The Regional impact of Climate Chage, Cambridge Press, 1998;6.IPCC. Land use, Land-use Change, and Fores

42、try. Cambridge Press,2000.教学方式:讲授为主课程编号:5628 课程名称:流域生态学总 学 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张毅内容概要:介绍流域背景的环境生态学研究的内容与方法,介绍国内外主要大河流域的环境生态等问题及其治理经验,强调流域背景下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讨论大型水利工程的环境效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流域地貌学概论,沈玉昌等,科学出版社,1986;2.长江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影响及其对策研究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87;3.水环境系统工程(上、下册)王祥三、李大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教材,1991;4.植被生态学

43、群落与生态系统 ,王伯荪等,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5.环境污染生态学,张志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6.长江流域水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董汉飞等,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7.21世纪长江大型水利工程中的生态与环境保护,黄真理等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4;8.环境系统工程,韦鹤平著,同济大学出版社,1993;9.工业和城镇污水土地处理手册(美国),S.C.里德K,W克赖茨著,杨景光等译,中国环境出版社,1989。教学方式:讲授、野外考察相结合课程编号:5629 课程名称:环境地学总 学 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曾群内

44、容概要:环境是“人类与环境”这对矛盾的主体,是人类生存的环境。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是地球表层的一部分,环境的发生、发展和组成结构与地球的大气、水体、土壤、生物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态环境质量、环境规划、城市环境、全球性环境问题等实质都是地学上的问题。要从根本上减少或消失环境问题就必须了解其根源。环境地学主要从地学的角度讲解环境问题的实质及解决方式、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环境与地学的关系、环境问题的地学表现、环境问题的地学解决方法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刘培桐,环境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2.刘天齐,环境保护,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3.郑师章、吴千红、王海波、陶芸。普通生

45、态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4.肖笃宁。景观生态学原理、方法及应用。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教学方式:讲授为主课程编号:5630 课程名称:环境生态信息系统总 学 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曾群内容概要: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生活质量的好坏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环境生态信息装入计算机,对环境生态进行动态的监测、实时的查询和检索环境生态状况、计算机辅助环境生态设计、规划管理和决策、确定环境容量等,这就是环境生态信息系统。将日新月异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于环境生态学中,必将促进环境生态学研究方法的更新,学科的

46、发展公给信息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本课程主要介绍的是环境生态信息系统的软硬件支持、建立方案、设计流程、人员组织、系统效益分析等问题。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后,能够掌握系统的建设和管理维护方法及技术。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修立群等,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山东希望电子出版社,1999;2.边馥荃,地理信息原理和方法,测绘出版社,1996;3.陈述彭等,地理信息系统导论,科学出版社,1999。教学方式:讲授、操作课程编号:5632 课程名称: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总 学 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胡静内容概要:本课程将系统介绍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及应用。重点介绍景观生

47、态学的基本理论、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动态,以及景观生态学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旅游资源开发、区域生态环境预警和土地可持续利用等研究中的应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博伯杰等编著,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科学出版社,2001; 2,赵弈、李月辉著,实用景观生态学,科学出版社,2001,9; 3,俞孔坚著,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科学出版社,2001,1;4,Farina, Principles and methods in Landscape Ecology; 1998教学方式:讲授与研讨课程编号:5633 课程名称:旅游生态设计总 学 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III 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48、任课教师:胡静内容概要:主要介绍生态设计思路、原理、方法及应用实例,使学生能够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应用生态学理论及方法解决旅游开发设计中的实际问题。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陈传康,区域旅游开发研究,气象出版社,1992。 2,金岚等,环境生态学,高教出版社,1992。 3,1996年生态旅游规划与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1996。 4,周纪纶等,城市生态经济研究方法及实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教学方式:讲授、研讨、实证研究。课程编号:5634 课程名称:区域发展与旅游规划总 学 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谭传凤内容概要:区域问题概述、区域发展理论及

49、模式、区域旅游规划案例评析。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崔功豪等,区域分析与规划,高教出版社,1999; 2,陆大道,区位论与区域研究方法,科学出版社,1988; 3,徐樵利,谭传凤,山地地理系统综论,1994。4,陈传康,区域旅游开发研究,气象出版社,1992。教学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课程编号:5635 课程名称:旅游市场营销总 学 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III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胡静内容概要:本课程将学习旅游市场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内容包括旅游市场营销学的产生与发展;市场营销战略及环境分析;旅游者消费行为分析;旅游市场调查于预测;旅游市场细分与目标市

50、场选择;旅游市场定位战略;旅游市场营销4P组合及4P策略;旅游市场营销组织、计划、实施与控制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陶卓民,胡静,旅游市场学,高教出版社,2001; 2,林南枝,李天元,旅游市场营销学,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 3,菲利普科特勒,营销学原理,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4,李景泰,市场竞争案例集粹,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教学方式:讲授、研讨、实证研究。课程编号:5636 课程名称:科学与思维总 学 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IV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谭传凤内容概要:1、创意思维原理:包括创意思维对象、主体、运行和结果;2、惯常定势的弱化训练;3、创意

51、视角的泛化训练;4、创意素质的优化训练;5、创意思维综合运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梁良良等,走进思维的新区,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 2,M.尼尔.布朗等,走出思维的误区,中央编译出版社,1966。 3,叶树华等,科学思维与科学方法,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9。教学方式:讲授、研讨。课程编号:5637 课程名称:旅游经济学总 学 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III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徐东文内容概要:本学科主要研究旅游经济活动的运行及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包括旅游产品的生产与供给、旅游供求关系及其规律与调节机制、旅游消费、旅游经济效益、旅游经

52、济结构与旅游经济发展战略、模式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慎丽华,旅游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2,唐留雄,现代旅游产业经济学,广东旅游出版社,2001。 3,王大梧、魏小安,新编旅游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4,林南枝、陶汉军,旅游经济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5,邹树梅,现代旅游经济学,青岛出版社,1998。6,罗明义,旅游经济学,高教出版社,1998。教学方式:讲授、讨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课程编号:5638 课程名称:科学与思维总 学 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IV开课单位: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卢武强内容概要: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建设与调控,城市环境的容量及影响因素,重点研究城市环境评价的内容与程序,环境要素与评价因子的选择,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和环境质量分级,城市环境质量评价报告的编写与制图。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李昌笃等,持续发展与生态学,中国科技出版社,1993。 2,金岚等,环境生态学,高教出版社,1992。 3,何强,环境学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4,马倩如,环境质量评价,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 5,郦桂芬,环境质量评价,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教学方式:讲授与研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