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歌教学设计(精选8篇)5616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92270214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882.2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姓氏歌教学设计(精选8篇)5616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姓氏歌教学设计(精选8篇)5616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姓氏歌教学设计(精选8篇)5616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姓氏歌教学设计(精选8篇)561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姓氏歌教学设计(精选8篇)5616(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姓氏歌教学设计(精选 8 篇)篇一: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姓氏歌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姓、氏、李”等生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姓、什、么”等生字,认识“弓、走、钅”等部首。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3、了解中国姓氏有多少,有什么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诵读姓氏歌,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本课生字,正确读写生字。难点:知道姓氏的正确读法,了解中国姓氏文化。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视频导入,活跃课堂 1、出示课件,播放百家姓表演视频。(学生专注观看)2、同学们,你们会背诵百家姓吗?有谁愿意来背一背?(学生举

2、手回答)(出示百家姓课件)3、同学们非常棒,我为你们点 32 个赞。(教师简单讲解百家姓共有多少个单姓和复姓等)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今天的课文姓氏歌。(板书课题)1、背诵百家姓。2、说一说你知道的复姓。诸葛二、课堂游戏,引入课文 1、现在我们来做一个“你问我答”的游戏:一个同学问“你姓什么”,另一个同学就回答“我姓李(刘、张)”2、开始做游戏,同桌互相你问我答。3、同学评一评,哪一桌回答得最好,并给予奖励。三、朗读课文,了解中国姓氏 1、出示课文录音,让学生边听边画出要求会认的字,自由练读。2、指导学生正确拼读下列汉字,指导正音。姓氏李张赵孙周官双 3、播音乐,加动作,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4

3、、同学们,课文读熟了,谁来说一说课文中都提到了哪些姓氏?(学生答:李、张、胡、吴、徐、许)你还知道哪些姓氏呢?(学生自由回答)5、出示课件,学习分解姓氏的姓氏歌。三横王草头黄弓长张立早章古月胡口天吴 双口吕木土杜言午许双人徐耳东陈干钩于选出下列汉字的正确读音并打“”。姓(xnxng)氏(ssh)张(zhnzhng)孙(snsun)官(gungn)钱(qinqn)6、根据提示写姓氏。三横()草头()7、让同学们用上面学到的姓氏歌,来一次自我介绍。(我姓李,木子李。我姓张,弓长张)8、全班齐读课文。指名读课文。弓长()木子()口天()干钩()四、学习生字 1、课文读熟了,现在我们来学习本课的生字。

4、有哪位同学能当小老师,来教同学们读一读课后的生字?请举手。(学生举手,领读生字)2、课件出示会写字,找出本课生字中的独体字、左右结构的字,认识全包围结构的字“国”。国:gu,全包围结构,部首是“囗”。书写时应注意:先里头,后封口。方:fng,第三画是“横折钩”。3、口头组词,记忆生字。4、老师范写生字,学生练写生字。指导学生注意笔顺笔画。5、写出下列汉字的笔顺。国:方:6、加一加,变成新字再组词。女+生()又+又()囗+玉()五、回顾课文,课堂小结 1、姓氏歌我们学完了,现在有没有哪位同学可以领大家一起读一遍?2、今天我们知道了许多姓氏,还了解了百家姓,那么你们知道这些姓氏都是怎么来的吗?大家

5、可以课后去了解一下。3、课后收集有关姓氏的小故事,然后跟同学讲一讲。教学板书 姓氏歌姓氏歌百家姓单姓复姓赵、钱、孙、李东方、上官 教学反思 开课伊始,我播放了生动有趣的视频,让学生去感受背诵、表演百家姓的乐趣,然后用游戏互动的方式导入课文,学生更易接受中国传统的姓氏文化。姓氏文化这一说法比较久远,学生不太理解,但是姓氏又是伴随人一生的、不可更改的东西,所以学生学起来相对比较容易,再辅以简单易记的姓氏分解歌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要活跃得多。篇二:姓氏歌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诵读姓氏歌,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2、通过诵读姓氏歌认识 12 个生字、会写 7 个生字,

6、认识部首“弓、钅”。3、通顺、流利、有节奏的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1、采用多种方法诵读姓氏歌,正确、规范姓氏读法。2、了解姓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作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儿歌第一小节中的 6 个生字,书写“姓,什、么、双”4 个汉字。了解常见的姓氏,区分读音相近的姓氏的不同写法。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第一小节并练习背诵。3、结合学生自身的姓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教学步骤:一、结合学生姓氏,谈话导入 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课前准备好的姓名卡片,说说自己姓什么,叫什么名字。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名字分为两个部分,姓和名

7、,通常情况下,名字中的第一个字就是姓。(相机指导生字“姓”的书写:左右结构,女加生,“女”字在作偏旁时,第三笔横画改为提画,不能出头。)3、板书课题:姓氏歌,指名学生朗读,注意正音:“姓”是后鼻音,“氏”是整体认读音节,并与“低”加以区分。二、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主朗读课文第一小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二句,相机出示词语卡片“什么”、“李”,指名学生认读,注意正音:“什”是前鼻音,“么”读轻声;“李”是边音,相机交流“李”的识记方法:上下结构,木加子。(2)指名学生朗读第三、四句,出示词语卡片“张”,强调“张”是翘舌音,交

8、流识字方法:弓加长,张。(3)指名学生朗读第五句,出示词语卡片“古”“吴”“双”,指名学生认读,交流识字方法,师给予鼓励和指导。3、再读第一小节,巩固识字。(1)学生再次自由朗读第一小节,将这一小节中出现的姓氏用笔圈出来,和同位交流。(2)指名学生朗读第一小节,汇报出现的姓氏,教师相机板书:李、张、胡、吴、徐、许。(3)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4)重点区别“胡”和“吴”、“徐”和“许”。师质疑:引导学生发现这两组姓氏读音很接近,当别人没有听清是姓“胡”还是姓“吴”,是姓“徐”还是姓“许”的时候,该怎么办呢?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适当小结:可以通过字形的不同组合来加以区分。学生再

9、次朗读:“古月胡,口天吴,双人徐,言午许。”4、游戏巩固。摘苹果送朋友:将六个姓氏卡片剪成苹果状,贴在黑板上,指名学生上黑板摘苹果,苹果反面写的是什么姓氏,读出来,送给班级姓该姓氏的同学。5、练习熟读并背诵。(1)学生再次练习朗读第一小节。(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同位一问一答读,拍手读,男女生对读,全班齐读。(3)指名学生背诵,全班齐背。三、书写指导 1、出示第一小节要求会写的字:什、么、双,指名学生认读,口头组词。2、学生自主观察字形,交流识记方法,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3、师范写讲解:“什”左右结构,要写得左窄右宽;“双”左右相同,左边略小,又字的捺画变成点画。生观察书空。4、学生自主描

10、红、仿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5、交流反馈,评议提高。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姓氏,区分了它们的字形,还学习了写字。课下,请同学们继续了解自己的家人还有哪些姓氏,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分享。板书设计:2、姓氏歌 李张胡吴徐许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儿歌第二小节中的 6 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国、王、方”3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第二小节,背诵课文。3、了解有关百家姓的小知识,培养学生对姓氏文化的兴趣。教学步骤: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1、出示生字词卡片:姓氏、什么、张、胡、吴、徐、许,指名认读。2、说说自己班上还有哪些不同的姓氏,师相机

11、板书。3、师过渡:我们中国的姓氏有很多,古人曾经编过一本书,叫百家姓,里面收集了常见的姓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二、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第二小节,注意读准字音。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小节。(2)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正音,并出示词语卡片:中国、赵、钱、孙、周、郑、王、东方、上官,指名学生认读,强调:“赵、周”是翘舌音,“王、方”是后鼻音。(3)全班齐读第二小节。3、巩固识字。(1)学生再次朗读第二小节,画出其中的姓氏,再读一读。(2)指名学生交流第二小节中出现了哪些姓氏,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张贴相关卡片: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诸

12、葛、东方、上官、欧阳。(3)再次打乱顺序,指名学生认一认这些姓氏,并说说自己的家人或同学有哪些人是这个姓。(4)鼓励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字形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并渗透一定的识字方法。如:“赵、钱、孙”都可以用第一小节的汉字组合法来识记;“周”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土”加“口”;“王”是“三”字中间加一竖。4、了解单姓和复姓。(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黑板上这些姓氏有什么不同。(2)指名学生交流,教师小结:中国的姓氏中,大部分是一个字,也有两个字的,如:东方、欧阳、上官等,这样的姓叫复姓。5、游戏进一步巩固:师出示一张姓氏卡片,班上是这个姓氏的小朋友站起来,大声说:示例:

13、我姓钱,金钱的钱。6、朗读并背诵第二小节:生自由朗读第二小节,通过拍手读感受其中的节奏,练习背诵。三、适当拓展,激发兴趣 1、师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国的姓氏有很多,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姓氏,你们还知道哪些姓氏呢?2、学生自主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板书,拓展学生的识字量。3、师小结:古人也把常见的姓氏编成百家姓一书。师简介百家姓:此书原收集姓氏 411个,后增补到 504个,其中单姓 444个,复姓 60 个,百家姓并不是按照姓氏人口的多少来排序的。据最新的资料统计,“王李张刘”这四个姓氏的人最多。4、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历史名人、现当代名人姓什么:学生自主交流,师适时板书。(预设:司

14、马光姓司马,诸葛亮姓诸葛,毛泽东姓毛,周恩来姓周,朱德姓朱,王二小姓王,等等。)四、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第二小节要求会写的字:国、王、方,指名认读,口头组词。2、学生自主观察字形,交流识记方法和书写笔顺,师给予鼓励和指导。3、教师范写讲解:“国”是全包围结构,笔顺规则是先外后内再封口;“方”字的笔顺中,第三笔是横折钩,略呈仰势。学生观察书空。4、学生自主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5、交流反馈,评议提高。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百家姓,知道中国姓氏有很多,其实,每一个姓氏都有自己的来历和故事,希望课下同学们能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上网去查一查自己姓氏的故事,你

15、一定会有新的收获。板书设计 2、姓氏歌 常见姓氏:李、张、胡、吴、徐、许 百家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单姓)诸葛、东方、上官、欧阳(复姓)篇三:精准总结 篇三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姓氏,区分了它们的字形,还学习了写字。课下,请同学们继续了解自己的家人还有哪些姓氏,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分享。第二课时 篇四:板书设计:篇四 识字 2.姓氏歌 常见姓氏:李、张、胡、吴、徐、许 百家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单姓)诸葛、东方、上官、欧阳(复姓)篇五:教学目标 篇五 1、认识儿歌中的 12 个生字,书写 7 个汉字。2、培养学生对姓氏文化的兴趣,了解有关百家姓的小知

16、识,区分读音相近的姓氏的不同写法。3、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课文。4、结合学生自身的姓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篇六:教学重难点 篇六 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难点:激发学生对中国姓氏文化的兴趣。篇七:学习课文第一小节,精心自学 篇七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主朗读课文第一小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二句,相机出示词语卡片“什么”、“李”,指名学生认读,注意 正音:“什”是前鼻音,“么”读轻声;“李”是边音,相机交流“李”的识记方法:上下结构,木加子。(2)指名学生朗读第三、四句,出示词语卡片“张”,强调“张”是翘舌音,交流

17、识字方 法:弓加长,张。(3)指名学生朗读第五句,出示词语卡片“古”“吴”“双”,指名学生认读,交流识字方 法,师给予鼓励和指导。3再读第一小节,巩固识字。(1)学生再次自由朗读第一小节,将这一小节中出现的姓氏用笔圈出来,和同位交流。(2)指名学生朗读第一小节,汇报出现的姓氏,教师相机板书:李、张、胡、吴、徐、许。(3)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4)重点区别“胡”和“吴”、“徐”和“许”。师质疑:引导学生发现这两组姓氏读音很接近,当别人没有听清是姓“胡”还是姓“吴”,是姓“徐”还是姓“许”的时候,该怎么办呢?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适当小结:可以通过字形的不同组合来加以区分。学生再

18、次朗读:“古月胡,口天吴,双人徐,言午许。”(微课展示)4游戏巩固。摘苹果送朋友:将六个姓氏卡片剪成苹果状,贴在黑板上,指名学生上黑板摘苹果,苹 果反面写的是什么姓氏,读出来,送给班级姓该姓氏的同学。5练习熟读并背诵。(1)学生再次练习朗读第一小节。(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同位一问一答读,拍手读,男女生对读,全班齐读。(3)指名学生背诵,全班齐背。篇八: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姓氏歌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认识儿歌中的 12 个生字,书写 7 个汉字。2、培养学生对姓氏文化的兴趣,了解有关百家姓的小知识,区分读音相近的姓氏的不同写法。3、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课文。4、结合学生自身

19、的姓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难点:激发学生对姓氏文化的兴趣。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结合学生姓氏,精彩导入 1教师请同学们拿己课前准备好的姓名卡片,说说自己姓什么,叫什么名字。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名字分为两个部分,姓和名,通常情况下,名字中的第一个字就是姓。(相机指导生字“姓”的书写:左右结构,女 加生,“女”字在作偏旁时,第三笔横画改为提画,不能出头。)3板书课题:姓氏歌,指名学生朗读,注意正音:“姓”是后鼻音,“氏”是整体认读音 节,并与“低”加以区分。二、学习课文第一小节,自学 1学生借

20、助汉语拼音自主朗读课文第一小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二句,相机出示词语卡片“什么”、“李”,指名学生认读,注意 正音:“什”是前鼻音,“么”读轻声;“李”是边音,相机交流“李”的识记方法:上下结构,木加子。(2)指名学生朗读第三、四句,出示词语卡片“张”,强调“张”是翘舌音,交流识字方 法:弓加长,张。(3)指名学生朗读第五句,出示词语卡片“古”“吴”“双”,指名学生认读,交流识字方 法,师给予鼓励和指导。3再读第一小节,巩固识字。(1)学生再次自由朗读第一小节,将这一小节中出现的姓氏用笔圈出来,和同位交流。(2)指名学生朗读第一小节,汇报出现

21、的姓氏,教师相机板书:李、张、胡、吴、徐、许。(3)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4)重点区别“胡”和“吴”、“徐”和“许”。师质疑:引导学生发现这两组姓氏读音很接近,当别人没有听清是姓“胡”还是姓“吴”,是姓“徐”还是姓“许”的时候,该怎么办呢?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适当:可以通过字形的不同组合来加以区分。学生再次朗读:“古月胡,口天吴,双人徐,言午许。”(微课展示)4游戏巩固。摘苹果送朋友:将六个姓氏卡片剪成苹果状,贴在黑板上,指名学生上黑板摘苹果,苹 果反面写的是什么姓氏,读出来,送给班级姓该姓氏的同学。5练习熟读并背诵。(1)学生再次练习朗读第一小节。(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

22、读,同位一问一答读,拍手读,男女生对读,全班齐读。(3)指名学生背诵,全班齐背。三、书写指导 1出示第一小节要求会写的字:什、么、双,指名学生认读,口头组词。2学生自主观察字形,交流识记方法,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3师范写讲解:“什”左右结构,要写得左窄右宽;“双”左右相同,左边略小,又字的 捺画变成点画。生观察书空。4学生自主描红、仿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5交流反馈,评议提高。四、作业 1、连一连,组成有关姓氏的汉字。木 弓 口 讠 彳 古 长 天 子 月 午 余 2、给下列汉字加个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女()十()又()五、精准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姓氏,

23、区分了它们的字形,还学习了写字。课下,请同学们继续了解自己的家人还有哪些姓氏,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分享。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精彩导入 1出示生字词卡片:姓氏、什么、张、胡、吴、徐、许,指名认读。2说说自己班上还有哪些不同的姓氏,师相机板书。3师过渡:我们的姓氏有很多,古人曾经编过一本书,叫百家姓,里面收集了 常见的姓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二、学习课文第二小节,自学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第二小节,注意读准字音。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小节。(2)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正音,并出示词语卡片:、赵、钱、孙、周、郑、王、东方、上官,指名学生认读,强调:“赵、周”是翘舌音,“

24、王、方”是后鼻音。(3)全班齐读第二小节。3巩固识字。(1)学生再次朗读第二小节,画出其中的姓氏,再读一读。(2)指名学生交流第二小节中出现了哪些姓氏,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张贴相关卡 片: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诸葛、东方、上官、欧阳。(3)再次打乱顺序,指名学生认一认这些姓氏,并说说自己的家人或同学有哪些人是这个 姓。(微课展示)(4)鼓励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字形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并渗透一定的识字方法。如:“赵、钱、孙”都可以用第一小节的汉字组合法来识记;“周”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土”加“口”;“王”是“三”字中间加一竖。4了解单姓和复姓。(1)

25、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黑板上这些姓氏有什么不同。(2)指名学生交流,教师:的姓氏中,大部分是一个字,也有两个字的,如:东 方、欧阳、上官等,这样的姓叫复姓。5游戏进一步巩固:师出示一张姓氏卡片,班上是这个姓氏的小朋友站起来,大声说:示例:我姓钱,金钱的钱。6 朗读并背诵第二小节:生自由朗读第二小节,通过拍手读感受其中的节奏,练习背诵。三、适当拓展,激发兴趣 1师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的姓氏有很多,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姓氏,你 们还知道哪些姓氏呢?2学生自主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板书,拓展学生的识字量。板书设计:识字 2.姓氏歌 常见姓氏:李、张、胡、吴、徐、许 百家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单姓)诸葛、东方、上官、欧阳(复姓)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