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民事调解体制的局限性和弊端

上传人:冷*** 文档编号:19226976 上传时间:2021-01-0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6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谈民事调解体制的局限性和弊端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谈民事调解体制的局限性和弊端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谈民事调解体制的局限性和弊端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谈民事调解体制的局限性和弊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民事调解体制的局限性和弊端(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谈民事调解体制的局限性和弊端 论文提要:民事调解作为我国1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在民事纠纷化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被被誉为“维护道德的最后1道防线”。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入,现行的调解体制是益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和弊端。笔者试途通过对现行诉讼调解制度的分析,提出调解制度立法的构想。2002年9月26日司法部和最高院分别出台了人民调解工作的若干规定,在制度上对民事调解给予充分的肯定。以调解的方式妥善处理各类纠纷案件,对于化解社会矛盾、快速调节经济关系,预防和减少诉讼,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判决结案方式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长期以来,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特别是基层人民法院)大量适用简易审理案件,

2、取得了1定的社会效果。然而,对于民事调解的规定却只见于我国民事诉讼法第85条规定,即: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立法对适用调解的受案范围、程序等未作界定,与其他结案方式比较,无论是实体法还是程序法都太过宽范。1、民事调解制度的发展历史所谓民事调解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可以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主持并促使当事人双方达成协议协商解决的制度。调解制度作为解决纠纷的1种机制,是中国固有的传统,在审判中占有重要地位。调解在中国有着优久的历史,早在西周在铜器铭文中就有调处的记载,秦汉以来,调解成为司诉的原则,两宋时

3、期,随着民事纠纷的增加,调处呈现制度化的趋势。明清时期,调处已是臻完善,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先生大力引进西方法制,建立西方法制体系,但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没有中国实行开来。建国初期,审判方式1直沿用抗战时期的“马锡5审判方式”,强调审判与调解紧密结合,直到1979年我国起草民事诉讼法(试行)时,将“调解为主”改为“着重调解”,1991年我国开始修订民事诉讼法(试行),明确了调解的原则为“自愿和合法”,适用范围包括1、2审、再审,使调解原则更加符合人民法院民事诉讼调解的审判实践,纠正了调解与判决贩关系。近年来,随着审判方式的改革,大量简易审理的案件所占比例逐年提高,如黑龙江省孙吴县人民法院200

4、3年收案996件,审结983件,其中调解结案413件,占结案数的42%,2004年收案871件,结案856件,其中调解结案436件,占结案数的50.93%,而两个基层法庭所审理的民事案件有7成为调解结案,由此可见,民事调解制度在人民法院解决纠纷有10分重要的作用。2、现行民事调解制度存在的缺陷调解制度作为解决纠纷的1种机制,是中国固有的传统,是享有“东方经验”之美誉的法院调解制度,被视为法院行使审判权诉讼制度中占有重要位置。其本质上是1种合意为核心要素的解决纠纷的方式,是私法纠纷领域的廷伸,是1种当事人主义。在审判实践中,由于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存在如下缺陷:1是随意启动调解程序。合法是民事诉

5、讼调解有效的前提,含概了程序合法、实体合法。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法院调解贯穿于审判程序的全过程,这意味着调解没有独立的程序。法官可以随时组织当事人调解,启动调解程序的随意性较大,造成诉讼调解中法官中心地位和主导作用过于突出,有悖于当事人主义的调解原则,使双方当事人诉讼权利受到1定压制,当事人自由选择纠纷解决方式的诉讼权受到侵害,同时也为“强制调解”、“恣意性调解”留下了广泛的空间,失去法院调解所具有的独特的公正价值。2是调解无具体期限,限制当事人的上诉权。我国的法院调解制度所采取的是调审合1的模式,即调解和审判可以动态转换,法官可以随时主动地决定进入调解程序。较之判决,调解可以使法官在相对的时

6、间内提高办案数量、回避法律适用,减少上诉案件,法官的风险最大化地降低,这无疑促使法官更多地适用调解。也变相剥夺了当事人的上诉权,限制了上1级法院的司法监督功能。我国民事诉讼法第89条规定“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写明诉讼请求、案件的事实和调解结果。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调解协议1经生效,即表明当事人之间的争议已经解决,产生与生效判决同等的效果,除个别特殊案件(如调解和好的离婚、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外,不得再行起诉、上诉,因而审判监督机制难以发挥作用。同时,由于调解协议或送达回证上的签字属于自愿,当事人尽管可能无奈,但也只好忍气吞声。而且正是由于这种

7、“自愿”,除严重违反程序外,使当事人无法提出充分证据,从而导致再审的机会几乎为0。3是对违法调解缺乏制约。法官对当事人自愿达成的调解协议的合法性负有审查义务,但在多数情况下,调解是由当事人自行协商形成1致意见后,再诉至法院,有的案件当事人恶意串通,为逃避他人债务以诉讼调解的方式转移财产、规避法律责任,较为常见的有调解假离婚、假抵债、假清偿,这类案件的调解,往往是事后才发现调解目的恶意并损害了第3人利益,我国法律对这种调解行为缺乏相应的预防和补救措施。3、民事调解制度立法的构想鉴于此,建立完善的调解制度立法10分必要。首先,制定调解程序法,明确调解的受案范围、调解的启动、期限。对于涉及婚姻家庭关

8、系的民事纠纷,如婚姻、抚养、赡养、收养的案件当事人不请求调解的,人民法院也应进行调解,对下列案件应考虑排除在法院调解之外:(1)适用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破产还债程度的案件;(2)民事行为无效应当给予追缴或民事制裁的案件;(3)损害国家、集体、第3人合法利益,受害人未参与诉讼的案件;(4)以当事人无处分权为标的案件。针对调解的启动要赋予当事人以程序上的选择权,对于1审普通程序而言,进入诉讼程序后,双方当事人自由决定是否进行调解,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1旦当事人不愿以此种方式解决纠纷,即转入审判程序。调解的期限以20为宜,在同1个案件中,只规定1个调解阶段。程序是法庭在经过庭审、认定案

9、件事实后,审判人员应告知当事人,转入调解阶段,并询问当事人是否同意调解,如双方1致同意,则告知其调解期限;如1方同意,1方不同意,得按调解期限,试行调解;如双方均不同意,则应转入下1个程序,移交审判庭及时判决。其次,制定调解实体法,明确法官职能。承办案件法官在判决前对当事人的接触,存在法官的情感因素直接影响判决结果的公正性的问题,因此,应借鉴西方国家法官职能分工具体化的做法,如英美民事诉讼程序中,整个诉讼过程分为审前程序和审判程序两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阶段,负责调查、和解,对审前程序管理法官与负责开庭、裁判的法官分而设之,保证裁判的公平、公正。同时,为弥补可能发生的错误调解所造成的不公后果,

10、应当考虑建立调解无效确认制度。法院调解无效确认之标准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有充分证据证明1方当事人有欺诈、胁迫行为,直接影响另1方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达,调解协议的履行对被欺诈、胁迫方明显不公;(2)调解程序违法或法官违反审判纪律直接影响调解内容实体不公;(3)当事人恶意串通,非法行使处分权,直接损害第3人合法利益;且无法补救第3人损失的;(4)调解协议违反法律原则或禁止性规定的。最后,取消反悔权,明确规定调解无效的标准。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调解协议生效以调解书送达为生效条件。第91条规定“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调解书送达前1方反悔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判决。”据此规定,当事人在诉讼中达成协议,该协议对当事人双方并无约束力,在审判实践中,反悔是调解中经常出现的,反悔权的行使动摇了法院调解的权威性。建议立法明确规定,在法官的主持下当事人达成的调解协议1经签字即视为调解成立,任何1方当事人不得提出反悔。法院制作的调解书1经送达当事人,调解协议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不履行调解协议可以强制执行。论文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