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种读书方法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92173410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01.9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50种读书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50种读书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50种读书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50种读书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0种读书方法(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诸葛亮:观大略法 三国时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一起读书,徐、石、孟三人“务于精熟”;而诸葛亮则“独观大略,就是从总体上高屋建瓴地把握书本的精神实质,而不被枝蔓问题所纠缠.2。陶渊明:不求甚解法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云:“好读书,不求甚解。”他认为不必花很多的精力去研究没有价值的注释,而应注意读原著,领会原作的基本内容。3.杨大眼:耳读法 北魏杨大眼,虽识不了多少字,但靠坐在那里听别人读书,居然收获不小。现今听新闻联播、小说播讲、知识讲座等等,就等于是用耳朵读书哩!4。韩愈:提要钩玄法 唐代韩愈曾说:“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后人将他的话概括为“提要钩玄”读书法。“提其要,能使自

2、己一目了然.“钩其玄,便于把握重点。5.苏东坡:八面受敌法 北宋苏东坡读汉书要读许多遍,将汉书分为治道、人物、地理等几个方面,每读一遍专门研究一个问题,结果他对书中的每一方面的问题,都了解得非常透彻。6。陆游:有的放矢法 宋代陆游读书.首先,他注意从整体考虑,有计划地读一大批书。其次,他注意结合研究专题读书.再次,他注意将读书与使用联系起来。一边习武,一边苦读兵书,准备来日疆场决战时派上用场.7。朱熹:循序渐进法 南宋朱熹在读书之要中提出“循序渐进法”。读书要选定一个目标由浅入深,从最基本的书读起,读通一本然后再读另一本,读通一节然后再读另一节;而不能不分主次先后,杂乱无章地乱读一气。8.陈善

3、:出入法 南宋人陈善“出入法的意思是:读书要知入知出。入,就是要读进书中去,读懂、吃透,掌握书中的内容实质;出,就是要从书中跳出来,能够灵活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9。陆九渊:涵泳法 “读书且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读书不要性急地死抠住一处不放,要平缓地细心涵泳,读不懂的地方,不妨暂时先放过去,等读完之后或日后重读时,慢慢地就会领悟了。10.董遇:三余法 汉代董遇提倡利用“三余”时间读书。他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雨者晴之余。”今人也可以抓住“三余,比如:集会前、候车时,睡觉前看来,可利用的时间还是很多的,远不止“三余”。11.张溥:七录法 明代文

4、学家张溥,年幼时,记忆力差,每阅读一篇新的文章,都工整地将它抄在纸上,并在心里默诵。抄完后高声朗读一遍,立即投进火炉里,然后再重新抄,如此循环 7 次。12。顾炎武:自督读书法 首先,他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读完的卷数;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读完后把所读的书抄写一遍;再次,要求自己每读一本书都要做笔记,写下心得体会。最后,他每年春秋两季都要默诵、查对前半年读过的书籍.13。郑板桥:精当法 清代郑板桥主张读书要注意选择适当的书,选定了认为“当”的书,就潜心精读.他还提出读书要坚持独立思考,不能做书本的奴隶,否则即使刻苦地精读,也收不到好的效果.14。梅文鼎:四不怕法 一是不怕难,越难越去钻研。二是不怕

5、烦,耐心地搞清楚。三是不怕苦。他每天夜里挑灯读到四更,天刚蒙蒙亮,又起床读书。四是不怕丢面子,梅文鼎只要遇到懂的人,就虚心请教。15.叶奕绳:约取实得法 明末清初文学家叶奕绳每读一本书,就用纸抄录喜爱的内容反复诵读,然后贴在墙上。每当做事累了,他就在房间里边走边读,直至读得滚瓜烂熟。等到四壁都贴满了,就取下、收藏,再把当日新抄的贴上去。16.梁启超:注意法 读书时围绕着一个题目,与此有关系的就注意,没关系的就放过。隔一段时间,再换一个题目,将注意力转移到新的方面来。这样读书就像在海滩上拾贝一样,每次都能拾到几枚自己需要的、漂亮的贝壳。17。毛泽东:高诵恬吟法 毛泽东同志青年时代读书时,往往采取

6、“高声朗诵和“密咏恬吟”(静静地吟咏品读)相结合的方法。每读一文,总是反复诵读、吟咏,用心领会它的意义、气势、节奏和神味。18。徐特立:精读法 著名教育家徐特立曾经这样教导青年人:读书要“贵在精。“贵在精”,就是说读书时不要光着眼于数量,而要高质量地精读。要抓住书中的精华,也就是要抓住事物的核心和实质。19.董必武:阅兵法 67 岁高龄的董必武学俄语,他将俄文生词,每五个写在一张卡片上,风趣地称作一个小队,每十个词称作一个中队中文解释写在背面.随后,他像掌握自己的部下那样,从小对到大队开始检阅。20。谢觉哉:晨思夜读法 晨是一天的开始,不要急于做,而在于计,所谓一日之计在于晨,计就是思.白天没

7、有完整的时间读,就每天晚上抽它一、两个小时攻读一下,长期坚持下去。晨思夜读是相辅相成的.21。鲁迅:多翻法 鲁迅习惯于在工作之余的空隙时间,见缝插针,阅读书报。鲁迅不仅主张多翻一般性的书刊,而且还提倡青年人要多翻本专业以外的其他专业的书籍。“多翻法”能够开拓视野,启迪思路。22.郭沫若:一通二否法 郭沫若主张读书一要理解、弄通,二要批评、否定。他既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又敢于提出否定的意见,从而形成了自己许多具有独创性的见解,十批判书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例。23。叶圣陶:由浅入深法 读书时,首先“就其中的一篇或一章一节,逐句循诵,摘出不了解的处所;然后用平时阅读的经验,试把那些不了解的处所自求解答”

8、;再“复读一遍,明了全篇或全章全节的大意;“最后细读一遍,把应当记忆的记忆起来,应当体会的体会出来,应当研究的研究出来.24.夏丐尊:蔓延法 请看看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作家夏丐尊先生的读书情形吧:他总是以精读的文章(或书籍)为出发点,然后向四面八方蔓延,由精读一篇文章带读许多书,有效地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25。丰子恺:重复法 著名画家丰子恺先生读书,每读完一个章节总要复习一遍,读到第三个章节,还要把前面两个部分再复习一遍,就这样反复地读,反复地温习,不厌其烦,一丝不苟。26.夏衍:构想对比法 著名作家、电影艺术家夏衍初学拍电影、编戏时,他在看电影之前先看故事梗概,而后设想,这个故事假如让我来

9、编戏,怎样着手打好腹稿后,再去看电影,两相对比找到自己原来设想的差距.27.曹靖华:无师自通法 著名作家曹靖华先生从小就拾柴、割草、放牛,农闲时才能读点书,后来勉强上完中学毕业,以后一边谋生,一边自学.起初水平低,看什么都是似懂非懂,但看不懂也硬看,慢慢积少成多,由懂得少到懂得多。28老舍:结合法 “结合法”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读书方法。老舍说:“读了一本文艺作品,或同一作家的几本作品,最好找些有关这些作品的研究、评论等著述来读,也应读一读这个作家的传记。29。巴金:回忆法 巴金第二次住院治疗时,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时就下床坐在小沙发上,等候护士同志两点钟来量体温。他坐着,一动也不动,但他的脑子在

10、回忆过去读过的一些书、一些作品。30.邓拓:背筐拣粪法 杂文大家邓拓幽默风趣,他把读书积累资料比作农民背筐拣粪。邓拓本人就是采取这种“背筐拣粪”的方法来读书的。他总是随身带一个活页的小本子,读书看报随手做笔记。31。吴晗:红线拴钱法 大学问家吴晗评论古人的读书方法时指出:寻章摘句式的,见树木而不见森林,拥有“一屋子散钱;不求甚解式的,抓住了书里的主要东西,只有一根“绳子”,要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即用“红线”将“散钱拴起来。32。廖沫沙:自身修行法 一个人在中学阶段获得的知识,老师教和自己学各占一半,所以必须学会“自身修行”。廖沫沙认为“自身修行”重要的就是读书要定向。对在校学生来说,可以结合

11、自己所学的功课来阅读课外书籍.33。陈伯吹:根本法 读书人要有正确立场、观点读书.没有正确的读书目的,没有高尚的欣赏情趣,读书的效果是不会好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同志青少年时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佳话,值得我们引为榜样。34.秦牧:鲸吞牛食法 所谓“鲸吞”,指的是泛读。泛览读书时,也应像鲸吃食一样。只有这样,获取的信息量才会大。所谓“牛食,指的是精读。读有的书,就应该像牛那样细细地反刍,消化吸收。35.茹志鹃:香菱学诗法 茹志鹃所说的“香菱学诗”读书法,其主要做法就是“细心揣摩透熟”:当拿到一本不易看懂的新书时,不要有畏难情绪,只要一遍一遍地熟读,细细地咀嚼揣摩,慢慢地书中的内容就

12、消化吸收了。36。碧野:三比法 著名作家碧野读书要经过三比:第一,将名著与非名著相比;第二,将名著与名著相比;第三,著名作家前期与后期的作品相比。三比法是碧野的读书方法,也是他的成才之道。37。王汶石:三遍法 王汶石年轻的时候爱读名家名著。读第一遍时,是以一个普通读者的身份去读;读第二遍时,是以一个艺术鉴赏者的身份去读;读第三遍时,是以一个文学作者的身份去读,研究作品的总体设计.38。白夜:双十法 “一目十行”能博览群书,“十目一行”能精研名著.白夜在“一目十行”与“十目一行”相结合的读书方法中,充分体现了博与精的辩证关系,全面周到,值得仿效。39.刘征:信马游缰法 读书在诗人、杂文家刘征眼中

13、,像春游踏青一样,轻松愉快。有时是有目的的,有意去寻找一点什么;有时是无目的的,只是信手翻来,碰到什么有趣的就溜几眼,大有趣的就一口气看下去。40.曹世钦:记账法 散文家曹世钦有一本珍贵的小本子,那是他几十年来记录的“读书账”。他有一个习惯,那就是每读一本书,都记录在一个专门的小本子上,前边记读毕的月日,中间记书名、作者及其国籍,后边记书的字数。41。庄之明:选择法 作家庄之明主张读书需要选择:一、分清什么是好书,什么是坏书;二、分清什么是必读书,什么是可读可不读的书,什么是不必读的书;三、分清哪些书需要精读,哪些书只需要浏览,略知其大概。42。忆明珠:内外贯通法 忆明珠关于读书的见解,主要有

14、两层意思:一是不仅要读有字书,而且要读社会实践这部无字书;二是要将书本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使之融会贯通起来(即将“书里书外打通”)。43.张一弓:无心栽花法 作家张一弓原来没有什么系统的学习英语的计划,为了换换脑子他读新概念英语,没想到,却也很有“实用价值”,这正应了一句谚语:“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44。冯骥才:定向浏览法 定向和浏览相结合,这是冯骥才读书的显著特点.定向能使读书目的明确。冯骥才读书都是为创作服务的。浏览能扩大信息量,冯骥才善于抓住各种书刊的精粹,盯住各类新观念、新知识的精华。45。叶辛:我行我素法.叶辛特别强调要根据自己的个性、气质、爱好来选择书籍,也就是说,我

15、根据我自己的特点,爱读什么书就读什么书,至于别人怎么说我,不管。这样读书,从阅读心理上来讲是科学的,读书效果也是好的。46.杨贤江:口演笔述法 读过书之后,往往总是觉得已弄清了书中的内容,而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搞清楚,这就需要向别人讲一讲、写一写自己所读的书,通过一讲一写,对书中内容的印象也就清晰了、深刻了。47.邹韬奋:层次法 第一个层次是泛读,随便翻翻,发现有必要重读的书或某些章节。第二个层次是略读,通过略读发现有必要反复研读的书或某些章节。第三个层次是精读,将略读时选出来的书或章节,细细地咀嚼品味,吸收书中的营养。48。艾思奇:闹中求静法 艾思奇从小就常常故意到乱哄哄的街市边上或操场上去读书.后来他到日本求学,课余时间,别的同学都在聊大天或是唱歌跳舞,好不热闹,而他却一个人坐在墙角,埋头看他的书,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不存在似的。49.冯定:广专结合法 广就是使自己具有的常识,能够不断提高和充实,但只求知其大概,而不必样样都专,件件都通。专,最好和自己的业务结合起来进行,从系统地占有材料入手,并使理论和实践经常密切结合起来,效果自然更好.50.顾颉刚:质疑法 读书要敢于质疑、善于质疑,这是顾先生的一贯主张。质疑就是要提出问题,大胆地怀疑书上的某些观点和结论,不管你是名人也好,名著也好,我都敢于以批评的眼光去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