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4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92166421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84.2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兰亭集序》4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兰亭集序》4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兰亭集序》4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兰亭集序》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亭集序》4(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次”、“修”、“与”、“因”等重要的文言词语;积累一些写景的句子。2、提高诵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语感;学会比较,质疑与思考。3、体会认识作者的人生观,提高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水平。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重要的文言词语,学会联想与比较,在“语境”中对其意义确认。2、理清文章结构,提高诵读能力。3、领会王羲之在文中的哲学思考与人生认识。教学设想 1、如此美文,诵读至关重要。准备高雅的古琴、古筝曲高山流水配乐诵读。2、通过联想、比较的方法,来阐释文体、积累词语、拓宽视野。3、多媒体配合。背景资料(一)作家作品 1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文

2、学家。字逸少。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祖籍琅邪(今山东临沂)。初为秘书郎,征西将军庾亮引为参军,累迁长史。后拜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复授护军将军,迁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因与扬州刺史王述不和,称病离郡,放情山水,弋钓自娱。以寿终。世称王右军。原有集 10 卷,已佚。张溥辑有王右军集2 卷,见汉魏六朝百三家集。相传王羲之 7 岁学书,12 岁读前人笔论。少时曾学卫铄,自以为学得不差。后渡江北游名山,见到李斯、曹喜、锺繇、梁鹄等著名书法家的书迹,又在洛阳看到蔡邕书写的石经及张昶华岳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及。于是遍学众碑,从此书艺大进。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楷书逐渐成熟,草书得到发展。他在此基础上,又博采众长,

3、一变汉、魏以来质朴淳厚的书风,而创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风格,把草书推向全新的境界。他的行草书最能表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晋书说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由于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和贡献,被后世誉为书圣。2关于王羲之的逸闻 王羲之,字逸少,琅琊临沂(山东临沂)人。著名书法家,亦能诗文。郗鉴派人到丞相王导家造女婿,王家子弟知道后都显得拘谨,只有王多之坦腹躺在东床上,毫不在意,于是被选中。世说新语雅量:“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王导)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此

4、正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王羲之曾看到一个老大娘卖竹扇,就在竹扇上写了五个字。结果扇价骤增,人人争买。过了几日,老大娘又拿扇来,王羲之笑而不答。晋书王羲之传:“羲之尝在聚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老姥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王羲之曾写黄庭经,换取山阴道士的好鹅。何法盛晋中兴书:“山阴道士养群鹅,羲之意甚悦。道士云:为写黄庭经,当举群相赠。乃为写讫,笼鹅而归。”按,晋书王羲之传说王羲之写的是道德经。有人把王羲之兰亭集序比作石崇金谷诗序,又把他与石崇并论。王听说后颇有喜色。世说新语企羡:“

5、王右军得人以兰亭集序方金谷诗序,又以己敌石崇,甚有欣色。”王羲之和谢安共登冶城,王举夏禹王和周文王的勤于政务,批评当世的虚谈废务,浮文妨要。谢却有高世之志,反对其说,认为秦二世而亡,并非清谈所致。许询就宿于丹阳尹刘候处,床帐新丽,饮食丰美。刘、许两位名士乐此安逸,言语中俗情流露。王羲之讥讽说:“如果上古高士巢、许通稷、契,当不会有此类话。”二人听了都有愧色。谢安曾对王羲之说中年后对哀乐很敏感,与亲友别,常数日不快。羲之谓人至晚年,自然如此,正要靠音乐陶冶性情。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语王右军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

6、王徽之放达不羁,在官而不理政务。有次桓冲叫他料理官务,他却拿着药悠闲地看西山云气。王徽之非常喜爱竹子,以至认为不能一天没有此君。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世说新语简傲亦载:“王子猷爱行过吴中,见一士大夫家,极有好竹。主已知子猷当往,乃洒扫施设,在听事坐相待。王肩舆径造竹下,讽啸良久。主已失望,犹冀还当通,遂直欲出门。主人大不堪,便令左右闭门不听出。王更以此赏主人,乃留坐,尽欢而去。”王献之(344386),字子敬,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王羲之第七子。工书法,尤以行草擅名。与其父王羲之齐名,并称“二王”。亦能诗文

7、。王献之死,其兄王徽之去吊丧,取献之琴弹,因悲伤而弦不中调,便将琴摔在地上,叹息“人琴俱亡”,不久亦病死。世说新语伤逝:“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索好琴,使径人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二)背景资料 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上巳节),“初渡浙还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修禊之礼,举行过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参加的名士,有“东山

8、再起”的司徒谢安、“掷地作金石声”的辞赋家孙绰,潜心物外的高僧支遁等四十一人。这天天气很好,名士们分坐在溪水两旁,饮酒赋诗。他们做曲水流殇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爵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五十一岁的王羲之,用蚕茧纸、鼠须笔,兴乐而书,完成一篇“兴于诗叙”的妙文。手稿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写得既遒媚,又飘逸,各个字势纵横变化,如花乱飞,但转左侧右,无一处相抵触,好比以线穿珠,大小参差,而不失其重心,特别是之字,写了二十多个不同的样子,达到艺术的多样与统一。王羲之写这篇叙时,已经喝醉了酒,下笔如有神助,醒后自己也感到

9、惊异;他日更书数十本,比起原来的这一稿本,终莫能及。稿本珍藏在王家,到了唐初为太宗所得,尊为天下第一行书,并命虞世南、欧阳询、褚怀良等临写了几本。被呼为行书之龙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在古代书迹里,像一盏灿烂的明灯,照耀着东晋以来我国书体的前进道路。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汉武帝行幸河东,中流与群臣欢饮,自作秋风辞:“横中流兮扬素波,萧鼓鸣兮发棹歌。欢乐

10、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奈老何!”魏文帝与朝歌令吴质书叙在与吴质等人宴乐之后:“乐往哀来,怆然伤怀。余顾而言:斯乐难常足下之徒,咸以为然。”西晋石崇金谷诗叙亦在与众人宴乐之后说:“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可见从汉魏以来,人们因欢聚由乐生悲的感慨是屡见不鲜的。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大家难得一聚,是快事、乐事;但有聚就有散,分离诀别更容易使人伤怀!再说相聚是困难的、短暂的,分散是容易的,也是长久的。本来这种聚散两依依的情形已使人感慨万端,再由此使人联想到人生无常、生死相隔,怎不使人悲从中来。虽然文中流露出很浓重的“修短随化”的消极情绪,但作者能够驳斥“一死生”“齐彭殇”的虚妄,一反“清虚

11、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揭示生老病死的自然和必然,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这在东晋老庄思想泛滥的时代是较为难得的,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三)关于文体特点 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不论是古代还是今天

12、,都有一种叫作“序”的文章,比如描述文人雅集的兰亭集序、记述高阁盛宴的滕王阁序、自勉励人的送东阳马生序、交待写作因由的 呐喊自序,等等。序,到底是一种什么文体呢?它又有哪些种类和特点呢?现代人所说的序,是一种写在书或诗文前面、申述其写作因由、内容、体例等事项的应用文体,也写作“叙”或“绪”。上文所举的 呐喊自序以及本文后面所附的张岱年先生的序都属于这一类。可是,古代的情况和现在有所不同,古人所说的序包含的意思比今天要丰富得多。早在西汉就出现了序,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自序开其滥觞。班固所著的汉书中有叙传、扬雄的法言中有言序。早期的序并不都写在文章的前面,而是单篇文章序于前,整部书则序于后,直到梁代

13、萧统昭明文选等书才把序一律放在了前面,后面类似序的文章称作“后序”或“跋”。在序的家族中还有“小序”、“引”等变体。所谓“小序”就是诗文前叙述感兴或缘起的短序。明代人徐师曾的文体明辨中说:“小序者,序其篇章之所由作,对大序而名之也。”“引”也是一种简短的序,文体明辨中解释说,“唐以后始有此体,大略如序而稍为短简。”柳宗元曾作过霹雳琴赞引的文章。跋,也称“题跋”、“跋尾”或“书后”。清代姚鼐的古文辞类纂:“题跋者,简编之后语也,凡经传子史诗文图书之类,前有序引,后有后序,可谓尽矣,其后览者,或因人之请求,或因感而有得,则复撰词以缀于末简,而总谓之题跋。”跋出现于唐代,时称“题某后”或“读某”,如

14、李翱的题燕太子丹后、韩愈的读荀子。欧阳修最早称这种文章为跋,其集古录有“跋尾”若干篇,附在他珍藏的碑文之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属于“序跋”之序,但它并没有紧紧停留于对兰亭集的写作因由、过程、作者等情况的泛泛交待,而是将写景抒情和深邃的人生哲理密切地交融起来,成就了一篇极富艺术美感和思想启迪价值的千古至文。在序这种应用文中有如此成就,是令人赞叹的。赠序,是一种与序有密切关系但也有很大不同的一种散文,它是专门为了送别亲友而写的以述友谊、叙交游、道惜别为主的文辞。就起源而言,赠序是由诗文之序演化而来的,古人饯别时,饮酒赋诗,诗篇多了,就由在场的人作序,叙其缘起。但,清代的姚鼐认为赠序类者,乃“老子曰:

15、君子赠人以言”之意,所以在他所编的古文辞类纂中单独列出“赠序”一类。赠序晋代已有,如傅玄的赠扶风马钧序、潘尼的赠李二郎诗序等,唐代赠序最为兴盛。对广大的中学同学来说,最熟悉的赠序是明代宋濂所作的送东阳马生序。另外,还有一个看似与序跋之序有关,实则毫无干系的名词序论。序论不是文体,而是议论文开头的提出问题部分。它和本论、结论构成议论文的基本框架。(四)有关文化常识 流觞曲水:古人的一种游艺项目,众人坐在环曲的溪水边,把酒杯放在水面上任其漂动,停于某人处,即取而饮之,或吟咏诗赋来代替。修禊:古代的一种风俗。于三月第一个巳日(上巳日)欢聚水滨,歌舞娱神,祈祷幸福,消除“妖邪”。到了王羲之生活的时代,

16、许多文人名士借此机会,歌舞欢宴,游春享乐。禊,祭祀的礼节。彭殇:指生命的长短。彭,彭祖,传说中的人物,据说活了八百岁。殇,未成年而死。含活用词句:“映带左右”、“一觞一咏”、“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会稽:郡名,今浙江省北部和江苏省东南部一代地方。这篇文章语言清新,朴素自然,其中有些词语今天已经发展成了成语: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天朗气清、游目骋怀、世殊事异、感慨系之、放浪形骸。教学过程(一)通过书法作品兰亭集序导入课文。1、你知道王羲之是在什么状态下创作出兰亭集序的吗?2、由书法美来领略文采美。(二)学生对照注释自读课文 1、朗读 2、评价。(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关键在

17、:准确与流畅;把握展示作者的情感。)(三)配乐,古琴曲高山流水。教师范读。1、提出思考题:分别用一个字(词)来概括每段的意思。2、教师范读。3、播放录音带。(四)揣摩鉴赏文本 1、第一段可用哪一个词加以概括(可在文字中寻找)明确:乐 2、哪些东西信可“乐”呢?明确:景美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山)清流急湍,映带左右(水)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天)人贤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事雅 一觞一咏 3、联想、比较、拓展:引入丘迟与陈伯之书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两人同写暮春江南,景物特点有什么不同?明确:丘迟之景,勃勃生机,活泼热烈。意在唤起身处北方的陈伯之的思乡之情;羲之之景,清俊高雅,有

18、超凡脱俗之韵。讲到“人贤”,引入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意在表明,美景配贤人(赏心悦目,良辰美景)。4、学生试背第一段,教师示范背诵 5、朗读第 2 段,用哪一个词概括本段?明确:痛 6、“痛”在何处?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谈玄悟道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归隐山林 情随事迁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痛 7、引入范仲淹岳阳楼记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比较他们的精神境界。8、学生试背第二段,教师示范背诵。9、学生朗读第三段,用一个词概括本段:明确:悟 10、有人说本文流露出了作者某些消极的情绪,如文中有 ,为证。但作者对人生的态度到底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呢?(“悟”出了什么?)明确:一死

19、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否定“老庄”的背后是对人生的肯定(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他是有所作为的)11、学生试背,教师示范背诵。(五)基础知识(字词)的教学穿插在文本鉴赏之中,但可注意让学生联想旧知识,阅读工具书。如:修 邹忌修八尺有余 邹忌讽齐王纳谏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岳阳楼记 修守战之具 过秦论 茂林修竹 兰亭集序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兰亭集序 因 因利乘便 过秦论 因河为池 过秦论 不如因善遇之 鸿门宴 因人之力而敝之 烛之武退秦师 因寄所托 兰亭集序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形态 核舟记 现在有: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陋就简,因材施教等。(六)听录音:1、再次体会文本内容 2、配乐,同学们边读边背课文 附:板书设计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景美 乐 人贤 事雅 痛 或取诸怀抱(谈玄悟道)或因势所托(归隐山林)终期于尽 悟 一死生 齐彭殇 作业 1、根据示范整理总结有关文言词语:与、次、期、临、致、或、2、背诵课文 名句默写检查设计:写出兰亭集序中写景的短语 兰亭集序中道出古今人们普遍共同感受的句子 流露出作者消极情绪的句子 但作者还是积极向上的,从 可以看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