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

上传人:zou****hua 文档编号:192134604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0.1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教研”“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内容提要: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定的具体场景,以引起学 生情感的体验,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新课程改革以来,课程标准让大家了解了新理念,明白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应 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还知道了“化学服务于生活,来源于生活”, 所以教师们在上课时总想尽量创设一些“有趣”的教学情境,牢牢吸引了学生的眼球。 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花样繁多,越来越多的课堂引入了情境教 学的方式。甚至在某些教师的心目中,似乎缺少了情境教学的课堂,就是缺少了油盐酱 醋的厨房。可见,不管是教材的编排,还是教师的教学理念,

2、都在这方面发生了质的变 化,情境教学成了化学课堂教学的一大热点。主 题 词:情景教学 化繁为简 贵在得法 化学作者姓名:肖剑晨作者单位:西城区什刹海体育运动学校发表刊物:体育职业教育研究为了让孩子掌握一个简单的字母M,父母做出- 怜天下父母心” 换来的却是赏图 为何要这么辛苦在我们的化 象?我们有没有大笑和深事倍功半”的但是, 月能用语真可谓是“可“情境教学”,等来演示的知识,”的“化简为繁”现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情景教学误区的转变小小孩子学字母,爸爸妈妈齐上阵。 这个字母如何识,创设情景摆姿势。化简为繁-情何为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定的具体 场景,

3、以引起学生情感的体验,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新课程改革以来,课程标准让大家了解了新理念,明白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还知道了“化学服务于生活,来源于生活”, 所以教师们在上课时总想尽量创设一些“有趣”的教学情境,牢牢吸引了学生的眼球。 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花样繁多,越来越多的课堂引入了情境教 学的方式。甚至在某些教师的心目中,似乎缺少了情境教学的课堂,就是缺少了油盐酱 醋的厨房。可见,不管是教材的编排,还是教师的教学理念,都在这方面发生了质的变化,情境教学成了化学课堂教学的一大热点。 化繁为简,事半功倍转变情境教学的误区情境教学有其

4、独特的魅力,它有比一般教学更有效的时候,但课堂教学是丰富多彩 千变万化的,屡屡地创设教学情境一定合适、有效吗?化学知识的传授都要借助情境展 开吗?纵观当今的化学课堂,我们面临着这些误区。 误区一: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混淆视听,偏离了教学重点“情境情境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但“老鼠”也有对“大米”无可奈何的时 候曾听到一位老师气呼呼地说:“我辛辛苦苦找了一段那么有趣的动画片,本以为 可以把今天的教学内容上得扎实些。没想到学生看着片子只顾欣赏情节,情绪高昂,居 然连基本的学习任务也没完成,反倒要我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再次引入教学”这 样事倍功半的情境教学,何苦?还记得听到这么一节化学课,老师教学

5、“元素”的知识,教学重点是理解和掌握元 素的意义。老师是这样导入的:古希腊人认为宇宙万物由水、火、土、气组成 ,称为 四元素说 , 火元素、气元素两种轻元素会向上飘 ,土元素、水元素两种重元素会 向下沉 ,四种元素按一定的比例组成各种物体。在我们生活中也越来越多的听说“中 国元素”比如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京戏脸谱、皮影、中国武术、太极拳 等等都是中国元素。那么这节课我们来看看化学中的元素是怎样规定的。本课情境导入 中的“四元素说、中国元素”与化学中“元素”意义的探究无关,不仅不能起到情境教 学该有的作用,还浪费了时间、混淆了视听。转变化繁为简,紧扣主题从教学的有效性来看,我们创设的情境

6、必须与本节课的教学有紧密的联系,并能给 学生以启发,甚至从中得出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在探究一氧化碳性质时我采用了这样情景“东莞时间网讯报道:昨日9 时许,在一 间出租屋内,一名约 20 岁的男子身亡。蹊跷的是,最近并不冷,但死者房间门窗紧闭, 还放着一盆燃尽的炭火,警察分析他可能是一氧化碳中毒而死。一氧化碳是那里来的? 它有哪些性质?为什么能杀死年轻人?这些问题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所以都较 主动参与本节课的学习活动阅读、观察实验、讨论。教学效果颇佳。紧紧扣住教学的主题,创设与主题密切相关并且不会使主题的“主体地位”受到“威 胁”的情境,甚至能使学生在此情境中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难点,化繁为简

7、,我们的课堂, 就一定会因情境教学而满溢精彩!误区二:创设的情境高不可攀在有的老师心目中,情境教学“高深”得很,因此,课堂上如果要创设情境,那么 一定要创设一些“高级”一些的情境。于是,有的课堂上就出现了这样的景象有一位老师执教“相对原子质量”这一部分知识,他是这么创设情景的:同学们听 说过汇率,汇率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调节杠杆,是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 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所以 一国货币对其他国家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即汇率。世界上以美元为标准,通过汇 率就可以评价不同货币的价值。今天我们来学习化学中的“汇率”相对原子质量。这位老

8、师想必也是费了一番心思,也许他的目的只是想让他的课堂有个与众不同的 情境而已。但是,一群初中的孩子怎能理解汇率的含义?这种远离孩子生活的情景怎能 不让他们一头雾水!转变化繁为简,回归生活如上的案例,只要告诉学生相对原子质量只是原子间实际质量的比值,并非真实质 量,足矣。我觉得,课堂创设的情境不一定要“高深”,可以是学生经历过的、也可以是学生 听说过而未必见过的总之,尽量应是学生能够理解的内容。简单的生活化的情境创 设有时比那些所谓的“高级”的、“与众不同”的教学情境更为有效。记得在讲授化学与生活课题三有机合成材料时老师引用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俗称的“限塑令”)内

9、容要点:一、从 2008 年 6 月 1 日起,商场、集贸市场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二、加强对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的监督检查三、提高废塑料的回收利用水平四、提倡重拎布袋子、重提菜篮子,重复使用耐用型购物袋,减少使用塑料袋,引 导企业简化商品包装,积极选用绿色、环保的包装袋。情景引发的问题组:1、什么是塑料?2、像塑料这样的材料我们生活中还有那些?3、为什么政府要实行“限塑”?4、回收的废塑料如何再利用?仔细品味这个教学片段,没有挖空心思设计的“高级”情境,也没有繁复的动画演 示,教师借助生活化的语言和来源于生活的情景,简简单单创设了一个教学情境,也就 简简单单地引领学生找到本课的重点。

10、这种生活化的情境,学生因熟悉而乐于接受,教 学因贴近生活而更为有价值。我们的化学教学,需要的不正是这样回归生活的课堂吗? 误区三:放弃传统教学,片面追求现代教学方式不可否认,传统教学肯定有其弊端。传统教学中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教师在教学 过程展开之前就已事先确定,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更多的体现为他与学生相比,对规定 的必授知识技能知之更早、知之更多,以“真理的权威”的身份居高临下地介入课堂的 时空领域。至于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想不想知、知与不知、知之多少以及以何种方式 去知效果更好,教师则很少予以分析,至多也只是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想当然地加以猜 测和估计。这样,在教学进行之前就缺少了对于学生的原

11、有基础和学习心向的必要了解 以及对学习任务、学习方式的科学分析,那么在此前提下进行的教学究竟对于学生的学 习适用性有多大,实际的有效性又有多高,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怀疑。因此,有的老师对传统教学存在偏见,继而在教学中把传统教学“一棍子打死”, 认为新课程就必须“否定传统教学”,而其结果呢,则是一味地追求现代教学方式,想 尽一切办法,不顾一切地创设大量的、想当然的课堂教学情境。 转变化繁为简,贵在适合其实,这样的理解是极为片面的。比如,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提倡:温故而知新, 启发思维,举一反三。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提倡:教育的目的就是发展人的智慧,主张通 过与学生的对话辩论中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找出正确的

12、答案。前苏联的赞科夫提倡:教 育应当在发展上下功夫,学生只有具有发展的能力,才能顺利地掌握他们所不能了解的 新知识。所以,传统教学也不是满堂灌或填鸭式的教学,他注重在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 归纳推理出新的知识,他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还有,诸如那些化学符号、实验现 象等知识,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直接传授给学生,又何妨?尽管新的教学方式层出不穷,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次次、一个个受到抨击和质疑,但 我认为新的教学方式也不一定完美,传统教学方式也不一定落后,传统教学方式是不能 被完全取代的。如创设情境这一教学方式,用得恰当时,能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究,但它 绝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方式,在真正的教学中,传统的讲授法、问答法等也是必需的。 可见,新课程、新理念并非否认过去,而是对过去的继承、创新和丰富,要求我们根据 学生、教材、环境和老师自己等因素,从实际出发进行有机整合。因此我们所做的应该 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继承发展与创新,我们要让我们的课堂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化学思 维能力,我们要使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教学方式两者相互渗透吸收,达到完美的境界。新课程、新课标并非批旧扬新,情景教学也不是照方抓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存精,化繁为简,打造符合时代精神、学生特点的化学 课堂。相信真正理解掌握了新课程理念的教师们,是不会去做那种事倍功半的家长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