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科学导论考研题库

上传人:ca****in 文档编号:192110057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6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科学导论考研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科学导论考研题库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科学导论考研题库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资源描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科学导论考研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科学导论考研题库(3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海洋科学导论真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大陆架(05、06A、09A)(P28)大陆架是大陆周围被海水淹没的浅水地带,是大陆向海洋底的自然延伸,其范围是从低潮线起以极其平缓的坡度延伸到坡度突然变大的地方为止。坡度徒然增加的地方称为陆架坡折或陆架外缘。因此陆架外缘线不是某特定深度。大陆架最显著的特点是坡度平缓,平均坡度只有007,其内侧比外侧更缓。大陆架的宽度与深度变化较大,其深度取决于陆架坡折处的深度。2、海洋污染(05)人类直接或间接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其中包括河口港湾,以至造成或可能造成损害生物资源和海洋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妨碍包括捕鱼和海洋其它正当用途在内的各种海洋活动,损坏海水使用质

2、量和伤及环境美观等有害影响。3、潮坪(05、07B、08A)(P41)潮坪是以潮汐作用为主要动力。坡度极其乎缓(003017),由细碎屑物质(粘土、粉砂)组成的近岸带。潮坪多呈带状延伸在开阔海的边缘规模大;发育在海湾、河口湾和泻湖周边的潮坪规模较小,呈断续分布。潮坪的宽度主要取决于潮差。强潮(潮差4m)海岸的潮坪宽阔而广泛,中潮(潮差24m)海岸的潮坪狭窄。发育潮坪的条件除地形、潮差外,还必须有丰富的细粒沉积物质,并且波浪作用微弱。如物源不足或波浪作用太强,即使地形平缓、潮差很大,也很难形成潮坪。4、海沟(05、07B、08A)(P29)海沟是由于板块的俯冲作用而形成的深水(6000m)狭长洼

3、地,往往作为俯冲带的标志。海沟长数百至数千干米,宽数千米至数十千米,横剖面呈不对称的“v”形,一般是陆侧坡陡而洋侧坡缓,两侧均不是均一的单斜面,往往具有平坦或不平坦的阶地面。全球已识别的海沟20多条,绝大多数分布在太平洋周缘,其中深度超过万米的6条海沟也全部在太平洋。5、转换断层(05、06A)转换断层是连接洋脊与洋脊、海沟与海沟、海沟与洋脊的走滑断层,断层的错动在两端突然终止,转化成洋脊的拉张或海沟的挤压,是板块边界的一种类型。作为板块边界,它不直接参与板块的生成和缩减,但对板块运移的方向和速率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大洋中脊被一系列垂直其轴线的断裂带所切割,使其两侧的洋中脊水平错动。这种断层不

4、是简单的走滑断层,是洋中脊向两侧扩张速度不同而引起的一种特殊断层,即转换断层。它是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的重要证据。6、浊积扇(05、06B、07A)又叫海底扇,是在大陆坡与盆地平原间,由再沉积作用形成的锥状和扇状堆积体,主要由泥石流、浊流沉积及远洋沉积组成。7、初级生产力(05、06B、07A、08B)(P314)浮游植物、底栖植物(包括定生海藻和红树、海草等植物)以及自养细菌等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或化学合成制造有机物和固定能量的能力,称为初级生产力。初级生产力包括总初级生产力和净初级生产力。8、海水总碱度(05、06B、07A、08B)(P126)用以中和弱酸负离子所需氢离子的物质的量除以海水

5、的体积,符号记为A,单位是摩尔每立方分米。9、甲烷(05)化学符号CH4,是海洋中有机体的碎屑被细菌分解过程中释放出来的一种气体。10、微型食物网(05)海洋中自养和异养的超微型浮游生物、微型浮游生物和小型浮游生物之间形成的网络状营养关系。11、碳酸盐补偿深度(CCD)(05)深海地区分布着大面积的碳酸盐沉积。但其溶解度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在一定深度上,从上覆水层沉降供应的碳酸盐和失去的碳酸盐相等,这个深度称为碳酸盐补偿深度。12、热泉生物群落(05、06B、07A、08A)(P285)热泉喷出的海水含有丰富的硫化氢和硫酸盐。这一特殊环境内硫化细菌非常丰富,密度高达106个每毫升。由于它们能以

6、化学合成作用进行有机物的初级生产,从而为滤食性动物提供了饵料基础。这一环境内的生物组成主要有细菌、双壳类、铠甲虾,与细菌共生的巨型管栖动物、管水母、腹足类和一些红色的鱼类。由这些生物构成了特殊的热泉生态系统,被称为“深海绿洲”。这一群落随着“热泉”的长消而出没,当“热呆”停止喷发而消失时,这一群落也随着消失。当新的“热泉”产生时,又能形成新的群落。13、陆间海(06A)(P24)陆间海是位于大陆之间的海,面积和深度都较大,它只有狭窄的水道和大洋相通,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与大洋有明显差别。陆间海具有海洋的特质,但被陆地环绕,形成一个形似湖泊但具海洋特质的海洋,一般与大洋之间仅以较窄的海峡相连。由

7、于难以与大洋底层的海水进行交流,陆间海的海流产生的原因与一般海流不同,是受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影响而非风向,即密度流。世界上最大的陆间海是地中海,最小的陆间海是土耳其海峡中的马尔马拉海。14、海峡(06A、07B、08A、09A)(P25)海峡是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水道。海峡最主要的特征是流急,特别是 潮流速度大。海流有的上、下分层流入、流出,如直布罗陀海峡等;有的分左、右侧流入或流出,如渤海海峡等。由于海峡中往往受不同海区水团和环流的影响,故海洋状况通常比较复杂。15、富钴结壳(06A、08A)(P51)是一种生长在海底硬质基岩上的富含锰、钴、铂等金属元素的“壳状”沉积物,其中钴的含量特别高。结壳

8、往往产于水深不足2000m的半深水区。富钴结壳大多呈层壳状,少数包裹岩块、砾石,呈不规则球状、块状、盘状、板状和瘤壳状。结壳厚度一般不大,平均24cm。结壳呈黑色和暗褐色,内部有平行文层构造,反应结壳生长过程中的环境变化。富钴结壳产于海山、海岭和海底地台的顶部和上部斜坡区,通常以坡度不大、基岩长期裸露、缺乏沉积物和沉积层很薄的部位最富集。从分布的地理纬度看,它们仅局限于赤道附近的低纬区,以中太平洋山区最富集,在印度洋和大西洋局部海区也有发现。16、热盐环流(06A)(P166)由风驱动形成的风生环流,主要变现在大洋的上层。由温、盐变化引起的环流常被称为热盐环流。相对而言,它在大洋的中下层占主导

9、地位。热盐环流相对风生环流而言其流动是缓慢的,它是形成大洋的中下层温、盐分布特征及海洋层化结构的主要原因。17、上层西边界流(06A)(P168)上层西边界流是指大详西侧沿大陆坡从低纬向高纬的流,包括太平洋的黑潮于东澳流,大西洋的湾流与巴西流以及印度洋的莫桑比克流等。它们都是北、南半球主要反气旋式环流的一部分,也是北、南赤道流的延续。因此,与近岸海水相比,具有赤道流的高温、高盐、高水色和透明度大等特征。18、营养元素(06A、07B)(P133)海水中由N、P、Si等元素组成的某些盐类,是海洋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盐,通常称为植物营养盐、微量营养盐或生源要素。海水中痕量Fe、Mn、Cu、Zn、Mo

10、、Co、B等元素,也是生物的生命过程密切相关,称为痕量营养元素。由于各类营养元素的海水中含量很低,在海洋表层常常被海洋浮游植物大量消耗,甚至成为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限制因素,又称它们为生物制约元素。19、常量元素(06A、09B)(P110)在海水中浓度大于110-6mg/kg的成分。阳离子主要为Na+,K+,Ca2+,Mg2+,Sr2+五种,阴离子有Cl-,Br-,F-,SO42-,HCO3-五种,它们是海水的主要成分。由于这些成分在海水中的含量较大,各成分的浓度比例近似恒定,生物活动和总盐度变化对其影响都不大,也称为保守元素。20、海洋浮游生物(06A、07B、08B、12)海洋浮游生物缺乏发

11、达的运动器官,没有或仅有微弱的游动能力。悬浮在水层中常随水流移动。绝大多数个体很小,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其结构。种类繁多、数量很大、分布又很广,几乎世界各海域都有。可按营养方式分为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21、动物区系(06A)在某一地区内的各类动物的总和。22、微型生物群落(06A)微型生物既包括自养性植物,又包括异养性动物,还有营各种分解作用的细菌,它们分布在各个层次的空间,占据着各自的生态位,彼此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并构成一个特定的群落,称之为微型生物群落。23、潮间带(06B、07A、08B、09B、12)(P26)潮间带是高低潮之间的地带,高潮时被水淹没,低潮时露出水面,又称海滩。是海岸带

12、的重要组成部分。24、内海(06B)伸入大陆内部的海,面积较小,其水文特征受周围大陆的强烈影响,如渤海和波罗的海等。25、大陆隆(06B、07A、08A)(P32)大陆隆也称大陆裙。位于大陆坡与深海平原之间的巨大沉积体。大陆隆靠近大陆坡的地方较陡,接深海平原的部分较缓,平均坡度为0.51,水深在15005000米之间。大陆隆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边缘和南极洲周围。在太平洋西部边缘海的向陆一侧也有大陆隆,但在太平洋周围的海沟附近缺失大陆隆。大陆隆的沉积物主要来自大陆的粘土及砂砾,厚度约在2公里以上。26、磷钙石(06B、07A、08B)(P49)磷钙石又称磷钙土,是种富含磷的海洋自生磷

13、酸盐矿物,它是制造磷肥、生产纯磷和磷酸的重要原料。另外,磷钙石常伴有含量高的铀、镧等金属元素。海底磷钙石的形态有磷钙石结核、磷钙石砂和磷钙石泥三种,其中以磷钙结合最重要。磷钙石结核是一些大小各异、形状多样、颜色不向的块体。27、西风漂流(06B、07B、08A、09A)(P171)是与南北半球盛行西风带相对应的,自西向东的强盛的西风漂流,即北太平洋流、北大西洋流和南半球的南极统极流。它们也分别是南北半球反气旋式大环流的组成部分。其界限是:向极一侧以极地冰区为界,向赤道一侧到副热带辐聚区为止。其共同特点是:在西风漂流区内存在着明显的温度经线方向梯度,这一梯度明显的区域称为大洋极锋。极锋两侧的水文

14、和气候状况具有明显差异。28、黑潮(06B、07AB、08B、09B)(P170)黑潮是北太平洋的支西边界流,它是北太平洋赤道流的延续,因此仍存在着北赤道流的水文特征。黑潮具有流速强,流量大,流幅狭窄,延伸深邃,高温高盐等特征为其特色。潮即水流,因其水色深蓝,远看似黑色,因而得名。29、微量元素(06B、07A、08A、09A、12)P115)海水中元素浓度小于1106mg/kg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这是对海水成分而言的,与通常意义的“微量元素”不同。如Fe和Al在地壳中含量很高,而在海水中含量很低,它们是海水中的微量元素。30、天然气水合物(06B、07A、08B、12)(P52)它是由碳氢气

15、体和水分子结合而成的冰晶状固体化合物。因95以上的天然气水合物由96.5的甲烷和3.5的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被冻结成固相,故称为固态甲烷或甲烷水合物。天然气水合物一般在温度小于4(指深海沉积层的温度)、有机质较丰富、压力较大的沉积物中形成。31、洋中脊(07A、08B)(P30)大洋中脊又称为中央海岭,指贯穿世界四大洋、成因相同、特征相似的海底山脉系列。它全长6.5104km,顶部水深大都在23km,高出海盆13km,有的露出海面称为岛屿,宽数百至数千千米不等,面积占洋底面积的32.8%,是世界上规模最巨大的环球山系。32、岛弧(07A、08B)(P30)在活动大陆边缘的岛屿在平面分布多呈弧形凸

16、向洋侧,故称岛弧,大都与海沟相伴存在。海沟、岛弧和弧后盆地具有成生联系,从而构成沟弧盆体系。一个岛弧,在典型情况下,其凹的一侧有陆块,或部分封闭的、特别浅的海。沿著其凸的一侧,则几乎固定不变地存在著长而狭窄的深海沟。大洋的最大深度就发现于这样的海底凹陷,正如在马里亚纳海沟和东加海沟的情况那样。破坏性地震经常发生在岛弧所在地。这些地震与世界其他地区记录到的浅源地震不同,它们是源於岛弧基底以下深达600公里处的深源地震事件。这些地震的震源有朝著岛弧凹侧越来越深的趋势。33、大西洋(07B)世界第二大洋,北接北冰洋,南接南极洲,西临北美南美与太平洋交界,东临欧洲非洲与地中海印度洋交界。34、赤潮(0

17、7B、09B)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也称其为“有害藻华”,赤潮又称红潮,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它是由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地增殖造成的。海藻是一个庞大的家族,除了一些大型海藻外,很多都是非常微小的植物,有的是单细胞植物。因赤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水可呈现红、黄、绿等不同颜色。造成赤潮的原因往往是大量生活污水的注入,造成海区的富营养化而造成的。赤潮发生后,除海水变成红色外,一是大量赤潮生物集聚于鱼类的鳃部,使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二是赤潮生物死亡后,藻体在分解过程中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鱼类及其它海洋生物因缺氧死亡,同时还会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和毒素,严重污

18、染海洋环境,使海洋的正常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三是鱼类吞食大量有毒藻类。35、中央裂谷(07B、08A、09AB)(P31)大洋中脊的轴部发育的沿其走向延伸的断裂谷地,称为中央裂谷,向下切入的深度约12km,宽数十至一百多千米。中央裂谷是海底扩张中心和海洋岩石圈增生的场所,沿裂谷带有广泛的火山活动。中脊地形比较复杂,纵向呈波状起伏形态,横向呈岭谷相间排列。36、有机磷化合物(07B、08A)生物有机体内、有机碎屑中所含的磷。37、海绿石(07B)(P50)海绿石是一种在海底生成的含水的钾、铁、铝硅酸自生矿物,一般呈浅绿、黄绿或深绿色。可以从中提取钾,也可用作净化剂、玻璃染色剂和绝热材料。海绿

19、石常常与有孔虫和其他钙质有机体在一起,成为多孔有机物的间隙物质或构成假象,也有的呈交代碳酸盐的形式存在。沉积物中的海绿石大多是些粉砂大小的颗粒,镜下呈粒状、球状、裂片和其他复杂的形态。38、大陆坡(08A)(P28)大陆被是一个分开大陆和大洋的全球性巨大斜坡,其上限是大陆架外缘(陆架坡折),下限水深变化较大。大陆坡的坡度一般较陡,但不同海区差别很大,世界大陆坡的平均坡度为417。稳定型陆缘的大陆地一般宽度大、坡度小如大西洋为305,印度洋为255,坡度均小于世界平均值;但全球陆地最陡的海域却分存在稳定型陆缘,如斯里兰卡岸外陆坡达3545。多数大陆坡的表面崎呕不平,其上发育有复杂的次一级地貌形态

20、。39、有孔虫软泥(08A、09B)(P46)属于钙质生物沉积。钙质生物沉积是指含CaCO3以大于30,而陆源粘上、粉砂含量小于30的远洋沉积物。按固结程度的不同又可进一步分为钙质软泥、白垩和石灰岩。钙质钦泥(有孔虫软泥约占98、还有少量钙质超微化石软泥和翼足类软泥)是主体,分布也最广泛,约覆盖世界洋底总面积的47.7。钙质软泥的分布主要受生物生产力、骨屑的溶解、其他沉积物的稀释作用及全球气候和环流变化的影响,现代远洋钙质生物沉积主要集中在南北纬60之间。40、深海扇(08B)(P45)深海扇是大陆坡麓由沉积物堆积而成的沉积体,其地貌单元可分为扇谷和舌状体。深海扇的半径为数十千米至数千千米,沉

21、积物厚数十米至数千米。世界许多大河(如亚马孙河、刚果河、密西西比河、印度河、恒河等)口外都发育有大型深海扇,其中恒河和印度河的深海扇体积达94104km,沉积物最大厚度可达10km。大陆隆实质上就是由一系列深海扇组合而成的。41、大洋盆地(08B、12)(P32)大洋盆地是指大洋中脊与大陆边缘(大西洋型的大陆隆、活动型的海沟)之间的广阔洋底,约占世界海洋面积的12。大洋盆地的轮廓受洋中脊分布格局的控制,在大洋盆地中还分布着一些隆起的正向地形,它们进一步把大洋盆地分割成许多次级盆地。大洋盆地水深一般为46km,局部可超过6km。42、盐度(08B)(P58)1Kg海水中碳酸盐全部转化成氧化物,溴

22、化物和碘化物转换为氯化物,有机物全部氧化之后所剩固体物质的总克数。单位g/Kg,符号S。43、洋(09A)(P22)洋、海:地球上互相连通的广阔水域构成统一的世界海洋。根据海洋要素特点及形态特征,可将其分为主要部分和附属部分。主要部分为洋,附属部分为海、海湾和海峡。洋或称大洋,是海洋的主体部分,一般远离大陆,面积广阔,约占海洋总面积的90.3;深度大,一般大于2000m;海洋要素如盐度、温度等受大陆影响,盐度平均为35,且年变化小;具有独立的潮汐系统和强大的洋流系统。44、平潮(09A)P208)涨潮时期位不断增高达到一定的高度以后潮位短时间内不涨也不退称之为平潮,平潮的中间时刻称为高潮时。平

23、潮的持续时间各地有所不同,可从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平潮过后,潮位开始下降。当潮位退到最低的时候与平潮情况类似,也发生潮位不退不涨的现象,叫做停潮。其中间时刻为低潮时。45、海底热液硫化物(09A)(P52)海底块状硫化物矿床生成于大详中脊轴部的裂谷带,与扩张中心的热液活动密切相关。块状硫化物矿体一般呈小丘、烟囱和锥形体状成群出现,与活动热液喷口或古热液喷口伴生。是富含铜、铅、锌、金、银、锰、铁等多种金属元素的新型海底产资源。其形成的机理是:海水沿袭谷带张性断裂或裂隙向下渗透,被新生洋壳加热,形成高温(可达350400)海水。高温海水从玄武岩中淋滤出大量多种金属元素,当它们重返海底时与冷海水相

24、遇,导致黄铁矿、黄铜矿、纤锌矿、闪锌矿等硫化物及钙、镁硫酸盐的快速沉淀。高温热独自喷口涌出,矿物快速结晶,排积成烟囱状。形成“黑烟囱”和“白烟囱”。热液矿区往往发育有不靠太阳能而依赖热液营生的自养型深海底生物群落。46、海洋底栖生物(09A)(P300)海洋底栖生物是栖息在潮间带、浅海及深海海底的生物,它是海洋生物中种类最多的个生态类群,包括了大多数海洋动物门类、大型海藻和海洋种子植物。海洋底栖生物按营养方式可划分海洋底栖植物与海洋底栖动物。其中底栖植物种数很少,底栖动物种种类多、组成多样。47、地转流(09A、12)(P154)在水平压强梯度力的作用下,海水将在受力的方向上产生运动。与此同时

25、科氏力便相应起作用,不断地改变海水流动的方向,直至水平压强梯度力与科氏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取得平衡时,海水的流动便达到稳定状态。若不考虑海水的湍应力和其它能够影响海水流动的因素,则这种水平压强梯度力与科氏力取得平衡时的定常流动,称为地转流。48、极锋(09A)(P88)以主温跃层为界,其上为水温较高的暖水区,其下是水温梯度很小的冷水区。冷、暖水区在亚极地海面的交汇处,水温梯度很大,形成极锋。极锋向极侧的冷水区直扩展至海面,暖水区消失。49、主温跃层(09A)(P88)大洋水温大体上随深度的增加呈不均匀递减。低纬海域的暖水只限于薄薄的近表层之内,其下便是温度铅直梯度较大的水层,在不太厚的深度内,水

26、温迅速递减,此层称为大洋主温跃层,相对于大洋表层随季节生消的跃层而言,又称永久性跃层。大洋主温跃层以下,水温随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但梯度很小。50、南大洋(09B)南冰洋(Southern Ocean),也叫“南极海”、“南大洋”,是世界第五大洋,是世界上唯一完全环绕地球却没有被大陆分割的大洋。南冰洋是围绕南极洲的海洋,是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南部的海域,以前一直认为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一直延伸到南极洲,南冰洋的水域被视为南极海,但因为海洋学上发现南冰洋有重要的不同洋流,于是国际水文地理组织于2000年确定其为一个独立的大洋,成为五大洋中的第五大洋。51、南极底层水(09B)南极底层水位于3

27、0004000米以下的南极海盆底部,由流过狭窄陆架的南极陆架水与绕极深层水约以11的比例混合,下沉到海底形成的。具有低温高密的特性,温盐度终年约为-0.5C和34.66。高密使其向北呈扇形展开流入三大洋的洋盆,影响所及可达大西洋的北纬40和太平洋的北纬50,对各大洋的总热量至关重要。流出的水体由等量的流入水体予以补偿,这就是叠加其上向南流的绕极深层水。52、热带辐合带(09B)(P259)热带辐合带(ITCZ)又称赤道辐合带,是赤道低压带两侧南北半球信风形成的气流辐合带。它构成Hadley环流的上升支。这是低纬行星尺度天气系统,可以存在于全球热带地区,在某些地区还可看到两个辐合带(双辐合带)问

28、时存在的现象。热带辐合带是热带地区热量、水汽集中最多的地带,也是热带扰动发生的主要源地,热带风暴、台风和飓风多是辐合带上的扰动发展起来的。在辐合带的控制下,辐合气流可以造成强烈的对流活动,出现剧烈的天气变化,这是低纬重要的天气系统。热带辐合带的位置也是随季节而南北移动的。53、上升流(09B)(P163)上升流是指海水从深层向上涌升,下降流是指海水自上层下沉的铅直向流动。由无限深海风海流的体积运输可知,与岸平行的风能导致岸边海水最大的辐聚或辐散,从而引起表层海水的下沉或下层海水的涌升。上升流主要在秘鲁和加利福尼亚。54、风暴潮(09B)(P228)风暴潮是来自海上的一种巨大的自然界的灾害现象,

29、系指由于强烈的大气扰动一一加强风和气压骤变所招致的海面异常升高的现象。它结合了通常的天文潮,特别是若恰好赶上高潮阶段,则往往会使其影响所及的海域水位暴涨,乃至海水侵溢内陆、酿成巨灾。55、沙坝(09B)(P42)砂坝又称障壁岛、堤岛、堡岛等,泛指近海与海岸线延伸方向平行分布的一系列砂坝和砂岛。被砂坝从毗邻海域隔离出来,仍与海洋沟通或有限沟通的浅水域称为泻湖。砂坝、泻湖相互依存,构成砂坝泻湖体系。砂坝泻湖海岸遍及全世界,约占现代岸线总长的13。56、钙质软泥(12)57、海流(12)58、洋壳(12)59、边缘海(12)补充:1、保守元素(P111)在海水中浓度大于110-6mg/kg的成分。阳

30、离子主要为Na+,K+,Ca2+,Mg2+,Sr2+五种,阴离子有Cl-,Br-,F-,SO42-,HCO3-五种,它们是海水的主要成分。由于这些成分在海水中的含量较大,各成分的浓度比例近似恒定,生物活动和总盐度变化对其影响都不大,所以称为保守元素。2、海岸带(P26)海岸带是海陆交互作用的地带。海岸地貌是在波浪、潮汐、海流等作用下形成的。现代海岸带一般包括海岸、海滩和水下岸坡三部分。海岸是高潮线以上狭窄的陆上地带,大部分时间裸露于海水面之上,仅在特大高潮或暴风浪时才被淹没,又称潮上带。海滩是高低潮之间的地带,高潮时被水淹没,低潮时露出水面,又称潮间带。水下岸坡是低潮线以下直到波浪作用所能到达

31、的海底部分,又称潮下带,其下限相当于1/2波长的水深处,通常约1020m。二、填空连线(1) 太平洋含a a.日本海 (05、08B) 大西洋含d b.红海 印度洋含b c.巴仑支海 北冰洋含c d.北海 (2)珊瑚海b a.是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咽喉要地 (05、08A) 地中海c b.有世界最大的海之称 挪威海d c.地处欧亚非大陆之间 印尼多岛海a d.为北半球高纬地带的冷水团发源地(3)巨大的“人”字形海岭占据着( b ) a.太平洋 (05、08AB) ( d )是唯一完全环绕地球而不被大陆分割的大洋 b.印度洋 巨大的火山喷发带环绕着( a ) c.大西洋 唯一真正沟通地球南北极的

32、大洋是( c ) d.南大洋(4)在大洋盆地演化的各个阶段中, (05、08B)( d )代表新生的摇篮期 a. 太平洋 ( b )代表青壮期 b. 大西洋( a )代表衰退期 c. 地中海( c )代表残留期 d. 红海(5)在海洋生物生态类型的划分和分类中, (05、08A)海洋生物生态类型的划分依据之一( d ) a.海洋漂浮生物浮游生物包括( a ) b.浮游性游泳生物 游泳生物包括( b ) c.海洋钻孔生物底栖生物包括( c ) d.底层环境(6)这题是一个海岸带的剖面图,图就没法画了,大家把海洋科学导论P41页那个图好好看看就行了。(这题一共5个空)(12)(7)这题是对地质年代

33、表的考察(12)第四纪包括:( )世、( )世晚古生代包括:( )纪、( )纪、( )纪(8)请写出下列海,海湾属于哪个大洋(12)阿拉斯加湾( ) 大澳大利亚湾( )波多黎各海沟( ) 波罗的海( )格林兰海( ) 爪哇海沟( )(9)请写出下列海洋生物属于哪个海洋生物门类(12)海星( ) 海扇( )海鳗( ) 放射虫( )三、 简答题1、影响海洋生物分布的环境因素有哪些?(05、06B、07A、08B)(P272)海洋为海洋生物的生存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同时又制约着生物的生活、生长、繁殖和时空分布;另一方面,海洋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也不断地影响其周围的环境。因此,海洋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种既适

34、应又制约,又反馈的相辅构成的统一体。海洋生物的栖居环境分水层和底层两部分。(1)水层。虽然世界各大洋都是相连的,但是由于温度、盐度和深度会形成“阻隔”,使得没有种海洋生物能在全球海洋任何区域内自由生活。温度。海水温度随着纬度、深度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近岸水域和岛屿周围海域的水温变化还受到陆源环境因素的影响,变化频率及温差幅度较之外海及大洋更力强烈。水温对海洋生物己极为重要的生态限制因子,通过自然选择保留至今的每一种海洋生物对水温的适应都有特定的范围,即各有所能忍受的最低、最高和最适温度,及其生长、发育和繁殖阶段所要求的最低和最高温度。因此,水温是决定海洋生物的生存区域、物种丰度及其变动的主要环境

35、因素。盐度。海水比陆地水含有更多的盐,同样出现成带和分层现象。各种海洋生物对盐度的适应与适应温度一样,都有各自的“生态幅”。据此,可以把海洋生物区分为窄盐性种和广盐性种两大类。深度。海水深度对生物最明显的影响是流体静压力和光照深度。许多动物能耐受变化范围很大的压力。一般说来,通常生活在深渊海底的生物的生命活动比较缓馒。海洋水体因此形成了浅薄的透光带和深厚的无光带两大部分。为数极少的海洋高等植物和大量的大型多细胞藻类植物被局限在海岸带,而在辽阔的大洋区,初级生产者主要是浮游植物和光合微生物等,它们生活在浅薄的透光带内,依靠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并作为海洋食物链的基础,启动海样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运转

36、,亦为在无光带黑暗环境下生活的海洋动物提供了必需的原初食物。黑暗的无光带内由于海洋植物无法生活,显然是海洋动物和一些微生物的世界,为数众多的是肉食性、腐食性动物,它们能够捕食其它动物或利用有机碎肩和生物尸体的分解所提供的能量。(2)底层。海底作为海洋生物生存环境,其生态效应主要取决十海底地形、底质类型和海底以上水层的深度及其所具有的理化性质。海底地形的影响。海底地形是相当复杂的。大陆架、大陆坡、海盆、海沟、大洋中脊形态各异,条件迥异,对生物影响各不相同,特别是“海底热泉”在局部海底及其附近水域内形成的个特殊的高温区,其温度可高达300400,与此高温黑暗环境相适应的海洋生物群落就很特殊、它们赖

37、以生存的生活能源并非来自必须依靠光合作用的海洋植物所产生,而是依靠硫化微生物的生产来启动生态系统的能流运转。底质类型的影响。不同的海底类型形成了不同生态效应的区带,生活着于其相适应的生物群落。(海洋生物的栖居环境分水层和底层两部分。水层部分影响海洋生物分布的环境因素有温度、盐度、深度、海流和潮汐。底层部分作为海洋生物生存环境,其生态效应主要取决于海底地形、底质类型和海底以上水层的深度及其所具有的理化性质。)2、什么是海洋食物链和食物网,有什么特点?(05、06A)(P308)在海洋生物群落中,从植物、细菌或有机物开始,经植食性动物至各级肉食性功物,依次形成摄食者与被食各的营养关系称为食物链。食

38、物网是食物链的扩大与复杂化,它表示在各种生物的营养层次多变情况下,形成的错综复杂的网络状营养关系。物质和能量经过海洋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各个环节进行的转换和流动,是海洋生态系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一个基本过程。由于受能量传递效率限制,食物链的长度不可能太长。一般食物链的长短与各海域的理化环境、生物群落结构、食物链中各级生物的营养动力学以及潜在渔业产量等有着密切关系。可以把世界海洋食物链分成三个基本类型:即大洋、大陆架和上升流食物链。在海洋生态系统中,除了上述以浮游植物和底栖植物为起点的植食食物链之外,还有类是以此生物或碎屑为起点的碎屑食物链。3、海水中的常量元素有哪些?(05)O、H、Cl、Ca、

39、Mg、Na、K、Br、C、S、Sr、B、F。4、海水中的营养盐有哪些?(05)营养盐又叫营养元素、生源要素,主要是与海洋植物生长有关的要素,通常是指N,P及Si等。这些要素在海水中的含量经常受到植物活动的影响,其含量很低时,会限制植物的正常生长,所以这些要素对生物有重要意义。5、按照大洋沉积物的成因将其分为哪几类主要类型?(05、06AB、07AB、08B)(1)远洋粘土沉积。远洋粘土因其颜色主要呈褐至红褐色,又称褐粘土或红粘土,主要由粘土矿物、石英和长石细碎屑、自生和宇宙源组分组成,平均粒径小于0.005mm。(2)钙质生物沉积。指含碳酸钙大于30%,而陆源粘土、粉砂含量小于30%的远洋沉积

40、物。(3)硅质生物沉积。指含生物骨屑50%以上、硅质生物遗骸大于30%的远洋沉积物。(4)陆源碎屑沉积。(5)火山碎屑沉积。6、简述大陆漂移,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的内在联系与主要区别(05)7、海洋生态类群的划分依据和主要类群。(06A、07B)(P296)根据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运动能力及所处海洋水层环境和底层环境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和底栖生物三大类群。(1)海洋浮游生物。海洋浮游生物缺乏发达的运动器官,没有或仅有微弱的游动能力。悬浮在水层中常随水流移动。绝大多数个体很小,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其结构。种类繁多、数量很大、分布又很广,几乎世界各海域都有。可按营养方式分为浮游植物和浮

41、游动物,以及海洋漂浮生物。(2)海洋游泳生物。该类群生物在水层中能克服水流阻力,自由游动、它们具有发达的运动器官,是海洋生物的一个重要生态类群。这类生物是鱼类、哺乳动物、头足类和甲壳动物的一些种类,以及爬行类组成的。根据这类生物生活的不同生境和对水流阻力的不同适应能力,游泳生物可分为4个类群:底栖性游泳生物、浮游性游泳生物、真游泳生物和陆缘游泳生物。(3)海洋底栖生物。海洋底栖生物是栖息在潮间带、浅海及深海海底的生物,它是海洋生物中种类最多的个生态类群,包括了大多数海洋动物门类、大型海藻和海洋种子植物。海洋底栖生物按营养方式可划分海洋底栖植物与海洋底栖动物。其中底栖植物种数很少,底栖动物种种类

42、多、组成多样。8、海水的缓冲能力主要由哪种作用控制?(06A、09A)(P126)海水具有定的缓冲能力,这种缓冲能力主要是受二氧化碳系统控制的。缓冲能力可以用数值表示,称为缓冲容量。定义为使PH变化一个单价所需加入的酸或碱的量:海水的PH在69之间时缓冲容量最大。大洋水的pH变化主要是由于CO2的增加或减少引起的。海水的缓冲容量除CO2有关外,还与H3BO3有关。由于离子对的影响,海水的缓冲容量比淡水和NaCl溶液都要大。9、海洋中氮的主要存在形式。(06A、09A)海洋中,氮以溶解氮(N2)、无机氮化合物、有机氮化合物等多种形式存在。在各种形式的氮化合物中,能被海洋浮游植物直接利用的是溶解无

43、机氮化合物,包括硝酸盐、亚硝酸盐和铵盐。氮是构成海洋生物体内蛋白质、氨基酸的主要成分。此外,还原浮游植物也会直接利用一部分溶解有机氮化合物,但是吸收量甚少。10、(简述09A)世界大洋上层环流的总特征如何?(06A)(P167)世界大洋上层环流主要分为水平环流和垂向环流。(1)水平环流世界大洋上层环流的总特征可以用风生环流理论加以解释。太平洋与大西洋的环流型有相似之处:在南北半球都存在一个与副热带高压对应的巨大反气旋式大环流(北半球为顺时针方向,南半球为逆时针方向);在它们之间为赤道逆流;两大洋北半球的西边界流(在大西洋称为湾流,在太平洋称为黑潮)都非常强大,而南半球的西边界流(巴西河流与东滨

44、海流)则较弱;北太平洋与大西洋沿洋盆西侧都有来北方的寒流;在主涡旋北部有一小型气旋式环流。各大洋环流型的差别是由它们的几何形状不同造成的。印度洋南部的环流型,在总的特征上与南太平洋和南大西洋的环流型相似,而北部则为季风型环流,冬夏两半年环流方向相反。在南半球的高纬海区,与西风带相对应为支强大自西向东绕极流。另外在靠近南极大陆沿岸存在一支自东向西的绕极风生流。(2)垂向环流在世界大洋表层的这些环流之间,特别是在赤道海区,由于海水运输有南北分量,导致了海水的幅聚下沉或幅散上升运动。在赤道上,西向的南赤道流,在赤道两侧分别向南与向北辐散,导致海水上升;在南赤道流与赤道逆流之间(34N),由于海水辐聚

45、而导致下沉;在赤道逆流与北赤道流之间(10N)又形成了海水的辐散上升。由于连续性的原因,上述上升或下沉的海水在一定的深度上便形成了经向的次级小环流。它们分布在25N20S之间,所处深度较浅,仅变动于50100 m之间。正由于这些次级小型环流的存在,使得赤道海区表层的热量和淡水盈余向高纬方问输送,部分调节了热盐的分布状况,使其得以相对稳定。11、大洋中脊体系的主要特点?(06A、07B、08A、09A)(P30)大洋中脊又称为中央海岭,指贯穿世界四大洋、成因相同、特征相似的海底山脉系列。它全长6.5104km,顶部水深大都在23km,高出海盆13km,有的露出海面称为岛屿,宽数百至数千千米不等,

46、面积占洋底面积的32.8%,是世界上规模最巨大的环球山系。大洋中脊体系在各大洋的展布各具特。在大西洋,中脊位居中央,延伸方向与两岸平行,边坡较陡,称为大西洋中脊;印度洋中脊也大致位于大洋中部,但歧分三支,呈“入”字型展布;在太平洋内,因中脊偏居东侧且边坡平缓,故称东太平洋海隆。大洋中脊的轴部都发育有沿其走向延伸的断裂谷地,称为中央裂谷,向下切人的深度约12km,宽数十至百多千米。中央裂谷是海底扩张中心和海洋岩石圈增生的场所,沿裂谷带有广泛的火山活动。中脊地形比较复杂,纵向呈波状起伏形态,横向里岭谷相间排列。大洋中脊体系在构造上并不连续,而是被一系列与中脊轴垂直或高角度斜交的断裂带切割成许多段落

47、,并错开一定的距离。这种断裂表现为脊槽相间排列的形态。大洋中脊体系是一个全球性地震活动带,但震源浅、强度小,所释放的能量只占全球地震释放能量的5。12、什么是海洋生物地理学?(06B、07A)生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在空间与时间上的分布的科学。海洋生物地理学研究生物在海洋中的分布及其规律,阐明不同海域生物区系的组成及生态特点、形成过程及其与海洋环境的关系。13、海水的组成为什么有恒定性?(06B)14、海洋中硅的主要存在形式。(06B、07B)海水中硅主要以溶解硅酸盐和悬浮二氧化硅两种形式存在。硅酸是一种多元弱酸,在水溶液中有下列平衡:H4SiO4H+ H3SiO4- H+ H2SiO42-。硅酸

48、脱水之后转化成为十分稳定的硅石(SiO2)。硅是海洋植物,特别是海洋浮游植物硅藻类生长必需的营养盐,硅藻吸收蛋白石(SiO22H2O)用以构成自身的外壳。含硅海洋生物的残体沉降到海底后,形成硅质软泥,是深海沉积物的主要组分。15、热盐环流及其在世界大洋环流中的作用。(06B、07A、08A、09B)由温、盐变化引起的环流常被称为热盐环流。相对风生环流而言,它在大洋中下层占主导地位。热盐环流相对风生环流而言其流动是缓慢的,但它是形成大洋中下层温、盐分布特征及海洋层化结构的主要原因,具有全球大洋的空间尺度。16、简述全球海陆分布特点以及海洋的划分。(06B)17、海和洋相同吗,如何区别?(07A、

49、08B)洋或称大洋,是海洋的主体部分,一般远离大陆,面积广阔,深度大,一般大于2000m,盐度、温度等不受大陆影响,盐度平均为35,且年变化小,具有独立的潮汐系统和强大的洋流系统。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面积只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9.7%。海的深度较浅,温度和盐度等受大陆影响很大,并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水色低,透明度小,没有独立的潮汐和洋流系统,但潮汐涨落往往比大洋显著,海流有自己的环流形式。18、说明海洋表层盐度分布的特点(特征12)。(和海洋中氮的主要存在形式。)(07A、08A、09B)(P92)海洋表层盐度与其水量收支有着直接的关系。其特征是:(1)基本上具有纬线方向的带状分布特征,但从赤道向

50、两极却呈马鞍形的双峰分布。(2)在寒暖流交汇区域和径流冲淡海区,盐度梯度特别大,这显然是由它们盐度的显著差异造成的。其梯度在某些海域可达0.2km以上。(3)海洋中盐度的最高与最低值多出现在一些大洋边缘的海盆中,如红海北部高达42.8,波斯湾和地中海在39以上,这些海区由于蒸发很强而降水与径流却很小,同时与大洋水的交换又不畅通,故盐度较高。(4)冬季盐度的分布特征与夏季相似,只是在季风影响特别显著的海域,如孟加拉湾和南海北部地区,盐度有较大差异。夏季由于降水量很大,盐度降低;冬季降水量减少,蒸发加强,盐度增大。19、微量元素在海水中的形态类型。(07A)(1) 弱酸在海水中的解离(2) 变价元

51、素在海水中的氧化还原平衡(3) 微量元素在海水中的有机和无极络合物(4) 生物合成的有机物(5) 海水中的有机物及无机颗粒物20、大洋盆地及其地貌特点。(07A、08B)(P32)大洋盆地是指大洋中脊与大陆边缘(大西洋型的大陆隆、活动型的海沟)之间的广阔洋底,约占世界海洋面积的12。大洋盆地的轮廓受洋中脊分布格局的控制,在大洋盆地中还分布着一些隆起的正向地形,它们进一步把大洋盆地分割成许多次级盆地。大洋盆地水深一般为46km,局部可超过6km。把大洋盆地分隔开的正向地形主要是一些条带状的海岭和近于等轴状的海底高原。海岭往往由链状海底火山构成,由于缺乏地震活动(仅有火山活动引起的微弱地震)而被称

52、作无震海岭,如太平洋的天皇夏威夷海岭、印度洋的东经九十度海岭等,有的无震海岭顶部出露水面形成岛屿,如夏威夷群岛等。海底高原又叫海台,是大洋盆地中近似等轴状的隆起区,其边按较缓、相对高差不大,顶面宽广且呈波状起伏,如太平洋的飞尼西基海底高原和大西洋的百慕大海台等。在大洋盆地中还有星罗棋布的海山,它们绝大多数为火山成因,相对高度小1000m者称为海丘(海底丘陵),大于1000m者称为海山。海丘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从不足1km至5km不等,分布较广泛。海山一般具有比较陡峭的斜坡和面积较小的峰顶,成群分布的海山称为海山群,顶部乎坦的称作平顶海山或海底平顶山。西北太平洋海盆、中太平洋海盆和西南太平洋海盆

53、是海山、海山群、平顶海山和珊瑚礁岛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大洋盆地底部相对平坦的区域是深海平原,它的坡度极微,般小于10-3,有的小于10-4。深海平原的基底原来并不平坦,是由于后来不断的沉积作用把起伏的基底盖平了。(大洋盆地是指:看笔记上大洋盆地的轮廓受洋中脊分布格局的控制,在大洋盆地中还分布着一些隆起的正向地形,它们进一步把大洋盆地分割成许多次级盆地。把大洋盆地分隔开的正向地形主要是一些条带状的海岭和近于等轴状的海底高原。海岭往往由链状海底火山构成,由于缺乏地震活动(仅有火山活动引起的微弱地震)而被称作无震海岭,如太平洋的天皇夏威夷海岭等,有的无震海岭顶部出露水面形成岛屿,如夏威夷群岛等。海底高

54、原又叫海台,是大洋盆地中近似等轴状的隆起区,其边坡较缓、相对高差不大,顶面宽广且呈波状起伏,如大西洋的百慕大海台等。在大洋盆地中还有星罗棋布的海山,它们绝大多数为火山成因,相对高度小于1000m者称为海丘(海底丘陵),大于1000m者称为海山。海丘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从不足1km至5km不等,分布较广泛。海山一般具有比较陡峭的斜坡和面积较小的峰顶,成群分布的海山称为海山群,顶部平坦的称作平顶海山或海底平顶山。西北太平洋海盆、中太平洋海盆和西南太平洋海盆是海山、海山群、平顶海山和珊瑚礁岛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大洋盆地底部相对平坦的区域是深海平原,它的坡度极微,般小于10-3,有的小于10-4。深海平

55、原的基底原来并不平坦,是由于后来不断的沉积作用把起伏的基底盖平了。)21、海的概念和划分。(07B、08A、09B)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面积只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9.7%。海的深度较浅,温度和盐度等受大陆影响很大,并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水色低,透明度小,没有独立的潮汐和洋流系统,但潮汐涨落往往比大洋显著,海流有自己的环流形式。按照海所处的位置可将其分为陆间海、内海和边缘海。陆间海是指位于大陆之间的海,面积和深度都较大,如地中海和加勒比海。内海是伸入大陆内部的海,面积较小,其水文特征受周围大陆的强烈影响,如渤海和波罗的海。边缘海位于大陆边缘,以半岛、岛屿或群岛与大洋分隔,但水流交换通畅,如东海、日本

56、海。22、砂坝泻湖沉积体系包括了哪些沉积?(07B、08A、09A)(P42)砂坝又称障壁岛、堤岛、堡岛等,泛指近海与海岸线延伸方向平行分布的一系列砂坝和砂岛。被砂坝从毗邻海域隔离出来,仍与海洋沟通或有限沟通的浅水域称为泻湖。砂坝、泻湖相互依存,构成砂坝泻湖体系。砂坝泻湖海岸遍及全世界,约占现代岸线总长的13。砂坝、泻湖的形成与第四纪冰期后的海面上升有关,其发育般经历四个阶段。海湾泻湖是初期发育阶段,此时滨外砂坝尚在水下或不连续,故与海洋联系密切。滨外砂体变大,潮流通道联系不畅而成为半封闭泻湖,可有淡水注入,使盐度降低。泻湖完全被砂坝阻隔,与海洋联系基本断绝而成为封闭泻湖,只有暴风浪时海水才可

57、越过砂坝进入泻湖。封闭泻湖进一步演化为滨海沼泽,植物从小,并为后期的河流冲积物所覆盖,成为埋藏泻湖。泻湖一般为低能环境,波浪、潮流的作用都不强,仅潮流通道口附近的潮流较强。通常缺乏陆源碎屑物质的大量供给,有利于生物及化学沉积作用。泻湖沉积的组成有碎屑物质和化学沉淀物,以碎屑为主,主要来自障壁、外滨,部分来自陆地。热带海岸泻湖可能全由碳酸盐质的生物碎屑组成,高盐泻湖中可形成石膏、岩盐等化学沉淀物。23、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的要点。(07B、08B)(P33)魏格纳是大陆漂移说的创始人,他主张地球表层存在着大规模水平运动,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格局处在永恒的变化过程中。他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

58、生代以前是统的联合古陆,或称泛大陆,其周围是围绕泛大陆的全球统一海洋泛大洋。中生代以后,联合古陆解体、分裂,其碎块即现代的各大陆块逐渐漂移到今日所处的位置。由于各大陆分离、漂移,逐渐形成了大西洋和印度洋,泛大洋(古太平洋)收缩而成为现今的太平洋。大陆漂移的主要依据有海岸线形态、地质构造、古气候和古生物地理分布等。尽管大陆漂移说合理地解释了许多占生物、古气候、地层和构造等方面的事实,但限于当时的认识水平,又缺乏占地表71的海洋底的地质资料,魏格纳未能合理解释大陆漂移的机制问题,大陆漂移说盛行一时后便衰落下去了。直到50年代,古地磁学研究的进展又使大陆漂移说重新复兴,60年代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学说

59、的创立再赋予大陆漂移说以新的认识。24、海洋有哪些主要化学资源?(07B、08B)大海向人类提供了许多化工原料、海洋药物和肥料,主要有食盐、镁、溴、铀等。25、营养元素和营养盐的主要类别。(08A)26、海洋浮游生物的主要类别。(及特点(12)(08A)(1)海洋浮游植物。多为单细胞植物,具有叶绿素或其它色素体,能吸收光能和CO2进行光合作用,自行制造有机物,亦称自养性浮游生物。(2)海洋浮游动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包括无脊椎动物的大部分门类。(3)海洋漂浮生物。特指生活在海气界面和表面膜上的生物,又称海洋水表生物。27、简述海水的化学组成。(08B)(1) 主要成分:指海水中浓度大于110

60、-6mg/kg的成分(2) 溶于海水的气体成分,如氧、氮及惰性气体等(3) 营养元素:主要是与海洋植物生长有关的要素,通常指N,P及Si等(4) 微量元素:指海水中浓度小于110-6mg/kg的成分(5) 海水中的有机物质:如氨基酸、腐殖质、叶绿素等28、什么是海岸带?海岸带的组成及中国海岸的基本类型?(09A)(P26)海岸带是海陆交互作用的地带。海岸地貌是在波浪、潮汐、海流等作用下形成的。现代海岸带一般包括海岸、海滩和水下岸坡三部分。海岸是高潮线以上狭窄的陆上地带,大部分时间裸露于海水面之上,仅在特大高潮或暴风浪时才被淹没,又称潮上带。海滩是高低潮之间的地带,高潮时被水淹没,低潮时露出水面

61、,又称潮间带。水下岸坡是低潮线以下直到波浪作用所能到达的海底部分,又称潮下带,其下限相当于1/2波长的水深处,通常约1020m。海岸发育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交叉作用十分复杂,故海岸形态也错综复杂,国内外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海岸分类标准。中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将中国海岸分为河口岸、基岩岸、砂砾质岸、淤泥质岸、珊瑚礁岸和红树林岸等六种基本类型。29、简述海洋生物环境的分区。(09A)(P272)海洋为海洋生物的生存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同时又制约着生物的生活、生长、繁殖和时空分布;另一方面,海洋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也不断地影响其周围的环境。因此,海洋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种既适应又制约,又反馈的

62、相辅构成的统一体。海洋生物的栖居环境分水层和底层两部分。(1)水层。虽然世界各大洋都是相连的,但是由于温度、盐度和深度会形成“阻隔”,使得没有种海洋生物能在全球海洋任何区域内自由生活。温度。海水温度随着纬度、深度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近岸水域和岛屿周围海域的水温变化还受到陆源环境因素的影响,变化频率及温差幅度较之外海及大洋更力强烈。水温对海洋生物己极为重要的生态限制因子,通过自然选择保留至今的每一种海洋生物对水温的适应都有特定的范围,即各有所能忍受的最低、最高和最适温度,及其生长、发育和繁殖阶段所要求的最低和最高温度。因此,水温是决定海洋生物的生存区域、物种丰度及其变动的主要环境因素。盐度。海水比

63、陆地水含有更多的盐,同样出现成带和分层现象。各种海洋生物对盐度的适应与适应温度一样,都有各自的“生态幅”。据此,可以把海洋生物区分为窄盐性种和广盐性种两大类。深度。海水深度对生物最明显的影响是流体静压力和光照深度。许多动物能耐受变化范围很大的压力。一般说来,通常生活在深渊海底的生物的生命活动比较缓馒。海洋水体因此形成了浅薄的透光带和深厚的无光带两大部分。为数极少的海洋高等植物和大量的大型多细胞藻类植物被局限在海岸带,而在辽阔的大洋区,初级生产者主要是浮游植物和光合微生物等,它们生活在浅薄的透光带内,依靠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并作为海洋食物链的基础,启动海样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运转,亦为在无光带黑暗环境下生活的海洋动物提供了必需的原初食物。黑暗的无光带内由于海洋植物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