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控交换机的历史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92078982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88.1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程控交换机的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程控交换机的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资源描述:

《程控交换机的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程控交换机的历史(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程控交换机的历史课程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目的 了解电话交换网络,掌握相关工作原理 了解现代通信网络和通信技术 内容 了解交换设备在通信网中的位置、作用及数据交换的概念 了解各类交换技术的特点及其发展过程 掌握脉冲编码调制技术基本原理 掌握电路交换系统的基本构成、工作原理 了解程控交换的软件系统 掌握存储程序控制原理和呼叫处理的基本过程 掌握交换网络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实现方法 了解电话通信网的结构 掌握信令的基础知识和 No.7 信令系统的基本概念 掌握 SDH 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掌握 ISDN 的概念、协议模型、接口标准、基本接口的帧结构 掌握 B-ISDN 的概念和 ATM交换技术的工作原理

2、 了解智能网、同步网和管理网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 程控交换机的历史 程控交换机从人工交换到自动交换纵横制交换机 旋转、升降制交换机“空分式”程控交换机:步进制交换机“时分式”数字程控交换机:模拟交换机 数字交换机 第一台交换机 布线逻辑控制交换机 存储程序控制交换机 1892 1919 1965 从模拟走向数字 模拟网络 数字网络第一台交换机 第一个研究发明自动电话的人是美国堪萨斯城一个殡仪馆的 老板阿尔蒙.B.史端乔。1892 年 11 月 3 日,用史端乔发明的接线 器制成的“步进制自动电话交换机”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拉波特 城投入使用,这便是世界上第一个自动电话局。步进制交换机:特点:由用户

3、话机的拨号脉冲直接控制交换机的接线器动作,即直接控制方式。优点:简单,成本低。缺点:易磨损,接线速度慢,杂音大。步进制交换机:特点:间接控制方式,由“记发器”接收用户的拨号脉冲,再通过 译码器译成电码来控制接线器的工作。优点:1 增加了选择的灵活性,不一定采用十进制数 2 间接控制可提高出线容量,译码器可以译成容量更大的 出线电码。对多译码纵横制交换机:特点:1 接线器接点采用压接触方式,减少磨损且可靠。2“公共控制”,即控制部分和话路分开。交换机控制由“标志器”和“记发器”完成对用户拨号盘要求低,中继布局灵活性提高。中国电信网的发展史 1900 年,我国第一部市内电话在南京问世 1983年元

4、月,国内第一个建成大容量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系统 1986 年,第一台局用程控数字电话交换机(DS-2000)研制成功 1987 年 11 月,广州开通了我国第一个移动电话局,首批用户有 700 个 1993 年,我国第一个数字移动电话通信网于9 月 19 日在浙江省嘉兴 市首先开通 1994 年,中国通过Sprint 公司于 4 月 20 日开通了接入因特网的第一 条 64kbs 国际专线 1996 年,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全国骨干网建成 1999 年,中国 DWDM 光纤骨干网建成 所以对传统的电信行业,20 世纪实际上是 一个以交换为核心的世纪。自动电话交换机的分类 模拟交换机 数字交换机

5、 布控交换机 程控交换机 程控交换机的组成 用户电路 交出中继 换 网 入中继 络 用户电路 收号器 存储器 中央处理机 I/O 设备用户电路:每个用户独占一个用户电路,用来监视用户状态(忙/闲)和用户直接有关的 功能:(如摘机,向控制设备发呼叫信号,向用户送忙音)交换网络:可以是各种接线器或电子开关矩阵、统称接线器。负责进行信号的交换。中继电路:和其它交换机的接口电路收号器:接收、存储独叫号码,并向主叫发送回铃音。程控交换机的组成框图 用 交 中 户 换 继用户线接 接 网 口 络 口 控制设备几种交换机的实图 程控交换技术的发展方向 软、硬件模块化:软件模块化,便于修改、维护、故障定位排除

6、。硬件模块化便于增加容量。控制部分设计成开放系统,便于兼容和扩充新业务和功 能。各种软件均可运行。NO.7 信号信令系统符合 OSI 分 层参考模型与国际接轨。进一步提高用户电路的集成度,降低成本。交换网络方面进一步提高集成度和容量,采用大容量的交换芯片。如一个芯片可完成16k16k 或 32k32k 个时 隙的交换。(最早为 2k2k)进一步加强智能网、信令业务数字网(ISDN)的开发、以适应新的要求。大力开发各种接口,包扩各种无线接口和光接口。加强接入网的开发,为以后传输非话业务(包括宽带业 务)打下基础。加强网络管理功能世界通信的发展 通信发展内容:通信技术的发展:微电子技术,半导体技术,集成电路应用 XDSL 技术,光纤通信(波分复用)通信基础设施的发展:“信息高速公路”通信主干网(通信网的建 设)通信网发展方向:数字化、智能化、宽带化、个人 化、全球化 现代通信技术分类 传送网技术(或 传输网技术)接入网技术 ISDN 和 ATM技术 移动通信和个人通信技术 因特网技术 智能网技术 多媒体通信技术 支撑网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