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大纲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92053847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71.5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地理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地理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地理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地理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教学大纲(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 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1word 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供师范专业使用 一 课程性质与地位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的两个显著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第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

2、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由必修课程与选课程与选修课程组成。二 课程教学目标 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

3、知识与技能、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其主要途径。、认识区域差异,知道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基本技能;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图、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二)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搜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

4、调查和研究,做出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 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2word 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

5、良好的行为习惯。三 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必修课程 地理 1 第一章 行星地球(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 获得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和地球运动的基础知识 2 探究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地理意义 3 树立正确的宇宙观(二)教学内容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主要特点。(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四)作业布置 1 说明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 2 简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3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 获得关于地球大气的基础知

6、识,知道大气运动是如何发生和进行的,掌握大气的运动规律及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熟悉常见的天气系统,知道全球的变化趋势 2 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天气和气候方面的信息 3 加深对人与大气环境关系的理解,形成正确的人地观 4 了解全球大气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二)教学内容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到天气系统的特点(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讨论,绘图(四)作业布置 1 绘出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模式图,总结分布

7、规律 2 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 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3word 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3 说明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 了解水循环是自然界中重要的物质和能量循环 2 探究水循环的类型、基本过程及地理意义 3 探究洋流的基本规律及其地理意义 4 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二)教学内容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讨论,绘图(

8、四)作业布置 1 绘出全球洋流模式 2 水资源概念及其分布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 获得地表形态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知识 2 了解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 3 学会分析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 4 认识地表形态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二)教学内容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动画课件(四)作业布置 对内外力作用举例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 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 2 初步掌握陆地环境地域分异的规律 3 建立动态的、联系的、立体的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二)教学内容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

9、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 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4word 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举例说明某自然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自学讨论(四)作业布置 1 自然地理环境中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2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的规律性表现 必修课程 地理 2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 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 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二)教学内容 分析不同人口发展模式的主要特

10、点及地区分布;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原因;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自学讨论,多媒体课件(四)作业布置 1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2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 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2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3 联系实际,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4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二)教学内容 运用实例,解释城市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运用中心地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11、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 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5word 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课堂讲授,自学讨论,多媒体课件(四)作业布置 1 城市形态奇城市地域类型 2 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的差异 3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二)教学内容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教学形式

12、与方法 课堂讲授,自学讨论,多媒体课件(四)作业布置 1 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2 种植业和畜牧业用什么特点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 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 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二)教学内容 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自学讨论,多媒体课件(四)作业布置 1 影响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2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形成和发展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

13、,word 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6word 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二)教学内容 结合实例,分析交通方式的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自学讨论,多媒体课件(四)作业布置 1 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2 交通运输布局瘦哪些因素的影响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 了解人地关系的发展历史 2 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 3 概括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4 领悟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之选(二)教学内容 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概述可持

14、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责任。(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自学讨论,多媒体课件(四)作业布置 1 人类面临的环境有哪些 2 为什么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四 教学环节要求与安排 高中地理教学要体现课程理念,落实课程目标、达到课程标准,需要地理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充分考虑高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积极探索和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合作交流、批判思考以及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1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 正确的地理观念是地理科学素

15、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今日各未来社会分民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学习公民必备的地理是高中地理课程的理念之一,课程标准中也有大量与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有联系的教学内容。教师在安排教学活动时,可以采用对不同观点进行比较和判断、反思自己行为、使用多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 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7word 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种素材等方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案例:充分利用各种素材,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观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内容中蕴含这样一种关于人地关系的观念:

16、从整体上说,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外部条件,非决定性条件。从局部说,在个别场合,自然环境可以成为人类活动的决定性条件。教学中应依据课程标准,选择一些典型例证,使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例如,在进行举例说明,矿产资源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对相关工业生产布局的影响的教学时,一方面要用相关例证向学生说明,矿产资源的颁矿产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组合状况是影响工业布局的重要条件,一些工业基地的形成往往是建立在接近矿产地的基础之上的(这种教学可以渗透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外部条件的观点);但有些工业基地,如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钢铁工业基地,周围并无大型铁矿、煤矿,但却是世界著名的工业

17、区,原因是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海运,摆脱了矿产资源的地域限制(这种教学可以渗透自然环境并非是决定性条件的观点)。另一方面,还要用典型例证说明,在特定场合,自然环境会对人类活动产生决定性影响。如采掘工业的布局,矿产资源的数量、质量往往具有决定性影响。2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践探究和研究活动 教师要在高中地理教学转变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可以有意识加强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引导。例如,帮助学生学会自己设计和实施野外观察、观测、调查等实践活动;通过在日常教学中使用探究方法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研究性学习等。案例:地理研究性

18、学习的组织实施 关于旅游区生态环境问题调查的研究性学习,可参考下列程序:指导选题。教师概要介绍旅游业的发展可能给旅游区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说明保护旅游区生态环境的意义,激发学生研究旅游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确定研究课题。组织课题组,制订研究计划。研究计划内容包括:课题名称、研究小组负责人、指导教师实施步骤、资料和设备等。实施研究。教师可提供如下思路:取点观察记录游客乱扔废弃物的情况;走访园林管理处,获取每日到旅游区旅游的人数;调查旅游区内其它污染物的种类及来源、查阅有关书籍了解污染物的万分及危害;利用调查数据与结果、分析归纳旅游区内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查阅资料分析其危害。撰写调查报告,

19、提出改进建议。撰写调查报告并接受其他小组的质疑,反思本小组的研究结果,是否需要进一步谁。组织研究成果的交流研讨。各小组向全班燕尾服示本小组的调查,并最后形成一个基本反映全班调查结果的总报告,提交有关部门。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 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8word 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3采用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方式 课程理念中提出构建满足不同需要的地理课程,教学中这个理念的体现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在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不同深度和广度的学习材料;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给学生创造更多机会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和经历,让学生拥有更多

20、时间自主学习;鼓励和尊重学生不同的经验、见解、想法和说法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探索适应学生差异的多种教学方式。案例:在学习商业网点布局与环境的关系中使用多种学习方式 采用多样化学习方式。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方式的可能性。例如,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课本的文字、图表材料(图文学习);组织学生观看商业网点布局的录像资料(直观地动态材料的感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语言交流);组织学生调查当地的商业网点情况(实践活动);请校外专家开办讲座(开放学习);使用互联网查询商业网点资料(信息加工)等。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也可从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体现出来。例如,教师允许学生自选作业的

21、方式,可以是书写的,也可以是绘制图表、图画的,还可以与教师面谈等.4发展学生的批羊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高中地理内容标准中有大量需要学生运用理性思维的内容。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是达到这些标准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彩让学生接触各种不同观点、对问题展开辩论、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胆提出看自己的看法等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此外,地理设计也是一种可以尝试的学习活动。常见的设计主题如城乡规划、交通规划、工业区选址、某个环境问题的解决方安等。案例:就沙尘暴有百害而无一利展开辩论,发展批判性思维 一般认为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灾害。然而,沙尘暴是否有百害无一利呢?沙尘天气造就了黄土高原

22、;沙尘颗粒利于成云致雨;沙尘有助于海洋生物生长;沙尘暴缓解了酸雨;沙尘抑制全球变暖。对此,学生们争论不休,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就上述观点,分为正方,反方两组展开辩论,各抒己见从而拓宽了思路,开阔了眼界,发展了批判性思维,培养了用辩证方法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良好习惯。5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利用 信息能力不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部分,也是学生未来生活能力的组成。因此,强调在有条件的地方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不只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和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地理课程是以大量地理信息为基础的课程,教师可以利用地理课程的特点,创造性地利用地理教学信息资源,重视

23、开发和应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利用网络中的地理信息资源、电子地图和信息技术优化地理教学。在条件尚不具备的地方,可仍以教科书中的地理图像、地图册为主要媒介,配以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体,或采用访谈、调查等方法帮助学生学会从多种途径获取需要的地理信息,并学会应用。案例:利用信息方法分析冷锋对北京天气的影响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 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9word 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首先,建立一个冷锋对天气影响的学习网页,包括学习资源、问题讨论、成果展示、信息交流等内容。教师可先在学习

24、资料中提供学生掌握的基本要领和独立学习时用到的背景资料,在问题讨论中提出讲座的题目,保证学生能从互联网上查找资料。第二步,学生分组收集北京的天气资料,并及时将收集的资料整理后放到网页上。第三步,小组讨论,利用收集资料说明论题,并记录下讨论过程,整理后放到网页讨论区中。学生个人也可在讨论区自由发表意见或寻求帮助。第四步,将小组或个人的学习成果放在网页的成果展示区中,供同学互相阅读。第五步,全班同学集中讨论、总结、开展成果评比。五 考核方法 采用闭卷考试的方法,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进行测试,同时地理学习评价除了书面测验、口头表达、作业、小论文写作、绘制地理图表并分析等常用评价方式外,还要注意通过观察学生装在讨论、实地观测、探究等活动中的表现来评价学生。要重视学生的处太平洋和互评。评价结果建议采用评语和等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六 教材适用 2008 年 2 月第三版,樊杰、韦志榕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 1、地理 2(必修).七 教学参考书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 1、2(必修)教师教学用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