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特色在建筑设计中体现的调研报告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92053719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7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地域文化特色在建筑设计中体现的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地域文化特色在建筑设计中体现的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地域文化特色在建筑设计中体现的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地域文化特色在建筑设计中体现的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域文化特色在建筑设计中体现的调研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地域文化特色在建筑设计中体现的调研报告 在当前建筑设计与规划过程中,设计思想与设计理念的来源极为广泛,依据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形成的多种文化元素为设计工作供应了丰富的素材。设计师通过对于素材的解构,重组,创新,制造出了多种设计风格和流派。当前建筑设计规划过程中,如何借鉴传统文化元素与地域文化特色,在现有风格的基础上突破创新出新的建筑风格成为设计领域始终面对的问题。文章将从传统文化元素、地域文化特色为切入点,通过多种风格的分析来谈到当今上述元素与特点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1 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绪论 传统文化指的是由于文明演化而汇合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民族进展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的总

2、体表现。世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而我国的传统文化则以儒道互补为基本内核,兼有墨、法、名、释、回、西学格致、近代西方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传统文化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其核心和思想深刻融入到了民族进展的历程中。在历代存在的各种物质、制度与精神中都受到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影响。而建筑艺术就是体现传统文化思想的重要题材。我们发觉在世界风格各异的建筑进展过程中,各地传统文化在建筑艺术中的体现具有猛烈传统文化特征和鲜明的风格性。而在传统文化形成之前,地域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形成和进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广义上我们通常将地域文化定义为肯定区域人民在长期历史进展过程中,通过体力和脑力劳动制造的、并不断以

3、沉淀、进展、升华的全部物质与精神成就。地域文化充分反映了地区的地理特点与人文特点。我国地域宽广浩大,在宽敞国土上诞生了多种不同的地域文化,在地域文化相互碰撞沟通间不断推动着全民族文化的进展和创新。在建筑领域,各地的气候、地理构造均有巨大的差别,所以在建筑的造型方面也有极大的区分:如多用青砖、石柱、石板砌成,外形如镬耳而得名的广东“镬耳屋”、高墙深渊,木雕、石雕、砖雕作为主要艺术形式的安徽民居、坐北朝南、布局对称的北京四合院等。这些因地域文化而形成的传统建筑不仅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地域文化推动传统文化进步的一大实证。2 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规划中的应用 2.1 建筑设计方面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

4、精深,各种元素极为丰富,由于不能一概而论故选择出窗棂、剪纸、竹、瓦四种元素进行分析。2.1.1 窗棂和剪纸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由于现代建筑在房屋结构方面设计较之传统建筑有了极大地简化,所以在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中,可以考虑一些功能性与传统建筑相重合的构件进行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如门、窗等。在窗的设计方面,可以充分参考传统窗结构,采取相应的设计。除了窗棂元素外,传统文化中的剪纸元素也可以乐观地应用其中,不仅剪纸可以与窗棂搭配运用,同时由于剪纸元素可以广泛应用于家具、墙体、墙面等,使整体建筑设计布满了活力与生气。2.1.2 竹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主要内容体现,“梅、兰、竹

5、、菊”作为君子的精神追求成为了重要的文化符号。在四君子中,竹因其本身材料的性质特点与独特的文化内涵,广为历代文人观赏。苏轼就曾诗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通过对于竹材料在设计中的运用也可以体现出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实际体现。设计人员可以通过多种竹制品如竹篮、竹灯、竹屏风等元素的融入,体现出建筑环境中的文化气息。2.1.3 瓦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中国传统建筑最重要的一个核心元素“瓦”是中国传统古建筑标志性的元素也是最具辨识性的元素之一。在传统文化中,瓦主要是作为屋顶构置物,起到遮风挡雨的作用,而在目前现代建筑中,瓦的原有作用已经消逝,取而代之的是其独特的美学价值与精神价值。瓦在传统建筑

6、中对于建筑整体外形的构建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美化房屋轮廓,而瓦弧度线条与自然古朴的气质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可以使建筑整体增加一份沧桑感与传统美,令整体建筑设计更具内涵。2.2 建筑规划方面 (1)建筑思想方面,我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方面有着独到的看法和见解。传统文化中的建筑设计思想讲究选址依山傍水,设计虚实结合。即传统文化认为人的居住环境需要有山有水,这种山水相融的环境可以体现出“天人合一”“和”等哲学思想,而实际运用就体现在对建筑物选址的支配方面。传统中国文化要求居住环境中山水景物相映相衬,而在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这种传统理念的具体体现在通过室内山水画作、假山、室内水池设备的设计方面,通过传统

7、文化思想的影响在现代建筑中乐观融入了这种理念,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进展。(2)建筑美学方面,传统中国建筑设计主要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来体现整体建筑的形式美。我们可以观看到不论是苏州园林还是皇家的园林亦或是有名古宅,这种虚实结合的设计手法都深深地融入其中。虚实结合通过对于景物位置的奇妙支配,体现出景物纵横交叉的形象,在一些园林设计过程中,运用诸多隔景与借景的手法,将景物用花窗、屏风等形式进行人为的切割,使人在巡游期间感受到一种自然的场景切换。在现代建筑设计方面,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也可以乐观运用到设计过程中,通过对现代设计元素位置支配,也可以乐观体现虚实结合的设计理念,呈现消灭代建筑

8、的形式美。3 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方面的应用 3.1 地域文化对建筑设计的作用 作为地域文化在建筑艺术方面的结晶,地域建筑是在地域文化物质、空间形态上的具体体现。地域建筑在满足社会基本使用功能的基础上,从形态上体现了人们的意识观念、伦理道德、审美情趣、生活方式、精神需求与表现等核心文化。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推动下,在建筑的设计上主要体现出以西方现代文化为主导的趋同现象。具体体现在建筑国际化颜色浓重,对于西方欧美风格的过度追捧导致了整体性建筑风格形式的单一与大量重复。千篇一律的建筑使得城市失去了自身的地域特色,长此以往城市将失去自身独有的文化属性。3.2 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信息表达形

9、式 首先,地域文化在建筑中可以通过建筑的风格来进行相应建筑语言文化的体现。在对相关建筑场地空间性的地域表达方式进行全面分析和了解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从建筑的材料、颜色、感知到建筑物的具体社会属性与建筑语言,在此基础上理解建筑物的文化表达内涵。所以设计人员需要依据地域文化在建筑中多种信息和形式的表达来体现地域文化在设计语言中的乐观融入。同时在材料选择方面,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地域特色和文化来乐观选取适应当地的材料,最大化地将地域特色融入到建筑设计中来。最终地域文化在建筑中的体现最重要的因素是关于相关地域精神的表达。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地域文化所体现的精神内涵,然后参照精神内涵将相关问题

10、充分地通过多种建筑语言予以表现。让建筑真正成为一种精神层面信息传达的工具,并给人以美学享受。3.3 如何在建筑设计中完全呈现地域文化 在当前我国城市建筑形式单一化比较普遍的现状下,我国建筑设计中呈现地域文化,主要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即再现、复兴和进展。再现手法主要通过现代的先进材料、技术、构造方法等施工技巧的选用,依据地区传统建筑的空间布局、造型语言、工艺、颜色以及细节等诸多元素的使用,对于城市进展、区域进展过程中某重要的历史地段进行恢复重建工作。目的在于再现当地地域传统风貌特色。这种再现是建立在地域文化与历史环境相结合基础上的,假如片面的割裂历史环境与地域文化的意义与内涵,则这种再现手法自然就

11、是现代手段下对于古建筑简洁的形式复刻,精神意义缺失则不存在实际的建筑意义。复兴手法指在一些有机更新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传统建筑进行庇护,从而焕发出其新的生命力与活力。这种手法要求设计人员在使用相应的新技术、材料对古建筑内部的空间、结构进行适当的改进。当然在进行复兴时设计人员需要留意一点,复兴手段并非简洁地让古旧建筑复活,而是通过技术手段使其在新的时代具有新的意义。进展手法指设计人员需要从建筑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入手,在对传统古建筑进行商量的同时探讨建筑与自然、人、社会之间的关系。在坚持地方特色的基础上进展出新的建筑形式与建筑语言。比如设计人员可以在设计建筑时,乐观吸取当地传统建筑中布满地域特色的设计元素与结构样式,并与现代建筑设计的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具有时代精神的新型地域建筑文化。综上所述,传统文化元素与地域文化对作为建筑直接体现的主要内容,在当今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设计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充分的理解和运用,为我国建筑文化多样性维护和进展添砖加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