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与药物化学课件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191687285 上传时间:2023-03-04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1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分子生物与药物化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分子生物与药物化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分子生物与药物化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资源描述:

《分子生物与药物化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子生物与药物化学课件(3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实验室主任实验室主任:许淼清许淼清分子生物与药物化学一、实验室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内容,预期达一、实验室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内容,预期达到的目标到的目标1.1.实验室研究方向实验室研究方向 根据泉州市制药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结合本室已有的研究工作基础和条件,本实验室有以下七个研究方向:(1)闽南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和民间特效方剂的搜集与分析(2)使用现代分析化学技术对药用植物的药用成分进行分析和 分离纯化(3)药用植物成分和合成的小分子成分的药理和毒理分析(4)小分子药物成分的化学结构分析和化学合成,官能团的修 饰改造(5)蜜蜂王浆腺生物反应器技术平台的建立和使用(6)药物作用的分子生物学和细胞

2、生物学研究(7)闽南主要和稀有特有药用植物的脱毒快繁技术的研究2.2.主要研究内容主要研究内容(1)闽南地区药用植物资源和民间方剂的调查 深入民间,对闽南地区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细致调查,并尽力搜集官方和民间的治疗常见病、多发病、重点地方病和疑难杂病的有效方剂。(2)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的分析和药理学研究 根据闽南地区药用植物调查结果,结合所搜集的方剂,从中选取植物样本进行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分析、纯化和单体化学结构分析。.中草药有效成分分析 应用超声场强化提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微波辅助提取技术、半仿生提取、酶解提取法、双水相萃取法、凝胶层析法、分子精馏、超低温浓缩技术和多种色谱技术,建立高效、微量、

3、准确、快速的中药有效成分的分析、检测方法。.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 应用现代分离提取技术,如各种柱层析、高效液相层析、凝胶柱层析、大孔树脂吸附以及超临界流体提取等进行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提取和分离单体。.药物单体的结构测定和药物设计 应用质谱技术对所纯化的单体进行化学结构测定。在筛选具有生物活性的先导化合物和具有进一步开发价值的天然化合物的药理学研究基础上,结合化学降解、化学转化和化学沟通等知识,辅助以根据量子化学计算,计算所得到具有较高药理活性的结构构型的构效关系参数,对所筛选到的有药理功能的化学小分子进行修饰改造,为开发高效、低毒、水溶性好又无交叉抗药性的新型药物作基础工作。.药理和毒理研究 应

4、用细胞培养体系和医学模式动物,从生理、生化、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研究本实验室的闽南中草药提取物、所分离纯化的单体、经过修饰改造的药物小分子以及基因工程蛋白的药理和毒理作用。(3)蜜蜂王浆腺生物反应器技术平台的开发利用。.在蜜蜂转基因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转基因操作,将王浆腺开发一种新型的高效活体反应器,生产含有乙肝表面抗原rHBsAg等药用蛋白的蜂王浆,将蜜蜂王浆腺开发为一种生产口服疫苗的反应器。使用该反应器生产药用蛋白。.在蜜蜂转基因技术的基础上,开发RNAi技术平台。(4)闽南主要和稀有特有药用植物的栽培技术和脱毒快繁技术的研究.药用植物栽培技术对于有重要药用价值、珍稀、濒危的闽南药用植物资源的的

5、进行种质的调查,建立种质保存库,建立相应的快繁技术和栽培技术,并推广到闽南山区农村。.脱毒快繁技术建立有重要药用价值的木质药用植物的脱毒种苗生产技术,为形成脱毒种苗产业提供技术支持,促进药用植物的脱毒技术与种苗工厂化生产技术及高效栽培技术相配套的综合技术体系的集成应用。通过建立种苗生产基地,采用高效集约化的生产技术和高倍扩繁技术,研究开发试管苗生产技术、温室、大棚栽培技术及农机农艺配套技术紧密结合的生产模式。.转基因技术的使用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展各种抗病、抗虫、抗逆基因和形成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的关键酶基因及其它重要性状基因的克隆。建立闽南重要药用植物的转基因技术体系,加快育种进度。3.3.

6、预期达到的目标预期达到的目标(1)承担的国家、省部级、市级课题和横向研究课题数,在前五年基础上有质和量的增加,其中基础研究和应用基 础研究课题占50以上,总科研经费提高50100。(2)三年内发表论文(专著)50篇以上,其中SCI论文15 篇以上。(3)取得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和发明专利,并应用于本 地区药业和中草药种植业。(4)形成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科研能力强、创新性强的学 术队伍。力争经过三年的建设,建立起闽南中草药脱毒 快繁体系、中草药活性成分分离分析平台、药物筛选平 台、小分子药物合成平台、药物改造平台、蜜蜂王浆腺 生物反应器平台等一系列技术创新体系,力争实验室在 整体上达到国内同行一

7、流水平,并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影 响,为申报省重点实验室打下坚实的基础。三、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的计划三、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的计划1.学术带头人介绍学术带头人介绍n许淼清,男,教授,1978年7月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化学系,1978.9-1980.8在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进修班进修,1998.21999.1 华大化学与化工学院攻读研究生课程,2003.9-2004.8在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材料系做访问学者。2006年晋升教授。曾担任过泉州师院理工学院副院长、资环学院副院长,现任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许淼清教授从事教育工作30多年,在高校教学近30年。长期从事有机化学

8、、高等有机化学等课程的教学,教学成果显著,指导考研成绩突出。多年来主要从事于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及分析、和高分子化学、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及应用的研究。并与企业挂钩,解决生产中的一些技术问题。并主持和合作完成省、市、校科研课题多项。2003年前往厦门访学,从事高分子材料合成研究。撰写了NaNO2/FeSO4存在下聚苯乙烯大分子引发剂的合成及嵌段共聚,发表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SCI收录),在NaNO2/FeSO47H2O存在下苯乙烯活性自由基聚合的加速剂研究发表于应用化学期刊,以NaNO2/FeSO47H2O控制苯乙烯活性自由基聚合的研究发表于厦门大学。在各类的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9、其中被SCI收录3篇。2007年受聘福建师大有机化学硕士生导师。n李国清,男,副教授,泉州师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19653出生于莆田市涵江区,1980919857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五年制本科,1985至今一直在泉州师范学院任教,担任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和现代材料分析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从事晶体结构化学和环境分析化学研究工作.2000年以来,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5篇被SCI收录,2篇被EI收录。2000年所发表的论文NEt4CoCl3(PPh3)的合成和晶体结构获得泉州市优秀论文一等奖。参加泉州师院第二届教师授课大赛获得全校第二名,第三届教师授课大赛全校

10、第一名,有较扎实的教学基本功。n孙亮先,男,副教授,博士,男,1970年10月8日生。1994年毕业于福建农业大学蜂学系,获学士学位。1995年至1998年在福建农大动科学获家禽遗传育种硕士学位;1999年至2002年在浙江大学获特种经济动物饲养专业博士学位。2002年至2004 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作博士后。2006年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作访问学者。n1998年至今为泉州师院教师,现担任生物系专业副主任,中国养蜂协会蜜蜂专业委员会常委副主任。主要从事基因表达研究和蜜蜂转基因技术研究。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市科技项目3项。已经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SCI 4篇,参与编写学

11、术专著1部。n吴洪,女,教授,1982年1月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化学系,2001.9-2003.1在哈尔滨师范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研究班学习,2006.9-2007.1在天津大学药学院做访问学者。2002年晋升教授。曾在黑龙江省黑河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系、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化学与药学院、福建省泉州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工作。吴洪教授从事教育工作30多年,在高校教学近30年,曾担任物理化学、结构化学、药物分析和天然药物化学及相关实验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从事量子化学研究和药物活性与电子结构构效关系的研究。获得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类抗癌药物构效关系的量子化学研究,并撰写相关研究性论文,在各类的专业

12、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对新药开发提供理论指导。n戴聪杰,男,副教授,生于1966年1月,1988年6月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生物学专业,同年8月分配到泉州师范学院(泉州师范专科学校)工作。2002年6月获得理学硕士学位,2006年6月毕业于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海洋生物学专业,获得理学博士学位。现为泉州师范学院副教授。曾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虾蟹凝集素及其在病害防治中的应用研究(B0410027)”和泉州市科技局重点资助项目“甲壳动物凝集素的分离纯化及抗病原菌活性研究(Z200239)”,并按时进行成果鉴定和结题。目前主持泉州市科技局重点资助项目“抗病排药残新型无公害渔用饲料添加剂的研发(

13、2006N2)”的研究,同时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极高纬海域混合营养鞭毛类及其生态作用研究(40576002)”课题的样品分析工作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亚热带河口海区浮游桡足类卵库生态动力学及其对微进化的影响”课题的种群补充机制的研究工作,参与福建省青年人才创新基金“信号传导因子在对虾免疫过程中的作用(2006F3114)”课题的研究。先后有29篇正式发表,其中8篇学术论文发表在海洋学报、生态学报和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等国内权威期刊上。2.优秀中青年人才情况优秀中青年人才情况n黄周英,女,1965年出生,教授,1984年7月毕业

14、于厦门大学生物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0年度于厦门大学进行研究生课程学习,2004年2月至2005年2月在厦门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2006年8月晋升为教授。长期从事生物学教学及生态毒理方向的研究工作。先后主讲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动物生物学、普通生物学等课程及实验教学。参加省、市、校多项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2006年度获得校优秀科研成果奖。n蔡英卿,男,1962年2月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遗传资源与分子生物学、园艺植物生物技术与遗传育种。2004年7月毕业于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获农学硕士学位;2006年9月至今在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曾主持

15、2项省级课题项目,并参加一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正式发表的论文(独立撰写或第一作者)共计23篇,其中6篇论文正式发表于国家权威刊物上。此外,参编中国三峡出版社出版3本科技著作。n谢进金,男,教授,出生于1965年7月。1986年7月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获理学学士学位。现任泉州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生物专业主任,福建省动物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动物生理生化方向研究,已主持省、市课题3项,现已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3篇被SCI收录。n贤景春,女,教授,内蒙古通辽师范学院毕业。主要研究方向为配位物理化学。泉州师范学院化学专业主任,物理化学重点学科带头人。曾主持参加省

16、、市科研项目各1项,先后有多篇论文发表于各级刊物上n陈延民,男,教授,1964年12月出生,1989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2004年晋升为教授。现在主要承担无机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化学史、精细化学品化学等教学任务,其中无机化学于2005年获福建省精品课程立项。曾主持福建省教育厅和泉州市科技局科研课题各一项,另参与省级课题各一项和市级课题三项,主要从事配位化学、材料化学和水处理技术等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40余篇,其中4篇被SCI收录。1990年编辑出版了实用精细化工概论一部,1991年参加编写EHDP研究与应用。n彭友元,女,博士,副研究员。2004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化学

17、系,获博士学位,2004-2007年先后在复旦大学化学系和法国巴黎十一大学药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长期从事毛细管电泳、仿生电化学传感器、生物芯片和微流控芯片研究。已经在SCI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以第一作者发表的SCI论文已被引用90余次,申请发明专利1项,已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目前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已经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福建省青年创新基金重点项目,获得了国家博士后基金二等资助和上海市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资助,并作为主要人员参与完成863重大课题两项以及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n李裕红,女,博士,生于1969年12月,2004年7月毕业于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

18、得植物学专业污染生态学研究方向的理学博士学位,2005年3月到2008年在厦门大学环境科学研究中心-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污染生态学与分子毒理学研究方向的博士后研究工作,2008.1-2008.5在美国圣迭戈州立大学访学。先后主持2项省级、2项市级科研项的研究工作,并参与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研究课题。此外,先后约50篇学术论文发表在国内外优秀学术期刊上。n谢晓兰,女,博士,生于1964年,讲师。1999年于泉州华侨大学生化与化学工程系获工科硕士,2002年考入厦门大学生命科学院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专业酶学方向博士生,2005年获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生物化学、酶化学的研究工作,已发表30

19、多篇研究论文,7篇被SCI收录。已主持并顺利完成了福建省青年科技人才创新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各一项。目前主持福建省科技重点项目、厦门大学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各一项。n潘仲巍,男,1965年3月生,副教授,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硕士生导师。2004年6月在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分析化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为泉州师范学院分析化学副教授、化学实验中心主任,现主要从事“色谱与分离科学”的研究工作。曾主持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研究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科学技术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目,并参加省科技厅2007 青年人才项目。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8篇,其中3

20、篇发表在SCI源刊物上,8篇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上。n吴文林,男,副教授,生于1969年3月,2006年于厦门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化学于分子生物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天然免疫,铁转运与代谢调控机制研究。现主持福建省青年人才创新基金课题1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员参与国家科研项目2项,已在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十多篇,其中SCI收录4篇,总影响因子15,论文被他引超过30次。申请专利一项。n桑庆亮,男,博士,生于1976年8月。2007年6月毕业于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2002年8月开始于泉州师范学院就职。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子

21、生物学,遗传学。现主持项目,福建省科技厅青年人才项目竹子开花相关基因的克隆(2007F3087),发表SCI论文1篇n瞿波,男,博士,副研究员,1970年2月出生,2001年于北京大学化学学院获得博士学位,2001年6月至2003年4月,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所从事博士后研究。曾主持福建省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4篇。n王芳,女,副教授,生于1969年2月。2006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遗传与细胞研究所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理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有植物分子生物学、小分子药物高通量筛选。先后主持2项省级、1项市级、1项校级科研项目,已在国内外杂志发表20多篇论文,其中3篇发表在S

22、CI杂志上。克隆的基因和启动子已有3项获得自主知识产权。3.人才培养能力人才培养能力n在研究生培养上,本实验室将采取与兄弟院校合作,以联合培养的方式,以所承担着国家、省、市研究课题为内容,培养一批研究生,从而为以后硕士点的申报奠定基础,为研究生的培养积累经验。孙亮先博士已经协助江西农大、山东农大和福建农大培养了硕、博士研究生4名(已毕业)。n在服务社会上,本实验室将采取办班的形式对泉州市的医药和保健品行业的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本地区的医药行业的技术能力。n在学术梯队建设上,本实验室鼓励科研人员申报各级科研课题,在科技攻关中成长成为实验室学术骨干。力争在3年内培养正高5名,副高5名以上。4

23、.稳定和吸引优秀中青年人才的措施稳定和吸引优秀中青年人才的措施n继续提高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鼓励访学。在过去的五年里,先后有12名青年教师攻读硕博士,4名教师进行作博士后研究,3名教师到欧美进行访学研究。完成学业后,这些教师迅速成长成为实验室学术骨干,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基金等多项研究课题。有5名教师到高研究水平实验室进行了访学方向,在科研水平上获得显著提升。n创造条件,积极引进优秀人才。现代生物药学发展日新月异,实验室将不断寻求和吸引优秀人才。在依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已先后引进了6名教授或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拓展了研究领域。在以后的3年里,力争再引进1-3名具有高研究水平的生物制药

24、方面的人才。四、建设规模四、建设规模1.建设经费概算、落实计划建设经费概算、落实计划n目前本实验室拥有实验用房9400平方米,其中研究人员专用研究室用房3319平方米,公共实验室用房6081平方米,实验了楼房装有电梯,办公室基本装有空调。已基本可以满足本实验室的运行需要。n为了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功能,在原有基础上,投资约50万元对实验室作以下改造:建立一个面积为30-40 m2的动物细胞培养室;扩大、改造植物组织培养室;建立一个模式动物饲养室,用于饲养小鼠等实验动物;改造一个面积约30 m2同位素室和暗室。2.实验室各研究单元的构成实验室各研究单元的构成(1)天然产物有效成分分析研究室n分析和纯

25、化福建省主要和特产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分析小分子药物成分的化学结构,协助当地制药公司和保健品生产单位进行原料和成品质量检测。n主要成员:彭友元(博士)、潘中巍(博士)、李国清(副教授)、翁文婷(硕士)、郑志福(实验员)(2)天然药物提取、药物合成及分离技术研究室n天然药物的提取、合成及分离技术的研究n主要成员:许淼清(教授)、瞿波(博士)、贤景春(教授)、陈延民(教授)、刘小英(硕士)、肖春妹(硕士)、李文杰(实验师)(3)药物结构测定和药物构效关系研究室n应用新型结构测定仪器对药物的化学结构进行测定,并应用量子化学计算软件对具有较高药理活性的药物进行构效关系(QSAR)研究,为新药开发提供理论

26、依据。n主要成员:吴洪(教授)、解庆范(副教授)、谢晓兰(博士)、吕凤娇(硕士)、高平章(硕士)、李玲(硕士)n(4)生物反应器研究室n使用新型的生物反应器蜜蜂王浆腺生物反应器技术体系生产有药用价值的蛋白,并用于开发新型保健品;蛋白类新药物的研究和开发。n主要成员:黄周英教授,孙亮先副教授(博士),桑庆亮(博士),谢宪兵(博士),吴文林副教授(博士),陈朝阳高级实验师,柯佳颖(硕士),林鸾(硕士)(5)药理学研究室n从生理、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研究中草药成分、所合成的小分子化合物以及用生物反应器所生产的蛋白类药物的药理机制;协助当地制药公司和保健品生产单位进行新产品的药理学研究。n主要成员:谢进金

27、教授,戴聪杰出教授,谢家华教授,骆传祖教授,李裕红副教授(博士),吴政声高级实验师,陈细香副教授(博士),董乐(6)药用植物栽培研究室n建立了植物组培平台,已经能够建立黄花蒿、兰花等多种植物的组培体系。解决花卉生产和药物生产中的问题,如兰花的营养繁殖系的快速繁殖,用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提高繁殖率;建立黄花蒿的组培体系,提高药物生产中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解决植物的遗传性、生长条件、收获时间等因素对药物材料生产的影响。n主要成员:吴文杰副教授,蔡英卿副教授(博士),蔡建秀副教授,王芳副教授(博士),陈怀宇高级实验师,郑瑞声硕士3.主要购置、配备的仪器、设备(附清单)主要购置、配备的仪器、设备(附清单)

28、n实验室已拥有能满足从事分子生物学和药物化学分析的研究的基本仪器和设备,仪器设备总值7808546.14元,其中精密仪器设备305.4万元。在此基础上,计划添置显微注射工作站、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价值300万元的仪器。详见清单。4.基地或改善配套条件建设、落实情况基地或改善配套条件建设、落实情况n现有附属实验基地2个,包括附属养蜂场、草药种植园。n拟投资50万元对实验基地进行改造,主要包括:建立药用植物育苗温室,投资约35万元;实验蜂场的改造,约7万元;药业植物种质保种园的建设,约8万元。五、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五、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1.实验室运行管理实验室运行管理n分子生物学和药物化学重点实

29、验室将参考和借鉴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开放运行的管理机制,按照“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原则,积极创造条件向校内、国内、国外开放,开展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加强内部管理,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规划指导作用,建立健全各项管理的规章制度,保障实验室有序、高效运行。n本实验室以服务社会造福民众为最终目的,将密切与本地区相关产业的联系,协助企业及时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重视实验室的社会服务功能。寻求与企业密切合作,共同承担科研项目,在科研中为企业培养技术人才。根据企业的需要,定期举办技术培训班。能及时将具有商业潜力的新成果推向企业,使其能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实验室也将为解决三农问题作力所能及的工作,如选培有

30、市场的南药向山区农民推广种植,并提供技术服务。2.仪器设备管理与运用仪器设备管理与运用n制定规范的仪器购买、使用和维修制度,严格执行,强化管理。按照功能将现有仪器按区配置,提供仪器使用率和研究工作效率。在购置大型贵重仪器时,必须严格论证。配备专门的仪器维修人员,保证及时解决实验室运行时发生的仪器故障,确保实验室顺利运行。3.人员聘用与流动人员聘用与流动n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3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0人,教授8人,有博士后研究经历的4人,有留学经历的4人,年龄在50岁以下的占92。固定研究人员以中青年为主体,是一支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学术思想活跃,学风优良、工作勤奋、勇于创新、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

31、。n实验室将邀请国内外高水平研究单位和高校的同行专家做客座研究人员,努力邀请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进行讲学或合作研究,聘请国内外兼职教授,共同申报国内和国际科研项目。积极派出教师赴国内外实验室进行合作研究。4.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n制定规范制度,强化管理。用制度来保障重点实验室的高速健康发展。在依托单位的支持下,重点实验室设主任1名,常委副主任1名,副主任2名。其中专职管理副主任1名,负责实验室日常行政管理与对内对外协调工作。实验室下设5个研究室、1个管理办公室和1个公共仪器室。管理办公室设办公室主任1名,科研秘书1名,工程技术人员12名。分级负责,责任到人。实验室组织管理系统按

32、下图所示模式运行。泉州师范学院泉州师范学院分子生物学与药物化分子生物学与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学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学术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会实验室主任实验室主任室务委员会室务委员会办办公公室室公公共共仪仪器器室室天然产物有效成分天然产物有效成分分析分析研究室研究室生物反应器研究室生物反应器研究室药用植物栽培室药用植物栽培室药理学研究室药理学研究室药物结构测定和药药物结构测定和药物构效关系研究室物构效关系研究室5.开放合作设想开放合作设想(1)多管齐下,吸引高水平客座研究人员 实验室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扩大开放。学校将为客座研究人员配置生活设施齐全的二室一厅客座公寓。为对客座研究人员专门配备指导教师,

33、共同开展实质性的合作研究,使客座人员学有所成。对学有专长的客座研究人员,鼓励其发挥特长,丰富实验室的研究内容、建立起相关的技术平台,促进实验室的发展。加大开放课题数量,加重开放课题投入强度,吸引人才共同攻关。根据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每年设立开放课题数为35项,每项课题资助经费为35万元,对全国公布课题申请指南,加强开放课题申请、审批的透明度,加强研究过程和结题验收的管理,使开放课题收到实效。争取积极创造条件,制订优惠政策,吸引研究者根据本室的研究方向自带课题经费来室做客座研究。(2)承办学术会议,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实验室将积极举办省内、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相关会议。邀请国内外高水平研究单位和高校的同行专家做客座研究人员,邀请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进行讲学或合作研究,聘请国内外兼职教授,共同申报国内和国际科研项目。积极派出教师赴国内外实验室进行合作研究。(3)密切与本地区相关产业的联系。协助企业及时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重视实验室的社会服务功能。寻求与企业密切合作,共同承担科研项目,在科研中为企业培养技术人才。根据企业的需要,定期举办技术培训班。能及时将具有商业潜力的新成果推向企业,使其能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但应该尽量避免知识产权纠纷。实验室也应该为解决三农问题作力所能及的工作,如选培有市场的南药向山区农民推广种植,并提供服务。欢迎各位领导、专家指导!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