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密度住宅规划设计要点

上传人:fgh****35 文档编号:191601817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低密度住宅规划设计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低密度住宅规划设计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国低密度住宅规划设计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中国低密度住宅规划设计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低密度住宅规划设计要点(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国低密度住宅规划设计要点为使低密度住宅建设规范有序和健康发展,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住宅产业商会组织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制订了中国低密度住宅规划设计要点,内容如下: 总则 根据国家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方针,为加快住宅建设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贯彻实施节地、节水、节能、节材的住宅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住宅科技进步及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引进和推广,使低密度住宅建设规范有序和健康发展,带动工业化生产基地和配套生产厂的形成,促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特制订本要点。 低密度住宅的规划设计要认真贯彻节约用地,合理使用土地的基本国策。 低密度住宅的规划设计要认真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节约能源,减

2、少污染和对环境的破坏,与自然共存,创造美好的居住环境。 低密度住宅的规划设计应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满足国家现行相关规范、标准和规程的要求。 低密度住宅的规划设计、建造及部品选用应符合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的有关要求。 本要点是在引进国外先进成熟的规划设计理念,总结国内外低密度住宅建设的经验,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为提高我国低密度住宅规划设计水平而提出的指导性意见。 本要点以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层数及空地率来界定低密度住宅,并将低密度住宅划分为高档独立式住宅()、独立式住宅()、双排式住宅()和联排式住宅()四种类型,以便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规划设计。 术语 低密度住宅:建筑容积率不大于,

3、或者套密度不大于(套平方米),且层数在四层以下的住宅为低密度住宅。套密度是指每平方米住栋总占地面积所拥有的住宅套数。 栋容积率()住栋建筑面积住栋占地面积。住栋占地面积是指本栋住宅所占基地界线以内的面积。 空地率()(住栋占地面积一住栋建筑基底面积)住栋建筑面积。设置空地率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住栋占地面积内有足够的空地。住栋建筑面积乘以空地率即为必须留下的空地。 自有空间():住所附近只供居民自己使用的区域。 公共空间():所有对公众开放的公有场地和设施。 低密度住区规划 基本原则 低密度住区(下称“住区”)是住宅区规划和建设中的一种类 型。住区规划应遵循住宅区规划的一般规定和原则。在合理利用土地

4、和自然资源 的前提下,应配置相应的教育、文化、医疗、购物、休闲、交往等居住生活设 施,满足居住者的需要,以创造舒适、方便、健康、宁静的居住生活环境。 住区规划应坚持和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达到与环境协调共 生的要求。 低密度住区可以成为一个独立住区,也可以是集合式住区中一 个相对完整的部分。 选址 住区的建设场址应选择在符合居住功能要求、市政设施配套或 具备市政设施接口条件的地段,选择在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适宜于建设低密度 住宅的城乡结合部、城市远郊区、卫星城以及中小城镇等地段,优先考虑利用废 弃置换的土地,不占用或尽量少占用耕地。 住区宜选择具有良好植被和小气候环境并适宜于建设的地段, 必须

5、离开地质复杂以及滑坡和洪水侵袭的地段,避免地质灾害。 住区必须避开或远离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地段。 住区应靠近城市轨道交通、快速道路等交通便捷的地段(地 区),所在地段应出行方便,与城市中心区及地区商业中心应有良好的通达性, 但应避免交通、噪声等对住区的干扰。 规划布局 住区应依据其所在气候分区和地理位置,按照相关法规综合考 虑住区的通风、日照、采光。 住区功能分区应明确,公共服务设施应完备,为居民提供教 育、文化、医疗、购物、休闲、交往等设施、创造方便而舒适的居住条件。 住区规划布局应结合地形、地貌,注意保护古树名木和天然植 被,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 住区用地不宜少于公顷,或住宅总套数不宜少于

6、 套,以形成相对完整的社区。 住区中的、类住宅应为每户提供具有可作庭院 绿化的独立的自有空间,类住宅的上层户也应有屋顶作为自由绿化平台。应 保证住区有充分的公共休闲空间。 住区应根据不同的住宅类型(如独立式、双拼式、联排式住宅 等)体现不同的规划布局特点。联排式住宅拼接长度不能超过米或联拼 套。 应妥善协调住区内车行及步行的功能关系,应设置与公共绿化 空间相结合的独立的步行空间,满足居住休憩的需要。 应合理控制建筑密度、容积率、套密度、栋容积率及空地率。 住区规划布局应充分考虑物业管理的需要。 道路与交通 住区道路应与城市道路有较好衔接,方便对外交通。住区内道 路应分级明确,交通组织合理。 车

7、行道路分级应按照顺畅、便捷、避免对居住活动形成干扰的 原则以及住区规模确定,可分为级(干道、宅前路)或级(主干道、次干 道、宅前路)。 住区道路应满足消防、救护、抗灾、避灾等要求。 道路设计应运用设计手段将机动车速度限制在时速公里以 内,以保证人车安全与居住环境的安宁,步行道应营造安全、舒适的人行交通环 境。 为避免行车迂回或对居住活动的干扰,住区宜采用尽端路,尽 端路最长不应超过米。 独立式住宅的停车位不少于车位户(院内露天停车位 按车位计),双拼式住宅与联排式住宅停车位不少于车位户,并 应设置适量的访客停车位。路面停车位尽量靠近住宅后院或侧院。并应避免阻挡 正门入口。采用半封闭或全封闭式车

8、库时应解决废气的排放问题。露天停车位宜 采用透水性铺装。 住宅群体 根据住宅类型确定住区规划的相关指标(如下表): 代号 住宅类型 建筑面积 栋容积率 空地率 套密度 建筑层数 (平方米/套) (far) (osr) (套/1000 (层) 平方米) r1 高档独立式住宅 350 0.35 2.0 1.0 3 r2 独立式住宅 200-350 0.50 1.5 1.5 3 r3 双拼式住宅 180-260 0.55 1.2 2.0 3 r4 联排式住宅 150-200 0.75 0.75 3.5 4 注规模大于平方米套的住宅不在本要点范围内。 注建筑层数是指地面以上的自然层。 注如有公寓式住宅

9、,其总建筑面积不得大于低密度住宅总建筑面积的 ,层数不大于层。 独立式住宅布局必须考虑前后庭院以及与两侧住宅的间距,住 宅前院进深不宜小于米,后院进深不宜小于米,建筑离基地界线左右不宜 小于米,且住宅间距必须满足主要活动空间在当地大寒日连续小时满窗日照 的要求。 混合式住区应分别考虑不同类别住宅区(如低密度住宅区和一 般住宅区)的用地划分与群体组合。 绿地与户外环境 公共绿地与广场应根据住区居住人口规模设置,并控制水体所 占总绿地的比例;应为每个邻里和居住单位提供方便。 住区公共绿地率不宜低于总用地面积的,并尽可能结合 地形地貌,水面应以人工湿地为主。 住区公共广场硬质铺装不应超过广场总面积的

10、,广场应 设置固定座椅和庭院照明。 住区绿地宜以草坪、灌木和乔木相结合的绿化模式为主,乔木 (株)、灌木(株)、草坪(平方米)、绿地(平方米)的比例宜为: :,即在平方米绿地中宜按平方米草坪、株灌木和株乔木混 合配置。 住区公共绿地应由物业公司统一管理,自有庭院绿化提倡个性 化设计。 住区内必须设置道路照明,路灯高度不应大于米,间距不应 超过米,必须采用节能灯。人行道路照明设置应避免炫光和直接照射室内或 行人。 公共服务设施 应根据住区规模、住宅类型、物业管理和便民服务的需要配置 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应配置完善、布局合理,应提前或与住区建设同步 完成,并应避免对居民生活造成干扰。 综合设

11、施配套 住区应优先考虑节能型户式中央空调,供热、采暖应分户计 量,应建立综合布线与卫星传输相结合的智能化系统。 住宅空调机组等所有户外设备必须做隐蔽设计,合理布置冷媒 管线,冷凝水应有组织排放。 住区各类管线设置应进行综合规划,集中布置,住宅应设集中 管井,便于管理和维修。 环境质量保障 应充分考虑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继承和 发扬优秀的文化传统,突出地方特色。 提高住区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声、光、热环境质量,减少噪声 对居住环境的影响,保障居民身心健康。 应采取有效的建筑节能措施,尽可能利用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以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热环境。 结合当地水资源状况和气候特点,制定水环境规划,保证提供 安全、卫生的生活用水、环境绿化用水和娱乐景观用水;综合考虑节水、分质供 水、雨水利用及水回用措施。 实行垃圾分类收集、清运,进行必要的处理、处置和综合利 用。 住宅的安全防范应采取智能监控等措施,禁止在窗外安装防护 栅栏。 住宅前院应尽量开敞,若设置围栏,以种植植物绿篱为宜。 技术经济指标 住区技术经济指标应包括用地平衡表和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住区技术经济指标的内容和计算方法应符合城市居住区规 划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以及本要点条的规 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