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三单元表格教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91493443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343.4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三单元表格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三单元表格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三单元表格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三单元表格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三单元表格教案(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 单元名称第三单元计划教材分析本单元以“童年趣事”为主题,通过学习四篇富有童心童趣的课文,有的写儿童成长的历程,有的写童年生活的快乐,这些文章不仅引发了孩子们的联想与共鸣,还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重温儿时旧梦中愉快的学习相应的语文知识。阅读时,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特点,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回顾成长的历程。体验一下成长的快乐。教学重点 1.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道理。2.能抓住重点词语、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及内在精神。学情分析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内在精神。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并乐于与人交流。

2、教学目标 1.认识 22 个生字,会写27 个生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2.理解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内在精神。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文,背诵文中精彩语段。4.引导学生回顾成长的历程,体验成长的快乐。5.激发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乐于写自己的童年趣事。课时分配捅了马蜂窝 2课时渡河少年 2课时快乐读书屋 2课时能说会写 3课时语文七色光 2课时2 课 题5 捅了马蜂窝总课时数备课时间授课时间课 型主备教师许艳复备教师张亚丽审核人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作者在童年时代经历过的一件难忘而深刻的趣事。即“我”七岁随爷爷、爸爸去打野鸭时,出于虚荣心的驱使,为了在村里孩子的面前证实自

3、己的勇敢,逞强好胜,用长竹竿捅了马蜂窝,结果被马蜂蛰伤,脸肿得变了形。文章意在赞扬童心无忌,童趣纯真。同时让学生懂得做事不要冲动,要冷静,不要逞强好胜,要考虑事情的后果。教学重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明白课文所揭示的道理:遇事不要冲动,要冷静,要考虑事情的后果,不要逞强好胜。学情分析教学难点根据课文内容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教学目标1.通过“我”打猎途中捅了马蜂窝的故事,让学生懂得做事不要冲动,要冷静,不要逞强好胜,要考虑到事情的危险性。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认识 5 个生字,会写14 个生字。教学准备教学过程集体备课二次备课第一课时预习设计1搜集有关马蜂的资料

4、或图片,了解有关马蜂的一些知识。2请认真的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3请找出“发现马蜂窝,捅了马蜂窝的过程和捅了马蜂窝的结果”的相应段落。4把你感兴趣的段落有感情的读一读或表演一下。3 一、谈话导入板书:马蜂谁来汇报一下你昨天搜集的有关马蜂的一些资料。(学生汇报,教师可适当补充。)作者在年幼的时候,可没有同学们懂得这么多,所以他做了一件令他终身难忘的事情。(板书:捅了马蜂窝)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尝试指导1各小组代表汇报读文,然后交流易读错的字音。2你能按照故事的发展过程,给课文划分段落吗?学生交流预习设计中的3,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单独成段,共分四个段落。3学习第二部分“我”是怎样发现马蜂窝的呢

5、?孩子们有哪些怪异的行为?从中可以看出什么?(“尖叫”“转身逃走”可以看出孩子们的恐惧。)试着有感情的读一读。还通过哪处描写看出孩子们对马蜂的恐惧?(他们嗡嗡的从孩子头上飞过时,孩子们赶紧蹲下,用衣袖捂住脸。)4学习第三部分(1)这群孩子对“我”是什么态度?从哪里看出来的?语言:你把枪拿来,朝马蜂窝放一枪!嗤!他哪来的枪啊?-用竿子捅吧!谁谁?-除了你,还有谁?动作行为:推了我一下踢长杆子做鬼脸指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小作者的怒火已经被这些孩子点燃了,看他此刻是怎么想的?(小黑板出示)谁来读?我?我不敢?我是来打猎的!我可不是胆小鬼!我敢。我是来打猎的!我可不是胆小鬼!读起来有什么区别?(

6、原文的语气能感觉到作者更不服气)谁4 再来读一读?(2)此时如果是你面对这些孩子们,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当时年仅7 岁的我被激怒之后,又是怎么做的呢?(3)“我”的举动引来了什么样的后果?请结合书中的插图,说一说当时的情景。(孩子们逃了,马蜂窝“爆炸”了,我被蜇了。)体会当时的场面描写,同时引导村里孩子的做法虽然很过分,但他们搞的还是孩子似的恶作剧,并无恶意。(4)“我”被蛰得怎么样?此时的我又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他更恨自己?(感受作者在做错事后,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的做法。从而引导孩子,只有在生活中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才能成长。)三、总结全文 1文中的“我”明明知道捅马蜂窝是危险的,为什么还要去捅

7、呢?2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各种突发状况,这时候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考虑到事情的后果,不要让冲动战胜了理智,避免自己和他人受到伤害。第二课时一、直接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五课(板书:捅了马蜂窝)。二、识写生字1.卡片出示词语,指生认读。2.学写生字3.重点指导书写“逛檐 橙 既”等字的书写。4.独立完成自选词语填空,然后交流要求:从文中选取新鲜的词语,并用所选取的词语说一句话。三、积累内化1.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然后尝试表演。汇报表演。其他学生评价表演的语气、动作神态是否符合课文中所写的情景。2.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过和作者一样的经历吗?鼓励学生5 畅谈。四、拓展延伸 1学生阅读小学语文阅

8、读资源中的相关文章。2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并让父母帮助回忆童年发生的趣事。板书设计:发现马蜂窝自尊受伤遇事要冷静捅了马蜂窝捅马蜂窝要考虑后果狼狈逃命(在反思中成长)结果被蛰教学反思6 课 题6 渡河少年总课时数备课时间授课时间课 型主备教师许艳复备教师张亚丽审核人教学重点体会文中描绘的景物,感受语言的优美。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及内在精神。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描述的景象,感受语言的优美。2抓住文中重点词句,体会“奇葩、倔强、滑”等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3结合文中描写少年渡河的有关语句,体会少年的倔强个性。4学习渡河少年执着向上

9、,永不退缩,勇敢自信的精神。教学准备主题图教学过程集体备课二次备课第一课时预习设计 1.读做到正确,流利。2.画把文中的生字新词用笔标出来。3.查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查字典解决。4.想课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概括时最好用上“因为-所以-最后-”这样的关联词。)一、质疑导入1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2提问: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问:这个少年是谁?为什么要渡河?他是怎样渡河的?)3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课文,走近渡河少年。二、检测预习,整体感知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2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尝试给课文分段。7 三、品读感悟,体会内涵 1谁来说说本文的少年

10、是一个什么样的少年?你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吗?(倔强)2作者是通过少年的哪些具体表现感受到“倔强”的呢?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画出相关的句子。然后在组内交流。组织交流,重点引导。出示句子:少年两眼瞪得溜圆-一下滑进了河里。(1)读一读,这是怎样的一种神态,你能表演一下吗?(2)通过这种神情,你能猜到此时的少年在想些什么吗?结合 1 4 自然段想想。(3)怎样朗读才能表现出少年的倔强呢?(把动词读的稍重一些)谁来试一试?评价,再读。小结:刚才通过对少年神态的描写,同学们能抓住关键词谈感受,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谁还能抓住哪些关键词来谈谈少年的倔强?(理解使劲别过去)作者通过对少年的神态和动

11、作描写,让我们认识了这个倔强的少年,以后我们在写作时,也要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3少年的种种表现,不尽感染了我们,也感染了坐在船上的作者,一股同情的潮水从他心头漫过,使他不由的发出赞叹(好一朵开在浪花从中的奇葩!好一个倔强的少年!)(1)理解“奇葩”。(2)作者为什么赞叹少年是开在浪花丛中的又奇又美的花呢?你能找到原因吗?(3)出示句子,指导朗读。4就是这位倔强的少年,以后只要上学放学,都坚持不懈地在河里游来游去,最后从小河游向大海,成为一名游泳健将。你们知道吗?成功以后的少年还给老人写过一封信,说老人是他的启蒙教练,猜猜他会在信里写些什么?四、总结学完这课你有哪些感受?你

12、还学到了哪些阅读、写作方法?8 第二课时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二、感悟老人的情感变化 1面对这个少年,文中几次提到老人呢?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来。(1)“没钱做什么船,笑话!”(2)“孩子,上船,快上船!”(3)“上船吧别冻坏了。钱一分也不要。”2你能从这三句话中感受到老人的情感变化吗?你能读出这种情感变化吗?3从老人的话中,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少年的倔强。三、再读课文,感受人物特点。四、识字、写字。(1)认读字中注意“葩”“蕊”的读音。(2)会写 13 个字。注意“蒙”不要丢掉中间的小横。“游”右下是子。“哀”的第一个撇要从中心处起笔。五、背诵课文1012 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尝试背诵。六、作业

13、1 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说说把什么比作什么。2 把自己比作渡河少年给老人写一封信。板书设计:倔强的性格渡河少年(神态动作)游泳健将顽强的毅力教学反思9 课 题做毽子总课时数备课时间授课时间课 型主备教师许艳复备教师张亚丽审核人教学重点了解做毽子的方法,从中体会到自己动手做毽子的乐趣。教学难点体会自己动手做毽子的乐趣。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了解作者小时候做毽子的方法、步骤。体会那个时代孩子的乐趣和纯真的情感。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认识本课5 个生字。教学准备准备一个做好的毽子。教学过程集体备课二次备课预习设计: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解决。2了

14、解做毽子的方法和步骤。一、激趣导入。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毽子)大家爱踢毽子吗?想不想亲自动手做一个呀?让我们走进今天的“快乐读书屋”吧!二、反馈预习(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组内交流做毽子的步骤。(2)小组内互读,有疑问的地方标在书上。三、结合实物,理解课文。(1)出示毽子,引导学生通过读、议、画的方式,明确毽子是如何做出来的,什么样的毽子既美观又好踢。(2)、学生自由汇报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师生共同解决。(3)在做毽子的过程中,作者感受到了哪些乐趣?4拓展延伸。生活中你会做什么游戏用具,是怎样制作的,有哪些乐趣?10 5检查识字。“粘”是多音字:zh n,粘贴;n

15、i n,同“黏”。推荐作业。()回家自己或者和亲人一起制作一个毽子。(其他游戏用具也可以。)()用自己制作的游戏用具和同学或亲人游戏,共同感受活动的乐趣。板书设计:选材料动手做做毽子选好毛很关键自己做乐趣多教学反思11 课 题读不完的大书总课时数备课时间授课时间课 型主备教师许艳复备教师张亚丽审核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明白大自然里有无穷的奥秘和极大的学问,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的道理。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过程集体备课二次备课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有一本书很大,读也读不完,这是什么呢?(大自然)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共同走进今天的“

16、快乐读书五”,从书中感受大自然,一起寻找答案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同时标出自然段。2出示生字、容易读错的词语,检查读音。3 教师询问在读的过程中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学生讨论解决。4同桌分自然段互读课文,要求互相正音,对方读得不流利的地方,请他再读一遍。三、自读自悟,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看看从文中你读懂了什么?品读赏析课件出示:大自然的鸟语花香。请同学看后互相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互读、互听、互学中读好描写优美景色的段落,通过朗读体会孩子在大自然中玩耍的愉悦心情。2方法指导:这篇课文作者是怎样

17、表达“趣”的?采用了什么12 修辞方法,找出来。读了课文,有什么感想,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3拓展延伸你见过大自然的哪些景象?你享受过大自然带给你的快乐吗?说说你的感受。四识记生字1同桌互相检查识字情况。2指名读要认的字。五总结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板书设计教后反思13 课 题编一出小剧演一演总课时数备课时间授课时间课 型主备教师许艳复备教师张亚丽审核人教学重点根据具体情境合理想象图上人物的对话内容。教学难点能把身边相似事件编成小剧本,并表演出来。重点是采取适当的方式,运用恰当的语言来化解矛盾。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有顺序地观察图意,并能完整清楚地叙述出来。2.引导学生联系身

18、边相似事情,以小组为单位编个课本剧,合理分配角色表演出来。3.培养学生采取合适的方法、运用恰当的语言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矛盾的能力。教学过程集体备课二次备课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在这个大千世界中,人与人之间难免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发生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发生争执,吵架,那么当矛盾发生时,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呢?我们来看看书中的俩个小朋友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二、创设情景,引出话题。(一)出示插图和说话要求的前两句,使学生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1.同桌讨论,自由练说。同桌之间相互补充,把图上内容说清楚,说完整。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人物心理,选择适当对话并表达出来。2.全班交流,大家评议。(插图描绘的是

19、两个小朋友打架之后分别去找哥哥、姐姐告状,哥哥、姐姐领着他们相对方道歉,然后大家一起愉快地玩游戏的情景。)3.如果我们把图中的故事演一演,怎样才能演的形象、逼真呢?(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4.找表演好的学生尝试表演,全班评议。14(二)在你身边也曾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吧?选择一件事,以小组为单位,编个小剧本,分角色练一练。1.小组交流,充分练说。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怎样才能把事情演得生动。2.全班表演,师生评议。3.引导学生有依据的评价优胜小组。4.评一评哪个表演小组处理矛盾的方法最好。三、总结:朋友之间闹矛盾是很正常的,不同的人交流接触的时候,难免会产生一些摩擦,只要我们知道

20、如何正确地处理矛盾,朋友便还是朋友,友谊仍然能够继续!处理朋友之间的矛盾,很简单,我们首先要记住一条:只要你肯妥协,给对方一次机会,矛盾不难化解!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5 课 题童年的回忆总课时数备课时间授课时间课 型主备教师许艳复备教师张亚丽审核人教学重点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学难点能把有趣的地方作为重点,写具体,写生动。教学目标1.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生动。2.突出一个“趣”字,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现个性化,内容要真实。3培养学生感受童年的欢乐和情趣。教学过程集体备课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美好的童年,你也许曾经在小溪边垂钓,也许在公园里观察捉蝴蝶

21、,也许你在大自然中描绘过美丽的图画,今天,老师就与同学们一起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情,然后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二、明确要求,指导写作。(1)读题目,明确本次习作为命题作文。(2)指名读习作要求,思考这次习作给我们提出了几点要求。板书:童年的回忆写事(事情经过)时间、地点、活动的过程、结果。抓重点(趣)写自己内心地感受。三、构思写作,口头叙述。(1)拿出你童年时的照片或者玩具,回忆自己童年中最有趣的一件事情,讲给小组内的同学们听。引导学生选材要广,必须是自己亲身经历的。(2)把自己的童年趣事讲给全班听,展开评价,注意评价依据应围绕板书内容。(学生可以把“趣事”完整叙述,也可以选择

22、精彩部分讲给大家听。)四、动笔写,教师巡视。16(1)学生把自己刚才的构思内容写下来。(2)在教师巡视中,对于极少数习作方面存在问题的同学适时降低要求,可以先写出“趣事”的重点部分,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就行。五、小结: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五、朗读欣赏、评比奖励。(1)写完找学生在全班朗读,引导学生展开评议,注意围绕重点进行评价。主要找出优点,可以婉转提出不足。(2)学生自己修改,在查漏补缺中完善自己的作文。第二课时一、朗读习作,评议修改。学生完成习作草稿后,各自朗读一遍,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议修改。二、文后修改。1.结合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以表扬为主,哪怕是一句话或者一个好词语用得好,都要进行表

23、扬,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2.出示两篇作文:一篇佳作,出示佳作欣赏,学习写法。一篇带有共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作文中出现的共性问三、修改作文。四、誊写作文。教后反思17 课 题简便计算(P43/例 3)总课时数备课时间授课时间课 型主备教师许艳复备教师张亚丽审核人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简便运算的算理且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自己得出简便算法,且能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教学目标1通过解答实际的问题理解除法简便运算的算理。2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得出除法简便运算的方法。3能用得出来的方法进行正确地计算。4通过自己观察、猜测、验证得出简便运算的方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学准备主题图教学过程集体备课二次

24、备课一、问题设计1.谈话:我们前几课所学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复习旧知)2.能举个例子吗?(生举例)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我们来看看这个应用题是不是这样的情况呢?一共有 25 个小组,每个小组种了5 棵树苗。购买树苗花了1250元,每棵树苗多少钱?小组讨论汇报。预设:(1)125025 5 (2)1250(25 5)=505 =125025=10(克)=10(克)二、展开交流1.观察两种解法的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2.猜测:根据 1250255=1250(255)你有什么想说的?生发表意见:“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等于这个数连续除以积里的各个因数。”3.验证:是不是所有的算式都这样呢?

25、你能举几个例子来验证吗?生举例子验证得出我们所观察出来的是正确的。4.用处:我们所观察出来并经过验证的规律有什么用呢?可以18 使一些除法计算简便。三、巩固应用1.用上面的规律算一算。28035 36045独立做、个别板演。预设:(可能有这样不同的意见)28035 280 35 36045 36045=28057=28075=36059=36095=567 =405 =729 =405=8 =8 =8 =8 解决策略:(1)全班交流:板演的自己的想法。(2)追问:比较这几种解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呢?用这样的方法来做跟以前的比,在做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想说的呢?针对上面的这几种做法你还有什么想说呢?(得

26、出:分的时候怎么简便就怎么分)2.用简便方法计算。540(94)620 52 420(146)270 452 独立做、个别板演。四、作业:43 页做一做1 题、2 题。五、小结:今天学了什么?采用怎样的简便方法?是不是所有的这样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都可采用这样的方法计算呢?(两位数可以分解成两个一位数相乘时)像这样的题目除数是两位数时可以分解成两个一位数相乘时有时这样计算比较简便。板书设计:简便计算1250255 1250(25 5)=505 =125025=10(克)=10(克)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等于这个数连续除以积里的各个因数。教后反思19 课 题简便计算(P44/例 4 两个数相乘的

27、乘法中的简便计算)总课时数备课时间授课时间课 型主备教师许艳复备教师张亚丽审核人教学重点简便算法的算理。把一个两位数改成两个合适的一位数相乘的方法。教学难点简便算法的算理。教学目标1.学生理解和掌握把一个数乘两位数,改成连续乘两个一位数的简便算法。2.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教学准备主题图教学过程集体备课二次备课一、导入口算 1230 1820 2440 1540 15=()()24=()()30=()()36=()()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出示例 4 主题图自学提示:1.什么是“一打”?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一打”表示 12 个)2.观察主题图,独立解决题

28、目中的问题。3.汇报讨论结果,你是用什么办法解决的,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并板演。预设:1.直接计算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想到。2.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的因数改成了两个一位数相乘的形式,或者把其中的一个因数改成了两个数相除的形式,然后变成乘除混合运算,可以任意交换位置进行简便计算。会有极少部分的学生想到。算式:(1)25 12=300(元)(2)1225 =(34)25 =3(254)20 =3100 =300(元)(3)1225 =12(1004)=121004 =12004 =300(元)解决策略:(1)学生不理解的算法教师适时的引导。(2)引导学生观察三个算式及解决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在以后的解题

29、过程中,你能应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吗?根据主题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全班交流。教师要注意学生在简算过程中,是否正确地采用了简便计算的方法。三、巩固练习88125 256 12516 150252 245 2 36 99 210042 四、作业:练习八1 题、2 题。五、学生谈收获,小结重点及应该注意的问题。板书设计:简便计算12 25 1225 =(34)25 =12(1004)=3(254)=121004 =3 100 =1200 4=300(元)=300(元)。教后反思21 课 题简便计算(P45/例 5 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总课时数备课时间授课时间课 型主备教师许艳复备教师张亚丽

30、审核人教学重点简便算法的算理。把一个两位数改成两个合适的一位数相乘的方法。教学难点简便算法的算理。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练学生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2.运用简便方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教学准备主题图教学过程集体备课二次备课一、主题图引入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请你们根据图中的条件与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看看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巡视指导。汇报:预设:1.在按月计算的过程中,运用了乘法分配律。2.按周计算的思路不难理解,但计数一共有多少周比较容易出错。(1)312+302+26 =(31+30)2+26 =612+26 =122+26 =148(天)(2)721+1 =147+1 =148(

31、天)解决策略:1.可以让同桌互相指着月历边点、边数。2.可以请能正确计数的同学介绍自己是怎样数的。22 根据主题图的数据你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独立解答。解答后小组互相交流。说说自己完成的是哪个问题,怎样解决的?有没有用到运算定律,怎样运用的?三、巩固练习1.基础题:99 38+38 1723-23 7 2.练习八 4 题、5 题。四、作业:练习八 6 题、7 题、8 题。五、学生谈收获及应该注意的问题。谈谈在今天的学习后,你对运算定律的应用又有了什么样的认识和感受。板书设计:简便计算 31 2+302+26 721+1 =(31+30)2+2

32、6 =147+1=612+26 =148(天)=122+26=148(天)教后反思23 课 题营养午餐(P48P49 的内容)总课时数备课时间授课时间课 型主备教师陈茂芳复备教师张亚丽审核人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整理数据、利用数据的能力。理解“不低于、不超过”的含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整理数据、利用数据的能力。教学目标1.能根据需要灵活运用口算、估算的方法或利用计算器进行口算。2.培养学生从繁杂的数据中获取所需要信息的能力。3.培养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能力。教学准备主题图教学过程集体备课二次备课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学校为方便学生就餐特开设了学校餐厅,提供了一些菜,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33、出示三种午餐菜谱)二、创设情境,开展活动1点菜;师:“你想吃哪些菜呢?可以选择其中的三种,直接在它们的编号上做记号,点好的可以向我示意。”师:你在点菜时,考虑得比较多的是什么?(请学生口答)师:大部分同学在点菜时,都是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喜好点的菜。服务员告诉我们这家菜馆正推出一个特色服务,向每位顾客提供一份家常的营养成分表。(出示:成分表。)你从中获得那些信息?(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畅所欲言)师:请你利用这张营养成表,估计一下你刚才点的三道菜的热量总和、脂肪总和和蛋白质总和分别是多少?(请学生说说三道菜的营养总和。教师要相机板书。)师:那我们点的菜是否符合营养学标准呢?(出示营养专家的提示)2了解

34、营养成分。师:营养学家的话中“不低于”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的?24 能举个例子吗?“不超过”呢?师:热量对我们有什么用处(热量除了给人在从事运动,日常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外,同样也提供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血液循环,呼吸,消化吸收等等)。师:脂肪呢?(脂肪食入以后通过代谢转化为热量供人体使用,或转化为体脂存储于脂肪细胞中。当摄入的热量过多,长期超过人体活动所消耗的热能时,多余的热能将转化为体内脂肪,存储于脂肪细胞中。)师:蛋白质呢?(它能使我们具有抵抗力,少生病。)3科学配菜。适时指导:如果你的配菜方案不符合标准,准备怎样调整?(将超标的调低,将不足的调高。)(教师以其中的一个方案为例进行

35、指导)4实践活动。(1)提出分组讨论问题:如果让你搭配,你能配出多少种合格的午餐菜肴来?(2)分组讨论。(3)请各组派代表汇报小组的讨论结果,本小组其他成员适当补充。各小组要相互学习、相互讨论。(4)师生共同分析总结,给出解答。(不必要求学生列出所有的搭配方案。)师:从统计结果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如:蔬菜点得多的方案,脂肪含量较底;晕菜点得多的方案脂肪含量接近50 克;热量一般都在3200 千焦以上、)小结板书:晕素搭配,营养均衡。5调查统计(1)分发事先准备好的调查问卷,请各组同学根据上表,在全部的方案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5 种方案。(2)分发统计表格,请各小组统计分析后填写。(3)师生根据

36、调查统计的信息,共同分析讨论,得出全班同学最喜爱的五种搭配方案。25(4)展示统计信息,请同学根据上面展示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a.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绘制出复式条形统计图吗?b.哪一种搭配获取的蛋白质最多?(教师从数学思想方法方面给学生以启示。)(5)教师巡视班级,了解学生的调查统计情况及相关的统计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给予相应的指导。(6)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一段时间后,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引导学生相互讨论,给出问题的解答。三、思考题了解一下班上偏胖或偏瘦同学的饮食习惯,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四、全课总结:同学,通过今天学习你想说些什么?大家可以在课后通过其他方法获得更多的有关事物营养成分的知识,为自己搭配更为丰富的营养午餐。板书设计:营养午餐晕素搭配,营养均衡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