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密度与心率的案例分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91489339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69.7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体育课密度与心率的案例分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体育课密度与心率的案例分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体育课密度与心率的案例分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体育课密度与心率的案例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课密度与心率的案例分(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体育课密度与心率的案例分析北仑中学余彩霞徐虹沈银燕周金娥摘要:本文通过对高一年级女生篮球模块运球单元第二课时运球急停急起教学过程的课堂实践中的课的密度和心率的分析,运用课堂实录、文献资料法、数理分析法等方法来探讨最有效地利用上课时间,检查每节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不断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关键词:密度 心率案例分析1.前言:体育课的密度分为综合密度和专项密度两种。综合密度(也称一般密度)是指一节课中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它和课的运动负荷有密切联系。体育课的生理负荷是指课中学生从事运动动作练习的量和强度对机体的刺激程度。它反映学生的生理变化。检查和评定课的运动负荷

2、,一般用教师观察、学生自我感觉以及生理测量等方法。用心率测量运动负荷,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有人经过分析研究认为,在中国的体育课上,学生的平均心率以如下数字为宜:小学120130 次分;初中 130140 次分;高中(女)130140 次分,高中(男)130150 次分。在日本有人认为,中小学生体育课的平均心率以每分钟130170 次为宜每分钟 130 次以下属于小运动负荷。达到170 次,学生就会感到非常疲劳。如果心率在130 次以上的练习不到1/3,就显得没有生气,如果占 1/2,学生就非常兴奋,学习情绪较高。本文通过对 高一年级女生篮球模块运球单元第二课时运球急停急起教学过程的课堂实践中的课

3、的密度和心率的分析,运用课堂实录、文献资料法、数理分析法等方法来探讨最有效地利用上课时间,检查每节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不断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研究对象与方法:选择身体素质中等的一位女生作为被测对象,一人测密度,一人测脉搏,一人记录,三人合作进行。密度测定工具是秒表。测定从上课铃响到下课为止,将各项活动的时间全部记录下来。上课及开表,出现五项活动转换时即按暂停键,报告该项活动结束时间,再按返回正常走表状态,以此类推至下课。心率测定工具为秒表。测定方法:课前2 分钟一次脉搏,课中通常是练习前后与定时2 分钟测相结合的方法,测定次数 22 次,每次测定10 秒。测定时尽量不影响正

4、常的教学活动,及时登记入表,课后了解被测者学生的自我感觉。课堂实录及教学设计请详见附件1 和附件 2。3.研究结果与分析3.1 经过测量,得到本课课堂测量记录表如下:表 1 体育课一般课密度测量和心率测量记录表学校:北仑中学年级:高二女生受测者:王宁测定时间:2011.3.2 天气:晴朗上课教师:徐虹测定者:余彩霞、周金娥记录者:沈银燕部顺序教学活动内容分类(单位:秒)活动该活该 活备注分及教学辅助活动指导讲解示范组织措施自练,讨论互助学生休息实际练习不合理结束时间(min.s)动继续时间(min.s)动 结束 时心率(10s)准备部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课前课铃响整队、报告人数宣布课的内容组织分球学生拿球讲解绕场运球学生绕着场地进行运球 2 圈后组织准备操队形压指、肩绕环、腹背运动、膝关节绕环、踝腕关节绕换教师拿球指导学生拿球拨球、单手转球、球腰部绕环、胯下 8 字绕换示范学生练习胯下8 字绕球、三绕球S 形转球示范S 形学生练习80 10 15 10 10 10 40 20 10 12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50 5 5 00.05 01.25 02.05 02.15 02.35 02.50 04.50 05.00 05.30 06.

6、00 06.30 07.00 07.30 07.35 07.45 08.15 08.45 09.15 09.25 9.55 10.25 10.35 11.25 0.05 0.40 1.20.0.10 0.20 0.15 2.00 0.10 0.30 0.30 0.30 0.30 0.30 0.05 0.10 0.30 0.30 0.30 0.10 0.30 0.30 0.10 0.50 13 13 13 22 18 21 基本部分25 26 27 28 29 30 学生原地高低运球展示,师生互评,学生温习高低运球。教师示范讲解本课新授的急停急起动作组织调整队形学生听哨声练习等待练习教师纠错学生

7、继续练习45 25 90 30 35 30 12.55 13.30 14.15 14.40 15.10 15.40 1.30 0.35 0.45 0.25 0.30 0.30 22 24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等待练习组织队伍调动学生队伍调动理解错误讲解示范看目标线跨步急停急起等待练习讲解示范学生自主练习教师讲解示范看教师的手势做运球急停急起的练习(争做文明交通人)2 次等待练习 2 次讲解木头人游戏规则调整队伍分组讨论分组游戏:木头人组内学生展示,帮助讨论提高教师讲

8、解两次运球、走步等违例知识调整队伍运球接力第1 次等待教师教师讲解运球接力第2 次等待60 60 30 30 60 90 10 60 30 30 60 30 30 40 145 55 110 70 35 150 60 200 40 45 50 16.40 17.15 17.55 18.55 19.45 20.45 23.15 25.40 26.10 27.10 27.40 28.40 29.35 30.35 31.05 31.35 34.55 35.25 36.55 37.25 38.05 39.55 40.05 40.50 42.00 1.00 0.35 0.40 1.00 0.50 1.0

9、0 2.30 2.25 0.30 1.00 0.30 1.00 0.55 1.00 0.30 0.30 3.20 0.30 1.30 0.30 0.40 1.50 0.10 0.45 1.10 21 25 21 26 21 26 26 21 27 24 27 25 28 结束部分56 57 58 59 60 队伍调动讲解示范学生练习自我小结解散下课课后 5 分钟20 20 50 90 42.20 42.40 44.10 45.00 45.00 50.00 0.20 0.20 1.30 0.50 24 21 16 13 总计2700(秒)540 235 260 450 1155 60 3.2 密

10、度测定后的统计与分析3.2.1 根据所测定的(表1)中的数据,按照课的顺序,分别用后一项活动结束时间减去前一项活动结束时间,让后将各项活动时间分别相加。最后,计算出各专项密度和一般密度。所测数据,统计如下:图 1 体育课密度饼形统计图体育课密度饼形统计图示范指导讲解20.00%组织措施8.70%自练,讨论互助9.63%学生休息16.67%实际练习42.78%不合理2.22%指导讲解 示范组织措施 自练,讨论互助 学生休息 实际练习 不合理 3.2.2 将本课的各项分类密度与我国体育课密度进行比较分析如下:表 2 本课分类密度与我国体育课密度范围对比各项分类密度本课的密度我国体育课密度范围课的练

11、习密度1155/2700=42.78%30-50%学生休息密度450/2700=16.67%12-25%讲解示范密度540/2700=20.00%15-20%组织措施密度235/2700=8.70%10-15%观察讨论互助密度260/2700=9.63%5-15%不合理密度60/2700=2.22%0-5%从表 2 中可以看出,本课的各项密度都在数据规定的范围之内。因为课的内容是篮球的急停急起运球,场地是综合训练馆,人数是40 人。每人一球,气候晴朗适宜运动。条件都比较好。所占比重合适,合理。3.3 心率测定后的统计与分析:根据表 1,分别把所测数据,换算成每分钟心率,再绘制心率变化曲线图如图

12、2:图 2 体育课心率变化测定图(1)平均心率(2)心率变化曲线心率次/分体育课心率变化测定图(2)(1)788490126144168150162144162126156126156126 15012614413212610813278平均心率 136 次/分150(min)20019018017016014013012011010090807022 24 26 28 30 32 34 36 38 40 42 44 45 2 4222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经过计算后得知:平均心率=课内测定的心率相加/课内测定的次数(78+132+108+126+132+1

13、44+126+150+126+156+126+156+156+126+162+144+162+150+168+144+126+90)/22=136 次/分,136 次/分心率符合高中女生1355 次/分。生理负荷变化变化过程属于齿峰型,且高峰偏后型。本心率变化曲线有利于增进学生健康,同时有助于学习掌握体育知识技能,休息间歇也合理,课后心率恢复情况正常,学生的自我感觉也很好。3.4 密度与心率的关系分析3.4.1 体育课的生理负荷是指课中学生从事运动动作练习的量和强度对机体刺激程度。生理负荷包括内部数据与外部数据两个层面。从本课的实践与一系列的数据,引起我们思考:学生练习的次数、总时间、总距离、

14、练习密度、强度是外部数据;例如徐老师在条件允许的请况下,给学生每人一球,来增加练习的次数,并且能在多功能体育馆内合理利用场地进行练习,在队伍的调动上也是事先安排,口令准确,尽量减少了多余的队伍调动,从而节省时间来增加练习次数。休息的时间也比较合理,两排一换,轮流练习,当学生有点累时,能灵活的调节休息时间,让第 1 排学生运球5 米以后第二排在准备跟上运球。所以课的节奏卡的很好。3.4.2 内部数据是从事体育时机体在心率、血压等方面的变化。从心率的曲线可以看出,心率最高出现在最后的运球接力时。当学生休息的时间稍微长点时,学生心率就开始降低的多点。所以两者具有因果关系,外部数据是因,内部数据时果,

15、一般成正比关系,即外部数据越大,内部数据也越大。但是相同的外部数据对于不同的个体,对于同一个体所处的不同阶段,内部数据也很可能是不一致的。3.4.3 由以上案例可以看出生理负荷的大小不仅与负荷过程相关,而且与休息的量和恢复的强度相关。休息的量是负荷后休息实际那的长短,恢复的强度是休息间歇时间内,机体恢复的水平。体育课的负荷安排合理与否,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健康和体质,也直接影响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效果。4.结论与建议:生理负荷的安排与调节,一般应由小到大,逐渐增加,大中小强度负荷合理交替,到课的结束部分,应逐渐下降生理负荷,以促使恢复到相对安静的状态。由上总结以后我们对课的生理负荷具体要求

16、如下:4.1 要根据不同课的类型和教学目标安排生理负荷。由于课的类型和教学目标不同,生理负荷的安排也不同,相同教材的新授课与复习课安排不同,通常复习课的生理负荷应大一些。4.2 要根据课的性质来合理安排生理负荷。静力性的体操题材教材与动力性、速度型题材的生理负荷大小与过程有着明显的差异。4.3 生理负荷的强度与过程的安排应符合学生的年龄、性别及身体发展水平。4.4 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所安排的量也应该有所不同。如全班教学、分组轮换与分组不轮换等。4.5 考虑作息制度。要考虑体育课安排的时间,以及与前后课次的关系。4.6 要考虑季节气候的变化和场地器材条件。5.参考文献:【1】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

17、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年 6 月第 1 版附件 1:篮球模块运球单元第二课时运球急停急起一、课的设计与构思本次课的设计始终围绕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个中心,以健康为第一的指导思想。发展学生个性和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以及自我评价,合作探究,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为指导思想。篮球运球急停急起是高中篮球模块教学运球单元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行进间运球的基础上,本课主要通过复习原地高低运球、学习运球急停急起来提高学生控制球能力和运球技术,为学生今后在比赛和课余活动中熟练运用起到积极的作用。课前互动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提

18、前热身。准备部分通过熟悉球性、游戏的练习,来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刺激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为主教材的学习进行导入铺垫。基本部分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和手段以及技术的层层导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掌握运球急停急起的技术动作。在学练游戏比赛中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团结协作的能力。结束部分。抖动放松练习和一个放松小游戏,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并陶冶情操。在欢笑声中,轻松愉快的结束本课。在课中通过互评、自评等手段,使学生对本堂课的情况有个正确认识,以便于课后改进提高。本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对提高学生运球技术,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而且篮球运

19、动又是一项融入技术、智慧、团结协作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又有着其特有的广泛性、普及性、精彩性,吸引着众多青少年篮球爱好者喜欢和参与。在学校也易于开展,受场地器材的约束较小,而且可以更好地发展学生展现自我,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并为奠定学生终身体育服务。二、学情分析本次课授课的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女生。他们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想象丰富,班级同学之间能相处融洽,有一定的合作精神。但由于是篮球模块在高中里面第一次接触,所以她们的体育活动技能和接受能力存在着差异。但我相信,通过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同学之间合作探究,一定可以完成本次课的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1通过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合作、分组的练习和比赛,让学生在

20、练习中巩固原地高低运球的动作要领以及通过循序渐进的辅助练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和掌握运球急停急起的动作要领和方法。2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速度等素质。3通过教与学,学生能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发展互帮互学,团结协作的精神,并体验成功的喜悦。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手与球的按拍位置及重心的控制教学难点:上下肢的协调配合年级:高二女生授课教师:徐虹时间:2011、3、2 场地:多功能训练馆人数 40 人篮球 41 只教材篮球:运球急停急起重点:手与球的按拍位置及重心的控制难点:上下肢的协调配合教学目标1通过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合作、分组的练习和比赛,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原地高低运球

21、的动作要领以及通过循序渐进的辅助练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和掌握运球急停急起的动作要领和方法。2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速度等素质。3通过教与学,学生能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发展互帮互学,团结协作的精神,并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次数时间学生活动组织形式开始部分31、课前准备好场地器材。2、宣布本课内容、教学目标及要求,安排见习生。要求:眼神、语言亲切富有号召力。2 1体育委员整队,师生问好。2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要求:认真听讲,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静、齐、快。准备部分671.教师提出一路纵队跑动的路线须成单圆圈,并在固定地点每人拿一个球要求、宣布规则,组织练习

22、,观察指导2、绕着篮球场地进行行进间运球练习3.指导学生进行关节活动和球性练习:压指、肩绕环、腹背运动、膝关节绕环、踝腕关节绕换、拨球、单手转球、球腰部绕环、胯下8 字绕换、三绕换、S形转球(4*8 拍)要求:讲解清楚,手势明显2圈4*8拍2 34 1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并听教师口令积极参与练习2在练习中熟悉球性。3学生认真听讲,积极进行热身练习,并练习中体会。基1、复习原地高低运球A、强调运球的动作要领B、讲解高地运球的衔接C、看手势高低运球变化4 1.认真听讲并练习2.学生互帮互助、互相鼓组织:本部分3335教师提示:学生练习中的不足之处,注重身体与手臂的基本姿势。目视前方。2.学习运球急停

23、急起要领:跨步急停(重心靠后)拍球的正上方(原地低运球)-后脚蹬地(重心前移)-运球的后上方。动作要点:脚蹬抵地移重心,按拍部位要正确教学重点:合理的按拍部位教学难点:上下的协调配合教法与步骤:1、教师讲解示范2、在慢跑中听哨音进行跨步急停的练习3、在慢跑中看目标线做跨步急停急起的练习4、在慢跑中看教师的手势做运球急停急起的练习(争做文明交通人)5、分组游戏:木头人在一次游戏做完之后根据学生出现的情况穿插两次运球、走步等违例知识。6、学生展示,师生互评,并温习本课学习的动作要点。7、运球接力:巩固运球急停急起,同时回收器材。1次4 4 3 4 1 3 3 4 4 6 5 6 3 4励加油并纠正

24、错误动作。3学生认真听讲看示范4.按要求进行练习要求:重心转移变化快,脚蹬、抵地要有力,按拍球的部位要正确。5.分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游戏,在开心、紧张的氛围中巩固动作要领。一个学生面对墙壁数数,数到三的时候马上回头看后面的同学,后面运球的同学应在数数同学做出转头动作之前马上由行进间运球做跨步急停的动作,等数数同学回过头去的时候马上做行进间运球,看谁最先到达目的地。如果等数数同学回头看你的时候你还没停下来或者球逃走了,那么你就回到起点重新开始。6.认真观看其他同学的展示,并能诚恳的对之进行评价7.按要求完成运球接力的游戏。学生面对目标线站立,行进间运球到目标线的时候马上做运球急停急起的动作:

25、在教师带领下的练习组织形式:木头人游戏:每小组游戏的组织:接力的组织:预计:最高心率168 次左右分,平均心率130 次左右分。练习密度预计:40%-50%。跨步急停的动作并运球三下,然后继续前进,到最后一根目标线折返直线运球回到起点。结束部分45一、放松:放松操,放松游戏二、总结讲评本课学习情况。三、师生再见。232 一、进行放松活动。二、总结自我评价。要求:轻松愉快的结束本课。附件 2:课堂实录(一)开始部分师:同学们,前几次课我们主要学了球性练习、原地运球和行进间运球,那么你们想不想跟男生一样学习熟练而又帅气的过人动作啊?生:想!师:嗯,很好!大家都很有上进心哦,但是要学习过人动作,首先

26、要能平稳的控制好球,尤其是行进间运球。今天我们上课的内容就是运球急停急起。大家有没有信心通过这次课的学习,掌握好运球急停急起动作要领,更加熟练的控制球呢?生:有!师:嗯,好的,这样的话大家又远离“球玩你”的地步,并且积极向“你玩球”境界靠拢了!设想:通过语言的刺激,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准备部分1.绕篮球场运球两圈:学生向右转,由第一排排头带头左后转弯,经过器材框的时候每个学生拿一个球,进行运球练习。设想:上次课学习了行进间直线与曲线运球,在本次课中加强行进间运球的稳定性,并且起到热身的作用。在组织上经过器材框的时候每个学生顺手拿一个球,这样比较有秩序,而且也不浪费时间。2.关节运动操与

27、球性练习:学生跟着教师先做几个主要关节的活动操,然后在教师的带领下做前几节课学过的球性练习,让学生边做边体会与前几次课相比是否要熟练的多,掉球的次数是否有减少。最后新增一个球性练习,单手旋转球,简单讲解之后学生体会、练习。设想:在篮球课中全身各关节都应充分活动开,这样才能避免在学习的过程中受伤,球性练习当然也能活动各关节,但是针对性不强,所以在球性练习之前增加几节关节活动操。球性练习应该每次课都做,这样才能增加球性,但是也不能每次课都一样,这样学生会觉得比较枯燥,乏味,所以在学老动作的基础上应该每次课有所增加或有所改变。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基本部分1.复习原地高低运球:先让学生

28、回忆一下在上次课中所讲到的原地高低运球的动作要领,并总结一下自己在上次课中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什么。之后学生看着教师的手势进行原地高低运球,教师在边作手势的同时边用语言提醒学生应注意的事项,如左手的屈肘护球,重心的高低等。设想:设想:原地高低运球是运球急停急起的“前奏”,只有比较熟练的掌握原地高低运球的情况下学生才能更加快速的学会运球急停急起动作。2.学习运球急停急起:A教师讲解示范动作: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初步建立动作概念,跨步急停(重心靠后)拍球的正上方(原地低运球)-后脚蹬地(重心前移)运球的后上方。设想: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在脑海中先建立一个动作表象,领悟急停与急起的重心变化、球的高

29、低变化,运球快慢的变化。B在慢跑中听哨音进行跨步急停的练习:学生按照教师的哨音提示进行运球急停急起的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时刻提醒学生应注意事项。C.在慢跑中看目标线做跨步急停急起的练习: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看地上的目标线来做急停的动作,教师站在学生的前面,面对学生进行倒运球,急停的时候边做示范边提醒学生应该注意的地方。前两次在行进间运球的时候学生用走的,由于速度慢所以跨步的动作不明显,重心的变化也不多,所以后面两次要求前后学生拉开距离,加快行进间运球的速度,这样在急停的时候才能做出明显的跨步急停动作。D看教师的手势做运球急停急起的练习:学生做完前面的两个练习之后告诉学生,跨步急停的动作有所掌握

30、,但是很多同学都是低着头在做动作,而在篮球的实战运用中是要求我们在运球的时候要目视前方,纵观全场的,所以现在要求看教师的手势来做动作,这样势必要求学生抬头看前面。设想:练习的手段由易到难,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掌握动作,在练习的时候出现问题应及时解决,如B 和 C 的练习由于是全体学生一起做的前后间距不大,所以运球速度跟不上导致跨步急停动作不明显和身体重心高的问题,所以在C 的后面几次练习和D 的练习中拉开前后的距离。在组织上A 和 B 的练习用纵队的队形进行练习,这样可以加长练习的距离;D 练习用横队的队形在这样有利于更多学生能够看到教师的手势,减少学生的盲区。E游戏“木头人”:教师先讲解一下游

31、戏规则,然后根据学生人数进行分组,在学生做完一次游戏之后,教师根据学生在游戏中所出现的问题,灌输两个篮球比赛中的违例,两次运球和带球走。之后进行第二次游戏,在第二次游戏结束后,对最后的几名学生进行“奖励”。设想:通过木头人这样游戏可以使学生巩固运球急停急起的动作,解决低头的问题,因为在信号同学数数的时候有运球声,可能听的并不是很清楚,但是你如果时刻抬着头的话就可以看到信号同学做转身的动作,转身也可以做为急停的一个信号。当第一次游戏结束的时候中间穿插两个违例知识,这样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裁判知识就比较轻松,不像在理论课中讲解时那么的抽象。F展示评价:通过学生的展示,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评价。设想:能够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说明自己对所学的东西比较了解,有了评价的依据,这样就能促进学生共同进步。G运球接力:教师讲解游戏的规则,学生在紧张而欢乐的气氛中完成游戏。设想:通过运球接力巩固运球的急停急起,让学生既快又稳的来控制球,而且又在游戏中回收器材,这样比较合理的节省了回收器材的时间。(四)结束部分1.肢体放松和心理放松:通过放松操和放松游戏使学生身心得到彻底的放松。设想:放松操使学生的肌肉关节得到充分的放松,缓解运动所带来疲劳,放松游戏使学生的心理得到放松,这样学生就能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本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