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对土壤污染以及修复

上传人:d****1 文档编号:191402999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4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重金属对土壤污染以及修复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重金属对土壤污染以及修复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重金属对土壤污染以及修复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重金属对土壤污染以及修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金属对土壤污染以及修复(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重金属对土壤污染以及修复(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重金属对土壤污染以及修复摘 要:本文综述了多种金属污染土壤的途径,存在形式,和金属对土壤的 污染、危害,并通过多种方法进行修复。关键词:土壤 金属污染 治理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关注周围的环境问题,十一五规划 中也提出要加强环境治理与污染预防。土壤是生存之本,必须提高对土壤污染 的监测与治理。土壤污染主要是指由于具有生理毒性的物质或过量的植物营养 元素(微量元素)进入土壤,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而导致土壤性质恶化。土 壤处于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无机界和生物界的中心,不仅在本系统

2、内进行着能量 和物质的循环,而且与水域、大气和生物之间也不断进行物质交换,一旦发生 污染,三者之间就会有污染物一、污染物类型土壤污染物有下列4类1. 化学污染物包括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前者如汞、镉、铅、砷等重金属,过量 的氮、磷植物营养元素以及氧化物和硫化物等;后者如各种化学农药、石油及其 裂解产物,以及其他各类有机合成产物等。2. 物理污染物指来自工厂、矿山的固体废弃物如尾矿、废石、粉煤灰和工业垃圾等。3. 生物污染物指带有各种病菌的城市垃圾和由卫生设施(包括医院)排出的废水、废 物以及厩肥等。4. 放射性污染物主要存在于核原料开采和大气层核爆炸地区,以锶和铯等在土壤中生存 期长的放射性

3、元素为主。土壤染物中以重金属比较突出,主要是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基本上是一 个不可逆转的过程,重金属不能为土壤微生物所分解,而易于积累,转化为毒 性更大的化合物,甚至有的通过食物链以有害浓度在人体内蓄积,严重危害人 体健康。二、重金属进入土壤的途径主要有:1. 污水灌溉。用未经处理或未达到排放标准的工业污水灌溉农田是污染 物进入土壤的主要途径。2. 冶金工业排放的金属氧化物粉尘,则在重力作用下以降尘形式进入土 壤。3. 汽车尾气,汽油中废气排出污染土壤,行车频率高的公路两侧常形成 明显的铅污染带。4. 矿山金属的开采,随大气,水源进行扩散。三、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去向进入土壤的重金属,因其类型和性质

4、的不同而主要有固定、流散和淋溶 等不同去向。重金属离子,主要是能使土壤无机和有机胶体发生稳定吸附的离 子,包括与氧化物专性吸附和与胡敏素紧密结合的离子,以及土壤溶液化学平 衡中产生的难溶性金属氢氧化物、碳酸盐和硫化物等,大部分被固定在土壤, 一些微生物能够产生胞外聚合物如多糖、糖蛋白、脂多糖等,具有大量的阴离 子基团,与金属离子结合沉淀及其它微生物产生的硫化氢与金属离子作用,形 成不溶性的硫化物沉淀。微生物能够通过氧化、还原,甲基化和去甲基化作用 转化重金属。大量的研究表明,细菌、放线菌及某些真菌可以把汞离子还原成 单质汞,从而使汞从土壤中挥发出去或以沉淀方式存在。土壤中的重金属可随 地面径流

5、或土壤侵蚀而部分流失,引起污染物的扩散;作物收获物中的重金属 也会向外环境转移,即通过食物链进入家畜和人体等。四、种金属的主要类型及危害土壤重金属污染物主要有汞、镉、铅、铜、铬、神、镍、铁、锰、锌 等,神虽不属于重金属,但因其行为与来源以及危害都与重金属相似,故通常 列入重金属类进行讨论。同种金属由于它们在土壤中存在形态不同,其迁移转 化特点和污染性质也不同,因此在研究土壤中重金属的危害时,不仅要注意它 们的总含量,还必须考虑各种形态的含量。汞土壤的汞污染主要来自于污染灌溉、燃煤、汞冶炼厂和汞制剂厂(仪 表、电气、氯碱工业)的排放。土壤中汞的存在形态有无机态与有机态,并在 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

6、。无机汞有HgSO4、Hg(OH)2、HgCL2、HgO,它们因溶解 度低,在土壤中迁移转化能力很弱,但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汞可向甲基化方 向转化。在好氧土壤微生物作用下主要形成脂溶性的甲基汞,可被微生物吸 收、积累,而转入食物链造成对人体的危害;在厌氧土壤微生物作用下,主要 形成二甲基汞,在微酸性环境下,二甲基汞可转化为甲基汞。汞在一定浓度下 使作物减产,在较高浓度下甚至使作物死亡。镉土壤中镉的存在形态也很多,大致可分为水溶性镉和非水溶性镉两大 类。离子态和络合态的水溶性镉CdCL2 Cd(WO3)2等等能为作物吸收,对生物 危害大,而非水溶性镉CdS、CdCO3等不易迁移,不易被作物吸收,

7、但随环境 条件的改变二者可互相转化。镉进入人体后使人得骨痛病;另外,镉会损伤 肾,甚至还有致癌、致畸的报道。铅一般进入土壤中的铅在土壤中易与有机物 结合,极不易溶解,土壤铅大多发现在表土层,表土铅在土壤中几乎不向下移 动。并通过光合作用影响植物生长,或在植物中积累,铅对动物的危害则是累 积中毒。人体中铅能与多种酶结合从而干扰有机体多方面的生理活动,导致对 全身器官产生危害。铬铬在土壤中主要有两种价态:Cr6+和Cr3+。两种价态的行为极为不 同,前者活性低而毒性高,后者恰恰相反。Cr3+主要存在于土壤与沉积物中, Cr6+主要存在于水中,但易被Fe2+和有机物等还原。铬对人体与动物也是有 利有

8、弊。人体中含铬过低会产生食欲减退症状。但过高时,会发生口角糜烂、 腹泻、消化紊乱等症状。神土壤中神大部分为胶体吸收或和有机物络合螯合或和磷一样与土 壤中铁、铝、钙离子相结合,形成难溶化合物,或与铁、铝等氢氧化物发生共 沉淀。pH值高土壤神吸附量减少而水溶性神增加;土壤的氧化条件下,大部是 神酸,神酸易被胶体吸附,而增加土壤固神量。随EH降低,神酸转化为亚神 酸,可促进神的可溶性,增加神害。神对植物危害的最初症状是叶片卷曲枯萎,进一步是根系发育受阻,最 后是植物根、茎、叶全部枯死。神对人体危害很大,它能使红血球溶解,破坏 正常生理功能,甚至致癌等。重金属离子环境污染标准The standard

9、of heavy metal-pollution重金属种类环境污染一般植物忍受标准(mg/kg) 范围(mg/kg)*神(As, Arsenic) 20 2镉(Cd,Cadmium) 3铜(Cu,Copper) 60 -铬(Cr, Chromium) 50 2镣(Ni, Nickel) 60 7-10汞(Hg, Mercury) 1铅(Pb, Lead) 200 10锌(Zn,Zinc) 300五、污染土壤的综合治理措施1. 生物修复壤污染物质可以通过生物降解或植物吸收而被净化。重金属离子环境污 染标准域中,由于植物根系以及菌根的存在,可以通过植物提取、植物挥发、 植物稳定,显著降低重金属在土

10、壤中的活性和生物有效性。微生物在修复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其主要作用原 理是:微生物可以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毒性;微生物可以吸附积累重金属;微 生物可以改变根际微环境,从而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挥发或固定效率。 如动胶菌、蓝细菌、硫酸还原菌及某些藻类,能够产生胞外聚合物与重金属离 子形成络合物。2. 施用化学物质对于重金属轻度污染的土壤,使用化学改良剂可使重金属转为难溶性物 质,减少植物对它们的吸收。酸性土壤施用石灰,可提高土壤pH值,使镉、 锌,铜、汞等形成氢氧化物沉淀,从而降低它们在土壤中的浓度,减少对植物 的危害。因为重金属大部分为亲硫元素,所以在水田中施用绿肥、稻草等,

11、在 旱地上施用适量的硫化钠、石硫合剂等有利于重金属生成难溶的硫化物。3. 增施有机肥料施有机肥料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既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特别 是土壤胶体性质,又能增大土壤环境容量,提高土壤净化能力。受到重金属污 染的土壤,增施有机肥料可增加土壤胶体对其的吸。参考文献:1 白中科,赵景逵,段永红,等.工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M.北京:中国 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2 黄铭洪,骆永明.矿区土地修复与生态恢复J.土壤学报,2003,40(2):161-169.3 谢海,雷仲敏.山西能源发展报告一山西能源跨世纪发展综合研究M.太 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4 白中科.山西矿区土地复垦科学

12、研究与试验示范十八年回顾J.山西农 业大学学报,2004,24(4):313 - 317.5 李建华,部春花,卢朝东.山西省矿区土地复垦的初步探讨.山西农业科 学.2008,36(3):69-72.6 张合兵,王庆林,刘文错.永城矿区生物复垦技术应用浅析J.中州煤 炭,2005(4):11-12.7 卞正富.国内外煤矿区土地复垦研究综述J.中国土地科 学,2000,14(1):6-11.8 李晋川,白中科,张立城,等.露天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M.北京:中 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9 蔡光琪,魏强.露天采矿中的环境问题与土地复垦.煤矿环境保 护.2000(14).10 曹银贵,程烨,白中科.安太堡露天矿区土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土地复垦的 原则J.资源与产业,2006 8(5):7-11.11 李根福.土地复垦知识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1.12 朱训.矿业形势与对策建议C.中国矿业报,1997.13 文世澄.中国矿产资源特点与前景J.中国矿业,1996(5).14 张雷.中国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发展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7.15 张合兵,王庆林,刘文错.永城矿区生物复垦技术应用浅析J.中州煤 炭,2005(4):11-1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