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食品工业发展规划 山东篇

上传人:hjk****65 文档编号:191324933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十二五”食品工业发展规划 山东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十二五”食品工业发展规划 山东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十二五”食品工业发展规划 山东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十二五”食品工业发展规划 山东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二五”食品工业发展规划 山东篇(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山东省“十二五”食品工业发展规划根据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编制山东省“十二五”制造业发展规划和关于推进食品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的要求,制订本规划。一、“十一五”食品工业发展回顾“十一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持,大力实施名牌战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食品质量,发展循环经济,有效化解了国际金融危机、原辅材料及生产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影响,推动全省食品工业持续较快发展,提前完成了”十一五“食品工业发展规划制定的各项目标。(一)取得的成就1、食品工业经济总量上新台阶。到2010年末,全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6885家,资产总额4981.4

2、1亿元,从业人员118.65万人,年均增长10.60、18.40和5.40;分别占全省工业的14.64、9.39和12.77。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增加值2780亿元,年均增长22.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104.39亿元,年均增长23.4;利润654.86亿元,年均增长24.7;利税990.93亿元,年均递增24;分别占全省工业的11.98、12.45%、10.84、10.22;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分别占全国食品工业的20.31、20.68、20.03。2、食品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饮食结构、饮食方式的改变,推动了食品工业结构调整。一是名优食品增

3、多,主要食品产量大幅增加。2010年末,全省食品行业有62个产品获中国名牌,381个产品获山东名牌,分别比2005年增加37个和271个;获中国驰名商标68件,省著名商标487件,分别比2005年增加53件和151件。小麦粉、食用植物油、鲜冷藏冻肉、乳制品、啤酒、葡萄酒等重点产品产量比2005年增长60310。二是食品新兴产业得到较快发展。2010年,淀粉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350亿元,海洋食品1500亿元,速冻调理食品500多亿元,均比2005年增长一倍以上。三是重点龙头企业增多。2010年末,全省过亿元的重点龙头食品企业超过1300家,比2005年增加600多家;其中10亿元以上的100多

4、家,比2005年增加500家;50亿元以上的15家,比2005年增加11家;100亿元以上企业6家。3、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十一五”以来,我省食品工业科研和技改投资增多,创新平台建设步伐加快,食品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行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有较大提高。2010年末,有13家食品企业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7家食品企业获省级技术中心,分别比2005年增加9家和41家。目前,我省食用植物油、肉类加工、乳制品、淀粉糖及功能糖、真空冷冻干燥食品、速冻调理食品、啤酒、葡萄酒等行业的重点龙头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4、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有所提高。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十分重视食品质量安全工作

5、,制订完善食品相关法规、标准,建立食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管理体系,支持食品企业开展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体系等认证,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制度,加大食品质量监管力度,增强食品质量安全意识。目前,全省大、中型食品企业基本上建立了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有近9000家企业获得了1万余张食品生产许可证;2006年以来共制订、修订地方食品标准近300余项。2010年,食品生产环节监督抽查合格率达87以上,其中白酒、啤酒等重点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0以上;食品流通环节检测合格率达86以上;出口食品检验合格率为99.8。5、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2006年以来,食品工业认真贯彻国家节能减排有关政策,认真抓好啤酒、白酒、酒精、

6、淀粉及淀粉糖等行业清洁生产示范工作,积极推广清洁生产先进工艺技术,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明显的成效。西王、保龄宝、阜丰、菱花、鲁洲等玉米深加工企业实现了玉米产业链多层次开发和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青啤、景芝、生力源、古贝春等酿酒企业积极实施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取得较大成绩。目前,全省有16家食品企业被命名为山东省环境友好型企业。按照国家有关部门淘汰落后产能的规定要求,对年生产能力3万吨以下的酒精、味精以及工艺落后、能源资源消耗高、环保不达标的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或依法关停。(二)存在问题和不足目前,我省食品工业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以下五点。1、初加工和低档产品多,深精加工和高附加

7、值产品少。2010年,农副食品加工业占全省食品工业的72.45,食品制造业占18.28,饮料制造业占9.27。2、企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中小食品企业技术研发投入资金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不足1,核心技术和重大技术自主创新率低。3、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不完善。多数小型食品企业质量管理和标准化体系不健全,在食品安全保障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和隐患。4、食品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较低,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粮油、肉禽、果蔬、水产品加工等行业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和节能减排等方面需进一步提高。5、食品专用原料基地建设相对滞后。大多数食品企业缺少稳定的专用原料生产基地,分散农业提供的原料在品种、品质等方面不能适应食品工业

8、发展的需要。二、“十二五”面临的形势(一)有利因素一是政策环境较好。各级政府重视食品工业,加大了对龙头企业扶持力度,重点企业、龙头企业发展条件好。特别是我省将要实施“蓝色经济”发展战略,海洋食品产业将成为发展的重点领域,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二是优势产业竞争力强。玉米深加工、畜禽加工、水产品加工、蔬菜加工、食用植物油、啤酒、葡萄酒等优势产业将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三是食品行业名牌产品数量多,国内市场占有率高。青岛啤酒、张裕葡萄酒、鲁花花生油、龙大食品、西王淀粉糖、保龄宝功能糖等知名品牌省外市场发展快,产能扩张迅速。(二)不利因素一是竞争压力加大。近几年来,我国中西部地区食品工业发展迅速,对我省食品

9、工业发展带来较大的竞争压力。二是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压力增大。“十二五”期间,食品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仍进一步上涨,推动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盈利能力减弱,对食品企业生产经营将产生较大影响。三是部分食品行业原料供应省内难以保证。目前,玉米加工、花生油等行业原料省内供给严重不足,30%以上加工量需要由省外或国外购进,大豆、啤酒大麦和模拟蟹肉、鱼糜制品原料等全部依赖进口。四是部分行业节能减排压力大、企业技术改造任务重。食品生产大多属于传统工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体,能源、资源消耗率相对较高,企业资金投入不足,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任务艰巨。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

10、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加快科技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提高食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坚持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集中力量,抓好重点,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提高食品工业的市场竞争力;全面实施名牌战略,加强食品标准、质量安全和诚信体系建设,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加强食品企业管理和节能减排工作,提高食品工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促进全省食品工业持续健康发展。(二)基本原则1.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加强市场调研,开发生产市场销路好、潜力大、附加值高的产品,不断创新市场

11、营销机制,适应国内外市场发展的需求。2.突出技术创新原则。加快产学研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重大技术的研发,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食品工业,推进行业技术进步,优化食品产业结构。3.突出发展优势产业原则。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流动,抓好重点产品,促进产业延伸,培植和提升具有特色的食品优势产业集群。4.坚持名牌带动原则。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强化企业品牌意识、加强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依靠树品牌、创名牌、讲诚信开拓市场,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5.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原则。加强专用食品原料基地建设,建立健全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和标

12、准化体系,从食品原料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全过程受控,确保食品质量安全。6.坚持发展循环经济原则。加快清洁生产先进工艺、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资源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提高节能减排水平,促进食品工业可持发展。(三)发展目标“十二五”末,全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5000亿元,年均增长18%;工业增加值5300亿元,利税1900亿元,利润120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6%。年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200家,50亿元以上企业32家,100亿元以上的企业10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试验室100家以上,国家级食品龙头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食品

13、制造业的产值占全省食品工业的比重提升10个百分点;全行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降低15%以上;八大产业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00亿元,占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高到20%。四、发展重点(一)粮食加工业。小麦加工以增加面粉品种和提高面粉出粉率为重点,大力发展各类食品专用粉、营养强化粉、小麦谷元粉、面制品、改性淀粉等精深加工产品。重点扶持:民天、半球、白樱花、发达、利生、泰裕、永乐等企业。玉米加工以玉米淀粉为基础向深加工方向发展,重点发展玉米改性淀粉和糖、醇、酸等系列深加工产品,提高玉米加工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水平。重点扶持西王、保龄宝、鲁洲、雪花、诸城兴贸、寿光金玉米、青援、山东

14、龙力、沂水大地等企业。(二)食用植物油加工业。重点发展花生油、玉米油,积极开发营养保健食用油和食品专用油,稳定发展大豆食用油,提高专用油的比重。充分利用我省大豆饼粕、花生饼粕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浓缩蛋白、组织蛋白、专用分离蛋白、蛋白活性肽及大豆改性蛋白、蛋白粉、低聚糖、多糖、黄酮、纤维等高附加值的产品。重点扶持鲁花、龙大、三星、西王、香驰、渤海、嘉冠、蓝山等企业。(三)畜禽加工业。稳定发展冷冻猪肉和高温肉制品,重点发展冷鲜肉和低温肉制品等深精加工制品。鲜肉制品向小包装、细分割方向发展,熟肉制品向多品种、系列化、营养化、易存储、食用方便方向发展。采用生物等先进技术,搞好畜禽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积极推

15、行食品国际注册,努力扩大肉制品和生物制品出口。加大推行定点屠宰工作力度,提高屠宰机械化、自动化水平。重点扶持金锣、得利斯、龙大、九联、诸城外贸、凤祥、六和、盈泰、德州扒鸡、绿源等企业。(四)水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罐头、速冻调理食品、海带食品、鱼糜、鱼片和调味料等深精加工产品,大力开发系列营养方便食品,提高水产品加工品附加值,加大藻类和水产品加工下脚料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我省水产品加工优势,寻求国际合作,做好水产品来料加工,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扩大水产加工出口。重点扶持好当家、泰祥、波德隆、京鲁、亿路发、昌华等企业。重点抓好威海、烟台、青岛、日照海洋水产及微山湖、东平湖湖产品加工基地建设

16、。(五)果蔬加工业。扩大加工广度和提高精深加工,减少资源损失和浪费,提高加工产品的附加值。果品加工以发展浓缩果汁、天然果肉原汁及复合果汁饮料、罐头为重点,开发多风味的果冻、果酱、果酒、果脆片等产品。蔬菜加工以发展FD干燥蔬菜、芦笋罐头为重点,稳定发展速冻保鲜菜等产品。重点扶持安德利、鲁菱、汇源、康发、龙大、万福、安丘外贸、恒润、华光、宏泰等企业。(六)焙烤及方便食品。焙烤食品重点发展传统名特食品、中高档饼干、中西糕点以及老年人需求的保健营养食品。重点扶持青食、青援、金乔、益康等企业,抓好沂水县饼干产业集群的建设。方便食品重点发展方便面、方便主食品、速冻面食品、即食食品、休闲食品等,大力开发适应

17、生活快捷、方便安全的型方便食品,以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七)酿酒业。白酒行业要加大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重点发展芝麻香型、浓香型和兼香型名牌白酒。重点扶持扳倒井、生力源、景芝、古贝春、趵突泉、兰陵、孔府家、花冠等企业。啤酒行业要积极开发各种风味啤酒,提高啤酒的风味稳定性和新鲜度,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扩大产品出口。重点扶持青啤、烟台朝日、泰山克力策三孔(燕京)等企业。葡萄酒行业要抓好原料基地建设,重点发展全汁发酵干型高中档葡萄酒,有条件的重点龙头企业可发展有特色、高品位的生态旅游葡萄酒庄,促进葡萄种植、加工、旅游消费一体化。以烟台张裕、中粮、威龙为龙头,抓好烟台葡萄酒产业集群建设。(

18、八)乳制品。加强和规范奶源基地建设,提高原料奶的质量,全面推广机械化挤奶和分散饲养集中挤奶的模式,配置先进的检测设备仪器,提高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和冷链运输、储存能力,确保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发展巴氏杀菌乳、灭菌乳、发酵乳和配方乳粉、全脂乳粉、脱脂乳粉,积极开发多风味、功能性、高附加值的乳制品。有条件的企业可适当发展干酪、乳清和奶油等。重点扶持得益、佳宝、亚奥特等企业。(九)调味品。采取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快现有企业的更新改造,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改善生产卫生条件,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稳步发展酱油、食醋、酱类、酱菜、味精(鸡精)、芝麻香油等调味品的同时,重点开发复合调味料、新型调味品、方便

19、调味料等高附加值的新产品,以及低钠盐产品。重点扶持菱花、三九、阜丰、欣和、玉兔、德馨斋、富氏、巧媳妇、玉堂、福瑞等企业。(十)食品添加剂。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稳定发展现有主导产品,限制化学合成及安全性较低产品发展,重点开发天然高安全性产品。乳化剂重点发展单甘脂、卵磷脂、大豆磷脂等;营养强化剂重点发展氨基酸、维生素、胡萝卜素、大豆异黄酮、大豆皂甙等;甜味剂重点发展低聚果糖、低聚木糖、低聚异麦芽糖及低聚糖醇、山梨醇等,防腐抗氧化剂重点发展山梨酸、异VC钠、儿茶酚、丙酸盐系列产品等;增稠剂重点发展黄原胶、改性淀粉等。五、发展措施(一)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制订科学的营销策略,建立新型的营销机制,提高营

20、销队伍素质,完善连接国内外市场的营销网络,加强市场调研,把准市场变化趋势,有针对性的组织参加国内外重大食品展会,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积极参与国际有关权威认证,加强与国际间大企业的战略合作,积极引进国外资本、先进技术,借鉴国外先进管理模式,努力提高食品工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和食品出口水平。(二)加大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力度。完善自主创新机制,加大自主创新投入,打造食品工业自主创新平台。加强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注重培养和引进高端科技人才,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核心技术的研发,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大力推进产学研联合,加快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为食品工业发展提供强力技术支撑。增加技术改造资金投入,鼓励企

21、业采用先进工艺、技术、设备,加快传统食品产业的改造,提高食品工业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优化投资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全省食品工业结构升级。(三)全面实施品牌推进战略。制订食品工业品牌发展规划,强化企业品牌意识,扎扎实实地推动品牌建设工作。积极推进开展山东省食品行业品牌创建活动,培植和发展一批特色突出、辐射面广、带动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竞争能力强、经济和社会效益好的知名产品、知名企业、优质产品生产基地(食品工业园)和产业集群,拉长产业链条,加快食品产业的聚集,提高农副产品的加工深度和食品工业增长的质量,推动食品工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四)加强食品质量安全体系和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全面落实食品安全法,

22、加强食品安全师培训工作,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安全预警机制、质量控制管理和标准化生产体系,实现从原料生产到食品加工、储运、销售等全过程监控。要认真贯彻执行工信部等十部门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指导意见,增强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加快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建全企业诚信制度,严格食品市场准入,加大食品质量管理和监管力度,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五)推进节能减排。全面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以提高资源有效利用、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排放量为重点,推广节能、减排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提高食品工业副产品的开发利用和废水废弃物的综合治理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实现食品工业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

23、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六)搞好食品原料基地建设。本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高产高效、优质安全的原则,建设一批适应食品工业发展的专用原料生产基地,逐步使原料基地建设走向专业化、规模化、区域化、标准化。鼓励龙头企业建立原料生产基地或与农民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发挥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形成互利互惠的利益共同体。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原料。(七)加快鲁西及基础薄弱地区食品工业发展。我省西部及食品工业发展基础薄弱地区农副产品资源丰富,龙头企业少,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较低,与东部地区食品工业发展水平相比差距较大。要制订扶持发展政策,鼓励重点龙头企业和国内外公司通过合资、股权收购、租赁等方式去西部及基础薄弱的地区建立生产基地,充分利用当地农产品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市场辐射面广等有利条件发展食品工业。通过强弱结合、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企业扩张和区域经济发展双赢,培育食品工业新的增长点,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