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空间相关认知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91283918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8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10空间相关认知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0空间相关认知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0空间相关认知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10空间相关认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空间相关认知(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空间相关认知:一|、空间概念的分析 从空间的各种概念说起,康德说:“如果想要把一种知识建立成为科学,那就必须首先能够 准确的规定出没有任何一种别的科学与之有共同之处的、它所特有的不同之点;否则各种科 学之间的界限就分不清楚,各种科学的任何一种就不能彻底的按其性质来对待了。” 在中国,老子说得很妙:“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很早便指出建筑的空的部分才 是最重要的部分。在西方,人们真正认识到空间与建筑的关系并将其与建筑的设计和理论联系起来,却是近代 的事情。按照建筑史学家彼得.柯林斯(Peter Collins)的考证,空间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直 到 18 世纪才出现在西方特别是德国的某些

2、建筑历史学家的论著中。当时的建筑师终于可以 在纷繁芜杂的建筑现象中把握住建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赖以确立的基础,即认识到了建 筑的空间属性,把空间作为区分建筑与绘画、雕塑这些非建筑造型艺术的界线。 然而,空间作为建筑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提出以后,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能够说得清楚, 各家流派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空间的概念。(下表)在众多的有关空间的论述中,按照研究 主体的不同情况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以空间为主体进行研究,如欧几里德几何空间、物理 世界的认识空间;另一种是以人为主体,从人的知觉、心理出发研究空间,如直接定位的知 觉空间(Perceptual Space),环境方面为人形成稳定形象的存

3、在空间(Existential Space)等。 也有从研究空间的量和质来区分不同的空间概念,如从比例、大小、温度、湿度、光线、类 型等角度对空间的研究,以及各个时期关于空间原型的探讨,都属于从量的角度研究空间, 空间句法理论出现的原因之一也是深化从量化角度对空间的认识,而与之相反的是从空间的 质的角度理解空间,如存在主义现象学家海德格尔用场所的概念替换空间,认为场所代表的 空间是不能被单位进行测量的非量化空间,其追随者舒尔茨认为,建筑空间在传统的讨论中 被分为空间和特质,空间是三维的组织系统,特质是空间中如气氛等的特点。凯文-林奇也 用点、路径、边界、标志和面作为基本的要素为人在空间中的定位

4、作为对空间的界定。代表人物解读原概念出处老子空间是“无”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道德经柏拉图空间是物质呈 现的 手段,是容积。Chora,可以理解为空间、场所或者形式。 Chora是让物质得以在物质世界呈现的容 器,但它的非物质性说明其不能被感知。卢原义信空间是人与物 体相互作用的产 物。空间基本上是由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 间产生的相互关系所形成。这一相互关系主 要是根据视觉确定的,但作为建筑空间考虑 时,则与嗅觉、听觉、触觉也都有关。即使 是同一空间,根据风、雨、日照的情况,有 时印象也大为不同。外部空间 设 计卡西尔人与物体是如 何发生作用 的。人对空间的认识是通过“思”来实现,认为

5、思 疋 种功能,其目的就疋将特殊事物 归结到一个一般法则和序列,或者说人的精 神中有一种符号化能力,既赋予事物形式的 能力。尼克-戴尔顿尼克-戴尔顿 空间存在组织 结构。建筑不是机器,空间才是机器。转世界建筑,11/2005康德空间不是客观 存在的,是人们感 知的方式。空间是人类感知的方式,并非物质世界的属 性。空间是思维理解世界的透镜。空间并非 产生于外在的经验,空间不是任何事物的再 现,也不是事物关系的再现,相反,空间以。 直觉的形式先存在于思想中,唯有从人的立 足点才能谈论空间。里普斯( Theordor Lippers)空间是个体意 识外化的产物。移情论的代表人物,移情论说的是自然的有

6、 机形式都是处于空间中的,并且一个自然物 象与一个物象间有着相互影响的关系,当个 体意识外化时本身也就被空间化了。这种空 间化的标志就是立体化,在建筑中多通过透 视法来体现。斯马苏(AugustSchmarsow)空间的存在离不开人的感知和体 验。明确否定了物质在建筑审美中的作用,认为 建筑艺术的创造就是对空间的创造,认为创 造空间是一种主体身体对自身的空间感知 的三维表达方式,空间的存在是因为人的身 体对其的体验。森伯(Gottfried Semper)空间是围合。围合论代表人物,指出空间的围合性是第一 位的,物质性居于其次,被认为是首位把空 间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引入现代建筑学的, 把当时建

7、筑师的注意力集中在围合空间的 建筑元素上和空间自身的演绎,如路斯、贝 尔拉格。海德格尔空间是场所。存在主义现象学家,认为建筑从来不能造出 纯粹的空间,相反,我们看到的是场所。建筑-居住-思舒尔茨空间分为里和 质。建筑理论家,认为建筑空间在传统的讨论中 被分为空间和特质,认为场所归结为空间和 特质的总和。空间是三维的组织系统,特质 是空间中如气氛等的特点。凯文-林奇空间的功能之曰 疋人们的定位需要。凯文-林奇用点、路径、边界、标志和面作 为基本的要素为人在空间中的定位作为对 空间的限定。希利尔空间存在空间 结构、可以量 化描述、现象 学是对经验的 妥协,应该以 更咼的量化层 次来解释空 间。空间

8、句法创始人,认为现象学解决的问题是 如何把人的思维、身体和外部环境联系起 来。传统现象学的方法论太过注重个人的经 验而忽略了在更咼的整体层面的科学性的 抽象框架。空间句法是一种通过对包括建 筑、聚落、城市甚至景观在内的人居空间结 构的量化描述,来研究空间组织与人类社会 之间关系的理论和方法。亨利-勒菲弗(HenriLefebvre)空间的质的更 高层面是产生了社 会生活。社会学家,认为空间是历史和社会的产物, 是社会生活的中介和结果,它同时具备精神 和物质属性。米歇尔-福柯空间通过不同 的组织结构和社会 生活发生联系。哲学家,认为空间是权力得以实施的场所。 空间的组织方式可以确保权力的畅通无阻

9、。德塞都空间的体验是 通过步行来实现 的,步 行能创造出步 行者 自己的空间。法国思想家,认为步行开辟了新的空间,能 创造故事。步行使得窥视者得以从城市的管 辖中创造出他们自己的空间和意义。罗杰-斯克鲁 顿(RogerScruton)空间的概念是 建筑学领域的错 觉,空 间本质上是不 存在 的。由于空间和物质形式明显不可分的事实,使 得以罗杰-斯克鲁顿为代表的学者们认为空 间的概念是建筑学中的错觉:他认为一个场 地中的空间和在这个场地上建造的教堂的 空间是一样的,所有改变的只是实体兀素。 他的结论是:本质上空间是不存在的。20 世纪很多关于空间的讨论都暗含了空间是 不存在 的这一观点。屈米空间

10、是人的空间,基于人的活 动。指出如果不是人的活动给予空间以意义,那 么空间是不存在的。迪朗空间被认为是 一种科学体系,试 图寻找背后的法 贝1,用类型学的方法 进行了基本空间形 态的 研究。和以往将建筑视为一门创造性艺术的观点 不同,迪朗认为建筑的内部存在不受外物干 扰的自身生成法则,即建筑这一人文事物同 样具有自然属性。而这些不变法则可以用来 指导设计。身为法兰西综合工科学校建筑系 教授,迪朗研究形态的最初目的就在于希望 建立一门建筑的科学,并在此基础上获得教 授学生设计方法和传递、交流思想的更加有 效手段。存在即为合理,客观地说,每种空间概念都有其合理之处,只是看空间的角度不同,另外建 筑

11、物理的发展也应考虑进来,建筑物理对于空间中温度、湿度、光线等的发展也应被认为在空间在量的方面的发展。结合上述空间概念我们可以确定的是:1. 空间涉及到三个因素:人、实体、人和实体的相互作用2. 空间是个综合概念,对实体来说表现为量的方面:空间的基本类型、大小、颜色、容积、 温度、界面形式、湿度、光线等;对人来说表现为质的方面:空间的防卫性、场所感、舒适 性、社会性等。3. 空间相对于形式是一套独立的体系,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对象去研究。 人、实体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以表1-3-2 表示为:实体相互作用人点、线、面、体“思”视觉 触觉 嗅觉定位需求从简单到复杂比例、面积、体 积、方审美需求温度、

12、湿度、光 线、光、纹理功能需求 社会需求二、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根据其原意也称为完形心理学。十九世纪 末二十世纪初,科学界产生了许多新发现,其中物理学中“场论”思想的提出就是这一时期 的一个重大发现,当时的科学界普遍接受了关于场的观念。科学家们把场定义为一种全新的 结构,而不是把它看作是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简单相加。这一思想为格式塔心理学家们所接 受和利用,他们希望借助于场的理论来对心理现象及其机制作出一个全新的解释,从而为心 理学开创一片新天地。因此格式塔心理学家们在其理论中提出了一系列的新名词,如考夫卡 在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中就提出了“行为场”、“环境场

13、”、“物理场”、“心理场”、“心理物 理场”等多个概念。 格式塔心理学的产生还有其特定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其中主要有马赫的理论和形质学派理 论。马赫是一位物理学家,是“马赫带”的发现者,他认为,感觉是一切客观存在的基础, 也是所有的科学研究的基础。这样他就把感觉扩大到了一切事物,把空间、时间以及事物的 性质等都认为是由感觉组成的。 知觉是格式塔心理学理论的核心内容,格式塔知觉理论的最大特点在于强调主体的知觉具有 主动性和组织性,并总是用尽可能的简单的方式从整体上去认识外界事物。在这方面,格式 塔心理学家提出了许多知觉的组织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八条:1、图形与背景的关系原则。2、接近或邻近原则。3

14、、相似原则。刺激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强度等物理属性方面比较相似时,这些刺激物 就容易被组织起来而构成一个整体。4、封闭的原则,有时也称闭合的原则。有些图形是一个没有闭合的残缺的图形,但主体有 一种使其闭合的倾向,即主体能自行填补缺口而把其知觉为一个整体。5、好图形的原则。主体在知觉很多图形时,会尽可能地把一个图形看作是一个好图形。好 图形的标准是匀称、简单而稳定,即把不完全的图形看作是一个完全的图形,把无意义的图 形看作是一个有意义的图形。6、共方向原则,也有称共同命运原则。如果一个对象中的一部分都向共同的方向去运动, 那这些共同移动的部分就易被感知为一个整体。7、简单性原则。人们对一个复杂

15、对象进行知觉时,只要没有特定的要求,就会常常倾向于 把对象看作是有组织的简单的规则图形。8、连续性原则。如果一个图形的某些部分可以被看作是连接在一起的,那么这些部分就相 对容易被我们知觉为一个整体。 格式塔心理学人人皆知,将它的原则一一列出是为了和后面的空间分析对应起来。三、空间的涵义:(1)物理空间(均质空间)1)特点:尺寸、形状、体积、材质、颜色单一空间 复合空间(2)心理空间(非均质空间)l )特点:形式、尺度、体量、质感、力度、方向、方位、光影、比例、节奏、韵律 整合成明晰的心理图式,形成特殊的视觉心理场(空间知觉场),即“格式塔”。路易斯康说:“住宅是一种存在于头脑中的纯无的观念它既

16、无 形状,也无尺寸:一座住宅则是这种观念在具体环境中的转译”; 菲力浦 约翰逊称之为“洞穴”(或空洞),形容在空间中特殊的心理感觉; 苏珊朗格称之为“虚幻空间”心理空间的理论基础是现代完形心理学的“空间知觉” 理论。(3)场所空间(非均质空间)1)特点:景观(场景)沟通文化层面,触及人类的深层意识,形成多层面的建筑体验, 即各种“型”等。 “可以安居的场所”:德伯家的苔丝描述苔丝对“家”的印象: “土地之灵”:表现了某种确切的性质,这样的性质决不是单纯的,尤其是今天我们的时 代,确实充满了错综复杂和矛盾。 心理性综合一一由场所、路线、领域构成一个可称之为“场” (FIELD)的东西。2)场所与

17、节点(中心、目标):“体量一中心”:体量作为表现的条件以及目标,中心作为传 达意义集中点;体量一中心性与闭合性,二者有着“相互伴随”的关系。 近接性原理一集中各要素统一成多簇状,就是使体量集中; 闭合性原理一作为某种特殊场所,确定从周边分离的一个空间,如“洞窟”3)路线与轴线:凯文林奇:“(路线)是观察者天天、时时(观念上)通过,或可能通过的 道路”。组织空间的轴线实际上并不带有引起真正运动的意向,而是体现把多数要素相互统 一,而且常把这些要素与更大的整体联系起来的一个象征方向。4)领域与地区:凯文林奇为地区(DISTRTCT)所下的定义是:“观察者内心可进入其中, 并具有某种共同性与同一性特

18、征,因此可认知的”区域。“决定地区的物理特征是主题连续, 它是由质地、空间、形体、细部、象征、建筑类型、用途、活动、居民、维持程度、地形等 许许多多成份组成”。这许多特征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特征群”( CHARACTERITISTIC CLUSTER)0边界确定则地区形成既被强化,在一般环境中,可分为主要由地形和植物决定 的自然领域、与人作为某种特殊活动表现而形成的领域两类,但不论对那种情况。边界和地 质(肌理)都是决定性的基本特征,也就是闭合性与类同性这一格式塔原理。在这种呈现同 样质地的“背景” (GROUND)上,由于尺度、质地变化或导入特殊边界等原因,特殊的领 域即作为明确的“图”而表

19、现出来,而当把存在领域体系具体化时,从某个领域向其他的过 渡则成为重要问题。从建筑史看,大门被认为非常重要,其原因即在于此。(4)生态空间(非均质空间)树立“建筑人环境”的整体观念 着眼于现实,关注着人类的未来,如“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等,环境具有经济的、生态和社会的意义,要反对以“技术”和“国际式”的名义,用极不 合理的手段,带来经济的、生态和社会的灾难,要反对无视直接的资源、宏观的环境问题、 以及人的联系与交往的建筑物。我们提倡的是把建筑物置于所在地的文脉上建设经济上合理、复合生态的、有助于社会 区建设的建筑方向。四、空间的构成:(1)空间类型1)空间的层次 景观作为“自然”的人 城

20、市作为“社区”的人 建筑作为“群体”的人 家具作为“个体”的人2)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 建筑内部空间:(比较:路易斯康主/辅空间)I主要空间:直接为建筑物使用的生产、生活和工作空间II辅助空间:为保证基本使用目的而设置的辅助空间以及设备用房。如影剧院的受票房、 放映室、化妆师,体育建筑中的服务用房(更衣室、沐浴室、按摩室等),以及一般建筑物 所共有的公共服务空间,如卫生间、盥洗室、管理室、贮藏室等;还有一些内部人员使用的 空间,如办公室、库房、设备用房(锅炉房、通风机房、冷气间)等。III交通空间:联系上述各个空间及供人流、货物来往的空间,包括门厅、大堂、走道、 楼梯间和电梯间等。 建筑外部空间

21、I集散广场(开敞场地):建筑物沿干道建造时,往往退红线一段距离,形成开敞场地,作 为人流交通和疏散的缓冲地带。大型公共建筑由于功能和交通的要求比较复杂,需在建筑物 前设置大的开敞场地作为人流的疏散,称之为集散广场,如火车站、码头、体育馆、体育场、 剧院、大会堂等。研究显示:后退红线 57米,中间适当布置绿化,可以减低噪音1520 分贝;场地大小:视建筑物的规模、性质和周围地段的大小而定:火车站、码头、 体育馆、 体育场、剧院、大会堂需要大些:商店、旅馆、饭店等,人流是持续不断的、场地可小些; II活动场地:包括球场、游戏场以及人际交往空间等。III停车场地:汽车停车场和自行车停车场。车辆的停车

22、面积 各种车辆转变半径 火车站设置公共汽车停靠站、机动车辆(出租车、自行车)停车场等W服务院子V绿化场地3)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 公共空间 私密空间 “公共性私密性”的程序或渐变原理( 2)构成要素1)水平要素:基面基面抬起基面抬起顶面2)垂直要素:垂直的线独立垂直面L型垂直面平等垂直面U型垂直面3)四个面:围护物建筑空间的特点围合与开敞(虚与实)光景观4)洞口的基本变化:在面上 在转角上 在面之间(3)空间关系1)拓扑关系:围合一一空间内的空间 叠合一一穿插式空间(穿插)返接邻度 式空间(邻接) 连续由公共空间连起的空间2)几何关系;集中组式合(含集合关系)轴线式组合线型组合辅射式组合组 团式

23、组合网格式组合加法空间与减法空间(布尔运算)五、空间的组合:(1)空间组织的功能要求:1)空间的使用特点2)空间的使用程序3)平面布局:遵循使用流程4)功能关系图5)合理的功能分区 将空间按不同的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并根据它们之间的密切程序加以划分,做到功能分区明 确和联系方全,还应对其中的主与辅、内与外、闹与静、清与污等方面加以分析,使不同的 功能要求都能得到合理的安排。功能分区原则I主与辅:主要使用空间设置在基地较为优越的地段,保证良好的朝向、景观、采光、通风 条件;辅助作用空间从属于前前者;II内与外:根据使用空间的公共性与私密性程度来分区。人流较大,靠近入口或直接进入。 III闹与静W清

24、与污:医疗建筑中较为突出。功能分区方式:1分散分区II集中水平分区III垂直分区6)合理的流线组织(人、车、物) 交通流线的类型:1公共交通流线II内部交通流线III供应交通流线 流线组织的要求将“主要人流路线”作为空间设计的“主导线”:读者人流路线(图 书馆)、观众人流路线(博物馆),观众进出场路线(体育馆、影剧院等),主要旅客人流路 线(火车站)。I各流线明确分开,避免干扰II符合使用程序、力求简捷、通畅、明晰、 不迂回III灵活性与潜伏设计W与室外道路密切结合 流线的组织方式:1水平方向的组织II垂直方向的组织III立体方式的组织 不同建筑类型的流线组织:1交通建筑:车流、人流、行包货物流线;II医疗建筑:门 诊病人流线、急诊病人流线、住院病人流线、各种辅助治疗和供应服务流线;III商业建筑: 顾客流线、货物流线、服务工作人员流线;W展览建筑:观众参观流线、展品运输流线、 内部工作人员流线;V体育建筑:观众流线、运动员流线、管理服务人员流线、贵宾首长 流线。7)良好的物理环境(2)空间的组合方式1)并联式组合:外廊式内廊式混合式复廊式2)串联式组合:单元式组合:医院、托儿所、幼儿园、学校、旅馆、图书馆 大厅式 组合:具有一个“主体的大空间”,如电影院、礼堂、剧院、体育馆、室内游泳池等建筑。I小空间围以大空间四周布置II小空间围绕主体大空间的底层和看台下布置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