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城市通信工程规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91236750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PDF 页数:39 大小:230.8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如何进行城市通信工程规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如何进行城市通信工程规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如何进行城市通信工程规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资源描述:

《如何进行城市通信工程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进行城市通信工程规(3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页眉内容1页脚内容如何进行城市通信工程规划第一节城市通信工程规划原则与内容一、城市通信工程规划原则1.城市通信工程规划要纳入城市规划,依据城市发展规模和布局,进行城市通信工程设施规划。2。城市通信工程规划要以社会信息化的需求为主要依据,考虑社会各行业、各阶层对基本通信业务的需求,保证向社会提供普遍服务的能力.通信工程要符合国家和通信相关部门颁布的各种通信技术体制和技术标准。3。通信工程规划要充分考虑原有设施的情况,充分挖掘现有通信工程设施能力,合理协调新建通信工程的布局。规划必须论证方案的技术先进性、网络的安全、可靠性、工程设施的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同时还要考虑今后通信网络的发展,以适应通信技

2、术的智能化、数字化、综合化、宽带化和通信业务的多样化的发展趋势.4.城市通信工程的规划要综合考虑,避免通信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通信业务的开放经营和竞争趋势。5.城市通信工程规划要考虑电信设施的电磁保护,和其他为维护电信设施安全的安全措施;也要考虑元线通信设施对其他专用元线设备的干扰。6.城市通信工程的规划要按近细远粗的原则进行。二、城市通信工程规划的内容与深度1。城市通信工程总体规划内容与深度(1)城市通信工程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依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城市性质与规模及通信有关基础资料,宏观预测城市近期和远期通信需求量,预测与确定城市近、远期电话普及率和装机容量,研究确定邮政、移动通信、广播

3、、电视等发展目标和规模。依据市域城镇体系布局、城市总体布局,提出城市通信规划的原则及其主要技术措施。研究和确定城市长途电话网近、远期规划,确定城市长途网结构、长途网传输方式、长途局规模的选址、长途局与市话局间长市中继方式。研究和确定城市电话本地网近、远期规划,含确定市话网络结构、汇接局、汇接方式、模拟网、数字网(IDN)、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及模拟网向数字网过渡方式,拟定市话网的主干路规划和管道规划.页眉内容2页脚内容研究和确定近、远期邮政、电话局所的分区范围、局所规模和局所选址。研究和确定近、远期广播及电视台、站的规模和选址,拟定有线广播、有线电视网的主干路规划和管道规划。划分无线电

4、收发讯区,制定相应主要保护措施.研究和确定城市微波通道,制定相应的控制保护措施.(2)城市通信工程总体规划图纸城市通信工程现状图表示城市现状的邮政局所、广播电台、电视台、卫星接收站和微波通信站,还表示其他通信线路、干线分布位置和敷设方式、微波通道位置等。通信种类多、量大,复杂的城市可按邮政、电话、广播电台、无线电通讯等专项分别出现状图。通信种类少而简单的城市可将城市现状通信图与城市总体规划中其他专业工程现状图合并,同在城市基础设施现状图上表示.城市通信工程总体规划图表示城市邮政枢纽、邮政局所、电话局所、广播电台、电视台、广播电视制作中心、电视差转台、卫星通讯接收站、微波站及其他通讯设施等的规划

5、位置和用地范围;无线电收发讯区位置和保护范围,电话、有线广播、有线电视及其他通讯线路干线规划走向和敷设方式,微波通道位置宽度高度控制.市域通信工程现状图表示市域范围现状的邮电局所分布,电话长途网、本地网分布和敷设方式,以及现有广播电视台站、电视差转台、微波站、卫星通讯收发站、无线电收发讯区等设施.市域通信工程设施规划图表示市域内邮电局所规划分布长途电话网规划,本地网及敷设方式;表示广播电视台、电视差转台、微波站、卫星通讯收发站等设施分布,以及无线电收发讯区。2。城市通信工程分区规划内容与深度(1)城市通信工程分区规划的主要内依据城市通信工程总体规划和城市分区规划,对分区内的近、远期电信、邮政作

6、微观预测.在城市通信工程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确定分区长途电话规划,含分区内国内、国际长途电话自动拨号、非话业务和数据通信的发展目标,市话局至长途局间长市中继方式等。勘定新建邮政电话局所,包括模块局和郊区分区的集线器(远端模块)的位置,确定分区内近、远期局所的配合关系以及交换区界。页眉内容3页脚内容明确在分区内近、远期广播、电视台站规模及预留用地面积。明确分区内无线电收发信区范围,控制保护措施.明确分区内微波通道宽度,控制高度及控制保护措施.确定分区电话、有线广播、有线电视近、远期主干路和主要配线路由以及电信管道的管孔数。(2)城市通信工程分区规划图纸分区通信工程现状图内容反映分区范围现状通信工程

7、设施规模、分布及用地范围等.分区通信工程规划图内容表示规划的邮政、电话局所、网点分布(包括郊区分区的集线器,远端模块和中小城市的模块局)、用地范围;分布于分区内广播电视、设施和微波卫星通讯等设施位置、用地范围;无线电收发讯区位置和保护范围;所有通信主干管道、主要配线管道、架空电缆线路的位置、敷设方式;微波通道位置、宽度和高度控制.3。城市通信工程详细规划内容与深度(1)城市通信工程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计算规划范围内的通信需求量;确定邮政、电信局所等设施的具体位置、规模;确定通信线路的路电、敷设方式、管孔数、管道埋深等;划定规划范围内电台、微波站、卫星通信设施控制保护界线;估算规划范围内通信线路造

8、价.(2)城市通信工程详细规划图纸通信工程详细规划图内容表示规划范围内邮政、电话局所的平面位置,电话、有线电视、广播等管线的位置及敷设方式、埋深和管孔数等.4。城市通信工程专业规划内容与深度(1)城市邮政工程专业规划的主要内容研究城市邮政通信的发展规律,依据城市经济、社会目标,制定邮政事业发展方向和目标.预测城市邮政通信业务量。制定城市邮政通信的技术经济标准和规定.研究邮政通信网现状和未来发展的结构,确定城市邮政通信网发展重点,进行能力配置.合理配置与布局各级邮政工程设施。研究实施规划的条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和建议。(2)城市电信工程设施专业规划的主要内容页眉内容4页脚内容根据城市经济及社

9、会发展情况,进行电信基础设施、电信业务现状的分析;预测城市电信业务量、包括话机数、主线数、电话普及率、主线普及率、移动电话用户预测和用户分布预测,确定城市各发展阶段的发展目标.电信枢纽(局楼)与电信营业厅的规确定电信枢纽(局楼)一电信营业厅数量、布局(位置),各电信枢纽(局楼)的功能、通信能力规模、通信任务;电信营业厅的功能、规模、电信业务的宣传能力、电信新业务的演示种类等。无线移动通信的基站站址的设置、数量、分布、天线高度;发射无线信号的功率及无线信道的容量;数字地图的制作仆十算机辅助话务密度计算及预测,频谱分析及各种制式的用户分布预测.按期规划频率分配,无线容量测算及载频配置规划,元线网场

10、强覆盖分析及现场场强测试.城市电信地下管道的规划:确定地下通信管道的布局、路由、管孔数量等.确定传输网络结构和组网方案:各种传输手段近期、中期、远期组网方案,传输容量计算、传输速率、传输容量、传输手段、路由走向、迂回保护方案、手段及安全措施.电信网节点设备的能力安排:电话(含移动电话)交换机设置、容量及布局;近期、中期、远期话务量流量流向预测;近期、中期、远期交换网的网路结构和组网方案。传输节点的转接和落地端口数、通路组织、线路速率、节点设备和传输系统设备配置方案.传输设备的选择及设置、数据通信及多媒体通信节点设备的技术方案(含分组交换网、数字数据网、帧中继及ATM网络设备),IP 网的路由器

11、、服务器、交换机的设置.移动固定交换网等其他网与电话交换网连接关系及电路配置的计算。制定规划实施措施:电信局所规划的分阶段实施步骤,局所布局、网络现状向目标过渡的分段措施和方法。第二节城市邮政局所规划一、城市邮政局所等级、标准及设置原则1。概念邮政局所是设置在城市内的邮政企业分支机构,最基层的生产单位。具有营业全功能和投递功能的称为邮政支局,归属邮政支局管辖的只办理部分邮政业务的称为邮政所。城市支局所大部分属于邮政通信企业自办性质,在城市郊区农村也有一定数量的委代办邮政所。2。设置原则(1)邮政支局所是城市邮政通信企业的窗口,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企业形象,面向社会最广泛地与广大人民群众相联系,是直

12、接为用户提供服务的网点,也是城市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在服从城市建设大局的情况下,邮政支局所建设理应成为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一部分。页眉内容5页脚内容(2)邮政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公用性企业,应以社会效益为经营的目的。邮政支局所的建设突出广泛性、群众性、服务性。使构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功能齐全、迅速方便的服务网络。(3)邮政支局所的设置既要立足现实,又要兼顾长远发展,统筹规划,分阶段实施.在局所建设数量和规模方面要以邮政各类业务发展需要为前提,建设质量要向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方向努力。同时,讲求企业经济效益也不容忽视.3。城市邮政局所等级划分及标准邮政局所设置的基本因素是服务半径、服务人口和业务收

13、入三个方面。(1)城市邮电支局所工程设计暂行技术规定(YDJ6190)有关局所设置标准、等级划分等内容见表48-14-8 5。表 48-1 邮政营业席位设置标准席位名称一等局二等局三等局备注邮政包裹3421邮政汇兑221售票挂号321包括平信、印刷品报刊收订221国际1200邮政储蓄2422特快专递111集邮110大宗收寄1210备用2422预留新业务项目合计1825I59表 4-8-3备等级邮电支局邮政部分生产面积标准事局等二等局=等局项目面积面积面积说明数2m数2m数2m页眉内容6页脚内容量量量一、邮政营业部分5094252766211.营业厅286238142398柜台内营业员工作面积1

14、06包括柜台88-521814815席9席门所对应的面25席180柜台外用户活动面积15090积250一等局二等局三等局项目面积面积面积说明数量2m数量2m数量2m(1)包页眉内容7页脚内容裹数量是指设计年度忙季日均2。包裹库房750600350存包量;个包105个包84个包49(2)若使用取包机,则增加 30的面积;3.出口封发584533汇检与封发席位4席243席183席18邮袋贮存50袋2040袋1620袋8用于进出口邮袋贮存集装箱贮存4个143个112个74。邮储内部处理303030含计算机房面积5。班长及营业员票款存放1818166.装卸站台民12 坤36长9 米27长7 米21不计

15、总面积7.更衣室12106二、发行部分525243页眉内容8页脚内容1.内部发行4席374席373席282.班长及收费员151515三、邮政投递2722722721。进口报刊分发自0 格口6030格口6030格口602.进口分发室3席303席303席303。技递室24段14424段14424段144局等二等局三等局项目面积面积面积说明数量2m数量2m数量2m4.班长及卡片室2020205.更衣室181818使用面积合计833749591945建筑面积(使用面积/0.8)10411181936739表 4-8 4 邮电支局生产辅助用房面积标准页眉内容9页脚内容面积标准项目单项标准2m备注局等二等

16、局二等局局长、书记办公室12(m2)/人362424业务办公室6(m2)/人241812档案室403020总务室504030包括总务仓库会计室6(m2)/人504030包括出售品库、金库会议室806040修机室403020司机值班室121212投递自行车棚。8(m2)嘲545454不计人总面积机动车库241814机动车修理间201616续表面积标准项目单项标准2m备注一等局二等局三等局页眉内容10页脚内容配件库房121212配电房121212传达室151512预留用房302520使用面积合计457384286/建筑面积(使用面积/0.7)653520409表 4-8-5邮电支局生活辅助用房面积

17、标准项单项标准面积标准(m2)备目注局等二等局二等局图书室(职工之家)4303020淋浴室0。250.38(m2)/人503020开水锅炉151515食堂2.2 2。5包括厨房在内(m2)/人605040职工自行车辆1。5(m2)冯两453030不计入总面积单身宿舍6(m2)/人483018按单身职工人数计算预留用房201515页眉内容11页脚内容使用面积合计223170t128建筑面积(使用面积/3192431830.7)按照上述各表,依项计算得到该邮政支局的等级和建筑面积,以此作为判断和衡量现存局所是否规范标准的依据,同时指导今后建设.(2)在具体工作中,由于使用的方法不同,采用的量化指标

18、也不会一样.下面介绍一种与邮政业务发展相关的邮政支局所划分标准,如表 486 所示。表 486 邮政支局所等级划分标准等级邮政支局分等标准邮政所分等标准一2000 万标准邮件以上(含 2000 万件)55 万标准邮件以上(含55 万件)二1000 万标准邮件以上(含 1000 万件)18 万标准邮件以上(含 18 万件)三250 万标准邮件以上(含250 万件)18 万标准邮件以下这是根据邮政支局、所完成的全年产品量折算成标准邮件,来确定邮政支局所等级的定量分析方法。标准邮件”是按照数量统计原理,将不同业务种类的产品量,转化成同一计量能力的单位。标准邮件分别与其它各类邮件的单件工时值、面积值、

19、重量值相比较,确定两者间的转换关系.即人员工时标准邮件折算系数、厂房面积标准邮件折算系数、装备重标准邮件折算系数。在进行邮政支局所规划时,只采用工时折算系数ai,列表如48-7。通过公式 W=Ciai可计算出支局所全完成的标准邮件数量,与表 4-8 6 的标准相对照即可确定等级。式中 W一支局所全年完成的标准邮件数量(标准邮件);ci一支局所全年完成的各类企业产品量(件(份、笔));ai一对应于企业产品量的”标准邮件”折算系数(标准邮件/(份、笔).二、城市邮政支局所选址原则1。邮政支局所应设在邮政业务量较为集中,方便于人民群众交寄或窗口领取邮件的地方,如闹市区、商业区、居民聚集区、企业工矿区

20、、党政军机关行政区、大专院校。除此而外,邮政所还可设在人民群众公共活动的场所如车站、机场、港口、宾馆、文化游览胜地等。页眉内容12页脚内容2。邮政支局所的地址面临主要街道、交通便利的位置。这样邮运和投递车辆易于出人,能保障邮件的及时传递和邮件交接的安全性。3。邮政支局所选址既要照顾到布局的均衡,又要有利于投递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投递区的合理划分,投递道段的科学组划,是支局所规划中重点解决的问题。三、邮政局所设置及服务范围1。邮政支局设置城市邮政支局的规划方法有多种多样,如经验比拟法、平均计算法、业务密度分析法等定量方法,在郊区农村则采用”标准一需要 的定性方法。(1)经验比拟法是一种定量与定性相

21、结合的分析方法。在对某个城市未来的人口、面积、经济和邮政业务等因素作出发展预测后,与现实中相近的规模和发展水平的城市进行类比,并将该城市邮政支局所的数量和布局作为参照。表 4-8 7 邮政支局产晶量“标准邮件”折算系出口(营业部分)进口(投递部分)业务名称单位ai折算系数业务名称单位ai折算系数平信件a10。1564平信件a210。5512挂信件he挂信件a22。1818a222。9773平刷件a31。8182平刷件a232。1100挂刷件a42.4727挂刷件a244.8600国大宗平信件a50。1500国内大宗挂信件a60。6400内页眉内容13页脚内容业普包件a75。4545业普包件a2

22、510。1000务商包件a89。0909务商包件a2612。2400汇票张a94。3636汇票张a275.8100特快件a105.1400报纸份a110.0120报纸份a280。5512杂志份a120。2300杂志份a291。9773储蓄笔a1313。6360平信件a140。2424平信件a300。7576国挂信件a152。7818国挂信件a313。2364际平刷件1.9272际平刷件2.1100、a16、a32港港澳挂刷件a173.0303澳挂刷件a334。8600业业务包裹件a188.5455务包裹件a3412。2400特快件a195.3400(2)平均计算法是一种对城市邮政支局所宏观控制

23、总数的数学模型,见表48-8。城市级别数学模型省会级城市R=1。8966(p)-0.34页眉内容14页脚内容一类地市级城市(东部、中部)R=2。0874(p)0。31二类地市级城市(西部)R=1。6955(-p)0。29式中:-城市人口密度(万人/km2);城市社会人均邮政业务总量(元/人);R城市局所平均服务半径(km)。各等级城市支局设置标准见表4-8 9-4 8-11。表 4-8 9 省会级城市支局所设置标准(3)邮政支局的投递功能相对于营业功能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它的服务区域要广泛得多,涉及到外界条件也较复杂,因此邮政支局服务范围(投递区)是从投递功能角度确定的。这就是业务密度分析法的内

24、容。原邮电部1998 年 1 月 1 日实施的邮电通信定员行业标准,有关城市投递员定员标准中规定:城市技递员每周工作40h,按每日完成900 个点交户,1 个投递段配技递员1 人。点交户的折算方法是技递员每行程1km折算为 13 个点交户:内部处理邮件第7。6 件(份)折算为 1 个点交户;开取 3 个信报箱(筒)折算为 1 个点交户。由上述计算出现有支局每个投递段平均点交户数和投递面积,然后计算出标准条件下,每个技递段平均的投递面积。按照城市邮电支局所设计暂行技术规定每个支局最多可设投递道段24 个,确定邮政支局应负责的投递区面积。由于城市的结构不同,如商业区、行政区、居居区、工厂区等,因此

25、,投递员所负担的定额变量定会有差异,由此计算出来的标准条件下的投递区也就不尽相同了。以城市总体规划为蓝图不难确定出邮政支局的数量及其分布。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以邮政各类业务量发展为依据,密切结合相关的规范标准,是城市邮政支局所规划”业务密度分析方法 的特点,其规划方法框图(略)。2。邮政所设置邮政所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方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就近用邮.原邮电部文件规定,以不同的人口密度制定相应的服务半径标准来确定邮政所的多少及分布,见表 48-12.表 4-812 城市邮政所设置标准人口密度800250025005000500010000100002000C2000030000(万人公m2)服务半径

26、3.O-1。51.5-1。11.1-0.70.7 0。60。60。页眉内容15页脚内容h5由于城市的结构(如城区、郊区、开发区、旧城区、新市区等)不同,人口密度自然不同,由此可选择不同的服务半径,计算出大小不一的邮政所的服务面积。邮政所归属邮政支局管辖,在已确定的邮政支局的范围内,即可计算出邮政所的数量了。3.服务范围(1)营业时间:邮政营业部门每天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时间。其安排原则要便利公众用邮和组织邮件的传递,结合地区特点、市场需要、节假日及季节变化等因素合理规定,确定后需向社会公布.(2)业务功能:邮政部门为适应公众需要,固定办理的邮政业务种类,确定后一般不得随意停止办理或限制办理。这是邮

27、政部门向社会的承诺,具有严肃性。(3)服务方式:有窗口服务、上门服务、流动服务、便民服务等四种服务方式。窗口服务:在营业场所设置办理邮政各类业务的席位,为公众提供的一种服务方式,这是最基本、最普遍的方式。上门服务:邮政局所定期或不定期为特种需要和大宗邮件用户提供服务的方式.流动服务:邮政局所定时定点到未设邮政服务机构的工矿区、建筑工地、集贸市场、大型会议等处提供办理邮政业务的形式。便民服务:邮政局所为满足用户的特殊需要而采取的服务措施。(4)技递频次:每日投递邮件及报刊的次数.首都及直辖市三次,省会及地市级城市二次,其他城市一般情况下二次不得少于一次o(5)投递深度:按址投递的单位投交到传达收

28、发人员;住宅楼房实行插箱投送;住宅平房投递到院落口。提高技递质量,妥投措施已遍地开花,此外也办理局内投交业务。(6)开取邮筒信箱频次:每日开取频次不少于投递次.四、邮政局所规模与布置1。规模根据原邮电部标准城市邮电支局所工程暂行技术规定,对城市邮政支局所按不同等级规定了建筑面积的范围,见表4-8 13。表 48 13 邮政支局所建筑面积标准等级邮政支局建筑标(m2)邮政所建筑标准(m2)一2411-2551254-278页眉内容16页脚内容二1969215239三1509141165注:1。建筑标准中包括邮政营业、投递、发行等生产面积,生产辅助用房和生活辅助用房的面积;2.建筑标准中支局所含电

29、信部分的生产用房为398m2、270m2和 178m2。2。布置(1)邮政支局所应精心设计、合理布局,充分考虑用户方便、邮件安全,便利工作人员内部处理的原则,并符合国家职业安全与卫生方面的有关法规。支局总平面的建筑密度宜为4050,除生产和辅助用房外,还应有邮件及集装箱装卸台和邮车回车场地.一般情况下,营业厅的层高梁下净高不小于3。5m,当采用吊顶时,吊顶下高度不宜小于4m。其他用房层高控制在34mo楼面均布活负载为46Mq/m2。(2)营业厅、技递室、大宗邮件收寄场地及其联系密切的生产用房应安排在底层。营业厅必须临衔,布置在群众用邮方便且明显易见的位置,对外开门。营业厅外立面装饰标准与局址的

30、位置、地形、周围环境密切相关,可用涂料、饰面板或饰面砖材料。邮电支局所必须设置邮电徽和邮电局字样(式样及字型按原邮电部统一规定制作)。少数民族地区应增设民族文字的”邮电局 字样。(3)营业厅设计,既满足功能要求又要美观大方,为用户创造方便舒适的环境,处在繁华地区的宜有宣传橱窗。营业厅内设置用户书写桌椅、钉包台飞浆糊桌及业务宣传栏等用品用具.营业员工作台的高度不宜超过0。8m,储蓄柜台与汇兑柜台相邻布置,应放在大厅的端头,以便设置安全防范设施.营业员工作台外立面及上面可镶贴大理石、人造大理石或美术水磨石。五、邮件处理中心及邮政枢纽的设置与规模1。设置邮件处理中心也可称为邮件分拣封发中心,是邮区中

31、心局专门进行邮件内部处理的生产单位。其特征具有生产规模大、业务量集中,内部作业程序化,使用的设备多,并有先进的监控管理系统,是邮政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最高的部门.邮件处理中心应具有以下功能.(1)按照规定的邮件分发关系、直封标准、经转办法及邮件流向、封发频次的时限要求,合理确定作业组织。担负着划定范围内各局进、出、转口邮件的分拣、封发和经转任务,起到邮件的集散作用。页眉内容17页脚内容(2)在邮政通信网的不同层次上,具有接受、处理干线邮路总包和向干线邮路发运总包的功能,同时担负着不同范围内的总包经转工作.邮政通信枢纽简称邮政枢纽,是在 70 年代未、80 年代初我国邮政为解决邮政生产场地紧张、推

32、行机械化作业采取的重要措施.同样是专门为邮件集中处理的生产楼,它担负着各类邮件分拣、封发、经转和发运的任务。邮政枢纽的称呼一直延续至今,与邮件处理中心相提并论,实质内容是指同一事物。2.规模根据原邮电部标准邮件处理中心工程设计规范(YD501395)可确定不同邮。件处理中心的建筑规模。邮件处理中心建筑用房可分为以下几类.(1)生产用房是指直接用于处理邮件的场所.它包括转运包裹、印刷品、信函、速递邮件、报刊(包括制签要数)、国际邮件的处理场地等.用房面积及建筑要求应按终期20 年考虑,工艺设备应按投产后 58 年的要求进行配置,以邮件日处理量按给定的公式或指标计算。(2)辅助生产用房是指直接为生

33、产服务的部门用房.它包括生产总调度室、电视监控室、计算机室和车间控制室、广播室、电话交换机室、业务档案室、消防监控室、空袋分类处理修补堆放间、车库、油库、维修间、材料供应房、变配电室、柴油机电力室、水泵房、风机房、空调机房、空压机房、锅炉房等。用房面积以不同用途的设备拥有数量或给出的面积定额幅度指标确定。(3)生产管理用房包括生产管理科室、车间办公室、生产会议室、技术交流培训室等。用房面积按人均面积标准和人数计算确定。(4)生活用房是指职工物质生活、文化生活的场所和福利设施用房。它包括更衣室、休息室、夜班休息室、押运员休息室、哺婴室、食堂、浴室、厕所、浴洗室等。用房面积按人均面积标准和人数计算

34、确定.(5)公用建筑是指公用使用场所,它包括门厅、楼梯、客货梯、走廊等.按实际需要或设计确定。第三节其他邮政设施布置邮政通信网是邮政支局所及其它设施和各级邮件处理中心,通过邮路相互连接所组成的传递邮件的网络系统.邮政支局所是基本服务网点,其它邮政设施是邮政支局所功能的补充和延伸,服页眉内容18页脚内容务范围的扩大,是邮政通信网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它们都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的保护。一、报刊集邮门市部设置在邮政的产品中,报刊和集邮品是不同于其它邮件的。邮件是邮政部门办理的信息载体和物品传递业务j 基本上是由用户或邮政相关机构代其制作后交寄的.而报刊和集邮品是社会文化活动中出售的商品。1.报刊门

35、市部报刊门市部是邮政部门报刊发行的主渠道,一般情况下是通过在邮政局所办理的订阅手段实现的,零售业务是报刊发行另一支生力军,日益在壮大。报刊门市部是邮政部门对外办理报刊订阅和零售服务的专业机构,侧重于宣传、代销和零售.由于相对集中了众多种类的报刊出版物,便于公众浏览选择购买并有特价或出租,灵活方便的形式很受欢迎。不仅满足了读者的需要,又能为邮政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有的城市报刊门市部的经营范围已扩至书籍。报刊门市部的设置应贯彻少而精,数量应取决于该城市的文化氛围和购买力。报刊门市部的功能包括出售报纸、杂志、邮票、信封、信纸、图书、报刊收订等.2.集邮门市部集邮门市部是邮政部门专对集邮者销售各种

36、已发行的邮票及各种集邮品的服务机构。既担负新邮票的发售工作,又负有参与邮票市场、经营集邮商品的职责.其经营范围包括各种纪特邮票 J 集邮品、集邮用品、集邮书刊及有关纪念品等。经营方式有门市销售、预定销售、信托服务等.成为收集、鉴赏、研究邮票及其启邮品文化活动的推动刀。集邮门市部视社会需求,而设立,有的城市正向集邮交易市场的方向努力。除此而外邮政支局内可以设立集邮专柜作为补充.二、报刊亭、邮亭设置1。报刊亭报刊亭是邮政部门依法在城市适当地点设置的专门出售报刊的简易设施,是报刊零售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刊发行业务中的方式之6 这种服务方式可以满足流动用户和有挑选购买习惯用户的需要b 这里零售的多为知

37、识性、趣味性的文体类、科普类报刊.依照邮亭、报刊亭、报刊门市部工程设计规范(YEn013-94),报刊亭的功能包括出售报纸、杂志、邮票、信封、信纸等.2。邮亭邮亭是邮政部门在繁华地段定点设置办理邮政业务的简易设施,大都为流动的过往用户提供方便的服务。?在尚不具备设立邮政局所服务网点,且有一定邮政业务市场的条件下,也可以页眉内容19页脚内容采取邮亭这种措施。依照邮亭、报刊亭、报刊门市部工程设计规范(YEE0日-94),邮亭的功能包括出售邮票、信封、信纸、收寄信件等。3.信筒、信报箱设置(1)信筒、信报箱是邮政部门设在邮政支局所门前或交通要道、较大单位、车站、机场、码头等公共场所,供用户就近投递平

38、信的邮政专用设施,是邮政局所营业窗口收寄平信业务功能的另一种灵活形式。有筒式和箱式两种,颜色多为墨绿色,也有桶红色或黄色的。信筒、信箱有邮政局所设专人开取,严格遵守开取频次和时间.同样保证公民的一通信自由与通信秘密的权利。(2)信报箱群(间)的设置应以方便群众使用,减少丢失邮件为宗旨,造用于城镇新建住宅小区、住宅楼房及旧房改造小区邮政设施建设.居民住宅楼房都必须在每幢楼的单元门地面一层楼梯口的适当位置,设与该单元住户数目相对应的信报箱或信报间,有嵌 式、挂式等几种.有条件的每300600 户可集中设立信报箱群或信报箱亭.信报箱亭的建筑面积应考虑服务户数、信报箱体的尺寸排列方式、投递员操作面积、

39、用户使用面积、通道面积,当有人值守兼办简单邮政业务时尚需考虑其工作面积.按照住宅区报箱群(间)工程设计规范(YDA2009-93),信报箱亭的使用面积可按信报箱的格口数(即住户数)来确定。第四节城市电信局、站规划一、电信局楼规划1。电信局楼分类电信局楼一般分为综合电信枢纽楼、一般电信局楼、综合电信楼等。(1)综合电信枢纽楼一般安装长途干线传输设备,设有光缆传输机房、微波通信机房,长途(含国际)交换机房,长途网管中心、长途计费中心等.(2)一般电信局楼安装本地普通传输设备、电话交换端局、移动电话基站设备、数据通信及多媒体通信的节点设备或接入设备.(3)综合电信楼除具有一般电信局楼的功能外,还要重

40、点考虑安装本地重要的传输设备、电话汇接设备、移动电话交换设备、数据及多媒体通信设备等.通常设有本地传输机房、本地交换机房、数据通信机房、本地网管中心(也可与长途网管中心合设在电信枢纽楼内)、本地电话计费中心等,或设有这些设备的一种(或几种)。有些城市根据电信网的规模可将电信枢纽与综合电信楼合设.2。电信局楼设置页眉内容20页脚内容按电信网本地网的划分方案,电信局楼设置要综合考虑本地网中心城市的规模和本地网的人民、电信业务的发展规模等因素.(1)电信枢纽楼设置电信枢纽楼的设置数量一般特大城市3 4 个,较大的省会城市设23 个,其它一般的城市设一个,个别较大的城市根据需要可设两个。(2)综合电信

41、楼设置综合电信楼的设置数量一般特大城市1220 个,其它可根据本地网人口及城市规模设置,一般 210 个,不超过 12 个。(3)一般电信局楼设置考虑历史现状,规划一般电信局楼数量可按如下方法测算,由公式(8。3-13)表示如下。一般电信局楼数量=INT0。4a城市人口(百万)+0.5(8.3 13)式中 a-取 310。对于较大的城市,a 的取值应大些。一般电信局楼的设置数量以城市性质和人口密度为依据,主要考虑电话交换局的容量网络安全的因素.新建电话交换局一般考虑设计容量在15 万门/局,特殊。情况不超过25 万门.一般电信局楼有条件时与综合电信楼合并,多数情况要单独考虑规划建设。一般电信局

42、楼的设置数量还要考虑电信接入网的引人、模块局的设置及历史原因小容量的交换局的使用和构造。设置原则为最远用户距离控制楼在2535km一般电信局楼的密度为约810hf 一个根据电信企业运营年经费的现值(PWAC)与局所数目的关系曲线,找到费用最低点所对应的局所数(常常是个范围),从技术经济等方面进行比较,确定最佳的局所数,局所位置和局所容量。二、城市电话网络组织结构及组网方案城市电话网是本地电话网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本地电话网中,按城市的行政地位、经济发展速度及人口的差别,交换设备容量和网路规模和组网方案也有较大的差别.每个本地电话网中有一个中心城市,该城市的网络结构构成了本地电话网的核心,其它城市

43、(包括县城)由于交换局较少,网络结构简单.需要说明的是,这些交换局一般与设在中心城市的本地汇接交换局的两个分别按75的话务量,按基干电路的标准开设电路。本地电话网中心城市电话交换网的基本结构有:网状网、分区汇接、全覆盖等。按照本地电话网的城市结构、交换机总容量及分布,组织对应的网路结构及组网方案。1。网状网页眉内容21页脚内容网状网结构的特点是把整个城市电话网中所有端局个个相连,各端局间均按基干电路标准设置电路,其网路结构如图4-8-2所示.以这种方式组织的交换网,端局到端局间不需要转接,两个端局间的用户通话所经的路由只有一种,即用户一发话端局一受话端局一用户。图 482 网状网结构图以网状网

44、方式组织的交换网,各端局间均设有基干电路,每个端局都有多个出局方向,虽然程控交换不受出入局方向数量的限制,然而太多的出局方向给网路的管理和网路的调整带来一定的困难。网状网的交换网结构一般适用于网路规模较小,且交换局数目不多情况。2。分区汇接分区汇接的交换网结构是把本地电话网划分成若干汇接区,在每个汇接内选择话务密度较大的一个点或两个点作为汇接局,根据汇接区内设置汇接局数目的不同,分区汇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分区单汇接,另一种是分区双汇接。分区单汇接结构见图48-3,是比较传统的分区汇接方式。它的基本结构是在每一汇接区设一个汇接局,汇接局与端局形成二级结构。每个汇接区设一个汇接局,汇接局之间结构简

45、单,但是网路的安全可靠性较差.当汇接局发生故障时,接到汇接局的几个方向的电路都将中断,既汇接区内所有端局的电路都将中断,使全网受到较大影响.随着电话网网路规模的不断扩大,网路的安全可靠性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我国在确定电话网网路结构和网路组织的过程中,除个别条件不具备的地区暂时保留这种结构外,规划中一般都采用双汇接的方案。分区双汇接结构见图4-8 4,在每个汇接区设两个汇接局,所有的汇接局间形成一个点点相连的网状网结构.同区的两个汇接局地位平等,平均分担话务负荷,当采用纯汇接局方案时,汇接局间话务量不允许迂固。采用这种网路结构,其汇接方式与分区单汇接局相同,可以是来话汇接、去话汇接或来、去话汇接

46、。与分区单汇接不同的是每个端局到汇接局之间的汇接话务量一分为二,由两个汇接局承担.由于汇接局之间不允许同级迂回,故同区的两个汇接局间无需相连.以这种方式组织的交换网,当汇接区内一个汇接局故障时,该汇接区仍能保证50%的汇接话务量正常疏通.在传输容量许可的情况下,端局与汇接局之间按照实际需要电路的50以上配备(目前常用的方案是分别按75配备电路),可以使网路的安全可靠性更高。因此,分区双汇接局比分区单汇接局的交换网的安全可靠性提高了许多。这对于现代通信网对高可靠性的要求是非常有利的.分区双汇接局的交换网结构比较造用于网路规模大,局所数目多的本地电话网。图 48-4 分区双汇接结构图3.全覆盖页眉

47、内容22页脚内容全覆盖的交换网结构如图485,是在本地电话网中设立若干汇接局,汇接局相互地位平等,均匀分担话务负荷,汇接局间不允许迂回.综合汇接局(带有用户)应以网状网相连。由于汇接局之间不允许同级迂回,故纯汇接局之间不必做到个个相连。这种网络结构各端局至所有汇接局间均为基干电路,随机选择路由。当两端局间话务量达到一定数量时,可以建立直达电路群。全覆盖的交换网结构端局之间最多经一次汇接,其汇接方式只能选择一种,即来去话汇接。图 48-5 全覆盖结构全覆盖方式的交换网结构比较于中等网路规模、地理位置集中的本地电话网。汇接局的数目可根据网路整体规模来确定二从网路的安全可靠性来讲,汇接局越多,网路的

48、安全可靠性越高,网路的生存能力越强;从费用来讲,汇接局越多,基干电路越多,网路投资也越大。因此,在确定局所数目时,要同时考虑交换设备的处理能力和网路投资及全网安全可靠性等多方面的因素.当网路规模比较大,局所数目比较多时,交换网结构采用全覆盖方式,其直达电路数将会比分区汇接增加许多,造成全网费用大量增加.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较小的省会城市和中等规模的城市管辖的县较少,构成中等规模的本地电话网时,可采用全覆盖方式的交换网结构.由于全覆盖的交换网结构网路结构简单,从网路发展的角度来看,是一种比较理想、使用较多的交换网结构。三、移动通信交换中心和基站设置原则及布局(1)关于移动通信交换中心的设置移动通

49、信交换中心(MSC)设置由规划区的业务需求和移动交换机的处理能力(BHCA)和所支持的用户数决定。不同制式的移动通信和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交换设备的业务能力差别很大,所以其交换中心的设置也不同。一般说来,TACS制式的设备属于较早的芹品,交换机性能带有早期电话交换机的弱点,不适合现代网络的组网要求.本地电话网内用户达到或超过700 户贝。可达到设置交换局(机)的经济要求,单系统容量大在3000(如 Motorola的设备)40000 付日 Ericssbn的设备)用户.超过时应增加新的交换机系统.GSM 的交换机容量已经适应了现代网络的需求,但从网路的安全和缸网经济两方面考虑,经过分析,一般来讲

50、用户达到或超过1500 户则可达到设置交换局(机)的经济要求,单系统容量最大一般控制在80000120000 用户。用户超过时应增加新的交换机系统。具体情况还要考虑交换机的业务覆盖区和传输网的情况决定。(2)移动通信基站控制中心(BSC)的设置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基站控制中心容量不同 通常,基站控制中心的容量由三个参数来措,述:能支持的最大基站(BTS)数、最大载频(TRX)数和最大话音信道(TCH)或爱尔兰(Ed)数。页眉内容23页脚内容在实际近期规划中,如果BSC设备的厂家和型号已定,只需根据设备能力和预测和业务数量确定 BSC的配置数量队对于中远期规划和设备选型尚未决定的情况,则根据业务预

51、测结果和最佳的网路布局来确定BSC的容量和数量,并以此作为BSC设备选型的依据之一。所需 BSC最小数量,取决于所选设备的最大容量参数(每个 BSC的最大 BTS数、每个 BSC的最大 TRX数和最大TCH数)和无线网规划的结果(如 BTS数量、每个BTS中的 TRX数和 TCH数),还考虑服务区的大小、BTS的分布、当地传输网的资源情况、BSC设备的费用等情况综合确定.通常在一个移动本地网范围BTS数量较多且他们与MSC之间距离较短睐,BSC与 MSC 可设在同一局址.当 BTS分布较稀疏且他们与MSC 距离较长时,BSC原则上视传输网的条件设置在BTS与 MSC 之间经济最佳的位置;如果传

52、输条件很好,BSC的设置只考虑安全可靠性,则把 BSC设在 MSC 所在的城市内。(3)移动通信的网路组织城市的移动通信网路组织应与全国的移动通信网路组织一致。全国的移动通信网路按三级组织。相应的移动交换局一级汇接交换中心(TMSC1)、二级汇接交换中心(TMgz2)和移动通信端局(MSC).移动通信汇接局和移动通信端局,都可以具备移动长途局的功能。一级汇接交换中心(TMSC1)之间按网状网连接。连接的电路性质为基干电路。同一省内MSC(或移动关口局GMSC)至上级汇接交换中心设置基干电路。省内不同移动本地网之间的MSC(或移动关口局GMSC)根据话务量的大小决定是否开设直达电路,并根据直达电

53、路的数量确定电路的性质是高效直达电路还是低呼损直达电路.话务密切省份的MSC(或移动关口局GMSC)(有移动汇接局的移动本地网出外)之间,根据话务量的大小决定是否开设直达电路,并根据直达电路的数量,确定电路的性质是高效直达电路还是低呼损直达电路。(4)移动通信固定电话网(PSTN)互连的设置通过网路的安全可靠性、服务质量、经济合理性、便于网路的管理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得出移动电话网结论:与固定电话网(PSTN)之间应建立关臼局(GMSC),用来进行网间的互连;关口局可以专设,也可以与移动电话端局、汇接局兼设移动网与固定电话网之间的网路连接有以下几种情况。移动电话网本地网用户小于10 万户时,移动

54、电话本地网只需建立单个移动局的网路.固定电话网本地网与移动电话网本地网之间共用关口局。页眉内容24页脚内容移动电话网本地网用户在1040 万户时,采用网状网的方式组织移动电话网本地网,固定电话网本地网与移动电话网本地网之间共用一对关口局,为提高网路质量,可以用关口局兼做固定电话与移动电话网之间的汇接局。移动电话网本地网用户40 100 万户,移动电话交换机超过4 个小时,应建设一对关口局兼移动电话汇接局,并对移动电话网和固定电话网的端局全覆盖.移动电话网本地网用户在100200 万户,移动电话交换局超过4 个小时,应考虑建设一对GW 负责移动的去话,以及一对GMSC/GW,负责移动来话时的路由

55、查询,由独立的 GW 兼移动汇接局,对端局全覆盖。(5)移动交换局与基站控制中心的网路组织移动交换局(MSC)与基站控制中心(BSC)通过 A口相连,按星型方式连接。在技术实现形式上分为两种型式:结构 A,BSC与 MSC 同步,BSC 本地配置和结构B,BSC远端配置,见图 4-8 6、图 48-7。BSC与 MSC 之间的 A接口为 N 64kb/s的电路.结构 A 和结构 B的区别是后者将基站子系统(BSS)中的码变换/速率适配单元(TRAU)提出来加在A接口的 BSC一侧.TRAU 与 BSC之间产生的接口为M接口,它的速率为16kb/s,可以在 BSC与 MSC 之间使用416kb/

56、s的自速率服用器,提高了它们之间的电路利用率.(6)基站和基站控制中心之间的网路组织基站系统(BTS)和基站控制中心(BSC)的连接逻辑上总是星形的。为了网路的安全和节省建设技资,发挥现代网路技术的优势,常在物理上按环形、链形、树形等方式组织网路。具体采用哪种连接方式,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决定,如:BtS 的位置分布和密度、对可靠性的要求和当地的传输资源条件来定。一般原则是:星形结构的特点是适合用于BTS稠密区,且 BTS与 BSC距离不太长并有较高的可靠性要求的情况;环形结构的特点是对每个BTS都是物理上的双路由,以此可靠性高,它适合用于对可靠性有特殊要求或者BTS位置公布适宜采用环形(从总

57、物理传输路由长度较星形要短或方便利用现有传输资源,从经济上增加投入不多,可使可靠性大大提高的情况)的区域,随着城市光纤接入网的建设,将使更多的构成环形连接。页眉内容25页脚内容链形和树形结构的特点主要可以提高传输电路的(pcmMbit/s)容量利用率,主要适合低话务密度区或者传输资源较紧张或者传输路由受到限制的地区。通常用于BTS与 BSC的距离较长的情况。(7)移动网中继电路群的设置门限基干电路属于必须设置的电路,与话务量大小无关,话务量大小只决定设置的电路群的大小.设计呼损小于1%;低呼损直达电路群的设计呼损为小于1;高效直达电路群的设计呼损为小于7;决定移动网中继电路配置门限主要考虑:基

58、于数字电路,以一个基群(30 路)为一个最小单位;基于双向电路.考虑到管理成本及我国移动网两级管理体制,开设直达电路的门限值应随不同的地理区域和话务联系的密切程度而不同。一般来说,省内的直达电路及邻省邻近)区域,门限应设置的较低;对于距离长,跨越省份的省际电路,应提高直达电路的开设门限.现取值为:省内直达电路设置门限(双向):低呼损直达电路:60 路;高效直达电路群:30 路。非基干省际直达电路设置门限(双向):话务密切地区:60 路;非话务密切地区:一般限开。(8)移动通信基站的设置移动电话的基站设置与用户密度、系统技术能力、使用的频率有关。对于宏蜂窝基站在现有的频率使用条件下,按城市地区的

59、用户密度特点,对移动通信基站进行短期和长期规划之前,应该对现状基站的场强分布和话务能力情况进行分析.基站的实际覆盖范围将直接影响到系统的话务量大小。如果小区参数设置不当,使基站覆盖范围过大,就会使基站负荷过重,始终处于繁忙状态,而如果基站覆盖范围太小,吸收话务量小,无线信道资源就得不到充分利用.因此,为了把覆盖这一因素考虑进来,利用话务密度来反映移动网络整体运行状况。为了获得实际覆盖情况,一般要利用专用的移动通信规划软件对市区基站进行模拟计算,预测出每个小区的覆盖面积,再根据各小区运行中承担的话务量数据,计算出每个小区的话务密度.一般情况下,在宏蜂窝基站分布较为密集的市区,天线高度25 45m

60、之间较为理想.GSM网现有基站可以通过降低天线高度,利用高层建筑的阻挡来减小基站覆盖,减小基站所承担的话务量,从而提高整个GSM 网系统的无线容量.所以在市民,认为基站天线高度最好不超过45m。如果现有的 GSM 网基站天线高度调整的难度较大,就要采取调整基站天线发射功率和调整天线下倾角等方法来改变无线小区的覆盖。页眉内容26页脚内容市区宏蜂窝基站的密度应在有较好的阻挡的环境时,距离在 500-800 阳,一般情况在1000m左右。进一步减小基站距离主要受移动通信系统技术的同频抑制能力和城市环境的无线电波传播的限制。(9)微蜂窝规划一个微蜂窝基站一般可以带两个载频,容量较小。气通过估算,在一个

61、高密度区形成连续权覆盖需要 150 200 个左右的微蜂窝基站,所提供的容量为4 万一 5。5 万,对容量提高有限.200 个微蜂窝基站才相当于20 个 55/5 配置的宏蜂窝基站的容量,而投资却是宏蜂窝基的1。5 倍.基站数量过大给规划设计和维护管理及传输都增加了压力也,并且须有2MHz的专用频率才能进行频率规划.然而,微蜂窝具有设备轻小灵活,选址容易,装卸方便等优点,如果应用得当,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这里需要指出的,大量使用微蜂窝将导致巨额的投资,并且连续覆盖即要采用多层网结构,要求特殊的切换算法.目前,国内还没有以微蜂窝形成连续覆盖层面分担话务的先例,其适用性还待进一步研究。因此,微蜂窝

62、的规划以解决宏蜂窝难以覆盖的地下商场等特殊区域的覆盖问题,或在少量话务热点,特别是室内话务热点适当设置,不形成连续覆盖,这样既不需要专用频率,又可以控制好干扰.微蜂窝的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话务不匀,对实际容量的影响,进一步发挥GSM 网的容量潜力,合理地在话务高密度区设置微蜂窝,移动网实际容量可能达到最大容量的80左右.四、因特网/多媒体通信网站点设置(1)因特网/多媒体通信站点主要包括:路由器、拨号服务器等设备,重要的站点还要承担多种网络互连任务.(2)电信运营企业一般在每个城市(本地网的中心城市)设立因特网/多媒体通信主站点。在县城的本地电信网优化后的电话端局设立囱特网/多媒体通信网的接

63、入站点.(3)因特网/多媒体通信网主站点应设立独立的信息导航服务器、信箱服务器、信息开发制作服务器等专用服务器。在主站点靠网关实现CHINANET与公众多媒体网的互连.(4)拨号服务器端口的配置依据拨号用户的数量;忙时平均上网次数、平均每次上网时间,按定的服务质量(接通率),通过爱尔兰公式计算得到。五、城市电信光接点布局电信光接点有三种类型:光缆入交换局接入点;光缆传输中继、轻接、交叉连接点;电信用户业务光缆接入点。(1)光缆入局接入点与电信局站布局相同,一般要求同一局站要有两个或多个人局接人点。页眉内容27页脚内容(2)光缆传输中继、转接、交叉连接点受光纤通信中继距离的因素制约,一般与电信局

64、站布局同址,不再单独建传输站。(3)电信用户业务光缆接入点有两种类型:用户光缆接入网中光缆分支节点和光纤用户接入单元(ONU).用户光缆接入网中光缆分支节点是用户主干缆和配线光缆的连接点,根据实际情况,一般选在用户地下管道交汇点的入孔处。1。光缆分接点的设置方式:光纤分接点的设置主要有室内设置方式和室外设置方式:(1)室内设置方式其主要优点是光缆分接点设置在房间内,对分接设备本身无特别的要求,容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可以满足近中远期用户大量发展的要求.(2)室外设置方式室外设置方式又可分为入孔内设置方式和人孔外交接箱方式。入孔内设置方式光缆分接设备安装在入孔内,该设备类似于光缆分支套管,可以分

65、出少量光纤的光缆,设备分为固定密封式与可重复开启式。该方式技资相对较少,但由于光缆分支容量有限,灵活性较差,难以满足用户发展的要求.入孔外设置方式该方式类似于目前的铜缆用户电缆交接箱方式,在人孔附近选择合适的位置安装光缆分接设备,主干光缆在光缆分接点完成与配线光缆的接续。安装的光缆分接设备应有良好的隔热防潮性能,以保证光纤接点能长期稳定、可靠地工作。该方式灵活性较大,适应性较强,能够适应用户发展的需要,用户越多,该方式的优点越突出。2。光纤用户接入单元(ONU)的设置:根据电信业务预测和ONU的设备能力,按光纤到大楼(FTTB)、光纤到小区(FTTC)和光纤到路边(FTTZ)、光纤到办公室(F

66、TTO)和光纤到家庭(FTTH)的发展策略,确定ONU的布局.(1)光纤到大楼的规划:对于通信业务量大、对各种通信业务都有需求的商业用户(综合写字楼、金融大厦、证券中心、商贸大楼、星级宾馆、大公司总部等)、科研机构、大学校园和政府机关等,采用光纤到大楼方式将ONU 设置到大楼(院)内(用户在100 户以上).页眉内容28页脚内容(2)光纤到小区和光纤到路边的规划:近期将光纤引入到用户线不足的小区,设置光纤接入设备(ONU),为新增用户提供业务接入.中远期适当时机,割接替换原有铜线。对于小型商业用户和住宅混合区,且专线方式(此概念相对于拨号方式)数据用户较多的小区,将光纤引入到小区或路边,并设置光纤接入设备.(3)光纤到小区和光纤到路边的ONIJ 布局规划:一个光接点原则上覆盖范围为500m,如果用户比较分散,最大限制在800-1000m;一般每个光接点用户数量按约1000 个(含普通电话用户、速率在 64kb/s以下的各种窄带数据用户)进行规划,在用户最密集地区限制在2000 户,用户稀少地区限制在100 户以上。(4)对于住房超过100 户的居民住宅楼,当楼间距离200m以内时,考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