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科学复习教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91234141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305.6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四年级上科学复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四年级上科学复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四年级上科学复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科学复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科学复习教案(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 课题冷与热复习课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真观察、收集、整理,研究有关冷与热的事实材料,懂得冷与热的原理。2 过程与方法:通过亲身实践用手触摸的方式把烫、热、温、凉、冷分开,并说出各有什么特征。教学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真观察、收集、整理,研究有关冷与热的事实材料,懂得冷与热的原理。教学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真观察、收集、整理,研究有关冷与热的事实材料,懂得冷与热的原理。课前准备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人们可以通过等器官来感觉物体的。这些感觉。2、人们用来表示物体的,要准确知道温度需要用来测量。3、温度的常用单位是,记作,常用的温度计有和等。4

2、、温度计测水温时要注意:手拿温度计的上端;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壁;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读数时不能够离开被测液体。5、温度计所能够测试的温度范围,称为温度计的。第二课时6、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同一地点不同的时间 气温先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教学补充2 7、在气象站,通常把气温计放在里,可免受太阳的直射,避免江水、强风影响。8、大多数人的正常体温在左右,体温计在用之前甩一下,是因为体温计下端有细管,水银热胀后显示的是上一次测量的温度。9、不用接触人体,就能够测出体温;可直接显示温度值。10、一些物体的温度,太阳表面温度:;地核温度:;钢水的温

3、度:约 1500-1800;木柴温度:;南极平均气温:约零下 25;月球背面温度:约零下 180。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3 课题热往哪里传复习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导热性能不一样;2、通过讨论和收集资料,知道热在人们的生活、生产中的应用。3、了解生活中对太阳能的利用。能力目标:1、学会简单的科技制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2、通过制作曲线图,培养学生对信息筛选、整理、分析和综合应用的能力;3、通过经历猜想 实验探究 结果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学重点了解热传导的规律,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导热性能不同教学难点实验过程的设计和实验结果的处理分析。课前准备课时安排2

4、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热可以从传向 温度低的物体,也可以从传向温度较低的地方。2、热在不同材料的物体中传导的快慢不一样。的物体传热能力强;非金属材料 的物体传热能力差,所以通常用来做保温材料。如等。第二课时3、人们利用不同材料的差异,制作了各式用具,例如保温杯,被子等。4、热传导的方式有传导、对流 和 辐射 三种。教学补充4 5、地球上绝大部分的热能都是从传过来的。是一种清洁能源。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利用如、太阳能灶 等装置来有效的利用太阳能。板书设计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课题热胀冷缩复习课5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固体、液体、气体在一般情况下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能力目标:(1)培养观

5、察、记录、归纳、判断的能力。(2)学习对比的方法。(3)学习用对比、分析、归纳的方法去认识物体的热胀冷缩。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归纳概括的能力。(2)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精神。教学重点做好几个对比性的观察实验,从而理解固体、液体、气体在一般情况下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教学难点做好几个对比性的观察实验,从而理解固体、液体、气体在一般情况下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课前准备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都能够热胀冷缩,体温计是根据制成的。2、物体的和都会随温度变化,在受热时体积大多,在受冷时大都。第二课时3、热胀冷缩的现象到处可见,如夏季自行车胎的气不能够打太6 足,否则容

6、易;夏季施工时,电线不可以拉的,否则冬天电线容易;铁轨连接处和路面留有一定,否则受热会。这些都是利用了的原理。4、说一说生活中热胀冷缩的现象板书设计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7 课题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复习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知道有些物质的状态会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水的三态变化,了解冰点和沸点。能力目标:初步学会使用酒精灯给水加热的步骤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知道并了解物质的状态会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实验,知道有些物质的状态会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水的三态变化,了解冰点和沸点课前准备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7、物质都有、三种形态,都会随的变化而变化。水是常见的物质,呈液态的水有:雨、小溪、河流 等;呈现固态的水有:冰、雪、霜、雹等;呈气态的水有:等。2、水结冰的温度叫冰点,冰点是。水沸腾的温度是,沸点是。8 第二课时冰冻加热加热遇冷3、水的三态变化:水-冰-水-水蒸气-水。4、蒸发是水由变成的过程。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 都可发生。晾晒衣服在温度高、通风、蒸发面积大 的条件下加快蒸发。5、瘪了的兵乓球放到热水中会鼓起来,是因为气体能热胀冷缩的原因。板书设计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9 课题关心天气复习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了解常见的天气现象及基本特点。2、通过讨论和收集资料,知道天气对人们的生活

8、、生产的影响。3、知道天气变化对动物行为的影响。4、体验到天气的多样性及天气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教学重点描述、交流、表达各种天气现象的特征;讨论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推测天气变化的经验和用物象预告天气的活动。课前准备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1、天气总是在不停的变化,等都是常见的天气现象。2、天气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不同职业的人对天气的需求 不一样。3、天气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是保证丰收的必要条件,恶劣的天气会使农作物大面积受灾,造成减产甚至失收。10 4、天气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风调雨顺会使农作物生长良好,是保证丰收的必要条件,恶劣的天气会使农作物大面积受灾,造成减产甚至失收。板

9、书设计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11 课题刮风了复习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了解八个风向,知道风有力量,能估测风力的大小。2、知道风形成的原因。能力目标:经历研究风的方向、大小和风的形成的探究活动,在实验和交流讨论过程中体验探究的方法、乐趣和价值。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能够有目的地针对提出的问题,并能设计和制作简单的研究学具(工具或仪器)进行研究活动,经历“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分析结果-发现规律(得出结论)的活动过程。教学重点经历“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分析结果-发现规律(得出结论)的活动过程。认识风有方向、风有力量,知道风的成因。教学难点本课主要是室外的探究活动,有效监控组织课堂和引导学生思维,将热

10、闹的“活动”变成促进科学思维的形成是难点。课前准备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风的观测主要包括和的观测,风向是指,如南风是指由向吹的风。可以准确指示风向。2、风力是指,科学家把风按强弱划分为个等级。12 第二课时3、风的形成:空气受热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4、海陆地风的形成:白天,陆地气温高于海面气温,陆地上的空气受热上升,海面上空气流过来补充,风从海面吹向陆地;晚上海面气温高于陆地气温,海面上的空气受热上升,陆地上的空气流过来补充,风由陆地吹向海面。板书设计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13 课题下雨了复习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雨的形成过程能力目标:能独立提出要研究的问

11、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并证明自己的观点。教学重点创造条件,使学生尽可能独立地探究雨的成因。教学难点组织学生自行探究雨的形成实验。课前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雨的形成:地表水吸收太阳的热量部分蒸发。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和小冰晶。小水滴和小冰晶越集越大,最后落下形成雨。2、云的形成:地表水吸收太阳的热量部分蒸发。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和小冰晶。小水滴或小冰晶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云。14 第二课时3、自然界的云有、等。测定降水量的仪器是雨量器,雨量器是由 承水器、漏斗、储水器 和储水瓶 组成。4、雨水和人类的关系: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雨水,所

12、以,充足的雨水会让大地充满生机,而缺乏雨水的地区,因为干旱,植物常会枯死。但暴雨会形成洪水、泥石流等灾害,淹没庄家、冲毁堤坝,甚至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板书设计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15 课题小小气象员复习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得到天气预报的途径,知道气象符号表示的意义能力目标:学会记录天气信息,流利描述天气,能将课本知识拓展到生活当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动手制作的快乐教学重点了解获得天气预报的途径,知道天气符号的意思教学难点学会坚持做天气记录,课前准备课时安排4 课时教学过程1、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包括:阴、晴、雨、雪等天气情况。气温的高低。风向、风速、风力的大小等几个方面。我们做一名小气

13、象员就应该收集这些资料。2、常用的气象符号:3、空气的温度称为 气温。气温、降水量、风向和风速等都是重要的气象信息。在气象站里,常用百叶箱内的气温计和湿度计来观测气温和16 湿度;雨量器可以记录降水量,风向标和风速器用来观测风向和风速。板书设计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17 课题奥运与天气复习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经历研究的过程,帮助学生了解各种运动项目受天气影响的情况,并能利用气候数据,根据天气情况制定运动会的时间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信息筛选、整理、分析和综合应用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引导和帮助学生开展活动,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求知欲。教学重点了解获得天气预报的途径,知

14、道天气符号的意思。教学难点对数据分析、筛选、整理、综合应用的过程,制定运动会的合适时间。课前准备课件、教师:运动的影片、各届奥运会时间表、广州的天气资料学生:课前收集天气与运动有关的资料。课时安排4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举行大型的综合性运动会,气象状况对运动员的成绩有较大影响。、等天气因素对比赛成绩影响较大。2、距离为 200 米和 200 米以下的径赛以及跳远等项目,凡顺风时平均风速超过2 米/秒时,所创记18 录不可承认。3、要给奥运选日子,必须了解当地的天气变化规律,要了解当地的天气变化规律,必须依靠长期的天气观测记录 和资料分析。板书设计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19 课题声音的产生复习课

15、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探究的实践活动,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发声物体与不发声物体,能够就观察到的现象积极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测或理解。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发生物体与不发声物体,引发思考,并积极地去研究发现物体发声的秘密。课前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1、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产生的。二胡、小提琴、古筝靠 弦 的振动发声;笛子和箫是靠 空气 的振动发声;锣鼓是靠 锣面和鼓面 振动发声。2、声音是 大小、高低之分,用力的大小 可以控制声音的大小;弦的长短 可以决定声音的高低。物体的振动频率越高,声音

16、就 越高。20 板书设计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21 课题声音的传播复习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不同的物体传播声音的本领是不同的。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质。”并了解更有效的传播声音的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让他们从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不断保持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爱好,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声音传播的途径有哪些。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声音传播的途径有哪些。课前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1、声音通过、等介质传播。声音在中不能够传播。人

17、们利用声音在空气中传播 的规律,制作了传话筒、听诊器、土电话。2、两用喇叭筒利用可以让声音传得更远,利用 定向收集 可让远处的声音听得更清楚。22 3、声控设备是指 利用声音达到控制目的的设备。如声控灯。板书设计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23 课题乐声与噪声复习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乐音和噪声对人们的影响。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知道防治噪声的常用方法。会用不同的材料做隔音效果的对比实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懂得减少噪声,应从我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学经历讨论、调查和记录等的研究,区分乐音和噪声教学了解乐音和噪声对人们的影响和知道防治噪声的常用方法。课前课件课时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声音可分为和。听起来令人愉悦,听起来使人烦躁。2、噪声的危害:强的噪声可以引起耳部不适,如耳鸣、耳痛、听力损伤;超过 115 分贝的噪声会造成耳聋。3、声音的大小用 分贝表示;吹头发用的电吹风使用时的声音为 70 分贝,摩托车启动时发出的声音为分贝;飞机起飞的声音为分贝。24 第二课时4、噪声的防治:在声源处控制:在声源处安装消声器、禁止鸣笛。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在居民区的公路上,建隔音墙。在人耳处控制:使用耳罩或耳塞。板书设计及作业设计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