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20220224111506)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91206835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PDF 页数:50 大小:58.7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20220224111506)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20220224111506)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20220224111506)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2022022411150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20220224111506)(5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单元第一课时认识长度单位 毫米教学内容:教材第 23 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 至第 2 题。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 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教学过程一、引言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估计实际测量数 学 书 的 长数 学 书 的 宽2 数 学 书 的 厚生 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 厘米、宽大

2、约是 14 厘米、厚有 1 厘米。师:你是怎么想的?生 1:因为 1 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 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四、揭示课题:板出:毫米的认识五、建立 1 毫米的概念1、认识尺度上的 1 毫米有几长。2、闭上眼睛想一想 1 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 厘米和 1 毫 米,你发现了什么?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 毫米。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 1 厘米长度有几个

3、小格,然后汇报小结 1 厘米里3 面有 10 个 1 毫米。板出:1 厘米=10毫米七、巩固发展1、完成数学课本第3 页的做一做。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八、全课小结。教学反思: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这里所说的“有价值的、必要的数学”就可以理解为对生活有用的数学新课程标准突出了数学的生活化,也更加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因此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改变课本中原有的例题,从现实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来呈现课本

4、所要学的内容。反过来,在进行应用题的练习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让学生估计测量身边的事物,这就拉近了书本与学生的亲近度,真正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实际用途,还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加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这节4 课中发现学生的估计、估量能力比较差,出现了一些笑话,以后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我相信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感受数学是有价值的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直接经验,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同时再将数学运用与生活的过程中感悟数学的价值。第二课时分 米 的 认 识教学内容:教材第 4第 7 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动

5、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2、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教学难点: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过程: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5 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生:,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2、全班交流。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二、建立 1 分米的空间观念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 刻度到刻度 10 之间的长度就是1 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

6、 分米。板出:1 分米=10 厘米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 1 分米。4、用手比划 1 分米有多长。5、闭上眼睛想一想1 分米有多长。三、认识几分米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2、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四、用分米量6 1、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五、巩固发展1、练习一的第三题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一条裤子长 9 分米()(2)一张床长 5 分米()(3)小明高 14分米()(4)一支毛笔长 2 分米也就是 20 厘米()3、填空:5 分米=()厘米=()毫米 30毫米=()分米 40 毫米=()厘米=

7、()分米2 米=()厘米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 题教和第五题。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六题和第七题。六、全课小结: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良好的情绪能使学生的精神振奋,不良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由此可见,营造自然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主动体验成功的前提。因此,在此环节教学中我设法为学生7 营造一种自由、民主、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更好地体验乐趣、体验成功。我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并鼓励学生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观察、测量,充分体现了师生的民主、平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空间。通过在真实情景中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说一

8、说、算一算、议一议,使学生建立起分米的表象。丰富了自己对 1 分米长度的感性认识,为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积累实践经验。第三课时千 米 的 认 识 1 教学内容:教材第七页至第八页例三和例四教学目标:1、认识千米,建立1 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 千米等于 1000米。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建立 1 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教学准备: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教学过程:一、认识千米1、学生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2、出示老师制作的第一块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南宁市8 外环线 6 千米的含义,3、让学生看书第七页的例三,理解到叶镇

9、21 千米、灵山 23 千米的意义。4、小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二、建立 1 千米的长度概念师:从某路口到南宁外环线6 千米,那么你是否知道从某路口到那里大约是 1 千米,1 千米又有多长呢?生:想师:从某路口到某处就是1 千米,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200 米,5 圈就有 1 千米。1、让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 圈约有多长。2、让学生动手测量1 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汇报板出:1 千米=1000米3、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 千米长的物体吗?三、巩固知识、动用知识: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一题和第四题。2、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1)练习二第二题(2)补充题(略)9 四、全课总

10、结教学反思:在这一节课中,我所感觉到的不足之处是在学生的组织纪律方面。走出课堂,有的兴趣盎然,而有的是跟着走马观花。这就与教师的操控能力、语言魅力及组织方面有密切的关系。今后我一定会更加认真钻研教材,练习基本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第四课时千 米 的 认 识 2 教学内容:教材第 8 页例四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千米,加深理解1 千米的长度概念。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教学重点、难点:体验 1 千米有多远教学过程一、复习1、让学生说说 1 千米有多长,1 米、1 分米、1 厘米、1 毫米呢?2、填空:10 1 千米=()米 1 米=()厘米1 米=()分米 1 分米=

11、()毫米二、学生实践(把全班学生分为 10 个小组进行测量)1、到操场上量出 100 米的距离,走一走,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 100米有多远。2、汇报:(1)请学生说一说你走了100米你走了几步,如果你走 1000 米大约走了多少步。(2)提问;一个小组量出100 米,10 个小组一共量出多少个100米?是多少千米?(3)让学生讨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是非曲直千米。3、体验 1000米有多远。带学生校外走 1 千米的路程,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 1 千米有多远。三、全课总结教学反思:我认为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但不拘泥于教材,要有一种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要从

12、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注意思考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有什么素材可11 供教学利用。让学生的生活经验成为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一笔宝贵的财富。结合实践,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让数学贴近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就会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之所在。第五课时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教学内容:教材第八页的例五及练习二的第三题、第五题、第六题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2、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1、出示情景图:师:今天我

13、们一起去数学王国旅游好吗?(出示小精灵和数学王国的图,小精灵说:欢迎聪明同学来数学王国游玩!)2、选钥匙开门(先出示第一道门,再出示第二道门,然后出示第三道12 门)第一道门:小精灵:这扇门有二把锁,(二把锁分别标上:400 厘米,5分米)下面这里有很多把钥匙(4 分米、4 毫米、5 毫米、4 米、50 毫米),你会选钥匙开锁了吗?能说说为什么?第二道门:小精灵:这扇门同样有两把锁(两把锁分别标上:3 千米、5000米),下面这里有 4 把钥匙(3000 米、300 米、5 千米、50 千米)你会选吗?你知道为什么吗?小结把千米和米之间换算的方法。第三道门:锁上标有5 千米-2000 米、10

14、00 米+4 千米6 把钥匙分别是:3 千米、5 千米、3 米、5000 米、5 米、3000米。让学生先选后说想法。二、巩固、运用(出示数学王国里的数学景象)师:哗!数学王国多美呀!有树,有花,还有,。1、看一看大树有多高。(把教材第八页的做一做设计成填写大树的高度)2、同学们来到双胞胎村,有好多小朋友来到村口迎接同学们,请同学找一找,谁跟谁是同一胞。3、摘苹果(出示苹果树,树上挂有很多苹果,每个苹果写上带有长度单位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13 4、好客的小朋友们带同学们到数学奥宫去玩,数学奥宫距离双胞胎村200 千米。他们早上8 时乘汽车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50 千米,中午12 时能到达吗?

15、三、全课总结让学生说说你游数学王国你的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这节课对于多数同学来说不是很难,但这一基础的切必须掌握的知识还应认真对待。学生有时候还说一千米等于一百米,还有对于千米与米同时出现的问题学生容易出错,如 1 千米-200 米=800米的问题就较难了。在解决问题的题中学生的问题更是很多,应加强练习与指导。第六课时吨 的 认 识教学内容:教材第 11页至第 13 的内容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 吨的重量概念。2、学会换算质量单位。14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 吨的重量概念。教学难点:学会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质

16、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1、猜一猜物体的质量(1)老师手里握着一枚胸花,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手里有什么,并估测它的质量。(2)、猜一猜老师约有多重。(3)、再猜一猜一头牛妈妈、一匹马爸爸、一头猪姐姐、一只熊哥哥约重多少千克?2、讲故事师:这些动物们都住在美丽的森林村,森林村是在一条河岸上,这条河,河水很清,在河对岸也有一个村庄,这个村庄住着白兔、小猴等动物,,。3、认识吨,建立 1 吨的质量概念。师:(1)牛妈妈、马爸爸、猪姐姐、熊哥哥能一起过桥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十一页,看第十一页的例6。(2)各学习小组议一议,这四只动物能一起过桥吗?为什么?15(3)汇报;4、小结:(1)吨

17、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2)1 吨=1000千克5、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 吨。二、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 2、汇报3、总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三、巩固、运用新知1、让学生说一说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2、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一题和第二题。3、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练习三中的第三题和第四题。四、全课总结:说说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1 吨的重量是非常抽象的。如何让学生准确感知1 吨的重量,一向是教师们冥思苦想的一个问题。学生刚开始体验50 千克体重有几种态度,很重,不重,抱不起。为了使学生体验1 吨的重量,继续让他们充分体验

18、,最后达到共识,50 千克够重,1000 千克重得令人望而生畏。16 课堂是学习的平台,也是学生展示的平台,在教学中,学生将课堂变成展示自己风采的舞台。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快乐。第七课时生活中的数学教学内容:教材第一十四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2、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4、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教学过程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1、复习长度单位:(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2)举例子说一说 1 毫米、1 厘米、

19、1 分米、1 米,1 千米的长度。2、复习质量单位17(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2)举例子说一说 1 克、1 千克、1 吨有多重?二、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一)自学课本第一十四页的内容1、学生看书第十四页的内容。2、各学习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3、全班交流师: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发现了什么?生:我们组发现一辆汽车限载重量8 吨,。(二)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况师:请同学们汇报这两天来你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生活里存在我们学过的长度和质量知识。生 1:我爸开摩托车的速度一般是每小时40 千米,我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是 2 千米。,三、全课总结。教学反思: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

20、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18 服务。总之,数学教学体现“生活化”的方法很多,还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去研究,去探索。真正去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第二单元第 一 课 时万以内进位加法教学目的: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教学重点、难点: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 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基础训练口算:求与的和。19 全班齐练,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21、你能不能自己写出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算式呢?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教师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学习新课二、导入新课出示课题师:刚才的复习,是前面刚刚学过的进位加法,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进位加,但和前面学的稍有不同,今天要学习的是连续进位加。板书课题:连续进位加教学例 1 学生尝试摆小棒求得98+25 的结果(允许有各种方法。)小组合作讨论喜欢哪种方法,引导研究课本中的方法。提问:师:先加哪一部分,单根的 8 根和 5 根怎样加?给 8 根小棒凑几根就是10 根?(82313)2

22、0 满了 10 根可以捆成一捆,捆好举起来让大家看看,放在哪里呢?10 个1 根捆成 1 捆,也就是 1 个十,放在整捆小棒下面。再加整捆小棒,9捆加 2 捆再加这 1 捆,一共有 12 捆小棒零 3 根。指着图问:这一捆小棒哪里来的?把单根小棒合起来,满了 10 根就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下面。教师小结:单根合起来满十就可以捆成一捆,放在整捆下面,表示1 个十。列竖式计算。学生自由书写竖式,再讨论哪一种合理。这道题的竖式怎么写?(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哪一位加起呢?(从个位加起。)那么竖式中个位相加的得数怎样写呢?想一想:小棒应该怎样摆?独立完成计算。(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

23、书上完成。)讲评:同桌口述并检查,在进位时“1”写的位置对不对,做进位加法时,是否漏写 1 或忘加 1。做一做1、直接在书本上计算,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2、求出每一个胡萝卜上的算式的得数。21 3、练习四,第一题,连一连4、地球仪 85 元,书包 48 元,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书包一共要多少钱?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三、全课总结。教学反思:今天的数学课堂教学很顺利,学生反应比较灵活。在计算3589的计算中学生大致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3080110,5914,11014124;第二种是笔算。或许课堂太顺利了,于是我忽视了对计算方法清晰的演示,只是利用学生的板演进行讲评,算理的归纳也显得简单,而作

24、业则要求学生全部独立完成,为是了解学生真实的计算水平和状态。作业批改中发现不够理想,错误情况1:计算基础性错误;原因2:除了做一做的第 1 题,其它计算全部是看横式直接写得数;原因3:有4 个孩子方法未掌握。提高措施:1、巩固训练孩子 20 以内进位加法;2、课堂上老师清楚的演示过程看似重复学生的板演,但这样的重复还是很有必要的。22 3、培养孩子细心的习惯,要有相应的激励手段。4、个别困难孩子进行及时的个别辅导。第 二 课 时3 位数加 3 位数连续进位加教学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估算的方法。在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3 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

25、性教学重点、难点: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 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1、列竖式计算59+77 85+68 59+89 问:谁还记得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列竖式时要注意些什么?你注意到了23 吗?2、口算600+800900+1001000+100 3、估算599+800900+101989+112 问:不用笔算,你能很快地算出大概的答案吗?你是怎么想的?二、学习新课估算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把数字转化成整百整千的数字进行计算,很快估计出了上面的道算式的大概得数,这也是一种估算的方法。下面让我们在估算一道算式的得数。爬行类两栖类师:你

26、能估计出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吗?四人小组讨论,要求每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方法。师:最靠近哪个整百的数字?()师:最靠近哪个整百的数字?()问: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大约一共有多少种?()问:如果精确计算,你认为会比多还是比少呢?为什么?24(不到,不到,所以它们的和肯定不到)笔算师:请同学们列竖式做精确计算,看看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教师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在计算到前一位的时候不能忘记加进位。巩固发展师: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掌握了连续进位加法,而且懂得了中国爬行类和鸟类、爬行类和两栖

27、类的种数,其实我国还有许多珍惜野生的动物,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页,说一说呢在表中发现了什么数量关系?学生自由找出表中的数量关系,形成问题,并列竖式解决问题。做一做课本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3 位数加 3 位数连续进位加法教学反思:本课时的教学教师以野生动物的话题切入,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25 统计表提出问题,并通过“解决爬行类和两栖类的已知种数一共有多少种?”的问题,自主探究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在基本掌握算理和计算方法后再通过大量丰富的练习熟练计算提高运算的速度和正确性,同时结合具体的情境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 三 课 时练习课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

28、握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2、通过教学,学会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整理知识的学习方法,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教学重点难点: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揭示内容师:海上有许多的帆船,每艘帆船上都装有两箱物品,要知道船上一共26 装有多少物品应该怎么办呢?(把两箱物品加起来)师:今天我们来复习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复习,请打开课本页,在没有准确计算船上的物品数目之前你能不能大概地说出哪艘船转的东西最多?哪艘船装的东西最少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能不能将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师:请你动手列竖式算一算,这六艘船的排列顺序是不是和你估计的一样?

29、二、课本第页,直接在表格中写出上下两个加数的和。师:有什么办法即不用在稿纸上列竖式有能够将上下两个加数的和算得准确呢?三、京广中心大厦是北京目前最高的摩天大楼,楼高米,它比中央电视塔矮米,你知道中央电视塔有多高吗?问:在这道题目中哪座建筑高?我们应该怎么考虑问题?四、算出玉米上算是的得数五、开锁游戏锁头上有得数,钥匙上有算式,请将算式和相应的得数连起来。六、判断,课本页第题,判断各题有无错误,说说错在哪里。七、27、上面哪两个数加起来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八、共同分析页第题。教学反思:在自修课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板演、手演了一道笔算计算题,清楚完整地再现连续进位加法的笔算过程,算法清晰明确,操作

30、性强,效果非常好。一页的练习作业还是由学生独立完成,正确率有明显提高,有一半多孩子全对,真的很是安慰。孩子们作业正确率提高的原因或许还有两个:一是在书本作业批改中对于全对的作业老师打上了笑脸,并且告诉孩子们得5 个笑脸就能评一个“作业优秀”,同时让书本作业得了第一个笑脸的孩子举手示意。第二个原因或许是通过书本作业的操练,孩子们也在完善和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好好努力,这是说给孩子们的,也是说给自己的。第 四 课 时万以内数连续退位减法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笔算多位数减法会解答有关的应用题。28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难点:减法的计算法则。连续退位减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口算。(用口算卡

31、片出示)807358634267425436329659竖式计算。(学生板演)542179376524计算后提问: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二、新授1、教学例题 1 师:放假同学们都喜欢去旅游,在我国云南有三个美丽的地方,分别是丽江、大理和昆明。请同学们看课本,这就是我们的行车路线,我们做飞机到昆明,然后从昆明出发。问:我们先到的第一站是哪里?我们走了多少千米?我们距离下一站丽江还有多远?地图上表有吗?问:书上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大理到丽江的距离,应该怎么办呢?你从书上观察到了什么线索?29 师:我们可以用总的路程减去第一站所走的路程,就可以知道大理到丽江的距离了。师:请你们观察 22 页的图与 23

32、页的图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的地方?师:通常我们可以用线段图的方法来解决路程或者工程等问题,图中昆明到丽江的路程被拉成了一条直线,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更加明了了。师:请你估算一下大理到丽江有多远?你觉得小女孩的方法好吗?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学生独立完成竖式填空,指明学生到黑板演示集体讨论,依照法则进行评讲问:连续退位减法中你觉得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2、教学例题 2 师:现在我们把 517 改成 507,想一想,计算上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发言同学计算出了正确的结果,但是计算的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你们看这样好不好,同学们前后桌为一组,互相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然后小组推选出

33、一个代表,把你们认为最容易理解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好不好?哪一想说说你们的方法?指学生到黑板前来,边讲边板书。把讲解权交30 给学生,并握手祝他成功。(若一名学生没讲清楚,可再找两名学生说明计算方法,或有共它意见的学生发言)问:改了数字之后我们所用的三条法则还用遵守吗?师:任何减法的笔算都要按照法则来计算。中间有零也可以借。3、独立完成 25页第 1、4 题4、判断对错:321628 7324 1582 93()473()-2538()847()238 145 4786675 教学反思:这节课从旅游出发实施教学,但是旅游这个内容离学生生活遥远,对于足不出户的农村孩子来说,他们旅游知识缺乏认知,不

34、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在计算两地之间的距离时,我采用了先估一估(包括后面先估后算)在限有的 40 分钟课堂上耗去了近10 分钟。从这堂课来说应该突出“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教学,估算知识渗透环节应带过,而从整个小学数学阶段对估算的要求,我不舍浪费任何可以提供学生练习估算的教学资源,尤其比较估算方法。本节课,估算与笔算算理两头抓,而导致巩固练习无法展开。31 第 五 课 时退位减法-24 页例题 3(根据知识点有所修改教材)教学目标:1、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预设流程:一、复旧引新1、填空:78=80()87=()

35、()99=()()198=()()297=()()提问:78 接近哪个整十数?87 等于几十减几?99 接近多少?99 等于一百减几?仿照前三题,想后两题怎样做?2、挑选两组学生比赛:男女生分别选出6 名同学参加接力赛,谁先算好,即 可 得 到“优 胜 小 红 旗”(课 前 已 准 备)男 生32 组:574+200 453300 456+198 725+79 74897 356299 女生组:574+200 453300 4562002 725+801 748100+3 3563001 比赛结果一定女生组快,男生不服气,说他们题目难,师抓住时机,让学生观察男生组题目特点。(板书:加数或减数是

36、接近整十、整百两数)再让学生比较两组题的不同点,强调:在计算加减法时,如果加数或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把它们先看作整十、整百的数,计算起来比较简便。揭题: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三、新课教学(一)教学加法的简算方法教学加数接近整十的简算方法1、出示例 1:11359(1)找算式中哪个加数是接近整十或整百数?(2)想可把 59 看作多少计算比较简便?加60 后结果怎样?为什么会多 1?多加 1 后应怎样?师板书:多加1 要减 1(3)请一名学生把简算过程叙述一遍。33 113+59=113+60 1=172 强调:中间一步思考过程一定要写出。(4)如果加 79 应看作多少?加89 呢?加 99

37、 呢?师:下面我们就学习加数是接近整百数的简便算法。2、教学加数接近整百的简算方法出示例 2:276 98(1)让学生自学并讨论这题的简便算法,并完成下列填空:27698=276()()=()(2)为什么加上 100 又减 2?(启发学生回答多加2 要减 2,师板书)(3)如果把 98 改成 97 应怎样计算,让学生试一试:27697=276 1003=373(4)为什么减去 3?板书:多加 3 要减 3。3、小结:当加数是接近整十、整百数时怎样计算比较简便?概括出加法简便算法规律:多加几要减几(师板书)4、试一试、想一想、填一填15687=156 90 =74198=74 200 =34 5

38、、减法中能用简便算法吗?(二)教学减法的简算方法出示例 3:16597(1)这个算式中哪个数接近整十或整百?看作多少计算比较简便?(97 看作 100)(2)想看作 100 后,是多减了,还是少减了?多减了几?多减了应怎样?(师板书:多减3 要加 3)(3)完整地把思考和计算过程说一遍。教学反思:我想对学困生要采取以下一些方法:1、在教学中,尽可能多的为学困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遇,强化他们的成功体验,使其在成功动力的驱使下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确立我能考好的心态。2、跟踪反馈,巩固提高。三年级学生年龄小,有些“学困生”的心智水平与生理发展没有同步,自控能力差,意志薄弱,情绪不稳定,稍微放松要求,学

39、习就会掉队。因此,在复习中更要多关注“学困生”,严格要求,对于其存在的知识缺陷,反复训练,直到正确掌握,磨炼其意志,抓反复,反复抓。3、帮助学困生补缺补漏,夯实学习的基础,提高学习成绩,消除35 不良学习心态。4、对差生降底要求,可针对理解能力较弱,从计算题入手来提高成绩,如计算的准确性及速度。我相信经过努力还是能把那些差生补上来的。第 六 课 时加减法的验算-教科书第 27 页的内容教学目标: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具准备:

40、老师准备挂图或课件。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与爸爸、妈妈去超市买过东西吗?36 生:互相说说,再请同学发表意见。师:(挂图 1)我们来看挂图,小明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从图 1 中你看到了什么?生 1:从图 1 中我看到了小明妈妈买了一套135 元的运动服和一双48元的运动鞋。生 2:从图 1 中我看到小明妈妈给了售货员200 元。生 3:要知道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应用加法计算。师:全班动手计算。板书:135+48=183(元)1 3 5+4 8 1 8 3 师:看小精灵说什么?生: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板书:加法的验算合作学习探究新知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检

41、验加法计算的结果。(反馈学生验算的结果)师: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告诉大家?37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不同的方法,如:生 1:我用 183-135,看得数是不是 48。生 2:我用 48+135,看得数是不是 183。生 3:我用 183-48,看得数是不是 135。师:同学们的方法这么多,你最喜欢哪种?做一做:教科书第27 页。数学门诊部。数学门诊部来了许多患者,请同学来当小大夫为患者治病。1 7 5 3 2 9 2 5 9+6 2+4 6 4+1 4 8 1 3 7 8 4 3 3 0 7 全课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42、?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回家调查一下爸爸、妈妈买家里东西,是怎样付钱的?教学反思:加减法的验算是对学生进行细心计算及时检查习惯养成的重要部分。在教学中学生容易混淆加减验算的方法。因而我让学生观察计算与38 验算所需的几个数字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关系式变化了。第 七 课 时加减法的验算-教科书第 28 页的内容教学目标: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减法的验算,并通过减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会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具准备:老师准备挂图或课件。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师:昨天,老师让同学们调查了

43、有关爸爸、妈妈买家里东西,是怎样付钱的。谁愿意说一说。生 1:爸爸买一双鞋和一个足球要165元钱,爸爸付 200 元钱,阿姨找给爸爸 35 元。生 2:39 师:同学们,调查得真多,(挂图)昨天小明妈妈拿200 元买了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183 元,阿姨找给妈妈多少钱?板书:200-183=17(元)2 0 0-1 8 3 1 7 师:小明说什么?生:小明说找的钱对不对呢?师:小精灵也说: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板书:减法的验算合作学习探究新知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反馈学生验算的结果)师: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告诉大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

44、结果,鼓励学生不同的方法,如:生 1:我用 200 减 17,看是不是等于183。生 2:我用 17 加上 183,看是不是等于200。师:你最喜欢哪种方法?40 做一做:教科书第28 页。比一比,看谁聪明。用 0,1,2,9 这十个数字组成一个加法竖式。啄木鸟捉害虫(电脑显示)苹果树上有许多虫子,请同学们来当啄木鸟为苹果树捉害虫。1 4 7 7 8 0 4 6 4-2 8-5 1-2 2 3 1 2 9 7 3 9 2 4 1 全课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实践活动:回家把昨天你调查到的情况,用验算的方法告诉爸爸、妈妈。教学反思:在讲

45、例 1 前先出示算式 45+56101,56+45(),101-45()10156()让学生独立填写,然后小组内交流填写结果计算法,意图让学生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为本节课学习加减法的验算做好知识铺垫。接着出示有联系的两幅情景图,让学生看图提出问题并自己计算。然后出示孩子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怎样解决孩子提出的问题“找的钱对不对”,也就是要加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引出课题。这41 样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收集信息,提出问题,有主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第 八 课 时加减法的验算-教科书第 29 页到 31 页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问题加强计算。2、培养合作交流的学习,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进行计算。教学过程

46、:师: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看看谁能运用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1、(出示)比一比,谁最快打开金锁链(小组合作)2、在正确的计算结果下面打6 3 4 3 5 9 6 6 3 4 0 4 8 6 9 2 3 9-1 8 4+4 7 1-2 8 2 -1 8 6 -5 7 8+5 7 1 42 5 5 2 8 3 0 8 4 5 3 1 8 2 9 1 8 0 0()()()()()()小组讨论,每道错题错的原因在哪里?应该怎样改正。3、选择。在正确答案的格里涂上黄色。563+528=696+241=70+260=991837330 1081937230 10911037267 4、教科书第

47、 30页,6 小精灵说:再开始时客轮上有多少人?你能帮助小精灵解决问题吗?5、教科书第 31页,8 小精灵说:用 500 元可以买哪些商品,还剩多少钱?每个小组提出三个问题,并计算。6、小结:通过这节练习课你知道了什么?(自己总结,小组交流)。7、作业:第 29 页,3、4 第 30 页,5、7 43 回家对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进行整理和复习。教学反思:“怎样检验加法的计算结果”,教师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你想用什么方法检验加法的计算结果?再组织小组讨论和汇报。因为学生初次接触验算,可让学生边看书,边思考和讨论,教师作适当的引导和提示。最后就学生提出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验算时学生第一次接触

48、,安排让学生独立思考亲自试一试,目的是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独立创新的学习品质。减法的验算与加法验算相同易燃可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由于学生在学习加法验算时已经了解了如何进行验算,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观察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关系,提出验算的方法。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适合自己发展的思维方式和解题策略,学生的方法对他自己来说就是最好的方法,我们必须尊重个体的数学现实,无须把自己认为最优化的算法强加于学生。反对绝对化的统一算法并不表示可以让学生法人自流,不加引导,可以给学生尝试计算、选择优化的时间,让学生在计算中读出最适合自己的最优化方法。44 第 九 课 时加减法的验算-教科书第 32 页、33

49、 页。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挂图、学生每人一张反馈练习题。教学设计:小组交流、整理知识。师: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对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进行整理和复习,现在给大家一段时间,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正互相交流一下,小组长作好记录。(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整理的情况)小组汇报,全班交流小组 1:我们小组整理出本单元有这些内容:笔算加法、笔算减法。小组 2:还有用数学、加减法的验算。小组 3:我们小组还知道笔算加法又分: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

50、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笔算减法又分连续退位减和被减数十位是045 的连续退位。小组 4:我们还知道“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小组 5:我们知道了加减法的验算。(教师针对小组的汇报板书各部分内容,同时对学生予以肯定)师:同学们都整理得非常全面,有的小组补充的也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就先针对笔算加减法用数学来进行复习。巩固练习、发散思维。尝试编题,抽象法则。师:谁能分别编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连续退位?学生针对每种类型分别编题,教师板书:1 8 7 7 2 6 9 4 0 7 0 8+5 9+5 9 8 -7 6 2-3 8 9 让学生把编出的题目进行计算。(订

51、正时提问)师: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减法呢?生 1:笔算加法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 1。46 生 2:笔算减法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 1。师:它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呢?生:都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不同的是:加法是满十进一,减法是不够减,从前一位退一。师: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那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哪位同学还有特别想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生 1:我提醒大家计算时看清加号还是减号。生 2:我还提醒大家计算连续进位加时,不要忘记加上一,连续退位减时,不要忘记比原来少一。生 3:我觉得计算时关键的是要认真,仔细。师:以上几

52、个同学对大家提的醒确实非常重要,大家能记清楚吗?生:能!反馈测试,灵活 掌握。师:接下来我们就做一组题目考考你,做老师发给你的练习题第一题,做对一道,就可以从最上面圈一面小红旗。(笔算加法、减法题各4 道)(学生计算、教师巡视,然后课件演示,集体订正)(反馈)师:得到8 面小旗的请举手,真不愧是这节课的计算小冠军。第二题:啄木鸟诊所47 44 2 3 5 0 0 5 0 1 3 0 1+3 4 9-4 5 3 +3 8 9-8 4 7 6 2 1 5 7 8 8 0 2 2 7 比一比谁的小医生当的又快又好?集体订正,分别说说错在哪?应用拓展,解决问题。课件出示书架上层有 126车,中层 15

53、7 车,下层 95 车,你能提出问题吗?(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课件出示用 900个鸡蛋孵小鸡,上午孵出 337 只小鸡,下午比上午多孵出118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下午孵出了多少只小鸡?学生独立列式计算:337+118=455(只)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生:这一天共孵出了多少只小鸡?学生独立列式计算:337+445=792(只)师:谁还有其他的问题?48 生:还剩下多少个鸡蛋?学生独立列式计算:900-792=108(个)课堂小结: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请大家对自己或自己小组的表现做一个简单的评价。教学反思:先让学生用新学的验算方法计算基

54、本的计算并验算的题目,反馈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并针对集中问题及时订正。然后出示容易做错的题目,再订正的题型。这样不仅让学生感受验算的意义,而且让学生体会验算的作用。教学后,反思自己整个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我的感悟和收获在这节课的中,我让学生们自己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尝试解决问题,并且为自己的方法找理由和根据,并且对探究出的验算方法进行验证,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学生获得是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是知识的创造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他们主动地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和对事物的理解。教学不是简单地告诉,教学更重要的是创设机会,让学生区经历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究的过程。只有将“尊重每个

55、学生的独特个性和经验,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富有个性的创新性”作为学生学习的支点,让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再发现”49“再创造”,学生才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才能真正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积极生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整节课下来我觉得应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提高自己专业素质。存在缺憾不可怕,正是有了这些缺憾,才让我深刻反思自己的课堂,让我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走的更远,走的更踏实。50 第三单元第 一 课 时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第 3436 页上的例 1、例 2,完成“做一做”中的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3、通过主题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教学重点:找出四边形的特点。教学难点: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吗?你喜欢什么运动?(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2、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同桌说或小组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