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学术与政治》的心得体会

上传人:su****e 文档编号:191140729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3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读《学术与政治》的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读《学术与政治》的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读《学术与政治》的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读《学术与政治》的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学术与政治》的心得体会(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读学术与政治的心得体会马克斯韦伯在写作学术作为一种志业和政治作为一种志业时都用到了对比的方法,在学术作为一种志业中,文章开篇,关于年轻学者学术生涯的开始,韦伯对比了德国与美国的不同,之后的学术研究机构的“国家资本主义化”、年轻人对于教师的态度等部分都出现了德国和美国之间的对比;在政治作为一种志业中,韦伯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英国、德国、美国等西方国家官僚机构的运作方式。在学术作为一种志业中,韦伯先是对学者这一行业的外在条件进行分析。韦伯先从经济方面对比了德国和美国的学术发展方式。他对比了年轻学者在美国和德国的不同经济待遇,韦伯传递出的是美国的年轻学者获得的工资更稳定;在学术研究机构方面,美国和德国

2、都存在“国家资本主义形态”企业的现象,学术研究机构的存在与否和发展情况受到国家经费的影响;而学术机构在人才的选拔制度方面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韦伯说:“造成凡才当道的原因,要到人类协作的法则中去找,尤其是好几组人的协作的法则。在这里,这是指负责推荐的教授与教育官员之间的协调合作唯有当国会(如在某些国家)或君主(德国到目前为止)-二者结果相同-或取得权力的革命者(如德国当前),因政治原因干预学术界的用人时,我们才能确定有人和的平庸之辈及一心上爬的人会垄断贤路。”这里,学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政治的控制,当然,“机运”因素在选拔过程中也占有非常高的比重。然后,韦伯讨论了学者与教师难以兼得的问题,并

3、稍微涉及了法国和德国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处理方式。接下来,韦伯对学者这一行业的内在条件进行分析。韦伯指出了学术专业化的必要性;灵感、热情、工作三者相结合的重要性;“纯粹向具体工作献身的人”的“人格”的真实;学术工作和艺术工作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韦伯认为艺术领域的进步不同于学术领域的进步:在艺术领域,“一件真正完满的作品,永远不会被别的作品超越,它永远不会过时”,但是“学术工作要求被超越,要求过时”,“学术工作和一个进步的过程不可分离”;学术工作的意义-在这个问题上,韦伯分别给出了前人和近代人的理解:1、随着人类理知化过程的推进和对于“进步与死亡意义”问题的探讨,柏拉图的观点是“惟有在这真理中,我们

4、才不以幻觉和影像为足,而是追求到真实的存在”,“由这些,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只要发现美、善或者例如勇气、灵魂,或任何事物的正确概念,就等于把握到这件事物的真实存在。而这些知识,似乎又使人得以知道并教导人在世上应如何正当行事,最主要的,作为城邦的公民应该如何正当行事。对于心中思考彻头彻尾以政治为依归的希腊人来说,这个问题就是一切。人努力从事学问,便是为了这个理由”。2、随着理性实验的兴起,近代人有了新的理解:“达芬奇这类艺术实验者”认为“学术是通往真实艺术的道路,所谓到真实艺术,意思就是到真实的自然”,“在新教与清教的(间接)影响之下,学术工作者眼中自己的任务乃是:指出通往神的道路”,“现在的

5、年轻人要从学术的理知主义中解放出来,以回复人的自然本性,由此回归自然”、“以一种天真的乐观,歌颂科学-也就是以科学为基础的支配生活的技术-是到幸福之路”;学术工作为价值的预设服务。接着韦伯谈到了政治、宗教与学术之间的关系,年轻人对教师的不同态度,以及教师应有的行为。最后,韦伯对学术作为一种志业中所提出的种种观点进行了总结,并对“眼下的要求”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在政治作为一种志业中,韦伯先是解说“政治”的定义和类型,然后介绍两种政治支配的方式,接着是这两种支配方式在行政管理组织中的体现,韦伯又分析了行政工具与君主之间关系的变化,新型职业政治家的出现,政治家类型的划分,西方政党组织的运行制度,志业政

6、治家应具备的道德、伦理条件,政治作为志业的要求。这篇演讲的结构是环环相扣的,由“政治”的定义而展开,客观分析了政治的不同类型以及背景,又提出了政治作为志业的要求。学术与政治的关系贯穿在韦伯的两篇演讲中,有几处是非常明显的。一、“政治不属于课堂”。韦伯认为大学教授应明确自己的职责,“事实的确定、数学或逻辑上的关系的确定或文化理想之内在结构的确定,是一回事;回答有关文化的价值及其具体内容,以及人在文化共同体与政治团体中应如何行动的问题,是另一回事”。“学生为了前途必须上课,在课堂上也并没有教授来向教授提出批评。如果有教授利用这种局面,用自己个人的政治见解来影响学生,而不是利用这种环境,本着自己的职

7、责,让听课的人从自己的知识和学术经验中得益,是不负责任的”。二、“教师不是领袖”。“没有美国年轻人,会让他的教师卖给他一套世界观或者一套操持自己生命的标准法则。”通过阅读学术作为一种志业和政治作为一种志业,我这样理解学术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学术受到政治的影响,但是学术的目的不应该是为政治服务。学术工作应该是纯粹的,从事学术工作的人应该把学术研究作为一项志业,为了推动学术的发展而从事研究工作;以政治为志业的人应该把促进国家发展作为目标,学术与政治之间应该互为补充,都得到发展。首先,我谈一谈政治对于学术的影响。在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军阀的混乱统治、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这样的政治背景

8、下,新文化运动产生,虽然政治对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仅仅是一方面,其他因素还包括经济、阶级、思想文化等等,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政治占了很大的比重,胡适、陈独秀、钱玄同、鲁迅、李大钊等一些受过新式教育的人发起了“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解放运动;在20世纪以来,两次世界大战的打击、战后的经济危机、冷战等等,使以理性主义为基础的西方价值观受到怀疑,人们陷入怀疑、迷惘之中,现代主义文学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在清朝时期,封建贵族制度的腐朽、官场的黑暗等等触动了曹雪芹的心灵,红楼梦应运而生,红楼梦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与此类似的作品还有吴敬梓著的儒林外史,对当时吏治

9、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 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可以代表当日官场的实在情形”,是著名的谴责小说,开创了近代小说批判现实的风气。第二、学术对于政治的影响也很明显。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学术氛围相对较宽松,百家争鸣,法家的韩非子受到秦始皇的青睐,兵家的代表人物孙武,受到吴王阖闾的重用。春秋战国时期混乱的政治秩序催生了诸子百家争鸣,而诸子百家的学术又影响到了众多国君的治国之策。第三、许多有所成就的学者都是怀着纯粹的心从事学术研究,把学术作为一种志业。钱钟书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文学研究家和翻译家,作家常风回忆钱钟书时写道,“钱钟书这个人性格很是孩子气。常常写个小纸条差工

10、友给我送下来,有时塞进门缝里,内容多为戏谑性的,我也并不跟他较真”,季羡林是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 、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在德国留学的岁月里,季羡林几乎把时间都用在了钻研学问上,在学术研究方面,他敢于说真话,季羡林有众多头衔,但是他说,“我是北大教授,东方学者。足够了”。钱钟书的孩子气,季羡林的淡泊名利都与他们对于学术的纯粹紧密相关,季羡林把学术工作作为一项志业,淡泊名利,在勤奋中实现了人生价值。第四、把政治作为一种志业。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没有因为自己皇帝的身份而骄横跋扈、滥用权力,李世民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魏徵廷谏了200多次,在

11、朝堂上直陈皇帝的过失,在早朝时多次发生了使李世民尴尬、下不了台的状况,李世民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李世民没有自恃位高权重,而是把政治作为志业,他从谏如流,完善制度,举贤任能等一系列行为促进了唐朝的繁荣。第五、学术与政治之间应该互为补充,都得到发展。当政治上出现新情况时,政治学、社会学等研究领域应该紧随时代潮流,发展自身;而政治学、社会学等学术研究的发展,应给予政治领域适当的启发和借鉴。学术与政治的关系是复杂的,因为二者都在不断地变化;学术与政治的关系又是简单的,因为二者可以互相借鉴,相互影响,所以又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