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第九章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上传人:努力****83 文档编号:190963458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8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逻辑学:第九章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逻辑学:第九章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逻辑学:第九章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资源描述:

《逻辑学:第九章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逻辑学:第九章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5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 一、什么是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一、什么是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是关于思维的逻辑形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是关于思维的逻辑形式的规律。是人们在运用概念、判断、推式的规律。是人们在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论证等思维形式理、论证等思维形式,反映认识对象、表述反映认识对象、表述认识结果时,要使思维保持确定性和有根认识结果时,要使思维保持确定性和有根据所应遵循的规律。它包括同一律、矛盾据所应遵循的规律。它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第九章第九章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二、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共同特点二、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共同

2、特点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同一时间、同一关系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同一时间、同一关系对同一对象的思想),要求思想具有确定对同一对象的思想),要求思想具有确定性、首位一贯性、是非分明、有根据。反性、首位一贯性、是非分明、有根据。反对在思维过程中出现混淆不清、自相矛盾、对在思维过程中出现混淆不清、自相矛盾、模棱两可和言而无据。模棱两可和言而无据。三、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客观性三、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客观性 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是思维活动中独有的规律,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是思维活动中独有的规律,但不是先验的或约定俗成的,其具有客观性。但不是先验的或约定俗成的,其具有客观性。具体表现在:具体表现在:1.基本规律有着不以

3、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基本规律有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性。性。2.基本规律是客观事物基本规律是客观事物确定性确定性的反映。的反映。第二节第二节 同一律同一律 一、同一律的基本内容一、同一律的基本内容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个思想必须与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个思想必须与其自身保持同一。其自身保持同一。同一思维过程:同一思维过程: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或同一方面)下,对同一对象的思考、(或同一方面)下,对同一对象的思考、断定。断定。思想:思想:是用概念、判断表现出来的是用概念、判断表现出来的 同一:同一:内容是确定不变的内容是确定不变的 同一律用公式表示为:同一律用公式表示为

4、:“A A是是A”,A A,A”,A A,不能任意变更。不能任意变更。A A 代表关于某一事物的思想,即任一概代表关于某一事物的思想,即任一概念或判断,而不是表示事物或被反映对象念或判断,而不是表示事物或被反映对象自身。自身。就概念而言,它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就概念而言,它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的内涵、外延概念的内涵、外延要同一、确定、前后一要同一、确定、前后一贯。贯。就判断而言,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就判断而言,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人们关于一个事物的判断,或者运用判断人们关于一个事物的判断,或者运用判断进行推理或论证时,所使用的进行推理或论证时,所使用的判断判断必须确必须确定、保持自

5、身的同一。定、保持自身的同一。二、同一律的基本要求二、同一律的基本要求 表现在两个方面:表现在两个方面:1.1.在概念方面,它要求人们在使用概念在概念方面,它要求人们在使用概念时必须保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同一,时必须保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同一,不能任意转移、变换。不能任意转移、变换。2.2.在判断方面,它要求人们在使用判断、在判断方面,它要求人们在使用判断、进行推理或论证的过程中,必须保持判进行推理或论证的过程中,必须保持判断的同一,不能随意转移、更替。断的同一,不能随意转移、更替。三、违反同一律的基本要求易犯的三、违反同一律的基本要求易犯的逻辑错误逻辑错误 就概念而言,主要表现为就概念而言,

6、主要表现为“偷换概念偷换概念”或或“混淆概念混淆概念”就判断而言,主要表现为就判断而言,主要表现为“偷换论题偷换论题”或或“转移论题转移论题”混淆概念 无意地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用不同概念当作同一概念使用。常常是由于把二个不同的概念,在内涵和外延上没有严格区别开来而造成的逻辑错误。1、有人说:“经验主义不能一概反对,例如,工作经验、生产经验等等,就不应该反对.2、汤姆:“你能用这个望远镜看到天上的每一样东西吗?”天文学家:“是的,我的孩子。”汤姆:“那么,我早上飞走的气球在什么地方呢?”3、甲:“听说你经常失眠,是吗?”乙:“是的。”甲:“那你睡觉时试着数数,也许能帮你入睡。”乙:

7、“我已数过了,一数到九,我就无论也要爬起来。”甲:“为什么?”乙:“唉,一提酒,我就想喝两口。”4.“抗拒从严政策与我国刑法中的被告人有为自己犯罪事实辩护的权利的规定也是直接相违背的。”5、一小孩问他父亲说:“爸爸,你们机关里有枪吗?”他父亲反问道:“机关里要枪干什么?”小孩说;“不是有一种枪叫机关枪吗?”偷换概念 故意违反同一律要求把不同的概念当作同一概念加以使用的逻辑错误。如:1.司马光夫人说:“我要去看花灯”。司马光说:“家中有那么多的灯,何必出去看。”司马光夫人说:“我要去看游人。”司马光说:“家中有那么多的人,何必出去看。”2.老师在讲课,一个学生戴着收音机的耳塞在听收音机,老师说:

8、“好好听!”看了戴耳塞的学生一眼,戴耳塞的学生答道:“我一直在听”。3.甲:“我们全体职工都在大院里义务劳动搞清洁卫生,你到哪里去啦?”乙:“我在自己家的小厨房里。”甲:“哎哟!你在会上说过,参加义务劳动很有意义。”乙:“是呀!我也同样参加义务劳动,我已经替妻子做好几样菜了。”4.糊涂县官整天醉酒糊涂。这天午后,他喝完了一壶酒,正要叫衙役再给他打一些酒来的时候,忽然外面有人喊冤。他非常恼火,升堂后,喝令衙役拿板子打喊冤的人。衙役问他:“打多少?”他醉醺醺地伸出三个指头,说:“再打三斤。”5.父亲拿起儿子的成绩单,当看到“操行评语”栏时,顿时勃然大怒,顺手给了儿子一巴掌,并且大声责问:“老实说,

9、你在学校和谁打过?”儿子说:“没.没有呀。”“嘴巴还硬!这上面明明些着:和同学打成一片!”转移论题(离题、走题、跑题)无意违反同一律要求,使议论离开了论题所犯的逻辑错误。如,有的人写文章,把握不住中心,东拉西扯,漫无边际,把本来的议题抛到一边,而谈论那些与原论题无关的问题。如:1.青年人应该有远大的理想,因为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也就是说什么样的青年最理想?体格健全,思想进步,才是最理想的青年。2.一女青年准备下电车,售票员问:“票?”女青年边走边掏,售票员发现她可能没买票,便喊住她,车上乘客也纷纷喊道:“乘车为什么不买票?”女青年回过头说:“嚷什么,还要不要五讲四美。”3.父亲教训他小孩说:“

10、小孩不应该撒慌,我象你那么小的时候,从来没有撒过慌。”儿子反问道;“那您是多时候开始撒慌的呢?”偷换论题 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用某一论题来暗中代替所要讨论的论题而犯的逻辑错误。如:1、有一贪污了八万元的案件。在审判是,审判员问被告贪污的主观原因是什么?被告回答:“我父亲长期生病,全家收入不满百元,经济困难廷而走险,另外,领导上的官僚主义,财务制度不健全,才得以涂改帐目,伪造发票。”2、公共汽车里,一对情人亲密地依偎在一起,小伙子满面春风,喜滋滋地对姑娘说:“厂里这么多好小伙子,你为何偏偏爱上我?“姑娘回答:“我眼中只有你。”小伙子激动起来,一下子把姑娘紧紧搂在怀里,姑娘恼火了,一把推开他,生

11、气地说:“你没有看到车上这么独有人吗?真不害臊!”小伙子:“我眼中只有你呀!”3、老师来家访,一进门看见学生在抽烟,师生两人一时都愣住了,不知道说什么好。家长一见,忙责备孩子:“光知道自己抽,也不快给老师点上一支!”老师:老师:“罗勃特,请你举例说明热胀冷罗勃特,请你举例说明热胀冷缩的现象。缩的现象。”学生:学生:“暑假有暑假有6 6个星期,寒假最多只个星期,寒假最多只有有1414天。天。”一些人在互联网上就一些人在互联网上就“什么是什么是男子汉男子汉”的问题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人发表了如下议论: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人发表了如下议论:“男子男子汉汉”绝非绝非“奶油小生奶油小生”;“男子汉

12、男子汉”应该是有理想、应该是有理想、有抱负、敢作敢为、铮铮铁骨的男人;有抱负、敢作敢为、铮铮铁骨的男人;“男子汉男子汉”是勇敢、坚毅、力量的代名词。可惜目前中国的男是勇敢、坚毅、力量的代名词。可惜目前中国的男子汉太少了。据说,光是北京市,就有上万名找不子汉太少了。据说,光是北京市,就有上万名找不到男子汉的大姑娘。不过,到男子汉的大姑娘。不过,20002000年人口普查的统计年人口普查的统计数字表明,我国数字表明,我国20205050岁的男人比同一年龄段的女岁的男人比同一年龄段的女子还略多一点,看来男子与女子的比例并没有失调。子还略多一点,看来男子与女子的比例并没有失调。可见,我国的男子汉并不算

13、少,只是分布不合理而可见,我国的男子汉并不算少,只是分布不合理而已。已。顾客:顾客:“你们这儿是怎么搞的,啤你们这儿是怎么搞的,啤酒里有苍蝇。酒里有苍蝇。”服务员:服务员:“啊,不要紧,我们这儿啊,不要紧,我们这儿的苍蝇不会喝酒。的苍蝇不会喝酒。”第三节第三节 矛盾律矛盾律 一、矛盾律的基本内容一、矛盾律的基本内容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思想不能同时为真,对的思想不能同时为真,其中必有一假其中必有一假。矛盾律用公式表示为:矛盾律用公式表示为:“A A不是非不是非A”A”,A AA A A A表示任何一个概念或判断,表示任何一个概念或判断

14、,“非非A”A”表示与表示与A A 相矛盾或相反对的相矛盾或相反对的概念或判断。概念或判断。“A A不是非不是非A”A”表示表示A A这个思想与非这个思想与非A A这个思想在这个思想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不可能都是真的,两者必有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不可能都是真的,两者必有一假。一假。二、矛盾律的基本要求二、矛盾律的基本要求 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也就是在同一时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也就是在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于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间、同一方面,对于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概念、判断来说,不能以任何形式直接系的概念、判断来说,不能以任何形式直接或间接地承认他们都是真的。或间接地承认他们都是真的。两

15、个互相反对的判断,如SAP和 SEP,至少有一个是假的,或者都是假的 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如SAP和SOP,必有一个是假的 违反矛盾律的要求就会犯违反矛盾律的要求就会犯“自相矛盾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的逻辑错误。阿凡提与咯孜的对话:阿凡提问:“女人的话该不该听?”咯孜回答说:“女人的话不能听。阿:“果真这样?”咯孜说:“是的。”阿说:“这就好了,我老婆要我送你一只羊做礼物,我不同意,好长时间定不下来,这就定下来了。”咯孜很窘,一时说不出话来,阿凡提告辞了。咯孜追上去,拍拍阿凡提的肩膀说:“有时女人的话是要听的。”有个医生生病快要死时,在床上喊着说:“如果有好郎中,能把我的病治好了,我有长生不老

16、药酬谢他,叫他吃了,好活几百岁。”张乐与牛结巴是一对难兄难弟,他两常去偷人家的东西。一天夜里,他们去做案,张乐被保卫人员抓住了。保卫人员审问他:“你还一个同谋呢?”张乐充作硬汉说:“好汉做事好汉当,我才不出卖我的朋友牛结巴呢!”电站外高挂着一个告示牌,上面用红笔大书:严禁触摸电线!五百伏高压,一触即死。违者法办。例如:例如:1.“1.“乌黑的白发乌黑的白发”2.2.几天以来从未停过的雨终于又淅淅沥几天以来从未停过的雨终于又淅淅沥沥地下起来了,真是烦人得很。沥地下起来了,真是烦人得很。3.3.在我家乡有座大山,山峰陡峭无比,在我家乡有座大山,山峰陡峭无比,从未听说有人能爬上顶峰,前几年听说从未听

17、说有人能爬上顶峰,前几年听说有人爬上去过,但最后也未能活着下山有人爬上去过,但最后也未能活着下山来。来。4.4.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5.5.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是千载难逢的传统节日。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是千载难逢的传统节日。6.6.远远望去,整栋大楼漆黑一团,只有顶层远远望去,整栋大楼漆黑一团,只有顶层的一个房间还亮着灯。的一个房间还亮着灯。7.7.他的意见基本正确,一点错误也没有。他的意见基本正确,一点错误也没有。逻辑悖论 悖论是一种特殊的逻辑矛盾。它是这样一种论断:由这一论断的真,可以推出它是假的;由这一论断的假,又可以推出它是真的。古西腊有一个著名的悖论,叫做

18、“说谎者悖论”。即:“我正在说的这句话是假的”悖论实际上可以同时断定一个论断既真又假,因而是不符合逻辑规律的要求的。悖论1:亚基里斯和乌龟 一日亚基里斯和乌龟来一次赛跑,因为亚基里斯认为自己比乌龟快,所以他让乌龟少跑一段距离。他们的协议是亚基里斯会在某地点d 1开始起跑,而乌龟则会以较接近终点的地方d 2为起点。但试想想,当亚基里斯跑到d 2的时候,乌龟会跑到了另一地方d 3。亚基里斯追到d 3的时候,乌龟却已到了d 4。如此类推,每次亚基里斯跑到乌龟之前到过的地方,乌龟却已再向前跑了一段距离。这样看来,亚基里斯怎能追到乌龟呢?悖论2:沙丘悖论 沙粒堆在一起,聚少成多,堆成沙丘。例如十万粒沙堆

19、在一起就成了沙丘。沙丘这样大,若随便拿走一粒沙,沙丘仍会存在,因为一粒沙实在微不足道。同样,从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粒沙组成的沙丘再拿走一粒沙,沙丘也不会因此消失。总而言之,从一个沙丘拿走一粒沙,沙丘会继续存在。但若真的如此,连续把沙粒一粒一粒拿走,直至剩下最后一粒沙,沙丘也继续存在。但一粒沙怎可以构成一个沙丘呢?悖论3:理发师悖论 在萨维尔村,理发师挂出一块招牌:“我只给村里所有那些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有人问他:“你给不给自己理发?”理发师顿时无言以对。这是一个矛盾推理:如果理发师不给自己理发,他就属于招牌上的那一类人。有言在先,他应该给自己理发。反之,如果这个理发师给他自己理发,根据招牌所

20、言,他只给村中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他不能给自己理发。悖论4:上帝悖论 如果上帝是全能的,那么它能否造出一块自己举不起的石头?第四节第四节 排中律排中律 一、排中律的基本内容一、排中律的基本内容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能同假,必有一真。排中律可用公式表示为:排中律可用公式表示为:“A A或者非或者非A”A”,A AA A A A表示任一概念或判断,表示任一概念或判断,“非非A”A”表示对表示对A A的否定,二者构成矛盾关系。的否定,二者构成矛盾关系。二、排中律的基本要求二、排中律的基本要求 排中律的逻辑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

21、程中,排中律的逻辑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即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对反映同一对象即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对反映同一对象的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必须肯定其中的一的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必须肯定其中的一个是真的,既不能对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全个是真的,既不能对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全部加以否定(两不可),也不能含糊其词、部加以否定(两不可),也不能含糊其词、骑墙居中,采取既不肯定又不否定的态度。骑墙居中,采取既不肯定又不否定的态度。违反排中律的要求就会犯违反排中律的要求就会犯“模棱两可模棱两可”的逻辑错误,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的逻辑错误,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对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同时加以否一是对两个互相

22、矛盾的思想同时加以否定,不承认其中一个为真。定,不承认其中一个为真。二是对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既不肯定也二是对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既不肯定也不否定。不否定。具体表现在:具体表现在:第一,直接对第一,直接对“是是”与与“非非”都加以否都加以否定,不肯定何者为真。定,不肯定何者为真。例如:例如:甲:甲:“你完成了任务没有?你完成了任务没有?”乙:乙:“谁说我没有完成任务?谁说我没有完成任务?”甲:甲:“那么,你是说你完成任务那么,你是说你完成任务了?了?”乙:乙:“我并不是说,我完成了任我并不是说,我完成了任务。务。”第二,对对方提出的问题支吾搪塞、回避作第二,对对方提出的问题支吾搪塞、回避作答。答。

23、例如:例如:1.1.甲:甲:“你儿子考上大学了吗?你儿子考上大学了吗?”乙:乙:“我儿子心灵手巧,可能干了。我儿子心灵手巧,可能干了。”2.2.小张:小张:“今天晚上你去不去看电影?今天晚上你去不去看电影?”小王:小王:“我还没吃饭呢。我还没吃饭呢。”这个人是大学生与这个人不是大学生这个人是大学生与这个人不是大学生 所有的金属都是液体与所有的金属都不所有的金属都是液体与所有的金属都不是液体是液体 如果某个数能被如果某个数能被10整除,则它也能被整除,则它也能被5整除与某个数能被整除与某个数能被10整除,但不能被整除,但不能被5整除。整除。(三)排中律与矛盾律的区别(三)排中律与矛盾律的区别 第

24、一,适用范围不同。排中律适用于具有矛第一,适用范围不同。排中律适用于具有矛盾关系的判断,矛盾律适用于具有矛盾关系盾关系的判断,矛盾律适用于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判断。或反对关系的判断。第二,要求不同。排中律要求在两个互相矛第二,要求不同。排中律要求在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中必须肯定有一个是真的,不能同盾的思想中必须肯定有一个是真的,不能同假;而矛盾律则要求在两个互相反对或互相假;而矛盾律则要求在两个互相反对或互相矛盾的思想中必须指明有一个是假的,不能矛盾的思想中必须指明有一个是假的,不能同真。同真。第三,具体作用不同。排中律要求不能第三,具体作用不同。排中律要求不能含糊不清,它的作用是可以由假推

25、真;含糊不清,它的作用是可以由假推真;矛盾律要求排除思想的逻辑矛盾,其作矛盾律要求排除思想的逻辑矛盾,其作用是由真推假。用是由真推假。第四,违反排中律与违反矛盾律所犯的第四,违反排中律与违反矛盾律所犯的逻辑错误不同,违反排中律会出现逻辑错误不同,违反排中律会出现“模模棱两可棱两可”的错误;违反矛盾律会出现的错误;违反矛盾律会出现“自相矛盾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的逻辑错误。第五节第五节 充足理由律充足理由律 一、充足理由律的内容一、充足理由律的内容 在同一思维和论证过程中,一个思想被确定在同一思维和论证过程中,一个思想被确定为真必须有充足理由。为真必须有充足理由。充足理由律可用公式表示为:充足理

26、由律可用公式表示为:“A A真,因为真,因为B B真,并且从真,并且从B B能推出能推出A”A”A A表示在思维、论证中被确定为真的判断,成表示在思维、论证中被确定为真的判断,成为推断;为推断;B B表示用来确定表示用来确定“A”A”为真的判断,称为理由。为真的判断,称为理由。“从从B B能推出能推出A”A”表示表示“B”B”与与“A”A”之间存在必之间存在必然的、逻辑的联系。然的、逻辑的联系。因此,如果因此,如果“B”B”真,并且真,并且“B”B”真可以推出真可以推出“A”A”真,则真,则“B”B”为为“A”A”的充足理由。的充足理由。二、充足理由律的基本要求:二、充足理由律的基本要求:充足

27、理由律要求:人们在任何一个论证中,充足理由律要求:人们在任何一个论证中,都必须要为自己的论断(论题)提供充足的都必须要为自己的论断(论题)提供充足的理由,不能信口雌黄,妄加断定。具体表现理由,不能信口雌黄,妄加断定。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在三个方面:第一,任何一个论证必须有理由。第一,任何一个论证必须有理由。第二,用作理由的判断必须是真实的。第二,用作理由的判断必须是真实的。第三,理由与论断之间要有必然的联系,即第三,理由与论断之间要有必然的联系,即从理由必然地推出所要论证的论题(论断)从理由必然地推出所要论证的论题(论断)三、违反充足理由律所犯的逻辑错误三、违反充足理由律所犯的逻辑错误 1.1

28、.如果在没有任何事实材料作为理由的情况如果在没有任何事实材料作为理由的情况下单凭主观意志去确认一个判断为真,就犯下单凭主观意志去确认一个判断为真,就犯“毫无理由毫无理由”的逻辑错误。的逻辑错误。2.2.如果理由不真实,就犯如果理由不真实,就犯“虚假理由虚假理由”的逻的逻辑错误。辑错误。3.3.如果理由与推断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从如果理由与推断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从论据中不能必然推出论题的真,就会犯论据中不能必然推出论题的真,就会犯“推推不出来不出来”的逻辑错误。的逻辑错误。(1)自己脑袋小,知识装不进,这说明学习不好的原因就在这倒霉的长相。(2)正是由于家教严格,戚继光长大后才成为一名震惊中外

29、的军事人才。(3)儿子:“爸爸,为什么母鸡的腿这么短?”爸爸:“傻瓜,连这点你都不懂?要是母鸡的腿长了,下蛋时,蛋不就要摔碎了吗?”(4)“爸爸,我长大了要当个北极探险家。”“那太好了,比尔。”“我想从现在起就进行训练。”“怎么训练?”“我想现在每天吃一杯冰淇淋,以便将来能适应寒冷的北极。”(5)“售货员同志,你看我这酒里怎么飘着根白头发?”“同志,你从这里就可见我们的酒是陈年好酒呀。”(6)郁达夫是在上海被蒋介石枪杀的,他一定是革命的。(7)有人认为短文章有很多好处,增加稿件容量;适合广大工农兵群众的水平,省时省力;一事一议,生动感人,收到的效果好,有利于作者写作水平的提高。(8)一位马赛人

30、向人家讲述他曾碰到过的地震。“那时你一定很害怕吧?”人们问他“不,也不太怕。那时地抖动得比我还厉害呢!”请用普通逻辑学的基本规律,解答下列问题:请用普通逻辑学的基本规律,解答下列问题:1.1.在莎士比亚的名剧在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威尼斯商人中,女主角鲍中,女主角鲍西娅对求婚者说:西娅对求婚者说:“这里有三只盒子,一只是金的,这里有三只盒子,一只是金的,一只是银的,一只是铅的,每只盒子的铭牌上各写一只是银的,一只是铅的,每只盒子的铭牌上各写了一句话。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你们谁能了一句话。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你们谁能猜中我的肖像放在哪一只盒子,谁就能作我的丈猜中我的肖像放在哪一只盒

31、子,谁就能作我的丈夫。夫。”这三句话是这样的,金盒子上写着这三句话是这样的,金盒子上写着“肖像在肖像在这里。这里。”银盒子上写着银盒子上写着“肖像不在这里。肖像不在这里。”铅盒子铅盒子上写着上写着“肖像不在金盒子里。肖像不在金盒子里。”求婚者猜中了。求婚者猜中了。请问:他是如何猜中的?在哪个盒子里。写出推理请问:他是如何猜中的?在哪个盒子里。写出推理过程。过程。2.2.某珠宝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某珠宝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四人的口供如下:四人的口供如下:甲:案犯是丙。乙:丁是罪犯。丙:如果我作案,甲:案犯是丙。乙:丁是罪犯。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丁:作

32、案的不是我。四个口供中只那么丁是主犯。丁:作案的不是我。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有一个是假的。请问:说假话的是谁?作案的是谁?请写出推理过请问:说假话的是谁?作案的是谁?请写出推理过程。程。3.3.某班有一位同学做了好事没留下姓名,他是甲、某班有一位同学做了好事没留下姓名,他是甲、乙、丙、丁四人中的一个。当老师问他们时,他们乙、丙、丁四人中的一个。当老师问他们时,他们分别这样说:分别这样说:甲:这件好事不是我做的。乙:这件好事是丁做的。甲:这件好事不是我做的。乙:这件好事是丁做的。丙:这件好事是乙做的。丁:这件好事不是我做的。丙:这件好事是乙做的。丁:这件好事不是我做的。这四人中只有一个人说

33、了真话。这四人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请问:是谁做了好事请问:是谁做了好事 。4.4.桌子上有四个杯子,每个杯子上写着一句桌子上有四个杯子,每个杯子上写着一句话。话。第一个杯子:第一个杯子:所有的杯子中都有水果糖。所有的杯子中都有水果糖。第二个杯子:第二个杯子:本杯中有苹果。本杯中有苹果。第三个杯子:第三个杯子:本杯中没有巧克力。本杯中没有巧克力。第四个杯子:第四个杯子:有些杯子中没有水果糖。有些杯子中没有水果糖。如果其中只有一句话真,那么以下哪项为真?如果其中只有一句话真,那么以下哪项为真?A A 所有的杯子中都有水果糖。所有的杯子中都有水果糖。B B 所有的杯子中都没有水果糖。所有的杯子中都没有水果糖。C C 所有的杯子中都没有苹果。所有的杯子中都没有苹果。D D 第三个杯子中有巧克力。第三个杯子中有巧克力。E E 第二个杯子中有苹果。第二个杯子中有苹果。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