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学:第八章重要健康问题的健康教育

上传人:努力****83 文档编号:190963402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0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健康教育学:第八章重要健康问题的健康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健康教育学:第八章重要健康问题的健康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健康教育学:第八章重要健康问题的健康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资源描述:

《健康教育学:第八章重要健康问题的健康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教育学:第八章重要健康问题的健康教育(4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八章第八章 重要健康问题的健康教育重要健康问题的健康教育第一节第一节 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第二节第二节 糖尿病的健康教育糖尿病的健康教育第三节第三节 艾滋病的健康教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第四节第四节 结核病的健康教育结核病的健康教育20142014年春季教学年春季教学健康教育学健康教育学Health EducationHealth Education 第一节第一节 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一、高血压病的危险行为因素一、高血压病的危险行为因素二、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策略二、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策略三、高血压病健康促进计划三、高血压病健康促进计划四、高血压病健康促进计划的评价四、

2、高血压病健康促进计划的评价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是2121世纪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世纪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高且居死亡疾病谱在我国的发病率高且居死亡疾病谱首首位。它不仅是危位。它不仅是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第一杀手害我国居民健康的第一杀手,也给许多家庭和社会带来也给许多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的重大公共卫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生问题。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热量的饮食、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热量的饮食、运动的减少、长期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危险因运动的减少、长期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危

3、险因素也导致了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且发病素也导致了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明显前移。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疾病已年龄明显前移。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成为我国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心脑血管疾病成为中国人首位死因心脑血管疾病成为中国人首位死因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重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的重要并发症脑卒中、心脏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的重要并发症脑卒中、心脏病及肾脏病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致死致残率高,病及肾脏病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致死致

4、残率高,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但高血压也是可以控制的疾病,若认识到位,措施但高血压也是可以控制的疾病,若认识到位,措施得当,不但可以有效降低血压水平,而且可减少心得当,不但可以有效降低血压水平,而且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从而有效保护人民健康,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从而有效保护人民健康,降低疾病负担,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降低疾病负担,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增长趋势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增长趋势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

5、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增长趋势,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增长趋势,2002 2002 年全国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年全国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达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达18.818.8,估计全国有高,估计全国有高血压患者血压患者1.6 1.6 亿。与亿。与1991 1991 年相比,患病率增年相比,患病率增长长3131,患者增加,患者增加70007000多万。然而,人群高血多万。然而,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都很低。我国高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都很低。我国高血压防治任务艰巨。血压防治任务艰巨。血压水平的定义与分类血压

6、水平的定义与分类若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的级别时,则以较高的分级为准。若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的级别时,则以较高的分级为准。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也可按照收缩压水平分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也可按照收缩压水平分为1 1、2 2、3 3 级。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高血压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高血压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增长趋势人群平均血压水平也明显上升人群平均血压水平也明显上升人群平均血压水平也明显上升与患病率相同,我国人群平均血压水平也明显上升,2002 年我国男性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分别比 1991 年增加了 4.1 和 3.3mmHg;女性分别增加了 3.6

7、 和 4.1mmHg(图 8 和图 9)。我国十组人群前瞻性研究 结果表明,舒张压每升高 5mmHg,脑卒中危险会增加 46%,冠心病和肾脏疾病的危险也会相应增加。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低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低1.1.钠盐钠盐 健康人体每天只需要500mg的钠,美国心脏协会建议高血压病患者应将钠摄入量减至每天不超过2g,对于没有患高血压的人,应不超过4g。2.2.高脂高热量饮食高脂高热量饮食 3.3.紧张刺激紧张刺激 4.4.肥胖肥胖5 5、依从行为、依从行为 6.6.缺少锻炼缺少锻炼 7.7.吸烟吸烟 8.8.饮酒饮酒 9.9.口服避孕药口服避孕药一、高血压病的危险行为因素一、

8、高血压病的危险行为因素首先:积极开展针对高血压的健康教育首先:积极开展针对高血压的健康教育 重点对象:有高血压家族史者、高盐饮食者、体重超重者。重点内容:高血压的危害及其严重后果 防治高血压的行为措施和治疗措施其次其次:1.把高血压病(包括慢性疾病)防治规划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全面规划;2.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慢病综合性防治,把医疗服务与社会服务紧密地结合起来;3.完善社区健康服务人员和护士防治高血压病防治水平;4.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和护士防治高血压病防治水平;5.制定社区防治高血压病规则,实施病人的“三级管理”。二、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策略二、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策略(一)建立慢性病防治领导机构(二)建

9、立与发展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三)针对健康教育的倾向因素,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四)健康教育的促成因素(五)健康教育的强化因素三、高血压病健康促进计划三、高血压病健康促进计划(四)健康教育的促成因素1.高血压筛检(1)普查:由于大量的高血压患者早期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因此在人群中筛检高血压是一项重要措施。(2)高危人群筛检:凡具有下列一项危险因素者,均可定为高危人群:有高血压病家族史者;每天食盐量超过10克以上者;超过标准体重20%者,包括少年儿童;有吸烟史,每天吸20支以上,超过一年者;经常饮高度白酒,每天100克以上者;经常接触噪声、情绪不稳定者;连续口服避孕药物一年以上者;少运动者。三、高血

10、压病健康促进计划三、高血压病健康促进计划2.高血压的分类管理建立高危人群档案,分地区或按单位进行管理,经常进行高血压防治知识的教育。建立高血压患者档案,定期随访观察,同时进行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设立高血压专科门诊或血压测量点,方便患者及时得到治疗和咨询服务。对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给予加强治疗,严格控制血压在130/85mmHg以内。对35岁以上就医者如不知自己血压水平的人,医生应给予测量血压。(四)健康教育的促成因素(五)健康教育的强化因素(五)健康教育的强化因素1.1.争取领导的支持争取领导的支持 高血压的防治需要得到各级领导的支持、关心与精心组织,鼓励群众或职工积极参与筛检,并安排一定

11、时间对病人进行随访。2.2.家庭成员家庭成员 在一项健康教育干预计划中,应把家庭成员(主要是配偶、子女)作为教育对象,以促使其关心亲属、督促患者的行为。3.3.医务人员医务人员4.4.中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培训中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培训包括环境因素、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强化因素、行为、高血压控制及心脑血管疾病的下降等。评价的内容与程序:1.过程评价2.效果评价(1)早期效果评价:知识、信念、态度、价值观(2)中期效果评价:主要包括行为的改变、如依从性行为:病人是否遵医嘱持之以恒地服药。(3)远期效果评价:评估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和高血压病人血压控制率,生理指标包括血脂、血糖、胆固醇等。四、高血压病健康促

12、进计划的评价四、高血压病健康促进计划的评价四、高血压病健康促进计划的评价四、高血压病健康促进计划的评价原发性高血压健康促进规划程序原发性高血压健康促进规划程序 第二节第二节 糖尿病的健康教育糖尿病的健康教育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的终生性疾病,由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的终生性疾病,由于多种原因引起人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或于多种原因引起人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障相对不足,导致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障碍,以血糖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碍,以血糖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全球糖尿病(主要是的改变,全球糖尿病(

13、主要是2 2型糖尿病)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如何引导人们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如何引导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做好自我保健是进行健康树立健康意识,做好自我保健是进行健康教育的核心。教育的核心。一、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一、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不管是:不管是1 1型还是型还是2 2型糖尿病,其型糖尿病,其遗传因素的作用均比较肯定。遗传因素的作用均比较肯定。病毒感染与自身感染病毒感染与自身感染:病毒感染后糖尿病:病毒感染后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的发病率增加。肥胖肥胖:是:是2 2型糖尿病的主要易患因素之一。型糖尿病的主要易患因素之一。饮食与体力活动饮食与体力活动:长期进食高热量、低纤

14、:长期进食高热量、低纤维的食物,同时体力活动过少能导致肥胖,维的食物,同时体力活动过少能导致肥胖,促进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促进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1.1.普及相关防治知识普及相关防治知识 让大众了解糖尿病防治知识;动员高危人群积极参加糖尿病的筛查。2.2.积极治疗糖尿病积极治疗糖尿病 动员患者应坚持按医嘱服药;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少焦虑和悲观的思想;帮助患者需进行饮食控制和适宜的运动,控制体重;指导患者坚持自我监测血糖。3.3.预防并发症预防并发症 让患者和家属了解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知识;定期进行血糖和尿糖监测,控制血压和血脂水平,定期检查眼底、眼压,及时防治视网膜病变;鞋袜要合脚、卫生、透

15、气,防治神经和血管病变;让患者及家属了解低血糖的症状及应对方法,要防止低血糖的发生。二、糖尿病的干预措施二、糖尿病的干预措施第三节第三节 艾滋病的健康教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一、艾滋病概述(一)艾滋病病毒与艾滋病(二)HIV/AIDS的传播途径(三)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二、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实施原则三、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策略(一)艾滋病病毒与艾滋病(一)艾滋病病毒与艾滋病 艾 滋 病 是 由 人 类 免 疫 缺 陷 病 毒(h u m a 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以人体免疫系统全面崩溃为特征的传染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

16、eficiency syndrome,AIDS)。艾滋病的最大特点是免疫系统受损(缺陷),表现为协调免疫系统的CD4 T细胞数量大幅度下降,人体免疫系统全面崩溃,进而继发各种机会感染和肿瘤。AIDS:AIDS:目前尚无预防疫苗、又无有效治愈办法目前尚无预防疫苗、又无有效治愈办法,且病死率极高的传染病,但可以预防。且病死率极高的传染病,但可以预防。世界公认: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预防、控制世界公认: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预防、控制艾滋病最重要的策略之一。艾滋病最重要的策略之一。一、艾滋病概述一、艾滋病概述HIVHIV感染后的三个发展时期感染后的三个发展时期一个艾滋病患者从感染到死亡,一般可有3个发展

17、时期。(1)急性感染期一般在感染后2-6周出现,症状似感冒,能很快自愈。这个时期可以检测到艾滋病病毒抗原,但是检测不出艾滋病病毒抗体。(2)无症状感染期(潜伏期)自从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到发展成艾滋病病人,这一段时间称为潜伏期。潜伏期长短个体差异很大,短至不到一年,长至可达15年以上,平均5-7年。(3)艾滋病发病期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体内免疫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便出现很难治愈的多种症状,成为艾滋病人。成为艾滋病人后,一般会在半年至两年内死亡。常见的症状及体征常见的症状及体征 1.1.全身症状全身症状 最常见的是反复出现的低热(约占72),伴有寒战、消瘦、疲乏无力,体重下降(

18、可达5-22公斤),继之极度嗜睡无力,不能支持平常的体力活动。慢性腹泻也是某些艾滋病人的十分明显的早期临床表现。并且常找不到发热、腹泻和体重减轻的原因。2 2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肿大 发生率为55-100,当高危人群患者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又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时,很可能与艾滋病毒感染有关。此外,艾滋病伴发有淋巴瘤,包括Burkitts淋巴瘤,免疫母细胞淋巴瘤及何杰金氏病等亦可发生淋巴结肿大。3 3皮肤损害皮肤损害 皮肤粘膜是艾滋病侵袭的主要部位之一。许多艾滋病患者是以皮肤损害为首发症状的。在临床上有多种表现,如皮疹、全身瘙痒、尖锐湿疣,接触性湿疣、荨麻疹等。但皮肤损害最具特征的是卡波济氏肉瘤的皮肤改

19、变。4 4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神经紊乱病症已被公认为儿童与成年人艾滋病患者发病与致死的常见原因。临床表现有20%-40%的艾滋病患者有神经性疾病。1.性传播 无保护的性接触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这种性接触包括同性间或异性间在不使用安全套的情况下发生的肛门性交、阴道性交、口腔性交。2.血液传播 输入被HIV污染的血、血液制品,也是感染HIV 的重要途径。接受HIV阳性者的组织或器官(器官移植)、精液(人工受精),使用被HIV污染后未经彻底消毒的医疗器械、理发工具,与HIV阳性者共用注射用具(注射器和针头),都有可能使HIV经血液途径进入人体。3.母婴垂直传播 母婴垂直传播指的是

20、HIV由母亲传给其胎儿或婴儿的传播方式。HIV可以通过胎盘屏障。(二)(二)HIV/AIDSHIV/AIDS的传播途径的传播途径日常接触会传染艾滋病吗?日常接触会传染艾滋病吗?艾滋病(AIDS)不会通过空气、饮食(水)传播,不会通过公共场所的一般性日常接触(如握手,公共场所的座椅、马桶、浴缸等)传播,不会通过纸币、硬币、票证及蚊蝇叮咬而传播,游泳池也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传播需要有以下条件艾滋病病毒传播需要有以下条件 排毒:病毒能够从感染者体内排出;存活:排出体外的病原体能够存活;数量:排出的病毒有足够的数量;进入:病毒有条件进入血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有哪

21、些异同?有哪些异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指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是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没有被确诊为艾滋病的人;艾滋病病人指的是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并且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被确诊为艾滋病的人。二者之间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携带艾滋病病毒,都具有传染性。不同之处在于艾滋病病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还没有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外表看起来跟健康人一样。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展到艾滋病病人可能需要数年到10年甚至更长时间。自1981年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以来,HIV感染在全球以惊人的速度蔓延。目前所有国家和地区均发现有HIV感染者。艾滋病在全球的流行趋势有四个特点:病情上升的总

22、体趋势未减;HIV感染率在工业化国家趋于稳定,在发展中国家快速上升;多种传播形式并存,性传播逐渐成为主要传播途径;女性HIV感染率有升高趋势。(三)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三)艾滋病的流行趋势 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人起,艾滋病经过输入期和扩散期,已进入快速增长期。至2009年10月31日,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例31.99万,其中艾滋病病人10.23万例,死亡4.98万例。我国艾滋病流行特点:艾滋病疫情地区差异大;局部地区艾滋病疫情呈上升趋势;传播途径从以吸毒为主,转向以性接触为主,3种传播途径并存;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数量持续增加;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趋势仍在继续,女性感

23、染者比例上升。(三)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三)艾滋病的流行趋势33中国艾滋病流行现状中国艾滋病流行现状l 网络直报网络直报:2009年底年底 累计累计HIV 32.6万万例,例,AIDS 10.7万万例,死亡例,死亡5.4万万 2009年年HIV 4.8万万例,例,AIDS 2.0万万例,死亡例,死亡1.2万万。每月每月HIV 4000例。以性传播为主,占例。以性传播为主,占45%l 疫情估计疫情估计 2009年,存活年,存活HIV/AIDS约约74万万人,其中人,其中:AIDS 10.5万万 2009年,年,新感染新感染 4.8万万,因,因AIDS死亡死亡 2.6万万1985-20091985-

24、2009年全国历年报告年全国历年报告HIV/AIDSHIV/AIDS变化趋势变化趋势19851985年年19891989年年19951995年年19981998年年我国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流行范围的变化艾滋病病毒感染流行范围的变化 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1998年全国所有省份报告有HIV感染者(一)加强国家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协调有关部(一)加强国家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协调有关部 门职能门职能(二)完善控制艾滋病的法律、法规(二)完善控制艾滋病的法律、法规(三)动员全社会力量的参与,加强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三)动员全社会力量的参与,加强艾滋病健康教育的 深度和广度深度和广度 1.1

25、.拓展广度,普及全民艾滋病健康教育拓展广度,普及全民艾滋病健康教育 2.2.加强高危人群、重点人群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与管理加强高危人群、重点人群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与管理 3.3.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控制性病传播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控制性病传播 4.4.营造社会环境,消除社会歧视营造社会环境,消除社会歧视 5.5.制定地方性艾滋病预防控制中长期规划制定地方性艾滋病预防控制中长期规划 二、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实施原则二、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实施原则(一)(一)HIV/AIDSHIV/AIDS的预防的预防1.1.预防通过性接触感染预防通过性接触感染HIVHIV(1 1)禁欲()禁欲(abstinen

26、ceabstinence):目前禁欲主要指不发生婚前性行为。):目前禁欲主要指不发生婚前性行为。(2 2)忠诚()忠诚(be faithfulbe faithful):指一辈子只与一个没有被):指一辈子只与一个没有被HIVHIV感染的感染的配偶发生性关系,而本人也未被配偶发生性关系,而本人也未被HIVHIV感染,这一条是最关键的。洁感染,这一条是最关键的。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保持单一性伴关系是预防性接触感染身自爱、遵守性道德,保持单一性伴关系是预防性接触感染HIV/AIDSHIV/AIDS的最根本措施。的最根本措施。(3 3)安全套使用()安全套使用(condomcondom):正确地、一贯

27、地使用安全套是在万一正确地、一贯地使用安全套是在万一做不到忠诚的情况下保护性伴双方,减少做不到忠诚的情况下保护性伴双方,减少HIVHIV感染机会的一种有效感染机会的一种有效方法。方法。三、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策略三、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策略2.2.避免血液途径感染避免血液途径感染HIV/AIDSHIV/AIDS(1 1)尽量避免接受输血和血制品,避免不必要的静脉注射,必)尽量避免接受输血和血制品,避免不必要的静脉注射,必须输血时应要求使用经过须输血时应要求使用经过HIVHIV抗体检测的血液和一次性或经过严抗体检测的血液和一次性或经过严格消毒的输液器。格消毒的输液器。(2 2)不吸毒可以避免因静脉注射毒

28、品而感染)不吸毒可以避免因静脉注射毒品而感染HIVHIV,已有静脉吸,已有静脉吸嗜毒品行为的人,不要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具,可以有效的降低嗜毒品行为的人,不要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具,可以有效的降低感染感染HIVHIV的危险性。的危险性。(3 3)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避免在消毒不严格的理发店、)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避免在消毒不严格的理发店、美容院等处刮胡子、修鬓角、纹身、修脚等。美容院等处刮胡子、修鬓角、纹身、修脚等。(一)(一)HIV/AIDSHIV/AIDS的预防的预防三、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策略三、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策略3.3.避免母婴垂直传播避免母婴垂直传播4.4.早期治疗性病早期治疗性病

29、 性病与艾滋病有相互推波助澜的作用:一方面,性病患者对HIV的易感性是正常人的5倍左右,这是因为性病患者生殖器上的溃疡或炎症损伤处,容易成为HIV进入体内的突破口。另一方面,HIV使机体的免疫能力逐渐下降,染上性病会加重免疫系统的负荷,使艾滋病的发展进程加快。5.5.广泛地开展广泛地开展HIV/AIDSHIV/AIDS的监测的监测(一)(一)HIV/AIDSHIV/AIDS的预防的预防三、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策略三、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策略(二)减少(二)减少HIV/AIDSHIV/AIDS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三)消除歧视,减少恐惧(三)消除歧视,减少恐惧 歧视行为包括:

30、1.拒绝为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提供治疗;2.拒绝为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提供就业、教育、住房、医疗保险、社会福利及其他社会服务;3.剥夺HIV感染者为求学深造或寻求庇护而旅行或移民的自由;4.对HIV感染者强行隔离或拘留;5.有意泄密或无意泄密,如知情者不经感染者本人同意,将病情告知他人,或由于病案管理不严而导致泄密;6.强迫感染HIV的孕妇流产。三、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策略三、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策略4120032003年年9 9月,中国政府在联合国大会作出五项庄月,中国政府在联合国大会作出五项庄严承诺,即严承诺,即“四免一关怀四免一关怀”政策政策免费免费为农村和城镇经济困难艾滋病病人提为农村

31、和城镇经济困难艾滋病病人提供抗病毒药物;供抗病毒药物;免费免费为自愿检测的人员提供初筛检测;为自愿检测的人员提供初筛检测;免费免费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母婴阻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母婴阻断药物及婴儿检测试剂;断药物及婴儿检测试剂;免收免收艾滋病致孤儿童上学费用。艾滋病致孤儿童上学费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病人纳入政府病人纳入政府救助救助范围,按照国家有关规范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必要的生活定给予必要的生活救济救济。中国对艾滋病人及感染者中国对艾滋病人及感染者实行实行“四免一关怀四免一关怀”政策政策 第四节第四节 结核病的健康教育结核

32、病的健康教育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健康的慢性传染病。人体各个器官都有可能患结核病,其中发生在人体各个器官都有可能患结核病,其中发生在肺部的肺结核病最为常见。肺结核病是一种顽肺部的肺结核病最为常见。肺结核病是一种顽固的慢性传染病,不及时、不规范、不彻底的固的慢性传染病,不及时、不规范、不彻底的治疗可导致疾病复发、恶化,不规范的服药又治疗可导致疾病复发、恶化,不规范的服药又可能产生结核菌耐药性,给治疗带来很多困难,可能产生结核菌耐药性,给治疗带来很多困难,从而使病人成为慢性传染源。从而使病人成为慢性传染源。结核患者治疗的不

33、规范,以致产生耐药性已成结核患者治疗的不规范,以致产生耐药性已成为近年来结核病流行的主要原因。为近年来结核病流行的主要原因。一、结核病健康教育目标人群一、结核病健康教育目标人群一级目标人群:结核病患者。一级目标人群:结核病患者。二级目标人群:患者家属,医务人员,二级目标人群:患者家属,医务人员,行政领导干部,教师等。行政领导干部,教师等。三级目标人群:普通公众。三级目标人群:普通公众。二、二、结核病结核病健康教育的内容健康教育的内容 结核病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包括了结核病的基础知识、结核病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包括了结核病的基础知识、临床知识、防控知识等。临床知识、防控知识等。在结核病健康教育的具体

34、实施过程中,必须针对不同在结核病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健康教育的内容有所侧重。同时也要本的目标人群,健康教育的内容有所侧重。同时也要本着简单明了和通俗易懂的基本原则,才能取得事半功着简单明了和通俗易懂的基本原则,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倍的效果。结核病健康教育内容应围绕艾滋病防治核心信息展开结核病健康教育内容应围绕艾滋病防治核心信息展开进行。进行。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分为面向所有人群和面向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分为面向所有人群和面向目标人群使用的核心信息。其中目标人群使用的核心信息。其中“面向所有人群的核面向所有人群的核心信息心信息”是通用的核心信息,在开展健康促进工作时

35、,是通用的核心信息,在开展健康促进工作时,在通用核心信息的基础上,可根据目标人群选择相应在通用核心信息的基础上,可根据目标人群选择相应的面向不同目标人群使用的核心信息。的面向不同目标人群使用的核心信息。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1.1.面向所有人群的核心信息面向所有人群的核心信息(1)肺结核是我国发病、死亡人数最多的重大传染病之一;(2)肺结核主要通过咳嗽、打喷嚏传播;(3)勤洗手、多通风、强身健体可以有效预防肺结核;(4)咳嗽喷嚏掩口鼻、不随地吐痰可以减少肺结核的传播;(5)如果咳嗽、咯痰2周以上,应及时到医院诊治;(6)我国在结核病定点医疗卫生机构对肺结核检查治疗的部分项目实行免

36、费政策。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2.2.面向目标人群的核心信息面向目标人群的核心信息(1)(1)面向医务人员的核心信息面向医务人员的核心信息:对咳嗽、咯痰两周以上的患者要警惕肺结核;发现疑似肺结核病例,依法报告、转诊;要对疑似肺结核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2)(2)面向肺结核患者的核心信息面向肺结核患者的核心信息:坚持完成全程规范治疗是治愈肺结核、避免形成耐药的关键;避免肺结核传播是保护家人、关爱社会的义务和责任。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2.2.面向目标人群的核心信息面向目标人群的核心信息(3)3)面向密切接触者的核心信息面向密切接触者的核心信息:要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和

37、定期复查,坚持完成规范治疗;如出现咳嗽、咯痰要及时就诊;注意房间通风和个人防护。(4)(4)面向流动人口的核心信息面向流动人口的核心信息:肺结核诊治优惠政策不受户籍限制;患者尽量留在居住地完成全程治疗,如必须离开,要主动告知主管医生;患者返乡或到新的居住地后,要主动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疗卫生机构继续治疗。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2.2.面向目标人群的核心信息面向目标人群的核心信息(5)5)面向教师的核心信息面向教师的核心信息:结核病检查是学校常规体检项目之一;教师有义务对学生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并督促咳嗽、咯痰2周以上的学生及时就医;学校依据结核病定点医疗卫生机构的诊断证明,管理学生患者的休学、复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