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教资学习]

上传人:8** 文档编号:190942331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教资学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教资学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教资学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教资学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教资学习](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整理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等都曾经提出过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的思想,但党的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而就全党来讲,则是在延安整顿以后。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色,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理解和亟需解决的问题。”1945年,刘少奇在中共七大所做的修改党章的报告中,

2、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党的十七大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针,在入党章。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第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第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

3、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第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国共

4、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5.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并联系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理解)和党的宗旨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5、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第三,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第四,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 党的思想路线的确立和重新确立确立: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重新确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邓小平解放

6、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指导,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2. 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作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3. 与时俱进的概念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4.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1)1978年12月邓小平发表的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2)1992年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讲话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1. 社会主义本质的提出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

7、2. 社会主义的本质的基本内容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概括,一方面强调必须集中力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指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和目的。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 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第二, 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阐明了实现目标的途径。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作出“社会

8、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论断,这个重大论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4.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1)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2)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所作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5.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1)发展才是硬道理新中国成

9、立后后,毛泽东多次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再强调了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重要性。1992年他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第一 ,“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2)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

10、是党实现所承受的历史责任的需要。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 ,事业兴旺。第一, 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第二, 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才能使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实际利益,才能更好地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第三, 只有靠发展,才能坚定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心。总之,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都要依靠发展。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3)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4) 科学技

11、术是第一生产力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2. 我国现阶段的最大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3.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2、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 、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4. 经济发展战略(三步走,第三步又分为三步走)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

13、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党建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从而使“三步走”的战略和步骤更加具体明确。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1.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

14、经济与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和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因此,改革开放既是我们党领导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 改革

15、、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才能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只有坚定不移地维护稳定,才能不断为改革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实践证明,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就能纵览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处理不当,就会吃苦头,付出代价。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两大突破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概念,明确肯定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16、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虽然它同当时还强调,就总体说,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既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但不再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这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1992年6月,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提出了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建立新经济体制的建议,得到了邓小平的赞同。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使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实现了又一次重大突破。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

17、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3. 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公有制经济的范围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4.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民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社

18、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6. 怎样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 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2)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3)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5) 统筹区域发展(6)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7.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概念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来促进人与人、人与

19、社会的和谐。具体来说 ,它是一种以人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8.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对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1) 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长期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率,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2) 建设生态文明。(3) 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是建设资源节

20、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4) 保护生态环境。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1. 中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2. 依法治国的含义和意义依法治国的含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是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民主政治

21、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第一,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第二,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第三,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第四, 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核心体系内容之间的关系:(1) 相互联系、相互贯穿、相互

22、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2)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3) 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4)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5)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2. 江泽民指出,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3. 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3、的重要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题中之义。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们党带领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必然选择。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第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第二, 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

24、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第三, 第三,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管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四, 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4. 如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主义建设(1)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2) 实施扩大就业的

25、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3)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4)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水平(5)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6) 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1. “一纲四目”具体内容(了解)周恩来将我们党提出的一系列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政治和主张纳威“一纲四目”。“一纲”即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为:(1)台湾回归祖国后,出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陈诚、蒋经国亦悉由蒋意重用;(2)所有军委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3)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

26、成熟并征得蒋之同意后进行;(4)互约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1. 我国的外交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1. 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1) 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2) 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3) 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2.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十七大党章载明: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是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3.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 7 -教资c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