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定思痛深度反思杂谈汶川地震救灾中暴露的问题和缺陷

上传人:do****y1 文档编号:190928065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5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痛定思痛深度反思杂谈汶川地震救灾中暴露的问题和缺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痛定思痛深度反思杂谈汶川地震救灾中暴露的问题和缺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痛定思痛深度反思杂谈汶川地震救灾中暴露的问题和缺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痛定思痛深度反思杂谈汶川地震救灾中暴露的问题和缺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痛定思痛深度反思杂谈汶川地震救灾中暴露的问题和缺陷(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痛定思痛,深度反思,杂谈汶川地震救灾中暴露的问题和缺陷军迷泪眼看救灾作者:gerry522严正声明:此文章为本人(gerry522)原创,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任何人(包括我本人) 不得将其用作任何与商业相关的目的。转载请注明作者。5.12, 一个永远应该被全中国人民铭记的日子。数以万计的普通民众在那个地动山摇的时刻 失去了生命,整个天府之国被那个瞬间来到的灾难蹂躏得面目全非。从那一天起,我作为一 个普通的中国人,一个普通的军迷,一直在关注着来自灾区的每一个消息,经常被我们的同 胞面对灾难所表现出的人性光芒和无上勇气感动得泪眼滂沱,被那些在灾区奋不顾身抢救生 命提供救援的所有救援人员的事迹激励得

2、夜不能寐!感谢所有为灾区献出爱心的人们,感谢 所有在那里抢险救灾的人们!可是,在过去的几天里,作为一个老牌的铁杆军迷。(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我在差不多两 年前完成的那本百万字的网络小说2009,台海战争)我却在一片热血沸腾的救灾抗灾的 无数新闻报道中看到了许许多多我们目前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尤其是军队所存在的问题!下 面我所说的内容,可能并不一定好听,也不会得到所有人的认同,但我希望能够通过我的一 些抛砖引玉,能够让大家有一些深层次的思考,能够引起大家的讨论和关注,来改进甚至解 决这些问题。要知道,此次的天灾是人力不可抗拒的,但是在救灾中我们可以依靠更好的方 式来达到更好的效果,挽救更多的生命!

3、要知道,这是用国人,也就是我们同胞的鲜血和生 命换来的全人类面对巨大自然灾难时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教训。尤其是那些教训啊!请不要让已经流淌的鲜血被白白流淌以下,我分成五项简单论述:一、一个大国的强大与脆弱二、军队严重缺乏战略投送能力,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保障呼唤军用“大飞机”和重型直升 机的研制成功三、部队对于大规模救灾依然缺乏足够的心理和物质准备四、地方的应急预案、灾害防治和灾后保障体系的完善五、普及灾害急救教育刻不容缓、一个大国的强大与脆弱8.0级的大地震对于任何国家,任何人,任何的预案准备来说都是毁灭性的,无论事先有多 么详尽的准备,在如此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人类的努力永远是渺小的。十万平方

4、公里的巨 大受灾面积,数百万受灾群众,川西北破碎的地形,极度分散的居民点都使得此次大地震所 造成的灾害被剧烈放大。客观地说,此次地震的救灾工作远远比32年前的地处大平原的唐 山大地震更加艰巨和困难!可是,我们看到了,我们的国家作为一个大国所瞬间爆发出的强大综合实力。第一时间内, 十余万救灾官兵就投入了灾区,国家也紧急调运了大量的物资和资金,无数民间力量自发或 组织起来为灾区输送物资提供帮助。更可贵的是新闻报道的快速公开,使我们能够第一时间 了解到灾区的情况。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30年所积累起的巨大财富,没有国家数十年的 高速发展,没有持续地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我们根本没有可能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集

5、结出如 此强大的救灾阵容,更没有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将这些急需的物资运抵灾区。假设此次地 震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前,毫不客气地说伤亡数字和损失情况恐怕会以指数的形式上升!而且,在中国的巨大综合实力下,此次地震对全国的影响实质上是被大大缩减了。无论是灾 区的财产损失,还是地震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来说,在中国十余万亿计的国民生产总值面前 都能被压缩到一个很小的比例,地震本身对国家的外交、金融、外贸等等方面来说,并没有 产生根本性的动摇。除却灾区外的其他地区也完全具备了物质上和人力上的能力,去大力扶 助灾区群众,帮助他们重建家园。这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实在是极为难能可贵的!但是我们也看到了,面对如此天灾

6、,中国作为一个地区发展不平衡,面积巨大人口众多的大 国展现出来的脆弱的一面。此次灾难降临在内陆的多山地区,由于国家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当地也并不算富庶,不但民 房倒塌严重,交通更是被基本断绝。又时值多雨高温的夏季,衍生的地质灾害连绵不绝,都 极大地加大了救援的困难。地震造成的通讯电力中断,交通断绝,基层政府组织受创严重, 都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灾区的救援尤其是自救的效果。受地形、天气和投送能力的影响,不少地区灾后数天救援部队都未能抵达,通讯也无法恢复。 救灾物资的输送不及时,连不少救灾部队都面临断粮断水,大批部队只能徒步轻装进入灾区, 这都表现出我们国家在面对巨大自然灾害时所面临的许许多多方方面面

7、的问题。作为一个军迷,我不怕别人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疼,不怕别人说我吹毛求疵!我想在文章中指 出,任何一个组织(无论它是国家、军队还是一个公司)都不是完美的,都有可以进行改进 的地方!要知道,我们的每一个改进,都会对我们的国家实力进行提升,都能在未来面对战 争或者灾难时挽救更多人的生命!我真心地希望每一个国人能在为灾区祈福和伸出援手的同时,多一份冷静的思考,这有这样 我们才能更快地进步!二、军队严重缺乏战略投送能力,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保障呼唤军用“大飞机”和重型直升 机的研制成功 自救灾开始以来,人民空军和陆军航空兵的子弟兵们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顾 疲劳和危险,超气象超强度地长时间飞行

8、,为无数灾民开辟了空中生命之路,为抗震部队迅 速深入灾区创造了条件。但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在此次救灾中军队暴露出了严重的战略投送能力缺陷!大批部队和物 资只能使用紧急调配的民航飞机来实施运送,万一面对战争时战略投送能力的缺乏将会造成 严重的问题。而且,由于民用运输机和军用运输机在设计理念上的根本不同,民用飞机不但 无法使用可能更靠近灾区的野战机场,无法脱离完备的机场装卸设备独立快速装卸货物,更 不适合装运大型的机械设备,尤其是军事装备和工程机械。这实际上是把几乎所有的民用客 机输送的部队和物资,都挤到了成都双流机场等几个非常少的大型民用机场上,极大地增加 了机场的压力,限制了部队的使用弹性和灵活

9、性。如果我们拥有大量类似C-17或更多的伊 尔-76这样的大型军用运输机,就可以在附近的小型机场和军用机场更多地分流,能很大程 度地提高救灾的效率。我国空军能够算得上合格的大型军用运输机仅仅有很少的几架俄制伊尔-76,由于俄罗斯生 产能力有限,我们即使再有钱,再不受政治外交的限制,短期内也不可能迅速扩张自己的伊 尔-76机队达到应有的规模。而国产的运八系列载运量有限,作为战略投送力量已是极为勉 强,数量也并不足够支撑全军的战略投送。虽然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做到美军的那种全球投送 的战略输送能力,但此次救灾远程调动部队数量仅数万,还不需要空运极其沉重的军事装备 和相应的弹药补给,我军空军的运输能力就

10、如此显得吃力,那么在未来万一发生的反对分裂 的军事冲突中,部队所需要的战略投送规模应远远高于此次抗震救灾,这对于我国空军的运 输机部队来说根本是不能承受之重!此次救灾中暴露的空军空运能力低下的问题,更加亟待我国催生出自己拥有知识产权的军用 “大飞机”投入使用。哪怕性能上略有不足,哪怕运载能力达不到世界先进水平,有了我们 自主的大型军用运输机,就能够极大地增强国家的军事投送力量。可以在第一时间不但把部 队人员送抵灾区(人员仍可以用民航输送),更能够把灾区急需的工程机械、野战通讯、后 勤保障设备迅速高效地送抵目的地。能够在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中,不但为前线高速输送急 需的装备物资,还能提供一个理想的

11、大型空中平台,其改装的预警机、巡逻机、加油机、电 子战飞机等装备能极大地提升我军的实际作战能力。(PS:个人很不认同最近成立国家大飞机公司的举动,如此大张旗鼓地上马民用大飞机实在 是很不明智,无论是我国薄弱的航空发动机工业还是西方大公司把持的市场及适航证门槛, 都是我们目前很难逾越的障碍。军民并举、主次不分还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我们本就不强的 设计力量。埋头发展军用大飞机打好内功,在解决军队急需的基础上积累经验,把挺进民航 大飞机市场作为第二次飞跃才是最佳的选择。)此次救灾中,我军陆军航空兵的直升机部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电视画面上我们常常能看 到大批直升机在繁忙地转运伤员,投送物资。可是不能不

12、看到,我军陆军航空兵由于建立时 间短,直升机工业的极度薄弱等原因,仍然是非常低弱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我军的实际需 要和我国的大国地位。迄今为止,我国军用直升机数量一直没有达到千架的规模,成都军区 最先投入的仅仅是一个陆航团的直升机兵力!而剩余的后续直升机(总参调配了 70架,再 加上少量民航的直升机,也不过百架的规模)在没有大型运输机空运的情况下,居然要从最 远哈尔滨这样的距离上转场飞向灾区!试问这样长途转场后,飞行员是否需要休息?拥挤的 成都附近的军用机场是不是要对这些直升机进行小修和保养才能投入救灾?此时还剩下几 成的战斗力呢?而最最可怕的是我军极度缺乏重型直升机的情况还在继续,仅仅只有一

13、架飞 龙公司的米-26能算得上是重型直升机,可以向灾区吊运大型装备,要知道送上去1000个 只有铁锹的军人,可能发挥的作用还不如一台推土机或者吊车!推远到未来的作战行动中, 我军机降部队恐怕要在全军现有直升机总动员的情况下才能保证一个轻装步兵团机降作战 的需要,还没有大型直升机可以为这些部队机降重型火炮或者装甲车辆,试问这样的机降部 队在东南的那个岛屿上面对数十万敌军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呢?反观美军拥有三四万架军用直升机,很轻松地就能在海湾战争中保障近一个师兵力的连续蛙 跳作战,其中不但是包括了人员的运送,天量的装备和给养运送才是保障作战行动成功实施 的最大后盾。可以想见,我军不但需要在未来几年

14、中大批量加大对陆军航空兵的投入,迅速 扩大机群规模,对重型直升机的渴求更是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依靠我们国家的技术实力, 其实只要国家有决心大投入,我国直升机和运输机工业在未来十年间发生巨大飞跃的可能性 完全是存在的!还有一个我们不太注意的问题是飞行员的保有数量。我国航空管制是世界上最严格的,低空 一直都没有开放给民用航空,通用航空事业一直难以发展起来,民间虽然有大量的通用航空 需求,但根本没有什么民用飞机机群作为支持。军队则主要把精力放在了主战装备的数量和 改进上,辅助机群的飞行员数量非常有限,根本难以支撑长时间的大规模空战。而美国仅仅 民间飞行员就高达80万人,大量民用飞机不但为经济发展提供

15、了帮助和服务,更为战时储 备了大批合格的后备飞行员,我们国家急需要改变现有的航空体制,大力发展通用航空事业, 尤其是扩大民用轻型飞机和直升机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开放400米以下低空空域,开放飞 行员培训体制,为国家储备更多更好的航空后备力量。我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够认真总结此次救灾中我军所暴露出的战略投送能力和直升机机降 能力的缺失,下大力气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类似灾难再次降临或者国家不得不面对战 争时挽救更多人的生命!三、部队对于大规模救灾依然缺乏足够的心理和物质准备在灾害发生后,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系统迅速向灾区派遣了十余万救灾官兵,夜以 继日地实施救灾。从部队的快速反应和远方部队

16、的调动速度上来说,此次抗震救灾确实反映 了人民军队在过去多年中的进步,快速反应能力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我们也应该能在救 灾的新闻画面中看到许多问题。平心而论,部队的最重要的职责还应该是打仗。但目前处于和平年代,救灾已经成为部队一 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可在本次救灾中,部队仓促下投入,不但物资保障比较滞后,随身携带 的装备也并不完全适用,甚至在缺乏应有计划的情况下部队现有装备都没能发挥出全部的效 力。首先,部队的机动速度和投送能力有限,大量部队是仅仅将人员迅速送到了成都附近,而实 际上适于救灾的装备根本没有什么保障,后勤补给系统也没有跟上。不少救灾部队仅仅轻装 进入灾区,不但自身的后勤成了问题,能

17、带给灾区的帮助也十分有限。而海军陆战队居然要 从数千公里外的南方摩托化行军到灾区救灾!要知道这样的距离要真是打仗,就算不考虑士 兵的体力消耗,光是他们的装甲车辆都快需要大修了,战斗力从何而来呢!? 其次,部队对于大规模救灾缺乏适用的装备。我们在电视画面上更多地看到的是武警官兵和 解放军战士还是使用着简单的铁锹,甚至仅仅用手来扒出被压群众。除了少数确实不适用大 型装备的环境外,这么简单的工具无疑会造成兵力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部队配发的担架也 不适于救治被砸伤伤员。(仔细观察下日本救援队用的担架,再看看我们的,日方的担架外 形像小舟,可以保证伤员在担架内被两侧约束不发生位移,减少二次创伤,抬运时也

18、方便。 我们的则大多数平板的,山路上左摇右晃的很容易让骨折和脊柱损伤的伤员造成更大的伤 害,就更不用说那些就便物品编制的简易担架了。细节决定成败啊!)而实际上,军队装备 体系中有不少装备是十分适用于救灾的,比如说工兵和工程兵部队的履带式战斗工程车,装 甲抢救车,舟桥车、野战电源车、侦察部队的轻型山地摩托等,这些大型装备实际上应该在 灾害发生的第一时间就被动员起来投入灾区,凭借这些装备更好越野能力能够更快地抵达民 用设备难以抵达的灾区。而后续的电源车、炊事车、野战医院方舱等,也应该更早一步被动 员起来。其实,在军事冲突可能性不断降低的今天,工兵部队、舟桥部队、防化部队、野战 医疗部队、通信兵和联

19、勤部门才最应该时刻保持最高的战备等级,因为一旦发生自然灾害, 他们才是救灾的最有效的部队!第三,部队本身对如此规模的救灾行动缺乏心理准备和人员培训。整个救灾调动比较仓促, 不少应该发挥作用的现有装备没有完全发挥作用。比方说,不少武警官兵在救灾中根本没有 头盔,其实这是最基本的装备,完全应该在出发时携带的,可以极大地减少救援人员本身伤 亡的概率。另外,也没有在电视画面上看到有成建制的部队在出发时携带单兵防毒面具的, 时值夏日伤亡惨重的灾区必然会遇到大批遗体和牲畜尸体的处理,在部队出发时就应该让他 们携带上防毒面具和消毒药品,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官兵的健康。当然,后续配发的大量口 罩也能解急,但我个

20、人依然认为,部队未来在夏季地震救灾中,头盔和防毒面具这两个本身 就在士兵手边存储的装备完全是必需品。再比如说,在灾区实际距离成都军区总部如此近的 情况下,成都军区没能在第一时间将现有的侦察无人机等装备投入灾区,这些小型无人机完 全可以在灾害发生后很短时间内沿山谷进入灾区汇总灾情,为后续救灾提供信息保障而不用 考虑飞行员冒险飞行的伤亡。还比如说,军队体系完全缺乏地震救生训练,救援起来效率比 较低,没有适用装备,且普通部队缺乏合理有效的急救手段、设备和知识,可能会造成不必 要的伤亡或者扩大伤员能被治愈的伤势而造成遗憾。当然了,说这些,对于在紧张救灾的部 队来说确确实实是有些苛求了!第四、部队通讯能

21、力不强。从电视画面上的感觉来看,部队在投入救灾时随身携带的通讯设 备完全不能满足救灾的需要。不少部队一旦投入灾区就无法联系,既不能上传汇报灾情,上 级也无法在第一时间将其投入到更需要的方向上。虽然这里有大山中无线通讯受到遮挡等因 素的影响,但在通讯设备如此先进的今天,依托卫星、中继通信飞机、山顶机降中继基站小 组甚至原始的有线电话等多种方式并行,完全可以保障通讯的畅通。我们的军队并不是没有 这些装备,很大可能是因为救灾而不是作战而没有携带或者是没有带够数量。其实,信息化 能力现在已经是制约我军战斗力发挥的一个瓶颈,如果不再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投入,未来 战场上我们会因为这个吃大亏的!第五,部队救

22、灾中协调不够。开始救灾时能看到不少记者的车在前面飞驰,后面跟着一大队 跑步的士兵,既然可以通行车辆,部队就应该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哪怕武力强征民间车辆也要 保证部队能够更快地投入灾区,即使分批次往返接送也能大大提高效率。另外,经常在电视 画面中看到一个救援点上武警、解放军、消防、公安等各个机构拥挤在一起,其实这样的兵 力分配并不科学,在如此大规模救灾中应该采用大联合指挥的方式,合理统一地调配兵力, 避免在同一救援地点重复投入不同隶属体系的部队,应根据特长和装备相互岔开调配。这样 不但指挥起来得力,也不会造成不同体系重复投入兵力而产生的浪费。当然,我军本身就缺 乏联合指挥的经验,此次救灾应该是一个良

23、好的契机,可以锻炼我军的参谋人员和指挥人员, 在未来的救灾抢险和作战行动中,不同武装力量体系的不同建制的部队都能够更好更快捷更 顺畅地相互配合,合理相互使用装备和后勤资源,达到战斗力最大化的效果!第六,我军后勤保障体系在复杂地形和大规模行动中保障能力有限。在救灾中不少先期进入 的部队自身携带的粮水极少药品不够,在帮助了少量群众后连自身都断粮断水,这暴露出我 军在复杂情况下对部队的保障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改进。而且,部队在出发救灾时就应该随身 携带最大量的干粮、急救用品和净水片,这些很简单的物品能够极大地提高部队在灾区的适 应能力,未来的作战行动中应当格外注意部队在首发时随身装备的充足和体系完整。并

24、且制 定更详尽的补给预案,急需物资在仓库中储存时就应分门别类和均衡装载入小型集装箱和托 盘,可以在最短时间内采用机械化的方式进行装卸,届时可以极大加快装卸速度和空投的准 备时间。而且,对于灾区这样特殊的环境,应该迅速组织足够的口罩、消毒品、劳保手套等 物资的供应,防化部队也应该靠前布置,利用自身的设备为部队提供卫生防疫和清洁等方面 的服务。说了这么多,仿佛整个救灾都一无是处似的,其实不是!我说了这么多只是我在电视上看到 的零零碎碎片断中想到的一些可能发生的问题,我没有任何贬低救灾大军的意思。此次大地 震的救灾已经是我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员空运,最大规模的山地自然灾害救援行动了,全 世界也没有哪

25、个国家有过这么惨烈的大规模山地救灾,更遑论其经验教训了。我们的人民子 弟兵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下以极大的勇气和顽强,创造了无数的生命奇迹,他们无愧于人民军 队的称号!而他们挽救的无数生命,和在灾区受到帮助的无数民众也决不会苛责他们!我只是希望我们能够平心静气地总结下经验教训,尤其是教训,使下一次能做得更好一点, 能到达得更快一点,能救援得更有效一点!四、地方的应急预案、灾害防治和灾后保障体系的完善近几年来,我国政府大力加强了各种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虽然可能有一些是流于形式,但 各行各业各级政府的应急预案,确实在此次救灾中发挥了无法比拟的巨大作用。我国各地政 府都在第一时间组织起了大批灾区急需的物资

26、送往灾区,电力通讯交通等部门迅速组织了救 援队在最短时间内抢修受损体系,灾民安置、医疗、防疫等也有条不紊,这无疑不说明了应 急预案的巨大作用。只是,任何人类的应急预案在巨大自然灾害面前都是苍白的,过分依赖 技术和能源供应的我们,当灾害摧垮了我们的电力、交通和通讯之后,许许多多平日里能够 迅速调派的资源,能够迅速响应的预案都成了废纸!我们急需反思一下我们在灾害防治方面 这些预案的不足。首先,我们现在极度依赖电力和通讯,没有了电力和通讯的情况下,许多救援工作根本无法 进行,哪怕就是有一百辆吊车就在县政府1公里之外,这时也很难组织起有效的救援活动。 我们是不是反思一下我们过分依赖高科技的通讯手段带来

27、的弊病呢?卫星电话、北斗终端机 固然先进好用,但给每个行政县配发短时间内不太现实。我个人建议,在每个行政县的消防 局或者县政府机关内,建一所孤立的坚固的轻质结构的小平房,安排一或二台军队退役的无 线发报机和一名退伍通信兵,来保证在电力完全断绝的情况下靠干电池电台保持对外的通讯 联络,这样的开销即便对国家级贫困县来说也是九牛一毛,但关键时刻却能发挥出难以想象 的作用。此外,每个县或者乡也应该为有线广播体系配备足够的柴油发电机甚至手摇发电机, 有条件的县乡还应该在警车上尽可能安放高音喇叭,以便在灾害来临的时候,保证最低限度 的将指挥消息传递给群众。这些设备可能50年都用不上,可一旦用上就能挽救无数

28、人的生 命!其次,交通体系建设应考虑战备和灾害。此次受灾的地区大多处于山区,道路桥梁一旦被毁 就完全被断绝了与外交的交通,造成救灾物资人员进不来,伤员出不去的尴尬局面。除了在 交通道路建设上要提高抗震等级,更好地规划线路形成网状布局和避开危险地质条件,以增 加道路网的整体生存力以外,每个乡镇、县市都应该在人口密集区附近设立一个或多个坚固 的开阔地将地面压实,并修好相应的配套简易道路,作为灾难时刻直升机的起降场。这些起 降场要避开电力线路、树木、高大建筑,并将其位置坐标、净空条件和地标特征等上报汇总 给空军及民航部门备案,以便在第一时间内组织起有效的空运,减少损失赢得时间。第三,灾前的减灾检查工

29、作要加强。在灾难尚未来临时,各级政府就应当对辖区内可能发生 重大地质灾害的道路区段、居民点进行摸底,有针对性地贮备些救灾物资和设备。对于辖区 内的公共建筑,更要加强质量检查和运行状况的检查,要经常检验可能会发生重大群体伤亡 的单位,尤其是医院、学校、政府机构等主要建筑的结构安全性和建筑质量水平,对于危房 旧房进行改造和修葺,彻底避免类似此次大地震造成众多学生伤亡的事件。(在此我不想讨 论那些倒塌的学校是否应该被验收合格,逝者已矣,我们更应该面向未来彻底避免此类惨剧 的重演。)第四,赈灾组织和物资调配体系尚需完善。此次救灾过程中,全国的大量物资向灾区运送, 无数志愿者也以各种方式向灾区伸出援助之

30、手,在电视画面上我们都可以看到那些堆积如山 的物资等待发放。但似乎我们的赈灾组织体系和物资调配体系尚不完整,不少最前沿的医院 药品物资缺乏,不少分散的灾民缺少救济。如此大规模的灾难确实是我们始料未及的,赈灾 中出现一些混乱也是可以理解的,我只是希望能够在未来能够更加明晰地进行分工,做好实 实在在的预案准备,事先计划好未来可能用到的灾民安置点和物资集散点,能够将这些物资 最快最有效地送抵最需要的地方。此外,志愿者的组织协调工作、民间救灾车辆和设备的调 用及补偿办法等,也亟待我国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以提高整体的救灾效率。更甚 一步,在灾区行动的记者也应该有一定的行动准则,不能与伤员物资抢占

31、运输资源,不能影 响伤员的抢救和休息,不能过分刺激受创的群众心理等都应该以行业规定或行业公约的形式 加以规范。第五,当救援行动已经基本接近尾声的时候,繁重的灾后重建工作即将拉开,在此希望能够 在重建工作中精心规划基础设施,合理设计重建的建筑抗震等级,避免再次发生灾难时重蹈 伤亡惨重的覆辙。五、普及灾害急救教育刻不容缓把这一条放在最后说,是想提醒它的重要性,这其实是我在整个文章中最最想说的部分!我 不想谈我们国家的教育体系有多么的僵化和不适应社会需要,我想说的是我们的基础教育现 在最最需要的是引入灾害急救的基础知识普及!国外从幼稚园开始就最先教孩子们怎么在火灾下逃跑和求生,小学初中就在教基本的急

32、救知 识,有没有人统计过因为基本急救知识的普及,西方国家能在一年中挽救多少人的生命?日 本多年来的地震灾害防治教育又在阪神大地震时救活了多少人的生命?而我们的孩子在高 喊了几年的素质教育口号之后,依然埋在书山题海中,重复着没有什么创造性的教育内容。 我们最应该教他们的其实是如何在灾难中保存自己的生命,如何在第一时间抢救别人的生 命!不客气的说,其实在救灾的画面中甚至包括那些受过专业训练的消防人员,在绝大部分抬运 伤员的过程中都是不符合医疗要求的!表面上你抱着挖出来的孩子奔跑是在救他,可有没有 想过,万一伤员的脊柱有损伤错位,万一伤员的肢体有骨折,这样的一抱有可能给他造成终 身的遗憾呢! ?而那

33、些在灾区的孩子们,在没有灾害自救常识和急救知识的情况下是不是有 一些本来可以挽救的生命流逝了呢?我们国家的所有中小学都应该开立一门急救逃生课,不用挤占更多的时间,每个学期三两个 课时就可以,分年级施教,低年级教育大家如何在遇到各种灾难的时候逃生,高年级结合生 理卫生教育大家如何掌握急救知识,能够有效合理地救助他人,甚至更长时间地在受创条件 下保住自己的生命!善莫大焉啊!善莫大焉啊!教育部和卫生部的领导们:我跪求你们了!让我们无辜的孩子们和母亲们少流一点血吧!在这篇文章的最后,我想再一次向在灾区的受灾人民表示最深切的同情和敬意,为罹难者最 沉痛地哀悼。我们有理由相信那些重建起的家园会比过去更加美丽,但是留在当地群众心底 的伤痛却无法抹掉!我个人强烈建议,如果汶川县城或者映秀镇异地重建的话,在原有的废墟地成立一个地震博 物馆,以永远纪念那些罹难的同胞,永远铭记那些在不可抗拒的天灾面前表现出巨大勇气的 我的同胞兄弟姐妹们!我的邮箱:gerry522,欢迎大家讨论,并提出宝贵意见!恶意谩骂的,请绕行!(PS:我有个一起长大的同学现在还坚守在都江堰就职的学校里,她的家毁了,孩子送回老 家了,可她依然在岗位上坚持着。在此,向全体坚守在灾区各行各业的人们,向全体救灾的 官兵和医务工作者们,向全体奔赴灾区的志愿者们,向全体伸出援手奉献爱心的同胞们,致 以最最崇高的敬意!并祝福他们一生平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