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落人亡两不知

上传人:d**** 文档编号:190868976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2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花落人亡两不知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花落人亡两不知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花落人亡两不知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花落人亡两不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落人亡两不知(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花落人亡两不知浅论黛玉悲剧命运的艺术魅力关键字:悲剧 价值 积极作用 艺术美 “悲”与“美” 艺术魅力 主要内容:林黛玉,红楼梦里典型的悲剧人物,她的“悲”不仅体现在她在爱情上 的不幸,她的整个人生也是不幸的。当人们在追求和平、自由、公平等正义行为 的过程中,付出的多,而收获的却很少甚至没有,则可称之为悲剧。收获越少, “悲”的指数越高,而当收获为“零”的时候,则可以说是绝对的悲剧了。纵观 黛玉的一生,完全符合上述定义,她努力追求自由、正义、理想,却得到了“泪 尽而亡”的结果。倾其所有的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零”的收获,构成了黛 玉悲剧的一生!“悲”与“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黛玉的悲剧命运产

2、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正是这“有价值的”、“美”的生命的毁灭,引起了万千读者的怜惜与同情,后世 不幸的人们从她的悲剧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引起内心的共鸣,从而产生催人泪下 的艺术效果。悲剧总是能带来震撼人心、摄人魂魄的力量!林黛玉,红楼梦里当之无愧的女主角,她拥有脱俗的气质、 旷世的才情、娇好的面容、袅娜的身姿,就好象是遗落在凡间不食人 间烟火的仙子一般。而作者又特地安排我们的林姑娘出生在二月十二 日,即古时的“花朝”(百花生日),且她的前生又是生在灵河岸上三 生石畔的“绛珠仙草”,这就更加深了这一艺术形象的浪漫主义色彩。黛玉,她美丽而体落,才高而多情;她为情而生,为情而死;她 孤标傲世,尊重自我

3、;她崇尚,质本洁来还洁去”的纯洁,,碾冰为 土玉为盆的清雅;她一生追求最纯贞的爱情,把爱情看得比自己的 生命还重要。而这样一个令万千读者心醉的可爱姑娘的结局却是“泪 尽而亡”,从而使这一艺术形象更加地深入人心。总的来说,林黛玉 的形象和她的整个生活都象一首诗,二百多年来,不断激动着千百万 读者的心灵,摇撼着人们的灵魂。我们知道,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悲剧作品,乃,彻头彻尾之 悲剧也”,,悲剧中之悲剧也”!红楼梦的艺术魅力正是从它那感人 的悲剧结构中产生的。大观园里那些拥有着鲜活生命的、俏丽可爱 的姑娘们的人生悲剧正是构成红楼梦悲剧的主要部分,而林黛玉 又是大观园中的群芳之首、百花之冠的“花魂”式的

4、人物,从而,我 们可以确信,研究黛玉的悲剧命运所创造的艺术魅力是有着十分重要 的意义的。悲剧,它的思想内涵一般是表现正义斗争在一定条件下不可避免 地遭受挫折或失败,以及美好理想的破灭,斥恶扬善,给人以激励和 启迪。鲁迅先生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因此, 它总是令人遗憾的,促人思考的。那么,何谓,有价值的东西”? 价值的概念除去经济学上的定义不谈,汉语字典给我们的另一个定义 是“积极作用”,我们把“积极作用”这个概念放在整个人类社会这 个大范围中,可以高度的概括为追求和平、自由、公平等正义行为所 产生的促进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那么,我们也可以试着这 样定义悲剧:当人们

5、在追求和平、自由、公平等正义行为的过程中, 付出的多,而得到的回报却很少甚至没有,则可称之为悲剧。得到的 悲剧越少,“悲”的指数越高,而当回报为“零”的时候,则可以说 是绝对的悲剧,,彻头彻尾的悲剧”了。反之,当人们在追求和平、 自由、公平等正义行为的过程中,付出的少,而得到的回报却很多甚 至全部,则可称之为喜剧。而当人们的付出与收获达到一个平衡状态 的时候,这就可以称之为正剧了。我们回到我们的主题上来,看看黛玉的悲剧,她的悲剧命运不仅 体现在她在爱情上的不幸,而且还体现在她在整个人生道路上的不 幸。我们首先来看黛玉爱情方面的“悲”,缠绵排恻、凄婉动人的宝、 黛爱情悲剧历来是最吸引读者的,最令

6、读者陶醉于其中的。在封建社 会,人性是被束缚的,人们的思想、灵魂是被禁锢的。人们都要恪守 封建礼教信条,,女子无才便是德”,终身大事不由己做主。而像宝玉、 黛玉这样的自由恋爱,在这些封建家长的眼中是绝对无法容忍的,所 以,宝、黛爱情在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它的悲剧性。虽然现实残酷如 此,而在感情上细腻、敏感的黛玉却显出了她的坚强,在追求人性自 由、恋爱自由的坎坷道路上坚持不懈,倾注了一生的情感,倾注了一 生的眼泪,付出了所有,直到她那美好的生命渐息渐止!而这样一位 令人可亲可敬的可爱少女却得到了 “泪尽而亡”的结果,怎能不令人 同情心酸!黛玉在追求人性的自由、恋爱的自由的道路上倾其所有, 付出全部

7、,而得到的回报却为“零”,黛玉的爱情真可谓是“彻头彻 尾的悲剧” 了!黛玉的悲剧命运除了体现在她在爱情上的不幸之外,她的整个人 生也是不幸的。她在年幼的时候就丧失了双亲,成了毫无依靠的孤女, 只有一位有着微薄血缘关系的外祖母可以投靠,虽有着外祖母的疼爱, 但终究还是孤苦伶仃、寂寞无助、寄人篱下!在大观园中的日日夜夜 竟总是,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 金波噎满喉,照不尽菱花镜里形容瘦”!她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只 能受封建家族的兴衰,封建家长的主张所控制。尽管如此,她还是为 了追求自由、追求正义公平、追求理想而努力着。杜景华先生在他的 论文黛玉的伤春与悲秋的第二篇章,

8、金玉之说一一痛苦的魔障” 中曾提到:黛玉在大观园中生活的痛苦包含三种因素,一是其爱情不 能表达和实现的痛苦;二是寄居生活所造成的寄人篱下的痛苦;三是 她的品格、才情、禀赋以及依据这些条件在她头脑中产生的朦胧的理 想追求,在当时的社会现实中根本无法实现,因而在她的思想上造成 的绝望的痛苦。杜先生的第三点主要就是说黛玉的内心追求理想的 真实与生活中残酷的现实产生的矛盾冲突所带来的痛苦。其实,这种 矛盾冲突无不体现在黛玉生活的方方面面,她追求自由的爱情、真诚 的友情,追求理想、正义,而现实却都无情地给了她否定的回答!人们一提到黛玉,首先想到的就是她的“哭”,她的多愁善感, 她的“伤春与悲秋。但是,殊

9、不知,黛玉性格的起点是对生活的乐 观和热爱开始的,她追求自由的境界,向往纯洁的事物,引发着人们 诗意般的想象,这从元妃省亲时,黛玉所作的五言律诗世外仙源 中可以看出来:世外仙源(匾额)林黛玉宸游增悦豫,仙境别红尘。借得山川秀,添来气象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但是,现实生活是残酷的,风刀霜剑严相逼”致使得她,愁绪 满怀无着处”。然而,黛玉不愧是我们所钟爱的黛玉,残酷的现实最 终没能取代她内心的真实,追求自由、追求正义、追求理想的声音始 终在她的心头萦绕不去,残酷的现实与她内心的真实之间的对立、冲 突、矛盾使得她一直处在痛苦的状态中,构成了她悲剧的一生!上文提到:当人

10、们在追求和平、自由、公平等正义行为的过程中,付出了全部,而收获却为“零”的时候,我们称之为绝对的悲剧,“彻 头彻尾的悲剧”。纵观黛玉的一生,完全符合上述定义,黛玉倾其一 生追求纯真的爱情,自由的恋爱,换来却是,为他人做嫁衣裳”。黛 玉追求公平、理想的生活方式,她不仅极尊重自己的人格,同时她也 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格,她不仅要求自己的平等,还要求,人人的平等” 。比如她与紫鹃的情如姐妹的感情,在封建等级观念中,紫鹃只是 丫鬟、侍女,黛玉与她是不可能成为朋友的,只能是主仆关系。而在 黛玉的心中却不这么认为,她真诚地、平等地对待紫鹃,视她为好姐 妹,这正反映了黛玉在努力地追求正义、公平,她的,心中有着人

11、与人 之间的平等意识。紫鹃甚至可以在黛玉同宝玉发生口角之后,说黛玉,竟是姑娘太浮躁了些”,,宝玉只有三分不足,姑娘倒有七分不是”, ,皆因姑娘小性儿”,黛玉虽嘴上不承认,心中还是接受这些意见的。当宝玉来潇湘馆赔不是的时候,她却也由着紫鹃开门去让宝玉进来 了,若不是因为黛玉真心拿紫鹃当好姐妹看的话,又怎么会由着一个 丫鬟说自己,小性儿”、“浮躁”呢?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艺术作品,对比艺术就是其中的一大特 点,黛玉和宝钗就是一对对立的艺术形象,我们可以透过宝钗的无情、 冷漠、虚伪来更进一步地体会黛玉的有情、可爱、真诚。黛玉追求公 平、正义,善待丫鬟,付予真情,而封建礼教下的“贤良淑女”宝钗 则是怎样

12、表现的呢?薛宝钗是大观园中公认的贤人,但她只是为了维 护自己那贤良的形象,笼络人心而非真情,在她的内心当中刻意分清 主奴界线,冷酷无情,道貌岸然。这从第三十二回,王夫人为了金钏 儿的死有些心不安的时候,“贤人”宝钗的表现中可以看出来。薛宝 钗为了讨好王夫人,睁着眼睛说瞎话,王夫人点头叹到:,这话虽然 如此,到底我心不安!”宝钗笑到:“姨娘也不必劳心,十分过不去, 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足见薛宝钗的冷 酷无情。黛玉追求正义、公平,追求人性、感情的自由,还可以从其他一 些事例中看出来。香菱随宝钗住进大观园后,想学作诗,求宝钗教她, 宝钗笑到:,我说你得陇望蜀呢”,表现了她强

13、烈的等级观念,她 认为香菱只是一个婢妾,能和她一起住进大观园已经是她这位主子对 下人的恩赐了,还想学什么作诗呢。而黛玉则完全相反,当香菱去求 黛玉教她作诗时,黛玉热情地接受了她,黛玉笑到:,既要作诗,你 就拜我为师,我虽不大通,大略也教得起你”,而且不厌其烦地对香 菱进行指点,黛玉并不认为收一名婢妾作徒弟会有损自己的尊严,在 她心中,香菱与她是平等的。好一个黛玉,一个娇娇小小的弱女子,竟敢向封建传统挑战!封 建思想禁锢人的心灵,那么我就要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封建观念有严 格的等级之分,那么我就要宣扬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这一切值得我们 大家去钦佩去敬重!然而她毕竟只是一个弱女子,穷其一生努力追求 自

14、由、正义、理想,终究抵不过在当时还是如此强大的封建势力,最 终以黛玉的香消玉损而结束!倾其所有地付出,百分之百地努力,零” 的收获,构成了黛玉悲剧的一生!红楼梦这些活生生的事实,有 声有色地将美好的心灵撕碎给人看,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使后世不幸的人们从这个悲剧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引起内心的共鸣,从 而产生催人泪下的艺术效果。我们知道创造艺术美,是艺术创造的最高要求和根本要求,是艺 术家艺术造诣的极致,也是艺术作品价值的最高标准。那么,黛玉 的悲剧命运创造了怎样的艺术美呢?或者说,“悲剧”和“艺术美” 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艺术作品作用于人的是精神,我们常说艺术作品能够陶冶人的情 操、净化

15、人的心灵、打动人的情感,这种力量就来自于作品内容中的 情感与思想,在这里,我们且不去讨论“美是客观存在还是主观感受” 这一千古辩题,我们只要知道艺术美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美。艺术美, 即艺术作品的美,是艺术作品赋予人的心灵上的震撼,情感上的共鸣, 是情感的想象活动所赋予我们的精神愉悦,美反映的是人们追求自由 的价值信念,人的肉体受制于客观,从而人的精神就追求无限的驰骋 空间!那么,“悲剧”和“艺术美”之间究竟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 ,最 甜蜜的诗歌,就是那些诉说最忧愁的思想的”(雪莱语)。人们往往都 会觉得越是忧愁、哀思的东西,也就越具有优美、动人的魅力,就好 象婉约派的宋词一样,我们读后会觉得,余

16、香满口气“唇齿留香”; 越是悲壮、凄凉的东西,越会给我们带来震撼、感动,就好象出现在 悲剧中的英雄总能比喜剧中的壮士更能打动人们的心,曾经叱咤球场 的阿根廷著名球星巴蒂斯图塔在最后一次代表国家队比赛而以悲剧 结束了他的足球生涯的那一刻,他却赚足了包括我们美女主播在内的 一大批女球迷的眼泪。那么,为什么,悲”和“美”具有如此紧密的 联系呢?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会受到自然界所带来的各种各样的 灾难的袭击,如地震、海啸、洪涝灾害等等;也会受到我们人类社会 自身所带来的各种各样的灾难的袭击,如国家战争、社会动荡、经济 危机等等,毫无疑问,这些灾难本身是“悲”,而“美”则是人们在 抵御、抗击这些灾难的

17、时候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的刚毅、思想的崇高、 心灵的纯洁等各种各样的美,亦或者,悲剧总能带给人们经验和思考, 而“美”则是在这思考的过程中,我们情感的想象活动所引起的精神 愉悦!,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上文论述过,黛玉一生 都在追求自由、正义、理想,且她的这一行动是具有积极作用的,是 有价值的,而正是这,有价值的”、“美”的生命的毁灭,引起了万千 读者的怜惜与同情,显示出了悲剧的意义所在。,态生两靥之愁,娇 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 风”。多少年来,无数读者都被这一艺术形象深深吸引着;多少年来, 无数读者追魂摄魄般地投入到红楼梦的精神世界当中,投入到

18、大 观园里无数痴情儿女的内心世界当中。而当我们对某样东西倾注了太 多的热情和心血,再加上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人生信仰,就构成了 我们这个斑斓的美的世界!注释: 见张锦池红楼十二论,百花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论黛玉性格及其爱情悲剧第203页:“既尊重自己又尊重别人,这是林 黛玉思想性格的特点之一”。 引自杜景华红楼梦艺术管探,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红楼梦与美学一一兼论红楼梦的艺术魅力第四章节,关于艺术创造 的规律”,第195页。 见红楼梦艺术论,齐鲁书社,1983年版。白盾 论红楼梦的悲剧美与艺术风格美,第42页。 见王宏建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版,146页。 见杜景华红楼梦艺术管探,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黛玉的伤春与悲秋第二章节,金玉之说一一痛苦的魔障”,第100页。 见红楼梦艺术论,齐鲁书社,1983年版。郝浚 独特的艺术格调,诗意美的升华一一琐谈红楼梦运用诗词塑造人 物形象的艺术方法,第305-306页。 见杜景华红楼梦艺术管探,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黛玉的伤春与悲秋第四章节,人与人性的觉醒”,第111页。 见陈诏红楼梦谈艺录,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调包计一一红楼梦悲剧的有力一笔,第45页。 见王宏建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版,146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