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上传人:daj****de 文档编号:190865660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1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讲课稿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 认识的目的。认识源于实践,由于实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的认识也有一个发 展的过程。怎样来理解认识发展的过程,并从中把握其规律,这就是今天所要学 习的内容一一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首先,一起来看毛泽东实践论中的一段话:“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 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 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 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事实上,毛泽东的这句话就揭示了认识运动有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的不断 循环往复就构成了认识运动的基本规

2、律。(一)从实践到认识一一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是通过认识事物外部特征和现象逐渐把握事物本质的过程。主要涉 及两个概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性认识负责认识事物的外部特征,而理性 认识负责把握事物本质。那现在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者 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1.感性认识感性认识的含义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关于事物外部联系 和表面特征的认识,它是认识的初级阶级。人的五种感觉器官主要是眼耳口鼻手 (触)。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感觉:人的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比如天气很暖和,是 你的触觉感觉到的;外面的房屋很高则是视觉发挥的作用。因为感觉

3、是对客观事 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所以它是认识运动的起始环节。知觉:人的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外部特征的整体反映。从这个含义中,可以 看出知觉和感觉的不同:认识从个别到全面。有哪位同学去过海边?能不能分享 一下对大海的认识。用感觉器官把握事物的整体特征,这个过程就是感认的第二种形式一一知 觉。事实上,刚刚这个过程并不是知觉,而是表象,是感性认识的第三种形式。表象:人脑对过去感觉和知觉的回忆,是曾经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形象再现。通过理解“表象的含义”,就能知道刚刚我们对大海的认识是表象而不是知 觉。因为感觉和知觉强调的是外部事物就在眼前,可以直接感受到;而表象则是 事后对客观事物的回忆。同时,从

4、感觉、知觉到表象,可以看出已经存在一个从部分到全体、从直接 到间接的趋势。但总体来说,感性认识只是在直观地反映着外部世界,并没有深 入对事物本质的探讨,所以它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的特点是直接性。我们要真正认识客观事物,不能只抓住其表面联系,更要把握它的本质,而 认识事物本质而任务就交给了理性认识。2.理性认识理性认识的含义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 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它是认识的高级 阶段。和感性认识一样,理性认识也有三种形式。概念:对同类事物共有的一般特性和本质属性的概括和反映。概念我们随处 在用,如水果、民族、国旗。判断:展开了

5、的概念,反映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是对事物是或者不是、 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思维形式。如肯定判断:知识就是力量;否定判断:人民就 是公民。人民是政治概念,被剥夺了政治权利的人和破坏社会主义的敌对分子不 属于人民,因而不包括全体社会成员。公民是法律概念,只要是有中国国籍的人 都是中国公民。推理:形式上表现为判断和判断之间的联系,从事物联系中由已知合乎逻辑 地推出未知。从概念一判断一推理,是理性认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先形成概念一 作出判断一进行推理,整个过程都表现为抽象概括,所以和感性认识相比,理性 认识的特点更突出地表现在其抽象性、间接性上。通过PPT上的表格,可以更直观地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

6、识进行对比。刚刚讲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形式和特点,可以看出两者的不同。 但是它们之间又不是相互分离的,应该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它们的关系。3.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可能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 刻地感觉它”。我们需要感性认识,但是对于更深刻的认识世界,把握事物的本 质,则需要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这张在几天前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广为转发的图片来理解这 句话。小学生和大学生都同时看见了这张图片,这是一种感觉。但显然他们的认 识程度是不同的。小学生可能只会关注图片本身,而大学生了解这幅画背后的时 代背景和寄寓的深厚内涵,还可能潸然泪下

7、。所以看事物要看其本质,感性认识 有待上升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离不开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相互包含。当然,不能用片面的眼光,而应辩证看待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过分 重视感性认识,会犯经验主义的错误如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只注重理性认识就 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所以我们要辩证看待两者的关系,并不断推动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因 为这个过程是从现象到本质,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才能实现。4. 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条件 勇于实践,深入调查,收集丰富的感性材料,这是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 认识过渡的基础。习近平深入到贫困地区进行调研,在2014年全国贫困人口总 数高达8000多万。

8、八千多万贫困人口,这是获得的直观的感性材料。 通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这是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 认识过渡的关键。基于对感性材料的分析概括,明白是什么原因致贫,然后才能 精准扶贫,“五个一批”脱贫路径正是基于对出现贫困原因的分析提出的。5. 重视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不能仅仅依靠外部的输 血,更要靠自身造血。需要发挥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作用。非理性因素主要指认识主体的情感、意志、 欲望、动机、信念、习惯、本能等意识形式。人的认识过程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 因素协同起作用的结果。例如郭亮村挂壁脱贫公路所体现出来的“永不言弃的太 行山精神”就是非理性因素

9、发挥积极作用之后的结果。(二)从认识到实践一一第二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正确与否必须要在实践中加以检验。所以开展第二阶 段是必须的。1. 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 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第一,认识的真理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如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 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 代化,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些都要在 实践中进行验证。第二,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屠呦呦进行疟疾研究,从中药中获取 灵感提取出青

10、蒿素,获得了 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造福百万疟疾患者。2. 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 坚持一般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只有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 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才具有指导意义,才能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强大生机。 一定的中介环节即实践目的、实践理念、实践方案等。 理论必须为群众所掌握。“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 能用物质的力量推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人民群众 是历史的创造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到人民群众特别谈到了 青年在推动发展中的作用。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仔细领会总书记 精神,我们广大青年也可以将其转化为实践。 要有正确的

11、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实现了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认识运动就算完成了吗?答案是既完成了,又没 有完成。说完成了,是因为在由认识到实践飞跃的这个阶段,如果能够实现预想 的目的,那么对于这一具体运动过程就算完成了。说没有完成,这是对于认识过 程的推移而言的。任何过程,不论是属于自然界还是属于社会的,由于内部的矛 盾和斗争,都是向前推移、向前发展的,人们的认识运动也应跟着推移和发展。如改革开放初期在农村进行的土地制度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 了当时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将正确的认识付诸于实践。但随着城乡一体化进 程的推进,农村人口逐渐转移到城镇或城市,导致农村土地

12、闲置,这将极大影响 农村的发展,根据新的实践的变化,提出了“三权分置”即所有权、承包权、经 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1. 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性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人的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 在认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客观和主观的矛盾。从客观方面看,事物的各个侧面及 其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从主观方面看,人的认识能力有一个提高的过程。人 的认识受实践范围、立场、观点、方法、思维能力、工作经验和知识水平等因素 的制约。2. 认识发展的无限性由于客观世界是无限发展的,因而人类认识的发展也是无止境的,它表现为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所以,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而道路是迂回曲折的;表现形态既 不是直线式,也不是循环式,而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学习了本节课,要注意把握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是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 实践,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要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坚持在 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