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作品k333第一乐章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90774720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简析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作品k333第一乐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简析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作品k333第一乐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简析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作品k333第一乐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简析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作品k333第一乐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析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作品k333第一乐章(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简析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作品k333第一乐章【摘要】众所周知看,莫扎特作为全球最伟大的古典音乐家之一,他钢琴音乐技艺一直以来都是钢琴演奏者以及学习者无法回避的必弹曲目。伴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特别是音响技术的日益提升,录音技术直接能够展现音乐表演者对音乐作品予以完美再现。一方面,实现了无数的听众音乐欣赏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为音乐研究者对一个音乐作品不一样的音乐表演解释对比给予了更大的可能性。换言之,不同的钢琴家就能够从不同的视域演绎出不同的“莫扎特”。本文力图通过莫扎特钢琴奏鸣曲 K333第一乐章为研究对象,浅析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作品K333第一乐章,论述对这一乐章中不同演奏者对于速度、力度

2、、层次、装饰音演奏的理解。【关键词】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前言莫扎特是古典音乐大家之一,他以异常悠然、流畅、率性的天性,强调了一种特别优雅丰富的感情和柔美细腻的音乐境界,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纤巧细腻,曲调旋律充满了歌唱性,也充盈了一种静谧的情怀,是钢琴艺术史上屹立不倒的精品。莫扎特终其一生,一共创作十四首钢琴奏鸣曲,其中“k333”可以说是她的代表作。笔者试图以莫扎特钢琴奏鸣曲 K333 第一乐章为研究对象,并且择取了几位钢琴演奏家的音乐风格、音乐作品的音响版本展开对比研究,其中,重点涵括了音响版本演奏技法以及音乐特点的对比研究,对怎样诠释这一经典之作奏鸣曲展开阐述。1. 莫扎特奏鸣曲k3

3、33第一乐章概述 莫扎特的这首钢琴奏鸣曲 K333是其在一七七八年创作于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斯时,莫扎特年仅二十二岁,是他的中期作品。莫扎特的这首奏鸣曲的主旨所追求向往的是一种诗意、静谧、优美的和谐,他也愈发地开始明白与感受音乐所可以形成的变幻无方的意境。一直以来,敏感的莫扎特面对巴黎变迁中的各种现实,不得不令他更加沉迷于幻想,不得不令他对生活以及他所理解的世界更加报以诙谐的处世态度。他多以美丽的旋律撩动人心,在他手上那种透明的感觉呼之欲出。终其一生,莫扎特对生命的追求始终止于平和、宁静、安详1。 k333奏鸣曲整篇曲调极富华丽,润饰的和弦延伸是很能体现莫扎特和声语言的特色,更好的展示出了音乐

4、的气质和个性,第一乐章的重点情景甜美和热情,且尤为清丽可亲,并未运用一种夸大的色彩,曲子典雅的风格也更加有亲切感。 曲式分析: 第一乐章 快板(Allegro)四四拍子 奏鸣曲式 1 呈示部(1-63 小节) 主要主题 1-8 小节 降 B 大调 连接 8-22 小节 副主题 23-30 小节 F 大调 连接 30-38 小节 Coda 38-63 小节 2 展开部(64-93 小节) 3 再现部(93-165 小节) 主要主题 93-101 小节 F 大调 连接 103-113 小节 副主题 119-126 小节 降 B 大调 Coda 126-165 小节 2.莫扎特奏鸣曲k333第一乐章

5、演奏速度技法研究 毫无疑问,每一个音乐作品都有着自己的音乐属性,这也是一个作曲家所设计的音乐性质所决定的,例如:部分作品更为悠缓抒情,部分作品属于歌唱性,余下的还有紧张、活泼、跳跃等等。达到这个创作目的,每一个作曲家都需要在其旗下的每一个作品上首先规定快慢“时间表”,而这种快慢之间就是“速度”。精准的速度是作曲家创作音乐时做到准确表达的大前提,这种音乐作品中规定的快慢,也被称之为“速度”。 从乐谱的版本而言,莫扎特一直都没有给他的作品标上“节拍器”的速度记号,然而从整体上来说,演奏莫扎特的作品必然存在着一个速度定量,换言之,一拍四音往往不会大于126。一般存在120-126间(Allegro)

6、2。如果是柔板(Adagio),会慢到一拍48-50,如果一拍有八个音,差不多每一拍100上下,极端的“快”和极端的“慢”的速度都不是很多见。 在莫扎特存在的历史时期,节拍器还没有发明,全部的所谓快与慢都并未进行精准的标记,往往只会标注上速度术语,而莫扎特K333奏鸣曲是为Allegro3。 顾名思义,这首曲子的字面含义可以解释为明快、充满了喜悦情绪的快板。所以,速度术语只是给予某种事关乐曲速度的一个广义的参照,而什么样的速度属于正确适宜的速度呢?因为每一个表演者的经验及其判断往往不尽相同,我们完全有理由知道,演奏莫扎特音乐合理的速度是重要的,但绝非唯一的,只是相对的。钢琴表演者一定要从音乐的

7、表现上入手,按照表演者自觉的理解,找到一种合理的速度4。表1钢琴演奏家演奏速度比较英格丽海布勒安德烈希夫巴伦博伊姆内田光子7分45秒7分20秒7分19秒6分58秒在多达165小节的第一乐章中,由表格1可看出,四位钢琴家的演奏速度有着明显着的差异。尤其,对比英格丽海布勒和内田光子更是如此,前者演奏第一乐章一共耗时7分45秒,对比内田光子的不足7分钟而言,这是速度最慢的版本演奏。另外三位钢琴家的演奏速度由慢到快分别是:安德烈希夫用了7分20秒,巴伦博伊姆用了7分19秒,内田光子用了6分58秒5。不难看出,速度并非绝对的,而是需要按照钢琴演奏者的现实需求来进行对速度的不断调节改变,而不同的演奏速度都

8、存在不同钢琴演奏家所需要传递的一种韵味及感觉。 3.莫扎特奏鸣曲k333第一乐章演奏力度技法研究演奏力度这一技法在所有的音乐展示上有别于别的所有一种谓之绝对力度的标准。以声音比较来说,强弱之间属于相对存在,而就不同的演奏者而言,也就不可能存在某一种形式上的一致的强弱标准,也无法要求每一钢琴演奏者有着相同的应用在钢琴演奏的力度及其幅度6。 一七七八年,莫扎特的钢琴曲仍为古钢琴所演奏而成,诚然,古钢琴能够产生强、弱之间的变化,并且还能够形成渐强、渐弱的效应。所以,莫扎特那一时期在乐谱上的力度标记一般有:f, mf, p, pp, cresc, decresc。除此之外,莫扎特音乐中常规力度记号为f

9、、p,然而,因为古钢琴的声音属性相对于现代钢琴来说,其音色略轻,人们所听到的音响效果f往往涵盖了mf, 而p往往又涵盖了pp7。据了解,根据那一时期的美学观点,轻和重正像是光和影一样,二者彼此依附着。而这种轻重对比纷呈的手法,在莫扎特的音乐中尤为经典。例如,在莫扎特的乐谱中,人们时常都会看见f 和p 呈对照性的标记,基于此,并非就代表着强弱的区别,在一定的时候也涵盖着不同的感觉与气氛。不仅这样,莫扎特还特别善于通过渐强、渐弱的力度来展示出色彩、明暗度。前者往往代表明亮,一种紧张度,内在张力的推动。后者就表示暗淡,松弛,缓和,释放8。 那么问题来了,在并未存在标记力度记号的空间,有没有不具备力度

10、的变化呢?莫扎特时时告诫他的学生:“未注明的部分并不意味完全毫无表情地弹奏,必须随着音乐进行产生的波形振动,自然地出现强弱感觉。9”在上述所提的四个钢琴家的音响版本中,每一位都展出了不同的力度变化,而相同的地方在于,四位钢琴演奏者都在上行跑动时呈现出渐强的力度,下行时做渐弱的力度处理。然而力度变化的幅度也往往有所分别。 四位钢琴演奏家在第 71 小节-84 小节的演奏中,都展示了不一样水平上的力度的改变,巴伦博伊姆的力度变化幅度最大,让人直接联想到莫扎特歌剧中的戏剧性人物,而这种强烈的力度对比正能体现出他的演奏特色所在,巴伦博伊姆的演奏特点是浪漫色彩浓重,听觉上稍带自由并且非常强调音乐中 f

11、的力度表现。相比之下其他的三个音响版本的力度变化幅度较小,但也都能感觉到起伏变化,内田光子的力度变化不是很大,其中将右手的柱式七和弦都弹成波音,从而避免这部分的音量过分突出,使整首乐曲均衡,优雅。希夫在这一段跑动的旋律中将音符弹得非常轻盈、精巧。海布勒的跑动音型非常透明、圆润10。 4.莫扎特奏鸣曲k333第一乐章演奏层次技法研究 与巴赫的复调音乐不同,莫扎特的音乐作品大多为主调音乐,没有复杂的声部进行,K333钢琴奏鸣曲就是其中的一首。从四个音响版本来看,四位钢琴家都不同程度地突出了隐伏声部,同时对隐伏声部的发掘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如第43-44、80-81、117-118小节。 但是相对而言

12、,海布勒较善于在乐曲中勾勒出隐伏声部,只要存在隐伏声部,她都能给予一定的体现,而其他三位钢琴家更注重其和声效果的运用。如147-149小节。 5.莫扎特奏鸣曲k333第一乐章演奏装饰音技法研究 赵晓生在他的钢琴演奏之道一书中提到:莫扎特的装饰音继承了巴赫的传统。但许多更复杂的装饰音均用实际音符写出,留下记号的仅仅是倚音、回音、颤音等几种。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为:1.长倚音一般具有留音效果,并与主要音符对分时值。2.回音应包括在主要音符时值内,装饰音的第一音应当在拍子上而不是拍子前。3.颤音(tr)可以奏“波音”,或“回音”,也在最多场合奏长颤音。这可由演奏者自行决定。4.上述所有奏法都从所标明的

13、主要音符的上方二度开始。5.回音有时从拍子上开始,有时在拍子后开始,应视情况根据演奏者决定。6.所有装饰音应当纳入均匀节奏划分中。 在四个音响版本的比较中,所有演奏家的长颤音都是从上方二度音开始,如第 58、160 小节,但是席夫把长颤音的上方二度音的节奏拉长了弹成了长倚音,突出表达了长颤音所带来的连绵丰富的音色。(见谱例十四) 席夫将 79 小节的颤音弹成短颤音,突出表达精巧细致的音色。而其他三位演奏家都将其弹成了长颤音,营造绵长的声音效果。(见谱例十五) 131 小节只有海布勒处理成长倚音,突出灵巧可爱的音乐风格。而其他三位钢琴家都没有奏出倚音。(见谱例十六) 6.结语综上所述,本文以莫扎

14、特第十三首钢琴奏鸣曲 K333 第一乐章为研究中心,选取英格丽德海布勒、内田光子、丹尼尔巴伦博伊姆、安德烈席夫的录音资料,通过对音响版本的演奏技法特点的研究和音响版本的音乐特点的研究两个大方面对四位钢琴大师对该作品的差异性进行论述,挖掘四位钢琴演奏大师对该作品的不同理解,从而总结这些大师在该作品体现出的特点。 【参考文献】1张前王次招.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23. 2涅高兹.论钢琴表演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23. 3魏廷格.钢琴学习指南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23年版. 4谢颖.20 世纪钢琴演奏大师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23. 5海涅高兹/著焦东建董茉莉/译.涅高兹谈艺录一思考回忆日记文选.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23. 6郑兴三.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研究M.福州:厦门大学出版社,2023. 7张式谷 潘一飞.西方钢琴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23. 8郑兴三.钢琴音乐文选 IM,福州:厦门大学出版社,2023. 9彭圣锦.钢琴演奏与风格Ml.台北:双木林出版社,2023. 10友余.键盘上的奇迹一一世界著名钢琴演奏艺术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2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