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民居与可持续性生态建筑战略

上传人:女**** 文档编号:190647597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2.9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论传统民居与可持续性生态建筑战略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论传统民居与可持续性生态建筑战略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论传统民居与可持续性生态建筑战略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论传统民居与可持续性生态建筑战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传统民居与可持续性生态建筑战略(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n论文题目:传统民居与可持续性的生态建筑战略院系:土木工程学院专业:土木工程班级:08土木学号:姓名:传统民居与可持续性的生态建筑战略目录一生态建筑背景1. 生态建筑背景2可持续性的生态建筑战略二传统民居对可持续性的生态建筑研究的借鉴作用1. 乡村住宅建筑能耗现状与节能技术2. 乡村采暖节能技术三总结1因地制宜,为农民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乡村居住环境2. 可持续性的生态建筑战略对传统民居的充实与提高3. 将传统民居纳入可持续性的生态建筑战略研究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住宅建筑,传统民居,节能技术;一生态建筑背景1,生态建筑背景随着全球

2、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以及建筑耗能和环境问题的日渐突出,可持续发展已成为21世纪人类共同的主题。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这一概念,于1980年由自然保护国际联盟(IUCN)首次提出,1987年被各国政府及国际组织广泛接受并使用。1987年出版的著名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将可持续发展描述为“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需要的发展”,意在强调环境质量和环境投入在提高人们实际收入和改善生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全球首脑会议,提出了“2l世纪议程”(Agenda 21),该文件为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具体的行动指

3、南。1999年,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一致通过了北京宪章。北京宪章指出,我们所面临的多方面的挑战,实际上是社会、政治、经济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要真正解决问题,就必须进行综合而辩证的考察。如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正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其真谛在于综合考虑政治、经济、社会、技术、文化、美学等方面,提出整合的解决办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将促进建筑科学的进步和建筑艺术的创造。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利用有限的资源和社会财富为今人和后人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只有依靠加大科技力度,设计及建造节能、环保、与环境和谐的住宅建筑,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可持续

4、性的生态建筑战略可持续性的生态建筑,可简单定义为:建筑能够减少资源消耗,从而延长自然资源的可获得性,同时保护环境少受污染的建筑设计和建设方法。它包含的概念如绿色环境亲和生态等,保护人类的生活环境,创造适合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环境,生物环境和社会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一个迫切性的问题。生态建筑学的研究正是为了探讨这个问题,而出现的同时也是时代特征的表现,它既是生态学与建筑学交叉渗透的产物,又是自然科学的多学科和社会科学等多学科更大规模结合的产物。可持续发展生态建筑已经成为21 世纪世界各国建筑学界的流行语,怎样才能在设计中更好的考虑到可持续发展和建筑的生态性。传统民居是我国建筑大家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5、,对可持续性的生态建筑研究有重要借鉴意义。二传统民居对可持续性的生态建筑研究的借鉴作用传统民居是我国建筑大家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特有的建筑形式它数量多分布广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它适应气候与自然条件,表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许多传统民居经历长期演变,蕴含着丰富且朴素的原生绿色思想与周围环境和谐共生。从自然生态和建筑技术角度,了解与认识民居优秀特征和经验,并对其实质加以提炼,对可持续性的生态建筑研究有重要借鉴意义。首先 传统民居在建筑布局上因地制宜,节约用地,传统民居都注重利用自然条件结合地形地貌与自然和谐相宜。如陕北窑洞充分依托黄土崖壁,江南水乡民居多与河道密切结合,小桥流水人家。体现了人

6、与自然的统一。南方山地地区民居,多顺势而建高低起伏错落避免了大兴土木 这些都与生态建筑中的自然观,是一致的利用自然地形,不必平整场地,减少土方量。这也是节能的一种形式。其次 在建筑技术与构造空间设计、平面布局等方面,做到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并实现节约能源的目的。传统民居中的,许多自然空调通风措施,顺应自然,自动调节,这非常值得总结与借鉴。南方民居房间进深,大厅宽且高,门与门尽可能对齐,形成穿堂风。使空气快速对流,带走热量。南方民居内部的房间之间,采用活动式屏门和隔扇,使内部空间开敞通透,利于空气流通。民居一般采用檐口挑出或遮阳处理,利用建筑物的阴影减少,因太阳直射而引起的热量上升。有的还设回廊,

7、形成凉爽区。此外,南方民居,多采用天井、厅堂、通廊与侧庭院相结合的布局方式,组织通风天井。既是引风口又是出风口,风从天井吹向厅堂进入通道。从后天井或侧庭院吹回形成循环,此外天井还有拔气作用以达到夏季自然降温作用。由此可见, 传统民居既自然调节了小气候,又不耗能,不产生污染。这是现代人工空调技术无法做到的。传统民居虽然都有相对简陋的一面。但都很重视将自然,引入狭小的空间平面的立体的手法,有的喜欢在庭院式天井中,开辟花园果圃,培育自然植物而温暖地区则经常在墙上种植爬山虎等植物,形成立体绿化。这一方面美化了环境,呈现出一种绿色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可改善环境及小气候是生态建筑的一种最简便的自然空调技术与

8、表现形式。南方很多民居在院内或周围辟水面, 或在天井内设水池,也能起到降温、防止空气干燥的作用。东北华北地区的民居,多设火炕火墙墙内设回环盘绕的烟道,炊烟的烟道。首先流经火炕,然后通过空心火墙流至排烟口,把炊事余热作为采暖热源。二次利用并且利用得很充分,这一生态思想及能源循环利用的技术,在能源危机的今天非常值得我们借鉴,最大限度地利用能源,提高使用效率,北方民居墙体一般很厚。新疆青海一带民居大量采用厚实的土坯墙,而东南福建客家民居,则采用极厚的生土墙其吸湿能力强。既可防潮隔热,又可保温御寒、冬暖夏凉。江南方民居的白垩墙,可反射阳光以隔热。北方民居一般进深不大 ,高度较低。以缩紧内部空间,多坐北

9、朝南充分采光。防止冬季北风直接侵袭。南窗一般较大北窗较小,而少这些都是为了节省冬季采暖能耗。各地传统民居都有就地取材的特点 。有明显的地域性,如傣族的竹楼利用当地盛产的竹资源。陕北窑洞利用当地自然形成的黄土层,这其实也是一种对自然资源节约的形式。总之 传统民居形式中有很多与生态环境,相一致的思想技术及手法,能很好地达到节能与保护环境的目的。现代借鉴传统其目的,不应只停留在借鉴上,更为重要的是消化提高与发展,使传统焕发新的生命力。对现代建筑尤其在技术方面的研究有所促进。1 . 乡村住宅建筑能耗现状与节能技术摘要:随着乡村住宅建筑的快速发展,建筑节能问题已不容忽视,本文阐述了目前乡村建筑能耗现状、

10、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技术措施等,以使乡村建筑尽可能少地消耗不可再生资源,降低对外界环境的污染,实现乡村建筑健康、舒适、与自然和谐的持续发展。我国建筑能耗高于发达国家。主要表现在建筑物保温与供热系统状况差。如我国供热系统的综合效率仅为3555,远低于先进国家80左右的水平。目前,我国建筑采暖耗热量:外墙大体上为气候条件接近的发达国家的45倍,屋顶为2555倍,外窗为1522倍,外窗透气性为36倍;总耗能是34倍。另外。我国每年新建和改建的几千万栋建筑要消耗掉几十亿吨林木、砖石和矿物材料,造成森林的过度砍伐,材料资源的大量开采。带来土地的破坏,植被的退化,物种的减少和自然环境的恶化。我国乡村目前的民

11、用建筑面积为240亿m2,占全国总建筑面积的60。但由于城乡经济状况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异。乡村民用建筑商品用能总量仅占我国建筑商品用量的20。其单位面积的商品用能耗远低于城市建筑在一些地方,由于乡村住宅建造缺乏规划和设计,致使一些乡村新建住宅越建越大。越建越高。在房屋建设过程中,由于技术条件和施工手段的限制,以及认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认识的不足,农民建房时多选用落后的建材,比如说采用已被禁用的粘土砖。另外,冬季采暖问题是北方乡村建筑用能最突出的问题。乡村住宅仍使用分散式采暖方式,热效率很低。住宅外墙、屋面和门窗等仍采用常规作法,房屋围护结构保温性能差,外墙和屋面传热系数大大

12、超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限值,致使采暖能耗浪费严重。怎样在传统方式上,推陈出新,既改善采暖效果并解决空气污染问题又能充分从乡村的实际情况出发,满足乡村燃料构成、经济水平和建筑特点,发展新的住宅采暖方式是解决北方乡村住宅采暖的关键。2. 乡村采暖节能技术受经济条件和能源供给能力的限制。我国乡村在未来定时期内,仍以生物质燃料作为主要的生活能源;同时,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资源状况不同,所以改善乡村室内环境的途径、方式和相适宜的技术也都不一样。因此,应因地制宜发展适用技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条件,具体措施包括:(1)改进燃料类型,采用新的燃烧方式,如煤炭型煤化、沼气、生物质气化、生物

13、质成型等技术。提高燃料燃烧性能:(2)改进燃料燃烧条件,采用家用节能低污染新型炉灶和节能炕,如生物质气化炉和半气化炉、沼气供暖炊事一体炉、高效预制组装架空炕(如“吊炕”技术)采暖等,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和降低燃烧过程污染物生成:(3)对于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发展太阳能供热技术进行炊事和采暖,如太阳灶、被动式太阳房等,有效提高冬季室内环境状况和降低常规能源消耗:(4)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对于北方寒冷地区乡村建筑,冬季加强农村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性能;(5)对于南方地区,夏季主要是采用自然通风、有效遮阳措施等来降温:(6)对乡村建筑进行通风设计,确保室内通风良好,不仅能够改善室内热环境。还可以稀释和

14、排除因炊烟排放导致的室内污染物,提高室内空气质量;(7)室内空气污染控制技术,采用乡村家用排油烟机或者排气扇、排烟系统、自然通风方式等,降低有害燃烧物散发及传播;(8)能源综合生态利用模式技术,把乡村生活用能、生产用肥和增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系统,改善生活环境;(9)改善乡村能源结构,采用新能源利用方式,大力发展如沼气、天然气、小水电等无污染能源替代常规能源,从根源上改善农村室内环境。三总结1,因地制宜,为农民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乡村居住环境基于当地生产的秸秆薪柴等生物质能源,辅以太阳能、风能和小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可以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乡村能源解决途径,从而促进我国乡村建设的发

15、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并大大缓解乡村生活水平和用能水平。减小能源供应的压力。近些年在进行乡村住宅建设时。已经注意到房屋采光、通风、采暖、节能方面的问题。房屋质量已有明显的提高,这也是我国在改善乡村住宅建设方面的一大成果,但欣喜之余还要看到,目前乡村节能住宅方面还有很大弊病,如夏季采光过大、通风不利,有些住宅采暖甚至出现安全隐患等。这就要求建筑工作者再接再厉,从实际出发,针对技术力量不足等情况,改变不合理的平面布局,在继承当地农民的优良传统中要有所创新,因地制宜,节约用地,就地取材,节约能源,推动住宅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为农民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乡村居住环境。2. 可持续性的生态建筑战略对

16、传统民居的充实与提高如前所述,传统民居有很多在创造生态建筑的方法,与技术上的成功之处。但另一方面由于受经济水平、思想观念和科学技术等主客观条件所限,传统民居也存在着大量问题,如窑洞夏天多潮湿,通风不好。北方民居多以烧煤取暖,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民居居住条件大多不尽人意。我们应当结合现代技术,使传统民居中的自然空调技术与手法更加发扬光大。节约能耗,生土建筑。如窑洞充分利用了地下土壤热容量大,而恒温的性能。我们应在此基础上研究土壤蓄能,地冷地热的利用技术,埋管技术地道,风利用技术传统民居中很多绿化方法,在防御酷暑调节小气候等方面能达到自然空调的效果。我们可考虑利用生物技术,使立体绿化底层庭院,各层

17、平台屋顶种植温室墙面技术,结合自然条件和气候特征更加完善,容易实现传统民居中的穿堂风,内天井四合院等。空间布局处理方法,自动调节室内气候同样值得我们学习并加以借鉴。太阳能, 风能,土壤蓄能,生活废弃物焚化能和沼气能的利用技术可以改变传统能源消耗结构,减少对环境污染,太阳能可转化为热能,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灶,太阳能热水器。还可转化为电能。太阳能发电板。北方传统民居有利于发展风能,如风车转化为电能的实用技术,对传统民居中的诸如火炕, 火墙的能源循环利用和建筑节能构造等技术。设备应加以消化与提高现代除湿防潮技术,可改善传统民居的居住条件,新型建筑围护结构 ,新型多功能建筑节能材料,也可考虑应用于传统

18、民居并借鉴传统民居就地取材的经验,大力发展天然无害的绿色装饰材料。当然完善与提高也包括建筑的布局平面空间设计。3 . 将传统民居纳入可持续性的生态建筑战略研究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首先 ,应注意绿色建筑技术的适宜性与实用化是很重要的。其次,注意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在利用现代绿色建筑技术对其加以改造完善时,切忌面目全非创造出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我们应将技术与艺术有机融合协调统一,保持历史文化的延续性。再次 强调多学科的合作对民居的完善和提高的途径应是多样的最终目标是回归自然。最后 我们在强调完善可持续性的生态建筑战略的同时,注意培养生态人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加强生态思想的宣传,提倡节能、保护自然、提高全民的生态意识。参考文献【1】刘爱玲节能:新世纪建筑的迫切需要住宅产业2008(5):50-52【2】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16-127【3】赵月,吕迁对北方农村建筑节能技术的一些探讨房材与应用2005(5):53【4】牛明成,谷延霞,韩璐新农村住宅节能研究山西建筑,2007,33(22):238-239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