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士面对的心理压力及应对措施——论文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190598818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8.1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儿科护士面对的心理压力及应对措施——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儿科护士面对的心理压力及应对措施——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儿科护士面对的心理压力及应对措施——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儿科护士面对的心理压力及应对措施——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护士面对的心理压力及应对措施——论文(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郑州大学2014级护理专业学年论文儿科护士面对的心理压力及应对措施【摘要】本文通过对儿科护士面临各种心理压力的研究分析,表明了儿科护士比普通成人科室的护士面临着更大的心理压力,这些心理压力的源自:护患关系、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工作强度等各个方面,这些压力对儿科护士身心状态及生活、工作状态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提出了必要的压力应对措施,如:提高护患沟通能力,提高专业技能,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及心理素质,管理者给予更多的支持引导等措施来应对压力,进而保障儿科护士的身心健康,减轻工作中的疲劳感,提高儿科护士的心理调适能力,使儿科护士能够轻松愉悦的面对工作。【关键词】儿科护士;心理压力;来源分析;影响

2、;应对措施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日益健全的法律法规不断的出台,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也日益增强,医院“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转变,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使护士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多,并日趋复杂。特别是儿科护士,护理工作高风险、高责任,而且儿科护士面对的是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的人群,这就要求儿科护士不但要有娴熟的技术操作,还要有更多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这些都给儿科护士带来了更大的心理压力。儿科护士也被认为是最具有挑战性和压力最大的临床护士之一,持久而巨大的心理压力既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及生活状态又影响护理工作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去分析这些压力提并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保障儿科护士的身心健康,为

3、儿科护士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1、什么是心理压力 社会心理学对压力的定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压力是一种刺激,压力一种反应状态,压力是一种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压力学研究之父汉斯塞利把压力描述为“一种综合表现状态”,是某种事物对人的生理表现或心理造成的一系列的紧张反应状态,而这种紧张表现在人们身上是按一定顺序和阶段进行的,这一过程被称为“全身适应性综合征”,它分为3个阶段:警戒反应阶段、抵抗阶段、耗竭阶段。Sarivatava认为,当个体感觉自己的能力和应对资源不足以迎接挑战时,压力就产生了。心理压力即精神压力,现代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所体验,据我国著名的压力管理专家和心理治疗专家,郝滨先生在其著作催

4、眠与心理压力释放中论述:心理压力其实就是指个体依据对压力源的不同感受而导致的生理、心理、行为上的反应过程。压力过大、过多会损害身体健康。现代医学证明,心理压力会削弱人体免疫系统,从而使外界治病因素引起机体患病。现代生活的压力像气球一样无时无刻不在挤压着人们,尤其是护士这个职业,护士每天面对患者的痛苦、悲哀,工作平凡而回报少;在常人眼里护士工作内容乏味,甚至是不体面的。护士职业已是世界公认的压力性职业。儿科患者的特殊性使直接与患儿接触的儿科护士承受了更大的心理压力,研究分析这些压力源及影响,并提出应对压力的措施对儿科护士来说更为重要。2、研究分析儿科护士心理压力2.1、研究对象选择我院在儿科工作

5、的15名注册护士,15名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035岁;婚姻状况:未婚9名、已婚6名;文化程度:大专10名、中专5名;职称:主管护师1名、护师3名、护士11名;工作年限:1年以下3名、35年10名、10年以上2名;其中有正式编制的护士4名、合同制的护士11名。2.2、研究方法对这15名儿科护士进行访谈,访谈时本着保密和方便的原则,向访谈者详细说明研究目的、过程及保密原则。采取深入访谈法收集资料,根据事先拟定的访谈提纲进行访谈,访谈包括以下问题:(1)你是否愿意在儿科工作;(2)你觉得儿科的护理工作与其他科室的护理工作有什么不同;(3)你在儿科工作的感受如何;(4)你工作中遇到过哪些困难,是怎么

6、解决的;(5)什么情况下你更愿意留在儿科工作。根据访谈结果进行如下分析总结。2.3、通过研究分析出儿科护士心理压力的来源2.3.1、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及患儿家属的不理解儿科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生理、语言、行为发育均不够完善,无法直接交流或沟通困难。且患儿到了医院大都害怕打针,“谈针色变”、“见针就哭”,打针时多是不合作、哭闹不安、挣扎,怎么劝说都无济于事,再加上患儿家属因孩子生病往往手足无措,心烦意乱,易激惹,这些都无形中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另外,儿科患者的病情变化快,上一分钟都是稳定的,可下一分钟病情就会变严重,比如肺炎的患儿在喂奶过程中如不注意被奶呛着引起窒息是很严重的情况,如不及时处理

7、后果就不堪设想,这就要求护士要有很强的观察力及应对能力。儿科患者的病情也不易察觉,护士必须密切观察,不能轻易放过一个细节,并根据变化及时通知医生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及抢救措施。这些都使儿科护士常常处于紧张的应激状态。有许多护士不安心在儿科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认为家属难缠,不易沟通,不理解护士,在儿科工作容易受气。现在的小孩儿在家里都是“小公主”、“小皇帝”,一旦生病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前呼后拥,就怕孩子遭罪,打针、抽血如临大敌,个个惶恐不安。扎针时由于不理解护士,有些家属做出诸如:“要一针打好啊”,“我的孩子血管不好扎,你能一针扎上吗?”,“我的孩子在某某医院都是一针打好的”,“昨天某某护

8、士都是一针扎好的,今天你是怎么回事”,“你们拿孩子练手呢,我们不打了”,有时针才进去一点,护士正准备继续进针,家属就急切的说:“怎么回事,还不回血”等。这些都影响了护士,造成护士的心理压力,一旦没有一针扎好,有些家属就认为你是在练手艺,不负责任,不当回事儿,并要求换人,把护士气的的难受、憋闷还不能发言。儿科护士长期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中缺乏理解与支持,容易出现负性心理,使得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远远高于成人科室的护士。2.3.2、高标准的专业技术要求现在的患儿多为独生子女被家长视为掌上明珠,患儿患病后,家长焦虑不安,迫切希望病情很快得到有效控制,由于医学知识的匮乏,溺爱孩子,担心治疗护理会给孩子带来痛

9、苦,往往不能配合,尤其是输液时,由于儿童生理的特殊性,如患儿血管细小,穿刺难度大,不易固定,加之患儿恐惧、哭闹、反抗,但是家长常常对护士“一针见血”的要求,给执行输液操作的护士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另外,加上患儿的病情变化快又不易察觉,决定了儿科护士一定要有有敏锐的观察力及应对能力,这又增加了护士的心理负担。新护士在危重儿急救技术、应急能力等方面更差,初期面对工作总是感到信心不足,精神紧张,往往影响护理操作技术的正常发挥,工作不能做到位时就会产生焦虑、内疚、缺乏自信心等心理紊乱症状,进而影响心理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2.3.3、工作环境嘈杂儿科一向是病人多、家属多、噪音多,尤其是每天的高峰时段及

10、每年的秋冬季节,整个病区人头攒动,哭声、催促声不绝与耳,特别是做各种检查治疗中,患儿的哭声震耳欲聋,加之现在家庭特殊,多为4、2、1结构(4个老人、2个大人、一个孩子)往往一个孩子住院,几个家属陪伴,声音嘈杂。由于患儿较小,家属携带的物品较多,病室显得零乱不整齐。儿科护士每天在这种嘈杂、烦乱的环境中,很难以一种平静的心态集中精力处理医嘱、配药、穿刺等事物,所以儿科护士在执行每次操作前不单要按“三查七对”原则,更要反复查对,容不得半点马虎。儿科护士长期处于这样一种紧张疲劳的状态,必然会导致身心疲惫。另外各项操作均在家属的监督下进行,这无形中也增加了儿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2.3.4、工作量

11、繁重护理工作相对成人科室繁杂、琐碎,同样的治疗和护理工作,护士付出的劳动往往要比成人科室的护士高出几倍。儿科患者病程短,用药量小,常常需经过计算得出,加药、换药频繁,在输液速度方面对液体滴速要求高,患儿不配合,易漏针,静脉穿刺频繁,加之现在患儿偏胖,静脉穿刺困难,要求高准确度等等,使儿科护士付出更多。同时,临床护理人员的编制不到位,护理人员短缺,夜班通常只有1位当班护士,虽然夜间治疗护理措施不多,但当遇到收新患者、抢救、有危重患儿时,就不能及时巡视病房,也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者,夜间本来就是人生理心理都很脆弱的时候,护士还要承受着超负荷的工作,就会造成护士紧张、疲劳、抑郁。由于儿科护

12、士人员相对固定、编制不足、轮班、夜班频繁,三班倒的工作制度使护士生活无规律,使人体生物钟紊乱,容易造成情绪激动及不良心理状态,影响护士的家庭生活和社交活动,长期如此易导致心身疾病。2.3.5、投入与回报不相称目前社会上大多数人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独尊医疗,不承认护士劳动成果的现象较为普遍,病人康复家属认为都是医生的功劳,看不到护士的关心与付出,也不尊重护士,护士尽管付出了很多仍然得不到应有的理解和尊重。而且与医生相比护士的职称晋升、进修学习、福利待遇等问题也得不到重视。特别是儿科护士,提供给住院患儿的护理时间、人力、财力、物力较成人高,也付出了更多的宽容与爱心,但也很难得到患儿家属的肯

13、定与认可,甚至有些家属,当患儿出现一些不好的问题就把矛头直接指向护士,使护士常常成为不良情绪的发泄对象。另外,由于儿科资金匮乏,护士得不到应有的报酬,转正机会少,使护士产生不不平衡的心理,进而出现了儿科护士要求调离岗位甚至离职的意向增加。2.3.6、人际冲突带来的压力当今国内对于从医者的职业风险保障鲜有所闻,而各种“差错事故赔付处罚条例”以及媒体上大肆炒作的相关报道却令人触目惊心。护士上班提心吊胆,总怕出事,病人投诉虽可直接提高服务质量,但如使用不当,会使护士产生严重的身心问题。护士在工作中建立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如果不很好的处理,就会陷入人际冲突的困境中。表现为医护之间、护患之间、护护之间及

14、护士与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尤其是护患冲突,它直接和间接地涉及护患双方权益、健康和经济问题。在原则上护士即使遭到歪曲现实、情绪激动,甚至痛骂护士的病人也必须保持冷静、平和、理解的心情并帮助解决问题,从而压抑了自身的感受,委曲求全,做出精神妥协。护士在得不到理解或经历感情伤害无法表达自己会感到地位低,对工作满意度下降,这种长时间的情感投入,会使护士精神耗竭。2.4、分析心理压力对儿科护士的影响儿科护士所背负的心理压力导致的影响并不均为负性的,轻、中度压力能激发人的潜能和创造力又能锻炼人的能力和意志。然而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压力也不例外,持续的高压力会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及生活和工作质量。2.4.1

15、、对儿科护士身心健康及生活的影响持续较高的心理压力对护士身心健康的影响即是对护士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影响,在生理方面产生诸如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头痛、失眠、体力透支、免疫力降低等;在心理方面产生焦虑、抑郁、躯体化等。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就会出现沮丧、麻木、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现象,身体常常产生疲惫不堪的感觉,结果导致护士的抱怨增多、心理不平衡、烦躁易怒等。也导致护士易与他人发生冲突,人际关系恶化;生活习惯改变。严重者还会出现情感淡漠、妄想、幻觉、自杀意念等病态心理现象,严重的破坏护士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2.4.2、对儿科护理工作质量的影响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就是头皮静脉穿刺技术。有

16、研究表明护士的不良情绪会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大大降低,例如:有位静脉穿刺技术比较过硬的护士,一次在操作前遇见一件不愉快的事,结果十多个静脉穿刺几乎都是二针或三针才成功。像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可见不良情绪潜在的能量是不可低估的。护士不良情绪的来源多是持久的心理压力造成的。另外,持久的心理压力使护士在工作中既不能耐心倾听也不能迅速做出反应,对病人态度冷漠,甚至冷嘲热讽或逃避与病人接触,结果不仅会影响护患之间的关系,也会导致出现差错率升高,冲突增多等现象,导致儿科护理工作质量下降。2.5、提出应对措施有专家称“能把压力转化为动力的人是智慧的人”,我们儿科护士面对如此繁重的心理压力,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17、不能让这些压力危害我们的健康影响我们的生活工作,我们要学会应对这些压力,把压力转化为动力,从而使我们能够更轻松的面对工作。应对措施如下:2.5.1、多关心安抚患儿,提高护患沟通能力儿科护士应在患儿入院时开始认真正确地评估患儿及家属的微小需求,并尽可能给予满足。护士要加强与患儿及家属情感交流,把握自己的情绪,切忌情绪化,不受外界任何刺激干扰,做到遇事不惊、沉稳、心细、耐心、自信、宽容,并注意语言修养,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重视体态语言的表达,如恰当地运用微笑、抚摸,以缩短与患儿及家属之间的心理距离,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及家属的顾虑,以取得配合。在给患儿静脉穿刺时,婴幼儿要抚摸、安慰,对年长儿要称赞、

18、鼓励,儿童往往喜欢他人表扬和鼓励,应以亲切友善的态度在操作前鼓励患儿,对其合作与进步给予表扬,并鼓励其坚持和发扬,这样多数患儿能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积极配合治疗。认真的向患儿家属做好解释工作,静脉穿刺时把穿刺的整个过程及注意事项向患儿家属讲清楚,以取得对护士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如果穿刺失败,要向患儿及家属表示歉意,以取得谅解。护士还应学会换位思考,保持宽容、平衡的心态,多从患儿家属的角度看待他们,理解他们的心情,毕竟可怜天下父母心嘛,做到真正地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这样有了“换位思考”的方法和宽容”的观念,就能坦然对待患儿及家属的担心和挑剔,保持心理平衡,减少与患儿家属之间的误解与冲突,这样才

19、能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2.5.2、提高专业知识技能儿科护士一定要有过硬的基本功和各种操作技术水平。通过岗前培训,熟练掌握护理程序和护理技能。在工作不断提高自己处理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护士能娴熟地进行各种技能性操作,进行各种治疗时尽量减少患儿的痛苦。如为患儿进行头皮静脉穿刺时,力争一次成功,平时潜心研究婴幼儿、肥胖儿、脱水儿、危重儿血管的特点,反复体会进针动作,留心观察经验丰富、技术较好者的操作方法,使静脉穿刺技术精益求精、得心应手,这样既可减轻患儿痛苦,又可增加家属对护士的信任度,形成彼此理解和包容的良性循环。同时,年长护士应做好“传、帮、带”,使年轻护士树立爱岗敬业的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职

20、业道德和责任感,体会到儿科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激发自主能动性。2.5.3、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改变超负荷的工作状态护理工作有很强的协调性,一个团结、协作、上进的集体,会缓解护士的工作心理压力,创造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医院管理者要尽量为儿科护士提供一个心理上感到安全、宽松、团结、友善的工作氛围。改变病房嘈杂的工作环境。管理者的支持是影响护士个人工作满意感和心理健康最有效的方式。作为科室的护理管理者,日常生活中要引导护士正确对待工作压力,注意自我调节,密切关注护士的心理健康,不宜把批评、惩处放在首位。当护士和病人发生矛盾和冲突时护理管理者不能一味的训斥护士,而要去了解事件的原因、性质,设身处地地去

21、体谅护士,化解矛盾。当护士处以某种困境时,护士长能及时发现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心尽力的给予帮助和支持,为其排忧解难,使她们在科室中感到家庭般的温暖,对鼓舞士气,缓解心理压力,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医院领导可增加护士的编制,在情况允许下适当增加儿科护理人员数量,以减轻护士的工作强度,改变当前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合理调配人员,采取弹性排班,以保证护士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更要设法改善护士的工作条件提高护士的福利待遇,为护士提供均等的晋升、学习机会,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增强护士自我价值感和职业自信心,同时组织一些娱乐、休闲活动,使护士身心得到休息、释放和调节。2.5.4、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及心理素质,学

22、会自我减压培养护士良好的医德修养和职业情感,我们要以宽容、接纳并安抚的态度对待患儿家属的误解、迁怒与不理智。对不配合治疗的家属,应使用一定的语言艺术和委婉的方式来沟通,即亲切文明的语言、温文尔雅的表情会给患儿家属带来亲切感、信任感,这一切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在工作中应做到避免正面冲突,防止事态扩大。另外护士工作中还要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一旦工作中遇到了问题影响了工作和情绪,要及时自我调整或通过适当的途径宣泄出去。如压力大时,可通过找朋友聊天,听音乐,和家人出去郊游等途径放松心情,宣泄压力。儿科护士还应自觉学习心理卫生知识,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健康的人格,稳定的情绪和积极乐观的精神,不断提高

23、自己的应激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2.5.5、加强责任心,杜绝差错事故在临床工作中护士一定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正确执行医嘱,认真仔细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巡视患者,还要不断加强专科理论学习和操作训练,不断掌握新技术,总结经验,更新知识,练就过硬的技术本领。加强临床“三基”训练,特别是在儿科要执行提高静脉穿刺技术成功率等一系列有效的管理制度与措施。对科室工作中出现的差错事故或差错事故苗头,以及患者反映不满意的地方,随时组织科室护理人员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即使在工作轻松时,教导我们更不能麻痹大意。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护士继续教育,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这些我

24、们在工作中都坚持认真去履行了,那么自然而然的我们工作中就会少出差错,甚至不出差错,护士的心理压力也相应的减轻了。2.5.6 、加强疾病知识宣传,促使媒体正面报道加强患儿常见疾病的知识宣传,一方面有利于预防疾病,另一方面可以使患儿家属理解病情变化过程,而不是一味的认为生病了只要打针吃药立刻就会好起来。护士与患儿家属要多沟通,让他们明白静脉穿刺成功与否受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小儿静脉,不可能每次都一针见血,争取家属各方面的理解与配合。绝大部分情况下护士是尽心尽责,应该引导媒体正面报道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救死扶伤精神及医护人员无时无刻不在履行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使命。 2.5.7、树立正确地人

25、生观、价值观最近几年,医生护士遭到患者及家属的误解谩骂甚至殴打、刺伤刺死的事件屡屡发生,某些媒体也将人向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引导,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就要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自身价值。我们要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自尊、自强、自爱,从自己的职责出发客观地评价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形成合理的心理支点,善于自我肯定自我承认。保持乐观、恬静、愉悦的心境,健康向上的精神世界,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不把消极情绪带入病房,用积极情绪影响和感染患儿,并由此得到愉悦。我们要明白护理对人对社会的积极作用和意义,热爱护理工作,踏踏实实的干好护理工作,客观地看待得与失,不过分苛求自己和别人,加强自我肯定,积极发挥自

26、己的专长。3、结语我们都知道医疗行业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行业,在临床工作中,压力是不可避免的,当然压力的作用也是双面性的。适当的压力激发护士的主动性,让护士能不断的提升自己,而持续的心理压力又会对护士的身心状态、生活和工作产生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儿科护士,其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着她们面对的比其他护士更多更大的压力。这就需要管理者对儿科护士多一些关爱,社会各界对儿科护士多一些理解与支持,作为儿科护士,自我调节也非常重要,要不断的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工作和个人心理之间的相互影响,以良好的状态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为患儿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参考文献】1张烨、浅谈儿科护士心理压力的原因及缓解对策、

27、医药前沿、2013年4月第7期 2李雪、浅谈儿科护士如何应对压力、中华护理学杂志、2011年6月8卷11期 3李显兰,陈吉英、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儿科护士压力及心理对策J、护理与康复、2008、7、(10):735-737 4杨新月、护理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8:80-82 5孙晓萍,王艳艳等、儿科护士压力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吉林医学、2009、30、(6):558-559 6崔瑞荣、儿科护士压力分析、中国保健、2007、27、(12):34-357张英丽,王晓凤,纪秀杰、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吉林医学、2006、27、(8):9968万文艳、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及对策、江西医学

28、、2006、41、(S1):1173-1174致 谢本文是在我的指导老师朱丽丽老师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到结构安排,从内容到文字润饰,都凝聚了她大量的心血。在这篇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不辞辛劳,多次与我就论文中许多核心问题作深入细致地探讨,给我提出切实可行的指导性建议,帮助我开拓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并细心全面地修改了我的论文。她严肃的教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在此,谨向温松梅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此外,感谢我同一组的组员和班里的同学,是你们在我遇到难题时帮我找到大量资料,解决难题。同时感谢所有教育过我的专业老师,你们传授的专业知识是我不断成长的源泉。再次真诚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谢谢!作 者:任世超 2014年 3 月 6日 1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