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的思路是难点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90513347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65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获得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的思路是难点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获得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的思路是难点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获得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的思路是难点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资源描述:

《获得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的思路是难点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获得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的思路是难点课件(2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教材地位、作用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教材地位与作用 数列是刻画离散现象的函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模型。人们往数列是刻画离散现象的函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模型。人们往往通过离散现象认识连续现象,因此就有必要研究数列。往通过离散现象认识连续现象,因此就有必要研究数列。高中数列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等差、等比两个基本数列。本节课高中数列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等差、等比两个基本数列。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等差数列前的教学内容是等差数列前n 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其简单应用。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其简单应用。在推导等差数列前在推导等差数列前n n项和公式的过程中,采用了:项和公式的过程中,采用了:1.1.从特殊到从特殊到一般的研

2、究方法;一般的研究方法;2.2.等差数列的基本元表示等差数列的基本元表示 ;3.3.逆序相加求和。逆序相加求和。不仅得出了等差数列前不仅得出了等差数列前n n项和公式,而且对以后推导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而且对以后推导等比数列前n n项项和公式有一定的启发,也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公式有一定的启发,也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等差数列前等差数列前n n项和是学习极限、微积分的基础,与数学课程的项和是学习极限、微积分的基础,与数学课程的其它内容(函数、三角、不等式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它内容(函数、三角、不等式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等差数列前掌握等

3、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能较熟练应用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能较熟练应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求和。项和公式求和。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体验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学会观察、归纳、反思。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学会观察、归纳、反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获得发现的成就感,逐步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提获得发现的成就感,逐步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提高代数推理的能力。高代数推理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等差数列前等差数列前n n项和公式是重点。项和公式是重点。获得等差数列前获得等差

4、数列前n n项和公式推导的思路是难点项和公式推导的思路是难点。教学过程分为问题呈现阶段、探索与发现阶段、应用知教学过程分为问题呈现阶段、探索与发现阶段、应用知识阶段。识阶段。探索与发现公式推导的思路是教学的重点。如果直接介探索与发现公式推导的思路是教学的重点。如果直接介绍绍“逆序相加逆序相加”求和,无疑就像波利亚所说的求和,无疑就像波利亚所说的“帽子里跳出帽子里跳出来的兔子来的兔子”。所以在教学中采用以问题驱动、层层铺垫,从。所以在教学中采用以问题驱动、层层铺垫,从特殊到一般启发学生获得公式的推导方法。特殊到一般启发学生获得公式的推导方法。应用公式也是教学的重点。为了让学生较熟练掌握公式,应用

5、公式也是教学的重点。为了让学生较熟练掌握公式,可采用设计变式题的教学手段,通过可采用设计变式题的教学手段,通过“选择公式选择公式”,“变用变用公式公式”,“知三求二知三求二”三个层次来促进学生新的认知结构的三个层次来促进学生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形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建构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应该与学生熟悉的背景相联系。在教学中,识的过程,学习应该与学生熟悉的背景相联系。在教学中,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通过观察、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通过观察、操作、归纳、思考、探索、交流、反思参与学习,认

6、识和理操作、归纳、思考、探索、交流、反思参与学习,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学会学习,发展能力。解数学知识,学会学习,发展能力。问题呈现阶段探究发现阶段公式应用阶段问题呈现 泰姬陵坐落于印度古都阿格,是十七泰姬陵坐落于印度古都阿格,是十七世纪莫卧儿帝国皇帝沙杰罕为纪念其爱世纪莫卧儿帝国皇帝沙杰罕为纪念其爱妃所建,她宏伟壮观,纯白大理石砌建妃所建,她宏伟壮观,纯白大理石砌建而成的主体建筑叫人心醉神迷,成为世而成的主体建筑叫人心醉神迷,成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陵寝以宝石镶饰,图界七大奇迹之一。陵寝以宝石镶饰,图案之细致令人叫绝。案之细致令人叫绝。传说陵寝中有一个三角形图案,以相传说陵寝中有一个三角形图案,

7、以相同大小的圆宝石镶饰而成,共有同大小的圆宝石镶饰而成,共有100100层层(见左图),奢靡之程度,可见一斑。(见左图),奢靡之程度,可见一斑。你知道这个图案一共花了多少宝石吗?你知道这个图案一共花了多少宝石吗?设计说明 源于历史,富有人文气息.图中算数,激发学习兴趣.承上启下,探讨高斯算法.1+2+3+100计算探究发现学生叙述高斯首尾配对的方法 学生对高斯的算法是熟悉的,知道采用首尾配对的方法来求和,但是他们对这种方法的认识可能处于模仿、记忆的阶段。为了促进学生对这种算法的进一步理解,设计了下面问题。探究发现问题1:图案中,第1层到第21层一共有多少颗宝石?这是求奇数个项和的问题,不能简单

8、模仿偶数个项求和的办法,需要把中间项11看成首、尾两项1和21的等差中项。通过前后比较得出认识:高斯“首尾配对”的算法还得分奇、偶个项的情况求和。进而提出有无简单的方法?探究发现问题1:图案中,第1层到第21层一共有多少颗宝石?借助几何图形之直观性,引导学生使用熟悉的几何方法:把“全等三角形”倒置,与原图补成平行四边形。探究发现问题1:图案中,第1层到第21层一共有多少颗宝石?12321212019121(121)212s获得算法:设计说明 几何直观能启迪思路,帮助理解,因此,借助几何直观学习和理解数学,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方面。只有做到了直观上的理解,才是真正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借

9、助几何直观进行思考,揭示研究对象的性质和关系,从而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探究发现 从求确定的前n个正整数之和到求一般项数的前n个正整数之和,旨在让学生体验“逆序相加求和”这一算法的合理性,从心理上完成对“首尾配对求和”算法的改进。123(1)(1)(2)212(1)(1)(1)(1)2nnnnnsnnsnnnsnnnn ns 问题2:求1到n的正整数之和。123(1)nsnn 即探究发现问题3:?nnan如何求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S1231211()2nnnnnnnnsaaaasaaaan aas由于前面的铺垫,学生容易得出如下过程:追问学生:为什么在等差数列中有211,nnaaaa图形直观

10、等差数列的性质,.)mnpqmnpqaaaa(如果那么探究发现问题4:?nnan如何求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S如果萧华同学目前还不知道等差数列的这个性质,你又该如何解释呢?123(1)(1)(2)2 12(1)(1)(1)(1)2nnnnnsnnsnnnsnnnn ns 在图与式的启发下,引导学生用项(首项或尾项)、公差两个基本元基本元表示等差数列。111()1)nSaadand(()(1)nnnnSaadand)(21nnaanS1()12nnn aaS公式dnaan)1(11(1)22nn nSnad公式探究发现问题4:?nnan如何求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S设计说明(方法)许多的教学设计在介绍“

11、等差数列前n项和”教学时,先复习或介绍等差数列的性质,然后在此基础上采用逆序相加推导公式。(方法)数学第一册(上)(人民教育出版社)介绍的推导方法是先把等差数列用项(首项、尾项)、公差两个基本元表示,然后采用逆序相加推导公式。设计说明有观点认为方法直接干脆,要比方法好。我们之所以浓墨重彩引出方法,绝不是一味迷信教材人云亦云,而是源于以下的考虑:方法是以学生掌握了等差数列的性质(教材内容始终未出现,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为基础的,起点比较高,因而方法显得抽象一些,不容易被学生理解和信服。方法的关键是等差数列的基本元表示只要给定首项(尾项)和公差就可以确定该等差数列,反映了等差数列的本质,可以进一步促

12、进学生对等差数列的理解。而且方法仅以等差数列的定义为基础,乃是学生熟悉的背景知识,因而显得比较直观,令人信服。设计说明以简驭繁,平实近人,返朴归真,循循善诱,引人入胜。一言而蔽之,数学教学应努力做到:公式应用选用公式选用公式变用公式变用公式知三求二知三求二公式应用750080008500900095001000010500例某长跑运动员天里每天的训练量(单位:m)是:这位长跑运动员天共跑了多少米?本例提供了许多数据信息,学生可以从首项、尾项、项数出发,使用公式1,也可以从首项、公差、项数出发,使用公式2求和。达到学生熟悉公式的要素与结构的教学目的。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引导学生应该根据信息选择适

13、当的公式,以便于计算。选用公式选用公式公式应用变用公式变用公式例等差数列10,6,2,2,的前多少项的和为54?本例已知首项,前n项和、并且可以求出公差,利用公式2求项数。事实上,在两个求和公式中各包含四个元素,从方程的角度,知三必能求余一。120,54,999,.nnnaaasn在等差数列中,求变式练习公式应用知三求二知三求二 本例是使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和通项公式求未知元。可以使用公式2,先求出首项,再使用通项公式求尾项。也可以使用公式1和通项公式,联列方程组求解。事实上,在求和公式、通项公式中共有首项、公差、项数、尾项、前n项和五个元素,如果已知其中三个,联列方程组,就可求其余二个。例 120,37,629,.nnnansaa在等差数列中,已知d求 及课堂小结回顾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体会等差数列的基本元表示方法,逆序相加的算法,及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掌握等差数列的两个求和公式及简单应用。作业布置512156136,;220,aaaaa21611、已知求s、已知求s 必做题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熟练公式的应用。根据我校的特点,为了促进数学成绩优秀学生的发展,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设计了选做题,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感谢各位与会专家和同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