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容接触网技术交流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90511741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PPT 页数:132 大小:32.8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扩容接触网技术交流_第1页
第1页 / 共132页
扩容接触网技术交流_第2页
第2页 / 共132页
扩容接触网技术交流_第3页
第3页 / 共132页
资源描述:

《扩容接触网技术交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扩容接触网技术交流(13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电气化铁路技术交流电气化铁路技术交流 接 触 网目目 录录l1.电气化铁路概述l2.接触网在牵引供电系统中的地位l3.接触网特性综述l4.接触网的供电制式l5.接触网悬挂类型l6.接触网系统组成l7.主要技术标准l8.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l9.高铁具体案例1.电气化铁路概述电气化铁路概述l1.1电气化铁路,是以电能作为牵引动力的一种现代化交通运输工具。由于它的牵引动力是电能,所以又称电力牵引。它与蒸汽牵引和内燃牵引不同的地方,是电力机车(或电动车组)本身不带能源,必须由外部供给电能。专门给电力机车(或电动车组)供给电能的装置称作牵引供电系统。因此,电气化铁路是由电力机车(或电动车组)和牵引

2、供电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的。电气化铁路的牵引供电系统本身并不生产电能,而是将电力系统的电能传送给电力机车(或电动车组)的。为了区别于牵引供电系统,一般把国家的电力系统称为电气化铁路的一次供电系统,也称电气化铁路的外部供电系统。支柱布置、锚段支柱布置、锚段划分、拉出值等划分、拉出值等l1.2牵引供电系统专业划分牵引供电系统变电一次变电二次供电接触网供电段综合监控平面装配结构网工区零部件、安装形零部件、安装形式式支柱、横梁及支柱、横梁及基础基础维修设备、工维修设备、工器具器具1.电气化铁路概述电气化铁路概述1.电气化铁路概述电气化铁路概述l1.3接触网系统概述接触网系统概述接触网系统是向电力机车及车辆

3、直接提供电能的无备用的供电设施。接触网的诞生,是伴随着铁路工业技术尤其是电气技术的发展而逐步走向成熟的。早在1879年,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列电力机车。与此同时在1890年,一位名叫Reichel的德国工程师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带集电滑板的受电弓,这样就产生了向受电弓输出电能的架空接触网。1.电气化铁路概述电气化铁路概述l1.3接触网系统概述接触网系统概述l从广义上,接触网系统可分为刚性接触网系统和柔性接触网系统,从安装上讲,则可分为架空形式和非架空形式。狭义概念上,接触网则主要指架空柔性接触网系统,这也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接触网基本形式。l一般来说,刚性接触网系统包括架空刚性悬挂、第三轨、第

4、四轨等接触轨系统等,1.电气化铁路概述电气化铁路概述l1.3接触网系统概述接触网系统概述l柔性接触网主要指通过支柱等支持结构悬挂安装于线路上方,由不同的带张力的悬链线索组成。对集电装置包括受电弓和集电靴,刚性接触网和柔性接触网则分别形成了刚性受流方式和柔性受流方式。l架空柔性接触网是世界各国干线铁路和主要城市轨道交通普遍采用的接触网悬挂形式 2.接触网在牵引供电系统中的地位接触网在牵引供电系统中的地位l接触网在牵引供电系统中担负着直接供给电力机车电能的任务,可以说,接触网的结构是否稳定、与受电弓配合是否良好、设计是否合理对运营和维护管理均产生直接影响。l因此,从设计、施工到日常维护等各个方面都

5、不允许有任何差错,否则就可能酿成“打弓”、“钻弓”、侵限甚至断线、倒杆等重大事故。l由此可见,接触网在牵引供电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接触网特性综述接触网特性综述l3.1接触网的基本特点接触网的基本特点3.1 接触网的基本特点接触网的基本特点l环境空间特性环境空间特性;l气候特性气候特性;l无备用特性无备用特性;l 机电特性机电特性;l 负荷不确定性负荷不确定性;3.1 接触网的基本特点接触网的基本特点接触网的特点之一接触网的特点之一 空间环境特性空间环境特性 接触网沿路轨架设,线路四周的各类建筑物、电力输接触网沿路轨架设,线路四周的各类建筑物、电力输电设施、通讯信号线路与接触网之间相互

6、影响,接电设施、通讯信号线路与接触网之间相互影响,接触网的设计、施工、运营都须充分考虑这种影响,触网的设计、施工、运营都须充分考虑这种影响,将其减少至最低程度。将其减少至最低程度。考虑:考虑:1 接触网与电力输电线之间的间距;接触网与电力输电线之间的间距;2 接触网与轨道电路和通讯线路之间的干扰问题;接触网与轨道电路和通讯线路之间的干扰问题;3 接触网与受电弓及其它建筑物的限界问题。接触网与受电弓及其它建筑物的限界问题。3.1 接触网的基本特点接触网的基本特点接触网的特点之二接触网的特点之二 气候特性气候特性 大气温度、湿度、冰雪、大风、大雾、污染、雷电大气温度、湿度、冰雪、大风、大雾、污染、

7、雷电等气象条件对接触网的作用十分明显,接触网的机等气象条件对接触网的作用十分明显,接触网的机电参数,如线索弛度、线索张力、悬挂弹性、零部电参数,如线索弛度、线索张力、悬挂弹性、零部件的机械松紧度及空间位置、设备的绝缘强度、线件的机械松紧度及空间位置、设备的绝缘强度、线索的载流能力、弓线间的磨耗关系等都会随气象条索的载流能力、弓线间的磨耗关系等都会随气象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突然的气候变化还可能造成重大件的变化而变化,突然的气候变化还可能造成重大行车事故。行车事故。接触网设计计算中有大部分内容是与气象条件相关接触网设计计算中有大部分内容是与气象条件相关的,如计算负载的确定、状态方程及安装曲线、跨的,

8、如计算负载的确定、状态方程及安装曲线、跨距和锚段长度的确定,支柱负载、接触线载流容量距和锚段长度的确定,支柱负载、接触线载流容量等。等。3.1 接触网的基本特点接触网的基本特点接触网的特点之三 无备用特性l接触网沿铁道线架设、分布区域广、加之必须与接触网沿铁道线架设、分布区域广、加之必须与受电弓滑动接触才能将电能输送给电力牵引机车,受电弓滑动接触才能将电能输送给电力牵引机车,因此、从技术上无法实现接触网的备用。因此、从技术上无法实现接触网的备用。无备用性决定了它的脆弱性和重要性,一旦出现无备用性决定了它的脆弱性和重要性,一旦出现事故,必将影响列车运行,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事故,必将影响列车运行

9、,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l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途径有二:从技术上提高接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途径有二:从技术上提高接触网的可靠性;从运营维护上加强现代化检测手触网的可靠性;从运营维护上加强现代化检测手段,真正实现接触网的状态修。段,真正实现接触网的状态修。3.1 接触网的基本特点接触网的基本特点接触网的特点之四接触网的特点之四 机电特性机电特性 接触网是一电力输电线,它具有电力输电线所具有的接触网是一电力输电线,它具有电力输电线所具有的一切特性,但它又有一般电力输电线所不具备的特一切特性,但它又有一般电力输电线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是由弓网系统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殊性,这种特殊性是由弓网系统的特殊

10、性所决定的,弓网关系要求接触网必须具有稳定的空间结构,稳弓网关系要求接触网必须具有稳定的空间结构,稳定的动静态特性、足够高的波动速度,为此、接触定的动静态特性、足够高的波动速度,为此、接触网应具备良好的机械性能。因此、接触网不仅要满网应具备良好的机械性能。因此、接触网不仅要满足电气性能的要求,也应满足机械性能的要求,它足电气性能的要求,也应满足机械性能的要求,它是一个庞大的机电系统,具有明显的机电特性。是一个庞大的机电系统,具有明显的机电特性。3.1 接触网的基本特点接触网的基本特点接触网的特点之五接触网的特点之五 负荷不确定性负荷不确定性 接触网所承担的电力牵引负荷是移动的、不确定的接触网所

11、承担的电力牵引负荷是移动的、不确定的和随机的,负荷变化使接触网经常承受较大冲击,和随机的,负荷变化使接触网经常承受较大冲击,为保证接触网正常运行,接触网必须具备较强的为保证接触网正常运行,接触网必须具备较强的过负荷能力。负荷不确定性对接触网的寿命和安过负荷能力。负荷不确定性对接触网的寿命和安全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全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3.2牵引供电对接触网的基本要求牵引供电对接触网的基本要求 l1 几何空间要求几何空间要求(限界和弓网关系限界和弓网关系)l2 安全要求安全要求(绝缘、防雷、接地绝缘、防雷、接地)l3 机电性能要求机电性能要求(载流量、稳定性载流量、稳定性)l4 动态要求动态要求

12、(弓网匹配,机电磨耗弓网匹配,机电磨耗)l5 环境要求环境要求(电磁兼容,噪音电磁兼容,噪音)l6 运营维护要求运营维护要求(维护成本,维护方便维护成本,维护方便)1基本要求综述基本要求综述3.2牵引供电对接触网的基本要求牵引供电对接触网的基本要求 l(1)能全天候不间断地正常可靠地向电力牵引机车提供电能;)能全天候不间断地正常可靠地向电力牵引机车提供电能;l(2)确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并高效、可靠、稳定地运行;)确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并高效、可靠、稳定地运行;l(3)在设计条件下具有可靠的稳定性和良好的弓网特性;)在设计条件下具有可靠的稳定性和良好的弓网特性;l(4)能满足牵引负荷对牵引

13、电能的需求和必要的过负荷能力;)能满足牵引负荷对牵引电能的需求和必要的过负荷能力;l(5)部件和设备的空间位置不影响受电弓)部件和设备的空间位置不影响受电弓(取流靴取流靴)正常取流;正常取流;l(6)网上部件和设备的质量轻且分布均匀,无硬点,弹性均匀;)网上部件和设备的质量轻且分布均匀,无硬点,弹性均匀;3.2牵引供电对接触网的基本要求牵引供电对接触网的基本要求 1基本要求综述基本要求综述l(7)接触网的零件、设备、线索具有良好的防腐性,使用寿命较)接触网的零件、设备、线索具有良好的防腐性,使用寿命较长;长;l(8)线索质量轻、抗拉强度高、具有良好的波动特性;)线索质量轻、抗拉强度高、具有良好

14、的波动特性;l(9)线索电导率高、网阻抗小,网上能耗低;)线索电导率高、网阻抗小,网上能耗低;l(10)接触线与受电弓滑板之间具有良好的互磨特性;)接触线与受电弓滑板之间具有良好的互磨特性;l(11)结构简洁、零部件型号统一,便于施工和维修;)结构简洁、零部件型号统一,便于施工和维修;l(12)在最高运行速度下,弓网离线率应在可容许的范围内;)在最高运行速度下,弓网离线率应在可容许的范围内;l (13)对周围环境的干扰对周围环境的干扰(电磁干扰和噪音干扰电磁干扰和噪音干扰)应在控制范围之内。应在控制范围之内。3.2牵引供电对接触网的基本要求牵引供电对接触网的基本要求 3.2牵引供电对接触网的基

15、本要求牵引供电对接触网的基本要求 3.2牵引供电对接触网的基本要求牵引供电对接触网的基本要求 4.接触网的供电制式接触网的供电制式4.1接触网供电制式根据IEC所规定和推荐采用的供电电压制式,目前电气化铁路采用的供电制式分为交流系统和直流系统。交流系统的供电电压主要有15kV和25kV两种,应用较多的是交流25kV,主要应用于干线电气化铁路。直流系统的供电电压从600V、750V、1500V到3000V均有采用,IEC推荐采用的直流供电电压标准为750V和1500V。直流供电方式则主要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4.接触网的供电制式接触网的供电制式l两种不同电压制式最大的区别是,交流系统电压等级高,电

16、流较小,直流系统电压等级较低,电流较大。l相应的对接触网产生的影响是要求交流接触网的总载流截面小,绝缘等级高;要求直流接触网的总载流截面大,绝缘等级较低。4.供电制式供电制式直流系统接触网从供电方式上,由于直流供电的特点,都采用直接供电的方式。接触网的构成主要是适应大电流的需要。架空柔性接触网则采用双承力索+双接触线和一根或两根馈电线、单承力索+双接触线和一根或三跟接触线等构成方式。4.供电制式供电制式架空刚性接触网由于采用汇流排,完全适应了地铁大电流的需要。4.供电制式供电制式第三轨系统采用低碳钢导电轨也完全能够适应直流供电的需要。5.接触网系统构成接触网系统构成架空接触网由支持结构+悬挂导

17、线+附加导线等部分组成,支持结构包括支柱、支持绝缘子、腕臂等;悬挂导线包括接触线、承力索(对简单悬挂只有接触线);附加导线则根据直流与交流供电方式不同,有回流线、供电线、辅助馈电线等。5.接触网系统构成接触网系统构成5.接触网系统构成接触网系统构成5.接触网系统构成接触网系统构成5.接触网系统构成接触网系统构成 6.接触网悬挂类型接触网悬挂类型l6.1交流接触网系统主要有简单悬挂、简单链形悬挂、弹性简单悬挂和复链形悬挂类型等。简单链形悬挂根据补偿方式可分为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和半补偿简单链形悬挂,根据承力索和接触线的位置关系可分为直链形结构、斜链形结构形式等6.接触网悬挂类型接触网悬挂类型l 弹

18、性链形悬挂由1根承力索、1根接触线和弹性吊索组成 6.接触网悬挂类型接触网悬挂类型l复链形悬挂由1根承力索、1根接触线和1根辅助承力索组成 6.接触网悬挂类型接触网悬挂类型l6.2直流接触网系统l直流接触网根据受流方式分为刚性受流和柔性受流两种形式。l接触网的结构形式有架空柔性悬挂类型、架空刚性悬挂类型、第三轨即接触轨方式以及跨座式独轨刚性受流方式等。7.主要技术标准主要技术标准l7.1导高l根据通行车辆高度具体计算确定,具体地,l普速铁路:超级超限列车导高一般为6000mm,编组站不小于6200,通行双层集装箱的线路导高一般为6450mm。l客运专线:一般为5.3m。7.主要技术标准主要技术

19、标准l7.2结构高度l普速铁路:1100mm,1300mm,1400mm。l客运专线:1600mm。7.主要技术标准主要技术标准l7.3 锚段长度、补偿装置和中心锚结l锚段长度主要由线索张力增量决定的,规范要求张力增量在10%以内时,正线锚段长度一般为1600m,困难时一般为1700m。站线锚段长度可以适当加大。7.主要技术标准主要技术标准l补偿装置可分为无补偿、半补偿、全补偿。全补偿又可分为滑轮补偿和棘轮补偿。且安装上还有同侧和异侧、正反制动的区分等。7.主要技术标准主要技术标准l中心锚结分为防断防窜型,防窜型。又可细分为两跨式和三跨式。7.主要技术标准主要技术标准l7.4 侧面限界计算方法

20、:详见技规。一般公式:l曲线上:l曲线外侧加宽值:lCx=2440+44000/R+60l曲线内侧加宽值lCx=2440+40500/R+Hh/1500+60l式中:h=7.6V2/R 当某一曲线半径的外轨超高计算值,大于本线规定的最大外轨超高值时,以本线规定的最大外轨超高值为准代入公式;7.主要技术标准主要技术标准l7.5 绝缘距离7.主要技术标准主要技术标准lEN501197.主要技术标准主要技术标准l7.6 道岔安装方式7.主要技术标准主要技术标准7.6 道岔安装方式l交叉交叉当采用交叉布置方式时,应使两支接触线的交点位于当采用交叉布置方式时,应使两支接触线的交点位于道岔区线间距为道岔区

21、线间距为350700mm处,正线接触线距侧处,正线接触线距侧线线路中心线,侧线接触线距正线线路中心线,对线线路中心线,侧线接触线距正线线路中心线,对于宽于宽1950mm的标准受电弓,在距受电弓中心的标准受电弓,在距受电弓中心6001050mm的平面和受电弓动态抬升的平面和受电弓动态抬升200mm高高度构成的立体空间区域为始触区范围,在该区域内度构成的立体空间区域为始触区范围,在该区域内不得安装除吊弦线夹外的其它任何线夹或设备零件不得安装除吊弦线夹外的其它任何线夹或设备零件 l无交叉-带辅助悬挂锚段关节式 -详见京沪高速案例图7.主要技术标准主要技术标准7.6 道岔安装方式始触区示意图始触区示意

22、图7.主要技术标准主要技术标准7.6 道岔安装方式7.主要技术标准主要技术标准1212号道岔参数(单位号道岔参数(单位mmmm)7.主要技术标准主要技术标准7.6 道岔安装方式道岔安装方式7.主要技术标准主要技术标准l7.7 电分相l器件式l关节式两断口:6跨、7跨、8跨、9跨;三断口:7跨、11跨7.主要技术标准主要技术标准l7.8 接地l单绝缘l双重绝缘l综合接地7.主要技术标准主要技术标准l7.9 防雷l一般原则:按照雷暴等级,结合所处地理位置,指定具体的防雷方案。l防雷误区:避雷线不是架设的越高越好,架设过高将降低防雷效果。7.主要技术标准主要技术标准l7.10 供电分段l逐站逐区间l

23、按供电臂V停l供电臂中部设绝缘关节l场间分段7.主要技术标准主要技术标准l7.11 支柱l横幅杆式l圆形混凝土支柱lH型钢柱、格构式钢柱、钢管支柱7.主要技术标准主要技术标准l5.12 支柱基础l直埋式l阶梯型lT、浅埋扩大l钻孔桩7.主要技术标准主要技术标准l5.13 网工区l设置原则l场坪要求l库线要求8.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l一、接触网改造内容一、接触网改造内容l(1)朔黄线为既有电气化铁路,本次设计接触网工程均属于改建工程类别,改建范围为朔黄线神池南站至黄骅港站港口站,正线长度约590km。l(2)本次接触网改造主要工程内容包括:l1)将全线既有的钢铝线材接

24、触网更换为铜合金接触网;l2)更新全线既有腕臂及定位装置;l3)更新区间容量不能满足要求的各类支柱;8.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l4)改造在年运量2.3亿吨扩能改造工程中未更改车站的软横跨和单支柱;l5)在既有供电方式为带回流线直接供电方式且无加强的区段增设AT接触网正馈线,同时将回流线改造为保护线;l6)按AT供电方式对既有变电所、分区所、开闭所供电线进行改造,并新建AT所馈出线;l7)更新隔离开关等各类接触网设备。8.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l二、气象条件二、气象条件8.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l三、污秽区划分三、污秽

25、区划分l全线按重污区标准进行设计,绝缘子公称泄露距离不小于1400mm。8.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l四、供电方式四、供电方式l神驰南至黄骅港车站站外采用AT供电方式,黄骅港、港口车站采用直供加回流供电方式。8.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五、接触悬挂类型及导线组成五、接触悬挂类型及导线组成l正站线接触网采用全补偿简单链型悬挂。l承力索(正线承力索(正线/站线):站线):l神池南至三汲(不含)段神池南至三汲(不含)段:承力索采用高强高导三元铜合金绞线JTEH150/JTEH95。8.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l三汲(含)至沧州西

26、(不含)区段:三汲(含)至沧州西(不含)区段:采用常规铜镁绞线JTM150/JTMH95。l沧州西站(含)以东至港口近海区段:沧州西站(含)以东至港口近海区段:采用镀锡镀锡的铜镁绞线JTM150/JTMH95。l接触线(正线接触线(正线/站线):站线):l神池南至沧州西站(不含)段:神池南至沧州西站(不含)段:采用CTA150/CTA120常规技术标准接触线。l沧州西站(含)以东至港口近海区段:沧州西站(含)以东至港口近海区段:采用镀锡CTA150/CTA120接触线。8.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8.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l注:注:l1.变电所

27、变电所l电缆:供电线电缆每回馈线采用3300,正馈线电缆每回馈线采用2300,N线(共2回)电缆采取由所内电缆延伸沿支柱安装接至明线方式。l架空线:供电线明线每回馈线采用2JL/G1A-300/20,正馈线明线每回馈线采用2JL/G1A-300/20,N线(共2回)明线每回馈线采用2JL/G1A-300/20。8.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l2.分区所分区所l电缆:供电线电缆每回馈线采用2240,正馈线电缆每回馈线采用2240,N线(共2回)电缆采取由所内电缆延伸沿支柱安装接至明线方式。l架空线:供电线明线每回馈线采用2JL/G1A-240/30,正馈线明线每回馈线采用2

28、JL/G1A-240/30,N线(共2回)明线每回馈线采用2JL/G1A-300/20。8.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l3.AT所所l电缆:供电线电缆每回馈线采用2240,正馈线电缆每回馈线采用2240,N线(共2回)电缆采取由所内电缆延伸沿支柱安装接至明线方式。l架空线:供电线明线每回馈线采用2JL/G1A-240/30,正馈线明线每回馈线采用2JL/G1A-240/30,N线(共2回)明线每回馈线采用1JL/G1A-300/20。8.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l4.隧道隧道l白村隧道:正馈线采用1300电缆通过。8.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朔黄铁

29、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七、接触线高度及允许车辆装载高度、结构高度七、接触线高度及允许车辆装载高度、结构高度8.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八、新建跨距长度及拉出值八、新建跨距长度及拉出值8.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九、侧面限界九、侧面限界8.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8.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十、中心锚结十、中心锚结l区间采用两跨防断式中心锚结;车站正线在条件允许时优先采用防断中心锚结,否则采用防窜中心锚结;站线采用防窜式中心锚结。8.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十一、补偿装置十一、补偿

30、装置张力补偿装置采用铝合金滑轮组式结构,补偿绳采用不锈钢丝绳。正线变比采用1:3+1:3,站线变比采用1:3+1:2.8.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十二、锚段关节十二、锚段关节l本次设计非绝缘锚段关节一般仍维持既有形式,即3跨和4跨关节并存形式。对于部分涉及拆除支柱的关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采用4跨关节形式。l本次设计的绝缘锚段关节一般采用4跨关节形式。8.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十三、电分相十三、电分相l接触网分相装置采用器件式电分相形式。8.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十四、道岔区接触网交叉设计形式十四、道岔区接触网交叉

31、设计形式l道岔处接触线采用交叉布置方式。l(一)单开道岔(一)单开道岔l(1)12#道岔,新立支柱位于距理论岔心岔后方向1m5.3m;l9#道岔,新立支柱位于距理论岔心岔后方向1m3.5m;新立道岔支柱距离既有道岔支柱向理论岔心方向一般为2.5m。l道岔定位点处两支接触线线间距控制在150200mm内。l(2)道岔非标准定位时,也应尽量使接触线交叉点位于线间距400700mm范围内。l(二二)复式交分道岔复式交分道岔l支柱位于距对称中心1.5m处(左右均可),接触线交叉点位于对称中心。8.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十五、锚段长度十五、锚段长度l不拆改锚柱的锚段长度维持既有

32、,新建锚段按如下原则:l(1)正线接触网锚段长度一般不超过2800m,困难时不超过2900m;l(2)站线接触网锚段长度一般不超过2850,困难时不超过2950m;l(3)附加导线锚段长度一般不超过2000m。8.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十六、车站两端设置锚段关节的规定十六、车站两端设置锚段关节的规定l有变电所及分区所的车站一端(分相侧)设置器件式分相装置,另一端一般设置四跨绝缘锚段关节(滴流磴、蠡县除外),并设常闭手动隔离开关。l无变电所及分区所的车站两端均按三跨或四跨非绝缘锚段关节设计。8.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十八、站场雨棚、桥梁、隧道、

33、跨线建筑物处的接触十八、站场雨棚、桥梁、隧道、跨线建筑物处的接触网悬挂安装类型网悬挂安装类型l1.桥梁上接触网悬挂类型桥梁上接触网悬挂类型l桥上接触网悬挂维持既有标准,仍采用格构式桥桥上接触网悬挂维持既有标准,仍采用格构式桥钢柱。容量不足的桥钢柱进行更换时,一般在桥钢柱。容量不足的桥钢柱进行更换时,一般在桥墩上设置带直腿钢柱,采用单腕臂柱支持结构,墩上设置带直腿钢柱,采用单腕臂柱支持结构,并设置大限界框架,接触网正常悬挂通过。并设置大限界框架,接触网正常悬挂通过。8.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l2.隧道内接触网悬挂类型隧道内接触网仍采用吊柱悬挂,吊柱一般情况下维持既有,腕

34、臂绝缘子及腕臂装配全部更换,下锚处利用既有锚臂,仅更换滑轮组等零件。8.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l3.跨线建筑物悬挂类型朔黄线为既有电气化铁路,既有跨线建筑物范围内接触网经过多年运营检验,既有采用的安装形式是合理的,本次改造中将采用与现状相同的悬挂方式通过跨线桥。8.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十八、支柱及基础选用十八、支柱及基础选用(一一)支柱选用原则支柱选用原则1.新建单腕臂柱一般选用横腹杆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新建单腕臂柱一般选用横腹杆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支柱型号为支柱型号为H93,支柱高度一般为地面以上,支柱高度一般为地面以上9.2m(沧州西以东受

35、盐渍土影响区段采用防腐支柱),(沧州西以东受盐渍土影响区段采用防腐支柱),下锚支柱标识为下锚支柱标识为H93*。8.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l2.接触悬挂下锚、中心锚结下锚支柱采用H93支柱,并设下锚安装预留孔。l3.中心柱、转换柱、道岔柱等悬挂两支接触线的支柱一般采用H93支柱,若处于小曲线上,应进行支柱容量核算,必要时可选用H170支柱,选用H170支柱时,应将上行(或下行)关节的转换柱和中心柱的柱型统一,同时下锚装配改为孔外角钢安装形式。8.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l4.桥支柱应尽量不设在有避车台的桥墩上,新建桥应按桥资料布置在预留安装支柱

36、的墩台上。可根据桥墩、桥台、桥面的具体情况以及既有桥钢柱安装方式采用热浸镀锌直腿钢柱、斜腿钢柱或带支架的直腿钢柱。l5.新建软横跨钢柱一般距既有支柱3.0米设立,新立支柱采用格构式热浸镀锌钢柱,支柱高度一般为15米。l6.在大站咽喉道岔区,如股道多且支柱要立在线间,按正常限界不能立柱时,可采用底部宽度为0.8x0.6米的窄型钢柱。8.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二)基础选用原则及处理(二)基础选用原则及处理1腕臂柱基础一般采用横卧板加底板形式,在路肩腕臂柱基础一般采用横卧板加底板形式,在路肩狭窄区段采取培土或砌石护坡措施以保证基础的狭窄区段采取培土或砌石护坡措施以保证基础

37、的稳固性。稳固性。2软横跨支柱设计选用大容量混凝土支柱或镀锌钢软横跨支柱设计选用大容量混凝土支柱或镀锌钢柱,基础一般采用埋设地脚螺栓的钢筋混凝土基柱,基础一般采用埋设地脚螺栓的钢筋混凝土基础形式,根据支柱容量要求可按等级选用础形式,根据支柱容量要求可按等级选用K-型、型、-型、型、Z-型基础。型基础。8.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3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条件,在本线西段部分车站位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条件,在本线西段部分车站位于山区挖方地段,填土较薄,支柱基础开挖困难,于山区挖方地段,填土较薄,支柱基础开挖困难,当支柱基础位于整片基岩上时可以直接将锚杆锚固当支柱基础位于整片基岩上时可

38、以直接将锚杆锚固于基岩内,在基岩上浇筑混凝土;港口车站位于于于基岩内,在基岩上浇筑混凝土;港口车站位于于滨海平原上,软土、盐渍土分布较广,接触网支柱滨海平原上,软土、盐渍土分布较广,接触网支柱基础一般采用基础一般采用T形基础,对于地下水位过高不易控形基础,对于地下水位过高不易控制的个别区段采用浅埋扩大基础。制的个别区段采用浅埋扩大基础。4接触悬挂下锚拉线基础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接触悬挂下锚拉线基础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8.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5沧州西以东盐渍土区段,需对混凝土支柱和基础沧州西以东盐渍土区段,需对混凝土支柱和基础应进行防腐蚀处理。具体做法是在混凝

39、土浇注时加应进行防腐蚀处理。具体做法是在混凝土浇注时加入防腐剂、阻锈剂等添加剂,对埋入地下的各种钢入防腐剂、阻锈剂等添加剂,对埋入地下的各种钢构件进行三级镀锌处理,并适当增大砼保护层厚度。构件进行三级镀锌处理,并适当增大砼保护层厚度。8.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十九、支持转置十九、支持转置l1腕臂柱采用带腕臂支撑的绝缘旋转平腕臂结构,腕臂柱采用带腕臂支撑的绝缘旋转平腕臂结构,腕臂管采用热浸镀锌钢管。腕臂管采用热浸镀锌钢管。l2.反定位时采用定位管支撑加不锈钢斜吊线形式,反定位时采用定位管支撑加不锈钢斜吊线形式,定位器采用钢定位器。定位器采用钢定位器。8.朔黄铁路扩容工程

40、技术标准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l3.站场跨越多股道时一般采用软横跨结构。站场跨越多股道时一般采用软横跨结构。8.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l4正、站线吊弦均采用截面为正、站线吊弦均采用截面为16mm2的铜合金整的铜合金整体吊弦。体吊弦。l5张力补偿装置采用铝合金滑轮组式结构,补偿张力补偿装置采用铝合金滑轮组式结构,补偿绳采用不锈钢丝绳。绳采用不锈钢丝绳。l6悬挂点、悬吊滑轮处安装预绞式护线条悬挂点、悬吊滑轮处安装预绞式护线条8.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二十、绝缘子的选用二十、绝缘子的选用l1腕臂用绝缘子一般采用瓷质棒式绝缘子,抗弯破坏负荷腕臂用绝

41、缘子一般采用瓷质棒式绝缘子,抗弯破坏负荷不小于不小于12kN,公称泄漏距离不小于,公称泄漏距离不小于1400mm;隧道内及沧;隧道内及沧州西以东腕臂绝缘子采用硅橡胶绝缘子,抗弯破坏负荷不州西以东腕臂绝缘子采用硅橡胶绝缘子,抗弯破坏负荷不小于小于12kN,公称泄漏距离不小于,公称泄漏距离不小于1400mm。l2接触悬挂下锚处、分段、分相处及新建改建软横跨采用接触悬挂下锚处、分段、分相处及新建改建软横跨采用硅橡胶绝缘子,抗拉强度不小于硅橡胶绝缘子,抗拉强度不小于120kN,公称泄漏距离不,公称泄漏距离不小于小于1600mm。l3悬挂供电线、正馈线的绝缘子采用钢化玻璃绝缘子,绝悬挂供电线、正馈线的绝

42、缘子采用钢化玻璃绝缘子,绝缘子串公称泄漏距离不小于缘子串公称泄漏距离不小于1400mm。8.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二十一、电连接设置二十一、电连接设置l小站(小于六股道且有效长为1050)在站场两侧站场两侧设股道电连接各一处,。l大站(有效长度2800)在站场两侧距离咽喉区大约400600米处各设股道电连接一处;此二者之间按每隔400600米设置股道电连接。l股道电连接不可跨越中间站台。l正线接触网应每隔200250m设置一处横向电连接。道岔附近、关节附近因有道岔和关节电连接,不应再设置横向电连接;股道电连接附近不应再设置横向电连接。8.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朔黄铁

43、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二十二、供电分段原则二十二、供电分段原则1.在有变电所、分区所的车站一端设接触网电分相在有变电所、分区所的车站一端设接触网电分相装置。电分相采用器件式电分相装置。装置。电分相采用器件式电分相装置。2.全线上、下行正线间接触网电气分开。全线上、下行正线间接触网电气分开。8.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3.货物线、装卸线及电力机车整备线等均应单独分段,货物线、装卸线及电力机车整备线等均应单独分段,并设带接地刀闸的隔离开关。机务段内采用带接地并设带接地刀闸的隔离开关。机务段内采用带接地刀的隔离开关。刀的隔离开关。4.在变电所、分区所、在变电所、分区所、AT所出口

44、电缆转架空线路处每所出口电缆转架空线路处每回馈线设置电动隔离开关,同时,变电所上下行供回馈线设置电动隔离开关,同时,变电所上下行供电线间设联络开关,以实现上下行馈线断路器之间电线间设联络开关,以实现上下行馈线断路器之间的互为备用。的互为备用。8.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8.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5.一般在变电所、分区所出口处正馈线单独设立电动一般在变电所、分区所出口处正馈线单独设立电动隔离开关,使其具有故障退出功能,以提高故障抢隔离开关,使其具有故障退出功能,以提高故障抢修效率。修效率。8.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二十三

45、、防护措施二十三、防护措施(一一)防雷防雷1在供电线上网点设置氧化锌避雷器。在供电线上网点设置氧化锌避雷器。2沿线区间每个关节处接触网设置避雷器一处,隧沿线区间每个关节处接触网设置避雷器一处,隧道两侧接触网和正馈线上均设置避雷器。道两侧接触网和正馈线上均设置避雷器。3车站两端关节转换柱处安装一处避雷器。车站两端关节转换柱处安装一处避雷器。8.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l(二)防护l支柱防护l1对易受装卸作业和其他机动车辆损伤的支柱,应采取有效的防碰撞措施。l2施工作业人员活动频繁的地段支柱上安装安全作业牌。l3.平交道口两侧的接触网支柱应设防护。l4.位于路边支柱应设防护

46、。8.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导线及支持装置防护l1.跨线桥及隧道出口处承力索加装预绞式护线条。l2.跨线桥上加装防护网栅。l2.跨线桥两侧腕臂用绝缘子由瓷质采用硅橡胶材质,以防坠落物击裂绝缘子。8.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三)接地1悬挂保护线的支柱(1)混凝土支柱:采用单绝缘方式,腕臂底座等通过接地连线连至保护线,以实现接触网的工作接地。(2)钢柱:一般腕臂采用双重绝缘方式,双重绝缘元件通过接地跳线连至绝缘安装的保护线,以实现接触网的工作接地;钢柱应设置架空地线或单独设接地极实现安全接地,架空地线终端下锚处应设双引线接地。当架空地线长度超过1

47、000m时,应每隔500m左右设一处接地极,接地体的接地电阻R10。8.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l2未悬挂保护线的支柱l(1)成排支柱:接触网通过设置架空地线实现工作接地及安全接地,架空地线终端下锚处应设双引线接地。当架空地线长度超过1000m时,应每隔500m左右设一处接地,接地体的接地电阻R10。l(2)零散支柱:单独设接地极实现工作接地及安全接地,接地体的接地电阻R30。8.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l3装有设备的支柱l单独设接地极(双引线接地),接地体的接地电阻R10。l4金属结构物l距离接触网带电部分5m以内的金属结构物(如水鹤、信号机等

48、)应单独接地,接地体的接地电阻R30。8.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朔黄铁路扩容工程技术标准l5桥梁l中桥、大桥、特大桥的桥栏杆两端均需通过接地极接地,小桥只需在桥栏杆的一端通过接地极接地。接地体的接地电阻R30。l6防护网栅l天桥、立交桥需设防护栅时,防护栅两端应通过接地极接地,接地体的接地电阻 R10。九、高铁具体案例九、高铁具体案例 京沪高速铁路一、接触网主要设计条件一、接触网主要设计条件l动车组最高运行速度:动车组最高运行速度:350km/h(试验速度(试验速度380km/h),部分),部分区段区段380km/h(试验速度(试验速度420km/h)l动车组编组方式:动车组编组方式:8辆辆

49、+8辆,辆,8辆,辆,16辆辆l动车组双弓间距:大于动车组双弓间距:大于200ml正线线间距:正线线间距:5.0ml平面最小曲线半径:一般为平面最小曲线半径:一般为7000m,引入枢纽减、加速地段采,引入枢纽减、加速地段采用与行车速度相适应的线路平面标准用与行车速度相适应的线路平面标准l最大外轨超高:最大外轨超高:175mml最大坡度:最大坡度:20l到发线有效长度:到发线有效长度:650m二、接触网主要技术标准二、接触网主要技术标准1.接触网悬挂类型接触网悬挂类型高速正线采用全补偿弹性链形悬挂(但锚段关节中心柱、转换柱、道岔柱等双腕臂及三腕臂柱、跨距高速正线采用全补偿弹性链形悬挂(但锚段关节

50、中心柱、转换柱、道岔柱等双腕臂及三腕臂柱、跨距小于小于45m中间柱均不设弹性吊索),其余线路采用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动车段所内有特殊检修工艺要求的中间柱均不设弹性吊索),其余线路采用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动车段所内有特殊检修工艺要求的股道采用可移动式刚性悬挂。股道采用可移动式刚性悬挂。2.接触网张力组合接触网张力组合高速正线(高速正线(350km/h区段):区段):JTMH120+CTMH150(20KN+31.5KN)(C=550,=0.64=0.64)高速正线(高速正线(380km/h区段):区段):JTMH120+CTMH150(20KN+33KN)(C=571,=0.67=0.67)其他

51、线路(包括其他线路(包括站线、联络线及动车组走行线)站线、联络线及动车组走行线):JTMH95+CTS120(15KN+15KN)其他线路(其他线路(动车段线)动车段线):JTMH70+CTS85(15KN+10KN)先导段张力对比试验区段:先导段张力对比试验区段:JTMH120+CTMH150(20KN+31.5/33/36KN)先导段张力冲高试验区段:先导段张力冲高试验区段:JTMH120+CTZH150(20KN+40KN)注:注:33KN实为实为34KN,36KN实为实为37KN。二、接触网主要技术标准二、接触网主要技术标准3.污秽区划分污秽区划分全线为重污区。接触网和供电线的绝缘子的

52、绝缘全线为重污区。接触网和供电线的绝缘子的绝缘泄漏距离不小于泄漏距离不小于1400mm,上下行正线间分段绝缘,上下行正线间分段绝缘子的绝缘泄漏距离不小于子的绝缘泄漏距离不小于1600mm。二、接触网主要技术标准二、接触网主要技术标准4.支柱、基础、支持结构和绝缘子的形式支柱、基础、支持结构和绝缘子的形式 4.1 支柱支柱 路基地段:路基地段:腕臂柱一般采用热浸镀锌腕臂柱一般采用热浸镀锌H型钢柱,支柱高度一般为型钢柱,支柱高度一般为7.8m(AT区段)和区段)和7.5m(直供区段);合架供电线区段一般为(直供区段);合架供电线区段一般为11m。桥梁地段:桥梁地段:腕臂柱一般采用热浸镀锌腕臂柱一般

53、采用热浸镀锌H型钢柱,支柱高度一般为型钢柱,支柱高度一般为7.6m(AT区段)区段)7.3m(直供区段);合架供电线区段一般为(直供区段);合架供电线区段一般为11m。联络线、动车组走行线:联络线、动车组走行线:一般采用热浸镀锌一般采用热浸镀锌H型钢柱,型钢柱,T梁区段支柱高度梁区段支柱高度一般为一般为11m,设于墩台上;连续梁、简支箱梁区段一般设于梁面,高度一般为,设于墩台上;连续梁、简支箱梁区段一般设于梁面,高度一般为7.3m;路基区段支柱高度一般为;路基区段支柱高度一般为7.5m。隧道内:隧道内:采用中间吊柱形式支持接触网,上下行接触网分别设置矩形钢管采用中间吊柱形式支持接触网,上下行接

54、触网分别设置矩形钢管吊柱(错开吊柱(错开3米,预埋槽道内安装)。米,预埋槽道内安装)。二、接触网主要技术标准二、接触网主要技术标准车站:车站:大型客站咽喉区多线并行区段且线间不能立柱时大型客站咽喉区多线并行区段且线间不能立柱时采用采用350mm轻型钢管硬横梁结构,腕臂柱一般采用轻型钢管硬横梁结构,腕臂柱一般采用350mm钢管柱;车站无柱雨棚范围内优先采用线间立柱钢管柱;车站无柱雨棚范围内优先采用线间立柱的方式,并尽量利用雨棚支柱悬挂接触网。的方式,并尽量利用雨棚支柱悬挂接触网。在动车运用所多线路区段一般采用软横跨,软横跨柱采在动车运用所多线路区段一般采用软横跨,软横跨柱采用热浸镀锌钢柱;腕臂柱

55、一般采用环形等径预应力钢筋混用热浸镀锌钢柱;腕臂柱一般采用环形等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支柱。凝土支柱。二、接触网主要技术标准二、接触网主要技术标准4.2 基础基础对新建路基、桥梁区段,支柱的基础、拉线基础为(预留)对新建路基、桥梁区段,支柱的基础、拉线基础为(预留)法兰连接型基础,由站前专业同步施工。法兰连接型基础,由站前专业同步施工。4.3 支持结构形式支持结构形式高速正线区段除天津西站、虹桥站咽喉区多股道并行地段高速正线区段除天津西站、虹桥站咽喉区多股道并行地段一般采用硬横梁式软横跨以外,其余一般采用单绝缘全旋转腕一般采用硬横梁式软横跨以外,其余一般采用单绝缘全旋转腕臂支持结构。实施过程中,济

56、南西、徐州东、蚌埠南、南京南臂支持结构。实施过程中,济南西、徐州东、蚌埠南、南京南四站咽喉区设吊柱困难地点共计约四站咽喉区设吊柱困难地点共计约30组硬横梁也采用了软索式组硬横梁也采用了软索式悬挂和定位方式。悬挂和定位方式。二、接触网主要技术标准二、接触网主要技术标准4.4 4.4 绝缘子绝缘子腕臂用绝缘子:腕臂用绝缘子:一般采用抗弯破坏荷重不小于一般采用抗弯破坏荷重不小于16kN16kN的高强度瓷质棒式绝的高强度瓷质棒式绝缘子,车站站区内正线及隧道内采用抗弯破坏荷重不小于缘子,车站站区内正线及隧道内采用抗弯破坏荷重不小于16kN16kN的合成绝缘子的合成绝缘子(站线不小于(站线不小于12kN1

57、2kN);先导段正线采用抗弯破坏荷重不小于);先导段正线采用抗弯破坏荷重不小于20kN20kN的高强度瓷的高强度瓷质棒式绝缘子及合成绝缘子(站区正线)。质棒式绝缘子及合成绝缘子(站区正线)。接触悬挂下锚及绝缘关节卡绝缘:接触悬挂下锚及绝缘关节卡绝缘:与承力索、接触线连接的绝缘子一般与承力索、接触线连接的绝缘子一般采用抗拉破坏荷重一般不小于采用抗拉破坏荷重一般不小于160kN160kN的合成绝缘子(高速正线接触线用绝缘子的合成绝缘子(高速正线接触线用绝缘子不小于不小于200kN200kN,以满足,以满足5 5倍安全系数)。倍安全系数)。附加悬挂:附加悬挂:正馈线悬挂用绝缘子一般采用瓷质悬式棒形绝

58、缘子;供电线正馈线悬挂用绝缘子一般采用瓷质悬式棒形绝缘子;供电线悬挂用绝缘子一般采用合成绝缘子;加强线一般采用抗弯破坏荷重不小于悬挂用绝缘子一般采用合成绝缘子;加强线一般采用抗弯破坏荷重不小于20kN20kN的瓷质支柱绝缘子(柱顶安装);的瓷质支柱绝缘子(柱顶安装);附加线下锚:附加线下锚:正馈线(双支并联,正馈线(双支并联,2 21313)及加强线()及加强线(15kN15kN)下锚一般采)下锚一般采用抗拉破坏荷重一般不小于用抗拉破坏荷重一般不小于160kN160kN的合成绝缘子;双支供电线(的合成绝缘子;双支供电线(2 217kN17kN)下)下锚采用抗拉破坏荷重不小于锚采用抗拉破坏荷重不

59、小于200kN200kN(以满足(以满足5 5倍安全系数)合成绝缘子倍安全系数)合成绝缘子 。二、接触网主要技术标准二、接触网主要技术标准5.锚段关节及线岔锚段关节及线岔锚段关节一般采用四跨式形式,困难时采用五跨形式。锚段关节一般采用四跨式形式,困难时采用五跨形式。高速正线道岔处接触网一般采用无交叉布置方式,高中速联络线高速正线道岔处接触网一般采用无交叉布置方式,高中速联络线42#道岔道岔处一般采用带辅助悬挂的锚段关节式布置方式,站线道岔处一般采用交叉布置处一般采用带辅助悬挂的锚段关节式布置方式,站线道岔处一般采用交叉布置方式。方式。6.张力补偿装置张力补偿装置高速正线接触网采用棘轮补偿方式(

60、高速正线接触网采用棘轮补偿方式(1:3+1:3),其它线(包括联络线、),其它线(包括联络线、站线、动车走行线)均采用(站线、动车走行线)均采用(1:3+1:3)的铝合金滑轮组补偿装置。)的铝合金滑轮组补偿装置。二、接触网主要技术标准二、接触网主要技术标准7.电分相电分相高速正线电分相改为采用高速正线电分相改为采用6跨分相关节形式,动车组断电自动过分跨分相关节形式,动车组断电自动过分相。联络线一般采用三断口相。联络线一般采用三断口11跨电分相形式。跨电分相形式。二、接触网主要技术标准二、接触网主要技术标准8.8.电分段电分段接触网按照以供电臂为停电单元进行供电分段设计。接触网按照以供电臂为停电

61、单元进行供电分段设计。上下行接触网间实现电气分开,渡线一般设分段绝缘器;上下行接触网间实现电气分开,渡线一般设分段绝缘器;上下行接触网带电体间的距离一般不小于上下行接触网带电体间的距离一般不小于2000mm2000mm,困难时,困难时不小于不小于1600mm1600mm。大型客站、场实行分束供电。大型客站、场实行分束供电。动车组走行线、动车段所单独供电。动车组走行线、动车段所单独供电。二、接触网主要技术标准二、接触网主要技术标准9.9.附加导线选择附加导线选择附加导线一般采用抗拉强度高、耐腐蚀性能好的铝包钢芯铝绞线。附加导线一般采用抗拉强度高、耐腐蚀性能好的铝包钢芯铝绞线。10m以上的高架桥区

62、段以及枢纽、大型车站等困难地段供电线一般采用以上的高架桥区段以及枢纽、大型车站等困难地段供电线一般采用电缆上网方式,路基地段以及桥高小于电缆上网方式,路基地段以及桥高小于10m地段供电线一般采用架空明地段供电线一般采用架空明线上网方式。线上网方式。适适 用用 范范 围围导导 线线 类类 型型导线工作张力导线工作张力供电线供电线2 2JL/LB1A-315-45/7JL/LB1A-315-45/7最大值:最大值:2 217kN17kN加强线加强线JL/LB1A-250-22/7JL/LB1A-250-22/7最大值:最大值:15kN15kN正馈线正馈线2 2JL/LB1A-200-26/7JL/

63、LB1A-200-26/7最大值:最大值:2 213kN13kN保护线保护线JL/LB1A-125-22/7JL/LB1A-125-22/7最大值:最大值:10kN10kN回流线回流线JL/LB1A-200-26/7JL/LB1A-200-26/7最大值:最大值:13kN13kN架空地线架空地线JL/LB1A-63-6/1JL/LB1A-63-6/1最大值:最大值:6kN6kN二、接触网主要技术标准二、接触网主要技术标准10.10.接触悬挂的主要参数接触悬挂的主要参数 接触线悬挂点高度:接触线悬挂点高度:5300mm5300mm。接触线最低点高度:接触线最低点高度:5150mm5150mm。联

64、络线接触线设置联络线接触线设置0.5L0.5L的预留弛度(的预留弛度(L L为跨距),其为跨距),其它线(包括高速正线、站线、动车组走行线及动车段线)它线(包括高速正线、站线、动车组走行线及动车段线)接触线不设预留弛度。接触线不设预留弛度。接触网结构高度一般为接触网结构高度一般为1600mm1600mm,隧道及困难地段接触,隧道及困难地段接触网结构高度一般不小于网结构高度一般不小于1400mm1400mm,最短吊弦长度一般不小于,最短吊弦长度一般不小于800mm800mm。正线接触线在最大风时对受电弓中心的偏移不大于正线接触线在最大风时对受电弓中心的偏移不大于400mm400mm。二、接触网主

65、要技术标准二、接触网主要技术标准10.10.接触悬挂的主要参数接触悬挂的主要参数 路基地段跨距一般为路基地段跨距一般为505060m60m,隧道内跨距一般为,隧道内跨距一般为454550m50m,桥上跨距一般为,桥上跨距一般为49m49m左右。相邻跨距之差一般不大于左右。相邻跨距之差一般不大于10m10m。正线接触网锚段长度一般不大于正线接触网锚段长度一般不大于2 2700m700m。正线支柱侧面限界:有碴轨道路基地段不小于正线支柱侧面限界:有碴轨道路基地段不小于3100mm3100mm,无碴轨道路基地段不小于无碴轨道路基地段不小于3000mm3000mm,桥上按,桥上按3000mm3000m

66、m预留。预留。正线中心锚结一般采用防断型,站线中心锚结一般采正线中心锚结一般采用防断型,站线中心锚结一般采用防窜型。用防窜型。吊弦采用载流型整体吊弦。吊弦采用载流型整体吊弦。二、接触网主要技术标准二、接触网主要技术标准11.11.防雷与接地防雷与接地本线采用综合接地系统,接触网闪络保护接地纳入综合接地系统。本线采用综合接地系统,接触网闪络保护接地纳入综合接地系统。全线为高雷区,为提高接触网的可靠性,按设计规范规定,在下列全线为高雷区,为提高接触网的可靠性,按设计规范规定,在下列重点位置设置避雷器:重点位置设置避雷器:(1 1)供电线上网处及电分相处;)供电线上网处及电分相处;(2 2)隧道的出入口处。)隧道的出入口处。三、接触网主要安装方案三、接触网主要安装方案 1.1.腕臂装置腕臂装置腕臂的主要采用铝合金腕臂结构,平腕臂一般为水平安腕臂的主要采用铝合金腕臂结构,平腕臂一般为水平安装,平装,平/斜腕臂外径均采用斜腕臂外径均采用70mm(京津、武广平腕臂为(京津、武广平腕臂为55mm)。)。在承力索固定点处采取了防疲劳断股、断线保护措施,在承力索固定点处采取了防疲劳断股、断线保护措施,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