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学课件:第五章 管理信息系统规划

上传人:努力****83 文档编号:190509487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2.9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管理信息系统学课件:第五章 管理信息系统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管理信息系统学课件:第五章 管理信息系统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管理信息系统学课件:第五章 管理信息系统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资源描述:

《管理信息系统学课件:第五章 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信息系统学课件:第五章 管理信息系统规划(6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五章第五章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第五章 管理信息系统规划本章要点1.掌握系统规划的任务、特点、内容2.掌握用企业系统规划法的主要过程3.掌握可行性研究的内容、格式、步骤要点5.1 系统规划的概念信息系统规划(Information Systems Planning,ISP)是:n 从组织的宗旨、目标和战略出发,n 对组织内、外信息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管理与应用,n 从而利用信息控制企业行为、规范组织内部管理,辅助决策,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提高工作效率和顾客满意度,n 最终获取竞争优势,实现长远发展。5.1 系统规划的概念为什么要制订信息系统规划?n 复杂性周期长,投资大,不确定性

2、n 重要性 好的规划好的开发优秀的系统 好的规划差的开发好的系统 差的规划好的开发差的系统 差的规划差的开发混乱的系统Cresap McCormick and Paget公司对美国企业所做的调查结果显示:做信息系统规划的公司,其信息系统比不做规划的公司要成功得多。5.1 系统规划的概念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作用1.有效的信息系统规划可以使信息系统和用户建立较好的关系,可以做到信息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从而可以节省信息系统的投资。2.有效的信息系统规划找出问题,识别为实现企业目标,信息系统必须完成的任务。可以促进信息系统应用的深化,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3.有效的信息系统规划可以作为一个标准,考

3、核信息系统开发人员的工作,明确他们的努力方向,指导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实施。避免信息系统建设成为沙滩上的房屋!5.1 系统规划的概念信息系统规划主要解决四个问题:1.如何保证信息系统规划同它所服务的组织及其总体战略上的一致?2.怎样为该组织设计出一个信息系统总体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设置、开发应用系统?3.对相互竞争的应用系统,应如何拟定优先开发计划和运营资源的分配计划?4.面对前三个阶段的工作,应怎样选择并应用行之有效的设计方法?5.1 系统规划的概念n 系统规划的特点p 服务性:为企业目标服务。p 宏观性:立足于企业长远规划。p 动态性:市场环境的动态性。p 主导性:工作主体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

4、对后期工作具有指导意义。5.2 系统规划的常用模型n诺兰模型诺兰模型n战略一致性模型战略一致性模型5.2 系统规划的常用模型1)诺兰模型 计算机应用到一个组织的管理中,一般要经历从初级到不断成熟的成长过程,美国管理信息系统专家诺兰(NOLAN)1973年总结了这一规律,并于1980年进一步进行了完善,形成了所谓的诺兰阶段模型。诺兰的模型是第一个描述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的抽象化模型,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1)诺兰的4阶段论模型 1973 2)诺兰的6阶段论模型 19805.2 系统规划的常用模型1)诺兰模型1)诺兰的)诺兰的4阶段论模型阶段论模型5.2 系统规划的常用模型1)诺兰模型2)诺兰的)诺兰

5、的6阶段论模型阶段论模型5.2 系统规划的常用模型1)诺兰模型第一个阶段:初始阶段第一个阶段:初始阶段计算机刚进入企业,只作为办公设备使用,应用非常少,通常用来完成一些报表统计工作,甚至大多数时候被当做打字机使用。在这一阶段,企业对计算机基本不了解,更不清楚IT技术可以为企业带来哪些好处,解决哪些问题。在这一阶段,IT的需求只被作为简单的办公设施改善的需求来对待,采购量少,只有少数人使用,在企业内没有普及。5.2 系统规划的常用模型1)诺兰模型第二阶段:传播阶段(普及)第二阶段:传播阶段(普及)企业对计算机有了一定了解,想利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比如进行更多的数据处理,给管理工作和业务带来

6、便利。于是,应用需求开始增加,企业对IT应用开始产生兴趣,并对开发软件热情高涨,投入开始大幅度增加。但此时很容易出现盲目购机、盲目定制开发软件的现象,缺少计划和规划,因而应用水平不高,IT的整体效用无法突显。5.2 系统规划的常用模型1)诺兰模型第三阶段:控制阶段第三阶段:控制阶段在前一阶段盲目购机、盲目定制开发软件之后,企业管理者意识到计算机的使用超出控制,IT投资增长快,但效益不理想,于是开始从整体上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在客观上要求组织协调,解决数据共享问题。此时,企业IT建设更加务实,对IT的利用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和目标。在这一阶段,一些职能部门内部实现了网络化,如财务系统、人事系统

7、、库存系统等,但各软件系统之间还存在“部门壁垒”、“信息孤岛”。信息系统呈现单点、分散的特点,系统和资源利用率不高。5.2 系统规划的常用模型1)诺兰模型第四阶段:集成阶段(整合)第四阶段:集成阶段(整合)在控制的基础上,企业开始重新进行规划设计,建立基础数据库,并建成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企业的IT建设开始由分散和单点发展成体系。此时,企业IT主管开始把企业内部不同的IT机构和系统统一到一个系统中进行管理,使人、财、物等资源信息能够在企业集成共享,更有效地利用现有的IT系统和资源。不过,这样的集成所花费的成本会更高、时间更长,而且系统不稳定。5.2 系统规划的常用模型1)诺兰模型第五阶段:数据

8、管理阶段(继续加强整合应用)第五阶段:数据管理阶段(继续加强整合应用)企业高层意识到信息战略的重要,信息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真正进入到数据处理阶段。这一阶段中,企业开始选定统一的数据库平台、数据管理体系和信息管理平台,统一数据的管理和使用,各部门、各系统基本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IT系统的规划及资源利用更加高效。5.2 系统规划的常用模型1)诺兰模型第六阶段:成熟阶段第六阶段:成熟阶段到了这一阶段,信息系统已经可以满足企业各个层次的需求,从简单的事务处理到支持高效管理的决策。企业真正把IT同管理过程结合起来,将组织内部、外部的资源充分整合和利用,从而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

9、潜力。5.2 系统规划的常用模型1)诺兰模型 “诺兰模型”是在总结了全球尤其是美国企业近20年的计算机应用发展历程所浓缩出的研究成果,该理论已成为说明企业信息化发展程度的有力工具。其前三个阶段具有计算机数据处理时代的特征,后三个阶段则显示出信息技术时代的特点,由于办公自动化机器的普及、终端用户计算环境的进展而导致了发展的非连续性,这种非连续性又称为“技术性断点”。5.2 系统规划的常用模型2)战略一致性模型战略一致性模型(Strategy Alignment Model)是由哈佛商学院John Henderson提出的一套进行信息技术战略规划的思考架构,帮助企业检查企业经营战略与信息技术战略之

10、间的一致性。经营战略经营战略信息技术战略信息技术战略业务流程和组织业务流程和组织信息架构信息架构5.2 系统规划的常用模型2)战略一致性模型n 当企业处在信息化管理的初级阶段,业务部门根据现有的业务流程和组织直接提出信息化需求,然后按照需求实施。如财务部门提出财务电算化的需求,运作部门提出库房管理的需求,信息技术部门会分别独立实施。经营战略经营战略信息技术战略信息技术战略业务流程和组织业务流程和组织信息架构信息架构信息化初级阶段信息化初级阶段5.2 系统规划的常用模型2)战略一致性模型n 当企业处在信息化管理的中级阶段,公司会制定整体的经营战略,业务部门会根据公司经营战略和目标的指导,对现有的

11、业务流程和组织进行变革(业务流程重组),然后由不同的业务部门分别提出信息化需求,然后分别独立实施。经营战略经营战略信息技术战略信息技术战略业务流程和组织业务流程和组织信息架构信息架构信息化中级信息化中级阶段阶段5.2 系统规划的常用模型2)战略一致性模型n 当企业处在信息化管理的高级阶段,公司会根据整体的经营战略,通盘考虑各业务部门的信息化需求,制定整体的信息化战略,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经营战略经营战略信息技术战略信息技术战略业务流程和组织业务流程和组织信息架构信息架构信息化高级阶段信息化高级阶段5.3 系统规划的内容1、信息系统长期发展展望确定信息系统610年的发展展望。由于人力、物力、财力

12、、技术力量、业务需求等因素的制约,需要分步、分子系统逐步实现。2、信息系统中短期规划5.3 系统规划的内容1)中短期规划(1)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应该根据企业发展的总目标,结合企业现状及信息系统建设的相关因素,确定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目标。(2)信息系统发展的战略p 将组织目标、支持这些目标所必需的信息、以及提供这些信息的计算机系统相互联系起来。p 依据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目标来制定。p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常用方法是战略级转移法,将组织的战略目标集转变为信息系统的战略目标5.3 系统规划的内容1)中短期规划n 战略级转移法具体步骤:1)刻画出组织的关联集团,描绘各类人员(群体)结构,如经理、

13、雇员等;2)识别各类人员的目标;3)识别各类人员的使命及战略;4)组织战略集转化为IS战略;MIS战略集公众(p)政府(G)顾客(Cu)雇员(E)债权人(Cr)管理者(M)持股人(S)组织战略集5.3 系统规划的内容1)中短期规划组织的目标(Oi)组织的战略(Si)战略的属性(Ai)O1:每年增加收入10%(S,Cr,M)O2:改善现金流动(G,S,Cr)O3:维持顾客的好感(Cu)O4:意识到对社会的义务(G,P)O5:生产高质产品(G,Cu)O6:消除生产中的隐患(S,Cr)S1:开展新的业务(O1、O6)S2:改进信贷情况(O1、O2、O3)S3:重新设计产品(O3、O4、O5)A1:管

14、理水平高(M)A2:目前的经营状况不好,提高了对改革的要求(S,M)A3:大部分管理人员有用计算机的经验(M)A4:管理权利的高度分散A5:组织对政府协调机构负有责任MIS目标(MOi)MIS约束(Ci)MIS设计战略(Di)MO1:改善会计速度(S2)MO2:提供产品缺陷的信息(S3)MO3:提供新的业务机会的信息(S1)MO4:提供对组织目标实现水平的估计信息(O2)MO5:及时和准确地提供目前运行情况的信息(A2)C1:缩减MIS开发资金的可能性(A2)C2:系统必须采用决策模型和管理技术(A1,A3)C3:系统要同时使用外界信息和内部信息(MO2,MO3,MO4)C4:系统必须提供在不

15、同综合水平上的报告(A4)C5:系统要有能力产生除了管理信息以外的其它信息(MO5)D1:用模块设计法(积木式设计)(C1)D2:在每个完成阶段,由模块设计提供的系统能独立使用(C1)D3:系统要面向不同类型管理者(A4,C4)5.3 系统规划的内容1)中短期规划(3)变更及调整计划对组织战略、机构、制度、业务、流程、技术、设备、人员等做出调整变更。(4)信息系统总体结构需要确定构成企业信息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及各个子系统相互之间的关系。(5)技术路线(6)信息系统实施规划(7)信息系统建设概算(8)成本/效益估算(9)风险评估(技术、资金、管理风险等)5.3 系统规划的内容2)系统规划的组织(一

16、)规划领导小组规划领导小组应由组织的主要决策者之一主要决策者之一负责。领导小组的其他成员应该是组织中各部门的主要业务骨干主要业务骨干,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协助系统分析人员完成有关业务的调研和分析工作及数据准备工作。(二)人员培训需要组织对高层管理人员、分析员和规划领导小组的成员进行培训,使他们正确掌握制定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方法。(三)规定进度明确规划方法之后,应该给规划工作的各个阶段给出一个大体上的时间表,以便对规划过程进行管理。5.4 系统规划的常用方法n 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 System Planning,BSP)n 关键成功因素法(Critical Success Fact

17、ors,CSF)5.4 系统规划的常用方法1)企业系统规划法n 企业系统规划法的基本思路1)自上而下识别企业目标和战略p 确定企业业务和企业数据p 分析业务和数据之间的关系2)自下而上设计管理信息系统,导出信息系统的子系统构成和结构识别设计5.4 系统规划的常用方法1)企业系统规划法n 企业系统规划法的原则p 信息系统必须支持企业的目标企业的目标p 系统的规划应当表达企业各管理层次的需求各管理层次的需求p 信息系统能向整个系统提供一致的信息一致的信息p 信息系统对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的变化具有适应性变化具有适应性p 信息系统的战略由信息系统总体结构中的子系统子系统实现5.4 系统规划的常用方法1

18、)企业系统规划法n 企业系统规划法的作用1.确定MIS的总体结构,明确整个系统的子系统组成以及开发这些子系统的先后顺序;2.对数据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控制,明确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关系,保证信息的一致性。n 优点保证MIS独立于企业的组织机构,使其具有对环境变更的适应性即使将来企业的组织机构或管理体制发生变化,MIS的结构体系不会受到太大的冲击。5.4 系统规划的常用方法1)企业系统规划法n 企业系统规划法的步骤(1)总体规划准备工作 成立规划小组、制定规划计划、收集相关数据、准备好调查表和调查提纲、开好动员会。(2)组织结构的调查 了解各部门职责、画组织机构图(3)定义管理目标 为确定信息

19、系统目标,需要调查了解企业的目标和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所采取的经营方针及实现目标的约束条件。企业整个目标体系可以用目标树表达,如下图所示:5.4 系统规划的常用方法1)企业系统规划法(4)定义管理功能组p 管理功能组是管理各类资源(管理对象)的各种相关活动和决策的组合,如产品预测、材料库存控制等。强调管理功能应独立于组织机构,不是当前部门的翻版,从企业的全部工作中分析归纳出相应的管理功能。p 资源的分类:1)有形资源:关键性(产品、服务)、支持性资源(实现目标所消耗的资源,如原材料、资金等)2)无形资源(战略计划等)p 资源的生命周期:生产阶段:指对资源的请求、计划等活动 获得阶段:指资源的开发活

20、动,即获得资源的活动,如产品的生产、人员的聘用 服务阶段:指资源的存储和服务活动的延续活动,如库存控制 归宿阶段:指终止资源或服务的活动或决策,如产品的销售5.4 系统规划的常用方法1)企业系统规划法(4)定义管理功能组n 识别功能的方法1)分析 从战略计划方面来识别功能 根据支持性资源来识别管理功能 根据关键性资源来识别管理功能2)汇总分析5.4 系统规划的常用方法1)企业系统规划法(4)定义管理功能组n 根据支持性资源来识别管理功能5.4 系统规划的常用方法1)企业系统规划法(4)定义管理功能组n 根据关键性资源来识别管理功能5.4 系统规划的常用方法1)企业系统规划法(4)定义管理功能组

21、n 汇总分析对以上三个方面识别出来的功能进行汇总分析,以减少层次上的不一致和重叠,并把同类型的功能归类,在此基础上绘制出功能流程图。功能流程图的主要作用是:u检验是否识别出所有的功能u判定分析人员是否理解企业过程u是定义信息结构的依据5.4 系统规划的常用方法1)企业系统规划法(4)定义管理功能组n 组织组织/功能矩阵功能矩阵识别功能后,将功能和组织之间的关系画在一张表上,构成组织功能矩阵。5.4 系统规划的常用方法1)企业系统规划法(5)数据类分析在总体规划中,把系统中密切相关的信息归纳成一种类型,称为数据类,如客户、产品、合同等,都可称为数据类。n 定义数据类的方法1.实体法2.功能法5.

22、4 系统规划的常用方法1)企业系统规划法(5)数据类分析n 实体法与企业有关的可以独立考虑的事务都可以定义为实体(如客户、产品、材料、人员等),每个实体可用四种类型的数据来描述。5.4 系统规划的常用方法1)企业系统规划法(5)数据类分析n 实体法把各种实体和数据类排放在一张表上,就得到实体/数据类矩阵5.4 系统规划的常用方法1)企业系统规划法(5)数据类分析n 功能法对每个功能标出其输入、输出数据类,与第一种方法得到的数据类比较进行调整,最后归纳出系统的数据类。5.4 系统规划的常用方法1)企业系统规划法(6)定义信息系统结构p 实际上是划分子系统。根据信息的产生和使用来划分子系统的。它尽

23、量把信息产生的过程和使用的过程划分在一个子系统中,从而减少了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p 实现子系统划分的方法很多,“U/C矩阵法”是其中较为常用和有效的方法。5.4 系统规划的常用方法1)企业系统规划法1.填入“数据类”、填入“功能”、标以“U”或“C”,如果某过程产生某数据,就在某行某列矩阵元中写C;如果某过程使用某数据,就在某行某列矩阵元中写U。n每一个列只能有一个每一个列只能有一个C C如果没有如果没有C C,则可能是数据收集时有错;,则可能是数据收集时有错;如果有多个如果有多个C C,则有两种可能:其一是数据汇总有错,误将其,则有两种可能:其一是数据汇总有错,误将其它几处引用数据的地方认

24、为是数据源,其二数据类是一大类数它几处引用数据的地方认为是数据源,其二数据类是一大类数据的总称,应将其细划。据的总称,应将其细划。n每一列至少有一个每一列至少有一个U U;如果没有如果没有U U,则一定是调查数据或建立,则一定是调查数据或建立U/CU/C阵时有误阵时有误n不能出现空行或空列不能出现空行或空列如果出现空行或空列,则可能是下列两种情况:其一,数据如果出现空行或空列,则可能是下列两种情况:其一,数据项或业务过程的划分是多余的;其二,在调查或建立项或业务过程的划分是多余的;其二,在调查或建立U/CU/C阵阵过程中可能漏掉了它们之间的数据联系。过程中可能漏掉了它们之间的数据联系。5.4

25、系统规划的常用方法1)企业系统规划法2.按逻辑关系及发生的顺序,重排各功能;重排数据类,使所有“C”尽可能靠近对角线,U相对集中;5.4 系统规划的常用方法1)企业系统规划法3.以“C”元素为标准,把UC比较集中的区域用粗线条框起来,这样形成的框就是一个个子系统。n所有的“C”元素都必须包含在小方块之内。5.4 系统规划的常用方法1)企业系统规划法4.确定子系统之间的联系子系统划定之后,留在方块(子系统)外还有若干个“U”元素,这就是今后子系统之间的数据联系,即共享的数据资源。5.4 系统规划的常用方法1)企业系统规划法(7)确定子系统实施顺序确定子系统实施顺序的原则:系统需求程度与潜在效益评

26、估(采用评分的办法)。技术约束分析(评出每个子系统产生的数据有多少被其他子系统所共享)。5.4 系统规划的常用方法1)企业系统规划法(8)计算机逻辑配置方案计算机逻辑配置方案是从系统需求的角度提出对计算机配置的基本要求,不涉及具体硬件型号。计算机逻辑配置方案的设计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客观条件约束:包括资金、原有计算机系统、开发和维护的技术力量。2、处理方式:对不同信息的处理手段,如批处理、实时处理等。3、联机储存量:根据系统软件、应用软件所需要的存储空间和信息系统联机存储数据量,确定联机存储量。4、设备:包括各种网络设备、服务器、终端设备和各种辅助设备。5、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

27、统、相关应用软件和基础软件及汉字处理软件。5.4 系统规划的常用方法1)企业系统规划法(9)可行性分析可行性研究的内容社会社会(管理管理)可行性可行性指管理人员对开发应用项目的态度和管理方面的条件。技术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分析当前的软、硬件技术能否满足系统提出的要求,以及考虑开发人员的水平。经济可行性经济可行性主要是预估费用支出和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5.4 系统规划的常用方法1)企业系统规划法(9)可行性分析技术可行性分析经济可行性分析社会可行性分析时间规划发现的问题新系统能力技术、经济、社会可行性的关系技术、经济、社会可行性的关系5.4 系统规划的常用方法1)企业系统规划法说明系统目标、项

28、目由来和系统功能系统建设背景、必要性和意义拟建系统的候选方案方案比较与分析、可行性论证可可行行性性分分析析报报告告5.4 系统规划的常用方法1)企业系统规划法可行性分析结论应明确指出以下内容之一:可行性分析结论应明确指出以下内容之一:(1)可以立即开发可以立即开发(2)改进原系统改进原系统(3)目前不可行,或者需推迟到某些条件具备以后再进目前不可行,或者需推迟到某些条件具备以后再进行。行。5.4 系统规划的常用方法1)企业系统规划法5.4 系统规划的常用方法2)关键成功因素法n 关键成功因素指的是对企业成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n 关键成功因素法通过分析,找出使得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然后再围绕这些

29、关键因素来确定系统的需求,并进行规划。关键成功因素法的步骤1.了解企业(或MIS)的战略目标;2.识别所有的成功因素和影响这些因素的子因素;3.确定关键成功因素(不同行业的关键成功因素互不相同),例如,对汽车制造业可能是制造成本控制;对保险业是新项目开发和工作人员的效率。4.明确各关键成功因素的性能指标和评估标准。5.4 系统规划的常用方法2)关键成功因素法5.4 系统规划的常用方法2)关键成功因素法提高市场竞争力提高市场竞争力降低成本降低成本市场服务市场服务5.4 系统规划的常用方法2)关键成功因素法n 适用于:企业的高层,因为每个高层领导人员日常总在考虑什么是关键因素,对中层来说则不大使用,因为中层领导所面临的决策大多是结构化的,其自由度较小。总体规划具有许多不确定性,没有统一的规律。两种方法各有利弊:n CSF能抓住主要矛盾,有利于确定目标,但可能有疏漏;n BSP从过程引出目标,将企业目标转化IS目标,但比较繁琐;n 建议:从实际出发,灵活应用各种方法n 系统规划的概念n 系统规划的常用模型:诺兰模型、战略一致性模型n 系统规划的方法:企业系统规划法、关键成功因素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