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4

上传人:卢** 文档编号:190489826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5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4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4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4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4(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4 教学构想: 1、自始自终以诵读为教学伎俩和依据。 2、适当补充?左传中篇幅短小的文章作为课外阅读材料。 3、可结合本课让学生了解说话讲究艺术的重要性,设一堂口语交际课,题为?说话艺术大家谈。 教学目标:1、在诵读背诵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及其它文言现象; 3、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细化段落,分清文章条理的根底上,以学生为主,带着学生熟悉课文,并力求背诵,在此根底上,点到文中的文言现象。 教学难点:文言文中的文言现象、重点虚词的用法。 教学办法:诵读法、

2、串讲法、以读领讲。 教学过程: 一、导入当我们看到奥运赛场上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心中会油然升起一种崇高感、敬慕感。敬慕那些为国争光的英雄。英雄,在人们心中是伟大的,他们为民排忧,为国解难,殚精竭虑,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今有之,古亦有之。春秋时期郑国的烛之武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学习选自?左传的历史散文?烛之武退秦师:本文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主要是记公元前 630 年郑国烛之武利用秦、晋矛盾,向秦伯分析了当前的形势,采取分化瓦解的方法,表明了保留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伯。秦伯不但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捍卫郑国,迫使晋国不得不撤兵,从而打消了郑国的危机。烛之武临危

3、受命,不避艰险,只身说服秦君,解除国难,表现了他深明大义和保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以及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2时代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 630 年僖公三十年。导致事情发生的原因有二点。其一,郑国曾二次得罪过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跑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公元前 632 年时晋、楚之战中,郑国出兵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告终。后郑国虽然即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郑伯甚至与晋侯“盈于衡雍,但最终没有感化晋国。其二,晋秦两国联合围攻郑国,是因为晋秦都要争夺霸权,均需要向外扩张,晋国动员对郑国的战争,自然要寻找这样得力的搭档,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所以秦晋联合也就必然了。 3主

4、要人物介绍 烛之武是中心人物。虽然“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满腹的委屈和牢骚,但在国难当头,深明大义,以保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只身赴敌营,以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打消了郑国的危机。不卑不亢,委婉波折,步步深入,说服了秦伯,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佚之狐,慧眼识英雄的伯乐。“假设使烛之武见秦军,师必退,表明佚之狐对烛之武的外交才能有足够的了解,对郑、秦、晋三国的形势有充沛的洞察力和预见性。 郑伯,勇于自责者。当郑国所处危险境地,需烛之武退秦师时,烛之武却流露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的满腹委屈与牢骚。面对此,郑伯先是“是寡人之过也以自责,从谏如流,情真意切,并欲扬先抑,构想假如郑国灭亡的话,对烛之武也无好处,这种透

5、彻的分析,诚意的表白,终于感动了烛之武,使之临危受命,义无反顾赴敌营。 4本文学习的知识点 1熟悉课文,到达背诵。特别注意把握课文的撑持句: 秦、晋围郑,且贰于楚也。 吾不解早用子,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吾其还也。 2准确分辨一词多义。如假设、论、辞、鄙、微、之等。 3注意通假字:共供;说悦;知智; 4正确把握词类活用词。如:鄙、东、西、敝、军等。 二、?左传 大家初中时学过一篇选自?左传的文章,是什么呀,?曹刿论战。本文也是选自?左传,?左传是“十三经之一,它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释?春秋而作,所以被称作“春秋三传。?

6、左传不仅是我国最早最完备的编年体史书,也是先秦驰名的文学作品,成为历代散文的榜样。它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人物的言行,记事条理分明,表达精确,详略得当。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 “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假设云月,高深假设山海。 朱彝尊?经文考卷一六九引 三、课文讲解 1、我们今天就来讲述这个发生在僖公三十年的故事。上节课要求大家预习了这篇课文。则,首先请大家齐读第一段,找出,晋、秦这两个大国为什么要欺负郑国这个小国家呢? 齐读,请一位学生找出原因 “对,以其、也,1可以说,故事一开始就是尽显危机,形式非常紧迫,严峻。“锦|军函陵,秦|军氾南,眼看郑国就要灭亡了。大家注意到我怎么读的这句吗?

7、“锦|军函陵,秦|军氾南,这样断句对不对,为什么这样断句呢,“军是名词活用作动词了。同时,也可以明显的看出秦晋是分驻在两个地方的,为什么折磨交代呢?这为下文埋下了伏笔我们接着读故事。 2、就是在这样严峻的形式下,2烛之武要登场了,矛盾似乎又弛缓了,烛之武是怎样出场的呢,是他毛遂自荐,主动承当责任吗? 1对,不是。而是别人佚之狐推荐的。可见佚之狐也是个知人善用的贤臣。假设是让大家带领感情推荐烛之武,应该怎么读这句话?用什么语气、语调推荐呢?读得坚决一点,胸有成竹“师-必-胜。 2但是烛之武却有推辞之意,3氛围一下又紧张了。想想也是,一 个多年未被重用的老臣,难免心中会有怨言。哪位同学能诉说一下他

8、的怨言,带领烛之武的感情。就是该读得伤感一点。 3在这种情况下,郑伯也体现了贤君的模样,他先进行了自我批评,然后又以利打动烛之武。大家看课后练习三中的一句话:“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郑亡,子亦有不利焉。事情到了这种地步,矛盾又弛缓了,烛之武容许游说秦君。 3、则,烛之武采取了什么方式去游说的呢?有没有效果呢?故事进入了高潮阶段。 “夜缒而出,这也呼应了前文中严峻的形式“缒字“而字的讲解 现在大家齐读烛之武的说词,在读的过程中能不能大概标出秦晋郑三国的地理位置,简单的标出,假如三者在一条直线上的话。提问 秦晋郑 非常好,有了这个战略形式图,大家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能够说服秦伯了或者说是说

9、服秦伯的前提条件。 结合战略形式图,具体讲解这段说词,围绕“亡的不利和“舍的有利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矣从这个形式图中也可以很明显的看出秦的劣势。 2所以,烛之武一开始就摆正自己的位置,“郑即知亡矣,之后,说“假设亡、执事,从形式图中,也可以看出秦晋围郑,受益的就是晋,烛之武的这句话一说出来,大家会不会想“坏了,烛之武难道要叛国,郑国又危险了,我们继续往下读。 3晋强,相对的秦就弱了 4要是不灭郑,会怎么样呢“君亦无所害 5晋国曾经有不讲信义的行为,还能相信吗? 6秦晋郑 肆其西封 东封郑 7从这个图中,可以看出烛之武的一番说词都是围绕一个“利展开,好象处处为秦着想,其实呢,完全是为了保留

10、郑,秦晋联盟也有损害,这就是“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 4、秦军退,并“使、戍之。晋国怎么样了呢?分析“不仁“不知“不武。 “不知是真正的原因。 四、艺术特色 1、整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故事,清洁是不是平稳开展的不是,而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 2、则,文章的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是不是一下从悬崖跌到深谷呢?不是,而是非常自然的设置了伏笔和呼应; 3、这个故事也算得上当时的一件大事了,而作者没有写秦晋如何方案,没有写郑国大臣的凡庸,而是集中笔墨写烛之武的说词,这是本文选材的一大特点,详略得当,结合?曹刿论战。 五、字词略 六、板书 开端 开展 高潮 结尾 辞 君知其难 君之薄也

11、君亦无所害 君之所知也 唯君图之 亡郑 舍郑 联晋 无利 有利 无利 一、重要实词: 1、贰 “二的大写。 (例:国不堪贰,君将假设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副职(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不专一(例:贰那么疑惑。?荀子解蔽) 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那么诸侯贰。?左传) 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附属二主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鄙 遥远的地方(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 准许。 (同现代汉语)

12、容许,听从。 (例:“许之。、“许君焦、暇) 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约数(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阙 qu 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 qu 城楼 qu 皇宫,引申为朝廷 qu 通“缺 ju 挖掘,引申为侵损,削减。 5、微 细小,轻微(同现义) 衰败国势衰微。 卑贱 (例:?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幽微,精妙。 微言大义(成语) 隐蔽,不显露。见微知着(成语) 如果没有。 (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 6、敝 坏,破旧。 (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13、 谦词敝人 疲惫(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损害,衰败。 因人之力以敝之。(本文) “说“辞见课后第三题。 二、虚词 1、以 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 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 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 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2、而 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 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假设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 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 3、焉 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说) 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 假设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副词,怎么能) 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

14、焉(代词,之) 永之人争奔波焉 (兼词,于此) “之的意义和用法见课后第三题。 三、词类活用 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 假设亡郑而有益于君。 (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 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越国以鄙远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 地) 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东、“西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 疆界。) 四、通假字 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通“倍) 共其乏困 (共,通“供) 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秦伯说(说,通“悦)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五、古今异义:

15、 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亦去之(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六、文言句式 以其无礼于晋介词结构后置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介词结构后置 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何厌。 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以上知识点可让学生利用工具书讨论总结。 七、体味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性。 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烛之武,作者通过他的语言,不论是牢骚,还是说辞,都表现了他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特别是说秦时的举重假设轻、不卑不亢、委婉波折、步步深入更集中地体现了一位出色的辩臣的形象。以上是正面描写。佚之狐的推荐、郑伯的自责,退秦师的事实,都从侧面衬托了这个人物。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