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早筛小分子标志物检测行业企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190446585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2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肿瘤早筛小分子标志物检测行业企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肿瘤早筛小分子标志物检测行业企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肿瘤早筛小分子标志物检测行业企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肿瘤早筛小分子标志物检测行业企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肿瘤早筛小分子标志物检测行业企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肿瘤早筛小分子标志物检测行业企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一、 质谱检测仪行业竞争格局目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临床应用已经从最初的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维生素检测、微生物鉴定,拓展到激素、氨基酸、脂肪酸、血药浓度监测等诸多领域,可检测项目在不断增加之中,在肿瘤、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领域的应用潜力也在显现。临床质谱检测仪器方面,产业链较为成熟的质谱仪制造商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等国家,如沃特斯、赛默飞、安捷伦等品牌的质谱仪在全球均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市场集中度较高。国内临床质谱市场主要被国际知名分析仪器占据,国内大多数厂商的代表性产品实际系与外资厂商采用OEM方式进行注册,并担任其经销商的角色。由于知识

2、产权保护、外资技术封锁,采用OEM方式与外资厂商合作难以对进口的具备国外高端技术的质谱仪进行定制化修改和零部件替换,难以适配国内临床检测需求,生产成本难以下降。未来我国以自主研发方式为主流的质谱仪器创新体系将会逐步建立,以国产化零部件替代的方式推动我国质谱检测行业的技术水平。二、 体外诊断行业市场分析(一)新冠检测业务高毛利下降,海外市场表现较为出色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5%,市场规模已接近800亿美元。伴随着新冠疫情的影响、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大部分国家医疗保障政策的逐步完善,体外诊断产业占整体医疗支出的比例将不断提高,市场规模平稳增长。2021年全球体外诊断市场规模为7832亿美元,到202

3、5年体外诊断市场规模有望超过900亿美元,2020-2025年体外诊断领域市场规模年符合增长率约为48%。从区域市场分布来看,全球体外诊断需求市场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国家,其中北美占据40%以上的市场份额,西欧占20%,日本占9%,合计占全球体外诊断市场的70%以上。发达国家由于医疗服务已经相对完善,其体外诊断市场已进入相对稳定的成熟阶段,呈现增长放缓、平稳发展的态势。而以中国、印度、拉美等为代表的新兴市场虽然目前市场份额占比相对较小,但由于人口基数大、经济增速快以及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近几年医疗保障投入和人均医疗消费支出持续增长,正处于高速成长期。新兴市场正成为全球体外诊断

4、市场发展最快的区域。(二)我国体外诊断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自2021年底开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趋于常态化,国内对试剂的相关需求仍然旺盛。但随着越来越多企业的加入以及集采在各地展开,新冠检测试剂价格下行,部分IVD企业的销售收入及毛利率也因此下降。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体外诊断领域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450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243亿元,占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的比例从2016年的122%增长到2021年的139%。预计未来几年体外诊断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到2022年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将达到1460亿元,增长趋势显著。(三)分子诊断量增价跌,盈利能力下滑分子诊断近年来行业内增速约25%,是IVD领域

5、增速最快的赛道,2020年行业规模约226亿元,疫情下新冠检测贡献大增量。分子诊断凭借准确度高、灵敏度强、速度快等优点,未来在传染病监测、肿瘤筛查等领域具有广阔空间,本次疫情中核酸诊断为新冠筛查的金标准,其价值得到凸显,后续分子诊断发展有望加速。体外诊断产业链包括上游原材料供应环节、中游仪器、试剂研发生产和销售环节,以及下游需求市场,产业链各环节相互制约并协同发展。上游的核心原料的开发领域技术含量高、开发周期长,生产工艺复杂、技术革新难度大、质量要求高,企业必须具备强大的新产品自主研发能力、核心原料自主生产能力以及配套诊断仪器的自主开发能力才能进一步扩大规模。新进入者很难在短期内取得技术竞争优

6、势并对现有竞争格局产生冲击。中游环节,试剂方面,高端市场仍以进口产品为主,我国企业存在很大的市场机会。检测服务领域,形成了九强生物、迈克生物、万孚生物、热景生物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将迎来新机遇。我国IVD产业在中低端技术领域已经实现了大部分国产化,如酶联免疫技术和临床生化诊断技术,而在中高端技术领域,如化学发光检测和POCT方面依然被外资占领多数市场。未来,随着器械领域集采的延续和我国体外诊断公司持续研发及产品量产,化学发光检测和POCT领域的也将得以实现。细分领域行业集中度将不断提升。目前,国内企业市场割据竞争的格局较为明显,行业排名靠前的企业主要是在某一领域具备竞争优势。而如今国内各领域领

7、先企业正积极进行多元化发展,随着国内领先企业技术研发实力的提升和经营规模的壮大,行业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同时国内领先企业与国外企业在高端市场的竞争能力也将快速提升。体外诊断赛道带量采购将成为招采新常态。器械领域通过集采降幅预期边际回归。带量采购正在医用器械的耗材领域广泛开展,并将逐步蔓延至IVD、医疗设备领域等趋势。未来国家+地方两个层面共同推进医疗器械产业带量采购将实现常态化。当前,国家组织高值耗材全国集采已经进行两批,从第二批关节集采结果看,平均降幅在82%。通过减少流通商的加价,中选产品有望实现以价换量。体外诊断和传统诊断工具创新齐头并进。疫情给体外诊断公司开发即时检测施加了巨大压力

8、,即时检测领域将持续变革和扩展。另一方面,远程医疗受限于远程诊断能力。远程诊断中仍存在较多限制,2022年,临床可靠的家用检测工具将会进一步发展,最终可能会和体温计一样普遍。三、 体外诊断行业市场规模(一)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体外诊断(IVD)是指在体外通过对人体体液、细胞和组织等样本进行检测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进而判断疾病或机体功能的诊断方法。目前,体外诊断是临床诊断信息的重要来源,是保证人类健康的医疗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国内体外诊断市场增长空间巨大,预计整体从2017年的570亿元增长至2026年2,650亿元;同时我国体外检测市场规模增速显著高于全球市场,2020-2026年预计CAG

9、R为242%,同期全球市场CAGR为162%。(二)中国临床质谱服务市场规模目前我国主要使用的质谱检验仪器依赖于国外进口,根据政策指导分析,未来的5-10年质谱仪器将逐渐实现国产化。2021年,中国质谱仪保有量为1,129台。根据预测,未来中国临床质谱设备市场保有量会以195%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至2026年中国临床质谱设备市场保有量将达到2,754台。2021年,中国临床质谱检测试剂市场检测人数规模为286万人次,2017年至2021年年复合增长率为116%,未来中国临床质谱检测试剂市场规模会以149%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至2026年中国临床质谱检测试剂市场检测规模将达到573万人次。四、

10、高端质谱仪器临床新应用在开拓由于受核心专利、制造工艺、研发成本等因素的影响,高端质谱仪器的国产化率目前尚不足2%。质谱分析作为高端定量检测分析技术,相较于其他检测技术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高通量等优点,近年来在核酸的高级结构鉴定、寡核苷酸与小分子相互作用、DNA损伤与修饰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国内临床上,该类高端质谱仪器目前主要应用于新生儿遗传病筛查、维生素D检测、微生物诊断、药品检测等领域,并有望服务于更多临床应用场景。此外,微流控芯片、单细胞测序、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微滴式数字PCR、单分子免疫阵列等多种IVD领域新兴技术正在升级发展中。各类技术方法各具特色,应用场景仍在进一步开发中。五、

11、 体外诊断发展历程我国体外诊断行业的起步较晚,主要经历了市场导入期、成长初期、快速发展期和升级取代期四个阶段,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快速发展。我国体外诊断行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近40年的发展,逐步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并实现技术突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经济水平的提升、人民健康意识日趋增强,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大幅提升,为体外诊断行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自2005年以来,国家对包括体外诊断在内的生物高新技术颁布了一系列鼓励、支持政策,国内体外诊断企业在技术、产品、设备领域均取得突破。六、 体外诊断试剂原料发展体外诊断试剂原料是用以制备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的材料。体外诊断试剂原料

12、可分为抗原与抗体、酶与辅酶及其他原料三类。生物化学原材料主要包括诊断酶、抗原、抗体等活性生物制品以及高纯度氯化钠、碳酸钠、谷氨酸、柠檬酸等精细化学品,其中诊断酶、抗原、抗体为主要原料。我国90%的原材料依赖进口,主要国外企业有德国的Burkert、美国的MeridianBioscience和芬兰的MedixBiochemcia等。近几年随着国内体外诊断市场的快速,带动体外诊断试剂原材料规模快速,到2021年国内体外诊断试剂原料规模约169亿元。七、 体外诊断市场规模根据统计数据,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450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864亿元,占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的比例从2016年的122%增长到2019年的139%。未来,预计体外诊断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增长,到2022年,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460亿元,2019-2024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8%,占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的比例将达到15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