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早筛小分子标志物检测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190446492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3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肿瘤早筛小分子标志物检测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肿瘤早筛小分子标志物检测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肿瘤早筛小分子标志物检测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肿瘤早筛小分子标志物检测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肿瘤早筛小分子标志物检测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肿瘤早筛小分子标志物检测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一、 体外诊断投融资情况从全球来看,IVD领域的投融资整体呈上升趋势,由于2020年出现华大智造完成10亿美元B轮融资这样的超大额事件,再加上新冠疫情的推动,使得当年融资事件数和金额暴涨。2021年,全球融资金额达631967百万美元,融资事件数达292件。从国内来看,2021年中国IVD领域融资金额达293185百万美元。(一)体外诊断仪器CDMO模式出现的背景体外诊断行业技术更新较快,不论是诊断试剂还是仪器,不同产品均存在一定的技术壁垒,无法相互兼容。体外诊断仪器从研发到上市亦是一项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和长周期的复杂系统工程,行业中只

2、有少数企业可以兼顾试剂和仪器都达到较高的技术水平,即便国际体外诊断巨头罗氏、雅培、贝克曼、西门子等,为了集中资源优势,多数诊断仪器产品也选择与第三方合作,委托CDMO平台进行诊断仪器的研发和制造。由此可见,专业的CDMO服务商在诊断仪器研发、制造、上市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国内,由于产业发展时间较短以及技术水平的限制,从事体外诊断产业的企业主要为试剂厂商,诊断仪器自主研发和生产厂商较少,早期多依赖于进口仪器。随着国内诊断仪器研发和生产能力的提升,国内大型试剂厂商开始自主研发和生产配套仪器,但由于大部分中小型试剂厂商一方面不具备独立开发配套诊断仪器的技术能力,另一方面企业资金有限,难

3、以打造和培养一支专业的研发团队,难以建设独立的生产线,其对诊断仪器CDMO服务需求更加迫切,诊断仪器CDMO模式由此诞生。2017年,我国印发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标志着医疗器械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正式在国内开始施行。2019年8月,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扩大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将试点范围扩大至21个省市。注册人制度出台前,医疗器械注册证必须由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持有,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进行工厂建设和生产检验设备采购,同时要求企业具备较强的生产管理能力及质量体系监管能力,持有医疗器械注册证的准入门槛很高。注册人制度出台后,医疗器械注册证持有者可以通过委托生产质

4、量管理体系健全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进行研发生产,从而为CDMO模式在国内大力推行奠定了制度基础。(二)行业竞争格局情况在体外诊断仪器市场,CDMO模式在国际上相对成熟,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以日立、奥林巴斯、日本电子等知名企业为主要代表的诊断仪器CDMO服务商。其中日立为罗氏研发及生产仪器,日本电子为西门子研发及生产仪器,佳能医疗为雅培研发及生产仪器,贝克曼收购了奥林巴斯诊断仪器业务。与全球市场不同,国内诊断仪器CDMO模式起步较晚,在2000年以后国内开始逐步进行专业化分工,出现一批专门以诊断仪器定制化研发和生产为主业的中小型企业,但早期定制化研发仪器类型有限,多数仅聚焦单一应用领域。经过十余年

5、发展,部分企业已成长为可覆盖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微生物分析、凝血分析、POCT等多个应用领域的综合性CDMO平台,如凯实生物、科斯迈等企业。目前,国内尚无从事体外诊断仪器CDMO业务的上市公司,市场上形成一定规模的参与者数量较少。考虑到我国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商的市场集中度远远低于境外市场,除少数大型龙头上市企业外,国内市场的大多数参与主体仍是各个细分领域的中小型公司。上述中小型企业大部分并不具备诊断仪器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同时为减少仪器生产线建设投入,选择将诊断仪器交由第三方进行定制化开发生产。随着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在全国范围逐步推广,体外诊断仪器CDMO模式的市场认可度也将逐步提高,

6、且国内规模较大的CDMO企业较少,未来诊断仪器CDMO潜在市场规模十分可观。在体外诊断仪器领域,2010年至今,国产企业已逐步掌握化学发光技术、PCR、NGS测序、流式细胞等技术,随着国家大力鼓励体外诊断器械的发展以及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未来仍将不断有新技术上市,例如微生物质谱、数字PCR、微流控芯片、三代四代基因测序等。此外,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升级,可检测的项目也将增多,例如新的免疫靶标、基因SNP、CTDNA(循环肿瘤细胞DNA)、DNA甲基化、miRNA、病原微生物的检测都使得临床可开展的项目增多,也将带来行业扩容。二、 体外诊断发展历程我国体外诊断行业的起步较晚,主要经历了市场导入期

7、、成长初期、快速发展期和升级取代期四个阶段,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快速发展。我国体外诊断行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近40年的发展,逐步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并实现技术突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经济水平的提升、人民健康意识日趋增强,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大幅提升,为体外诊断行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自2005年以来,国家对包括体外诊断在内的生物高新技术颁布了一系列鼓励、支持政策,国内体外诊断企业在技术、产品、设备领域均取得突破。三、 细分市场国产化率亟待提高根据检测指标、标本以及检测原理的不同,IVD行业可分为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元素诊断、微生物诊断、尿液诊断等众多细分领域

8、。其中,目前前三者在我国医疗机构应用较广泛。我国生化诊断市场目前已趋于成熟,相关诊断试剂国产化率较高。在生化诊断相关产品中,生化分析仪器的技术要求较高,而诊断试剂的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目前,我国大部分生化诊断企业仍集中在诊断试剂领域。国内生化诊断产品主要生产商(如九强、美康、迈克等)已逐渐掌握该领域核心技术,并已基本实现从依赖进口到自主研发阶段的转变。然而,国产生化诊断仪器设备目前仍以中低端产品为主,高端产品市场仍由外资品牌主导,国产品牌占有率有待提高。另外,随着免疫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生化诊断市场份额增速趋缓。不过,生化诊断技术在特定项目的检测上具有时间和成本优势,因此不会被完全替代。近年来,

9、免疫诊断成为IVD行业增速最快的细分领域之一,市场占比不断提升。其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因具有灵敏性较高、特异性较强等优点,已逐步取代酶联免疫法,成为免疫诊断市场的主流技术之一。值得关注的是,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能够对抗原或抗体进行更充分的包被,且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可以全自动化清洗未结合物质,从而大幅提高检测灵敏度和检测效率,是目前较先进的免疫诊断技术之一,并逐渐成为国内化学发光产品企业研发的重点方向。目前,我国分子诊断市场正处于快速起步阶段。分子诊断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产前筛查以及传染病、肿瘤诊疗等领域。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开展过程中,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起

10、着重要作用。此外,现阶段为人们所熟知的基因测序技术,也属于分子诊断的范畴。由于分子诊断仪器和试剂研发成本与技术壁垒均较高,采用基因芯片、第二代测序(也称为高通量测序)等技术的相关高端产品目前几乎被外资品牌垄断。值得关注的是,我国IVD领域核心零部件、原材料的进口依赖度目前仍较高。众成数科数据显示,20182021年,我国IVD产品进口额逐年增长,且近3年来的进口额均在1000亿元以上。进口产品主要集中在IVD领域高端仪器、核心零部件和原材料等上游行业,包括抗原、抗体、辅酶、酶底物以及基因测序仪等。四、 行业主要趋势(一)知识产权保护系统逐渐完善体外诊断企业对第三方研发制造服务选择的一个重要考量

11、是核心技术与知识产权保护。目前,一些第三方研发制造服务商已经开始自发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系统以解决信任问题,通过签署协议、工作环节拆分、供应链渠道保密、对重要组成信息进行密码学编码等手段,委托方的知识产权财产得到充分保护。随着第三方研发制造服务行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标准化、流程化,更多潜在的委托方会迅速转化为稳定的订单来源。(二)定制化与一体化服务委托方提供想法和参数之后,体外诊断第三方研发制造服务商将提供从设计、生产到销售的全套服务,包括生产工艺研发、模具铸造、筛选原材料和中间体、包装,后续将持续跟进生产规划、销售预测等。因此,未来可能会出现一批自有厂房、土地、仪器等固定资产较少的体外诊断企业,

12、而聚焦于体外诊断研发前沿技术和当前市场的热点领域。这得力于第三方研发制造服务市场定制化、一体化服务的发展。未来第三方研发制造服务商与委托方如何高效地沟通、满足委托方的需求,取决于其定制化与一体化服务的成熟水平和细节衔接,做到在满足委托方需求的前提下保证研发生产质量、缩短上市时间、减少摩擦、提升效率、提高产品上市率,提供端到端的全面解决方案。(三)推动体外诊断领域技术的快速更新当前体外诊断领域技术快速更新,国产体外诊断企业努力向跨国巨头靠拢的同时也积极在前沿技术中抢占先机,如直接化学发光技术、光激化学发光技术、数字PCR、多重连接探针技术、第三代及第四代测序、微流控和微阵列芯片、生物芯片等。因此

13、,体外诊断领域技术道路深远,使得相应技术的器械研发高度活跃,对新技术设备的需求将长期存在。目前测序仪、质谱仪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是市场关注的焦点,随着国内测序技术、化学发光技术等国际先进技术的进步,产业将从上游的设备研发和下游的临床检测终端两个方向促进第三方研发制造服务生产商业务的发展。(四)国产企业积极探索核心零件、原材料和技术零件和原材料是体外诊断行业的上游,也是体外诊断仪器和耗材制造成本的重要部分。早年外企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使得国产体外诊断企业的制造成本压缩空间有限、规模效应不明显、产业链延展的空间受到遏制。如今,以体外诊断第三方研发制造服务商为首的企业在核心零件、原材料和技术方面积极

14、探索,一定程度打破了外企的垄断局面,且正由低端材料领域向中高端材料领域突破。我国鼓励支持材料学的发展,推进物理材料学、生化材料学、计算材料学等交叉学科改革,引进和吸引国内外人才并给予创业指导、启动资金和税务等多方面的支持,处于中端的CDMO企业也会在产业链结构优化的驱动下获得更广的成长空间。五、 体外市场发展历程及政策环境我国体外诊断(IVD)行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主要经历了市场导入期、成长初期、成长发展期和成长阶段升级取代期四个阶段,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快速发展。从20世纪70-90年代我国体外诊断进入市场导入期,生育高峰与经济的腾飞带动体外诊断快速发展。2001年以来,国内体外诊断进入市场成

15、长阶段,国内企业数量快速增长,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部分国产产品替代了进口产品。目前国内体外诊断还处于市场成长阶段,体外诊断已成长为门类齐全,生产研发企业众多,流通企业布局全面,产业链日趋完善,产品品质不断提高,发展速度最快的医疗器械细分领域。体外诊断是指在人体之外通过对人体的样本(如血液、体液、组织等)进行检测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的产品和服务。体外诊断是临床医学诊断、治疗及预防等医疗决策的基础,目前体外诊断结果对临床医疗决策的影响超过70%,是临床医生决定后续治疗方案的科学依据。从产业链价值看,2021年中国体外诊断行业整体产业链市场规模约4500亿元。体外诊断行业上游原材料市场规模约315亿元,

16、中游体外诊断仪器及试剂规模约1222亿元,下游体外诊断服务应用市场规模约2963亿元。六、 体外诊断细分领域市场规模(一)免疫诊断免疫诊断是目前国内体外诊断市场中最大的细分板块,也是各大体外诊断研发生产企业的核心竞争领域,其中化学发光技术正逐步替代传统酶联免疫技术,成为免疫诊断领域的主流检测手段。据预测,未来五年我国免疫诊断的市场规模仍将保持15%-20%的年均复合增长速度,按15%的保守增速计算,至2022年我国免疫诊断市场规模将达2795亿元。(二)生化诊断生化诊断在我国发展较早,多年来一直为医院常规诊断检测项目,目前我国生化诊断试剂基本实现国产化,大部分产品已完成进口替代,国产试剂的进口

17、替代率已完成60%以上。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生化诊断行业市场规模约为80亿元,未来将保持6-7%增速平稳增长,预计到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96亿元。(三)分子诊断分子诊断是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通过检测受检个体或其携带的病毒、病原体的遗传物质的结构或含量的变化来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信息和依据的技术。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分子诊断市场规模约为92亿元,预计至2022年行业市场规模将增至1279亿元。(四)POCTPOCT也称为即时诊断,是体外诊断行业的主要细分领域之一。目前,POCT凭借其使用方便、快速等诸多优点,已成为体外诊断行业内发展最快的细分领域之一。近年来,POCT可用测试的范围、设备的技术可靠性均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2016年我国POCT市场规模6175亿元,2019年增至11572亿元,预计2022年我国POCT市场规模将达1915亿元。七、 体外诊断市场占比近年来我国体外诊断产业发展迅速,对比各技术平台的发展,免疫诊断市场份额最大,占据了38%的市场份额,生化诊断、分子诊断、POCT诊断等诊断技术分别占据19%、15%和11%的市场份额。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