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

上传人:zou****hua 文档编号:190386477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9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集合5篇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 篇 1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所说的课题是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 8 章第 2 节的内容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对本节课的教学设想,说明如下:一、教材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是力学中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分析、概括、 推理能力很好的素材。教材首先通过回忆思考的形式提出问题:如果物体不受力, 将会怎样?通过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演示实验,使学生直观的看到物体运动距离 与阻力大小的关系,为讲解伽利略的推理做准备。然后讲述伽利略的推理方法和通 过推理得出的结论,牛顿最后总结得出的牛顿第一定律。最后指出牛顿第一定律不 是实验定律

2、,而是用科学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的,定律是否正确要通过实践来检 验。给学生以科学方法论的教育。再通过大家熟知的乘车现象建立惯性概念,并通 过身边实验体会惯性现象,最后运用惯性原理解释某些常见的惯性现象。二、教法、学法为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突破重难点,结合本节课的要求和特点我采用的 教学方法为目标导学法(即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学有方向,有的放矢,促使学生 积极探索、发现)、教师引领学生自主探究法、发现法、多媒体演示法等多种方法 综合运用。教学活动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在上述教学方法的正确实施下,我 引导学生采用:科学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等学习方法。 目的是达到培养学生动脑

3、动手的习惯,变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再到创新 的学习模式。具体体现在以下的教学环节中。三、教学过程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和科学探究实验来完成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分为以 下几大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实验探究、学习新课和回顾总结、重温要点。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从生活走向物理通过两位同学的争论,让学生思考物体运动是否需要力的维持,从学生的 课前争论出发,使学生产生疑问,引导学生尽量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思维观点,以活 跃思维。接下来,再简介亚里士多德、伽利略对类似现象的思考认识,向学生提出 问题,激化两种观点的矛盾,激发学生探究。这时,便将学生顺其自然地引入了一 个有趣的物理情境,从而顺利引入

4、新课。(二)、实验探究 学习新课为了验证哪种观点正确,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观点。教师事先按学生素质的高低进行优差组合结成实验小组。由于我校属于农 村校,部分学生尚不能正确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操作等。因而在实验开 始前,我先指导学生确定实验中哪些条件保持不变,哪些条件在发生变化,尽量使 学生自己分析、推论,参与探究过程。实验探究阶段教师仅起一个指导者的作用,我充分让学生自己分析、交 流、推论,并表述出牛顿第一定律大意。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和分析 归纳能力。我认为实验探究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对实验的评估交流,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牛顿等对“力和运动的关

5、系” 的论述,让学生感悟科学探究的曲折和艰辛,感悟认识的逐步深入,感悟实验是物 理研究的重要方法。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一直静止,原 来运动的物体一直运动,物体有一种“惰性”。这种保持物体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 性质叫做惯性,再结合交通安全、生活实例深入理解惯性,并运用惯性知识解释相 关现象,渗透交通安全意识。采用赏识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 流、收集信息、分析归纳等多种能力。设计的问题有梯度,分散了难点,易于学生 理解。教师在点拨过程中,强调控制变量法的重要性,同时向学生渗透科学精神。(三)、知识运用和练习。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巩固牛顿第一定律得出过程及内在含义和惯 性应用两个要点。(四)、回顾总结,重温要点围绕本课学习目标让学生进行总结,注意全体学生的参与,发挥学生自我 评价的作用。(五)、推荐作业,巩固升华:1、针对本节课的探究实验,查找相关的资料,以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的 认识与理解。2、完成课后作业,并收集更多的惯性现象本节课作业题主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以及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进 一步强化学生实验能力,引导学生理论联系生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以上是我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进行授课的总体思路和主要设计,由 于经验有限,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导和帮助!谢谢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 篇 2一、对教材的分析1、作用与地

7、位本节内容是物理必修 1 第 6 章第 1 节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前面的知识 基础上,来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作为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石,把 最基本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物体是否受力两者联系起来,为后续的牛顿运动定律和平 衡力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2、重点、难点分析重点:正确认识物体运动跟力的关系,在物体有受力的情况下,应保持匀 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加深对惯性概念的内涵的理解;难点: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惯性是所有物体的特性。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

8、能 力、归纳论证能力和表述能力;(2)通过惯性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三、学生的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5章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分析推理,逻辑思维能 力,结合初中知识为生长点,以教材内容为线索,借助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进一步 研究力产生的作用效果(即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来归纳推理出牛顿 第一定律。四、教法和学法分析教学中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借助演示实验,引导启发 学生展开讨论,总结规律并得出结论,最后,教师总结并说明牛顿第一定律是理想 情况,其只是根据实验推理的

9、、合乎逻辑的定律。五、教学程序分析(一)导入新课:通过介绍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进一步思考运动与力的关系,引 出动力学,说明动力学的奠基人是牛顿,牛顿三大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内容, 也是学好整个力学知识的关键,引入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二)新课教学:1、创设情境:介绍早在20xx多年前,古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力是维 持运动的原因”的论断,通过“迷你实验室一一图6-5书本的运动”的实验来说 明,当推力撤去后,书本并不会立刻停止运动,而是会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导 入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2、演示实验: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利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方面一步一步说明当小球从斜

10、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如果假想没有摩擦,小球 将上升到另一斜面的同一高度;当另一倾角逐渐减小为零时,小球再也达不到原来 的高度,而沿水平面持续运动下去。3、演示“迷你实验室一一气垫导轨实验”。这里提出“如何实现完全理 想的情况”而介绍气垫导轨的特点,并引导学生如课本图6-7实验装置设计实验, 探究滑块的运动情况。注意提醒学生这是一个近似实验。4、介绍在伽利略的基础上,笛卡儿对伽利略观点的补充,最后由牛顿总 结出一一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并分析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内容及其是一个推理的而 无法用实验证明的论断;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 体运动的原因”。5、通过“信息窗一一图6-9太

11、空中的航天飞机”来重点引导分析“一切 物体都有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特性”。6、由牛顿第一定律引入“惯性”概念,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并归纳物体惯 性的内涵。总结出:a、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b、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c、惯性是性质而不是力,其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等(三)巩固练习: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有关惯性知识的应用,加强对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的理 解。(四)作业布置:课本课后作业 1、3、4、6(五)板书设计:(略)六、教学预测本节课教学设计从新课程的具体目标要求出发,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教 学过程设计力求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出发,围绕

12、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还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为主题,并通 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澄清错误认识。但在将物理学史与物理规律 教学进行有机渗透,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在实际教学中可能因为师生互动不 足达不到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认识水平进行合理的调节。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 篇 3一、教材分析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本定律,构成了经典力学的核心。而本节要 学习的牛顿第一定律又是正确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二、第三定律乃至整个动力学知识 的基础和关键。教材把本节安排在第六章的第一节,前面五章的内容分别是运动学和力学 知识,这样安排就把学生由表面的物体是如何运动的感性认识引入到物体为什么

13、会 做这样的运动的思考中来,且符合高一学生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 渡阶段。本节的特点是教材内容以大量的文字陈述,没有涉及到数学计算,着重物 理学史教育、理想化实验思想和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的熏陶。于是,根据对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理解,我制定的三维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1、借助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其主要推理过程 及结论。2、掌握牛顿第一定律,并理解其意义3、明确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到结论的方法2、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论的教育3、通过对惯性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

14、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物理学史的简介,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的教育,了解人 类认识事物的曲折性。2、通过介绍伽利略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研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3) 、教学重点及依据 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石,对后续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和动力学 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毫无疑问,正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伽 利略的理想实验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陌生,需要打破常识去假设和推理,成为本节 的教学难点。二、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阶段虽然已经学习过,但还只是停留在认识的层次 上,在高中阶段学习中,除了要保持新鲜感,还需加大思维强度,注意知识的深化 和科学研究方法、情感

15、态度的教育,让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有更深的理解。三、教学方法、学法及依据“教学有方,但无定法”。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 证。本课时我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与“科学推理”相结合来进行教学,即通过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又加以科学的想象和推理,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总结 规律。总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四、教学程序高尔基说:“好奇是了解的开端和引向认识的途径。”为此,我设计了展 示嫦娥奔月传说的画面,播放“嫦娥一号”卫星奔月的视频,让学生即熟悉又好 奇,带着悬念进入新课。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 趣。通过视频我将引导学生思考卫

16、星之所以会按照预设轨道运行,是因为我们 对它进行了控制,而要控制卫星的运动就得知道运动的原因。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 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一)广泛调查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程度紧接着我呈现了两个常见的力和运动关系的问题,供学生讨论。1. 桌面上的书,推一下,动;不推,就不动。2. 平直路上骑自行车,用力蹬,车前行;不蹬,车停下来。通过讨论大多数学生可能会得到:运动靠力来维持的观点,有部分“记性 好的”的同学可能会加以反驳。在争论后我将引导他们思考得出错误的结论的原因 忽略了摩擦力的存在。(二)让学生参与发现过程,感受理想实验魅力铺垫:如

17、何用实例反驳“运动需要力来维持”?(适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 物体在运动方向上没有力拉着或推着,却能一直运动下去。预测:因为无法完全消 除摩擦力,学生讨论无果。)设置悬念:教师介绍理想斜面实验并演示。(学生疑惑:摩擦力还是有的! 小球还是要停下来的。)解惑:让学生发挥想象,如果很理想的光滑平面,物体将怎样运动。水到渠成:多媒体课件模拟无摩擦情况下的斜面实验。体会成功快乐:学生表述通过这个理想实验可得到什么结论。教师概括提升理想实验的意义:理想实验虽然是理想情况,但是以事实为 基础,实验为依据,是一种科学思想方法。实验论证:气垫导轨,提供阻力很小情况下物体的运动。(三)培养学生历史地看待伟人的错误

18、简要介绍亚里士多德的伟大一生:他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被恩格 斯称为“最博学的人”,西方文化的奠基人。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此错误观点能延续近两千年? (除了亚里士多德的巨 大威望,他的观点又与人们许多生活经验相一致。)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 篇4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您们好!今天我要说的是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设计。课文内容“牛顿第一 定律”选自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下面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的选择和对本节课的教学程序设计三个方面来进行说 明。1. 教材分析1.1地位和作用:本章是研究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主要内容为牛顿三大运动定律。本节对人类认识运动和力的

19、关系作了历史的回顾,介绍了伽利略研究运动 和力的关系的思想方法及卓越贡献,讲诉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物体惯性的概 念。本节为牛顿运动定律的学习打下了基础。1.2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运动学知识和有关相互作用力的知识,但对于力与运动的 关系是第一次正式涉及到。由于日常生活得经验,学生不容易理解力与运动的关 系,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是整个力学大厦的基础。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分析、推理、 逻辑思维的能力,但是探究实验能力不强,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所以本节课要注意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前人对于力与运动关系的探究的过程,逐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 法,正确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1.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

20、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我提出了 教学目标,具体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我确定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初步认识动力学,了解运动定律。 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理解惯性的性质。能独立分析运动物体的惯性状态。2)我确定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通过参与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 尔、牛顿对力与运动关系的研究,特别是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的研究,让学生学 习科学研究的过程和科学研究的方法。3)我确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激 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体验科学的态度和精神在科学探讨过程的重要作 用。1.4 教学重点:根据学情分析和教学目标,我提出

21、了教学重点和难点。1)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及惯性。2)我确定的教学难点是:力与运动的关系。2. 教法学法2.1 教法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本节我采用探究法教学为主,结合讲授、多媒 体、演示、师生互动和讨论等多种方法辅助教学。2.2 学法学生在我所创设的物理情景中,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等活动主动获取必 要的感性认识。并在我的引导下主动运用物理学方法,通过分析、概括、比较、类 比、抽象等复杂的思维过程发现摩擦力为我们直观认知带来的误导,重新建立对力 与运动关系的认知。4. 教学过程4.1 组织教学通过师生互动,引起学生注意。4.2 导入新课首先,我将以提问的方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开

22、阔学生思路,启发学生思 维。我的问题是:“举在半空的粉笔,在我们松开手指后会做什么运动呢?”请同 学们回答,巩固上一章学习到得知识。然后接着提问:“粉笔能做自由落体运动的 原因又是什么呢?”按照一般的思维方式,学生会回答,粉笔受到了重力作用,所 以能做自由落体运动。进而,从只受重力影响,初速度为零的物体能做自由落体运 动开始探讨,力与运动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这时,我会引入动力学的概念,并提 到牛顿的运动定律,引导学生开始学习牛顿第一定律。4.3 进行新课写完标题,我开始介绍在力与运动关系的探讨过程中出现的几种观点。首先介绍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然后和同学们分析几张图片,并在生活中举 例,探讨:“运

23、运动的物体在牵引力消失后,为什么会停止呢?”然后进行对比实 验,在不同的平面上,小车从相同的高度顺着斜面滚下后,在平面上通过的距离也 不一样。而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距离的长短和平面的摩擦因素大小有关,从而总结 出,接触面越光滑,小车通过的距离越远。接着让同学们分析,“在光滑水平面 上,小车通过的距离有多远?”得出结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证明运动 物体停止下来是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而最早发现亚里士多德观点的错误的人是伽利略,由此介绍伽利略的观 点,并说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然后在伽利略的基础上,提出笛卡尔的补充观点。接着,我开始为同学们介绍牛顿第一定律,并通过对牛顿

24、第一定律内容的 分析,说明牛顿第一定律要比前面的观点更完善,进一步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速 度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在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我会和同学们一起总结出惯性的概念。然后, 在生活中举例说明惯性的影响。比如在汽车启动和停止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到向后 仰或向前倾的趋势。而在地球自转的同时,我们跳起来后仍能落回原地,也是因为 惯性的作用。通过举例,说明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而惯性是物体的固定性质,跟 物体运动状态和外界因素无关。4.4 小结练习接下来,我准备了几个关于惯性的习题,和同学们一起巩固一下相关的知 识。然后总结今天学习到得几种观点,并分析导入部分里提出的问题:“粉笔能做

25、自由落体运动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说明物体在惯性的作用下保持原来速度的同 时,会因为外力的作用而改变运动状态,当物体只受重力作用,初速度为零时,物 体就能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也就是自由落体运动。4.5 布置作业在分析粉笔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原因后,我会让同学们思考,物体会在外力 的作用下改变运动状态,那么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让同 学们在课后思考,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并结合本节的知识,完成课后的第 2,4 小题。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领导,老师多多指教,谢谢。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 篇 5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高一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敬请各位评委批评指 正。一、说教材1、教

26、材内容“牛顿第一定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高中物理第一册第四章牛 顿运动定律的第一节的知识。2、教材的地位及作用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作为动力学的核心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牛顿第一定 律作为牛顿物理学的基石,首先对人类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作了历史的回顾,着重 介绍了伽利略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思想方法及卓越贡献,而后讲述了牛顿第一定 律的内容和物体惯性的概念。为后续的牛顿运动定律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针对教 材,提出本节教学目标。3、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主要推理过程及结论;(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并理解其意义;(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过程与方法:(1

27、)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实验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况、推理)(3)通过对惯性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物理学史的简介,对学生进行严密的科学态度教育,了解人类认 识事物本质的曲折;(2)通过伽利略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研究,培养学生敢于坚持真理,不迷 信权威的精神和科学探究精神。4、教学重点及依据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作为重点理由是:本节课是一节物理规 律教学课,通过这节课的科学探究急实验论证的目的就是为了认识力和运动的关 系,揭示其认识事物的规律及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5、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利于运动的关系。学生

28、从生活经验中得到了一种被现象掩盖了 本质的错误认识。物体的运动是力的结果。为了使学生摆脱这种观念,树立正确的 认识,需要教师精心的设计,严密的推理,转变错误的观点。二、说学情高一学生在初中已学习惯性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分析推理,逻辑思维能 力。但对于学习习惯方面,主动性不强,认知习惯,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因此制定 以下教法。三、说教法针对学情及重难点,采用问题教学法、实验法、多媒体教学法相结合。开 设一堂科学探究课,在突破难点,形成重点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 习的能力。四、说学法科学探究法。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 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

29、求是的科学态度。五、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问题引入:(1)原来静止的黑板擦,现在要让它运动,我们应该怎么办?(2)停止用力,黑板擦会如何呢?(现场演示)误导学生:物理受力就会运动,不受力就停止。得出谬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亚里士多德观点)。实验演示:推一辆小车,撤去推力,小车没有立即停下,激发了学生探究 的兴趣,调动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2、新课教学实验演示:用多媒体演示让小车从同一高度的斜面滑下,分别在毛巾、棉 布及玻璃表面滑行。让学生观察。提出问题:为什么滑行距离不一样(科学探究过程一:提出问题)。学生发表看法:可能是摩擦力的缘故。(鼓励学生发表看法)教师介绍物理学史:谈伽利略之前对力与运动的错误认识及猜想。提出问题:如果没有摩擦力,物体会怎样运动?学生跟着猜想:一直运动下去。(科学探究过程二:猜想与假设)理想实验-探究过程学生阅读教材,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展示理想实验,学生很想了 解伽利略这位伟大科学家的思维过程。展示伽利略的思维过程:(科学探究过程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问题一:如果没有摩擦,第一个斜面上的小球会上升到什么高度。 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问题二:第二个斜面上的小球会上升到什么高度? 问题三:为了达到原来的高度,小球在水平位置如何变化? 问题四:小球在水平面上如何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