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程合理化林甘霖1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90080890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24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工业工程合理化林甘霖1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工业工程合理化林甘霖1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工业工程合理化林甘霖1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资源描述:

《工业工程合理化林甘霖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工程合理化林甘霖1(8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工業工程合理化工業工程合理化健峰管理技术研究院健峰管理技术研究院2工业工程简介工业工程简介IE(Industrial Engineering)壹壹 IE的定义的定义 1.应用分析,设计原理、技巧并配合数学、自应用分析,设计原理、技巧并配合数学、自然科学等专门知识和经验,且透过设计、改善、然科学等专门知识和经验,且透过设计、改善、标准化来进行人、材料、设备等生产要素的综标准化来进行人、材料、设备等生产要素的综合,以建立良好的工作系统,并使系统所期待合,以建立良好的工作系统,并使系统所期待的机能可稳定发挥。的机能可稳定发挥。2.设计设计-对未来的工作制定新系统。对未来的工作制定新系统。改善改善-

2、对现行的工作系统修正为更好的系统。对现行的工作系统修正为更好的系统。标准化标准化-使设计或改善后的系统能被遵守而落使设计或改善后的系统能被遵守而落 实化。实化。IE.ppt3貳貳、IE改善的目的:改善的目的:1.對現有工作研究其改進的方法。對現有工作研究其改進的方法。即對工作進行所必要的人、設備、材料、方法、環即對工作進行所必要的人、設備、材料、方法、環境、測定境、測定(5M1E),有系統、有步驟的研究、分析、,有系統、有步驟的研究、分析、改善以最經濟有效的方法來完成工作。改善以最經濟有效的方法來完成工作。2.對未來的工作做最適當、經濟、有系統的安排。對未來的工作做最適當、經濟、有系統的安排。

3、3.最終目的是改善工作方法,使浪費減少、成本降低、最終目的是改善工作方法,使浪費減少、成本降低、工作合理化、效率化,工作輕鬆愉快,品質穩定又工作合理化、效率化,工作輕鬆愉快,品質穩定又提昇,使現場標準化得以落實。提昇,使現場標準化得以落實。4參參.IE改善四大對象:改善四大對象:1.無省無省-不節省的、浪費多的不節省的、浪費多的 2.無理無理-不合理的、勉強多的不合理的、勉強多的 3.無效無效-不產生效果的、多餘的不產生效果的、多餘的 4.無常無常-不正常的、變異多的不正常的、變異多的 肆、肆、IE改善四大構想:改善四大構想:1.剔除剔除(Elimination)取消、剔除可以嗎?剔取消、剔除

4、可以嗎?剔除後仍可達成目的則剔除之除後仍可達成目的則剔除之(例例)取消回收瓶子取消回收瓶子作業,改用紙貨容器,不必回收作業,改用紙貨容器,不必回收;取消不必;取消不必要的外觀檢查。要的外觀檢查。52.合併合併(Combination)現行作業一定要分開做嗎?合併可以嗎?現行作業一定要分開做嗎?合併可以嗎?(例例)請購請購單和采購單合併一張單和采購單合併一張;一邊加工一邊檢查。;一邊加工一邊檢查。3.重排重排(Rearrangement)現行作業順序改變或轉過來可以嗎?合併可以嗎?現行作業順序改變或轉過來可以嗎?合併可以嗎?(例例)檢查身體的檢查身體的X光車光車;把檢查工程移到前面。;把檢查工程

5、移到前面。4.簡化簡化(Simplificaation)現行作業、動作有其他更經濟有效的方法現行作業、動作有其他更經濟有效的方法 嗎?嗎?(例例)治具的使用治具的使用;使機器操作更簡單。使機器操作更簡單。七大浪費七大浪費.ppt6伍伍、IE改善七大手法运用改善七大手法运用 1.愚巧法愚巧法 意义意义防止发生错误之机会防止发生错误之机会,使人不会犯错误使人不会犯错误 范围范围机械操作工具使用机械操作工具使用,物料搬运物料搬运档案管理档案管理.重点重点动作轻松动作轻松不须技朮不须技朮,不会危险不会危险不依不依 赖官感赖官感少用脑力少用脑力.方法方法积极积极排除错误原因防止再发排除错误原因防止再发

6、消极消极减少错误防止波及减少错误防止波及72.动改法动改法 意义意义运用动作经济原则提升效率运用动作经济原则提升效率 范围范围工厂办公室居家之人体工作方面改善工厂办公室居家之人体工作方面改善 重点重点改善人体动作之方式减少疲劳使工作改善人体动作之方式减少疲劳使工作舒舒 适有效率减少蛮力适有效率减少蛮力 方法方法事先研究安排工作动线借助辅助动作事先研究安排工作动线借助辅助动作83.流程法流程法(程序图程序图流程图流程图)意义意义应用流程图分析现况加改善提升效率应用流程图分析现况加改善提升效率 范围范围对于人或物或相关流动过程如作业搬对于人或物或相关流动过程如作业搬运运 无效等待过多重复等等无效等

7、待过多重复等等 重点重点对特定符号对特定符号 操作操作 移动移动 D停滯停滞停滯停滞 儲存儲存 數量檢驗數量檢驗 質量檢驗質量檢驗研究研究 探讨涉及各工作站或点间流动关系找出探讨涉及各工作站或点间流动关系找出 盲点盲点 方法方法:惕除惕除合并合并重排重排简化简化.矮床包裝流程圖矮床包裝流程圖.ppt94.五五法五五法 5WHY 例子例子.ppt 意义意义应用应用5W1H分析问题改善问题分析问题改善问题 范围范围对于任何人或物阶层对象之任何问题对于任何人或物阶层对象之任何问题 重点重点对于生产之五大要素用对于生产之五大要素用5W1H加以研究加以研究 探讨提出改善对策探讨提出改善对策 方法方法借着

8、质问技巧来发掘出改善之构想借着质问技巧来发掘出改善之构想 (5W1HWhat,wherewhen,who,why,How)5W分析分析.ppt105.人机法人机法 意义意义应用人机配合图来研究作业人员与机器间之应用人机配合图来研究作业人员与机器间之 组合运用组合运用 范围范围一人操作一部或多部机器一人操作一部或多部机器数人操作一部或数人操作一部或 多部机器多部机器数人操作共同成一小组作业数人操作共同成一小组作业 重点重点研究探讨操作人员与机器工作之过程藉以发研究探讨操作人员与机器工作之过程藉以发 掘可能改善之处提出改善对策掘可能改善之处提出改善对策 方法方法a.发掘空间与等待时间发掘空间与等待

9、时间 b.使工作平衡使工作平衡 c.减少周期时间减少周期时间 d.获得最大机器利用率获得最大机器利用率 e.合适地指派人员与机器合适地指派人员与机器116.双手法双手法 意义意义利用双手操作分析图来研究作业人员双手在利用双手操作分析图来研究作业人员双手在 操作时闲置之状况操作时闲置之状况 范围范围高度重复性且以人为主之工作研究对象为人高度重复性且以人为主之工作研究对象为人 体双手体双手 重点重点研究探讨人体双手在工作时的过程发掘问题回改善研究探讨人体双手在工作时的过程发掘问题回改善 藉以挥双手功能藉以挥双手功能 方法方法a.研究双手的动作以求其相互平衡研究双手的动作以求其相互平衡 b.显现出伸

10、手找寻以及笨拙而无效之动作显现出伸手找寻以及笨拙而无效之动作 c.发现工具物料设备等不适当之位置发现工具物料设备等不适当之位置 d.改善工作布置改善工作布置 e.协调操作技朮之训练协调操作技朮之训练 消极消极减少错误防止波及减少错误防止波及127.抽查法抽查法 意义意义利用抽样原理以推策人或物之作业真象以分析改善利用抽样原理以推策人或物之作业真象以分析改善 范围范围 1.办公室人员工作时间所占百分比办公室人员工作时间所占百分比 2.机器设备之维修百分比或停机百分比机器设备之维修百分比或停机百分比 3.现场工作人员从事有生产性工作之百分比现场工作人员从事有生产性工作之百分比 4.决定标准工时之宽

11、放时间百分比决定标准工时之宽放时间百分比 5.用来决定工作之标准工时用来决定工作之标准工时 6.商店顾客类别或消费金额类别或停留时间等之分配比例数据商店顾客类别或消费金额类别或停留时间等之分配比例数据 7.其它可以利用抽样机器设备以收集数据之场合其它可以利用抽样机器设备以收集数据之场合 重点重点藉由抽样之方法能快速有效地了解问题真象藉由抽样之方法能快速有效地了解问题真象 好处好处a.观测时间短并可同时观测数部机器或工作人员观测时间短并可同时观测数部机器或工作人员 b.调查时间拉长则可除因每日不同状况造成之差异使调查时间拉长则可除因每日不同状况造成之差异使 其结果较客观其结果较客观 c.对被观测

12、对象所产生干扰次数对被观测对象所产生干扰次数及时间短及时间短13陸、流程分析法陸、流程分析法1.所谓流程分析,就是在生产及服务作业,如所谓流程分析,就是在生产及服务作业,如从原料的采购到生产以至成品包装从原料的采购到生产以至成品包装 销售销售 售后服务止的一连串作业活动过程中加以分售后服务止的一连串作业活动过程中加以分析改善是析改善是IE常用手法之一。常用手法之一。2.流程分析符號流程分析符號 操作操作 搬運搬運 數量檢驗數量檢驗質量檢驗質量檢驗 D停滯停滯儲存儲存 生產線平衡生產線平衡.ppt14柒、动作研究柒、动作研究 1.1.动作分析动作分析 所谓动作所谓动作就是为了完成作业就是为了完成

13、作业手手足足眼眼等身体上的活动等身体上的活动分析各个动作的优劣分析各个动作的优劣对对作业及工程整体之品质作业及工程整体之品质而加以改善而加以改善称为称为动作分析。动作分析。实际作业经常发现实际作业经常发现v 难做的动作难做的动作v 易产生失误的动作易产生失误的动作v 较浪费的动作较浪费的动作 就人而言就人而言顺序与作法上之错误动作顺序与作法上之错误动作.152.2.动作改善的步骤动作改善的步骤:問題發現問題發現现状分析现状分析找问题原因找问题原因改善方案改善方案方案方案實施實施效果确认效果确认標准化標准化16问题发现问题发现:在生产现场每天都有问题发生在生产现场每天都有问题发生有些人视有些人视

14、若无睹若无睹,认为正常认为正常,也就缺少改善的动因也就缺少改善的动因,效效率每天停在一定的水平率每天停在一定的水平所以改善往往源所以改善往往源于问题的发生和发现于问题的发生和发现因此管理者要带着因此管理者要带着疑问审视现场所发生的一切疑问审视现场所发生的一切那么就容易那么就容易找到改善的对象找到改善的对象。現場一般的問題點.doc17现状分析现状分析:问题发现以后问题发现以后就应该针对问题展开详细的就应该针对问题展开详细的调查调查使问题明确化使问题明确化根据事实根据事实展开分析。展开分析。另外必须掌控以下原则另外必须掌控以下原则v 现实主义的原则现实主义的原则v 数据化的原则数据化的原则v 图

15、表化的原则图表化的原则v 客观分析的原则客观分析的原则18找问题原因找问题原因通过现状分析以后通过现状分析以后可以得到一些问题的可能可以得到一些问题的可能原因原因这时应该逐一加以验证这时应该逐一加以验证把一些似是而把一些似是而非的原因排除掉非的原因排除掉找到真正导致问题的原因。找到真正导致问题的原因。改善方案改善方案问题的真因找到之后问题的真因找到之后就应该拟定改善方案就应该拟定改善方案防止再发。(用动作改善四大原则防止再发。(用动作改善四大原则)19方案实施方案实施改善方案确定之后改善方案确定之后就该集中相关人员进行说就该集中相关人员进行说明训练明训练将任务分派下去将任务分派下去并对改善过程

16、进行并对改善过程进行追踪监控。一旦有不理想的地方追踪监控。一旦有不理想的地方还应及时进还应及时进行调整行调整.效果确认效果确认改善方案实施完成后改善方案实施完成后应收集各方面数据应收集各方面数据与与改善之前的数据进行比较改善之前的数据进行比较确认改善是否达成确认改善是否达成了预想的目标。了预想的目标。20標准化標准化以上都沒問題后以上都沒問題后即必須制訂標准化后發布即必須制訂標准化后發布實施,這樣也就完成了一個工作改善的循環實施,這樣也就完成了一個工作改善的循環進入下一個循環。進入下一個循環。213.动素分析动素分析(therblig)的用途的用途 人的基本动作可分成人的基本动作可分成18个基

17、本动作个基本动作(动素动素):区分为三类:区分为三类:第一类:工作进行必要的动作。例如:装配第一类:工作进行必要的动作。例如:装配 第二类:必要动作的辅助动作。例如:寻找第二类:必要动作的辅助动作。例如:寻找 第三类:使工作停滞的动作第三类:使工作停滞的动作(对工作无益的要对工作无益的要 素素)。例如:持住、休息。例如:持住、休息2223尋得尋得(Find)24改善要点:改善要点:1.减少第二类动素减少第二类动素(作业区内物品放置方法的改善作业区内物品放置方法的改善)2.剔除第三类动素剔除第三类动素(活用治具、动作顺序重排、改善活用治具、动作顺序重排、改善作业区的配置作业区的配置)用途:用途:

18、1.作业方法的改善作业方法的改善(排除、身体部位移动同时化、动排除、身体部位移动同时化、动作方法改变等作方法改变等)2.最适当动作顺序的研究最适当动作顺序的研究 3.比较改善前后或作业动作的顺序、方法比较改善前后或作业动作的顺序、方法 4.手作业模具化及工具改善的研究手作业模具化及工具改善的研究254.各各動素的定義起迄分析及改善動素的定義起迄分析及改善定义:定义:空手或未受任何压力的情况下移至或离开一物或空手或未受任何压力的情况下移至或离开一物或一地点。一地点。起迄:起迄:自空手或未受任何量力下开始移动的瞬间起,至自空手或未受任何量力下开始移动的瞬间起,至手停止在目的物或地点的瞬间止。手停止

19、在目的物或地点的瞬间止。例如例如:開空調時,先把手伸向遙控器開空調時,先把手伸向遙控器,以及開完空調以及開完空調,放下放下遙遙控器以后控器以后,把手收回來的動作把手收回來的動作,都屬於這類動作要素都屬於這類動作要素.(1).运运 空空26运空分析运空分析:1.此处所称运空,系指空手,或手未受任何压力的情形而言。此处所称运空,系指空手,或手未受任何压力的情形而言。2.此动素常常前接放手,後跟握取。此动素常常前接放手,後跟握取。3.此动素不能取消,惟可缩短距离及改变其移动种类而予以改此动素不能取消,惟可缩短距离及改变其移动种类而予以改善。善。4.移动距离系指此动素的实际路径为准,而非两点间的直线距

20、移动距离系指此动素的实际路径为准,而非两点间的直线距离。离。5.经观察运空以及下一动素运实得相同情形:经观察运空以及下一动素运实得相同情形: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形下,手移动长距离较短距离需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形下,手移动长距离较短距离需要较多时间。较多时间。手移动的平均速度,长距离较短距离为快。手移动的平均速度,长距离较短距离为快。熟练的操作者,在重复性工作的继续周程内,其手的移熟练的操作者,在重复性工作的继续周程内,其手的移动几乎超过完全相同的路线。动几乎超过完全相同的路线。276.运空与运实通常均包括下列三种过程:运空与运实通常均包括下列三种过程:由静止开始,加速度至最大速度。由静止开始,加

21、速度至最大速度。续之即以此最大速度等速前进。续之即以此最大速度等速前进。最后,速度渐次降低,减速至完全停止。最后,速度渐次降低,减速至完全停止。例如移动中方向突羹或依原线折返,则於方向例如移动中方向突羹或依原线折返,则於方向突羹处或折返虑,很明显的有一段时间内运动完突羹处或折返虑,很明显的有一段时间内运动完全停止。全停止。7.运空与运实当手移动时,则必须以眼领导运空与运实当手移动时,则必须以眼领导手的动作,故眼的移动次数舆距离长短及注视点手的动作,故眼的移动次数舆距离长短及注视点的多寡,时常对操作有甚大的影响。的多寡,时常对操作有甚大的影响。28运空改善运空改善:1.能否取消此动素能否取消此动

22、素?2.能否缩短其距离能否缩短其距离?3.能否减少其方向的多变,尤其突变能否减少其方向的多变,尤其突变?4.工具物件移向手边工具物件移向手边?5.手移动的种类,按需时的多少,其顺序如下,能否手移动的种类,按需时的多少,其顺序如下,能否选择需时较少的移动选择需时较少的移动?伸手至一固定位置的物件或地点,或至另一手中伸手至一固定位置的物件或地点,或至另一手中的物,或至另一手压住的物件。的物,或至另一手压住的物件。伸手至每次位置均略有变动的物件。伸手至每次位置均略有变动的物件。伸手至一堆混杂物中选取,或伸手至甚小的物件,伸手至一堆混杂物中选取,或伸手至甚小的物件,或须精确握取的物件。或须精确握取的物

23、件。29(2).握握 取取定义:定义:以手指围绕物件的动作,以便充份控制该物体以手指围绕物件的动作,以便充份控制该物体而准备拾取、持住或操作。而准备拾取、持住或操作。起迄:起迄:当手或手指第一次接触到章物擅的瞬间起,至当手或手指第一次接触到章物擅的瞬间起,至该物体巳被完全控制的瞬间止。该物体巳被完全控制的瞬间止。例如例如:抓住吹風機抓住吹風機.30握取分析握取分析:1.此动素常不能取消,唯可以改善。此动素常不能取消,唯可以改善。2.此动素的定义着重在以手指围绕物体,但如此动素的定义着重在以手指围绕物体,但如用任何工具夹用任何工具夹 物体时,则不属此动素。物体时,则不属此动素。3.握取常发生在运

24、空与运实之间,握取常发生在运空与运实之间,其后常跟著其后常跟著 持住。持住。4.握取的种类甚多,其所需时间相差有达握取的种类甚多,其所需时间相差有达三倍者,故任何操作中此动素的次数应达最三倍者,故任何操作中此动素的次数应达最少,握取时应以最筒单握取为佳,拾取少,握取时应以最筒单握取为佳,拾取常较触取为费时。常较触取为费时。31握取改善握取改善:1.是否可建议一次握取多个,或减少握取次数。是否可建议一次握取多个,或减少握取次数。2.是否可改拾取为触取,换言之,即改带走是否可改拾取为触取,换言之,即改带走为滑走为滑走?3.是否在容器的前端开一缺口,以利握取是否在容器的前端开一缺口,以利握取?尤其较

25、小物尤其较小物件,是否可以改善容器件,是否可以改善容器 的边缘,以利握取的边缘,以利握取?4.工具售物件是否能预先放好,以便握取工具售物件是否能预先放好,以便握取?5.能否利用一特制起子、套头板手或其他能否利用一特制起子、套头板手或其他合并工具合并工具?6.是否能用真空、吸铁、橡皮尖棒或其他器具将可获是否能用真空、吸铁、橡皮尖棒或其他器具将可获得利益。得利益。327.是否需用输送带是否需用输送带?8.夹具是否设计良好,以便移动物件时容易握取夹具是否设计良好,以便移动物件时容易握取?9.前操作者放下的位置,以及工具等放置的位置能前操作者放下的位置,以及工具等放置的位置能否使下一操作者简化握取否使

26、下一操作者简化握取?10.是否有物件由一手傅给另一手是否有物件由一手傅给另一手?11.工具、物件能否预先放於回转或摆动篮内,以利工具、物件能否预先放於回转或摆动篮内,以利握取握取?12.是否能用其他工具代替以手握取是否能用其他工具代替以手握取?33(3).运运 实实定义:定义:手中有物或受有压力由手中有物或受有压力由地点移至另一地点。地点移至另一地点。起迄:起迄:自有负荷的手开始移动的瞬间起,至到达目的自有负荷的手开始移动的瞬间起,至到达目的地停止的瞬间止。地停止的瞬间止。例如例如:喝水時喝水時,抓住杯子以后抓住杯子以后,把水端到嘴邊把水端到嘴邊,就就 是這類動作要素的一種表現是這類動作要素的

27、一種表現.34运实分析运实分析:1.运送的物件可能为手或手指所携带,亦可能由一地运送的物件可能为手或手指所携带,亦可能由一地点滑送,钩送,抓送,拖送、推送、或旋转移动至点滑送,钩送,抓送,拖送、推送、或旋转移动至另一地点。另一地点。2.可能为空手而抵抗一阻力时的移动。可能为空手而抵抗一阻力时的移动。3.此动素所需时间,依其距离售重量及移动种类而定。此动素所需时间,依其距离售重量及移动种类而定。故可缩短距离,减轻重量及改良移动种类而予以改故可缩短距离,减轻重量及改良移动种类而予以改善。善。4.运实的途中常发生预对。运实的途中常发生预对。5.此动素前常接厂握取,后跟对准与放此动素前常接厂握取,后跟

28、对准与放手。手。35运实改善运实改善:1.运空的改善各点此处亦可同样应用。运空的改善各点此处亦可同样应用。2.能否减少其重量能否减少其重量?3.是否应用合适的器具,例如输送带、容器、盛具、镊是否应用合适的器具,例如输送带、容器、盛具、镊子铁钳,及夹具等子铁钳,及夹具等?4.是否使用身体的合适部位是否使用身体的合适部位(及肌肉及肌肉),例如手指、手腕、,例如手指、手腕、前臂、肩等前臂、肩等?5.能否利用重力来滑运或坠送能否利用重力来滑运或坠送?6.搬运设备能否用脚动机具操作。搬运设备能否用脚动机具操作。7.能否增大其输送单位使搬运更有效能否增大其输送单位使搬运更有效?8.是否因有精细的对准而使搬

29、运减慢是否因有精细的对准而使搬运减慢?9.是否因物料的搬运或程序的重复往返,而增加搬运时间是否因物料的搬运或程序的重复往返,而增加搬运时间?10.是否可因增加一小工具或放搬运物於靠近使用点而取消是否可因增加一小工具或放搬运物於靠近使用点而取消 搬运搬运?3611.搬运方向是否可取消搬运方向是否可取消?各种栅栏等阻碍物能否撤去各种栅栏等阻碍物能否撤去?12.常用物料是否放置于靠近使用点常用物料是否放置于靠近使用点?13.是否巳用合适的平盘、箱等,且其操作是否排列正确是否巳用合适的平盘、箱等,且其操作是否排列正确?14.前、后的操作是否与此一操作有适切的关系前、后的操作是否与此一操作有适切的关系?

30、15.是否视搬运物料的重量,使用身体最合适的部位,而达最快是否视搬运物料的重量,使用身体最合适的部位,而达最快的搬运速度?的搬运速度?16.是否有些身体的动作可以取消是否有些身体的动作可以取消?17.双手的动作能否同时,对称而反方向动作双手的动作能否同时,对称而反方向动作?18.能否由提送改为滑送能否由提送改为滑送?19.眼的动作是否能与手的动作相协调眼的动作是否能与手的动作相协调?37(4).对对 准准定义:定义:用旋转或上下左右移动将物件放置与一特定用旋转或上下左右移动将物件放置与一特定的位置。的位置。起迄:起迄:自开始旋动或移动的瞬间起,至已被带至正自开始旋动或移动的瞬间起,至已被带至正

31、确位置的瞬间止。确位置的瞬间止。例如例如:在鎖螺絲前在鎖螺絲前,要先將螺絲刀對準螺絲眼要先將螺絲刀對準螺絲眼的動作的動作.38对准分析对准分析:1.此动素前常为此动素前常为“移动移动”,后常跟,后常跟“放手放手”。2.在操作中,此动素常由下一动素前的迟延时间,很在操作中,此动素常由下一动素前的迟延时间,很明显的表现出来。明显的表现出来。3.很多情形此动素亦可能发生在很多情形此动素亦可能发生在“运实运实”的途中。的途中。4.此动素所需时间常按下列情形而定:此动素所需时间常按下列情形而定:(1)对称的物件,即任何方向均可放置,需时最小。对称的物件,即任何方向均可放置,需时最小。(2)半对称的物件,

32、即能有数个位置可以放置,需时半对称的物件,即能有数个位置可以放置,需时校对称者校对称者 为多,较不对称者为少。为多,较不对称者为少。(3)不对称的物件,即仅有一个位置可以放置,需时不对称的物件,即仅有一个位置可以放置,需时最多。最多。39对准改善对准改善:1.是否必需要对准是否必需要对准?2.能否应用道具以利对准,例如导板、漏斗、垫圈、量能否应用道具以利对准,例如导板、漏斗、垫圈、量 规、停止器、摆动器、指示针、弹簧、游标、凹槽等规、停止器、摆动器、指示针、弹簧、游标、凹槽等?3.紧度能否放宽紧度能否放宽?4.方角能否取消方角能否取消?5.孔洞能否斜入孔洞能否斜入?6.能否用样板能否用样板?7

33、.能否有指标以作对准的指导能否有指标以作对准的指导?8.是否毛脊增加了对准的问题是否毛脊增加了对准的问题?9.手臂能否有依靠,使手能放稳而减少对准的时间手臂能否有依靠,使手能放稳而减少对准的时间?10.物件的握取是否容易对准物件的握取是否容易对准?1l.能否利用脚操作的夹具能否利用脚操作的夹具?40(5).装装 配配定义:定义:将两个物件连合在一齐而成为一个整体。将两个物件连合在一齐而成为一个整体。起迄:起迄:自手持物件开始向装配点移动的瞬间起,至手自手持物件开始向装配点移动的瞬间起,至手已完成装配的瞬间止。已完成装配的瞬间止。例如例如:寫完信時寫完信時把筆套套到鋼筆上把筆套套到鋼筆上.41装

34、配分析装配分析:1.此动素常为改善多于取消。此动素常为改善多于取消。2.此动素前常为此动素前常为“对准对准”或或“预对预对”,后常跟,后常跟“放手放手”。3.在操作中此动素亦可能与其他动素同时发生。在操作中此动素亦可能与其他动素同时发生。4.操作中如需套入时,则接触之初操作中如需套入时,则接触之初1“以内为此以内为此动素时间,动素时间,1“以外即为以外即为“运实运实”及或及或“施施转转”,而非此动素时间。,而非此动素时间。421.能否用夹具、吊具、或固定器能否用夹具、吊具、或固定器?2.能否使用自动设备能否使用自动设备?3.能否同时装配敷件,或多种制程同时进行能否同时装配敷件,或多种制程同时进

35、行?4.能否有更有效的工具能否有更有效的工具?5.能否用阻止器能否用阻止器?6.工具是否已达最有效的速度及送进工具是否已达最有效的速度及送进?7.是否要用动力工具是否要用动力工具?8.能否应用歪轮或气动固定器能否应用歪轮或气动固定器?9.当机器工作时,是否有其他工作可以同时进行当机器工作时,是否有其他工作可以同时进行?装配改善装配改善:43定义:定义:为工作目的而使用工具、器具等设备。为工作目的而使用工具、器具等设备。起迄:起迄:自手开始使用工具、器具的瞬间起,至手停止自手开始使用工具、器具的瞬间起,至手停止使用的瞬使用的瞬間間止。止。例如例如用電烙鐵焊接用電烙鐵焊接.(6).使使 用用441

36、.此动素常可获得改善,不但可节省时间,有时更此动素常可获得改善,不但可节省时间,有时更可节省物料。可节省物料。2.在某种操作内常可能连续发生无数次的在某种操作内常可能连续发生无数次的应用应用。3.此动素即代表以前的动作均已准备就绪,其后的此动素即代表以前的动作均已准备就绪,其后的动作均为各有关补充动作或清理动作。动作均为各有关补充动作或清理动作。4.以手代替工具工作时,亦属此动素时间。如以手以手代替工具工作时,亦属此动素时间。如以手裁纸,即属手在裁纸,即属手在应用应用。改善:同改善:同装配装配。使使用用分分析析45定义:定义:将一物件自原属整体的一物件上分开。将一物件自原属整体的一物件上分开。

37、起迄:起迄:手开始自原件上将一物件移开的瞬间起,至手已手开始自原件上将一物件移开的瞬间起,至手已将该物完全分开的瞬间止。将该物完全分开的瞬间止。例如例如倒水前要把熱水瓶的蓋子拿掉的動作倒水前要把熱水瓶的蓋子拿掉的動作.(7).拆拆 卸卸461.此动素常为改善多余取消。此动素常为改善多余取消。2.操作中此动素可能与其他动素同时发生。操作中此动素可能与其他动素同时发生。3.此动素前常为此动素前常为“握取握取”,后常跟,后常跟“运实运实”或或“放手放手”。4.此动素所需时间常与两物连接情形及松紧程度此动素所需时间常与两物连接情形及松紧程度有关。有关。改善:同改善:同“装配装配”。拆卸分析拆卸分析:4

38、7定义:定义:放开所持的物体。放开所持的物体。起迄:起迄:自手指离开物体的瞬间起,至手或所有手指皆自手指离开物体的瞬间起,至手或所有手指皆已离开物件的瞬间止。已离开物件的瞬间止。例如例如用完空调遥控器把它放在茶几上。用完空调遥控器把它放在茶几上。(8).放放 手手 481.此动素为所有动素需时最小者。此动素为所有动素需时最小者。2.放手放手虽为时甚小,但在操作中仍须设法选用虽为时甚小,但在操作中仍须设法选用放手时间为最小者。放手时间为最小者。3.实际测时时,常与前一动素合并测计。实际测时时,常与前一动素合并测计。4.放手放手分分拾取的放手拾取的放手及及触取的放手触取的放手两两大类,后者需时为零

39、,为需时最小的大类,后者需时为零,为需时最小的放手放手。放手分析放手分析:491.能否取消此动素能否取消此动素?2.能否即在工作完成处放手,用坠送法收集能否即在工作完成处放手,用坠送法收集?3.能否在运送途中放手能否在运送途中放手?4.能否用弹出能否用弹出(机械力、空气压力、重力机械力、空气压力、重力)?5.是否必须要极小心的放手是否必须要极小心的放手?能否避免能否避免?6.容器是否经过特殊设计,以便能接纳放手后的物件容器是否经过特殊设计,以便能接纳放手后的物件?7.放手放手之虑,手或运送是否为进行次一动作的最佳位置之虑,手或运送是否为进行次一动作的最佳位置?即即放手后,手或运送的位置,是否对

40、下一动作或次一移动最为有放手后,手或运送的位置,是否对下一动作或次一移动最为有利利?8.能否二次放手多件物料能否二次放手多件物料?9.能否运用输送带能否运用输送带?放手改善放手改善:50定义:定义:捡查物件是否适合标准的大小、形状、颜色或其捡查物件是否适合标准的大小、形状、颜色或其他预定的质量。简言之,即检查物件的质与量是他预定的质量。简言之,即检查物件的质与量是否达可以接受的程度。否达可以接受的程度。起迄:起迄:自眼或身体的其他部份开始检查物体的瞬间起,自眼或身体的其他部份开始检查物体的瞬间起,至检查已完成的瞬间止。至检查已完成的瞬间止。例如例如裝配員工一邊裝配裝配員工一邊裝配一邊檢查裝配質

41、量。一邊檢查裝配質量。(9).检检 验验511.此动素甚易区别,如眼注视一物,或动作与动作之间此动素甚易区别,如眼注视一物,或动作与动作之间的等待,而脑正在判断其是否可以接受,却属此动素的等待,而脑正在判断其是否可以接受,却属此动素的发生时间。的发生时间。2.此动素重要在心理上的反应。此动素重要在心理上的反应。3.实际检验时,常以物件与一标准相此较。实际检验时,常以物件与一标准相此较。4.超过此动素后,可以保证已达能接受的标准。超过此动素后,可以保证已达能接受的标准。5.检验时按操作情形需用视觉、听觉、触角、嗅觉、味检验时按操作情形需用视觉、听觉、触角、嗅觉、味觉等五种器官。觉等五种器官。6.

42、此动素可能与其他动素同时发生。此动素可能与其他动素同时发生。检验分检验分析析527.此动素所需时间常因下列因素而定:此动素所需时间常因下列因素而定:(1)个人的反应快慢。个人的反应快慢。(2)标准的精确度。标准的精确度。(3)物料的误差物料的误差 (4)视力等感官的好坏视力等感官的好坏8.此动素常以个人的反应与刺激物的形式成正比。视力的好此动素常以个人的反应与刺激物的形式成正比。视力的好 坏又是此动素的一重要影响因素。坏又是此动素的一重要影响因素。9.若以刺激的情形讲,如其他条件相同,则人对声的反应此若以刺激的情形讲,如其他条件相同,则人对声的反应此 对光的反应为快。而对触觉的反应比对声与光的

43、反应更快。对光的反应为快。而对触觉的反应比对声与光的反应更快。人对声的反应时间为人对声的反应时间为0185秒秒 人对光的反应时间为人对光的反应时间为0225秒秒 人对触觉的反应时间为人对触觉的反应时间为0175秒秒 531.能否取消或与其他操作合并能否取消或与其他操作合并?2.能否同时使用多种量具或检验器,或使用多用途的量具或检验能否同时使用多种量具或检验器,或使用多用途的量具或检验器器?3.增加亮度或改善灯光的布置是否可以减少检验的时间增加亮度或改善灯光的布置是否可以减少检验的时间?4.检验时物件与检验者眼的距离是否合适检验时物件与检验者眼的距离是否合适?5.是否可用影像设备来检验是否可用影

44、像设备来检验?6.是否可用机械来代替视力检验是否可用机械来代替视力检验?7.是否可采用电眼是否可采用电眼?8.数量是否足够采用电动自动检验数量是否足够采用电动自动检验?9.是否需用放大镜设备检验较小物件是否需用放大镜设备检验较小物件?10.检验方法是否最好检验方法是否最好?是否考虑采用压力、摆动、硬度、闪光、是否考虑采用压力、摆动、硬度、闪光、样板、音响等测验,以及效能测验等样板、音响等测验,以及效能测验等?检验改善检验改善54 定义:定义:眼或手搜索一物。眼或手搜索一物。起迄:起迄:眼或手开始搜索一物的瞬间起,至该物被发现的眼或手开始搜索一物的瞬间起,至该物被发现的瞬间止。瞬间止。例如例如從

45、放書的書桌里尋找書從放書的書桌里尋找書.(10).找找 寻寻551.此动素心理的反应更重於体力的反应。此动素心理的反应更重於体力的反应。2.新手及不熟习工作者此动素较多,训练有素及新手及不熟习工作者此动素较多,训练有素及工作熟练者,则费时极少。工作熟练者,则费时极少。3.如工具、另件、物料各有定所,工作场所布置如工具、另件、物料各有定所,工作场所布置合适,则此动素费时极少,且此亦为取消此动素合适,则此动素费时极少,且此亦为取消此动素最有效的办法。最有效的办法。4.如能取消此动素,则能维持操作连续进行。如能取消此动素,则能维持操作连续进行。5.操作愈复杂,愈需记忆、愈不稳定、或物件愈操作愈复杂,

46、愈需记忆、愈不稳定、或物件愈精细时,则此动素费时愈多。精细时,则此动素费时愈多。找寻分析找寻分析561.物件各有特别标示,或利用标签或颜色物件各有特别标示,或利用标签或颜色?2.是否可用透明容器,或特别设计的容器是否可用透明容器,或特别设计的容器?3.良好的工作场所布置可以取消此動素良好的工作场所布置可以取消此動素?4.是否需用特殊灯光是否需用特殊灯光?5.物件、工具能否使有定所,并放置於正常工作物件、工具能否使有定所,并放置於正常工作范围内,或预先放置合适位置范围内,或预先放置合适位置?6.操作人员应训练熟悉操作方法,使其动作能自操作人员应训练熟悉操作方法,使其动作能自动自发,完全成为习惯性

47、的动作动自发,完全成为习惯性的动作?找寻改善找寻改善57定义:定义:在很多物件中选取一个。在很多物件中选取一个。起迄:起迄:自找寻终点的瞬间起,至该物被选出的瞬间止。自找寻终点的瞬间起,至该物被选出的瞬间止。例如例如很多螺絲雜亂地放在零件盒中很多螺絲雜亂地放在零件盒中為了從中抓為了從中抓住一個而進行選擇住一個而進行選擇.(11).选选 择择581.实际上此动素常为一甚小的时间、实难区别找寻实际上此动素常为一甚小的时间、实难区别找寻之末及选择之开始时间。之末及选择之开始时间。2.实用上常将找寻与选择合并,视为找寻实用上常将找寻与选择合并,视为找寻一个动素测计其时间。一个动素测计其时间。3.选择与

48、找寻均跟在握取之前,且均为甚选择与找寻均跟在握取之前,且均为甚小的时间,故又常将此动素合并测时。但在记录符号小的时间,故又常将此动素合并测时。但在记录符号时,凡合并测时者,均应同时昼出。以後各动素如有时,凡合并测时者,均应同时昼出。以後各动素如有合并测时者,亦相同。合并测时者,亦相同。4.此动素在记录时应用颜色较用缩写字母及线条等更易此动素在记录时应用颜色较用缩写字母及线条等更易区别。区别。5.物件愈精细,规格愈严密时,此动素需时愈长。物件愈精细,规格愈严密时,此动素需时愈长。6.物件分门别类放置,避免混杂在一齐,以及有效工作物件分门别类放置,避免混杂在一齐,以及有效工作场所的布置,常可取消此

49、动素。场所的布置,常可取消此动素。选择分析选择分析:591.是否可改善布置取消或减少此勤案是否可改善布置取消或减少此勤案?2.一般物件是否可以相互换用一般物件是否可以相互换用?3.工具物件能否标准化工具物件能否标准化?4.另件物料是否预先合适标贴另件物料是否预先合适标贴?5.另件与物料是否混合在一齐另件与物料是否混合在一齐?6.是否能改善安排,而使选择较为容易或可以取消是否能改善安排,而使选择较为容易或可以取消(例如例如容器上开一缺口,盘、匣等容器能置於预放的位置,容器上开一缺口,盘、匣等容器能置於预放的位置,透明的盛具等透明的盛具等)?7.灯光是否充足灯光是否充足?8.能否当前一操作完毕时,

50、即将另件物料放於下一操作能否当前一操作完毕时,即将另件物料放於下一操作的预放位置的预放位置?9.能否利用颜色,以利选择能否利用颜色,以利选择?选择改善选择改善:60定义:定义:当一动作完毕后,思考下一动作如何做的时间。当一动作完毕后,思考下一动作如何做的时间。起迄:起迄:自操作者开始思考操作中下一步的瞬间起,至下自操作者开始思考操作中下一步的瞬间起,至下一步已被决定的瞬间止。一步已被决定的瞬间止。例如例如在寫文章時一邊思考一邊寫文章。在寫文章時一邊思考一邊寫文章。(12).计计 划划611.此动素完全为心理的思考时间,而非手的动作时此动素完全为心理的思考时间,而非手的动作时间。间。2.操作中由

51、于操作者的犹疑,即表示此动素的发生。操作中由于操作者的犹疑,即表示此动素的发生。3.操作愈熟练,此动素时间愈短。操作愈熟练,此动素时间愈短。4.此动素常与其他动素同时发生,很难正确测计其此动素常与其他动素同时发生,很难正确测计其时间时间。计划分析计划分析:621.是否可改善工作方法,简化动作是否可改善工作方法,简化动作?2.是否可改善工具设备,使操作简单而容易是否可改善工具设备,使操作简单而容易?3.工具、另件、物料等是否已作最佳的排列工具、另件、物料等是否已作最佳的排列?4.如工作方法及工具等无法改善时,则工作人员如工作方法及工具等无法改善时,则工作人员是否巳给予合适而充足的训练,使之纯熟而

52、减是否巳给予合适而充足的训练,使之纯熟而减少此动素的时间少此动素的时间?计划改善计划改善:63定义:定义:将物件预先放置于对准的位置,或为以后的动将物件预先放置于对准的位置,或为以后的动作而将物件放置于正确的位置上。作而将物件放置于正确的位置上。起迄:起迄:自开始旋动或移动的瞬间起,至已被带至正确自开始旋动或移动的瞬间起,至已被带至正确位置的瞬间止。(同对准位置的瞬间止。(同对准)。)。比如比如:改變握筆的方式改變握筆的方式方便寫字。方便寫字。(13).预预 对对64 1.1.此动素常与其他动素混合一齐,最常见的情形是与此动素常与其他动素混合一齐,最常见的情形是与 运运实实一齐发生。一齐发生。

53、2.2.此动素起迄点甚难正确划分,故很难单独测计其时间。此动素起迄点甚难正确划分,故很难单独测计其时间。3.“3.“预对预对”可视为能使下一操作缩短时间的代名词可视为能使下一操作缩短时间的代名词o o 4.4.所谓所谓“预对预对”,必须能将物件放置于合适的位置上,方,必须能将物件放置于合适的位置上,方便以后再行取用。例如将用毕的笔放置于倾斜的笔架,便以后再行取用。例如将用毕的笔放置于倾斜的笔架,此处宜用此处宜用“预对预对”因为下次在笔架上拿起笔时,即能因为下次在笔架上拿起笔时,即能握于使用时的位置。又如将笔放于桌上的笔匣内,则放握于使用时的位置。又如将笔放于桌上的笔匣内,则放手前应为手前应为“

54、对准对准”,因为下次无法握于使用时的位置。,因为下次无法握于使用时的位置。再如将笔随便丢在桌上,则无再如将笔随便丢在桌上,则无“对准对准”及及“预对预对”存在。存在。5.5.可以利用夹持工具或特设容器使物件保持应用时的姿势,可以利用夹持工具或特设容器使物件保持应用时的姿势,以利握取时即已成为使用时的姿势。以利握取时即已成为使用时的姿势。预对分析预对分析:651.物件能否在运送途中即预先对正好物件能否在运送途中即预先对正好?2.工具的设计是否于放下后其手柄保持向上的位置工具的设计是否于放下后其手柄保持向上的位置?3.夹持设备是否能使工具的手柄保持正确的位置夹持设备是否能使工具的手柄保持正确的位置

55、?4.工具能否悬挂起来工具能否悬挂起来?5.工具能否放置于适合工作的位置工具能否放置于适合工作的位置?6.能否应用道板能否应用道板(道具道具)?7.能否应用磁力喂料能否应用磁力喂料8.能否用一堆积设备,使堆在一齐或堆成合适位置,以利对准?能否用一堆积设备,使堆在一齐或堆成合适位置,以利对准?9.能否用一可以旋转的夹具,转一定角度以便封准,整体一齐转能否用一可以旋转的夹具,转一定角度以便封准,整体一齐转较易对准较易对准?10.物件的设计能否使每一面物件的设计能否使每一面(边边)均属相同均属相同?预对改善预对改善:66定义:定义:当已握取后,继续保持一物。当已握取后,继续保持一物。起迄:起迄:自该

56、物已完全被控制的瞬间起,至下一动作开始的自该物已完全被控制的瞬间起,至下一动作开始的瞬间止。瞬间止。比列比列鑽孔時用手固定物品使之不轉動。鑽孔時用手固定物品使之不轉動。(14).持持 住住671.此动素常发生装配工作及手动机器的操作中,其前常为此动素常发生装配工作及手动机器的操作中,其前常为“握握取取”,后常跟,后常跟“放手放手”。2.继续握取继续握取物,即视为物,即视为“持住持住”。3.手绝对不是有效的持物工具,手是天下成本最贵的夹持工手绝对不是有效的持物工具,手是天下成本最贵的夹持工具。具。4.应设法利用各种夹具来代替以手持物。应设法利用各种夹具来代替以手持物。5.如能由操作中取消此动素,

57、对改善生产有极显著的改进。如能由操作中取消此动素,对改善生产有极显著的改进。6.此动素为最容易取消的动素,且改善后对操作有实质的良好此动素为最容易取消的动素,且改善后对操作有实质的良好改进,故改善此动素,实为改善方法中最有价值最有贡献改进,故改善此动素,实为改善方法中最有价值最有贡献之举。之举。持住分析持住分析:68 1.能否利用夹具来夹持,例如虎钳、真空能否利用夹具来夹持,例如虎钳、真空(吸着吸着)、夹子、夹子、针、钩、架、或其他机械设备等针、钩、架、或其他机械设备等?2.摩擦力或黏着力是否能加以运用摩擦力或黏着力是否能加以运用?3.磁铁能否应用磁铁能否应用?4.是否能用停止器或刹车等以代替

58、持住是否能用停止器或刹车等以代替持住?5.能否用快速夹具能否用快速夹具(不用螺丝不用螺丝)?6.如如“持住持住”不能取消时,则是否已设不能取消时,则是否已设“手靠手靠”、“手垫手垫”以减手的疲劳以减手的疲劳?持住改善持住改善:69定义:定义:操作者因疲劳而停止工作。操作者因疲劳而停止工作。起迄:起迄:自操作者动作开始停止的瞬间起,至操作者开自操作者动作开始停止的瞬间起,至操作者开始恢复工作的瞬间止。始恢复工作的瞬间止。(15).恢复疲劳的休息恢复疲劳的休息701.此动素所需时间的长短,视工作性质及操作者的此动素所需时间的长短,视工作性质及操作者的体力而定。体力而定。2.此动素通常均在工作周期之

59、间发生。此动素通常均在工作周期之间发生。3.改善工作环境及动作等级可减少或清除此动素。改善工作环境及动作等级可减少或清除此动素。恢复疲劳的休息分析恢复疲劳的休息分析:711.肌肉的运用以及人体的等级是否合适肌肉的运用以及人体的等级是否合适?2.温度、湿度、通风、噪音、光线、颜色以及其他工作温度、湿度、通风、噪音、光线、颜色以及其他工作环境是否合适环境是否合适?3.工作台的高度是否合适工作台的高度是否合适?4.操作者是否能坐立咸宜操作者是否能坐立咸宜?5.操作者是否有舒适的坐椅,且高度合适操作者是否有舒适的坐椅,且高度合适?6.重物是否利用机力装卸重物是否利用机力装卸?7.工作时间的长短是否合适

60、工作时间的长短是否合适?8.是否需用脚踏板、手靠、手垫?是否需用脚踏板、手靠、手垫?恢复疲劳的休息改善恢复疲劳的休息改善:72定义:定义:操作人无法控制的停顿。操作人无法控制的停顿。起迄:起迄:自手停止动作的瞬间开始,至手再开始动作的自手停止动作的瞬间开始,至手再开始动作的 瞬间止。瞬间止。比如比如一只手毫無意義的閑著。一只手毫無意義的閑著。(16).延延 迟迟731.当程序本身发生故障或中断时,即为此动素时间。当程序本身发生故障或中断时,即为此动素时间。2.因操作的安排,常常当身体一部份工作时,致妨因操作的安排,常常当身体一部份工作时,致妨碍身体其他部份的工作,此种情形亦为此动素时碍身体其他

61、部份的工作,此种情形亦为此动素时间。间。3.为程序中的需要,而等待机器或其他操作人的工为程序中的需要,而等待机器或其他操作人的工作,或等待检验,或其他必要的等待,如待干、作,或等待检验,或其他必要的等待,如待干、待熟、待冷等,亦均属此动素时间。待熟、待冷等,亦均属此动素时间。延迟分析延迟分析:74此动素的发生在程序的本身,而非操作者所能此动素的发生在程序的本身,而非操作者所能控制。控制。故操作人亦无法作此动素的改善,而必须将工故操作人亦无法作此动素的改善,而必须将工作方法作某些改善才行。作方法作某些改善才行。例如利用例如利用“双手程序图双手程序图”及及“多动作图多动作图”分析分析空闲与等待时间

62、,并予合適的改善。空闲与等待时间,并予合適的改善。延迟改善延迟改善:75定义:定义:操作人的任何等待时间,但操作人对此种等待应操作人的任何等待时间,但操作人对此种等待应负完全责任,因为此种等待,操作人原是应该可负完全责任,因为此种等待,操作人原是应该可以控制者。以控制者。起迄:起迄:自规定动作开始中断的瞬间起,至已按原定标准自规定动作开始中断的瞬间起,至已按原定标准方法重新开始的瞬间止。方法重新开始的瞬间止。比如比如流水線作業速度不均流水線作業速度不均某些位置要進行等某些位置要進行等待。待。(17).故故 延延761.此动素由于操作人的故意或疏忽而发生,如操此动素由于操作人的故意或疏忽而发生,

63、如操作人能努力些或认真些,原是可以避免的。作人能努力些或认真些,原是可以避免的。2.如能建立一个有兴趣、有工作意愿、有效率与如能建立一个有兴趣、有工作意愿、有效率与纪律的工作团体,此动素即可避免,而不必改变纪律的工作团体,此动素即可避免,而不必改变工作方法。工作方法。故延分析故延分析:771.改善所有管理办法、规章、制度、政策使工作者毫无批评改善所有管理办法、规章、制度、政策使工作者毫无批评与抱怨。与抱怨。2.改善工作环境,提供一合适、健康、愉快、而有效率的工改善工作环境,提供一合适、健康、愉快、而有效率的工作场所,以提高工作者之情绪。作场所,以提高工作者之情绪。3.改善工作方法,使能容易、轻

64、松、省力省时、而有效率的改善工作方法,使能容易、轻松、省力省时、而有效率的从事工作。从事工作。4.充份的训练工作人员,使能熟习工作、胜任工作而愿意工充份的训练工作人员,使能熟习工作、胜任工作而愿意工作。作。5.尽量使工作者能参与计划、执行、考核,以及其他各种活尽量使工作者能参与计划、执行、考核,以及其他各种活动。动。6.建立良好的福利设施与康乐活动建立良好的福利设施与康乐活动o7.加强领导人员的培训,树立良好的督导制度。加强领导人员的培训,树立良好的督导制度。故延改善故延改善:78捌、动作经济原则捌、动作经济原则一一.何谓动作经济原则何谓动作经济原则 “动作经济原则动作经济原则”又称又称“省工

65、原则省工原则”是使是使作业能以最少的作业能以最少的“工工”的投入的投入产生最有效产生最有效的效果的效果达成作业目的的原则达成作业目的的原则,并且熟悉掌握并且熟悉掌握“动作经济原则动作经济原则”对有效安排作业动作对有效安排作业动作提提高作业效率高作业效率能起到很大帮助能起到很大帮助.79二二动作经济四项基本原则动作经济四项基本原则 1.1.减少动作数量减少动作数量 减少不必要的动作是动作改善最重要且最减少不必要的动作是动作改善最重要且最有效的方法。有效的方法。2.2.追求动作平衡追求动作平衡 动作平衡能使作业人员的疲劳度降低动作平衡能使作业人员的疲劳度降低动动作速度提高。作速度提高。803.3.

66、缩短动作移动距离缩短动作移动距离 任何什么操作任何什么操作“空手空手”“搬运搬运”是不可是不可少的少的而且会占用一部分的动作时间。所以缩而且会占用一部分的动作时间。所以缩短移动距离也就是动作改善的基本手段。短移动距离也就是动作改善的基本手段。4.4.使动作保持轻松自然使动作保持轻松自然 前面三项原则是通过减少前面三项原则是通过减少结合动作进行的改结合动作进行的改善。而进一步的改善就是使动作变的轻松善。而进一步的改善就是使动作变的轻松简简单单,以及改善操作环境以便能以更舒适的姿势进以及改善操作环境以便能以更舒适的姿势进行工作。行工作。81三三动作经济的动作经济的1616原则原则:1.1.双手并用的原则双手并用的原则 能熟练应用双手同时进行作业能熟练应用双手同时进行作业对提高作业对提高作业 速度大有帮助速度大有帮助.例如例如:双手插双手插PCPC板板 2.2.对称反向的原则对称反向的原则 从身体动作的容易度而言从身体动作的容易度而言同一动作的轨迹周同一动作的轨迹周期性反复是最自然的期性反复是最自然的双手或双臂运动的动作双手或双臂运动的动作如能保持反向对称如能保持反向对称双手的动作就能取得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